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外匯管理局簡體中文繁體中文用戶登錄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 索  引  號:
    45574632-7-2024-0069
  • 分       類:
    其他  其他  各類社會公眾
  • 來       源:
    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
  • 發布日期:
    2024-03-08
  • 名       稱:
    溫信祥:加快塑造深港金融合作新格局
  • 文       號:
溫信祥:加快塑造深港金融合作新格局

作者|溫信祥「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黨委書記、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深圳市分局局長」


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強調,廣東省要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穩步擴大金融高水平雙向開放,是深圳金融在新時代的曆史使命。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以下簡稱深圳市分行)、外匯局深圳市分局學習貫徹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充分發揮深圳前海金融高水平開放的試驗田功能,穩步推進各項金融開放政策試點有效落地,堅持金融為民持續提升深港居民獲得感和幸福感,構建深港金融合作“六通”新格局,有力服務深港高質量發展。


改革開放鍛造先行示範,探索金融高水平開放新時代新使命


改革開放推動深圳高質量發展。從誕生之日起,深圳就與改革開放緊密聯繫。改革開放初期,深圳憑藉毗鄰香港以及土地、人工成本低等優勢,從“三來一補、前店後廠”起步,對外實施招商引資,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深圳搭上了經濟全球化的快車,在擴大招商引資、發展出口企業的同時,積極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短短40餘年,深圳產業結構實現了“簡單代工—複雜代工—自主生產—先進位造”的高效躍遷。全市出口總額連續三十年居內地城市首位。1980~2022年深圳名義地區生產總值平均增長率達25.1%,高於同期全國(14.2%)近11個百分點。2023年前三季度,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42.5%。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成為全國的一面旗幟,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超2.3萬家。


改革開放將創新刻入深圳城市基因。作為改革開放的“試驗田”,深圳始終堅持解放思想、敢闖敢試,無論是“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特區管理模式、呼之欲出的特區幣,還是價格改革、股份制改造、科技體制創新改革、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改革舉措,深圳都“敢為天下先”。改革開放不僅帶來了資金、人才、技術等要素資源集聚,更為關鍵的是帶來了思想的解放,有效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為創新提供了沃土。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曾指出,“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深圳;沒有深圳,就沒有比亞迪”。深圳不僅培育出華為、比亞迪、騰訊、大疆創新等眾多世界級行業龍頭企業,還孕育出一大批細分領域的行業領跑者。


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是深圳先行示範的曆史使命。當前,一方面,全球經濟總體處於相對低增長時期,深圳的外向型經濟受到較大影響。隨著土地、用工等各類要素成本的上升,疊加美國“友岸外包”戰略,本地產業鏈面臨較大外遷壓力。另一方面,深圳特區建設面臨其他省市追趕。國內特區建設各具優勢、全面開花。例如,上海自貿區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海南自貿港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廣州南沙自貿區建設新型國際貿易樞紐等。在新的曆史時期,深圳需要找准方位、錨定定位,才能有自信、更清醒。深圳的定位是什麼?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考察時強調,要“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這就是深圳必須把握好的戰略定位和曆史使命。


深圳金融高水平開放先行先試經驗豐富。從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家在內地開設分行的外資銀行南洋商業銀行,到發行特區幣的大膽設想,再到全國首家外匯調劑中心,深圳金融對外開放有著輝煌的曆史。近年來,深圳依託前海、河套等重大戰略平台,陸續推動落實了一系列國家金融開放舉措,覆蓋跨境貸款、跨境債券、跨境投資、跨境資金池、跨境資產轉讓和自由貿易賬戶(FT賬戶)等多個方面,一大批金融開放試點在深圳先行先試,為我國的金融改革開放積累了大量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有力服務深港兩地高質量發展。


黨建為幟風帆勁、調研開路闊步走,“金融支援前海30條”落地快、實效顯


2023年2月,人民銀行會同中央部委、廣東省政府推出《關於金融支援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意見》,提出“金融支援前海30條”。在人民銀行總行的密切指導下,深圳市分行堅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大興調查研究、凝聚各方合力,推動各項政策舉措落地落細、惠民利企。目前,“金融支援前海30條”與人民銀行職責相關的金融創新政策已基本落地,有力地支援了深圳前海的建設。2023年前三季度,前海合作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43.4億元,同比增長15.2%,金融業增加值216.6億元,同比增長36.2%。


調研破局,政策實施接地氣。深圳市分行將落實“金融支援前海30條”作為“一號工程”,黨委全體成員於政策發布後第一時間赴深圳前海現場辦公、實地調研。黨委成員分頭行動,走進企業、機構和社區等基層一線,探訪“第一手訴求”,先後前往比亞迪、富士康、大疆、邁瑞、傳音等推動深圳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代表性龍頭企業,了解實體經濟發展具體需求,赴中國銀行、渣打銀行、深圳地方徵信平台等金融機構調研金融服務難點堵點。


