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5月,银行代客结汇1351亿美元,售汇1299亿美元,结售汇顺差51亿美元。同期,银行代客远期结汇签约159亿美元,远期售汇签约212亿美元,远期净售汇53亿美元。2012年1-5月,银行代客累计结汇6155亿美元,累计售汇5825亿美元,银行代客累计结售汇顺差330亿美元。同期,银行代客累计远期结汇签约734亿美元,累计远期售汇签约680亿美元,银行代客累计远期净结汇54亿美元。 2012年5月,境内银行代客涉外收入2249亿美元,对外付款2158亿美元,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顺收91亿美元。2012年1-5月,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入10025亿美元,累计对外付款9298亿美元,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付款顺收728亿美元。(完) 附:名词解释和相关说明 国际收支是指我国居民与非居民间发生的一切经济交易,包括引起居民和非居民间资产和负债变化的所有金融交易和实物交易。 银行结售汇是指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及其自身办理的结汇和售汇业务,不包括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数据,银行代客结售汇是指银行结售汇中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办理的结售汇部分。银行结售汇统计时点为人民币与外汇兑换行为发生时。其中,结汇是指外汇所有者将外汇卖给外汇指定银行,售汇是指外汇指定银行将外汇卖给外汇使用者。结售汇差额是结汇与售汇的轧差数。银行结售汇形成的差额将通过银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买卖平盘,是引起我国外汇储备变化的主要来源之一,但其不等于同期外汇储备的增减额。 银行代客结售汇不按居民与非居民交易的原则进行统计,且其仅包括银行与其客户间的本外币买卖,即人民币和外汇的兑换交易,不同于国际收支交易的统计范围。 远期结售汇签约是指银行与客户协商签订远期结汇(售汇)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汇(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汇率和期限;到期外汇收入(支出)发生时,即按照远期结汇(售汇)合同订明的币种、金额、汇率办理结汇(售汇)。远期结售汇业务使得企业可提前锁定未来结汇或售汇的汇率,从而有效规避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风险。银行一般会通过银行间外汇市场来对冲远期结售汇业务形成的风险敞口。比如,当银行签订的远期结汇大于远期售汇时,银行一般会将同等金额的外汇提前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卖出,反之亦然。因而远期结售汇也是影响我国外汇储备变化的一个因素。 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指境内非银行居民机构和个人(统称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与非居民机构和个人之间发生的收付款,不包括现钞收付和银行自身涉外收付款。具体包括: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跨境收付款(包括外汇和人民币),以及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境内收付款(暂不包括境内居民个人与境内非居民个人之间发生的人民币收付款),统计时点为客户在境内银行办理涉外收付款时。其中,银行代客涉外收入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从非居民收入的款项,银行代客对外支出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向非居民支付的款项。 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国际收支统计的组成部分,但其统计原则与国际收支采用的权责发生制原则不同,采用资金收付制原则,且其仅反映境内非银行部门与非居民之间的资金流动状况,不能反映实物交易和银行自身的涉外交易,统计范围小于国际收支统计。 2012-06-25/safe/2012/0625/4965.html
-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12年第二季度及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正式数据。 2012年第二季度,我国经常项目顺差537亿美元,其中,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货物贸易顺差909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222亿美元,收益逆差156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6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412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411亿美元,证券投资净流入111亿美元,其他投资净流出944亿美元。国际储备资产减少118亿美元(不含汇率、价格等非交易价值变动影响),其中,外汇储备资产减少112亿美元,特别提款权及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减少5亿美元。 