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10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修订数据,并同时公布了根据最新情况修订的2010年各季度以及2005-2009年年度数据。 2010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继续呈现“双顺差”,国际储备资产继续增长。经常项目顺差305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7%。其中,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货物贸易顺差2542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221亿美元,收益顺差304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429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2260亿美元,增长25%,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1249亿美元,证券投资净流入240亿美元,其他投资净流入724亿美元。国际储备资产增加4717亿美元,增长18%,其中,外汇储备资产增加4696亿美元(不含汇率、价格等非交易价值变动影响),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合计增加22亿美元。 2010年四季度,经常项目顺差1021亿美元,同比增长7%,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189亿美元,增长88%;国际储备资产增加1857亿美元,增长49%。 为便于社会各界解读国际收支数据,分析国际收支运行状况,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分析小组同时发布了2010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完) 附件1: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2010年 附件2: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2010年1-4季度 附件3: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2005-2009年 2011-04-01/safe/2011/0401/4923.html
-
截至2010年末,我国外债余额为5489.38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下同)。其中,登记外债余额为3377.38亿美元,贸易信贷余额为2112亿美元。 从债务期限看,中长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1732.43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31.56%;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3756.95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68.44%,其中:登记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1644.95亿美元,贸易信贷余额为2112亿美元。 从债务构成情况看,2010年末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中,贸易信贷占56.22%,贸易融资(如银行为进出口贸易提供的信贷支持)占21.74%,二者合计占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的78%,主要与我国近年来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密切相关。由于贸易信贷及贸易融资有真实的进出口贸易交易为背景,不会额外增加外债风险。 从债务人类型看,登记外债余额中,中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为1353.33亿美元,占40.07%;外商投资企业债务余额为1095.76亿美元,占32.44%;外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为481.44亿美元,占14.26%;国务院部委借入的主权债务余额为387.94亿美元,占11.49%;中资企业债务余额为57.89亿美元,占1.71%;其他机构债务余额为1.02亿美元,占0.03%。 从债务类型看,登记外债余额中,国际商业贷款余额为2701.08亿美元,占79.98%,所占比重较2009年末上升5.56个百分点;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余额为676.30亿美元,占20.02%。 从币种结构看,登记外债余额中,美元债务占70.41%,比2009年末上升2.65个百分点;日元债务占8.56%,比2009年末下降3.33个百分点;欧元债务占4.41%,比2009年末下降1.97个百分点;其他债务包括特别提款权、港币等,合计占比16.62%,比2009年末上升2.65个百分点。 从投向看,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登记中长期外债(签约期限)余额中,投向制造业的为457.43亿美元,占22.71%;投向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为256.56亿美元,占12.74%;投向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为172.99亿美元,占8.59%;投向房地产业的为106.59亿美元,占5.29%;投向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为81.79亿美元,占4.06%。 2010年,我国新借入中长期外债421.75亿美元,同比增加197.3亿美元,上升87.90%;偿还中长期外债本金271.83亿美元,同比减少70.03亿美元,下降20.48%;支付利息30.07亿美元,同比减少6.22亿美元,下降17.14%。 据初步计算,2010年我国外债偿债率为1.63%,债务率为29.25%;负债率为9.34%;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的比例为13.19%,均在国际标准安全线之内。(完) 附:名词解释及相关说明 贸易信贷 是指发生在中国大陆居民与境外(含港、澳、台地区)非居民之间,由货物交易的卖方和买方之间直接提供信贷而产生对外负债,即由于商品的资金支付时间与货物所有权发生转移的时间不同而形成的债务。具体包括供应商(如境外出口商)为商品交易和服务直接提供信贷,以及购买者(如境外进口商)为商品和服务以及进行中(或准备承担)的工作预先付款。 贸易融资 是指第三方(如银行)向出口商或进口商提供的与贸易有关的贷款,如外国金融机构或出口信贷机构向买方提供的贷款。 与贸易有关的信贷 是一个较广义的概念,除贸易信贷外,它还包括了为贸易活动提供的其他信贷。从定义上看,与贸易有关的信贷包括贸易信贷、贸易融资、与贸易有关的短期票据等。 2011-03-31/safe/2011/0331/4922.html
