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外匯管理局簡體中文繁體中文用戶登錄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 索  引  號:
    H5263060-6-2025-0095
  • 分       類:
  • 來       源:
    中國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
  • 發布日期:
    2025-07-11
  • 名       稱:
    五年來,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牽頭的51項“兩區”建設任務全部落地完成
  • 文       號:
五年來,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牽頭的51項“兩區”建設任務全部落地完成

61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兩區建設五周年服務業開放成就專場。市商務局、市委金融辦、市投資促進服務中心、中國人民銀行北京分行(國家外匯管理局北京市分局)、北京海關相關負責同志出席發布會介紹相關工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北京市委宣傳部對外新聞處處長葉昶主持。

中國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北京市分局副局長周軍明:

兩區建設五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和人民銀行、國家外匯局的支援下,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將兩區建設作為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的重要內容,形成黨委統一領導、職能部門分工協作的常態化工作推進機制,持之以恒推動首都金融服務改革創新,北京市分行牽頭的51兩區建設任務全部落地完成。其中深入推進綠色金融發展工作”“對外承包工程跨境人民幣便利化試點分別入選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範建設最佳實踐案例、國務院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本外幣一體化試點對外承包工程類優質誠信企業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便利化試點升級”2項政策獲評兩區十大最具影響力政策,20餘項任務獲評兩區突破性政策和改革創新實踐案例。今天,我主要從四個方面向大家介紹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兩區建設工作的成效。

一、金融創新政策釋放首都經濟開放新活力

經過兩區建設五年的改革發展,北京涉外收支規模穩定增長,涉外經濟主體不斷壯大,跨境金融服務的產品供給、專業服務能力等方面持續創新和優化,有力地支撐了首都高水平對外開放和高質量發展,北京四個中心城市戰略定位更加凸顯。這裡跟大家分享一組數據。與2020年相比,2024年北京地區涉外收支規模增長了67.4%,達到2.4萬億美元,佔全國涉外收支規模的16.9%,年均增速13.8%。銀行結售匯、涉外收支規模連續四年保持全國前列。跨境人民幣收支規模穩步增長,佔地區本外幣跨境收支的比重從2020年的49.7%提升至2024年的65%2024年,北京地區發生涉外資金收付的對公主體超5萬家,同比增長5.2%。截至2024年末,全轄可辦理結售匯業務的銀行網點3137個,兌換特許機構網點18個,外幣代兌點300個。

二、構建、完善金融制度型開放的政策框架

開展整合式政策創新,釋放改革綜合協同效應。發布《支援北京兩區建設 提升地區跨境貿易投融資便利化水平的意見》,形成支援兩區開放創新的跨境金融服務政策體系。聯合相關部門制定《兩區建設國際收支便利化全環節改革工作方案》和《兩區建設綠色金融改革開放發展行動方案》,以系統整合改革舉措提供高質量的金融服務。

完善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政策框架,強化政策引領支援。出台《金融服務專精特新企業若干措施》《完善首都科技金融服務體系 助推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的意見》及《推動科技金融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全國率先建立科技金融綜合評估機制,提升金融支援科技創新質效。近5年,全市科技型企業貸款餘額年均增長約15%,有貸戶數年均增長近20%。發布《做好綠色金融大文章支援首都綠色低碳發展的意見》及《北京市推動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牽頭制定《北京市信貸支援建築綠色發展工作的指導意見》。截至20251季度末,全市綠色貸款餘額達到2.3萬億元,綠色債券累計募集資金近9000億元。

穩步擴大金融領域制度型開放,提升跨境貿易投融資便利化水平。實施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便利優質企業外匯收支,簡化跨境投融資外匯管理,800餘家企業享便利化政策紅利。服務北京國際科創中心建設,率先開展跨境融資便利化試點,試點經驗推廣至全國。支援以跨國公司和高精尖產業為代表的總部經濟發展,本外幣合一、高低版搭配的跨國公司資金池政策引領全國。便利企業開立多幣種銀行賬戶,全國率先開展本外幣合一銀行結算賬戶體系全場景實環境試點測試,目前北京地區支援辦理本外幣合一賬戶業務的銀行網點超700家,覆蓋各行政區、各類性質銀行,累計開戶近11萬戶。

三、落地一批首創性、標誌性的改革成果

重要金融基礎設施和金融機構加快在京聚集。國家級專業化金融科技風險防控基礎設施北京國家金融科技風險監控中心在京設立。中外合資銀行卡清算機構萬事網聯獲批銀行卡清算業務許可證。全國首家外資支付機構貝寶支付、外資信用評級機構標普和惠譽、全國第二家個人徵信機構樸道徵信落地北京。

