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2013年12月末,我国外债余额为52625亿元人民币(等值8631.67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下同)。其中,登记外债余额为32109亿元人民币(等值5266.67亿美元),企业间贸易信贷余额为20515亿元人民币(等值3365亿美元)。 从债务期限结构看,中长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11373亿元人民币(等值1865.42亿美元),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41252亿元人民币(等值6766.25亿美元)。在短期外债中,企业间贸易信贷占49.73%,银行贸易融资占21.08%,二者合计占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的70.81%。这部分外债具有真实的进出口贸易背景,与一般外债有较大不同,且与我国对外贸易和外汇储备相比规模较小,短期外债风险基本可控。 从债务人类型看,登记外债余额中,中资金融机构债务(含其负责转贷的外国政府贷款)余额为16059亿元人民币(等值2634.03亿美元),占50.01%;外商投资企业债务余额为9669亿元人民币(等值1585.99亿美元),占30.11%;外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为3917亿元人民币(等值642.46亿美元),占12.20%;国务院部委借入的主权债务(不含外国政府贷款)余额为2093亿元人民币(等值343.26亿美元),占6.52%;中资企业债务余额为371亿元人民币(等值60.93亿美元),占1.16%。 从债务类型看,登记外债余额中,国际商业贷款余额为28464亿元人民币(等值4668.72亿美元),占88.65%;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余额为3645亿元人民币(等值597.95亿美元),占11.35%。 从币种结构看,登记外债余额中,美元债务占79.60%,日元债务和欧元债务分别占5.02%和5.54%,特别提款权和港币等其他外币债务合计占比9.84%。 2013年,我国新借入中长期外债(签约期限)3119亿元人民币(等值511.67亿美元),偿还中长期外债本金(签约期限)2067亿元人民币(等值339.03亿美元),支付利息209亿元人民币(等值34.30亿美元)。中长期外债(签约期限)项下净流入资金843亿元人民币(等值138.34亿美元)。 据初步计算,2013年末,我国外债负债率为9.40%;债务率为35.59%;偿债率为1.57%;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的比例为17.71%,均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以内。 附 名词解释及相关说明 关于外债期限结构分类。按照期限结构对外债进行分类,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签约期限划分,即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外债为中长期外债,合同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下的外债为短期外债;二是按照剩余期限划分,即在签约期限划分的基础上,将未来一年内到期的中长期外债纳入到短期外债中。为便于区分两种分类方法,本新闻稿在中长期外债和短期外债后分别以签约期限和剩余期限注明分类方法。 企业间贸易信贷是指发生在中国大陆居民与境外(含港、澳、台地区)非居民之间,由货物交易的卖方和买方之间直接提供信贷而产生对外负债,即由于商品的资金支付时间与货物所有权发生转移的时间不同而形成的债务。具体包括供应商(如境外出口商)为商品交易和服务直接提供信贷,以及购买者(如境外进口商)为商品和服务以及进行中(或准备承担)的工作预先付款。 银行贸易融资是指第三方(如银行)向出口商或进口商提供的与贸易有关的贷款,如外国金融机构或出口信贷机构向买方提供的贷款。 与贸易有关的信贷是一个较广义的概念,除企业间贸易信贷外,它还包括了为贸易活动提供的其他信贷。从定义上看,与贸易有关的信贷包括企业间贸易信贷、银行贸易融资、与贸易有关的短期票据等。 负债率是指年末外债余额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目前,国际上比较公认的负债率安全线为20%。 债务率是指年末外债余额与当年国际收支统计口径的货物与服务贸易出口收入的比率。目前,国际上比较公认的债务率安全线为100%。 偿债率是指外债的本金和利息偿还金额(中长期外债还本付息与短期外债付息额之和)与当年国际收支统计口径的货物与服务贸易出口收入的比率。目前,国际上比较公认的偿债率安全线为20%。 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的比例是指剩余期限的短期外债余额与货币当局掌握的外汇储备存量的比例。目前,国际上比较公认的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的比例的安全线为100%。 2014-03-31/safe/2014/0331/5044.html
-
2014年2月,我国国际收支口径的国际服务贸易收入为940亿元人民币(等值154亿美元),服务贸易支出为1525亿元人民币(等值249亿美元),逆差585亿元人民币(等值96亿美元)。 2014年1-2月,我国国际收支口径的国际服务贸易收入累计2076亿元人民币(等值340亿美元),服务贸易支出累计3475亿元人民币(等值569亿美元),逆差累计1399亿元人民币(等值229亿美元)。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数据(以人民币计价) 单位:亿元人民币 项目 2014.2 2014.1-2累计 国际服务贸易差额 -585 -1,399 贷方 940 2,076 借方 1,525 3,475 1.运输差额 -256 -593 贷方 162 349 借方 419 942 2.旅游差额 -433 -1,027 贷方 221 455 借方 655 1,482 3.通讯服务差额 0 -5 贷方 5 13 借方 5 18 4.建筑服务差额 32 96 贷方 45 133 借方 12 37 5.保险服务差额 -75 -180 贷方 16 30 借方 91 210 6.金融服务差额 -3 -4 贷方 22 41 借方 24 45 7.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差额 54 90 贷方 74 168 借方 20 78 8.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差额 -97 -190 贷方 4 10 借方 101 200 9.咨询差额 108 247 贷方 198 449 借方 91 202 10.广告.宣传差额 6 6 贷方 21 49 借方 15 42 11.电影.音像差额 -5 -6 贷方 1 1 借方 5 7 12.其它商业服务差额 83 169 贷方 165 365 借方 82 196 13.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差额 2 -2 贷方 5 12 借方 3 14 注: 1. 本表所称国际服务贸易是指国际收支口径的服务贸易,即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服务贸易交易。 2.国际服务贸易数据按美元编制,当月人民币计价数据由美元数据按月均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折算得到,累计数由各月人民币数据累加得到。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数据(以美元计价) 单位:亿美元 项目 2014.2 2014.1-2累计 国际服务贸易差额 -96 -229 贷方 154 340 借方 249 569 1.运输差额 -42 -97 贷方 27 57 借方 69 154 2.旅游差额 -71 -168 贷方 36 75 借方 107 243 3.通讯服务差额 0 -1 贷方 1 2 借方 1 3 4.建筑服务差额 5 16 贷方 7 22 借方 2 6 5.保险服务差额 -12 -29 贷方 3 5 借方 15 34 6.金融服务差额 -0 -1 贷方 4 7 借方 4 7 7.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差额 9 15 贷方 12 28 借方 3 13 8.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差额 -16 -31 贷方 1 2 借方 17 33 9.咨询差额 18 41 贷方 32 74 借方 15 33 10.广告.宣传差额 1 1 贷方 3 8 借方 2 7 11.电影.音像差额 -1 -1 贷方 0 0 借方 1 1 12.其它商业服务差额 14 28 贷方 27 60 借方 13 32 13.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差额 0 -0 贷方 1 2 借方 1 2 注:本表所称国际服务贸易是指国际收支口径的服务贸易,即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服务贸易交易。 指标解释: 国际服务贸易:是指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服务贸易交易,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服务贸易口径相同。包括运输、旅游、通讯、建筑、保险、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费、各种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娱乐服务以及政府服务。贷方表示收入,借方表示支出。 1.运输:指与运输有关的服务收支。包括海、陆、空运输,太空和管道运输等。 2.