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在外汇局干部职工中引起强烈共鸣。局党组立即部署全局干部职工开展学习贯彻活动。7月5日,局党组举行了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党组成员和各司主要负责同志一起座谈学习对讲话的认识和体会。 局党组书记、局长郭树清指出,学习和贯彻江泽民同志讲话精神,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对于搞好外汇管理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我国经济正面临着将改革向纵深推进的艰巨任务。国际经济环境正处于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不确定因素最大的时期。我国加入WTO意味着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我们必须密切关注和深入分析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使外汇管理政策始终适应于经济发展的需要。 郭树清说,根据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我们在外汇管理的具体工作中,要认真研究完善经常项目可兑换,改进资本项目管理的办法,研究资本市场平稳有序开放的政策;认真研究新时期利用外资政策,创新渠道和工具,提升利用外资水平;要把监管力量的重点从直接面向企业转变到加强对银行和金融机构的监管,简化繁琐的操作程序;要深入研究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有效促进出口增长,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要深入研究人民币在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关系中的作用;要改进干部管理方法,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吸引人才、用好人才。 郭树清对局机关继续深入开展学习江泽民同志重要讲话进行了动员和部署。他指出,学习活动要深入扎实,力戒形式主义,要通过召开专题研讨会等多种形式提高学习效果。局机关各级党组织要对学习工作加强引导,及时反映学习情况,充分交流学习体会。要通过学习讲话,促进外汇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2001-07-16/safe/2001/0716/3926.html
-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和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严厉打击非法买卖外汇违法犯罪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进一步严厉打击非法买卖外汇违法犯罪活动,取缔非法买卖外汇市场,整顿外汇交易秩序。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打击走私、骗取出口退税等活动的力度,个人因私用汇的范围和标准也有了较大的提高,正常的用汇需求能够得到基本满足,遏制了非法外汇买卖。特别是今年以来,外汇管理部门、公安机关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依法严厉打击骗汇、非法买卖外汇违法犯罪活动,取得了很大成绩。但非法买卖外汇违法犯罪活动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有些非法买卖外汇的“黑窝点”和“地下钱庄”直接为走私、骗取出口退税、洗钱等犯罪活动提供外汇资金。这些非法买卖外汇的违法犯罪活动不仅严重扰乱了我国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也给个人财产和人身安全带来了严重危害。 为了切实贯彻落实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会议精神,《通知》要求,各级外汇管理部门、公安机关要将严厉打击非法买卖外汇违法犯罪活动作为当前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协作配合,迅速开展行动。近期要重点整顿取缔非法买卖外汇的黑市,力争捣毁一批“黑窝点”,查处一批“地下钱庄”。特别是要监督外汇指定银行对其营业网点及所属外汇兑换点进行清理,整顿外汇交易秩序,严禁利用银行营业场所和银行服务项目进行外汇非法交易活动。对银行及工作人员参与非法买卖外汇活动的,一经查明,要严肃处理。 《通知》重申了当前我国对非法外汇买卖的有关政策规定。凡是在外汇指定银行和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及其分中心以外买卖外汇,数额在二十万美元以上的,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五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公安机关要依照《刑法》第225条以涉嫌非法经营罪立案侦察,追究刑事责任;对进行非法买卖外汇未达到上述追诉标准的,由外汇管理部门依照《外汇管理条例》第46条进行行政处罚;对拒绝、阻碍国家工作人员执行查处非法买卖外汇活动公务的,由公安机关视情节依法处理。 2001-09-05/safe/2001/0905/3928.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整顿和规范外汇市场秩序活动。 此次整顿外汇市场秩序的重点是打击各种逃骗汇行为。要严厉打击外汇非法交易活动,重点打击外汇非法交易的“黑窝点”和“地下钱庄”。