金融市場開放度持續擴大。北京首家外資法人銀行德意志銀行獲得公開市場一級交易商資格和銀行間債券市場主承銷資格。中金和中信建投兩家證券公司獲批結售匯業務資格,地區外匯市場參與主體、活躍度得到進一步豐富和提升。暢通雙向跨境投資渠道,簡化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外匯登記和匯兌管理,穩步推進境內有限合伙人(QDLP)投資試點。全國率先開展境內信貸資產對外轉讓試點,拓展金融機構不良資產處置渠道。

金融科技創新示範效應不斷增強。在全國率先開展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工作,建立京津冀跨區域協同測試機制,聚焦智慧金融”“數字金融實施主題工具測試,累計公示31個創新應用,17個成功完成測試,測試應用和涉及場景數量均領跑全國。

四、助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金融營商環境

全面提升外籍來華人員支付服務水平。全國率先建設兩大機場境外來賓支付服務中心和支付服務示範區,中國內地率先實現外籍來華人員在全市地鐵軌道交通持外卡拍卡過閘,首創首發兩款銀行卡、通信卡融合創新產品,為外籍人士提供多元選擇和便捷體驗。

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金融服務數字化水平。先後將外貿企業名錄登記、外債、境內企業境外上市的辦理方式由外匯局辦理調整為銀行直接辦理。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增量擴面,在全國率先實現數字人民幣在保險商業化實名繳費場景的運用。建設全國首個基於互聯網的涉企徵信鏈京津冀徵信鏈,上鏈產品累計調用超4800萬筆,依託徵信鏈授信形成貸款發放總額超2400億元。開展線上資本項目收入支付便利化業務,33家銀行上線提供外商投資企業外匯資本金賬戶線上預約開戶,讓企業少跑腿,讓數據多跑路

下一步,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將按照人民銀行、國家外匯局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協同五子聯動穩步擴大金融領域高水平制度型開放,持續提升金融服務質效,助力企業更好開展國際經貿活動和增強國際競爭力,為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有力的金融支撐。

記者提問

記者:面對當前複雜嚴峻的國際環境,能否介紹一下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國家外匯局北京市分局在推動外貿保穩提質方面有哪些具體舉措?這些舉措會給企業帶來哪些便利?目前實施情況如何?

中國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北京市分局副局長周軍明:

跨境貿易與實體經濟和生產生活密切相關。今年以來,面對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大,國際經貿挑戰增加的情況,我們持續擴大貿易便利化政策供給,多措並舉推動外貿企業跨境結算降本增效,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推進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以高水平便利推進高水平開放。外匯局北京市分局認真落實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改革政策,前面介紹的跨境貿易高水平開放試點中,1項重要措施就是支援銀行在為優質企業辦理貿易外匯收支時減單證、簡流程。目前,北京地區試點銀行已辦理試點業務超14萬筆,規模超1600億美元,使更多優質企業跨境資金結算實現了秒申請、分鐘辦。拓寬貿易新業態結算渠道。根據外貿新業態結算特點,支援銀行、支付機構憑線上生成交易電子資訊為跨境電商提供高效、安全、低成本的資金結算。北京已有7家支付機構及銀行開展跨境電商外匯支付業務,居全國前列,服務跨境電商企業近40萬家。打通跨境電商平台境外銀行卡結算渠道,全國率先落地外卡線上收單業務,一年來結算業務超11萬筆,助力中小微電商賣全球

二是提升跨境人民幣結算便利化水平。外貿企業在跨境貿易中使用人民幣,可以減少匯率風險、減低匯兌成本。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指導地區跨境人民幣業務自律機制開展更高水平貿易結算便利化試點,推動京津冀晉蒙五地共建跨境人民幣便利化互認業務,有效支援大型製造業企業、汽車貿易企業等優質誠信企業簡化結算流程,提升運營效率。目前,五地已聯合發布互認優質企業近3000家,北京地區銀行便利化業務金額累計超2.2萬億元人民幣。

三是增強金融服務的精準性。打造外貿金融產品超市。依託銀企對接系統,引導轄內銀行發布21款金融支援企業進出口業務的信貸拳頭產品。支援外貿企業匯率風險管理。全國首創推出企業匯率風險管理服務平台,平台自動向銀行推送企業需求,銀行主動線下對接,降低銀企交易搜尋成本。20254月,新增跨境人民幣線上辦理渠道,以及相關外匯政策和案例。截至5月末,逾2400家企業通過平台簽約外匯衍生品業務超130億美元。指導建設銀行北京市分行、工商銀行北京市分行、中國銀行北京市分行、北京銀行先後設立系統內首家中小微企業匯率避險服務中心,輻射帶動區域網點匯率避險服務水平提升,打通基層銀行避險服務最後一公裡


【列印】 【關閉】

法律聲明 | 聯繫我們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國家外匯管理局北京市分局主辦 著作權所有 授權轉載 最佳解析度:1280*768

網站標識碼bm74100001 京ICP備06017241號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