旅游:指对在我国境内的外国旅游者和港澳台同胞(包括因公、因私)提供货物和服务获得的收入以及我国居民出国旅行(因公、因私)的支出。 3.通讯服务:包括:(1)电讯,指电话、电传、电报、电缆、广播、卫星、电子邮件等;(2)邮政和邮递服务。 4.建筑服务:指我国企业在经济领土之外完成的建筑、安装项目,以及非居民企业在我国经济领土之内完成的建筑、安装项目。 5.保险服务:包括各种保险服务的收支,以及同保险交易有关的代理商的佣金。 6.金融服务:包括金融中介和辅助服务收支。 7.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包括计算机数据和与信息、新闻有关的服务交易收支。 8.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包括使用无形资产的专有权、特许权等发生的收支。 9.咨询:包括法律、会计、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咨询服务收支。 10.广告、宣传:包括广告设计、创作和推销,媒介版面推销,在国外推销产品,市场调研等的收支。 11.电影、音像:包括电影、电视节目和音乐录制品的服务以及有关租用费用收支。 12.其它商业服务:指以上未提及的各类服务交易的收支,驻华机构办公经费(不含使领馆)也在此项下。 13.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指在前面分类没有包括的各种政府服务交易,包括大使馆等国家政府机构的所有涉外交易。 2014-03-24/safe/2014/0324/5043.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2月,银行结汇8904亿元人民币(等值1457亿美元),售汇6108亿元人民币(等值999亿美元),结售汇顺差2796亿元人民币(等值457亿美元)。其中,银行代客结汇8570亿元人民币,售汇5765亿元人民币,结售汇顺差2805亿元人民币;银行自身结汇334亿元人民币,售汇342亿元人民币,结售汇逆差9亿元人民币。同期,银行代客远期结汇签约2503亿元人民币,远期售汇签约1113亿元人民币,远期净结汇1390亿元人民币。截至本月末,远期累计未到期结汇10929亿元人民币,未到期售汇6771亿元人民币,未到期净结汇4158亿元人民币。 2014年1-2月,银行累计结汇21316亿元人民币(等值3490亿美元),累计售汇14045亿元人民币(等值2299亿美元),累计结售汇顺差7272亿元人民币(等值1191亿美元)。其中,银行代客累计结汇20768亿元人民币,累计售汇13305亿元人民币,累计结售汇顺差7463亿元人民币;银行自身累计结汇548亿元人民币,累计售汇740亿元人民币,累计结售汇逆差191亿元人民币。同期,银行代客累计远期结汇签约5209亿元人民币,累计远期售汇签约2271亿元人民币,累计远期净结汇2937亿元人民币。 2014年2月,境内银行代客涉外收入13852亿元人民币(等值2266亿美元),对外付款13020亿元人民币(等值2130亿美元),涉外收付款顺差831亿元人民币(等值136亿美元)。 2014年1-2月,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入32599亿元人民币(等值5337亿美元),累计对外付款29855亿元人民币(等值4888亿美元),累计涉外收付款顺差2745亿元人民币(等值449亿美元)。(完) 附:名词解释和相关说明 国际收支是指我国居民与非居民间发生的一切经济交易,包括引起居民和非居民间资产和负债变化的所有金融交易和实物交易。 银行结售汇是指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及其自身办理的结汇和售汇业务,包括远期结售汇履约数据,不包括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数据。银行结售汇统计时点为人民币与外汇兑换行为发生时。其中,结汇是指外汇所有者将外汇卖给外汇指定银行,售汇是指外汇指定银行将外汇卖给外汇使用者。结售汇差额是结汇与售汇的轧差数。银行结售汇形成的差额将通过银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买卖平盘,是引起我国外汇储备变化的主要来源之一,但其不等于同期外汇储备的增减额。 银行结售汇不按居民与非居民交易的原则进行统计,且其仅包括银行与客户及其自身之间发生的本外币买卖,即人民币和外汇的兑换交易,不同于国际收支交易的统计范围。 远期结售汇签约是指银行与客户协商签订远期结汇(售汇)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汇(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汇率和期限;到期外汇收入(支出)发生时,即按照远期结汇(售汇)合同订明的币种、金额、汇率办理结汇(售汇)。远期结售汇业务使得企业可提前锁定未来结汇或售汇的汇率,从而有效规避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风险。银行一般会通过银行间外汇市场来对冲远期结售汇业务形成的风险敞口。比如,当银行签订的远期结汇大于远期售汇时,银行一般会将同等金额的外汇提前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卖出,反之亦然。因而远期结售汇也是影响我国外汇储备变化的一个因素。 本期末远期结售汇累计未到期额是指银行与客户签订的远期结汇和售汇合同在本期末仍未到期的余额;差额是指未到期远期结汇和售汇余额之差。签约额与累计未到期额之间的关系为:本期末远期结售汇累计未到期额=上期末远期结售汇累计未到期额+本期远期结售汇签约额-本期远期结售汇履约额。 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指境内非银行居民机构和个人(统称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与非居民机构和个人之间发生的收付款,不包括现钞收付和银行自身涉外收付款。具体包括: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跨境收付款(包括外汇和人民币),以及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境内收付款(暂不包括境内居民个人与境内非居民个人之间发生的人民币收付款),统计时点为客户在境内银行办理涉外收付款时。其中,银行代客涉外收入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从非居民收入的款项,银行代客对外支出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向非居民支付的款项。 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国际收支统计的组成部分,但其统计原则与国际收支采用的权责发生制原则不同,采用资金收付制原则,且其仅反映境内非银行部门与非居民之间的资金流动状况,不能反映实物交易和银行自身的涉外交易,统计范围小于国际收支统计。 2014-03-19/safe/2014/0319/5042.html
-
附件1: 2013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 2014-04-04/safe/2014/0404/5046.html
-
胡凯红: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请来了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2014年外汇收支数据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管司长也是大家的老朋友,下面先请管司长进行介绍。 2015-01-22 09:39:37 管涛: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非常高兴又同记者朋友们见面了。记得去年的1月24日是国家外汇管理局在这里首次举行外汇收支数据新闻发布会,距今天就快整整一年了。对于过去一年里记者朋友们对外汇局新闻发布工作给予的大力支持,我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代表国家外汇管理局通报2014年外汇收支数据并接受大家的提问。 2014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过去一年,国际环境依然复杂多变,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期,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有所分化,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国内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经济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国家外汇管理局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推进简政放权和改革创新。总体看,2014年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在振荡中趋向基本平衡。 2015-01-22 09:51:36 管涛: 从银行结售汇数据看,2014年,银行累计结汇11.64万亿元人民币(折合1.90万亿美元),售汇10.87万亿元人民币(折合1.77万亿美元),结售汇顺差7686亿元人民币(折合1258亿美元)。从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看,2014年,累计涉外收入20.39万亿元人民币(折合3.32万亿美元),对外付款20.14万亿元人民币(折合3.28万亿美元),涉外收付款顺差2479亿元人民币(折合405亿美元)。 2014年我国外汇收支状况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跨境资金大量流入的状况显著改善。2014年,剔除汇率因素影响(下同),银行结汇较上年增长1%,售汇增长10%,结售汇顺差下降53%;银行代客涉外收入较上年增长12%,对外付款增长18%,涉外收付款顺差下降79%。 