-
为便于社会各界分析解读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状况,了解跨境资金异常流动的规模、渠道和影响,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分析小组发布了《2010年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从国际收支、跨境收付和结售汇的角度,全面、深入分析了2001-2010年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总体情况和主要项目。 《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涉外经济快速发展,对外经济交往日益增多,跨境资金流动规模成倍扩大。我国大规模跨境资金净流入与实体经济活动基本相符。虽然存在蚂蚁搬家式的“热钱”违法违规流入,但尚未发现正规金融机构大规模集中流入的情况。《报告》对我国“热钱”流动的规模进行了估算。过去10年间,贸易顺差、直接投资净流入、海外投资收益和境内企业境外上市等合法合规的涉外经济活动基本可以解释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当前,跨境资金持续净流入主要是受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吸引,机构和个人“资产本币化、负债外币化”的套利操作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跨境资金流动的波动性。 《报告》还指出,《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将“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作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我国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通过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国内需求尤其是消费需求,减少国际收支顺差,拓宽资金流出渠道,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报告》认为,保持宏观经济均衡稳定、健全宏观调控手段、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是防范跨境资本流动冲击的根本。我国资本管制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维护涉外经济金融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开放型经济不断深入发展,跨境资金流动监管面临的挑战增多。近年来,外汇管理部门积极构建均衡的外汇管理框架,适度收紧收结汇和外债管理政策,打击违法违规资金流入,拓宽资金流出渠道。下一阶段,外汇管理部门将继续密切监控跨境资金流动,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的合规性监管,扩宽外汇资金流出渠道,丰富汇率避险工具,完善应对预案,积极防范和化解跨境资金流动冲击风险。 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分析小组将按年发布《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报告》。同时,为帮助市场更全面地了解、掌握跨境资金流动状况,外汇局还将于近期在按月公布银行代客跨境收付和结售汇总量数据的基础上,公布2001-2010年银行代客跨境收付和结售汇分交易项目的时间序列数据,并从2011年2月起按月增加公布有关细项数据。(完) 2011-02-17/safe/2011/0217/4920.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月银行代客结汇为1503亿美元,银行代客售汇为819亿美元,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为684亿美元。 2011年1月境内银行代客涉外收入为1867亿美元,对外付款为1507亿美元,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顺收为360亿美元。(完) 附:名词解释及相关说明 国际收支是指我国居民与非居民间发生的一切经济交易,包括引起居民和非居民间资产和负债变化的所有金融交易和实物交易。 银行代客结售汇是指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办理的结汇和售汇业务,不包括外汇指定银行为自身办理的结售汇和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数据,统计时点为人民币与外汇兑换行为发生时。其中,结汇是指外汇所有者将外汇卖给外汇指定银行,售汇是指外汇指定银行将外汇卖给外汇使用者。结售汇差额是结汇与售汇的轧差数。银行代客形成的差额将通过银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买卖平盘,是引起我国外汇储备变化的主要来源之一,但其不等于同期外汇储备的增减额。 银行代客结售汇不按居民与非居民交易的原则进行统计,且其仅包括银行与其客户间本外币买卖,即人民币和外汇的兑换交易,不同于国际收支交易的统计范围。 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指境内非银行居民机构和个人(统称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与非居民机构和个人之间发生的收付款,不包括现钞收付和银行自身涉外收付款。具体包括: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跨境收付款(包括外汇和人民币),以及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境内收付款(目前包括外汇收付款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项下的人民币收付款),统计时点为客户在境内银行办理涉外收付款时。其中,银行代客涉外收入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从非居民收入的款项,银行代客对外支出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向非居民支付的款项。 