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 引 號:
- 00248413-3-2025-00061
-
- 分 類:
- 新聞報道 各類社會公眾
-
- 來 源:
- 國家外匯管理局浙江省分局
-
- 發布日期:
- 2025-07-02
-
- 名 稱:
- “浙裡匯 匯萬民”——浙江匯率避險服務系列報道(三):匯率“定盤星”,期權工具解鎖跨境貿易避險新模式
-
- 文 號:
全球貿易摩擦加劇,外匯市場波譎雲詭。作為中國開放型經濟前沿陣地的浙江,14萬餘家涉外企業面臨匯率波動的嚴峻考驗。傳統避險工具如遠期、掉期存在局限,而期權產品以“風險可控、策略靈活、定製精準”的獨特優勢,成為浙企穿越匯率風暴的“智能導航系統”,引領企業開啟從“被動承壓”到“主動管理”的風險管理新模式。
自主選擇權,用“有限成本”錨定“無限可能”
在遠期結售匯“鎖定匯率即鎖定風險”、掉期交易“固定期限缺乏彈性”的傳統工具困局中,期權的“非對稱風險收益結構”為企業開啟了新視野。其核心價值在於:以支付有限期權費為代價,換取匯率波動中的“雙向選擇權”,既為風險築牢底線,又為機遇保留窗口。
紹興某汽車零部件企業負責人坦言:“近年來人民幣匯率波動增強,要是外貿企業不採取匯率避險措施,極有可能遭受匯兌損失,買入期權雖能靈活應對匯率風險,可需要支付一筆期權費,這無疑增加了套保成本。”農業銀行紹興分行獲悉企業狀況與訴求後,第一時間向其推薦匯率避險期權業務,並減免了期權費用。企業負責人表示,買入期權如同為未來的收匯資金買了份保險,不僅結匯價格有兜底保障,還保留了操作靈活性,在應對匯率波動時更有底氣。
這種“輕資產避險”模式2025年迅速在浙江推廣,已惠及千餘家中小企業。企業無需像辦理遠期結售匯那樣凍結大量保證金,釋放的資金可投入採購原材料或擴大生產,真正實現“風險管理”與“經營發展”的雙贏。
量身定製,從金融工具到全球化戰略的“融合升級”
在浙江,期權的價值早已超越單一金融工具範疇,而是通過“深度場景適配”,成為企業全球化戰略的有機組成部分。浙江某新能源企業財務負責人表示,該企業主營光伏組件出口,訂單賬期長、外幣結算佔比高,匯率波動常導致利潤縮水。針對企業痛點,工商銀行外匯團隊主動上門,結合其業務特點定製“區間寶”期權組合方案——通過支付少量期權費,企業既能鎖定最低結匯價格保底收益,又能享受匯率升值帶來的額外紅利。
“銀行不僅幫我們算清了成本賬,還通過情景類比直觀展示不同匯率波動下的損益對比。”企業負責人表示,“方案靈活度高,既能對衝風險,又不完全‘封死’潛在收益空間,特別適合我們這類希望穩健經營但不願放棄市場機會的中型出口企業。”在工商銀行指導下,企業首次嘗試鎖定1000萬美元訂單匯率風險,預計可減少匯兌損失超200萬元。如今,企業已將期權工具納入常態化風控流程,成為訂單報價、利潤測算的必備參數。
策略多元化,構建匯率風險管理的產品矩陣
如果說“自主選擇權”是期權的基礎優勢,那麼策略組合的創新應用,則讓其升級為應對複雜市場的“瑞士軍刀”。銀行根據風險偏好與業務場景,為客戶量身打造三大策略矩陣。
針對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保守型客戶,將資產穩定性置於首位,可通過買入看漲或看跌期權,提前鎖定極端行情下的成本或收益,構建匯率風險“防護盾”。浙商銀行針對收付匯時間不確定的痛點力推美式期權:客戶在期權存續期內自主擇機行權,精準規避匯率波動的不確定,為企業穩健經營助力賦能。
針對風險承受能力適中的穩健型客戶,農業銀行推出“零成本區間購匯”策略:通過期權組合錨定匯率波動區間(如USD/CNY7.0-7.2),區間內按市場匯率購匯,突破則觸發期權鎖定匯率。某電子製造企業2024年運用該產品,綜合購匯成本較遠期購匯降低50%的風險準備金,實現風險與收益的精妙平衡。
對於風險承受能力較高的激進型客戶,三井住友銀行聚焦某跨國貿易公司的美元債務匯率套保訴求,量身定製“賣出美元看跌期權”策略對沖債務成本。當美元匯率持穩或上行時,期權不會被行權,客戶可收取期權費;若美元貶值,雖按約定匯率購匯償債,但可利用前期收取的期權費有效緩衝匯率敞口損失,在複雜的匯率環境中為債務風險搭建“減震緩衝帶”。
期權的靈活性,更在於與即期、遠期等匯率避險工具的組合搭配。企業可根據訂單賬期、匯率走勢預判,定製“期權+遠期”“期權組合+跨境融資”等方案,如同經驗豐富的船長在不同海況下調整風帆,實現風險敞口的動態優化。
在全球產業鏈深度重構的關鍵節點,銀行期權產品正成為浙江企業連結全球市場的“數字通行證”—企業通過這一金融工具,將匯率波動風險轉化為可量化的成本因子,讓不確定性納入企業財務管控的精準軌道。在國家外匯管理局浙江省分局指導下,浙江省內各銀行豐富外匯期權產品工具箱,助力浙企揚起“精細化風控”的風帆,在全球貿易格局重塑的新藍海中穩健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