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外匯管理局簡體中文繁體中文用戶登錄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 索  引  號:
    45574632-7-2025-0102
  • 分       類:
    新聞報道  其他  各類社會公眾
  • 來       源:
    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
  • 發布日期:
    2025-04-30
  • 名       稱:
    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國家外匯管理局深圳市分局舉行2025年第一季度新聞發布會
  • 文       號:
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國家外匯管理局深圳市分局舉行2025年第一季度新聞發布會

2025年4月23日,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國家外匯管理局深圳市分局舉行2025年第一季度新聞發布會,介紹深圳金融運行有關情況。本次發布會還邀請了招商銀行、深圳農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深圳市分行、深圳地方徵信平台就金融“五篇大文章”工作開展情況答記者問。

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大灣區之聲、科技日報、金融時報、中國銀行保險報、上海證券報、證券時報、新京報(貝殼財經)、21世紀經濟報道、財聯社、每日經濟新聞、經濟觀察報、經濟參考報、中國經營報、中國基金報、南方日報、深圳特區報、深圳新聞網、深圳商報、深圳晚報、南都灣財社、羊城晚報、晶報、北京商報、財新網、香港商報、香港文彙報、南方周末、深圳衛視深視新聞、深圳財經生活頻道、深圳報業集團視聽中心等31家媒體參加。

金融總量保持平穩增長,對深圳實體經濟支援力度穩固

2025年一季度,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落實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有力支援深圳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信貸總量平穩增長。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深圳市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13.97萬億元,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9.81萬億元,存款、貸款一季度增量均超過3000億元。其中,住戶存款、非金融企業存款均實現同比多增;住戶貸款較年初增加430.55億元,增速高於同期各項貸款整體增速1.2個百分點。

重點領域金融支援力度持續鞏固。2025年一季度,深圳市銀行業機構強化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援。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深圳市製造業貸款餘額1.26萬億元,占各項貸款的比重為12.8%,較上年末提升0.6個百分點;普惠小微貸款餘額1.90萬億元,占各項貸款的比重為19.3%,增速高於同期各項貸款整體增速5個百分點。

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強化利率政策執行,推動金融機構加強利率自律管理,提升自主理性定價能力,兼顧銀行業穩健經營和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為促消費、擴投資創造有利的利率環境。2025年3月,深圳金融機構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2.79%,同比下降0.71個百分點。

健全深圳政策落實框架體系,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為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導意見》,在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指導下,在深圳市委、市政府支援下,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牽頭出台深圳金融“五篇大文章”各領域實施方案,強化金融政策與產業政策協同配合,完善“1+5”精細化政策框架。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全市科技型企業貸款餘額1.23萬億元,綠色貸款餘額1.27萬億元,普惠小微貸款餘額1.90萬億元,居全國各城市前列。

科技金融先行示範。運用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貸款支援“兩重兩新”,已落地貸款金額超過300億元。推動“騰飛貸”“科技初創通”特色品牌增量擴面,24家銀行為82家企業通過“騰飛貸”模式發放貸款24.5億元;“科技初創通”助力2516家企業獲得貸款27.5億元。持續推動金融支援新能源汽車“12條”落實落細,綜合運用多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為產業鏈企業提供低成本融資超過160億元。

綠色金融穩步推進。完善激勵約束機制,開展金融機構綠色金融評估。聯合市生態環境局、發改委做好氣候投融資等項目融資對接。持續推動碳減排支援工具落地,商業銀行發放碳減排貸款金額180億元。聯合市生態環境局、地方金融局印發《推廣“降碳貸”業務模式的工作方案》,累計授信3.8億元。

普惠金融利民惠企。牽頭出台20條金融支援舉措力挺深圳民營經濟創新發展。“個體通”“小微通”“深質貸”累計服務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超11萬戶,提供授信近20億元。聯合市財政、國資等部門印發《“跨越貸”試點方案》,為“無貸戶”提供“企業有畫像、貸前有擔保”的服務體系,17家企業獲批貸款4880萬元。

數字金融提質增效。持續實施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開展“數字金融”主題工具、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合作,已在深圳市推出7批次共15個金融科技創新應用,其中4個屬於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合作項目。指導地方徵信平台歸集共用37個政府部門和單位近27億條涉企信用數據,促成企業獲得融資5390億元。