第二,市场主体结汇意愿下降,购汇动机增强。衡量企业和个人结汇意愿的银行代客结汇占涉外外汇收入的比重(即结汇率)总体下降,由一季度的77%降至二、三季度的68%,四季度略有回升至71%,全年平均为71%,结汇率比上年回落了1个百分点;衡量购汇动机的银行代客售汇占涉外外汇支付的比重(即售汇率)逐季上升,由一季度的61%升至四季度的73%,全年为69%,售汇率比上年上升了6个百分点。 2015-01-22 09:54:49 管涛: 第三,跨境资金双向波动更加明显。从银行结售汇数据看,一季度顺差1592亿美元,二季度降至290亿美元,三季度转为逆差160亿美元,四季度扩大为465亿美元。从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看,一、二季度顺差分别为455亿和407亿美元,三、四季度转为逆差200亿和257亿美元。 第四,银行远期结售汇更加均衡。2014年,远期结售汇签约顺差56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58%。其中,前两个月,远期结售汇签约月均顺差240亿美元,延续了2013年底以来的较高水平。但3月份以后,市场对人民币的汇率预期出现分化,远期结售汇签约顺逆差交替出现,3至12月份月均顺差8亿美元。 第五,外汇市场总体实现自主性平衡。2014年,反映零售市场外汇供求状况的银行即远期结售汇差额(即银行结售汇差额与未到期远期净结汇余额变动合计)为顺差856亿美元,比2013年下降74%。其中,一季度顺差1649亿美元,二季度降至25亿美元,三、四季度转为逆差305亿和513亿美元。 以上就是我要通报的2014年外汇收支主要统计数据。相关数据也正在外汇局官方网站同步发布,敬请关注。 下面,我愿意就我国外汇收支状况有关问题回答大家的提问。 2015-01-22 09:59:05 胡凯红: 谢谢管司长,下面请提问,提问之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2015-01-22 10:02:49 中央电视台记者: 我的问题是:2014年下半年以来,我国进出口顺差比较大,而银行结售汇8月份开始持续逆差,主要原因是什么?是否意味着“热钱”流出,未来的趋势是什么?还有关于欧债的问题,今天欧洲央行将决定是否会出台大规模的刺激计划来购买欧债,此前欧洲有一些国家在降息,被市场喻为“欧洲版的QE”,这对我国跨境资金流动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人民币汇率有哪些影响?想听听管司长的判断。谢谢。 2015-01-22 10:03:10 管涛: 谢谢你的问题。你的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去年的外汇形势和未来的发展;二是欧版QE对中国的影响。 关于第一个问题,去年从二季度开始我们就注意到,贸易顺差不断扩大,而银行结售汇差额持续下降,甚至从顺差转为逆差。在前两次的新闻发布会中,这个问题也被反复问到,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贸易顺差和外汇供求关系的背离。去年下半年,进出口顺差累计2778亿美元,比上半年增加了166%,但同期,即期和远期结售汇却持续逆差,累计差额由上半年的顺差1674亿美元转为逆差818亿美元。从国际收支角度看,三季度经常项目顺差为722亿美元,比上半年每季平均的402亿美元大幅上升。但跨境资本流动由上半年的每季平均净流入389亿美元转为三季度的净流出90亿美元。同时,外汇储备资产由上半年每季平均增加743亿美元转为下降4亿美元。初步估计,第四季度国际收支仍可能呈现“经常项目顺差、资本项目逆差”的运行态势。 2015-01-22 10:06:36 管涛: 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波动加大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一是2014年3月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浮动幅度进一步扩大,汇率双向波动逐渐深入人心,人民币汇率预期分化,促使企业结汇意愿减弱、购汇动机增强,并采取了增加外汇存款、减少外汇贷款的财务操作。2014年底,境内外汇贷款与境内外汇存款之比较年初下降了26个百分点,市场财务运作策略出现了回补美元空头的操作。 二是2014年世界经济整体呈现一种不平衡的缓慢复苏,美联储逐步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元汇率全面走强,全年美元指数上升了12%。在这种情况下,国际资本大量回流美国,而许多新兴市场出现了资本外流、本币贬值的压力,这对中国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三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后,市场越来越关注我国经济运行状况,以及其中可能蕴含的一些风险和问题,市场情绪处于较大波动期,加之人民币汇率已经趋于均衡合理水平并被市场广泛接受和认可,激发了境内市场主体资产负债币种结构的调整。 2015-01-22 10:17:25 管涛: 对于跨境资金出现的这种双向振荡应如何看待,主要有两点: 一方面,这符合宏观调控和改革的方向。一是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央行逐步淡出常态式外汇市场干预,“贸易顺差、资本流出”的格局必然会更加常态化。二是银行的外汇存款增加,但境内外汇贷款减少,说明外汇存款大部分被银行用于境外投资,使得外汇由过去央行集中持有变成了市场分散持有,是“藏汇于民”的过程。三是国内企业在前期借了大量美元债务后正在加速偿还,有利于降低整个社会的杠杆率,也有利于减少货币错配,这是一种预期中的、有序的调整。 另一方面,目前的这种调整是适度的、可承受的。虽然下半年出现了一定的资金流出压力,但并没有改变全年外汇供大于求、外汇储备增加的基本格局。而且,市场保持了平稳运行,企业用汇需求基本上是有保障的,外汇市场流动性非常充足,企业包括个人并没有出现恐慌性的囤积外汇。11、12月份,外汇供求缺口由前两个月的两三百亿美元收敛到百亿美元左右。 2015-01-22 10:29:20 管涛: 另外,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虽有所走低,但对主要贸易伙伴货币汇率总体继续偏强。去年,国际清算银行编制的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均创历史新高,全年分别升值了6.4%和6.2%,2005年汇改以来累计分别升值了40.5%和51%。 未来,我国跨境资金流动仍将面临很多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从较确定的情况看,我国仍将保持经常项目顺差,尤其是货物贸易顺差;我国经济增速虽然从高速换挡到中高速,但仍将继续处于世界较高水平,而且人民币利率仍然会高于主要货币利率,这有利于保持对国际资本尤其是中长期资本的吸引力。从不确定的方面来看,市场还会关注国内经济运行状况以及其中的财政、金融风险等问题,本外币利差缩小将加速境内市场主体的资产负债币种结构调整。国际上也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比如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将继续分化,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欧洲、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继续加码,再如大宗商品价格调整、新兴市场货币动荡、地缘政治冲突等。总体上看,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将继续呈现“经常项目收支基本平衡、跨境资本流动双向波动”的国际收支格局。 2015-01-22 10:50:41 管涛: 第二,关于欧版QE对我国的影响。欧元区是世界主要经济体,欧元也是世界主要货币,所以其宏观经济政策有巨大的溢出影响,我们一直在密切关注。现在来看,欧元区可能出台的QE对我国影响有利有弊。一方面,在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情况下,欧版QE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美国QE退出的紧缩性影响。另一方面,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走势分化会影响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这将加剧国际金融市场特别是外汇市场的振荡,新兴市场管理跨境资本流动和汇率预期的难度也会增加。此外,欧版QE只是影响我国跨境资金流动、人民币汇率走势的重要外部因素之一,需要结合其他因素综合分析,做出总体判断,做好相关预案。谢谢。 2015-01-22 11:04:25 新华社记者: 管司长您好,刚才您提到了现在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出现了分化,而且会进一步加剧。我们知道美联储去年是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大家都预计今年年中或者早一点或者晚一点会启动加息周期。如果美联储启动了加息周期对我国未来跨境资本流动会产生多大的冲击?您是怎么判断的?我们会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谢谢。 2015-01-22 11:12:29 管涛: 谢谢你的问题。去年四次新闻发布会有三次都提到了相关问题。作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和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美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举一动都有巨大的溢出效应,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不论是推出还是退出,我们都非常关注。