2012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772亿美元,经常项目顺差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为2.1%;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49亿美元;国际储备资产增加629亿美元。 为便于社会各界解读国际收支数据,分析国际收支运行状况,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分析小组同时发布了《2012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完) 附件1: 2012年第二季度及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 2012-09-12/safe/2012/0912/4974.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境外投资者对我国境内金融机构直接投资流入17.85亿美元,流出0亿美元,净流入17.85亿美元;我国境内金融机构对境外直接投资流出4.33亿美元,流入为0.58亿美元,净流出3.75亿美元(见附表)。(完) 附表:金融机构直接投资流量表(季度) 单位:亿美元 项目 2012年第二季度 来华直接投资净流入 17.85 流入 17.85 流出 0 对外直接投资净流出 3.75 流入 0.58 流出 4.33 附:名词解释 金融机构包括在我国境内依法成立的从事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及其他金融业务的机构总部及分支机构。 金融机构直接投资是指境外投资者对我国境内金融机构或我国境内金融机构对境外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且这种股权投资使直接投资者在直接投资企业中拥有10%或以上的表决权。 金融机构直接投资流量表统计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和吸收来华直接投资的投资资本金流量数据情况。其中:外国来华直接投资流入是指境外投资者对我国境内金融机构投入或新增的投资资本金,流出是指境外投资者从我国境内金融机构减少或撤出的投资资本金;对外直接投资资金流出是指我国境内金融机构对境外企业投入或新增的投资资本金,流入是指我国境内金融机构从境外企业减少或撤出的投资资本金。 2012-08-30/safe/2012/0830/4973.html
-
见附件。 附件1: 2012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 2012-09-12/safe/2012/0912/4975.html
-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12年末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并修订了2011年四个季度末数据。 统计显示,2012年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51749亿美元,对外金融负债34385亿美元,对外金融净资产17364亿美元。 在对外金融资产中,我国对外直接投资5028亿美元,证券投资2406亿美元,其他投资10437亿美元,储备资产33879亿美元,分别占对外金融资产的10%、5%、20%和65%;在对外金融负债中,外国来华直接投资21596亿美元,证券投资3364亿美元,其他投资9426亿美元,分别占对外金融负债的63%、10%和27%。 国际投资头寸表是反映特定时点上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金融资产和负债存量的统计报表,它与反映交易流量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一起,构成该国家或地区完整的国际账户体系。 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 单位:亿美元 项目 行次 2011年3月末 (修订后) 2011年6月末 (修订后) 2011年9月末 (修订后) 2011年末 (修订后) 2012年末 净头寸 1 17595 17888 16577 16884 17364 A.资产 2 43440 45607 45944 47345 51749 1.我国对外直接投资 3 3234 3347 3506 4248 5028 2.证券投资 4 2269 2224 1934 2044 2406 2.1股本证券 5 960 935 670 864 1298 2.2债务证券 6 1309 1289 1264 1180 1108 3.其他投资 7 6781 7330 7726 8495 10437 3.1贸易信贷 8 2135 2314 2716 2769 3387 3.2贷款 9 1508 1492 1687 2232 2778 3.3货币和存款 10 2122 2567 2484 2942 3816 3.4其他资产 11 1015 958 839 552 457 4.储备资产 12 31156 32706 32779 32558 33879 4.1货币黄金 13 485 508 550 530 567 4.2特别提款权 14 126 125 120 119 114 4.3在基金组织中的储备头寸 15 99 97 91 98 82 4.4外汇 16 30447 31975 32017 31811 33116 B.负债 17 25845 27720 29368 30461 34385 1.外国来华直接投资 18 16439 17142 17694 19069 21596 2.证券投资 19 2289 2424 2487 2485 3364 2.1股本证券 20 2063 2140 2148 2114 2622 2.2债务证券 21 226 284 339 371 742 3.其他投资 22 7117 8154 9187 8907 9426 3.1贸易信贷 23 2191 2397 2566 2492 2915 3.2贷款 24 2647 3138 3570 3724 3680 3.3货币和存款 25 2039 2350 2780 2477 2446 3.4其他负债 26 240 270 272 214 384 说明:1. 