打造深圳全域支付示範區,助力灣區高水平對外開放

2025年1月至4月7日,經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員達6950萬人次,同比增長15%。其中,外籍人員168萬人次,同比增長41%。面對持續增加的外籍人員來深支付需求,深圳著力打造全域支付示範區,以優化支付服務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相關經驗作為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的32條創新舉措及典型經驗之一,獲全國推廣。截至2025年3月末,深圳超4.4萬商戶可刷外卡,4156台ATM機支援外卡取現,1645個銀行網點、37家兌換特許機構網點可兌換外幣,發放數幣硬錢包近3萬張,兌換零錢包34.96萬個。2025年1至3月,外籍人員在深非現金支付交易筆數、金額同比分別增長28.09%、34.74%。

持續推廣港人代理見證業務,破解來華人員“開戶難”。在中國人民銀行指導下,近期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新增3家銀行開展代理見證業務,目前共有8家銀行的近400家香港見證銀行網點可辦理該業務。截至2025年3月末,深圳轄內銀行已為港人代理見證開戶超40萬戶,累計交易近320億元,佔大灣區九成。此外,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還在全域推廣簡易開戶服務,打造181家外語服務標準化樣板網點,開戶難問題得以有效解決。

深入涉外場景,為外籍人員提供貼身場景化特色服務。針對外籍人士居住聚集區、消費密集區、涉外會議、涉外培訓等特色場景,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組織深圳轄內銀行、支付機構開展多場支付服務上門活動,通過宣傳支付知識、提供業務諮詢及現場辦理服務,精準提升外籍人員在深工作學習、短居旅遊的支付便利性。

推動綜合服務區標杆建設,提升入境支付體驗。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由市委外辦牽頭,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聯合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市交通運輸局、市通信管理局、深圳邊檢、市口岸辦、深圳機場(集團)等多部門,建設2個外籍人員一站式綜合服務中心,提供支付、文旅、通訊、交通、移民事務五大版塊服務。截至2025年3月末,2個外籍人員一站式綜合服務中心支付版塊共受理業務諮詢5258人次,業務辦理683人次。

指導財付通創新推出“來華零錢包”,持續優化“外包內用”“外卡內綁”,不斷提升來華消費支付體驗。在羅湖區、河套首批落地微信支付“來華零錢包”。指導財付通與中國銀聯、銀聯國際合作,在2018年支援微信香港錢包首創“外包內用”的基礎上,新增推動香港的八達通、中銀香港錢包,泰國KPLUS,馬來西亞ICBC Pay等10家境外錢包在境內上線。

長效化開展“藍馬甲”支付服務巡查。指導深圳銀聯開展“藍馬甲在行動”商戶巡檢,2025年以來對食、住、行、遊、購、娛、醫、學等8大場景、近40個重點商圈、超1.2萬家重點商戶進行“巡檢-反饋-優化-核實”,全面推動商圈支付環境的優化升級,確保重點場所全面保障。組織金融機構在深圳商圈提供“應急兜底”支付服務,緊急情況下聯合兜底網格員上門為外籍消費者提供取現、刷卡等服務。

深化政銀企協同,打造跨境金融服務標杆

2025年1月,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國家外匯管理局深圳市分局正式啟動“跨境金融服務走進各區”活動。活動聚焦跨境金融服務需求,破解“難點”、打通“堵點”,全面提升服務質效。活動已先後在羅湖、福田兩區開展專場服務,圍繞“跨境金融服務外貿穩規模優結構”和“跨境人民幣服務外貿高質量發展”兩大主題,通過政策解讀、產品展示、需求對接等形式提供常態化金融服務支援。

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成效顯著。2024年2月,深圳市轄內實施高水平試點政策,進一步提升跨境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以高水平開放支援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截至2025年3月末,深圳轄內超1500家企業享受便利化政策紅利,業務規模超1400億美元。

支援貿易新業態高質量發展。拓展銀行跨境電商結算渠道,支援外綜服企業代辦跨境電商出口收匯。截至2025年3月末,累計服務21萬家企業,業務規模529億美元。支援銀行憑交易電子資訊辦理跨境電商外匯業務,服務商戶1.3萬家,業務量居全國前列。支援外貿新業態使用跨境人民幣結算,截至2025年3月末,累計結算金額達1.2萬億元。

“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優化升級,更好滿足大灣區居民多樣化投資需求。自“跨境理財通”2.0落地以來,深圳銀行新增個人投資者2.7萬名,跨境收付合計420億元,較1.0時代增長超6倍,佔大灣區的比重近五成。


【列印】 【關閉】

法律聲明 | 聯繫我們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國家外匯管理局深圳市分局主辦 著作權所有 授權轉載 最佳解析度:1280*768

網站標識碼bm74320001 京ICP備06017241號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