同时,加大对重点地区及主要外汇非法交易聚集地的查处频率。要监督外汇指定银行对其营业网点及所属外币兑换点进行清理,坚决取缔利用银行营业场所进行外汇非法交易活动。 要开展信用证收付汇业务检查,打击利用无真实贸易背景信用证进行融资及骗汇活动,对有关当事人要严肃处理。对违规金额巨大的骗汇企业要报请外经贸部门暂停、撤销其进出口经营权,对因把关不严造成国家外汇资金大量流失甚至与开证企业串通协作骗汇的外汇指定银行要暂停、撤销其结售汇业务。 此外,还要开展对资本项下收付汇业务的检查。主要检查资本项下外汇帐户情况、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收支情况、资本项下实物形态外债、境内机构未经批准擅自从境外借债和违规提供对外担保等情况,打击违规资本流动行为。 2001-06-20/safe/2001/0620/3923.html
-
今天,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00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该表显示,2000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帐户、资本和金融帐户继续保持顺差,国际收支总体状况良好。 2000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帐户顺差205.2亿美元。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2000年货物出口2491.3亿美元,同比增长28%;货物进口2146.6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5%,顺差344.7亿美元;服务项目收入304.3亿美元,同比增长28%,支出36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5%,逆差56亿美元;收益项目收入125.5亿美元,同比增长19%;支出272.2亿美元,较同期下降4.7%,逆差146.7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63.1亿美元。 2000年资本和金融帐户顺差19.2亿美元,比上年减少57.2亿美元,其中资本帐户逆差0.4亿美元,金融帐户顺差19.6亿美元。在金融帐户中,直接投资项目顺差374.8亿美元;证券投资项目逆差39.9亿美元;其他投资项目逆差315.3亿美元,直接投资仍是我国外资流入的主要形式。 在我国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基础上,我国国际储备资产平稳增长,人民币币值继续保持稳定。2000年我国国际储备较1999年末增加105.5亿美元,其中外汇储备较上年上升109亿美元,2000年末外汇储备规模达到1655.7亿美元,我国对外清偿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年初8.2795元人民币兑1美元升值为年末8.2781元人民币兑1美元。 2001-05-15/safe/2001/0515/3921.html
-
汇复〔2001〕73号 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分局: 你分局《关于企业提前购汇有关情况的报告》(上海汇发〈2001〉1号)收悉。经研究,现就信用证/保函项下保证金提前购汇问题批复如下: 一、境内机构向外汇指定银行支付信用证、保函项下保证金时,可以从其人民币帐户或外汇帐户中支付,不得购汇支付。 二、境内机构其他项下外汇收支,仍按照现有其他外汇管理规定办理。 三、境内机构违反本批复规定的,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局应当根据《外汇管理条例》以及其他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四、本批复自文到之日起施行。以前规定中有与本批复内容冲突的,以本批复内容为准。 请收到本批复后,各分局尽快向所辖分支局、外汇指定银行和相关单位转发,各中资外汇指定银行尽快向所属分支行转发。执行中如遇问题,请及时向总局反馈。 二OO一年三月二十七日 2001-04-19/safe/2001/0419/3919.html
-
(2001年6月8日 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 汇综函〔2001〕50号 中国银行: 中国银行港澳管理处联业商〔2001〕1125号文收悉,现函复如下: 按照目前有关外汇管理规定,境内经批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向境内机构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不视为境内机构的对外债务,不需要批准或进行外债登记。因此,为此类人民币贷款提供的担保,也不视为对外担保,不需要事前批准,也不进行对外担保登记。 此复。 2001-07-11/safe/2001/0711/3925.html
-
4月23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领导班子正式到位。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为郭树清,副局长为陆南屏、赵建平、马德伦、胡晓炼。 2001-04-24/safe/2001/0424/3920.html
-
