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境汇率变化直接关系外经贸企业议价能力、成本效益,对企业生产经营具有多维度影响。本期视频通过情景问答,帮助大家了解什么是汇率风险中性以及如何进行汇率风险中性管理,提高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意识,提升汇率避险能力。 . 指导单位:国家外汇管理局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局 制作单位:国家外汇管理局北海市中心支局 2022-11-25/guangxi/2022/1125/2349.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11月,中国外汇市场(不含外币对市场,下同)总计成交22.19万亿元人民币(等值3.47万亿美元)。其中,银行对客户市场成交3.16万亿元人民币(等值0.49万亿美元),银行间市场成交19.02万亿元人民币(等值2.97万亿美元);即期市场累计成交7.72万亿元人民币(等值1.21万亿美元),衍生品市场累计成交14.47万亿元人民币(等值2.26万亿美元)。 2021年1-11月,中国外汇市场累计成交213.67万亿元人民币(等值33.08万亿美元)。 2022-01-05/anhui/2022/0105/1860.html
-
2022-12-02http://www.gov.cn/xinwen/2022-12/01/content_5729897.htm
-
2022-11-30http://www.gov.cn/xinwen/2022-11/30/content_5729659.htm
-
2022-12-02http://www.gov.cn/xinwen/2022-12/02/content_5729955.htm#1
-
2022-12-05http://www.gov.cn/xinwen/2022-12/02/content_5730022.htm
-
2022年以来,外汇局宝鸡市中心支局把政策传导同解决企业实际困难相结合,根据外汇局陕西省分局统一部署,探索建立了“1+1+N”跨境金融政策传导直达服务机制,精准传导金融外汇管理政策,加快释放跨境金融政策效能,为全市700多家企业送政策、解难题、办实事,积极践行“金融为民”初心使命。 “线上+线下”多措并举,传导外汇便利化政策。外汇局宝鸡市中心支局印发《“1+1+N”跨境金融政策传导直达服务机制工作方案》,组织银行细化工作措施,明确工作时限,实施台账管理,有序推进服务优化。通过“汇+银+企”三方联动模式,结合电话沟通、实地走访和交流座谈等“线上+线下”方式,开展跨境金融政策宣讲,进银行、入企业,找难点、通堵点,推动跨境金融政策传导直达市场主体,切实解决企业办理外汇业务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截至2022年10月末,外汇局宝鸡市中心支局“1+1+N”跨境金融政策传导直达服务企业56家,解决企业外汇政策需求问题34件,指导银行为外贸企业办理融资业务2.92亿美元。 “宣传+服务”双重发力,增强企业汇率风险意识。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错综复杂,企业经营受到严峻挑战。面对困难局面,外汇局宝鸡市中心支局主动作为,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的经营特点,开展更加有效的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宣传,精准高效向市场主体传导汇率避险相关政策。引导银行对重点涉外企业采取一对一服务,量身定制个性化、差异化的汇率避险产品和方案,积极拓展汇率避险“首办户”,不断提升签约套保率,推动汇率避险业务扩面增量。截至2022年10月末,宝鸡市外汇衍生品签约家数及衍生品履约金额同比分别增长80%和28.21%,外汇套保比率为5.66%。 “便捷+安全”同步提升,推广应用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外汇局宝鸡市中心支局积极推广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多场景应用,充分发挥该平台“增互信、提效率、降成本”作用,帮助银行简化出口应收账款融资业务流程,融资时间由原来的3天缩短到目前的1个小时以内,极大地加快了融资节奏。截至2022年10月末,宝鸡市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该平台办理出口应收账款融资业务189.28万美元,降低企业综合财务成本,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认可。 2022-12-05/shaanxi/2022/1205/1423.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10月,银行结汇12125亿元人民币,售汇12971亿元人民币。2022年1-10月,银行累计结汇144471亿元人民币,累计售汇137590亿元人民币。 按美元计值,2022年10月,银行结汇1701亿美元,售汇1820亿美元。2022年1-10月,银行累计结汇21759亿美元,累计售汇20693亿美元。 2022年10月,银行代客涉外收入30991亿元人民币,对外付款31597亿元人民币。2022年1-10月,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入346637亿元人民币,累计对外付款342743亿元人民币。 按美元计值,2022年10月,银行代客涉外收入4347亿美元,对外付款4432亿美元。2022年1-10月,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入52163亿美元,累计对外付款51534亿美元。 附:名词解释和相关说明 国际收支是指我国居民与非居民间发生的一切经济交易。 