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 [主持人]:各位新闻媒体的新老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国家外汇管理局2015年一季度政策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2015年一季度外汇管理政策情况。[10:16] l [主持人]:我是综合司司长王允贵,今天和我一起参加发布会的还有我的三位同事:经常项目管理司杜鹏司长,资本项目管理司郭松司长,管理检查司的张生会司长。[10:17] l [主持人]:首先向大家通报一下近期外汇管理政策情况。2015年以来,外汇局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推进外汇管理“五个转变,大力简政放权,狠抓改革攻坚,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同时坚持放管结合,强化风险防控,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改革措施:[10:17] l [主持人]:一、深化跨境电子商务外汇管理改革[10:18] l [主持人]:2013年,外汇局在上海、北京、重庆、浙江、深圳等5个地区启动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支付试点,允许支付机构为境内机构和个人集中办理小额购物和机票、酒店、留学等跨境外汇资金收付及相关结售汇业务,社会反响良好。在此基础上,2015年1月,外汇局进一步推进试点业务,将试点地区范围扩大至全国,简化外汇支付流程,并提高网络购物单笔交易限额,由等值1万美元提高至5万美元。同时,坚持客户实名制和交易数据逐笔采集原则,切实防范异常交易风险。[10:28] l [主持人]:目前,试点业务已初具规模,为企业、个人“海淘”等跨境网购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支付支持。2014年,支付机构通过试点业务累计办理相关收支17亿美元。2015年1-2月,相关收支规模达到6.1亿美元。[10:28] l [主持人]:二是取消或下放保险公司外汇业务行政审批[10:29] l [主持人]:2015年1月,外汇局发布《保险业务外汇管理指引》,并联合保监会废止了2002年出台的《保险业务外汇管理暂行规定》等8项相关外汇管理法规。《指引》明确境内保险公司开展外汇业务的资格审批全部下放到外汇局分局;除首次开户需办登记外,保险公司外汇账户开立关闭的审批全部取消;明确保险公司外汇资金可以集中收付。[10:29] l [主持人]:三、开展外债宏观审慎管理改革试点[10:31] l [主持人]:近年来,外汇局大力简政放权,深入探索资本项目改革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将激发市场活力与加快转变管理方式结合起来,便利企业跨境投融资,资本项目可兑换取得新进展。总的来说,“十二五”期间的改革有力推动了可兑换进程。根据最新统计,40项资本项目交易中,已经有34项达到了部分可兑换及以上水平,占比为85%。[10:31] l [主持人]:今年以来外汇局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精神,在探索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债体系方面迈出了关键性一步。2015年2月,外汇局批准在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江苏张家港保税港区、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开展以企业外债比例自律为主要方式的宏观审慎管理试点,即试点区域内的非金融企业外债余额不得超过其上年末净资产的2倍,且其中中资非金融企业的全部负债不得超过其总资产的75%。这项改革拉平了中外资企业待遇,更好地满足企业跨境融资需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政策发布后,很多企业表示了浓厚兴趣。政策发布一周内,在三个试点地区已经有超过十家企业通过这一政策从境外融入了较低成本的资金。这些企业基本上是存在境外融资需求的中资企业,可节约资金成本2-3个百分点。[10:31] l [主持人]:四、全面取消外汇管理对外商来华直接投资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有关的行政审批[10:31] l [主持人]:2015年2月,外汇局发布《关于进一步简化和改进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政策的通知》,推出多项直接投资项下便利化措施,包括取消直接投资项下外汇登记核准、简化境内直接投资项下外国投资者出资确认登记管理、取消境外再投资外汇备案、取消直接投资外汇年检等四项改革措施。改革后,绝大部分直接投资项下业务可以在银行直接办理,企业不需要再到外汇局办理登记或核准手续。至此,直接投资项下外汇管理行政许可基本取消,直接投资项下已经基本实现可兑换。[10:32] l [主持人]:五、加强对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机构及其业务的管理[10:32] l [主持人]:2015年2月,外汇局发布《关于规范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和外币代兑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外汇分局加强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和外币代兑业务市场准入管理,严格申请资质审查,加强日常监督和管理,强调对于未经批准擅自开展业务、超范围经营业务或者涉嫌网络炒汇的特许机构,外汇分局应及时暂停或取消业务,以更好地维护市场秩序。[10:32] l [主持人]:六、严厉打击外汇违法违规活动[10:32] l [主持人]:2015年以来,外汇局继续保持对异常外汇资金流动的高压打击态势,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一是将银行作为重点检查主体,于2014年底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银行外汇业务专项检查,强化银行内部管控和外部监管,既查找银行外汇业务经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打击违规经营,又找准银行执行外汇管理政策法规的薄弱环节,促进银行提高外汇业务合规经营水平,遏制外汇业务违规经营和违法犯罪行为。目前,专项检查各项工作正在进行中,预计到5月底完成。二是继续做好转口贸易、远期结汇等2014年开展的各类专项检查与外汇违规案件的后续处理工作。2014年全年,外汇局共查处案件1903起,共处行政罚款4.45亿元人民币。其中,与公安机关密切配合,共破获地下钱庄等外汇违法犯罪案件32起,涉案金额2224亿元人民币,有效震慑外汇违法违规行为。[10:32] l [主持人]:总体来看,外汇局从市场需求出发,积极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各项外汇管理改革措施实施平稳,对满足境内个人持汇用汇需求,便利企业等市场主体跨境投融资活动和防范异常跨境资金流动风险,都发挥了重要作用。[10:33] l [主持人]:下面,请大家就刚才通报的外汇管理政策的相关问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自报机构名称。