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2008年末,我国外债余额为3746.61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下同),比上年末增加10.43亿美元,上升0.28%,其中,中长期外债余额为1638.76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03.42亿美元,增长6.74%,占外债余额的43.74%;短期外债余额为2107.85亿美元,比上年末减少92.99亿美元,下降4.23%,占外债余额的56.26%。 在2605.61亿美元的登记外债余额中,国务院部委借入的主权债务余额为332.87亿美元,占12.78%;中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为828.10亿美元,占31.78%;外商投资企业债务余额为961.33亿美元,占36.89%;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为435.30亿美元,占16.71%;中资企业债务余额为44.71亿美元,占1.72%;其他机构债务余额为3.30亿美元,占0.12%。 2008年,我国新借入中长期外债363.07亿美元,比上年增加2.91亿美元,上升0.81%;偿还中长期外债本金232.91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0.24亿美元,增长14.92%;支付利息41.54亿美元,比上年减少8.04亿美元,下降16.22%。 据初步计算,2008年我国外债偿债率为1.78%,债务率为23.69%,负债率为8.65%,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的比为10.83%,均在国际标准安全线之内。(完) 2009-04-24/safe/2009/0424/4885.html
-
截至2009年6月末,我国外债余额为3605.79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下同),比上年末减少140.82亿美元,下降3.76%,其中,中长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1662.14亿美元,比上年末增长23.38亿美元,上升1.43%,占外债余额的46.10%;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1943.65亿美元,比上年末减少164.2亿美元,下降7.79%,占外债余额的53.90%。 在2510.79亿美元的登记外债余额中,国务院部委借入的主权债务余额为345.35亿美元,占13.75%;中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为830.03亿美元,占33.06%;外商投资企业债务余额为943.46亿美元,占37.58%;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为345.09亿美元,占13.74%;中资企业债务余额为43.57亿美元,占1.74%;其他机构债务余额为3.29亿美元,占0.13%。 2009年1-6月,我国新借入中长期外债93.3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01.72亿美元,下降52.15%;偿还中长期外债本金194.7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6.99亿美元,增长121.95%;支付中长期外债利息20.8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66亿美元,增长8.65%。(完) 2009-10-13/safe/2009/1013/4890.html
-
截至2009年3月末,我国外债余额为3367.21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下同),比上年末减少379.4亿美元,下降10.13%,其中,中长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1632.53亿美元,比上年末减少6.23亿美元,下降0.38%,占外债余额的48.48%;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1734.68亿美元,比上年末减少373.17亿美元,下降17.7%,占外债余额的51.52%。 在2526.21亿美元的登记外债余额中,国务院部委借入的主权债务余额为332.15亿美元,占13.15%;中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为786.99亿美元,占31.15%;外商投资企业债务余额为960.84亿美元,占38.04%;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为398.64亿美元,占15.78%;中资企业债务余额为44.27亿美元,占1.75%;其他机构债务余额为3.32亿美元,占0.13%。 2009年1-3月,我国新借入中长期外债38.0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9.44亿美元,下降50.90%;偿还中长期外债本金66.5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0.57亿美元,增长44.77%;支付中长期外债利息8.0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01亿美元,下降27.22%。(完) 2009-07-01/safe/2009/0701/4888.html