今天,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01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该表显示,2001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双顺差,国际收支总体状况保持良好局面。这是我国首次公布半年度国际收支平衡表,主要是为了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于数据透明度的要求,并与国际标准接轨,在我国国际收支统计质量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加快数据公布频率。 2001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50.99亿美元。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货物出口1245.18亿美元,货物进口1110.75亿美元,顺差134.43亿美元;服务项目收入155.53亿美元,支出187.64亿美元,逆差32.11亿美元;收益项目收入49.38亿美元,支出135.47亿美元,逆差86.09亿美元;经常转移收入37.49亿美元,支出2.74亿美元,顺差34.76亿美元。 2001年上半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89.75亿美元。其中,资本项目逆差0.21亿美元,金融项目顺差189.96亿美元。在金融项目中,直接投资项目顺差183.14亿美元,证券投资项目逆差100.04亿美元,其他投资项目顺差106.82亿美元。 在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推动下,我国国际储备资产保持增长,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稳定。上半年我国国际储备资产较上年末增加155.72亿美元,其中外汇储备较上年末增加了152.64亿美元,6月末达到1808.38亿美元,我国对外清偿能力进一步增强。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 2001年1-6月 单位:千美元 项 目 差 额 贷 方 借 方 一. 经常项目 5,098,593 148,759,075 143,660,482 A.货物和服务 10,232,186 140,071,635 129,839,449 a.货物 13,443,174 124,518,256 111,075,082 b.服务 -3,210,988 15,553,379 18,764,366 1.运输 -3,263,584 2,123,471 5,387,055 2.旅游 1,409,427 8,478,000 7,068,573 3.通讯服务 -7,561 137,248 144,809 4.建筑服务 -125,191 346,845 472,036 5.保险服务 -1,184,852 73,120 1,257,972 6.金融服务 47,057 74,472 27,415 7.计算机和信息服务 76,043 202,453 126,410 8.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 -839,004 46,138 885,142 9.咨询 -222,124 337,809 559,933 10.广告、宣传 16,391 136,395 120,004 11.电影、音像 -13,117 7,443 20,560 12.其它商业服务 763,050 3,380,422 2,617,372 13.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 132,477 209,563 77,086 B.收益 -8,609,098 4,938,027 13,547,126 1.职工报酬 -59,269 121,319 180,588 2.投资收益 -8,549,829 4,816,708 13,366,538 C.经常转移 3,475,505 3,749,413 273,908 1.各级政府 -2,248 76,673 78,921 2.其它部门 3,477,753 3,672,740 194,987 二. 资本和金融项目 18,975,497 61,579,129 42,603,632 A.资本项目 -20,786 0 20,786 B.金融项目 18,996,283 61,579,129 42,582,846 1.直接投资 18,317,838 20,760,657 2,442,819 1.1 我国在外直接投资 -1,207,696 69,657 1,277,353 1.2 外国在华直接投资 19,525,534 20,691,000 1,165,466 2. 证券投资 -10,003,872 1,769,945 11,773,817 2.1 资产 -11,728,320 18,295 11,746,615 2.2 负债 1,724,448 1,751,650 27,202 3. 其它投资 10,682,317 39,048,527 28,366,210 3.1 资产 1,975,752 18,762,699 16,786,947 3.1.1 贸易信贷 -9,716,369 0 9,716,369 3.1.1 贸易信贷 -9,716,369 0 9,716,369 3.1.2 贷款 9,470,738 9,639,888 169,150 3.1.3 货币和存款 -1,427,014 57,335 1,484,349 3.1.4 其它资产 3,648,397 9,065,476 5,417,079 3.2 负债 8,706,565 20,285,828 11,579,263 3.2.1 贸易信贷 12,183,055 12,185,730 2,675 3.2.2 贷款 -2,767,742 5,729,350 8,497,092 3.2.3 货币和存款 -1,000 0 1,000 3.2.4 其它负债 -707,748 2,370,748 3,078,496 三. 