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25年5月22日(星期四)下午3時舉行新聞發布會,請科技部副部長邱勇,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局局長朱鶴新,金融監管總局新聞發言人、政策研究司司長郭武平,中國證監會首席風險官、發行監管司司長嚴伯進介紹科技金融政策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以下為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局局長朱鶴新的問答實錄:
新華社新華財經記者:我注意到,《加快構建科技金融體制 有力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若干政策舉措》提出,建立債券市場“科技板”,請問背後的考慮是什麼?目前這項工作有哪些進展?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局局長朱鶴新:謝謝你的提問,剛才邱勇副部長把《若干政策舉措》作了介紹,在介紹的過程中,邱勇副部長說有兩個亮點,其中一個亮點就是剛才你提出的,在債券市場設立“科技板”,這也是大家比較關注的,現在應該說進展下來還是比較順利的,實際上也是解決我們現在一個重點難點的問題,就是股權結構在“募投管退”當中最前端的“募”的問題。為提升債券市場對科技創新支援的適配性,人民銀行會同證監會、科技部、金融監管總局等部門建立了債券市場“科技板”,在繼續服務好科技型企業的基礎上,支援金融機構、股權投資機構發行科技創新債券,豐富科創債券產品體系。這次把科技型企業發行的債券單獨拿出來,並在債券發行交易制度上作出差異化安排。這個差異化安排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第一是支援發行人靈活分期發行債券,第二是簡化資訊披露的一些要求,第三是自主設計含權結構、還本付息等債券條款,第四是減免債券發行交易手續費,第五是組織做市商提供專門做市報價服務,第六是推動評級機構創新設計專門的評級方法。5月7日,人民銀行、證監會已經發布公告,具體措施正在落地當中。
在這3類發行科創債券的主體當中,最需要給予支援的就是股權投資機構。股權投資機構在支援科技創新,特別是促進創新資本形成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剛才邱部長也講了,股權投資結構是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的重要力量,但目前存在什麼問題呢?主要是股權投資機構本身是輕資產的,長投資周期的,靠自身發債融資期限比較短,而且融資成本也比較高。所以,通過這樣一個科技板,要解決期限短、融資成本高的問題,因此債券市場科技板將創設科技創新債券風險分擔工具,由人民銀行提供低成本再貸款資金,通過擔保增信、直接投資等方式,同時也加強與地方政府、市場增信機構合作,共同分擔債券投資人的違約損失風險,支援股權投資機構發行低成本、長期限的科創債券。為激勵創投行業提升服務能力,工具將重點支援排名靠前、投資經驗豐富的頭部股權投資機構發行債券。我們也希望通過這樣的工具創新,能夠給市場化的股權投資機構拓展一條資金的渠道,解決募資難的問題。
目前市場各方響應積極,多家機構已經註冊或者已經發行的科技創新債券,我們也統計了一下,現在已經將近有100家左右的機構在發行科技創新債券,已經超過了2500億。下一步,我們還是要密切關注,繼續推進,共同建設好債券市場的“科技板”,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希望持續完善配套的支援機制,讓“科技板”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謝謝。
中國證券報記者:對於構建與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體制,請問人民銀行有哪些具體的政策舉措?謝謝。
朱鶴新:謝謝你的提問。眾所周知,做好科技金融工作既是支援科技強國建設的內在要求,同時也是金融機構戰略轉型的需要,更是我們金融管理部門的職責所在。所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全國科技大會都對科技金融作出了部署和要求,要求構建同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體制。近年來,我們人民銀行和相關的金融管理部門,以及科技部採取了很多積極措施,健全政策框架,應該說科技金融的“四梁八柱”已經基本搭建完成,多元金融體系初步形成。截至今年3月末,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餘額已超過3.3萬億元,而且同比增長24%,連續3年的增速都超過了20%;全國“專精特新”企業貸款餘額已經超過了6.3萬億元,同比增長15.1%,這也是遠遠超過我們貸款的平均增速;第三個數據是銀行金融機構與企業簽訂的設備更新的貸款餘額已經達到了1.2萬億,這個設備更新很多是跟科技型企業相關聯的;第四組數據是銀行間債券市場投向科創企業領域餘額突破了1萬億,在A股上市的“專精特新”企業已經超過1900家,這說明我們這幾年政策在科技領域取得了積極成果,這也體現了我們金融機構、金融部門以及科技部幾家抬,形成的合力,也逐步暢通了科技、金融、產業這樣一個迴圈,從而有利於我們促進高質量發展。