-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12年第二季度及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 2012年第二季度,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597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913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187亿美元,收益逆差139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10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含净误差与遗漏)714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386亿美元。国际储备资产减少118亿美元(不含汇率、价格等非交易价值变动影响),其中,外汇储备资产减少112亿美元,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减少4亿美元,特别提款权减少1亿美元。 2012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832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203亿美元(含净误差与遗漏),国际储备资产增加629亿美元。(完)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1(初步数) 单位:亿美元 项目2 行次 2012年 第二季度 2012年 上半年3 一.经常项目 1 597 832 A.货物和服务 2 726 764 a.货物 3 913 1132 贷方 4 5262 9574 借方 5 4349 8443 b.服务 6 -187 -368 贷方 7 470 906 借方 8 657 1274 1.运输 9 -114 -229 贷方 10 100 184 借方 11 214 414 2.旅游 12 -89 -185 贷方 13 127 240 借方 14 215 425 3.通讯服务 15 1 3 贷方 16 4 9 借方 17 3 6 4.建筑服务 18 19 46 贷方 19 26 61 借方 20 8 15 5.保险服务 21 -42 -84 贷方 22 9 17 借方 23 51 100 6.金融服务 24 -1 -1 贷方 25 2 5 借方 26 3 6 7.计算机和信息服务 27 26 53 贷方 28 35 69 借方 29 9 16 8.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 30 -45 -85 贷方 31 2 4 借方 32 47 89 9.咨询 33 31 66 贷方 34 79 157 借方 35 48 91 10.广告、宣传 36 3 9 贷方 37 11 23 借方 38 8 14 11.电影、音像 39 -1 -2 贷方 40 0 1 借方 41 1 2 12.其它商业服务 42 25 42 贷方 43 72 134 借方 44 48 92 13. 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 45 0 -1 贷方 46 2 4 借方 47 2 5 B.收益 48 -139 33 C.经常转移 49 10 35 二.资本和金融项目4 50 -714 -203 其中:直接投资 51 386 875 三. 储备资产 52 118 -629 3.1 货币黄金 53 0 0 3.2 特别提款权 54 1 -1 3.3 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55 4 8 3.4 外汇 56 112 -636 3.5 其他债权 57 0 0 注: 1. 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2. 除标注“贷方”和“借方”的项目外,其他项目均指差额。 3. 本表2012年上半年初步数由2012年第一季度正式数与2012年第二季度初步数累加而成。 4. 本表资本和金融项目数据为经常项目差额与储备资产变动数之间的差额,包含净误差与遗漏。 2012-07-31/safe/2012/0731/4970.html
-
问:请介绍一下今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状况。 答:据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一是经常项目收支趋向更加平衡。上半年,经常项目顺差832亿美元,同比下降5%,经常项目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3%,较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二是跨境资本流动呈双向变化。上半年,资本和金融项目(含净误差与遗漏,下同)逆差203亿美元。其中,第一季度,随着国际市场环境转暖,国际资本回流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由2011年第四季度逆差480亿美元转为顺差511亿美元。第二季度,在国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再现净流出714亿美元。三是外汇储备增幅放缓。上半年,资本项目逆差与经常项目顺差相抵,国际收支口径的储备资产(剔除汇率、价格等非交易价值变动影响)仅增加629亿美元,同比少增78%,其中外汇储备资产增加636亿美元,少增77%。 问:上半年我国资本项下出现逆差,这是否意味着外资大量撤离我国? 答:上半年,我国确实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资本外流,但不等于外资大规模集中撤离。从理论上讲,经常项目顺差大于外汇储备增加额,意味着我国境内机构和个人资本呈现净输出(即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资本项目逆差)、对外净资产增多。从其它反映企业和个人跨境收付和银行外汇收支信贷的统计数据看,当前外汇形势变化主要是外汇资产持有从央行转向境内机构和个人,藏汇于民的过程,外资主动撤离的迹象尚不明显。 一是从银行代客资本项目跨境收付数据看,上半年我国境内企业和个人仍保持资本净流入,达到776亿美元。二是从银行经常和资本项目代客结售汇的数据看,上半年境内企业和个人结售汇顺差295亿美元,远小于跨境收付顺差791亿美元。导致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受市场环境影响,当前境内企业和个人由做空转向做多美元,开始“负债本币化、资产外币化”的财务运作。三是从银行外汇信贷收支数据看,上半年银行新增各类外汇存款1301亿美元,除用于国内外汇贷款外还用于对外贷款和投资,反映为同期银行境外净资产增加,记录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资本项下的流出。四是从跨境收付的细项数据看,上半年跨境支付同比增长24%,其中,境外直接投资项下这类我方拥有主导权的资金流出增长74%,而外商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撤资、外方投资收益汇出等外资主要撤离渠道的资金流出仅增长15%。 