目前主要有几个判断:第一,去年美联储QE退出对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影响有限。2014年,美联储QE逐步退出,使许多新兴经济体遭受了不同程度的资本外流和货币贬值压力。从我国情况看,2014年下半年以来,在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明显增强的背景下,美联储QE退出、美元升值和其他因素交织在一起,推动国内企业加速了财务调整,跨境资金呈现一定的偏流出压力。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全年国际收支、外汇供求趋于基本平衡,外汇储备略有增长的总格局,而且外汇市场保持基本稳定,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虽有所调整,但多边汇率还是偏强的。 第二,今年美联储货币政策继续正常化对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影响挑战与机遇并存。记得在去年一月份的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过类似问题,当时我们提出美联储QE退出对我虽有影响但有信心和能力应对。一方面,我国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外部账户稳健,外汇储备充裕,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冲击有较大承受能力。另一方面,美联储QE退出以及货币政策正常化是基于美国经济复苏的前景,如果美国经济复苏较好,意味着我国外需改善,有利于扩大我国出口。现在看来,上述有利条件继续存在。同时,更要把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带来的压力变成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动力。比如说,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可能分化人民币汇率预期,有利于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改革;有可能加速境内企业资产负债币种结构调整,但这是对前期大规模流入的一种纠正,有利于促进我国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也有利于改善宏观调控。 2015-01-22 11:14:22 管涛: 2014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面对对外开放的新特点必须更加积极的促进内需和外需的平衡,出口和进口的平衡,引进外资和“走出去”的平衡,逐步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所以国际收支平衡仍然是目前的宏观调控目标。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可能会促使国内企业加速债务调整,这有利于减少货币错配,降低中国经济外部脆弱性。关键是要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样就能够积极应对外部不确定性、不稳定因素带来的影响。 因此,推改革和防风险并重仍然是今年外汇管理工作的重点:一是继续推进外汇管理简政放权;二是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为着力点,不断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程度;三是加强跨境资金流动双向监测预警,积极构建外债和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加大对违法违规跨境资金流动的查处力度;四是积极培育外汇市场,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需要;五是创新外汇储备运用,不断完善外汇储备经营管理。谢谢。 2015-01-22 11:37:36 经济日报记者: 近期有市场机构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说中国近年来有3000亿美元的国际收支净误差,可能反映了资本的隐秘外流,尤其是去年第三季度,净误差与遗漏创下了-630亿美元的记录,请问管司长对此如何评价?谢谢。 2015-01-22 11:47:12 管涛: 谢谢你的问题。我们也注意到了相关情况。从2009年开始,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净误差和遗漏”就一直为负值,到2014年第三季度累计为3463亿美元,其中2014年第三季度,经常项目顺差722亿美元,资本项目逆差90亿美元,储备资产减少1亿美元,净误差和遗漏是-632亿美元。对这个问题,我们有四点看法: 第一,从统计上讲,我国净误差遗漏规模是适度的,国际收支统计是可信的。由于统计技术的原因,各国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时都设置了“净误差和遗漏”这个轧差项目,以使借贷双方相等。而且,国际收支规模越大,有可能误差和遗漏也相应增加,高频数据又比低频数据的误差可能更大,比如季度数可能比半年度的大,半年度可能比年度的数据波动大。根据国际惯例,只要“净误差和遗漏”规模占同期国际收支口径货物贸易进出口额的比重在正负5%以内,平衡表就是可靠的。2008年也就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净误差遗漏占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左右,2014年三季度占比是5.6%,但前三季度的占比只有2.4%。美国刚刚公布的2014年二季度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显示,经常项目逆差1035亿美元,资本项目顺差103亿美元,储备资产增加8亿美元,净误差遗漏是正的940亿美元,占同期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9%,2012年一季度这一比例是15%。 2015-01-22 11:48:04 管涛: 第二,不论是隐性还是显性的资本外流,去年三季度我国出现经常项目顺差、资本项目逆差是意料之中的。目前,央行已经逐步淡出了外汇市场的常态干预,所以“贸易顺差、资本流出”是必然的市场结果,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也就反映为经常项目顺差、资本项目逆差,但这符合调控和改革的方向,也属于一种合意的国际收支平衡结构。从理论上来讲,有一种分析框架,本身也把“净误差和遗漏”包含在资本项目中。 第三,需要密切关注违法违规的跨境资金流动,但不能过分或者过度解读“净误差和遗漏”的经济含义。比如去年三季度净误差遗漏为负的632亿美元,从统计上来讲可能有两方面原因,既有可能低估了对外资本的输出,也有可能高估了经常项目顺差,所以不能简单地把它归为资本流动的原因。实际上,净误差遗漏的方向和资本流动的方向不一定有必然联系,从2009年开始我国净误差遗漏一直为负,但是到2013年之前,除了2012年出现了流出压力,其他年份我国都面临资本内流、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从统计技术角度讲,如果采用合理、稳定的方法,能够估算出刚才所提到的两种可能性对应的具体规模,也应该归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相应交易项目。举个例子,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货物贸易进出口与海关口径进出口统计的差异之一,就是平衡表会将海关查处到的进出口走私货物量记入货物贸易项下。如果大家接受这个方法的话,那么这些违规的资本流动都应该放到相关交易项目下。所以,统计就是统计,只是对经济活动的客观反映,不能和资本流动管理问题混为一谈。我们要监测分析违法违规的跨境资本流动,但着力点不应该放在净误差和遗漏上面。 2015-01-22 11:58:57 管涛: 第四,数据质量是统计的生命线,所以要进一步提高国际收支统计质量。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外汇局下一步将不断完善统计制度和方法,尽可能降低净误差和遗漏的规模。比如,近期实施的对外金融资产负债及交易统计制度,就区分了对外投资的交易变化和货币折算等非交易变化,即哪些是交易引起的对外投资变化,哪些是货币折算导致的对外资产变化。做了这个区分以后,就可以提高对外投资统计的数据质量。该制度还新增了银行卡境外刷卡消费统计,也可用于更加准确地估算中国居民在境外的旅游消费支出统计。再如,除继续通过企业申报逐笔采集交易数据外,还将更多采用抽样调查和估算的方法,以更低的成本、更可靠的方式确保统计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谢谢。 2015-01-22 12:14:59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管司长您好,您刚才谈到2014年我国跨境资金流入放缓,双向波动更加频繁,就资本市场而言,在去年“沪港通”开启之后,跨境资金流出入是否有新变化?您觉得对于未来跨境资金进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谢谢。 2015-01-22 12:23:02 管涛: 谢谢你的问题。去年11月17号正式启动了“沪港通”,这是中国扩大资本市场双向开放、促进人民币在内地和香港之间有序流动的一个重大改革举措。正式启动以来,制度运行基本平稳,相关部门评价也是符合预期的。国际收支统计数据显示,11月和12月份,北上的“沪股通”资金呈现净流入,两个月合计为114亿美元,南下的“港股通”资金净流出15亿美元,北上和南下之间轧差以后“沪港通”项下净流入内地股市的资金为98亿美元,但占同期整体跨境资金流动的比重有限。从流入股市的净流量来看,与同期各种合法渠道流入股市的资金相比,占比也是较低的。所以虽然北上的资金比较多,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目前为止规模较小,处于起步阶段。 