-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恒生银行有限公司[Hang Seng Bank Limited]在中国建设银行开立一个QFII人民币特殊账户。并明确中国建设银行应督促恒生银行有限公司按照《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外汇管理暂行规定》及有关规定限定的人民币特殊账户使用范围使用该账户。 2004-07-12/safe/2004/0712/4096.html
-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在吉林省进行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改革试点,该项试点时间为2004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境外投资购汇总量限额为5000万美元。 截至到目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先后批准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境外投资外汇管理试点。详细情况可查阅国家外汇管理局政府网站“管理信息”栏目。 2004-07-09/safe/2004/0709/4094.html
-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恒生银行有限公司(Hang Seng Bank Limited)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投资额度5000万美元。 2004-06-25/safe/2004/0625/4092.html
-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大和证券SMBC株式会社(Daiwa Securities SMBC Co.Ltd)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投资额度5000万美元。 2004-07-12/safe/2004/0712/4095.html
-
见附件。 附件1: 各种货币对美元折算率表--2013年第10期 2013-09-27/safe/2013/0927/6011.html
-
见附件。 附件1: 各种货币对美元折算率表--2013年第9期 2013-08-30/safe/2013/0830/6010.html
-
新华社北京4月12日电国务院办公厅日前转发国家计委、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外发债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国家计委外资司司长张晓强就制定这一《意见》的目的、对外发债审批管理的主要程序、我国对外发债情况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制定《意见》的目的是什么? 答:对外发债是重要的金融活动。从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看,加强对外发债的管理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有力手段。我国目前对外发债的管理主要依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借用国际商业贷款宏观管理的有关规定,以及国家计委发布的关于借用国外贷款实行全口径计划管理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境内机构发行外币债券管理办法》等,围绕对外发债此前尚无一个统一的管理法规,急需完善相关法规。《意见》的制定,将有利于规范我国境内机构境外发债行为,提高发债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有效地加强对外发债的管理和防范国家外债风险。 问:对外发债审批管理的主要程序是什么? 答:今后对外发债主要的审批程序是,首先由经审核认定有资格对外发债的境内机构向国家计委提出发债申请,国家计委接到申请后对其报送的材料进行审核。此后由国家计委起草审核意见,会签国家外汇管理局后报国务院审批。为了保证借用外债的合理用向,并做好国家的全口径外债管理,对使用对外发债资金的建设项目,还要按现行规定审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发债规模要纳入国家利用外资计划。 问:请介绍一下我国对外发债的历史情况? 答:我国境内机构向境外发行外币债券始于1982年1月。当时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率先在日本东京市场发行了100亿日元的私募债。1984年11月,中国银行在东京发行200亿日元公墓债,标志中国正式进入国际债券市场。1985年6月,中国银行首次进入德国法兰克福市场;同年8月中信公司首次在香港发债;1986年11月、1987年10月相继开拓新加坡和伦敦市场;1993年初,中国建设银行进入美国市场发债。 据统计,截至1999年底,包括财政部在内,我国共有18个发行体在境外发行了近120笔,总额约215亿美元的外币债券。 对外发债拓宽了外资筹措渠道,为国家及地方重点项目建设筹集了大量资金有利于提高我国利用外资的整体水平。目前,筹资市场多元化、发行方式多样化的对外发债格局已经形成。 问:《意见》与现行对外发债审批管理的主要区别与改进是什么? 答: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进一步明确了对外发债的审批程序,将以往重大发债筹资报国务院审批,改为今后对外发行中长期外币债券一律报国务院审批。 二、将原对外发债“窗口制”改为对外发债“资格审核批准制”,不再保留对外发债窗口单位。发债资格由国家计委会同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借鉴国际评级方法,对拟发债的机构进行资格评审后报国务院批准。每两年评审一次。有关规定另行制定。 三、发债主体中明确包括外商投资企业。 四、将境内机构发行商业票据和海外分支机构境外发债,区分不同情况,纳入规范管理。 问:截至目前,我国有多少企业获准发行境外可转换债券?