[10:33] l [记者]: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关于人民币项目政策可兑换的。周小川行长上周末也提到希望今年基本达到资本项目可兑换,想问一下外汇管理局会采取哪些步骤去达到这个目标?在这个过程当中,面对国际大环境的挑战,包括欧美政策分化、新兴资本市场面对的资本外流的压力,会怎么样去应对这些风险?就是在落实过程当中,可能遇到的风险。[10:48] l [记者]:第二个问题是关于结售汇业务,除了嘉实基金和国泰君安之外,还有哪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会拿到相关的业务资格?[10:48] l [郭松]:资本项目可兑换是个大题目,今年是“十二五”的最后一年,“十二五”期间要实现资本项目的基本可兑换。周小川行长也明确提出了需要做的工作,比如说修改外汇管理条例,进一步开放资本市场,个人的投资或者转移方面的便利等等。多年来,我们一直是在各个方面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程。刚才通报里也说了,我们自己评估的资本项目40项交易中,能够达到部分可兑换的应该能达到85%左右。[10:49] l [郭松]:怎么推进呢?其实方式多种多样,从我们的角度来说,我们能做的工作,一方面简政放权,减少对交易的干预,减少审批。我们过去五年也做了大量的工作,资本项目的行政许可事项从50多项减少到了17项,下降了71%左右行政审批的事项。[10:49] l [郭松]:第二方面,过去不能做的逐步在开放,在允许做。这些方面其实我们也做了很多努力。资本项目可兑换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配合,外汇局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一些可兑换的推进的措施,比如说跨国公司的资金集中管理,让资金在企业集团内部运作更方便、更便利,比如我们在三个地方推出的QDLP的试点,也是希望有更多的渠道进行资金的走出去或者引进来。再比如说,刚才讲到的外债的宏观审慎的管理试点的改革,在三个地方试点外债比例自律等等。所有这些措施,都是在不断地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程。[10:49] l [郭松]:关于第二个问题是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结售汇业务。的确,我们批了两家证券类机构具有结售汇业务的资格。有了资格以后,还要看能做什么产品,其实还在探讨过程中。未来是不是还会有更多的机构能有资格?我相信一定会有的,但是有一个比较大的前提,就是这两家机构做得怎么样。如果这两家机构没有什么业务可做,我估计未来别的机构也没有什么兴趣做这个业务。[10:49] l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记者]:我注意到,2015年前两个月我国进出口的贸易顺差有1200多亿美元,但是与此同时,我国的银行结售汇却出现了逆差200多亿美元,这两个数据是否出现了矛盾,是否说明当前有跨境资金的大规模流出。外汇局会如何应对?[11:16] l [王允贵]:我们觉得还是要用数据来说话,大概分三个层面:第一,跨境收支在监测范围内还是净流入。2014年8月到12月份,跨境收支出现了一定的净流出,也就是企业和个人通过银行发生的跨境收支出现了流入小于流出的状况。今年一二月份出现了反转。从数据来看,一、二月份跨境收入减去跨境支出之后的净流入是551亿美元,同比增长38%,其中在货物贸易项下净流入449亿美元,同比增长5.6倍。所以,从监测数据来看,跨境收支依然是大的净流入。[11:16] l [王允贵]:第二个数据是银行结售汇数据。一二月份出现了254亿结售汇逆差,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看。第一个角度,很多出口收入没有结汇,而是变成了外汇存款。一二月份,出口收入换成人民币的比例大概下降了10个百分点,企业个人的外汇存款一二月份增加了639亿美元,所以,可以理解为结售汇的顺差或者逆差是在央行的外汇储备和民间的外汇储蓄之间出现了一个结构性的调整,也就是说,民间的企业和个人正在优化它的资产负债表的币种结构,更多增加了美元资产的持有,而不是资金流出了境外。[11:17] l [王允贵]:第三个数据是国际收支的基础项。一般来讲国际收支有两个基础项,一个是贸易,一个是直接投资。一二月份,海关统计的货物贸易顺差是1206亿美元,同比增长11.8倍;实际利用外资225亿美元,同比增长17%,两项合计超过1400亿美元。所以,国际收支基础数据也是不支持相关资本流出的。[11:17] l [王允贵]:基于上述三组数据,从中国实际情况看,中国的GDP增长率同国际比较应该处于高速增长的行列,投资、消费、出口仍然是强劲有力的,且蕴含了巨大的潜力。过去几年中国进行了持续调整,在结构优化、经济发展自发动力方面更加强劲。总体来看,唱衰中国经济、断言资本流出是没有数据支撑的。[11:17] l [记者]:外汇管理局去年开展外债宏观审慎管理的主要考虑是什么?现在效果如何?[11:22] l [郭松]:外债宏观审慎写入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议文件,要构建宏观审慎框架下的外债和资本流动管理体系,为了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议文件,外汇局探索实施外债比例自律管理。比例自律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如果我用时髦的词也可以是宏观审慎。宏观审慎考虑的因素会比较多,比如国家总体负债的水平、企业负债的水平等等。目前我们提出的比例自律,是在小范围内进行探索性的东西,目的一方面是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议,另外一方面也是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过去外商投资企业借入外债是比较自由,而中资企业到海外去融资,相对来说基本上是没有开放,限制是比较多的。从我们公布的数据里,大家也能看得到,中资企业的外债基本上是没有的。我们的第二个目的就是创造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拉平中外资企业在这个领域的待遇。第三个考虑,也是想办法来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在海外融资肯定会比境内的融资便宜,刚才允贵司长也说了,大概要便宜一到两个百分点,所以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也是一方面的考虑。目前的进展方面,因为时间不长,一个贷款合同的签订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目前能看多的笔数不是很多。实际情况,我们也不希望笔数太多,我们只是希望业务能够满足部分企业的需求,当然是在公平的市场竞争的环境下的需求。过去外债我们叫审批制,要经过外汇管理局的批准,现在把批准改为比例自律,按照你的净资产不超过上年末经审批的净资产的一定比例,都可以借,这是所有的企业,不需要外汇局事前的批准。[11:23] l [记者]:如果从外汇政策角度来看,包括QFII、RQFII是否能进入到银行间市场?[11:28] l [郭松]:回答是肯定的,没有问题。QFII有一个限制,QFII不超过50%的资产可以进入银行间市场,RQFII目前来说没有这方面的限制,百分之百也可以,百分之零也可以。