第二,中国已经明确要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扩大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这是大势所趋。开放以后,跨境资金波动可能会更加常态化。对此,一是要增加容忍度,对于流入流出都要有心理和措施上的准备。二是应对开放以后的跨境资本流动冲击,关键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如果我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就有利于长期资本的流入;如果改革顺利推进,就能够解决一些价格上的扭曲;如果建立起宏观审慎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体制机制,就能够应对跨境资本流动带来的冲击。也就是说,一方面要增加容忍度,另一方面要练好内功,就可以更好地应对未来可兑换程度不断提高、市场开放不断扩大的新形势。谢谢。 2015-01-22 12:24:55 香港中评社记者: 司长您好,我想问一下伦敦和巴黎作为新兴人民币离岸结算中心的发展情况,以及他们和香港的一些竞合关系的问题,谢谢。 2015-01-22 12:38:57 管涛: 您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但是跟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没有关系。谢谢。 2015-01-22 12:39:37 新华社记者: 我想问关于2014年热钱监控的问题。因为昨天在达沃斯论坛上,周小川行长提到说热钱仍然在影响我们国家大宗商品的价格以及股市,想问一下2014年外汇局在这方面的监控和监管的情况。 2015-01-22 12:40:06 管涛: 去年,外汇管理部门始终按照均衡管理的思路,密切监测跨境资本的流入流出。一方面,年初对跨境资本流动形势做出了总体预判,年中根据形势变化随时调整监测重点,年底对2015年的形势做了预测和分析。关于跨境资本流动对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我们有阶段性的报告,比如关于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年初国内一些企业利用大宗商品进行融资套利,但进入二季度后,随着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明显增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剧烈调整,这种套利动机逐渐减弱。特别是6月份一些地方出现了贸易融资的风险事件,这对市场也是一次生动的风险教育。我们注意到,相关监管部门收紧了监管政策,境内银行加强了对大宗商品贸易融资的真实性审核,一些境外银行由于担心可能出现风险也相应收缩了对华相关业务,使得下半年相关融资活动出现很大变化。从我们监测的贸易融资数据看,上半年进口跨境贸易融资余额增加428亿美元,但下半年减少了877亿美元。这不一定完全是大宗商品项下的融资,但也反映了一定的趋势。谢谢。 2015-01-22 12:41:05 胡凯红: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管司长,谢谢各位。 2015-01-22 12:51:37 (原文载于中国网) 2015-01-22/safe/2015/0122/5090.html
-
2014年9月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62880亿美元,对外负债44918亿美元,对外金融净资产17962亿美元。 在对外金融资产中,我国对外直接投资6648亿美元,证券投资2593亿美元,其他投资14179亿美元,储备资产39459亿美元,分别占对外金融资产的11%、4%、23%和63%;在对外负债中,外国来华直接投资25454亿美元,证券投资4597亿美元,其他投资14868亿美元,分别占对外负债的57%、10%和33%。 国际投资头寸表是反映特定时点上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金融资产和负债存量的统计报表,它与反映交易流量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一起,构成该国家或地区完整的国际账户体系。 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 单位:亿美元 项目 行次 2014年9月末 净头寸 1 17,962 A.资产 2 62,880 1.对外直接投资 3 6,648 2.证券投资 4 2,593 2.1股本证券 5 1,613 2.2债务证券 6 980 3.其他投资 7 14,179 3.1贸易信贷 8 4,232 3.2贷款 9 3,715 3.3货币和存款 10 5,160 3.4其他资产 11 1,072 4.储备资产 12 39,459 4.1货币黄金 13 410 4.2特别提款权 14 107 4.3在基金组织中的储备头寸 15 65 4.4外汇 16 38,877 B.负债 17 44,918 1. 外国来华直接投资 18 25,454 2.证券投资 19 4,597 2.1股本证券 20 3,251 2.2债务证券 21 1,345 3.其他投资 22 14,868 3.1贸易信贷 23 3,335 3.2贷款 24 6,274 3.3货币和存款 25 4,983 3.4其他负债 26 276 说明:1、本表记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2、净头寸是指资产减负债,“+”表示净资产,“—”表示净负债。 3、本期负债数据增长较大,主要是部分机构修正了报送的数据。 国际投资头寸表编制原则与指标说明 一、国际投资头寸表编制原则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版的《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所制定的标准,国际投资头寸表是反映特定时点上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金融资产和负债存量的统计报表。国际投资头寸的变动是由特定时期内交易、价格变化、汇率变化和其他调整引起的。国际投资头寸表在计价、记账单位和折算等核算原则上均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保持一致,并与国际收支平衡表共同构成一个国家或地区完整的国际账户体系。 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是反映特定时点上我国(不含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下同)对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金融资产和负债存量的统计报表。 二、国际投资头寸表主要指标解释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标准,国际投资头寸表的项目按资产和负债设置。资产细分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四部分;负债细分为外国来华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三部分。净头寸是指对外资产减去对外负债。具体的项目含义如下: 1.直接投资:以投资者寻求在本国以外运行企业获取有效发言权为目的的投资。分为对外直接投资和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其中,对外直接投资中包括我国境内非金融部门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和境内银行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所拨付的资本金和营运资金存量以及从境内外母子公司间的贷款和其他应收及应付款的存量。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包括我国非金融部门吸收来华直接投资存量和金融部门吸收境外直接投资存量(包括外资金融部门设立分支机构、中资金融部门吸收外资入股和合资金融部门中外方投资存量),以及境内外母子公司间的贷款和其他应收及应付款的存量。 2.证券投资:包括股票、中长期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等形式的投资。证券投资资产是指我国居民持有的非居民发行的股票、债券、货币市场工具、衍生金融工具等有价证券。证券投资负债为非居民持有我国居民发行的股票和债券。 2.1股本证券:包括以股票形式为主的证券。 2.2债务证券:包括中长期债券和一年期(含一年)以下的短期债券;货币市场工具或可转让的债务工具,如短期国库券、商业票据、短期可转让大额存单等。 3.其他投资:指除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储备资产之外的所有金融资产/负债,包括贸易信贷、贷款、货币和存款及其他资产/负债四类形式。其中长期指合同期为一年期以上的金融资产/负债,短期为一年期(含一年)以下的金融资产/负债。 3.1贸易信贷:指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间,伴随货物进出口产生的直接商业信用。资产表示我国出口商的出口应收款以及我国进口商支付的进口预付款;负债表示我国进口商的进口应付款以及我国出口商预收的货款。 3.2贷款:资产表示我国境内机构通过向境外提供贷款和拆放等形式而持有的对外资产;负债表示我国机构借入的各类贷款,如外国政府贷款、国际组织贷款、国外银行贷款和卖方信贷。 3.3货币和存款:资产表示我国金融机构存放境外资金和库存外汇现金,负债表示我国金融机构吸收的海外私人存款、国外银行短期资金及向国外出口商和私人的借款等短期资金。 3.4其他资产/负债:指除贸易信贷、贷款、货币和存款以外的其他投资,如非货币型国际组织认缴的股本金,其他应收和应付款等。 4.储备资产:指我国中央银行可随时动用和有效控制的对外资产,包括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和外汇。 4.1货币黄金:指我国中央银行作为储备持有的黄金。 4.2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会员国认缴的份额分配的,可用于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债务、弥补会员国政府之间国际收支逆差的一种账面资产。 4.3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指我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普通账户中可自由动用的资产。 4.4外汇:指我国中央银行持有的可用作国际清偿的流动性资产和债权。 (完) 2014-12-29/safe/2014/1229/5088.html