储备资产 -15,572,000 0 15,572,000 3.1 货币黄金 0 0 0 3.2 特别提款权 -3,000 0 3,000 3.3 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305,000 0 305,000 3.4 外汇 -15,264,000 0 15,264,000 3.5 其它债权 0 0 0 四. 净误差与遗漏 -8,502,089 0 8,502,089 国际收支平衡表指标说明 一、编制原则 1.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规定的各项原则编制,采用复式记帐法的原理记录国际经济交易。所有交易均发生在我国大陆居民与非我国大陆居民之间。 2.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贷方项目是:货物和服务的出口、收益收入、接受的货物和资金的无偿援助、金融负债的增加和金融资产的减少。 3.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借方项目是:货物和服务的进口、收益支出、对外提供的货物和资金无偿援助、金融资产的增加和金融负债的减少。 二、项目含义 (一)经常项目:包括货物和服务、收益和经常性转移。 A.货物和服务:包括货物和服务两部分。 a.货物:指通过我国海关的进出口货物,以海关进出口统计资料为基础,根据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要求,出口、进口都以商品所有权变化为原则进行调整,均采用离岸价格计价,即海关统计的到岸价进口额减去运输和保险费用统计为国际收支口径的进口;出口沿用海关的统计。此项目中还包括一些未经我国海关的转口贸易等,对商品退货也在此项目中进行了调整。出口记在贷方,进口记在借方。 b.服务:包括运输、旅游、通讯、建筑、保险、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费、各种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娱乐服务以及政府服务。贷方表示收入,借方表示支出。 1.运输:指与运输有关的服务收支。包括海、陆、空运输,太空和管道运输等。 2.旅游:指对在我国境内停留不足一年的外国旅游者和港澳台同胞(包括因公、因私)提供货物和服务获得的收入以及我国居民出国旅行(因公、因私)的支出。 3.通讯服务:包括:(1)电讯――指电话、电传、电报、电缆、广播、卫星、电子邮件等,(2)邮政和邮递服务。 4.建筑服务:指我国企业在经济领土之外完成的建筑、安装项目,以及非居民企业在我国经济领土之内完成的建筑、安装项目。 5.保险服务:包括各种保险服务的收支,以及同保险交易有关的代理商的佣金。 6.金融服务:包括金融中介和辅助服务收支。 7.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包括计算机数据和与信息、新闻有关的服务交易收支。 8.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包括使用无形资产的专有权、特许权等发生的收支。 9.咨询:包括法律、会计、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咨询服务收支。 10.广告、宣传:包括广告设计、创作和推销;媒介版面推销;在国外推销产品;市场调研等的收支。 11.电影、音像:包括电影、电视节目和音乐录制品的服务以及有关租用费用收支。 12.其他商业服务:指以上未提及的各类服务交易的收支,驻华机构办公经费(不含使领馆)也在此项下。 13.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指在前面分类没有包括的各种政府服务交易,包括大使馆等国家政府机构的所有涉外交易。 B.收益:包括职工报酬和投资收益两部分。 1.职工报酬:指我国个人在国外工作(一年以下)而得到并汇回的收入以及我国支付在华外籍员工(一年以下)的工资福利。 2.投资收益:包括直接投资项下的利润利息收支和再投资收益、证券投资收益(股息、利息等)和其它投资收益(利息)。 C.经常转移:包括侨汇、无偿捐赠和赔偿等项目,包括货物和资金形式。贷方表示外国对我国提供的无偿转移,借方反映我国对外国的无偿转移。 1.各级政府:指国外的捐赠者或受援者为国际组织和政府部门。 2.其他部门:指国外的捐赠者或受援者为国际组织和政府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或个人。 (二)资本和金融项目:包括资本项目和金融项目。 A.资本项目: 包括资本转移如债务减免、移民转移等内容。 B.金融项目:包括我国对外资产和负债的所有权变动的所有交易。按投资方式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按资金流向构成的债权债务分为资产、负债,其中直接投资分为外国在华直接投资(视同于负债)和我国在外直接投资(视同于资产)。 1.直接投资:以投资者寻求在本国以外运行企业获取有效发言权为目的的投资。包括外国在华直接投资和我国在外直接投资两部分。 1.1我国在外直接投资:借方表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汇出的资本金、母子公司资金往来的国内资金流出;贷方表示我国撤资和清算以及母子公司资金往来的外部资金流入。 1.2外国在华直接投资:贷方表示外国投资者在我国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包括股本金、收益再投资和其他资本;总投资额数据来源于外经贸部。借方表示外商企业的撤资和清算资金汇出我国。 2.证券投资:包括股本证券和债务证券两类证券投资形式。 2.1 资产:借方表示我国持有的非居民证券资产增加;贷方表示我国持有的非居民证券资产减少。 2.1.1 股本证券:包括以股票为主要形式的证券。 2.1.2 债务证券:包括中长期债券和一年期(含一年)以下的短期债券和货币市场有价证券,如短期国库券、商业票据、短期可转让大额存单等。 2.2 负债:贷方表示当期我国发行的股票和债券筹资额,借方表示当期股票的收回和债券的还本。 