本表记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2. 净头寸是指资产减负债,“+”表示净资产,“—”表示净负债。 国际投资头寸表编制原则与指标说明 一、国际投资头寸表编制原则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版的《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所制定的标准,国际投资头寸表是反映特定时点上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金融资产和负债存量的统计报表。国际投资头寸的变动是由特定时期内交易、价格变化、汇率变化和其他调整引起的。国际投资头寸表在计价、记账单位和折算等核算原则上均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保持一致,并与国际收支平衡表共同构成一个国家或地区完整的国际账户体系。 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是反映特定时点上我国(不含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下同)对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金融资产和负债存量的统计报表。 二、国际投资头寸表主要指标解释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标准,国际投资头寸表的项目按资产和负债设置。资产细分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四部分;负债细分为外国来华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三部分。净头寸是指对外资产减去对外负债。具体的项目含义如下: 1.直接投资:以投资者寻求在本国以外运行企业获取有效发言权为目的的投资。分为对外直接投资和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其中,对外直接投资中包括我国境内非金融部门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和境内银行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所拨付的资本金和营运资金存量以及从境内外母子公司间的贷款和其他应收及应付款的存量。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包括我国非金融部门吸收来华直接投资存量和金融部门吸收境外直接投资存量(包括外资金融部门设立分支机构、中资金融部门吸收外资入股和合资金融部门中外方投资存量),以及境内外母子公司间的贷款和其他应收及应付款的存量。 2.证券投资:包括股票、中长期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等形式的投资。证券投资资产是指我国居民持有的非居民发行的股票、债券、货币市场工具、衍生金融工具等有价证券。证券投资负债为非居民持有我国居民发行的股票和债券。 2.1股本证券:包括以股票形式为主的证券。 2.2债务证券:包括中长期债券和一年期(含一年)以下的短期债券;货币市场工具或可转让的债务工具,如短期国库券、商业票据、短期可转让大额存单等。 3.其他投资:指除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储备资产之外的所有金融资产/负债,包括贸易信贷、贷款、货币和存款及其他资产/负债四类形式。其中长期指合同期为一年期以上的金融资产/负债,短期为一年期(含一年)以下的金融资产/负债。 3.1贸易信贷:指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间,伴随货物进出口产生的直接商业信用。资产表示我国出口商的出口应收款以及我国进口商支付的进口预付款;负债表示我国进口商的进口应付款以及我国出口商预收的货款。 3.2贷款:资产表示我国境内机构通过向境外提供贷款和拆放等形式而持有的对外资产;负债表示我国机构借入的各类贷款,如外国政府贷款、国际组织贷款、国外银行贷款和卖方信贷。 3.3货币和存款:资产表示我国金融机构存放境外资金和库存外汇现金,负债表示我国金融机构吸收的海外私人存款、国外银行短期资金及向国外出口商和私人的借款等短期资金。 3.4其他资产/负债:指除贸易信贷、贷款、货币和存款以外的其他投资,如非货币型国际组织认缴的股本金,其他应收和应付款等。 4.储备资产:指我国中央银行可随时动用和有效控制的对外资产,包括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和外汇。 4.1货币黄金:指我国中央银行作为储备持有的黄金。 4.2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会员国认缴的份额分配的,可用于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债务、弥补会员国政府之间国际收支逆差的一种账面资产。 4.3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指我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普通账户中可自由动用的资产。 4.4外汇:指我国中央银行持有的可用作国际清偿的流动性资产和债权。 (完) 2013-04-22/safe/2013/0422/5002.html