-
2014年12月,我国国际收支口径的国际服务贸易收入1085亿元人民币,服务贸易支出2524亿元人民币,逆差1439亿元人民币。2014年1-12月,我国国际收支口径的国际服务贸易收入累计11380亿元人民币,服务贸易支出累计23543亿元人民币,逆差累计12163亿元人民币。 按美元计价,2014年12月,我国国际收支口径的国际服务贸易收入177亿美元,服务贸易支出412亿美元,逆差235亿美元。2014年1-12月,我国国际收支口径的国际服务贸易收入累计1853亿美元,服务贸易支出累计3833亿美元,逆差累计1980亿美元。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数据(按人民币计价) 单位:亿元人民币 项目 2014.12 2014.1-12累计 国际服务贸易差额 -1,439 -12,163 贷方 1,085 11,380 借方 2,524 23,543 1.运输差额 -306 -3,556 贷方 238 2,350 借方 544 5,907 2.旅游差额 -842 -6,977 贷方 252 3,148 借方 1,095 10,126 3.通讯服务差额 -26 -29 贷方 12 111 借方 39 140 4.建筑服务差额 167 644 贷方 230 943 借方 63 299 5.保险服务差额 -74 -1,098 贷方 70 281 借方 144 1,379 6.金融服务差额 -32 -53 贷方 32 283 借方 64 337 7.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差额 66 608 贷方 114 1,128 借方 48 520 8.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差额 -129 -1,348 贷方 4 42 借方 133 1,389 9.咨询差额 101 1,021 贷方 290 2,637 借方 188 1,616 10.广告.宣传差额 3 71 贷方 28 305 借方 25 234 11.电影.音像差额 -6 -43 贷方 1 11 借方 7 54 12.其他商业服务差额 -352 -1,342 贷方 -193 76 借方 159 1,418 13.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差额 -8 -60 贷方 6 65 借方 15 125 注: 1. 本表所称国际服务贸易是指国际收支口径的服务贸易,即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服务贸易交易。 2. 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3. 国际服务贸易数据按美元编制,当月人民币计价数据由美元数据按月均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折算得到,累计数由各月人民币数据累加得到。 4. 其他商业服务贷方为负数,主要是根据《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其他商业服务中包含的转手买卖以货物卖出和买进的价差记录在转手买卖服务的贷方,本期转手买卖收入小于支出,价差为负值。 5.本表根据最新获得的信息,对2014年往期数据进行了修订。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数据(按美元计价) 单位:亿美元 项目 2014.12 2014.1-12累计 国际服务贸易差额 -235 -1,980 贷方 177 1,853 借方 412 3,833 1.运输差额 -50 -579 贷方 39 383 借方 89 962 2.旅游差额 -138 -1,136 贷方 41 512 借方 179 1,648 3.通讯服务差额 -4 -5 贷方 2 18 借方 6 23 4.建筑服务差额 27 105 贷方 38 154 借方 10 49 5.保险服务差额 -12 -179 贷方 11 46 借方 24 225 6.金融服务差额 -5 -9 贷方 5 46 借方 10 55 7.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差额 11 99 贷方 19 184 借方 8 85 8.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差额 -21 -219 贷方 1 7 借方 22 226 9.咨询差额 17 166 贷方 47 429 借方 31 263 10.广告.宣传差额 1 12 贷方 5 50 借方 4 38 11.电影.音像差额 -1 -7 贷方 0 2 借方 1 9 12.其他商业服务差额 -57 -218 贷方 -32 12 借方 26 231 13.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差额 -1 -10 贷方 1 11 借方 2 20 注: 1. 本表所称国际服务贸易是指国际收支口径的服务贸易,即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服务贸易交易。 2. 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3. 其他商业服务贷方为负数,主要是根据《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其他商业服务中包含的转手买卖以货物卖出和买进的价差记录在转手买卖服务的贷方,本期转手买卖收入小于支出,价差为负值。 4.本表根据最新获得的信息,对2014年往期数据进行了修订。 指标解释: 国际服务贸易:是指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服务贸易交易,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服务贸易口径相同。包括运输、旅游、通讯、建筑、保险、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费、各种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娱乐服务以及政府服务。贷方表示收入,借方表示支出。 1.运输:指与运输有关的服务收支。包括海、陆、空运输,太空和管道运输等。 2.旅游:指对在我国境内的外国旅游者和港澳台同胞(包括因公、因私)提供货物和服务获得的收入以及我国居民出国旅行(因公、因私)的支出。 3.通讯服务:包括:(1)电讯,指电话、电传、电报、电缆、广播、卫星、电子邮件等;(2)邮政和邮递服务。 4.建筑服务:指我国企业在经济领土之外完成的建筑、安装项目,以及非居民企业在我国经济领土之内完成的建筑、安装项目。 5.保险服务:包括各种保险服务的收支,以及同保险交易有关的代理商的佣金。 6.金融服务:包括金融中介和辅助服务收支。 7.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包括计算机数据和与信息、新闻有关的服务交易收支。 8.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包括使用无形资产的专有权、特许权等发生的收支。 9.咨询:包括法律、会计、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咨询服务收支。 10.广告、宣传:包括广告设计、创作和推销,媒介版面推销,在国外推销产品,市场调研等的收支。 11.电影、音像:包括电影、电视节目和音乐录制品的服务以及有关租用费用收支。 12.其他商业服务:指以上未提及的各类服务交易的收支,驻华机构办公经费(不含使领馆)也在此项下。 13.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指在前面分类没有包括的各种政府服务交易,包括大使馆等国家政府机构的所有涉外交易。 2015-01-27/safe/2015/0127/5091.html
-