2.2.1 股本证券:包括我国发行的B股、H股等境内外上市外资股。 2.2.2 债务证券:包括我国发行的中长期债券和短期商业票据等。 3.其它投资:除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外的所有金融交易。分为贸易信贷、贷款、货币和存款及其它资产负债四类形式。其中长期指合同期为一年以上的金融交易,短期为一年及以下的金融交易。 3.1 资产:借方表示资产增加,贷方表示资产减少。 3.1.1 贸易信贷:借方表示我国出口商对国外进口商提供的延期收款额,以及我国进口商支付的预付货款。贷方表示我国出口延期收款的收回。 3.1.2 贷款:借方表示我国金融机构以贷款和拆放等形式的对外资产增加;贷方表示减少。 3.1.3 货币和存款:包括我国金融机构存放境外资金和库存外汇现金的变化,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 3.1.4 其它资产:包括除贸易信贷、贷款、货币和存款以外的其它资产,如租赁本金的收回、其它投资形式。 3.2 负债:贷方表示负债增加,借方表示负债减少。 3.2.1 贸易信贷: 贷方表示我国进口商接受国外出口商提供的延期付款贸易信贷,以及我国出口商预收的货款。借方表示归还延期付款。 3.2.2 贷款:我国机构借入的各类贷款,如外国政府贷款、国际组织贷款、国外银行贷款和卖方信贷。贷方表示新增额,借方表示还本金额。 3.2.3 货币和存款:包含海外私人存款、银行短期资金及向国外出口商和私人借款等短期资金。贷方表示新增额,借方表示偿还额或流出额。 3.2.4 其它负债:其它类型的外债。 (三)储备资产:指我国中央银行拥有的对外资产。包括外汇、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3.1货币黄金:指我国中央银行作为储备持有的黄金。 3.2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会员国根据其份额分配的,可用以归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会员国政府之间偿付国际收支赤字的一种帐面资产。 3.3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指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普通项目中会员国可自由提取使用的资产。 3.4外汇:指我国中央银行持有的可用作国际清偿的流动性资产和债权。 (四)净误差与遗漏:国际收支平衡表采用复式记帐法,由于统计资料来源和时点不同等原因,造成借贷不相等。如果借方总额大于贷方总额,其差额记入此项目的贷方,反之,记入借方。 2001-10-31/safe/2001/1031/3932.html
-
11月10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法律文件,中国即将成为世贸组织新成员,这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外汇管理作为我国涉外经济管理政策之一,会因此受到多大影响,外汇管理方面又有哪些应对措施,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 这位负责人指出,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对外开放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潮流,既为中国带来重要的发展机遇,也会面临新的挑战。外汇管理部门将认真遵守世贸组织规则,逐步转变政府职能,努力为外商来华投资和国内企业涉外经营创造良好环境,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涉外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谈到入世对外汇管理的具体影响时,这位负责人特别强调了两个方面: 一方面,我国已于1996年12月1日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款,取消所有货物及服务贸易等经常项目汇兑限制,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我国目前的外汇管理体制从整体上来说符合世贸组织要求,所以外汇管理不是我国入世谈判的重点,同时,与服务贸易市场准入、关税减让等不同,外汇方面也没有明确的业务开放时间和开放范围方面的具体承诺。 另一方面,虽然外汇管理方面没有具体开放要求,但随着中国市场尤其是金融业以及服务贸易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将不可避免地对外汇管理带来潜在而深远的影响。比如,国际收支是涉外经济的综合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每一开放步骤及其国际竞争力状况,都会对外汇管理的国际收支平衡目标产生影响。我国部分外汇管理政策措施也需要根据世贸组织规则作出相应调整。另外,随着入世后我国涉外交易主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外汇管理的对象、内容都将发生深刻变化,必须加快改进外汇管理的方式、方法。 在回答记者提出的入世与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关系时,这位负责人说,加入世贸组织并不要求一国放弃资本管制,实现资本项目完全可兑换。实际上,绝大部分世贸组织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成员,目前资本项目仍是不完全开放。我国在入世谈判中也没有作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承诺。