-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12年6月末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 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6月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49,462亿美元,对外金融负债31,974亿美元,对外金融净资产17,488亿美元。 在对外金融资产中,对外直接投资3,923亿美元,证券投资2,593亿美元,其他投资9,798亿美元,储备资产33,148亿美元,分别占对外金融资产的8%、5%、20%和67%;在对外金融负债中,外国来华直接投资19,032亿美元,证券投资3,011亿美元,其他投资9,932亿美元,分别占对外金融负债的60%、9%和31%。 国际投资头寸表是反映特定时点上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金融资产和负债存量的统计报表,它与反映交易流量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一起,构成该国家或地区完整的国际账户体系。(完) 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 单位:亿美元 项目 行次 2012年6月末 净头寸 1 17,488 A.资产 2 49,462 1.对外直接投资 3 3,923 2.证券投资 4 2,593 2.1股本证券 5 1,006 2.2债务证券 6 1,587 3.其他投资 7 9,798 3.1贸易信贷 8 3,101 3.2贷款 9 2,671 3.3货币和存款 10 3,577 3.4其他资产 11 448 4.储备资产 12 33,148 4.1货币黄金 13 542 4.2特别提款权 14 118 4.3在基金组织中的储备头寸 15 88 4.4外汇 16 32,400 B.负债 17 31,974 1. 外国来华直接投资 18 19,032 2.证券投资 19 3,011 2.1股本证券 20 2,469 2.2债务证券 21 542 3.其他投资 22 9,932 3.1贸易信贷 23 2,901 3.2贷款 24 4,110 3.3货币和存款 25 2,580 3.4其他负债 26 341 说明:1、本表记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2、净头寸是指资产减负债,“+”表示净资产,“—”表示净负债。 国际投资头寸表编制原则与指标说明 一、国际投资头寸表编制原则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版的《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所制定的标准,国际投资头寸表是反映特定时点上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金融资产和负债存量的统计报表。国际投资头寸的变动是由特定时期内交易、价格变化、汇率变化和其他调整引起的。国际投资头寸表在计价、记账单位和折算等核算原则上均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保持一致,并与国际收支平衡表共同构成一个国家或地区完整的国际账户体系。 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是反映特定时点上我国(不含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下同)对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金融资产和负债存量的统计报表。 二、国际投资头寸表主要指标解释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标准,国际投资头寸表的项目按资产和负债设置。资产细分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四部分;负债细分为外国来华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三部分。净头寸是指对外资产减去对外负债。具体的项目含义如下: 1.直接投资:以投资者寻求在本国以外运行企业获取有效发言权为目的的投资。分为对外直接投资和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其中,对外直接投资中包括我国境内非金融部门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和境内银行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所拨付的资本金和营运资金存量以及从境内外母子公司间的贷款和其他应收及应付款的存量。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包括我国非金融部门吸收来华直接投资存量和金融部门吸收境外直接投资存量(包括外资金融部门设立分支机构、中资金融部门吸收外资入股和合资金融部门中外方投资存量),以及境内外母子公司间的贷款和其他应收及应付款的存量。 2.证券投资:包括股票、中长期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等形式的投资。证券投资资产是指我国居民持有的非居民发行的股票、债券、货币市场工具、衍生金融工具等有价证券。证券投资负债为非居民持有我国居民发行的股票和债券。 2.1股本证券:包括以股票形式为主的证券。 2.2债务证券:包括中长期债券和一年期(含一年)以下的短期债券;货币市场工具或可转让的债务工具,如短期国库券、商业票据、短期可转让大额存单等。 3.其他投资:指除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储备资产之外的所有金融资产/负债,包括贸易信贷、贷款、货币和存款及其他资产/负债四类形式。其中长期指合同期为一年期以上的金融资产/负债,短期为一年期(含一年)以下的金融资产/负债。 3.1贸易信贷:指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间,伴随货物进出口产生的直接商业信用。资产表示我国出口商的出口应收款以及我国进口商支付的进口预付款;负债表示我国进口商的进口应付款以及我国出口商预收的货款。 3.2贷款:资产表示我国境内机构通过向境外提供贷款和拆放等形式而持有的对外资产;负债表示我国机构借入的各类贷款,如外国政府贷款、国际组织贷款、国外银行贷款和卖方信贷。 3.3货币和存款:资产表示我国金融机构存放境外资金和库存外汇现金,负债表示我国金融机构吸收的海外私人存款、国外银行短期资金及向国外出口商和私人的借款等短期资金。 