2014年11月,我国国际收支口径的国际服务贸易收入502亿元人民币,服务贸易支出1781亿元人民币,逆差1279亿元人民币。2014年1-11月,我国国际收支口径的国际服务贸易收入累计10967亿元人民币,服务贸易支出累计20486亿元人民币,逆差累计9519亿元人民币。 按美元计价,2014年11月,我国国际收支口径的国际服务贸易收入82亿美元,服务贸易支出290亿美元,逆差208亿美元。2014年1-11月,我国国际收支口径的国际服务贸易收入累计1785亿美元,服务贸易支出累计3334亿美元,逆差累计1549亿美元。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数据(按人民币计价) 单位:亿元人民币 项目 2014.11 2014.1-11累计 国际服务贸易差额 -1,279 -9,519 贷方 502 10,967 借方 1,781 20,486 1.运输差额 -263 -3,263 贷方 202 2,107 借方 465 5,370 2.旅游差额 -462 -5,654 贷方 267 2,896 借方 729 8,551 3.通讯服务差额 8 -4 贷方 15 98 借方 8 102 4.建筑服务差额 70 464 贷方 91 701 借方 20 237 5.保险服务差额 -89 -1,025 贷方 22 211 借方 111 1,236 6.金融服务差额 6 -19 贷方 39 224 借方 33 243 7.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差额 66 544 贷方 111 1,013 借方 46 470 8.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差额 -99 -1,221 贷方 3 38 借方 101 1,258 9.咨询差额 66 915 贷方 197 2,338 借方 131 1,423 10.广告.宣传差额 8 67 贷方 23 276 借方 15 209 11.电影.音像差额 -3 -37 贷方 1 9 借方 4 46 12.其它商业服务差额 -586 -234 贷方 -472 999 借方 114 1,233 13.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差额 -1 -52 贷方 4 58 借方 5 110 注: 1. 本表所称国际服务贸易是指国际收支口径的服务贸易,即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服务贸易交易。 2. 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3. 国际服务贸易数据按美元编制,当月人民币计价数据由美元数据按月均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折算得到,累计数由各月人民币数据累加得到。 4. 其它商业服务贷方为负数,主要是根据《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其它商业服务中包含的转手买卖以货物买进和卖出的价差记录在转手买卖服务的贷方,本期转手买卖收入小于支出,价差为负值。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数据(按美元计价) 单位:亿美元 项目 2014.11 2014.1-11累计 国际服务贸易差额 -208 -1,549 贷方 82 1,785 借方 290 3,334 1.运输差额 -43 -531 贷方 33 343 借方 76 874 2.旅游差额 -75 -920 贷方 43 471 借方 119 1,391 3.通讯服务差额 1 -1 贷方 2 16 借方 1 17 4.建筑服务差额 11 76 贷方 15 114 借方 3 39 5.保险服务差额 -14 -167 贷方 4 34 借方 18 201 6.金融服务差额 1 -3 贷方 6 36 借方 5 40 7.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差额 11 88 贷方 18 165 借方 7 76 8.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差额 -16 -199 贷方 0 6 借方 17 205 9.咨询差额 11 149 贷方 32 381 借方 21 231 10.广告.宣传差额 1 11 贷方 4 45 借方 2 34 11.电影.音像差额 0 -6 贷方 0 2 借方 1 8 12.其它商业服务差额 -95 -38 贷方 -77 163 借方 19 201 13.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差额 0 -8 贷方 1 9 借方 1 18 注: 1. 本表所称国际服务贸易是指国际收支口径的服务贸易,即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服务贸易交易。 2. 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3. 其它商业服务贷方为负数,主要是根据《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其它商业服务中包含的转手买卖以货物买进和卖出的价差记录在转手买卖服务的贷方,本期转手买卖收入小于支出,价差为负值。 指标解释: 国际服务贸易:是指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服务贸易交易,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服务贸易口径相同。包括运输、旅游、通讯、建筑、保险、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费、各种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娱乐服务以及政府服务。贷方表示收入,借方表示支出。 1.运输:指与运输有关的服务收支。包括海、陆、空运输,太空和管道运输等。 2.旅游:指对在我国境内的外国旅游者和港澳台同胞(包括因公、因私)提供货物和服务获得的收入以及我国居民出国旅行(因公、因私)的支出。 3.通讯服务:包括:(1)电讯,指电话、电传、电报、电缆、广播、卫星、电子邮件等;(2)邮政和邮递服务。 4.建筑服务:指我国企业在经济领土之外完成的建筑、安装项目,以及非居民企业在我国经济领土之内完成的建筑、安装项目。 5.保险服务:包括各种保险服务的收支,以及同保险交易有关的代理商的佣金。 6.金融服务:包括金融中介和辅助服务收支。 7.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包括计算机数据和与信息、新闻有关的服务交易收支。 8.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包括使用无形资产的专有权、特许权等发生的收支。 9.咨询:包括法律、会计、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咨询服务收支。 10.广告、宣传:包括广告设计、创作和推销,媒介版面推销,在国外推销产品,市场调研等的收支。 11.电影、音像:包括电影、电视节目和音乐录制品的服务以及有关租用费用收支。 12.其它商业服务:指以上未提及的各类服务交易的收支,驻华机构办公经费(不含使领馆)也在此项下。 13.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指在前面分类没有包括的各种政府服务交易,包括大使馆等国家政府机构的所有涉外交易。 2014-12-23/safe/2014/1223/5085.html
-
2014年四季度,我国经常项目顺差3751亿元人民币,资本和金融项目(含净误差与遗漏,下同)逆差5595亿元人民币,国际储备资产减少1844亿元人民币。 2014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13148亿元人民币,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5939亿元人民币,国际储备资产增加7209亿元人民币。 按美元计价,2014年四季度,我国经常项目顺差611亿美元,其中,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下同),货物贸易顺差1693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733亿美元,收益逆差244亿美元,经常转移逆差104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912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610亿美元。国际储备资产减少300亿美元,其中,外汇储备资产(不含汇率、价格等非交易价值变动影响,下同)减少293亿美元,特别提款权及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减少7亿美元。 按美元计价,2014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2138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4719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1981亿美元,收益逆差298亿美元,经常转移逆差302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960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1985亿美元。国际储备资产增加1178亿美元,其中,外汇储备资产增加1188亿美元,特别提款权及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减少11亿美元。(完)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1(初步数) 单位:亿元人民币 项目2 行次 2014年四季度 2014年 一.经常项目 1 3751 13148 A.货物和服务 2 5888 16834 a.货物 3 10386 29004 贷方 4 39787 144619 借方 5 29401 115615 b.服务 6 -4499 -12170 贷方 7 2108 11369 借方 8 6607 23539 1.运输 9 -840 -3557 贷方 10 642 2349 借方 11 1481 5907 2.旅游 12 -2231 -6978 贷方 13 820 3149 借方 14 3051 10127 3.通讯服务 15 -19 -29 贷方 16 36 111 借方 17 55 140 4.建筑服务 18 263 644 贷方 19 383 943 借方 20 120 299 5.保险服务 21 -263 -1098 贷方 22 107 281 借方 23 370 1379 6.金融服务 24 -35 -55 贷方 25 96 266 借方 26 132 321 7.计算机和信息服务 27 193 608 贷方 28 326 1128 借方 29 133 520 8.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 30 -338 -1347 贷方 31 10 42 借方 32 348 1389 9.咨询 33 265 1009 贷方 34 699 2636 借方 35 434 1627 10.广告、宣传 36 17 71 贷方 37 73 305 借方 38 56 234 11.电影、音像 39 -12 -43 贷方 40 3 11 借方 41 15 54 12.