[11:28] l [记者]:最近媒体报道说,可能会把QFII和RQFII改成注册形式的,您对这方面报道作怎样的评论?[11:29] l [郭松]:QFII和RQFII制度的改革,我们一直在考虑。RQFII方面相对来说目前已经比较便利了,去年我们做了一些改革。QFII方面,我们也在考虑。比如说突破10亿美元额度的上限,我估计未来一两天能看得到,还有资金进出的便利也在考虑。[11:29] l [记者]:我想问一下,国际清算银行去年年底公布了一组数据显示,中资企业的海外债务1.1万亿美元,外汇局的数据监测是怎样的?最近一段时间海外舆论一直在说,在美元升值的情况下,这部分债务会显得非常危险,对中国经济资本外流方面会有很大压力。[11:54] l [郭松]:截止去年9月份我国的外币债务余额是8948亿美元。这个数据跟你说的1.1万亿有很大的差距。我说的数据是中国的机构,包括政府,对境外的外币债务余额,这个当然不包括本币。你说的1.1万亿与我们的统计有一些口径上的差异。另外,还有一些在海外负债或者借钱的机构,可能是在海外注册的机构,理论上它不是中国的机构,我们在统计上、在管理上对它也没有包括进来。问题是,会不会将来这一部分债务传导到境内,影响到境内主体的负债的问题。从目前来看,我们也认识到了企业负债率偏高的问题。在我刚才讲到的在三个地方试行的外债比例自律的时候,我们专门加了一个条款,就是它的总的负债率不能超过75%,这是一个限制性的条款,我们也不希望企业过度负债。但是,企业过度负债的可能性是有的。企业的过度负债会不会影响到整个国家债务的风险问题?这又是另外一个问题。目前我们国家的总体的外债水平是合理的,有8900多亿美元的外债,对应我们3.9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所以在国家层面的偿付能力是没有问题的。落实到具体的企业,在目前来看,是个案的问题。从总体上来看,风险是可控。[11:54] l [记者]:IMF今年下半年要进行SDR货币篮子的评审工作,我想问一下,人民币这次能纳入SDR篮子的可能性有多大,我们在推进人民币纳入SDR篮子工作中有哪些新的动作?或者做了哪些工作?[11:57] l [王允贵]:关于你提的这个问题,周行长和易行长在“两会”期间已经做了非常全面的回答。目前,对于加入SDR这个工作,要以平常心来对待,努力去争取,但是我们也会客观评估情况。[11:57] l [王允贵]:在推进SDR工作中,最主要是做好国内相关改革,推动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进一步稳歩实现人民币资本项下的可兑换,提高人民币在国际交往中自由使用的程度,这样,人民币加入SDR应该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瓜熟蒂落的结果。[11:57] l [经济日报记者]:我想问一下,周行长讲到年内我们可能会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但也有学者提到现在国际环境以及国内环境的一些变化,对资本外流比较担忧。您怎么看?我们在实现资本项可兑换过程中,或者完成之后,有什么方法来控制可能的资本外流?[12:09] l [王允贵]: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明确改革要求。在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过程中,人民银行、外汇局一直在努力做相关工作,刚才已经提过,现在85%的资本项目都实现了可兑换,或者说,在实现可兑换路程上只剩下“最后一公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抓改革和防风险,齐头并进,也充分评估资本项目可兑换后对跨境资本流入和流出可能带来的影响。从国内外权威的各类文献来看,很难确定资本项目完全可兑换之后,一国到底是资本流入还是资本流出。在改革过程中,需要不断试探、不断完善改革方案。外汇局在党中央、国务院、人民银行的领导下,始终把可兑换的过程与简政放权密切地结合起来。同时,通过建立相关的统计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对跨境资本的流动进行密切监测、分析和统计。从现在来看,我们的方案和相关的改革步骤应该都是切实可行的。[12:09] l [王允贵]:资本是流入还是流出,可能更多地要看国际和国内的宏观经济状况。从现在国内的经济情况来看,我们在推改革、调结构的路程上,走得越来越稳。我们也相信,国际国内的绝大多数主体都会冷静、客观地判断资本流入和流出的情况。我刚才也讲过,今年一到二月份,大概有12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有225亿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资流入,跨境资本仍然是一个净流入的状态。所以,在当前改革的环境下,稳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应该是切实可行的。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会把风险的问题、资本流出的问题当做重中之重的任务去考虑,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个别主体在资本项目可兑换过程中风险防范措施不到位,应该由市场按照产权清晰的原则来进行确定。从我们角度来看,我们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12:10] l [南华早报记者]:刚才郭司长讲的我再确认一下,刚才说的QFII能做到的突破10亿美元的上限是未来一到两天能看到是吗?我想确认一下我听得对还是错?[12:10] l [郭松]:没错,我们马上会公布数据,你可以看到。[12:11] l [南华早报记者]:是一个自然的突破,而不是一个制度的改变?[12:11] l [郭松]:制度的改变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12:11] l [南华早报记者]:第二个问题,最近经合组织和亚洲开发银行都希望中国能够改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因为亚行说人民币可能是有一点被高估了,外管局怎么看待这样的评价?今年在改革汇率方面有什么新的考虑?会不会采取贸易加权的方式来调整,让人民币的汇率更反映市场的需求?[12:27] l [王允贵]:关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一直是汇率改革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而不是单纯的水平问题。我们一直强调汇率改革重在机制的建设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让市场在人民币汇率的形成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大家可以看到,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央行已经逐渐地退出了常态化的市场干预,人民币兑美元的双边汇率每天上下波动正负2%,人民币兑其他币种的交易是更加宽泛的范围。应该说汇率由市场决定,正在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看人民币兑外汇的汇率,不要单纯看兑美元的汇率,还要看兑欧元的汇率、兑日元的汇率、人民币兑一揽子货币的汇率。