近期出台的《若干政策舉措》,對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創新,提出了更加具體的工作舉措。這些舉措要得到真正地落實,人民銀行將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提升科技貸款的投放強度和服務能力。這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規模上要更有力度,人民銀行已經將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的規模由5000億元提升到8000億元,同時下調再貸款利率,由1.75%下調到1.5%,其目的還是引導金融機構為企業研發創新和設備更新提供更大力度、更加精準的貸款支援。第二體現在服務上要更有溫度,推動銀行深化科技信貸服務能力的建設,在內部管理、人才建設、風險評估、產品服務等方面構建專項機制,匹配高新技術產業的特點,提升服務覆蓋面,讓更多中小科技企業獲得優質的信貸服務。
二是關於建設債券市場的“科技板”,這也是支援科技發展的一項創新性舉措,剛才我已經給大家介紹過了。我們把發展股權融資、壯大耐心資本作為重中之重,促進創投行業“募投管退”的迴圈,解決這類機構的募資難問題,這是一個亮點也是一個創新點。
三是培育完善科技金融生態體系。推動銀行、保險、證券等各類金融機構和股權投資機構之間的分工協作,形成差異化、專業化的發展格局,同時我們也鼓勵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為國家重大科技任務提供融資支援。加強科技型企業跨境金融服務,因為現在科技型企業不光是面向國內的,還有很多是面向國外的,我們將穩步推進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試點、跨境融資便利化試點。擴大科技公共資訊開放共用,在全國範圍內推廣“創新積分制”,主要是畫像畫得准,為科技金融服務提供資訊數據支撐。
四是要提高科技要素密集地區的金融服務水平。根據國家科技發展總體布局,著力推動北京、上海等13個重點地區優化區域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在強度和能力上要達到更高水平,實際上起到一個引領示範的作用,支援保障國際和區域科創中心的建設。更好發揮科創改革試驗區作用,為全國提供示範引領。加強地區間的聯動交流,促進區域協同創新和典型模式的複製推廣。這方面我們在全國很多地區都有一些很好的經驗,當然同時也懇請今天在座的媒體朋友在這方面多給支援。謝謝。
證券時報記者:我們看到《政策舉措》中有一些關於科技金融的配套政策,請問接下來將會從哪些方面推動這些舉措的落實落細?謝謝。
朱鶴新:謝謝你的提問。推進科技金融工作,光有政策舉措還是不夠的,還要有一些配套措施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我們下一步在進一步優化科技金融發展環境上還要下功夫,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要提升政銀企對接的效率。對點多面廣的廣大科技型中小企業,通過在全國範圍內推廣“創新積分制”,並優化創新積分評價辦法,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精準畫像,主要目的是幫助金融機構準確識別和挖掘更多科技含量的企業,讓金融活水流入到我們科技型中小企業當中去。對於一些國家重大的科技任務,我們將建立融資對接推薦機制,推動科技產業部門梳理重點項目和企業資訊,引導金融機構“點對點”地提供多元的融資支援。這是分了兩塊,一塊是比較小的,政銀企怎麼發揮作用,這裡面發揮創新積分的作用,那些重大的特別大的項目,要發揮“點對點”的作用。
二是加快科技公共資訊開放共用。金融機構在這方面的訴求是比較多的,我們人民銀行將聯合科技部加強科技公共資訊共用的政策指引,為各地擴大科技資訊共用提供標準。同時,利用地方徵信平台和有關金融服務資訊平台等渠道,加強公共數據、產業數據等各類資訊的歸集整合,創新數據授權運用和查詢獲取方式,為金融機構投融資決策提供資訊數據的支撐。這方面不僅要發揮徵信平台的作用,我們還希望在其他方面,包括政府類的一些公共資訊方面提供一些支援,包括科技部的一些資訊來提供支撐。
三是因為中小企業風險還是比較大的,我們希望推動加大科技金融風險的補償力度。財政政策對激勵引導金融機構支援科技創新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我們要配合好財政部門,用好用足貸款貼息、風險補償等政策,有效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作用,這是非常重要的,要通過多方分攤風險,激勵金融機構提高風險容忍度,開發更便捷、低門檻的貸款產品,進一步加大對科技型企業的信貸、債券等融資支援力度。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