其它商业服务 42 -1485 -1335 贷方 43 -1103 84 借方 44 383 1418 13. 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 45 -15 -60 贷方 46 16 65 借方 47 31 125 B.收益 48 -1498 -1828 C.经常转移 49 -638 -1858 二.资本和金融项目4 50 -5595 -5939 其中:直接投资 51 3743 12190 三. 储备资产 52 1844 -7209 3.1 货币黄金 53 0 0 3.2 特别提款权 54 1 4 3.3 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55 43 60 3.4 外汇 56 1800 -7273 3.5 其他债权 57 0 0 注: 1. 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2. 除标注“贷方”和“借方”的项目外,其他项目均指差额。 3. 本表资本和金融项目数据为经常项目差额与储备资产变动数之间的差额,包含净误差与遗漏。 4.以人民币计值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折算方法为,当季以美元为计价单位的国际收支平衡表,通过当季人民币对美元季平均汇率中间价折算。2014年全年人民币计值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为前三季度人民币计值的正式数与四季度人民币计值的初步数报表累加得到。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1(初步数) 单位:亿美元 项目2 行次 2014年四季度 2014年 一.经常项目 1 611 2138 A.货物和服务 2 959 2738 a.货物 3 1693 4719 贷方 4 6484 23541 借方 5 4791 18822 b.服务 6 -733 -1981 贷方 7 343 1851 借方 8 1077 3832 1.运输 9 -137 -579 贷方 10 105 382 借方 11 241 962 2.旅游 12 -364 -1136 贷方 13 134 513 借方 14 497 1649 3.通讯服务 15 -3 -5 贷方 16 6 18 借方 17 9 23 4.建筑服务 18 43 105 贷方 19 62 154 借方 20 19 49 5.保险服务 21 -43 -179 贷方 22 17 46 借方 23 60 225 6.金融服务 24 -6 -9 贷方 25 16 43 借方 26 21 52 7.计算机和信息服务 27 32 99 贷方 28 53 184 借方 29 22 85 8.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 30 -55 -219 贷方 31 2 7 借方 32 57 226 9.咨询 33 43 164 贷方 34 114 429 借方 35 71 265 10.广告、宣传 36 3 12 贷方 37 12 50 借方 38 9 38 11.电影、音像 39 -2 -7 贷方 40 1 2 借方 41 2 9 12.其它商业服务 42 -242 -217 贷方 43 -180 14 借方 44 62 231 13. 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 45 -2 -10 贷方 46 3 11 借方 47 5 20 B.收益 48 -244 -298 C.经常转移 49 -104 -302 二.资本和金融项目4 50 -912 -960 其中:直接投资 51 610 1985 三. 储备资产 52 300 -1178 3.1 货币黄金 53 0 0 3.2 特别提款权 54 0 1 3.3 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55 7 10 3.4 外汇 56 293 -1188 3.5 其他债权 57 0 0 注: 1. 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2. 除标注“贷方”和“借方”的项目外,其他项目均指差额。 3. 本表资本和金融项目数据为经常项目差额与储备资产变动数之间的差额,包含净误差与遗漏。 4.本表2014年全年初步数由2014年前三季度正式数与2014年四季度初步数累加而成。 5.四季度,由于对外金融资产负债及交易系统正式启用,我局根据该系统采集的数据,采用了新的测算方法推估平衡表中的旅行支出项目。 2015-02-03/safe/2015/0203/5092.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12月,银行结汇11401亿元人民币(等值1862亿美元),售汇11972亿元人民币(等值1955亿美元),结售汇逆差571亿元人民币(等值93亿美元)。其中,银行代客结汇10775亿元人民币,售汇11474亿元人民币,结售汇逆差699亿元人民币;银行自身结汇626亿元人民币,售汇498亿元人民币,结售汇顺差128亿元人民币。同期,银行代客远期结汇签约1471亿元人民币,远期售汇签约1157亿元人民币,远期净结汇314亿元人民币。截至本月末,远期累计未到期结汇8522亿元人民币,未到期售汇7755亿元人民币,未到期净结汇767亿元人民币。 2014年1-12月,银行累计结汇116422亿元人民币(等值18958亿美元),累计售汇108737亿元人民币(等值17700亿美元),累计结售汇顺差7686亿元人民币(等值1258亿美元)。其中,银行代客累计结汇113339亿元人民币,累计售汇103771亿元人民币,累计结售汇顺差9568亿元人民币;银行自身累计结汇3084亿元人民币,累计售汇4965亿元人民币,累计结售汇逆差1882亿元人民币。同期,银行代客累计远期结汇签约18442亿元人民币,累计远期售汇签约15015亿元人民币,累计远期净结汇3427亿元人民币。 2014年12月,境内银行代客涉外收入20548亿元人民币(等值3355亿美元),对外付款21292亿元人民币(等值3477亿美元),涉外收付款逆差745亿元人民币(等值122亿美元)。 2014年1-12月,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入203855亿元人民币(等值33190亿美元),累计对外付款201376亿元人民币(等值32785亿美元),累计涉外收付款顺差2479亿元人民币(等值405亿美元)。(完) 附:名词解释和相关说明 国际收支是指我国居民与非居民间发生的一切经济交易,包括引起居民和非居民间资产和负债变化的所有金融交易和实物交易。 银行结售汇是指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及其自身办理的结汇和售汇业务,包括远期结售汇履约数据,不包括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数据。银行结售汇统计时点为人民币与外汇兑换行为发生时。其中,结汇是指外汇所有者将外汇卖给外汇指定银行,售汇是指外汇指定银行将外汇卖给外汇使用者。结售汇差额是结汇与售汇的轧差数。银行结售汇形成的差额将通过银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买卖平盘,是引起我国外汇储备变化的主要来源之一,但其不等于同期外汇储备的增减额。 银行结售汇不按居民与非居民交易的原则进行统计,且其仅包括银行与客户及其自身之间发生的本外币买卖,即人民币和外汇的兑换交易,不同于国际收支交易的统计范围。 远期结售汇签约是指银行与客户协商签订远期结汇(售汇)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汇(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汇率和期限;到期外汇收入(支出)发生时,即按照远期结汇(售汇)合同订明的币种、金额、汇率办理结汇(售汇)。远期结售汇业务使得企业可提前锁定未来结汇或售汇的汇率,从而有效规避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风险。银行一般会通过银行间外汇市场来对冲远期结售汇业务形成的风险敞口。比如,当银行签订的远期结汇大于远期售汇时,银行一般会将同等金额的外汇提前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卖出,反之亦然。因而远期结售汇也是影响我国外汇储备变化的一个因素。 本期末远期结售汇累计未到期额是指银行与客户签订的远期结汇和售汇合同在本期末仍未到期的余额;差额是指未到期远期结汇和售汇余额之差。签约额与累计未到期额之间的关系为:本期末远期结售汇累计未到期额=上期末远期结售汇累计未到期额+本期远期结售汇签约额-本期远期结售汇履约额。 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指境内非银行居民机构和个人(统称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与非居民机构和个人之间发生的收付款,不包括现钞收付和银行自身涉外收付款。具体包括: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跨境收付款(包括外汇和人民币),以及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境内收付款(暂不包括境内居民个人与境内非居民个人之间发生的人民币收付款),统计时点为客户在境内银行办理涉外收付款时。其中,银行代客涉外收入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从非居民收入的款项,银行代客对外支出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向非居民支付的款项。 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国际收支统计的组成部分,但其统计原则与国际收支采用的权责发生制原则不同,采用资金收付制原则,且其仅反映境内非银行部门与非居民之间的资金流动状况,不能反映实物交易和银行自身的涉外交易,统计范围小于国际收支统计。 2015-01-22/safe/2015/0122/5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