问:如何看待当前我国国际收支形势的变化? 答:应从以下方面综合认识当前我国国际收支形势:一是国际收支顺差减少、外汇储备增长放缓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方向,有利于保持中国国际收支的平衡。二是在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国际金融动荡加剧的背景下,主要新兴市场普遍出现资本外流、储备减少、本币贬值,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受到影响在所难免。三是当国际收支、人民币汇率趋向均衡合理水平后,跨境资本流动有进有出、人民币汇率有升有降的双向波动不可避免。四是尽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停止单边升值,但人民币对大多数货币继续走强,上半年国际清算银行公布的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分别升值1.6%和0.9%。同时,境内外人民币即期汇率差价收窄,远期汇率显示的美元升水主要反映的是本外币利差而非贬值预期,也表明当前人民币汇率处于海内外认可和市场出清的合理水平。五是我国经济增长相对较快、财政状况良好、货物贸易持续顺差、外汇储备规模雄厚,且外资主要是稳定性较高的直接投资而非波动性较大的证券投资,能够承受跨境资本流动的冲击。 问:下半年我国是否会出现资本流向逆转的风险? 答:我们仍维持年初的基本判断,即今年我国国际收支有望保持基本平衡。 虽然今年下半年国内外继续存在许多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但一些有利于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积极因素正在逐步积累:一是近期出台的一系列预调微调政策将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二是鉴于世界经济低迷,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压低国内进口成本,下半年我国贸易顺差有可能进一步扩大。三是各主要经济体均将保增长放到了重要位置,相关国家和地区也仍有一定资源和决心防止债务危机走向最坏情形。 总体看,只要国内外不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全年我国国际收支仍有望实现基本平衡。即使出现资本净流出,也是可以承受的,符合国家一直倡导的藏汇于民的政策目标,仍属于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范畴。 2012-07-31/safe/2012/0731/4971.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7月,银行代客结汇1275亿美元,售汇1270亿美元,结售汇顺差5亿美元。同期,银行代客远期结汇签约118亿美元,远期售汇签约152亿美元,远期净售汇34亿美元。2012年1-7月,银行代客累计结汇8725亿美元,累计售汇8426亿美元,银行代客累计结售汇顺差300亿美元。同期,银行代客累计远期结汇签约957亿美元,累计远期售汇签约1045亿美元,银行代客累计远期净售汇88亿美元。 2012年7月,境内银行代客涉外收入2184亿美元,对外付款2096亿美元,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顺收88亿美元。2012年1-7月,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入14437亿美元,累计对外付款13558亿美元,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付款顺收880亿美元。(完) 附:名词解释和相关说明 国际收支是指我国居民与非居民间发生的一切经济交易,包括引起居民和非居民间资产和负债变化的所有金融交易和实物交易。 银行结售汇是指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及其自身办理的结汇和售汇业务,不包括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数据,银行代客结售汇是指银行结售汇中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办理的结售汇部分。银行结售汇统计时点为人民币与外汇兑换行为发生时。其中,结汇是指外汇所有者将外汇卖给外汇指定银行,售汇是指外汇指定银行将外汇卖给外汇使用者。结售汇差额是结汇与售汇的轧差数。银行结售汇形成的差额将通过银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买卖平盘,是引起我国外汇储备变化的主要来源之一,但其不等于同期外汇储备的增减额。 银行代客结售汇不按居民与非居民交易的原则进行统计,且其仅包括银行与其客户间的本外币买卖,即人民币和外汇的兑换交易,不同于国际收支交易的统计范围。 远期结售汇签约是指银行与客户协商签订远期结汇(售汇)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汇(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汇率和期限;到期外汇收入(支出)发生时,即按照远期结汇(售汇)合同订明的币种、金额、汇率办理结汇(售汇)。远期结售汇业务使得企业可提前锁定未来结汇或售汇的汇率,从而有效规避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风险。银行一般会通过银行间外汇市场来对冲远期结售汇业务形成的风险敞口。比如,当银行签订的远期结汇大于远期售汇时,银行一般会将同等金额的外汇提前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卖出,反之亦然。因而远期结售汇也是影响我国外汇储备变化的一个因素。 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指境内非银行居民机构和个人(统称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与非居民机构和个人之间发生的收付款,不包括现钞收付和银行自身涉外收付款。具体包括: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跨境收付款(包括外汇和人民币),以及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境内收付款(暂不包括境内居民个人与境内非居民个人之间发生的人民币收付款),统计时点为客户在境内银行办理涉外收付款时。其中,银行代客涉外收入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从非居民收入的款项,银行代客对外支出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向非居民支付的款项。 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国际收支统计的组成部分,但其统计原则与国际收支采用的权责发生制原则不同,采用资金收付制原则,且其仅反映境内非银行部门与非居民之间的资金流动状况,不能反映实物交易和银行自身的涉外交易,统计范围小于国际收支统计。 2012-08-24/safe/2012/0824/4972.html