我国目前对资本项目实行一定的管制,这些管制措施对维护我国国际收支平衡,成功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促进涉外经济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乃至最终实现人民币完全可兑换是我国的长远目标,入世客观上也会加快这一进程。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我们必须改进现行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方式,逐渐淡化事前审批,加强登记备案管理,将一些合规性审核业务授权银行办理,逐步实现向间接管理的过渡,不断简化手续,提高资本项目管理效率。同时,要加强前瞻性研究,配合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研究制定相关外汇管理配套法规,建立健全跨境资本流动监测预警机制,有效防范国际资本流动带来的风险,积极稳妥地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程。 应记者要求,这位负责人对入世后我国国际收支形势进行了展望。他指出,入世后,随着市场准入扩大、关税减让、取消非关税限制,以及国内加快经济建设和结构调整的内在需要,我国进口可能会有较快的增长,出口增长相对会慢一些,贸易顺差可能将有所缩小,但是,我国利用外资的潜力很大,随着我国进一步扩大外商投资领域,增加利用外资方式,各种形式的外商来华投资都有可能增加。因此,入世后我国总体国际收支的前景是乐观的,仍将保持基本平衡,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稳定。同时,我国也将在汇率基本稳定的基础上,逐步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提高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以适应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这位负责人表示,为应对入世带来的挑战,近期外汇管理部门将重点开展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按照世贸组织的要求,清理和修改现行外汇管理法规。对不适应世贸组织规则的外汇管理政策措施,及时进行调整,对管理空白点及时填补,为中外资企业创造一个平等的竞争环境。同时,对目前外汇管理法规体系中存在的内部文件过多、与行业主管部门政策不够配套等问题及时清理,建立一个适应世贸组织要求、科学清晰、简便易行的外汇管理法规体系。二是加强国际收支统计监测,建立起灵敏高效的国际收支监测预警机制,提高对国际收支异常情况的快速反应能力。三是改进外汇管理方式,简化和取消行政审批,弱化事前管理,加强事后的监督检查,并及时调整监管重点,从企业转变到银行,从逐项审批转变为对法人实体的评估,从主要依靠现场检查转变为主要依靠非现场检查。四是在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增强市场调节作用,提高汇率的灵活性和抵御资本流动冲击的能力。五是根据世贸组织透明度原则要求,提高我国外汇管理政策法规的透明度,及时、全面地公布相关法规。六是继续严厉打击外汇领域违法行为,为合规守法的经济主体提供一个公平清洁的市场环境,促进涉外经济健康发展,维护国际收支平衡。 2001-11-15/safe/2001/1115/3937.html
-
2001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双顺差,外汇储备继续增长,国际收支总体状况良好,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2001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主要特征如下: 一、经常项目依然呈现顺差,但受进出口顺差下降的影响,经常项下顺差规模低于上年同期水平 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2001年上半年经常项目顺差50.99亿美元,低于去年同期63.08亿美元的顺差水平。 2001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规模继续保持增长,其中进口增速依然快于出口增速,贸易顺差进一步缩小。2001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口径货物出口和进口分别达到1245.18亿美元和1110.7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9%和14%,贸易顺差为134.43亿美元,同比下降幅度达到19%。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国美国、日本等国的经济疲软、外部需求不足是影响我国出口的主要因素。尽管面对不利的外部环境,但在国家有效的宏观政策和鼓励出口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出口在基数较大的情况下仍取得了增长,成为世界贸易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进口方面,在我国国内经济保持增长,以及关税水平逐步降低的环境下,我国进口在2001年上半年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在进口增速持续高于出口增速的情况下,货物贸易顺差逐步回落。 服务贸易规模保持增长,逆差有所下降。2001年上半年我国服务项下收入与支出均保持增长,分别为16%和8%,由于收入增长快于支出增长,服务项下逆差下降了6.7亿美元,但其规模仍达到32.1亿美元。