人民币兑美元贬值的时候,很可能人民币兑更多的币种是升值的。在国际清算银行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这两组汇率指数上,人民币一直处于升值的状态,包括今年前两个月。国际上,各国对于汇率的监测应该看兑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包括大家经常谈到的美元指数,就是篮子汇率指数,对中国来说也是一样。2005年启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时候,确定人民币实行有管理的汇率制,而且是参照一篮子货币调节的机制。相关的制度设计,应该是在现有的政策框架下进行的。[12:28] l [记者]:昨天有一个消息是说上海一家外企非法结汇买房,状告外汇管理部门遭败诉,像这种现象,为什么企业结汇完成之后被罚款,这种现象,请问一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12:35] l [张生会]:从外汇检查来说,作为行政执法机关和行政相对人在一些问题上的看法出现冲突和出现分歧是正常的,当事人提出听证也好,提出行政复议也好,乃至提出行政诉讼也好,都是他合法的权利,我们非常尊重当事人的权利。至于说个案,每个案子都有很多具体的情况,可能难以简单地概括。从我们2014年办的1900多个案子里面,我们发生复议的有6个,发生复议的比例较低,但是应该看到维权意识和国家对依法行政的要求都不断地提高,这样的话,我想一方面能够保证执法队伍严格地按照法律办事,同时也能够维护行政相对人的权利。[12:36] l [主持人]:今天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大家对外汇管理事业的关心!也谢谢大家在百忙之中参加外汇管理局的发布会,我们会在4月下旬在国新办召开一场外汇形势发布会,届时也欢迎大家参加,给予外汇管理事业更多的关注。谢谢大家![12:36] (原文载于人民网) 2015-03-26/safe/2015/0326/4834.html
-
为进一步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更好地满足和便利外商投资企业经营与资金运作需要,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发布《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改革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结汇管理方式的通知》(汇发[2015]19号,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实行意愿结汇管理,企业可自由选择资本金结汇时机。二是明确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及其结汇资金的使用应符合外汇管理相关规定,对资本金使用实施负面清单管理。三是便利外商投资企业以结汇所得人民币资金开展境内股权投资。四是进一步规范结汇资金的支付管理,明确银行按照展业三原则承担真实性审核义务。五是明确和简化其他直接投资项下外汇账户资金结汇及使用管理。六是外汇局加强事中事后管理,进一步强化事后监管与违规查处。 《通知》的出台,是国家外汇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相关要求、切实转变外汇管理理念和方式的重要举措。《通知》的实施,将外汇资本金结汇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完全赋予企业,为企业提供规避汇率波动风险的政策空间,有利于降低社会成本,进一步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切实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通知》自2015年6月1日起实施。(完) 2015-04-08/safe/2015/0408/4835.html
-
2015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在2009年以来废止和失效700余件外汇管理文件基础上,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公布废止和失效50件外汇管理规范性文件的通知》(汇发[2015]17号),进一步加大法规清理力度,宣布废止和失效50件外汇管理规范性文件,其中废止27件,宣布失效23件。 本次宣布废止和失效的50件文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体现资本项目等外汇管理重点领域改革成果,清理与转变外汇管理理念要求不相符合的文件。近年来,国家外汇管理局大力推进直接投资、外债、对外担保、资本市场以及银行结售汇等外汇管理改革,简政放权,释放红利,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在本次宣布废止和失效的50件文件中,50%是资本项目和金融机构外汇管理等改革后需要废止和失效的文件。二是体现跨境资金流动统计监测的不断完善,清理与外汇管理数据统计采集新要求不相一致的文件。近年来,国家外汇管理局建立健全跨境资金流动统计监测,加快外汇管理电子信息系统整合升级,建立了统一的数据采集规范,高效便捷。在本次宣布废止和失效的50件文件中,50%是电子信息系统改造、数据采集规则等调整后需要废止和失效的文件。 下一步,国家外汇管理局将继续坚持依法行政,加强外汇管理法规顶层设计,落实法规清理长效机制,构建符合新形势需要的外汇管理法规框架,便利银行、企业、个人等了解和使用外汇管理法规,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完)。 2015-03-24/safe/2015/0324/4833.html
-
为进一步提高外汇管理政策透明度,2015年以来,国家外汇管理局继续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及法规清理工作,涉及支付机构跨境外汇支付业务、直接投资、资本金结汇、非银行机构内保外贷业务、保险业务外汇管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外处置不良资产、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和外币代兑业务等多方面规定,并对不适应改革要求的部分外汇管理法规予以集中废止或宣布失效。在此基础上,为便利社会公众查询使用,国家外汇管理局更新了《现行有效外汇管理主要法规目录(截至2015年6月30日)》(以下简称《目录》),并在国家外汇管理局政府网站上对外公布。 更新后的《目录》共收录截至2015年6月30日发布的外汇管理政策法规231件。按照综合、经常项目外汇管理、资本项目外汇管理、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监管、人民币汇率与外汇市场、国际收支与外汇统计、外汇检查与法规适用、外汇科技管理8大项目分类,并根据具体业务类型分为若干子项。 今后,国家外汇管理局将继续建立健全法规清理长效机制,定期梳理更新《目录》,提高政策透明度,便利银行、企业、个人等了解和使用外汇管理法规,推进外汇管理依法行政。(完) 2015-07-23/safe/2015/0723/4839.html
-