3.4其他资产/负债:指除贸易信贷、贷款、货币和存款以外的其他投资,如非货币型国际组织认缴的股本金,其他应收和应付款等。 4.储备资产:指我国中央银行可随时动用和有效控制的对外资产,包括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和外汇。 4.1货币黄金:指我国中央银行作为储备持有的黄金。 4.2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会员国认缴的份额分配的,可用于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债务、弥补会员国政府之间国际收支逆差的一种账面资产。 4.3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指我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普通账户中可自由动用的资产。 4.4外汇:指我国中央银行持有的可用作国际清偿的流动性资产和债权。 2012-09-25/safe/2012/0925/4978.html
-
问:2012年10月底以来,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连续涨停。请问,这是否意味着近期我国热钱流入的压力增加? 答:近期,在主要发达经济体相继实施大规模货币刺激政策、主权债务危机出现积极进展、国内外贸出口增速加快、经济显现触底回升迹象等因素作用下,市场担忧我国资本外流、人民币贬值的紧张情绪有所缓解。但是,10月份的统计数据尚不支持当前我国跨境资本流入压力显著增加的判断。 从结售汇情况看,2012年10月份,银行代客结汇环比下降9.1%,售汇环比下降10.6%,售汇降幅大于结汇降幅导致净结汇增加,结售汇顺差78亿美元,环比小幅增加15亿美元,但10月份远期结售汇仍为逆差。从跨境收支情况看,10月份,境内银行代客涉外收入环比下降4.9%,支出环比下降6.3%,收付逆差53亿美元,连续两个月小幅流出,其中内地对香港继续保持资金净流出。从人民币汇率走势看,境内外即期人民币汇率差价进一步收窄,半年以上远期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延续升水(即未来人民币汇率贬值)。 综上,当前国内外汇供求仍保持基本平衡,人民币汇率预期基本稳定。尽管外汇形势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但由于国际国内因素的共同作用,近期市场情绪由前期对中国经济和货币前景的过于悲观转向乐观,导致人民币汇率走势偏强。对于这种市场情绪变化对未来外汇供求关系的影响,我们将继续密切观察。 问:在许多新兴市场都面临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引发热钱回流压力的情况下,为什么中国尚未受到这方面的显著影响? 答: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有很强的溢出效应,其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增加新兴市场管理资本流入的难度。对此,我们一直呼吁这些经济体采取负责任的宏观经济政策,维护国际金融稳定。 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宽流动性、低利率政策,会刺激资本流入我国,但受以下因素制约,其作用尚不明显:一是今年8月份,监管部门要求银行将表外同业代付业务纳入表内核算后,企业减少了进口延付并加速偿还前期的境外银行代付款。二是今年下半年,境内银行大幅下调外币存贷款利率,境内外美元利差收窄,一些企业以境内融资替代跨境融资。三是远期人民币汇率延续贬值,抑制了境内企业海外融资的热情。四是国内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还需进一步稳固。五是QE3刺激资本流入的作用已被市场提前消化,10月份全球投资风险偏好又有所下降,新兴市场股票和货币总体均出现了一定回落。 问:如何看待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的前景?外汇局对此将如何应对? 答:总体看,我国国际收支有望继续保持基本平衡,跨境资本有进有出、双向流动。一方面,国际金融市场环境逐步改善和我国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有利于我国吸引长期、稳定的资本流入。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复苏、主权债务风险等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使市场情绪可能时好时坏并触发国际资本流动的短期波动。同时,在“走出去”等推动资本有序流出的政策引导下,未来国内资本主动输出的规模将不断扩大。 面对上述机遇和挑战,外汇局将加强对跨境资本异常流入流出的双向监测和管理,继续加快外汇市场发展,建立健全资本双向流动的国际收支自我调节机制。 2012-11-21/safe/2012/1121/4983.html
-
问: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三季度国际收支初步数据。能否请您介绍一下当前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答:据初步数据显示,今年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一是经常项目收支继续保持基本平衡。三季度,经常项目顺差706亿美元。前三季度,累计顺差1478亿美元,占同期GDP的2.6%,较上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在国际公认的合理水平之内。二是资本和金融项目(含误差与遗漏)呈现净流出。三季度,资本和金融项目继二季度之后再度逆差710亿美元。前三季度,累计逆差854亿美元,上年同期为顺差2341亿美元。三是外汇储备增长大幅放缓。三季度,国际收支口径的外汇储备资产(剔除汇率、价格等非交易价值变动影响)仅增加3亿美元。前三季度,累计增加640亿美元,同比少增83%。 