協調聚力,政策落地更協同。市政府辦公廳印發貫徹落實“金融支援前海30條”實施方案,深圳市分行會同市相關部門商議協同推動政策落地,共同組織89家機構召開工作推進會,深港兩地聯合舉辦“金融支援前海30條深港推介對接活動”等,充分調動市場主體積極性。


改革創新以破局、真抓實幹出實效,金融惠民利企之歌奏得好、唱得響


統籌發起“金融為民”暖心工程,提供有溫度的金融服務。深圳市分行聚焦民生關切,從推動提高金融服務水平、強化金融支援實體經濟、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推動金融改革開放四大方面十項重點工作,引導銀行和支付機構優服務、推普惠、防風險、促改革,構建更優質、多樣、便捷的民生金融服務體系。深入深圳市各行政區開展暖心工程宣教,線上線下惠及市民、企業主超700萬人次。推動金融機構減費讓利,2023年以來,深圳市金融機構累計為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有經營行為的個人等4769萬市場主體降費讓利153億元。暢通深港跨境支付,深港消費同城化從願景走進現實。充分考慮深港兩地居民的支付習慣差異,為港人量身定製現金、掃碼、刷卡、數字人民幣等多門類、多品種的跨境支付方式,便利港澳人士境內消費。2023年1~11月,香港人在深圳非現金支付2967.17萬筆、交易金額73.06億元。


開展科技創新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專項行動,指導首創“騰飛貸”創新金融產品,為8家科技型企業提供授信2.49億元。通過靈活的利率定價和利息償付方式,為科技型企業提供更契合快速成長期需求的信貸服務。“產業+金融+財政”協同發力,出台金融支援科技創新“20條”。截至2023年11月末,深圳市高新技術企業貸款、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餘額同比分別增長32.9%、26.1%,高於各項貸款增速24.6個和17.8個百分點。


持續夯實綠色金融發展,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深圳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貸款餘額8913.7億元,同比增長47.9%。在全國率先出台“金融支援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高質量發展12條”,截至2023年11月末,深圳汽車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01.7%。


打造小微企業融資暢通工程,精準加大對民營小微企業的支援力度。截至2023年11月末,深圳市普惠小微貸款餘額突破1.8萬億元,授信戶數突破163萬戶,新發放普惠小微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63個百分點。


深入推進預付式經營領域數字人民幣應用試點,深圳成為全國唯一一個開展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規模化應用的城市。數字人民幣生態體系逐步完善,受理商戶增量擴面,產業生態日益豐富,羅湖數字人民幣產業園投入運營,15家上下遊企業入駐。最新數據顯示,深圳累計開立數字人民幣錢包3658.6萬個,較2023年初增長33.1%;累計流通金額764.5億元,較2023年初增長102.9%。


通過金融高水平開放擴大鞏固深圳金融影響力及地位。深圳本外幣存貸款規模穩居全國主要城市第三位,截至2023年11月末,深圳市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13.22萬億元,同比增長8.9%;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9.19萬億元,同比增長8.3%。跨境收支規模、人民幣跨境結算規模按省排名均為全國第三,2023年1~11月,深圳跨境收支佔全國總額的8.5%,是全國順差的主要貢獻地區之一;跨境人民幣收付金融達3.88萬億元,超過2022年全年規模(3.25萬億元);人民幣已成為深港間第一大跨境結算貨幣。


構建“六通”新格局、打造合作新高地,制度型開放助力深港金融合作之路走得好、走得實


一、先行示範,落地“金融支援前海30條”實現6個全國“首創”、8個全國“首批”  


一是推動民生金融創新。首批落地香港居民代理見證開戶試點,首批落地香港電子錢包互聯互通業務,為港人量身制定多門類多品種跨境支付方式。首批落地深港跨境徵信合作業務,解決兩地企業徵信不互通的難題。首創前海港企貸,開闢深港融資新渠道。首創銀行與非銀支付機構合作提供個人薪酬跨境收付便利化服務,進一步提升個人外匯便利化水平。


二是深化深港金融互聯互通。首創QFLP總量管理,優化深港私募通機制。首批開展大宗商品跨境現貨交易人民幣計價結算業務,助力深圳建設全球大宗商品交易人民幣定價中心。


三是外匯管理和跨境人民幣領域先行先試。首創境內進口商“境外不落地購匯”助力境內企業規避匯率風險。首創人民幣NRA賬戶資金可購買大額存單,引導境外機構投資人民幣資產。首批落地本外幣合一銀行結算賬戶體系試點,為人民幣國際化奠定賬戶基礎。首批落地“出口跨境電商直通車”,大幅降低企業手續費。首批開展優質企業貨物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助力企業降低人力、時間、資金成本。