-
为提高国际收支统计数据的透明度,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根据历史数据编制并公布了我国1998-2009年的分季度国际收支平衡表(见附件一),在此基础上同步发布累加获得的1998-2009年的年度国际收支平衡表(见附件二)。 本次公布的分季度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严格遵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的要求,按照最新统计数据来源修订了储备资产、外国来华直接投资中的相关利润以及政府部门对外援助等各项目数据,进一步扩展了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季度时间序列数据的长度。 至此,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已形成1982年以来的年度时间序列数据和1998年以来的季度时间序列数据。完整的时间序列数据见“统计数据”栏目。(完) 附件1: 1998-2009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季度表) 附件2: 1998-2009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年度表) 2012-07-30/safe/2012/0730/4969.html
-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12年3月末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 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3月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48920亿美元,对外金融负债31009亿美元,对外金融净资产17911亿美元。 在对外金融资产中,对外直接投资3790亿美元,证券投资2703亿美元,其他投资8595亿美元,储备资产33831亿美元,分别占对外金融资产的8%、6%、18%和69%;在对外金融负债中,外国来华直接投资18525亿美元,证券投资2892亿美元,其他投资9592亿美元,分别占对外金融负债的60%、9%和31%。 国际投资头寸表是反映特定时点上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金融资产和负债存量的统计报表,它与反映交易流量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一起,构成该国家或地区完整的国际账户体系。(完) 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 单位:亿美元 项目 行次 2012年3月末 净头寸 1 17911 A.资产 2 48920 1.对外直接投资 3 3790 2.证券投资 4 2703 2.1股本证券 5 1082 2.2债务证券 6 1622 3.其他投资 7 8595 3.1贸易信贷 8 2765 3.2贷款 9 2428 3.3货币和存款 10 2943 3.4其他资产 11 459 4.储备资产 12 33831 4.1货币黄金 13 565 4.2特别提款权 14 122 4.3在基金组织中的储备头寸 15 95 4.4外汇 16 33050 B.负债 17 31009 1. 外国来华直接投资 18 18525 2.证券投资 19 2892 2.1股本证券 20 2447 2.2债务证券 21 445 3.其他投资 22 9592 3.1贸易信贷 23 2711 3.2贷款 24 4086 3.3货币和存款 25 2548 3.4其他负债 26 247 说明:1、本表记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2、净头寸是指资产减负债,“+”表示净资产,“—”表示净负债。 国际投资头寸表编制原则与指标说明 一、国际投资头寸表编制原则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版的《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所制定的标准,国际投资头寸表是反映特定时点上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金融资产和负债存量的统计报表。国际投资头寸的变动是由特定时期内交易、价格变化、汇率变化和其他调整引起的。国际投资头寸表在计价、记账单位和折算等核算原则上均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保持一致,并与国际收支平衡表共同构成一个国家或地区完整的国际账户体系。 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是反映特定时点上我国(不含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下同)对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金融资产和负债存量的统计报表。 二、国际投资头寸表主要指标解释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标准,国际投资头寸表的项目按资产和负债设置。资产细分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四部分;负债细分为外国来华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三部分。净头寸是指对外资产减去对外负债。具体的项目含义如下: 1.直接投资:以投资者寻求在本国以外运行企业获取有效发言权为目的的投资。