为进一步推进银行执行外汇管理规定情况考核工作顺利开展,提高考核工作的科学性和公平性,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修订<银行执行外汇管理规定情况考核办法>相关事宜的通知》(汇发[2015]26号,以下简称《通知》)。 本次修订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完善考核项目。对原有考核指标进行全面梳理与调整,进一步细化考核标准与评分办法,使相关要求简单明晰、更具操作性。二是注重与时俱进。根据外汇形势及监管规定的发展对考核项目进行更新,引入跨境资金流动双向调节考核机制,提升外汇监管与调控有效性。三是优化考核流程。充分考虑银行间业务种类与规模差异对考核结果造成的影响,使考核评级更趋于公平合理。四是突出银行内控管理考核。分别对银行总行与分行提出外汇业务内控考核具体要求,促使银行更好地落实“了解你的客户”、“了解你的业务”、“尽职审查”原则。五是健全违规问题落实整改机制。建立银行反馈整改报告制度,督促银行及时落实违规问题整改措施、反馈整改结果,加强后续跟踪,切实提高考核有效性。 《通知》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完) 2015-06-18/safe/2015/0618/4838.html
-
近日,《境外交易者和境外经纪机构从事境内特定品种期货交易管理暂行办法》(证监会令第116号,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出台,允许境外交易者和境外经纪机构从事境内特定品种期货交易,并确定原油期货为我国首个境内特定品种。为支持配合《暂行办法》实施,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境外交易者和境外经纪机构从事境内特定品种期货交易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15]35号,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商品期货交易外汇管理政策,简化交易涉及的账户开立、资金汇兑以及数据报送等要求,便利市场操作。 《通知》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明确各交易主体外汇账户管理要求,实行专户管理,资金封闭运行,降低交易风险。二是明确境外投资者用于期货交易资金不占用银行短期外债指标,便利相关资金运用。三是便利资金汇兑,境外投资者可根据期货交易保证金、盈亏结算等实际需求直接在开户行办理结购汇,结购汇后资金可以直接划转。四是简化数据报送,期货交易涉外收支以及有关交易数据统一由开户银行、交易所通过系统报送。 《通知》自8月1日起实施。(完) 2015-07-31/safe/2015/0731/4840.html
-
为促进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发展,实现境内外币现钞供给多元化,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印发《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机构办理调运外币现钞进出境及外币批发业务的批复》(汇复[2015]169号,以下简称《批复》),批复天津渤海通汇货币兑换有限公司、通济隆外币兑换(中国)有限公司、北京联合货币兑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家特许机构”)开展调运外币现钞进出境及外币批发业务(以下简称“调钞及批发业务”)。 《批复》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明确调钞及批发业务的范围,同意三家特许机构自主决定调运币种,并在全国范围内自主选择银行、特许机构开展外币现钞买卖。二是要求三家特许机构将调钞及批发业务与零售业务进行业务和账务分离管理,并通过特许机构调钞及批发业务专户办理清算。三是就三家特许机构的统计报送义务、反洗钱义务等其他内容进行了规范。(完) 2015-06-12/safe/2015/0612/4836.html
-
近年来,随着我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跨境外汇收支急剧增长,外汇管理的内容、手段、形式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部分外汇管理法规相应进行了调整。按照依法行政的有关要求,国家外汇管理局积极有序开展了外汇管理法规清理工作,2009年以来,共分四批宣布废止和失效规范性文件累计250个,这些法规有的已被新的法规所替代,有的试用期已过,或者调整对象消失。经过清理,外汇管理法规数量大幅减少,法规框架更加清晰透明,更便利银行、企业、个人等学习和掌握,并依此办理外汇管理业务,从而有利于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 下一步,国家外汇管理局将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提高政策透明度,完善QFII和QDII外汇管理,推进国内资本市场发展,进一步拓宽境外投资渠道,努力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完) 2010-01-15/safe/2010/0115/4725.html
-
元旦刚过,全国外汇管理工作会议在春城昆明召开。会议全面总结了2009年外汇管理各项工作,并为2010年工作指明了方向。 会议指出,2009年,外汇管理部门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关于“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总体部署,适时调整外汇管理的方向和重点,出台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多项措施,支持涉外经济稳步发展;继续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提升外汇管理服务经济发展的功能;改进跨境资本流动统计和监管,防范异常跨境资本流动风险;推动信息公开和政务公开,提高外汇管理透明度;完善外汇储备经营管理,保障外汇储备资产安全并取得合理回报。这些措施,对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会议明确提出,2010年外汇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央关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战略部署,进一步转变外汇管理理念和方式,推进外汇管理重点领域改革,加强异常跨境资金流动监管,加快数据整合和管理系统整合,提高外汇管理政策透明度,完善外汇储备经营管理,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会后,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接受了《中国外汇》专访。 《中国外汇》:您在全国外汇管理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以全球视野来认识中国经济金融问题和开展外汇管理工作,对此应该如何理解? 易纲:我们需要以全球视野来认识中国经济金融问题,在开放经济的框架下分析中国的外汇管理问题,理解这一框架的关键是不断提高对“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认识。