四是助力發展深港現代金融產業。首創商業保理公司辦理國際貿易背景的保理業務,改善中小企業融資服務。首批大灣區金融科技跨境創新應用測試運行,深化深港金融科技創新交流合作。


二、構建“六通”新格局,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  


深港賬戶通。落地本外幣合一銀行結算賬戶體系試點,統一本外幣賬戶開立、變更、年檢、撤銷等業務規則,目前已累計開立賬戶10.75萬戶。落地香港居民代理見證開戶試點,香港居民“足不離港”開立內地賬戶33.68萬戶,交易超184億元,約佔大灣區香港居民代理見證開戶總數、交易金額的九成。


深港匯兌通。加強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成多幣種資金清算渠道、支票聯合結算機制,深港兩地美元、港幣、人民幣即時結算,提供便捷、高效的跨境匯款業務,深港匯款最快2分鐘完成。


深港融資通。構建“本外幣合一、高低版搭配”的跨國公司跨境資金池政策體系,便利15家跨國公司全球化運營,試點家數佔全國30%,業務規模達1389億美元,累計為企業增加財務收入、節約稅務成本約1億元人民幣。“前海港企貸”推動前海港資小微企業自主借用外債,已便利6家前海港資企業獲得融資2100萬元。“河套科匯通”試點破解科研機構境外匯入科研資金無法可依的難題,打通科研資金入境“綠色通道”,3家科研機構境外匯入科研資金400萬人民幣。“專精特新”企業外債試點助力小微科創企業實現“超”淨資產上限借用外債,小微科創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約低於當時境內平均融資成本1個百分點。多管齊下拓展深港融資資源,有力支援企業“引進來”“走出去”。


深港服務通。開展人才用匯便利化試點,累計辦理便利化政策業務3728筆,金額13090萬美元,惠及1617人,業務量全國第二。支援銀行與非銀支付機構合作提供個人薪酬跨境收付便利化服務,業務落地總額合計27萬美元。


跨境理財通。2023年資金跨境匯劃達39.0億元,新增個人投資者1.6萬名,分別佔大灣區業務總量的三成、新增人數的六成。


跨境徵信通。落地深港跨境徵信合作業務,推動商業銀行運用“北向通”的跨境徵信資訊,為9家港資企業提供了信用貸款。


執穩實幹擔當之筆,揮灑開拓進取之墨,續寫中國金融改革開放新篇章


圍繞“一中心、二平台”,暢通深港金融血脈。圍繞支援和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做好金融服務前海、河套兩大國家級戰略平台。推動“金融支援前海30條”各項政策落地落細、惠民利企,深港賬戶通、深港匯兌通、深港融資通、深港服務通、跨境理財通、跨境徵信通“六通”業務增量擴面。圍繞河套地區“深港科技創新開放合作先導區”“國際先進科技創新規則試驗區”“粵港澳大灣區中試轉化集聚區”三大定位,以“小切口、大推動”為深港兩地科技創新提供高質量金融服務。探索深港金融協同發展的最大公約數,推動深港金融向體制機制等深層次合作邁進。


堅持金融為民,提升深港居民獲得感和幸福感。引導金融機構增強金融為民的宗旨意識,不斷拓寬金融服務領域、豐富金融產品供給、優化金融服務設施、健全適老化金融服務,讓暖心的金融服務直達深港兩地居民。持續改善人民幣現金使用環境,不斷提升市民和境外來深人員支付體驗。引導金融機構以手續費“應降盡降”“降費不降服務”為原則,推動金融機構減費讓利,助力普惠小微經營群體紓困解難。推動各項外匯和跨境領域便利化政策提質增效,助力出口企業增收降本。


聚焦金融“5+1”,服務深港高質量發展。積極發揮跨境金融優勢,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胸懷“國之大者”,“一對一”解決重點產業鏈、核心企業跨境金融服務突出訴求。推動金融機構主動跟進企業“走出去”,提升海外金融服務能力,推動形成更多的人民幣國際化的應用場景。密切跟進“新三樣”、新市場、新業態發展,深化跨境投融資改革,強化全鏈條全方位金融服務,促進外貿穩規模優結構。持續優化資金供給結構,推動更多金融資源用於促進科技創新、先進位造、綠色發展和中小微企業。


統籌開放和風險,維護深港金融穩定。在金融開放的過程中,做到開放與安全的平衡,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進一步健全跨境金融監管機制,建立健全跨境金融監管責任落實和問責制度。強化內外資訊共用及工作協同,加強金融科技運用,提升跨境金融風險監測能力。及時總結典型金融風險案例,加強核查檢查結果應用,做好金融機構風險提示,有效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來源:《中國金融》2024年第4期


分享到:
【列印】 【關閉】

法律聲明 | 聯繫我們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國家外匯管理局深圳市分局主辦 著作權所有 授權轉載 最佳解析度:1280*768

網站標識碼bm74320001 京ICP備06017241號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