2001年上半年我国在运输、保险、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及电影音像项目上仍为逆差,并呈现扩大的趋势。旅游、计算机信息服务及广告宣传项目保持了顺差,其中旅游仍然是我国服务项下最大的顺差项目。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步伐将逐步加快,受到保护的金融、保险、计算机信息服务等行业将逐步融入世界竞争格局中,由于我国上述服务行业的整体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依然较大,因此我国服务项目逆差局面在短期内将不会改变。 收益项目仍存在较大逆差。2001年上半年我国收益项下逆差为86.09亿美元。由于我国吸引了大量外商来华直接投资,每年直接投资企业的利润汇出及利润再投资保持较大规模是造成了我国收益项下出现持续逆差的主要原因。在2001年上半年我国收益项下仍反映出这一特点。特别是受到世界经济下滑的影响,外国来华直接投资企业境外母公司普遍出现的收益下降使得我国境内直接投资企业利润汇出在今年上半年增幅较大,达到31.9亿美元,远高于去年同期23.5亿美元的水平。 2001年上半年我国经常转移项下顺差继续保持增长,达到34.76亿美元,同比增长21%。经常转移顺差保持逐年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居民获得的侨汇收入逐年增加。2001年上半年我国的侨汇收入达到2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3.8%。 二、2001年上半年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大幅顺差 2001年上半年资本和金融项目实现顺差189.75亿美元,远远高于去年同期8.35亿美元的顺差规模。在我国经济保持稳定快速增长的同时,世界整体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尤其是在美国、日本等国出现经济发展持续低迷的影响下,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出现大幅增长表明我国资本市场与国际经济的联系进一步密切。具体来看,外国来华直接投资迅速上升、金融机构自身资产运作变化和我国境外企业资金调回导致我国上半年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大幅顺差。该项下的主要特点是: 外国来华直接投资依然是外资流入的主要方式。虽然世界直接投资总量预计在2001年会有所下降,但我国在2001年上半年实际吸引直接投资仍达到206.91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0%。我国吸引外国来华直接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各地招商引资的力度不断加强及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不断出台,吸引了世界各国的投资;第二,我国人民币保持稳定,增强了外国投资人的信心;第三,我国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的同时世界主要经济大国和周边国家普遍出现经济不景气,也是来华直接投资在2001年上半年保持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变化明显。受国际金融市场降息的影响,我国金融机构境外的资产结构发生了相应变化,直接影响了我国资本与金融项目中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的构成。与上年相比,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项下顺逆差均出现了相反的变化。 证券投资项下在2001年上半年呈现100.04亿美元的逆差,去年同期该项为顺差36.29亿美元。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美联储的连续降低基准利率,造成国际金融市场利率也逐步下滑,在此情况下,我国金融机构境外资产逐步从原来大量的长短期存放和拆放形式转向购买收益更加稳定的境外证券形式。由此我国在2001年上半年对境外证券投资大幅增长,并造成证券投资项下出现大幅逆差。 其他投资项下由去年同期191.86亿美元的逆差转为106.82亿美元的顺差。金融机构存放与拆放境外资产的大幅下降,是其他投资项下由去年同期的逆差转为今年顺差的主要原因。此外,在我国国内宏观经济形势良好的情况下,2001年上半年我国企业大量境外融资回流境内,成为其他投资出现大幅顺差的另一原因,也成为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的主要因素之一。此类资金的流动将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而日益频繁。 三、储备资产快速增长 2001年上半年我国外汇储备较上年末增加了152.64亿美元,2001年6月末外汇储备达到1808.38亿美元,我国对外清偿能力进一步增强。 四、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稳定 2001年6月末人民币汇率比年初上升11个基本点,人民币呈现小幅升值。 从2001年上半年我国国内、国外的整体经济形势看,我们对2001年我国整体国际收支平衡和汇率稳定持乐观态度。预计2001年我国国际收支仍将保持双顺差,但经常项目顺差规模较上年会有所下降,资本与金融项目将有较大顺差,外汇储备将继续保持较大幅度的增加,人民币汇率仍将保持稳定。 2001-10-31/safe/2001/1031/3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