情况怎样? 答:为了适应我国国内上市企业扩展业务的需要,探索上市企业再融资的新渠道,经国务院批准,从1994年起国家计委会同中国证监会及国家外汇管理局,开始进行发行境外可转换债券的试点工作。为了支持企业技术进步,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截至目前先后有6家企业获准发行境外可转换债券。它们是深圳南方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轮胎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庆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和四川成渝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其中除上海轮胎和四川成渝由于市场原因未对外发行外,其余企业均已完成发行工作,筹资总额5.9亿美元。 2000-04-29/safe/2000/0429/3899.html
-
对出口实行收汇核销监管是我国外汇管理体制中一项重要制度。为督促出口收汇,提高外贸出口的质量,防止逃套汇活动,1999年5月1日,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制定并实施了《出口收汇考核试行办法》(以下简称《试行办法》)。出口收汇考核以交单率和出口收汇率为指标,对全国中资出口企业的出口收汇业绩进行考核,按年度评定企业的出口收汇等级,并对不同等级企业分别予以奖励或惩罚。日前,全国1999年度出口收汇考核评定工作已如期完成。 1999年全国参加年度考核评定的中资企业15731家,其中“出口收汇荣誉企业” 12603家,占参加考核评定企业的80%;“出口收汇达标企业”971家,占参加考核评定企业的6%;“出口收汇风险企业”191家,占参加考核评定企业的1%;“出口收汇高风险企业” 1966家,占参加考核评定企业的13%(具体名单由各地外汇分局公布)。依据今年4月1日起实施的《出口收汇考核试行办法奖惩细则》,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及国家税务总局将分别对本次评定的“出口收汇荣誉企业”和“出口收汇高风险企业”给予相应奖惩。 出口收汇荣誉企业将享受的优惠政策包括:中央各项外贸基金的优先安排;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在中国人民银行贷款利率基础上可以适当下浮,最大下浮幅度为10%;出口收汇荣誉企业境外外汇收入汇回期限可从6个月延长为1年,企业境外投资可免交汇回利润保证金;出口收汇荣誉企业的外汇结算帐户最高限额由现行的年度进出口的15%扩大到30%;以及其他一些外汇核销管理方面的便利。 对出口收汇高风险企业的处罚有:对申请中央外贸发展基金等进行严格审核;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可在中国人民银行贷款利率基础上适当上浮,上浮幅度最大为30%;加强核销单的发放和核销手续管理;出口退税按C类企业办理等。 另外,一个年度被评定为“出口收汇高风险企业”或者连续两个年度被评定为“出口收汇风险企业”的,外经贸部或其授权的外经贸主管部门将暂停其进出口业务经营权。 《试行办法》的实施对于解决部分出口企业重出口、轻收汇问题,以及保证出口核销监管的力度和效果,发挥了积极作用。《试行办法》实施一年来,各外贸企业在审查客户资信、选择结算方式以及提高出口产品质量等方面,审慎管理意识明显增强,出口收汇意愿显著增加。 2000-05-12/safe/2000/0512/3900.html
-
截止2000年6月底,我国登记外债余额折合美元 1476.3 亿(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下同),比上年末减少 42.0 亿美元,下降 2.8%。其中,中长期外债余额为 1334.1 亿美元,比上年末减少 32.4 亿美元,占总债务的 90.4% ;短期外债余额为 142.2 亿美元,比上年末减少 9.6 亿美元,占总债务的 9.6%。 2000年1-6月我国外债新签约 82.4 亿美元,新提款 132.7 亿美元,偿还外债本金 161.2 亿美元,汇率差及调整数使外债余额减少 14.2亿美元。 在 1476.3 亿美元外债余额中,国家对外主权债余额为 473.6 亿美元, 与上年末基本持平;国内金融机构债务余额为 378.8 亿美元,比上年末减少 7.4%;外商投资企业债务余额为 464.2 亿美元,比上年末减少 1.9%; 国内企业债务余额为 146.4 亿美元,与上年末基本持平;租赁公司及其他事业单位债务余额为 13.3 亿美元, 比上年末减少 17.9%。 2000-09-18/safe/2000/0918/3903.html
-
今天,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1999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该表显示出,1999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帐户和资本金融帐户呈现双顺差,国际收支总体状况保持良好局面。 1999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帐户顺差156.67亿美元。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1999年货物出口1947.16亿美元,货物进口1585.10亿美元,顺差362.06亿美元;服务项目收入237.79亿美元,支出312.89亿美元,逆差75.09亿美元;收益项目收入105.71亿美元,支出285.44亿美元,逆差179.73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49.43亿美元。 1999年资本和金融帐户扭转1998年出现的逆差,实现顺差76.42亿美元。 在经常和资本金融帐户双顺差的推动下,我国国际储备资产保持增长。1999年我国国际储备较98年末增加85.05亿美元,其中外汇储备较上年上升了97.16亿美元,1999年末外汇储备达到1546.75亿美元。 2000-05-17/safe/2000/0517/3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