问:今年二三季度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连续逆差,前三季度累计也为逆差,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答:今年以来,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出现逆差,主要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自2011年四季度至今年三季度末,我国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外汇储备基本稳定。在此情况下,经常项目顺差必然对应着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目前来看,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主要表现为三大特点:一是反映了外汇资产从央行转向境内机构和个人持有的藏汇于民过程。前三季度,企业等市场主体在银行的外汇存款余额增加1388亿美元,银行自身增持外汇头寸120多亿美元,除部分发放境内外汇贷款外,其余由银行用于境外放款和投资。二是显示了国内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加快。前三季度,我国非金融部门对外直接投资525亿美元,同比增长29%。三是体现了企业有序的债务去杠杆化。过去几年,国内企业进口通过海外代付等方式尽量延迟付汇,在贸易项下积累了大量美元空头。汇率双向波动后开始调整原有的负债外币化策略,尤其是2012年第三季度在相关政策规范下,企业进口由境外银行提供代付的负债余额下降400多亿美元。 问:近期有媒体称近一年来我国出现了两三千亿美元的资本外逃,这种说法是否属实? 答:我们认为此种说法不属实。媒体所称的资本外逃规模是以外汇储备变动扣减贸易、直接投资等项目估算得出的,在概念、方法等方面并不科学。国际上测度跨境资本流动状况主要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资本和金融项目。按此口径,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854亿美元(含误差与遗漏),主要是由于在近期外汇储备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我国通过贸易等经常项目交易获得的外汇资产,不再为央行持有,而主要转为境内机构和个人分散持有,这部分外汇资产必然由其以对外投资、借贷和存放等方式在境外运用,体现为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流出,并不等同于资本外逃。 2012-10-26/safe/2012/1026/4981.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9月,银行代客结汇1374亿美元,售汇1311亿美元,结售汇顺差63亿美元。同期,银行代客远期结汇签约133亿美元,远期售汇签约189亿美元,远期净售汇57亿美元。2012年1-9月,银行代客累计结汇11378亿美元,累计售汇11078亿美元,银行代客累计结售汇顺差300亿美元。同期,银行代客累计远期结汇签约1235亿美元,累计远期售汇签约1391亿美元,银行代客累计远期净售汇157亿美元。 2012年9月,境内银行代客涉外收入2197亿美元,对外付款2286亿美元,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逆差89亿美元。2012年1-9月,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入18873亿美元,累计对外付款18081亿美元,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付款顺差791亿美元。(完) 附:名词解释和相关说明 国际收支是指我国居民与非居民间发生的一切经济交易,包括引起居民和非居民间资产和负债变化的所有金融交易和实物交易。 银行结售汇是指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及其自身办理的结汇和售汇业务,不包括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数据,银行代客结售汇是指银行结售汇中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办理的结售汇部分。银行结售汇统计时点为人民币与外汇兑换行为发生时。其中,结汇是指外汇所有者将外汇卖给外汇指定银行,售汇是指外汇指定银行将外汇卖给外汇使用者。结售汇差额是结汇与售汇的轧差数。银行结售汇形成的差额将通过银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买卖平盘,是引起我国外汇储备变化的主要来源之一,但其不等于同期外汇储备的增减额。 银行代客结售汇不按居民与非居民交易的原则进行统计,且其仅包括银行与其客户间的本外币买卖,即人民币和外汇的兑换交易,不同于国际收支交易的统计范围。 远期结售汇签约是指银行与客户协商签订远期结汇(售汇)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汇(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汇率和期限;到期外汇收入(支出)发生时,即按照远期结汇(售汇)合同订明的币种、金额、汇率办理结汇(售汇)。远期结售汇业务使得企业可提前锁定未来结汇或售汇的汇率,从而有效规避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风险。银行一般会通过银行间外汇市场来对冲远期结售汇业务形成的风险敞口。比如,当银行签订的远期结汇大于远期售汇时,银行一般会将同等金额的外汇提前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卖出,反之亦然。因而远期结售汇也是影响我国外汇储备变化的一个因素。 