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国际收支统计的组成部分,但其统计原则与国际收支采用的权责发生制原则不同,采用资金收付制原则,且其仅反映境内非银行部门与非居民之间的资金流动状况,不能反映实物交易和银行自身的涉外交易,统计范围小于国际收支统计。 附件1: 2011年1月银行代客结售汇数据(按交易项目) 附件2: 2011年1月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按交易项目) 2011-03-04/safe/2011/0304/4921.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4月,银行代客结汇为1298亿美元,银行代客售汇为852亿美元,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为447亿美元。2011年1-4月,银行代客累计结汇5056亿美元,累计售汇3268亿美元,银行代客累计结售汇顺差1788亿美元。 2011年4月,境内银行代客涉外收入为1778亿美元,对外付款为1533亿美元,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顺收为245亿美元。2011年1-4月,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入6828亿美元,累计对外付款5823亿美元,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付款顺收1005亿美元。(完) 附:名词解释及相关说明 国际收支是指我国居民与非居民间发生的一切经济交易,包括引起居民和非居民间资产和负债变化的所有金融交易和实物交易。 银行代客结售汇是指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办理的结汇和售汇业务,不包括外汇指定银行为自身办理的结售汇和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数据,统计时点为人民币与外汇兑换行为发生时。其中,结汇是指外汇所有者将外汇卖给外汇指定银行,售汇是指外汇指定银行将外汇卖给外汇使用者。结售汇差额是结汇与售汇的轧差数。银行代客形成的差额将通过银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买卖平盘,是引起我国外汇储备变化的主要来源之一,但其不等于同期外汇储备的增减额。 银行代客结售汇不按居民与非居民交易的原则进行统计,且其仅包括银行与其客户间本外币买卖,即人民币和外汇的兑换交易,不同于国际收支交易的统计范围。 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指境内非银行居民机构和个人(统称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与非居民机构和个人之间发生的收付款,不包括现钞收付和银行自身涉外收付款。具体包括: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跨境收付款(包括外汇和人民币),以及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境内收付款(目前包括外汇收付款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项下的人民币收付款),统计时点为客户在境内银行办理涉外收付款时。其中,银行代客涉外收入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从非居民收入的款项,银行代客对外支出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向非居民支付的款项。 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国际收支统计的组成部分,但其统计原则与国际收支采用的权责发生制原则不同,采用资金收付制原则,且其仅反映境内非银行部门与非居民之间的资金流动状况,不能反映实物交易和银行自身的涉外交易,统计范围小于国际收支统计。 2011-05-25/safe/2011/0525/4927.html
-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1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 2011年第四季度,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呈现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逆差,国际储备资产继续增加。2011年第四季度,经常项目顺差598亿美元,其中,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货物贸易顺差709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154亿美元,收益顺差3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40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含净误差与遗漏)逆差474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491亿美元。国际储备资产增加124亿美元,其中,外汇储备资产增加117亿美元(不含汇率、价格等非交易价值变动影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增加8亿美元。 2011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2011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含净误差与遗漏)顺差1867亿美元;国际储备资产增加3878亿美元。(完)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1(初步数) 单位:亿美元 项 目 行次 2011年 四季度 2011年2 一.经常项目 1 598 2011 A.货物和服务 2 555 1884 a.货物 3 709 2438 贷方 4 5078 19036 借方 5 4369 16598 b.服务 6 -154 -554 贷方 7 479 1826 借方 8 633 2381 B.收益 9 3 -142 C.经常转移 10 40 269 二.资本和金融项目3 11 -474 1867 其中:直接投资 12 491 1705 三. 储备资产 13 -124 -3878 3.1 货币黄金 14 0 0 3.2 特别提款权 15 0 5 3.3 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16 -8 -34 3.4 外汇 17 -117 -3848 3.5 其它债权 18 0 0 注: 1. 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2. 本表2011年初步数由2011年前三季度修订数与2011年四季度初步数累加而成。 3. 本表资本和金融项目数据为经常项目差额与储备资产变动数之间的差额,包含净误差与遗漏。 2012-02-10/safe/2012/0210/4950.html