我国不断融入全球经济,已成为国际市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跨境资本流动的规模、频率和形式处于不断的变化和调整之中,经济发展、开放度的提高对外汇管理的挑战不断增大。在我国经常项目已经开放而资本项目仍部分管制的条件下,一旦市场出现一定的套利机会,一些资本项目交易就可能借道经常项目进行跨境套利,正常的贸易和投资资金也会加快财务调整和资产的跨境摆布,规避经济损失。例如,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资本外逃、截留外汇存于境外等行为大量出现,1998资本项目甚至出现多年未见的逆差,1998-2002年,平均每年新增外汇储备不及300亿美元;2003年以来,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结束和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币升值预期较强,加之美元利率持续走低,企业、个人纷纷将境外资产调回并结汇,部分境外投机套利资金也借贸易、个人、外商投资等渠道,采取分散、渗透的方式流入,外汇收支持续大额顺差,2003-2009年,平均每年新增外汇储备超过2800亿美元。 《中国外汇》:维护国际收支平衡是外汇管理工作的首要目标之一,2009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国国际收支呈现出哪些特点?您如何判断2010年的国际收支形势? 易纲: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我国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化挑战为机遇,2009年全年国际收支顺差有所下降,国际收支失衡状况得到改善。但是,随着国际经济趋于稳定,国内经济快速回升,我国外汇净流入势头重新增强,2009年新增外汇储备达到较高规模。 2010年,全球经济复苏势头更加明朗,人民币升值预期、本外币正利差、国内资产价格等市场因素可能继续存在,将导致2010年跨境资金流入有所上升,2010年我国国际收支顺差有可能高于2009年,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任务依然艰巨。一是外贸出口有可能出现恢复性增长。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势头更趋稳定,国际市场需求回暖,我国涉外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进一步好转,“走出去”带动出口效应逐步显现,中央有关推动出口稳定增长的政策也将为出口稳步回升创造更加有利条件。二是外商直接投资可能稳步增加。我国经济回暖的步伐明显快于其他经济体,国内投资机会较多,劳动力等要素价格仍具竞争优势。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复苏步伐加快,金融市场的融资功能逐渐恢复,跨国公司扩大生产和全球布局将进一步活跃,外商来华直接投资的步伐将重新加快。三是异常跨境资金流入压力加大。目前,美、欧、英等主要央行的利率均接近零利率水平,跨境套利交易盛行。有机构估计,2009年上半年美元利差交易规模高达2500亿至5500亿美元。规模巨大的跨境套利交易推动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大幅升值,股市、楼市价格快速上涨,潜在风险巨大。由于我国利率水平相对较高,人民币升值预期有所增强,资产本币化、负债外币化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但也应看到,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仍具有不少有利条件。2009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从制度安排、结构优化、政绩考核等三方面入手,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和战略物资进口,要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等等。我们要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密切跟踪分析国内外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外汇管理,努力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中国外汇》:我们注意到,历任国家外汇管理局领导都强调外汇管理理念和方式的转变,此次会议上,您再次强调提出了转变理念。您能否解释一下“转变”的内涵?对外汇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易纲:外汇管理理念的“转变”,概括起来说就是:从重审批转变为重监测分析,逐步从较为依赖审批和核准的管理方式转变为重点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分析和预警;从重事前监管转变为强调事后管理,逐步从事前逐笔审核转为事后核查和重点查处;从重行为管理转变为更加强调主体管理,逐步从按交易行为和业务性质监管转为以经济主体为单位进行集中管理。这几个转变内在统一、相互联系,其出发点是以人为本,立足点是科学监测,着力点是改善服务,关键点是风险可控。 下一步,外汇管理系统全体干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要有市场观念,善于换位思考,要设身处地从市场角度考虑问题,要有成本概念,要认真研究分析我们的管理要求是否会增加市场运行不必要的成本,并在监管决策上三思而行。要增强服务意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尽可能为经济主体提供便利,提高我国对外竞争力,充分发挥外汇管理服务经济发展功能。要与时俱进,勇于改革创新,找准外汇管理职能定位,强化监测分析职能,逐步淡化审批管理,全面掌握跨境资金流动情况,更好地履行外汇管理职责。 《中国外汇》:2009年,外汇局在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外汇管理服务经济功能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今年还将采取哪些措施来促进涉外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易纲: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支持涉外经济稳步发展,2009年以来外汇管理部门出台了多项措施便利企业对外贸易和投资活动。如改进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管理,缓解出口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简化服务外包企业外汇收支审核手续;鼓励银行开展贸易融资;允许企业集团外汇资金打包使用,提高外汇资金使用效率;支持境内企业对外投资,将境外投资外汇资金来源审核和资金汇出核准调整为登记管理,在汇兑环节上对境外直接投资基本不再限制;允许符合条件的各类国内企业进行境外放款;正式上线直接投资外汇管理信息系统,推动外汇管理的电子化和信息化水平,便利涉汇主体办理外汇业务相关手续。 