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指境内非银行居民机构和个人(统称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与非居民机构和个人之间发生的收付款,不包括现钞收付和银行自身涉外收付款。具体包括: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跨境收付款(包括外汇和人民币),以及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境内收付款(暂不包括境内居民个人与境内非居民个人之间发生的人民币收付款),统计时点为客户在境内银行办理涉外收付款时。其中,银行代客涉外收入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从非居民收入的款项,银行代客对外支出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向非居民支付的款项。 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国际收支统计的组成部分,但其统计原则与国际收支采用的权责发生制原则不同,采用资金收付制原则,且其仅反映境内非银行部门与非居民之间的资金流动状况,不能反映实物交易和银行自身的涉外交易,统计范围小于国际收支统计。 2012-10-24/safe/2012/1024/4979.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10月,银行代客结汇1250亿美元,售汇1172亿美元,结售汇顺差78亿美元。同期,银行代客远期结汇签约137亿美元,远期售汇签约143亿美元,远期净售汇6亿美元。2012年1-10月,银行代客累计结汇12628亿美元,累计售汇12251亿美元,银行代客累计结售汇顺差377亿美元。同期,银行代客累计远期结汇签约1371亿美元,累计远期售汇签约1533亿美元,银行代客累计远期净售汇162亿美元。 2012年10月,境内银行代客涉外收入2088亿美元,对外付款2142亿美元,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逆差53亿美元。2012年1-10月,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入20961亿美元,累计对外付款20223亿美元,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付款顺差738亿美元。(完) 附:名词解释和相关说明 国际收支是指我国居民与非居民间发生的一切经济交易,包括引起居民和非居民间资产和负债变化的所有金融交易和实物交易。 银行结售汇是指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及其自身办理的结汇和售汇业务,不包括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数据,银行代客结售汇是指银行结售汇中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办理的结售汇部分。银行结售汇统计时点为人民币与外汇兑换行为发生时。其中,结汇是指外汇所有者将外汇卖给外汇指定银行,售汇是指外汇指定银行将外汇卖给外汇使用者。结售汇差额是结汇与售汇的轧差数。银行结售汇形成的差额将通过银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买卖平盘,是引起我国外汇储备变化的主要来源之一,但其不等于同期外汇储备的增减额。 银行代客结售汇不按居民与非居民交易的原则进行统计,且其仅包括银行与其客户间的本外币买卖,即人民币和外汇的兑换交易,不同于国际收支交易的统计范围。 远期结售汇签约是指银行与客户协商签订远期结汇(售汇)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汇(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汇率和期限;到期外汇收入(支出)发生时,即按照远期结汇(售汇)合同订明的币种、金额、汇率办理结汇(售汇)。远期结售汇业务使得企业可提前锁定未来结汇或售汇的汇率,从而有效规避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风险。银行一般会通过银行间外汇市场来对冲远期结售汇业务形成的风险敞口。比如,当银行签订的远期结汇大于远期售汇时,银行一般会将同等金额的外汇提前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卖出,反之亦然。因而远期结售汇也是影响我国外汇储备变化的一个因素。 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指境内非银行居民机构和个人(统称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与非居民机构和个人之间发生的收付款,不包括现钞收付和银行自身涉外收付款。具体包括: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跨境收付款(包括外汇和人民币),以及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境内收付款(暂不包括境内居民个人与境内非居民个人之间发生的人民币收付款),统计时点为客户在境内银行办理涉外收付款时。其中,银行代客涉外收入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从非居民收入的款项,银行代客对外支出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向非居民支付的款项。 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国际收支统计的组成部分,但其统计原则与国际收支采用的权责发生制原则不同,采用资金收付制原则,且其仅反映境内非银行部门与非居民之间的资金流动状况,不能反映实物交易和银行自身的涉外交易,统计范围小于国际收支统计。 2012-11-21/safe/2012/1121/4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