-
据初步估算,2010年四季度,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含净误差与遗漏)继续呈现顺差,国际储备资产继续增长。四季度,经常项目顺差1022亿美元,按可比口径计算(下同),同比增长13%。其中货物贸易顺差829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24亿美元,收益顺差95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123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含净误差与遗漏)顺差835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433亿美元。国际储备资产增加1857亿美元,同比增长49%,其中外汇储备资产增加1853亿美元(不含汇率、价格等非交易价值变动影响),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增加4亿美元。 2010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306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5%;资本和金融项目(含净误差与遗漏)顺差1656亿美元;国际储备资产增加4717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8%。(完)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1(初步数) 单位:亿美元 项 目 行次 2010年 四季度 2010年 全年2 一、经常项目 1 1022 3062 A.货物和服务 2 805 2360 a.货物 3 829 2540 贷方 4 4445 15815 借方 5 3616 13275 b.服务 6 -24 -180 B.收益 7 95 277 C.经常转移 8 123 425 二、资本和金融项目3 9 835 1656 其中:直接投资 10 433 1298 三、储备资产 11 -1857 -4717 3.1货币黄金 12 0 0 3.2特别提款权 13 0 -1 3.3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14 -4 -21 3.4外汇 15 -1853 -4696 3.5其它债权 16 0 0 注: 1、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2、2010年全年初步数由2010年前三季度修订数与2010年四季度初步数累加而成。 3、本表资本和金融项目数据为经常项目差额与储备资产变动数之间的差额,包含净误差与遗漏。 2011-01-31/safe/2011/0131/4919.html
-
据初步估算,2011年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含净误差与遗漏)继续呈现顺差,国际储备资产继续增长。一季度,经常项目顺差298亿美元,按可比口径计算(下同),同比下降18%。其中,货物贸易顺差208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102亿美元,收益顺差76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116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含净误差与遗漏)顺差1114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426亿美元。国际储备资产增加1412亿美元,增长47%,其中,外汇储备资产增加1380亿美元(不含汇率、价格等非交易价值变动影响),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增加32亿美元,特别提款权减少1亿美元。(完)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1(初步数) 单位:亿美元 项目 行次 2011年一季度 一、经常项目 1 298 A.货物和服务 2 105 a.货物 3 208 贷方 4 4012 借方 5 3804 b.服务 6 -102 B.收益 7 76 C.经常转移 8 116 二、资本和金融项目3 9 1114 其中:直接投资 10 426 三、储备资产 11 -1412 3.1货币黄金 12 0 3.2特别提款权 13 1 3.3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14 -32 3.4外汇 15 -1380 3.5其它债权 16 0 注: 1.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2.本表资本和金融项目数据为经常项目差额与储备资产变动数之间的差额,包含净误差与遗漏。 2011-05-24/safe/2011/0524/4926.html
-
附件1: 2011年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报告 2012-02-23/safe/2012/0223/4951.html
-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11年末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并修订了2009与2010年末数据。 统计显示,2011年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47182亿美元,对外金融负债29434亿美元,对外金融净资产17747亿美元。 在对外金融资产中,对外直接投资3642亿美元,证券投资2600亿美元,其他投资8382亿美元,储备资产32558亿美元,分别占对外金融资产的8%、6%、18%和69%;在对外金融负债中,外国来华直接投资18042亿美元,证券投资2485亿美元,其他投资8907亿美元,分别占对外金融负债的61%、9%和30%。 国际投资头寸表是反映特定时点上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金融资产和负债存量的统计报表,它与反映交易流量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一起,构成该国家或地区完整的国际账户体系。