今年我们要顺应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抓住当前比较有利的改革发展战略机遇期,进一步推动外汇管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一是加快构建货物贸易收支非现场核查体系,切实加大进出口核销制度改革力度,实现监管方式根本性转变,提升监管效率,促进贸易便利化。二是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有选择、分步骤放宽对跨境资本交易活动的限制,重点研究境内资本市场开放和资本流出问题,有序拓宽对外投资渠道,协调推动跨境人民币金融业务发展。三是推进国内外汇市场的规范发展,加大外汇市场产品创新力度,继续支持多种主体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改进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管理。四是研究推进外汇账户管理改革,提升采集涉外主体跨境外汇收支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五是试行企业出口收汇存放境外运作,提高企业外汇资金使用效率。 《中国外汇》:外汇局在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管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还将采取哪些措施防止异常跨境资金流动对中国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易纲:2009年以来,外汇局主要从以下方面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管:一是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监测体系。推广新版国际收支申报系统;将境外机构境内开立、使用外汇账户纳入统计监测;建立数据下发平台,便利外汇分局进行数据监测分析。二是改进跨境资金流动管理。加强对异常跨境资金的监测分析;提高银行外汇业务合规性管理;完善个人结售汇管理,规范个人手持外币现钞结汇行为。三是积极开展对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外汇业务合规性的专项检查,严厉打击地下钱庄等外汇违法犯罪行为。四是推进外汇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对异常跨境资金检查力度。 2010年,外汇局将进一步加强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管。一是继续发挥异常外汇资金流动监管协调机制作用,对地下钱庄、网络炒汇等外汇违法违规行为开展专项打击行动。二是加大对金融机构自身外汇资金跨境流动的监督和检查,扩大对金融机构自身业务的非现场检查覆盖面。三是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异常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数据,通过外汇非现场检查系统的推广与应用,提高对异常跨境资金流动行为的监测和预警水平。四是进一步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监管。完善贸易信贷、服务贸易以及对外担保等管理,规范银行等外汇收支管理,加大个人和服务贸易外汇收支非现场监管力度,改进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结汇管理,健全银行执行外汇管理规定情况的考核制度。五是结合近年来打击外汇违规流入方面的典型案例和相关经验等,进一步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提高社会大众对异常外汇资金流动危害性的认识。 《中国外汇》:外汇管理专业性很强,对于公众来说并不容易理解和把握。我们注意到2009年外汇局发布了《外汇管理概览》,整理和发布了外汇统计时间序列数据,加大了法规清理的力度,在透明度方面迈进了一大步。在新的一年,外汇局还将采取哪些措施提高外汇管理的透明度? 易纲:截止到目前,外汇管理法规近500件,100万字,内容比较专业,社会各界难以很好地理解和把握。而且,由于与公众沟通不够深入,社会学者以及一些媒体对外汇形势判断可能有所偏差,对外汇管理政策可能出现误读。这些都需要我们加大宣传力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外汇管理工作,使市场主体更加清晰了解外汇管理业务办理要求和依据,争取公众更多理解和支持。 对此,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以修订发布《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为契机,加大国际收支概念、国际收支申报义务和内容等宣传力度,提升全社会对国际收支申报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增加国际收支统计数据公布内容,提高公布频率,提升统计时效性和统计制度的透明度。三是按照依法行政、政务公开的原则,加大外汇管理法规整合力度,尽量做到简明易懂。四是加大舆情监测力度。对于当前社会特别关注的“热钱”、外汇储备等热点问题,加强与媒体和公众的沟通,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和理性判断。 《中国外汇》:面对超过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大家普遍关心的是如何实现外汇储备资产安全和保值增值。您能不能谈一下这个问题? 易纲: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外汇储备经营管理,实现外汇储备资产保值增值。采取积极审慎的经营方针,深入研判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变化,努力把握投资机会,拓展投资渠道。完善多元化投资策略,优化货币和资产摆布。积极配合国家战略,服务于国家宏观大局和长远利益,进一步完善外汇储备经营管理体制机制,继续推进全球化经营布局,加强内部控制和监督管理。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和水平。(完) 2010-02-01/safe/2010/0201/4726.html
-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09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统计显示,2009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仍呈现“双顺差”,但顺差规模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2009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1345亿美元,同比下降30%。其中,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货物项目顺差1190亿美元,服务项目逆差167亿美元,收益项目顺差169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152亿美元。 2009年上半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610亿美元,同比下降15%。