银行结售汇是指银行为客户及其自身办理的结汇和售汇业务,包括远期结售汇履约和期权行权数据,不包括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数据。银行结售汇统计时点为人民币与外汇兑换行为发生时。其中,结汇是指外汇所有者将外汇卖给银行,售汇是指银行将外汇卖给外汇使用者。结售汇差额是结汇与售汇的轧差数。 远期结售汇签约是指银行与客户协商签订远期结汇(售汇)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汇(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汇率和期限;到期外汇收入(支出)发生时,即按照远期结汇(售汇)合同订明的币种、金额、汇率办理结汇(售汇)。 远期结售汇平仓是指客户因真实需求背景发生变更、无法履行资金交割义务,对原交易反向平盘,了结部分或全部远期头寸的行为。 远期结售汇展期是指客户因真实需求背景发生变更,调整原交易交割时间的行为。 本期末远期结售汇累计未到期额是指银行与客户签订的远期结汇和售汇合同在本期末仍未到期的余额;差额是指未到期远期结汇和售汇余额之差。 未到期期权Delta净敞口是指银行对客户办理的期权业务在本期末累计未到期合约所隐含的即期汇率风险敞口。 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指境内非银行居民机构和个人(统称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与非居民机构和个人之间发生的收付款,不包括现钞收付和银行自身涉外收付款。具体包括: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跨境收付款(包括外汇和人民币),以及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境内收付款(暂不包括境内居民个人与境内非居民个人之间发生的人民币收付款),统计时点为客户在境内银行办理涉外收付款时。其中,银行代客涉外收入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从非居民收入的款项,银行代客对外支出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向非居民支付的款项。 2022-12-05/shaanxi/2022/1205/1420.html
-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22年10月份银行结售汇和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就2022年10月份外汇收支形势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2022年10月份我国外汇收支形势如何? 答:10月我国跨境资金流动保持在合理区间,货物贸易、外商直接投资等项目继续发挥稳定资金流入的基础性作用。10月份,经常账户相关跨境资金呈现一定规模净流入,同比增长43%。其中货物贸易项下跨境资金净流入329亿美元,同比增长19%;外商直接投资资本金保持净流入,外资在境内债券市场的投资延续恢复态势,体现了我国涉外经济发展的韧性,显示境外投资者在我国长期投资兴业以及配置人民币资产的意愿总体稳定。年末一般为我国出口企业集中收款和外资企业投资布局密集期,相关跨境资金流入往往增多,对外汇市场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未来,外部环境依然复杂多变,随着经济增长、通胀水平等发展演变,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及其对全球的外溢影响也会调整变化,近期美元汇率有所回落。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大,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经济回稳向好的态势将继续巩固;同时,我国国际收支结构更加稳健,外汇市场韧性在改革开放中显著增强,宏观审慎调节工具不断完善,抵御外部冲击的基础和条件更加坚实,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和外汇市场有望延续平稳有序的发展格局。 2022-12-05/shaanxi/2022/1205/1421.html
-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要求,经国务院同意,2022年11月18日,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印发《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兴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 《总体方案》着眼金融、科技和产业良性循环与互动,紧扣科技高水平供给和区域高质量发展,以金融支持长三角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广渠道、多层次、全覆盖、可持续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为主线,从健全科创金融机构组织体系、推动科创金融产品创新、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科技赋能金融、夯实科创金融基础、扎实推进金融风险防控七个方面提出19项具体政策措施。 《总体方案》的出台,有利于进一步协同推进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推动形成金融供给和需求结构平衡、金融风险有效防范的良好生态,打造科技创新和制造业研发生产新高地。 2022-11-28/jiangxi/2022/1128/2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