(完) 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 单位:亿美元 项目 2009年末(修订后) 2010年末(修订后) 2011年末 净头寸 14905 16880 17747 A.资产 34369 41189 47182 1.对外直接投资 2458 3172 3642 2.证券投资 2428 2571 2600 2.1股本证券 546 630 619 2.2债务证券 1882 1941 1981 3.其他投资 4952 6304 8382 3.1贸易信贷 1444 2060 2769 3.2贷款 974 1174 2232 3.3货币和存款 1310 2051 2829 3.4其他资产 1224 1018 552 4.储备资产 24532 29142 32558 4.1货币黄金 371 481 530 4.2特别提款权 125 123 119 4.3在基金组织中的储备头寸 44 64 98 4.4外汇 23992 28473 31811 B.负债 19464 24308 29434 1. 外国来华直接投资 13148 15696 18042 2.证券投资 1900 2239 2485 2.1股本证券 1748 2061 2114 2.2债务证券 152 178 371 3.其他投资 4416 6373 8907 3.1贸易信贷 1617 2112 2492 3.2贷款 1636 2389 3724 3.3货币和存款 937 1650 2477 3.4其他负债 227 222 214 说明:1、本表记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2、净头寸是指资产减负债,“+”表示净资产,“—”表示净负债。 国际投资头寸表编制原则与指标说明 一、国际投资头寸表编制原则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版的《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所制定的标准,国际投资头寸表是反映特定时点上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金融资产和负债存量的统计报表。国际投资头寸的变动是由特定时期内交易、价格变化、汇率变化和其他调整引起的。国际投资头寸表在计价、记账单位和折算等核算原则上均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保持一致,并与国际收支平衡表共同构成一个国家或地区完整的国际账户体系。 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是反映特定时点上我国(不含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下同)对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金融资产和负债存量的统计报表。 二、国际投资头寸表主要指标解释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标准,国际投资头寸表的项目按资产和负债设置。资产细分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四部分;负债细分为外国来华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三部分。净头寸是指对外资产减去对外负债。具体的项目含义如下: 1.直接投资:以投资者寻求在本国以外运行企业获取有效发言权为目的的投资。分为对外直接投资和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其中,对外直接投资中包括我国境内非金融部门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和境内银行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所拨付的资本金和营运资金存量以及从境内外母子公司间的贷款和其他应收及应付款的存量。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包括我国非金融部门吸收来华直接投资存量和金融部门吸收境外直接投资存量(包括外资金融部门设立分支机构、中资金融部门吸收外资入股和合资金融部门中外方投资存量),以及境内外母子公司间的贷款和其他应收及应付款的存量。 2.证券投资:包括股票、中长期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等形式的投资。证券投资资产是指我国居民持有的非居民发行的股票、债券、货币市场工具、衍生金融工具等有价证券。证券投资负债为非居民持有我国居民发行的股票和债券。 2.1股本证券:包括以股票形式为主的证券。 2.2债务证券:包括中长期债券和一年期(含一年)以下的短期债券;货币市场工具或可转让的债务工具,如短期国库券、商业票据、短期可转让大额存单等。 3.其他投资:指除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储备资产之外的所有金融资产/负债,包括贸易信贷、贷款、货币和存款及其他资产/负债四类形式。其中长期指合同期为一年期以上的金融资产/负债,短期为一年期(含一年)以下的金融资产/负债。 3.1贸易信贷:指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间,伴随货物进出口产生的直接商业信用。资产表示我国出口商的出口应收款以及我国进口商支付的进口预付款;负债表示我国进口商的进口应付款以及我国出口商预收的货款。 3.2贷款:资产表示我国境内机构通过向境外提供贷款和拆放等形式而持有的对外资产;负债表示我国机构借入的各类贷款,如外国政府贷款、国际组织贷款、国外银行贷款和卖方信贷。 3.3货币和存款:资产表示我国金融机构存放境外资金和库存外汇现金,负债表示我国金融机构吸收的海外私人存款、国外银行短期资金及向国外出口商和私人的借款等短期资金。 3.4其他资产/负债:指除贸易信贷、贷款、货币和存款以外的其他投资,如非货币型国际组织认缴的股本金,其他应收和应付款等。 4.储备资产:指我国中央银行可随时动用和有效控制的对外资产,包括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和外汇。 4.1货币黄金:指我国中央银行作为储备持有的黄金。 4.2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会员国认缴的份额分配的,可用于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债务、弥补会员国政府之间国际收支逆差的一种账面资产。 4.3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指我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普通账户中可自由动用的资产。 4.4外汇:指我国中央银行持有的可用作国际清偿的流动性资产和债权。 2012-04-23/safe/2012/0423/4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