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156亿美元,证券投资净流入202亿美元,其它投资净流入239亿美元。 我国国际储备资产继续增长。2009年6月末,外汇储备资产较上年末增加了1856亿美元,达到21316亿美元。 为提高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公布的时效性,国家外汇管理局曾于8月20日公布了2009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初步数据,此次公布的数据为修订后的数据。 为便于社会各界解读国际收支数据,分析国际收支运行状况,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分析小组同时发布了2009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 。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 2009年上半年 单位:千美元 项目 行次 差额 贷方 借方 一.经常项目 1 134,459,941 643,376,735 508,916,794 A.货物和服务 2 102,319,724 576,190,644 473,870,920 a.货物 3 118,976,618 521,262,315 402,285,697 b.服务 4 -16,656,894 54,928,329 71,585,222 1.运输 5 -9,148,812 10,632,325 19,781,137 2.旅游 6 -2,846,806 18,246,000 21,092,806 3.通讯服务 7 63,967 546,892 482,926 4.建筑服务 8 1,288,000 3,677,880 2,389,879 5.保险服务 9 -4,248,751 602,657 4,851,408 6.金融服务 10 -26,701 158,530 185,231 7.计算机和信息服务 11 1,579,353 2,876,007 1,296,653 8.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 12 -4,435,022 181,204 4,616,226 9.咨询 13 2,291,165 8,253,302 5,962,137 10.广告、宣传 14 152,221 1,103,585 951,364 11.电影、音像 15 -104,943 38,736 143,678 12.其它商业服务 16 -1,300,352 8,186,771 9,487,123 13.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 17 79,789 424,439 344,650 B.收益 18 16,936,295 47,143,272 30,206,978 1.职工报酬 19 2,662,501 3,775,455 1,112,954 2.投资收益 20 14,273,794 43,367,817 29,094,024 C.经常转移 21 15,203,922 20,042,819 4,838,897 1.各级政府 22 -128,280 23,852 152,132 2.其它部门 23 15,332,202 20,018,967 4,686,765 二.资本和金融项目 24 60,994,554 342,306,167 281,311,613 A.资本项目 25 1,348,333 1,448,015 99,683 B.金融项目 26 59,646,222 340,858,152 281,211,930 1.直接投资 27 15,561,165 49,222,658 33,661,493 1.1我国在外直接投资 28 -13,306,810 1,177,898 14,484,708 1.2外国在华直接投资 29 28,867,975 48,044,760 19,176,784 2.证券投资 30 20,184,651 42,542,136 22,357,485 2.1资产 31 7,731,758 30,025,343 22,293,585 2.1.1股本证券 32 -850,658 7,277,860 8,128,517 2.1.2债务证券 33 8,582,415 22,747,483 14,165,068 2.1.2.1(中)长期债券 34 3,546,925 17,709,179 14,162,254 2.1.2.2货币市场工具 35 5,035,490 5,038,304 2,814 2.2负债 36 12,452,893 12,516,793 63,900 2.2.1股本证券 37 12,453,094 12,516,120 63,026 2.2.2债务证券 38 -201 673 873 2.2.2.1(中)长期债券 39 0 0 0 2.2.2.2货币市场工具 40 -201 673 873 3.其它投资 41 23,900,406 249,093,358 225,192,952 3.1资产 42 29,117,407 70,167,876 41,050,468 3.1.1贸易信贷 43 -16,307,365 0 16,307,365 长期 44 -1,141,516 0 1,141,516 短期 45 -15,165,849 0 15,165,849 3.1.2贷款 46 6,437,006 26,814,013 20,377,007 长期 47 -20,214,000 0 20,214,000 短期 48 26,651,006 26,814,013 163,007 3.1.3货币和存款 49 28,968,413 33,278,498 4,310,085 3.1.4其它资产 50 10,019,353 10,075,364 56,011 长期 51 0 0 0 短期 52 10,019,353 10,075,364 56,011 3.2负债 53 -5,217,001 178,925,483 184,142,484 3.2.1贸易信贷 54 -6,670,160 0 6,670,160 长期 55 -466,911 0 466,911 短期 56 -6,203,249 0 6,203,249 3.2.2贷款 57 -6,083,623 151,047,587 157,131,210 长期 58 -8,387,786 5,196,860 13,584,646 短期 59 2,304,163 145,850,727 143,546,564 3.2.3货币和存款 60 4,955,296 24,508,180 19,552,884 3.2.4其它负债 61 2,581,486 3,369,716 788,230 长期 62 -120,472 0 120,472 短期 63 2,701,957 3,369,716 667,758 三.储备资产 64 -185,941,174 0 185,941,174 3.1货币黄金 65 0 0 0 3.2特别提款权 66 -28,637 0 28,637 3.3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67 -336,537 0 336,537 3.4外汇 68 -185,576,000 0 185,576,000 3.5其它债权 69 0 0 0 四.净误差与遗漏 70 -9,513,322 0 9,513,322 *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完) 2009-10-15/safe/2009/1015/4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