分为对外直接投资和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其中,对外直接投资中包括我国境内非金融部门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和境内银行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所拨付的资本金和营运资金存量以及从境内外母子公司间的贷款和其他应收及应付款的存量。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包括我国非金融部门吸收来华直接投资存量和金融部门吸收境外直接投资存量(包括外资金融部门设立分支机构、中资金融部门吸收外资入股和合资金融部门中外方投资存量),以及境内外母子公司间的贷款和其他应收及应付款的存量。 2.证券投资:包括股票、中长期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等形式的投资。证券投资资产是指我国居民持有的非居民发行的股票、债券、货币市场工具、衍生金融工具等有价证券。证券投资负债为非居民持有我国居民发行的股票和债券。 2.1股本证券:包括以股票形式为主的证券。 2.2债务证券:包括中长期债券和一年期(含一年)以下的短期债券;货币市场工具或可转让的债务工具,如短期国库券、商业票据、短期可转让大额存单等。 3.其他投资:指除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储备资产之外的所有金融资产/负债,包括贸易信贷、贷款、货币和存款及其他资产/负债四类形式。其中长期指合同期为一年期以上的金融资产/负债,短期为一年期(含一年)以下的金融资产/负债。 3.1贸易信贷:指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间,伴随货物进出口产生的直接商业信用。资产表示我国出口商的出口应收款以及我国进口商支付的进口预付款;负债表示我国进口商的进口应付款以及我国出口商预收的货款。 3.2贷款:资产表示我国境内机构通过向境外提供贷款和拆放等形式而持有的对外资产;负债表示我国机构借入的各类贷款,如外国政府贷款、国际组织贷款、国外银行贷款和卖方信贷。 3.3货币和存款:资产表示我国金融机构存放境外资金和库存外汇现金,负债表示我国金融机构吸收的海外私人存款、国外银行短期资金及向国外出口商和私人的借款等短期资金。 3.4其他资产/负债:指除贸易信贷、贷款、货币和存款以外的其他投资,如非货币型国际组织认缴的股本金,其他应收和应付款等。 4.储备资产:指我国中央银行可随时动用和有效控制的对外资产,包括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和外汇。 4.1货币黄金:指我国中央银行作为储备持有的黄金。 4.2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会员国认缴的份额分配的,可用于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债务、弥补会员国政府之间国际收支逆差的一种账面资产。 4.3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指我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普通账户中可自由动用的资产。 4.4外汇:指我国中央银行持有的可用作国际清偿的流动性资产和债权。 2012-07-13/safe/2012/0713/4967.html
-
截至2012年3月末,我国外债余额为7512.61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下同)。其中,登记外债余额为4801.61亿美元,企业间贸易信贷余额为2711亿美元。 从债务期限结构看,中长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1935.59亿美元,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5577.02亿美元,其中,企业间贸易信贷占48.61%,银行贸易融资占26.50%,二者合计占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的75.11%,主要与我国近年来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 从债务人类型看,登记外债余额中,中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为2448.37亿美元,占50.99%;外商投资企业债务余额为1371.58亿美元,占28.57%;外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为545.91亿美元,占11.37%;国务院部委借入的主权债务余额、中资企业债务余额以及其他机构债务余额分别占7.81%、1.23%和0.03%。 从债务类型看,登记外债余额中,国际商业贷款余额为4128.80亿美元,占85.99%;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余额为672.81亿美元,占14.01%。 从币种结构看,登记外债余额中,美元债务占76.67%;日元债务和欧元债务分别占7.05%和占8.23%;其他债务合计占8.05%。 从投向看,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登记中长期外债(签约期限)余额中,主要投向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分别占24.97%、13.56%和7.47%。 2012年1-3月,我国新借入中长期外债92.67亿美元,下降34.27%;偿还中长期外债本金59.90亿美元,上升30.25%;支付利息5.59亿美元,上升21.52%。中长期外债项下净流入资金31.78亿美元,同比减少58.62亿美元,下降64.85%。(完) 附:名词解释及相关说明 关于外债期限结构分类。按照期限结构对外债进行分类,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签约期限划分,即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外债为中长期外债,合同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下的外债为短期外债;二是按照剩余期限划分,即在签约期限划分的基础上,将未来一年内到期的中长期外债纳入到短期外债中。为便于区分两种分类方法,本新闻稿在中长期外债和短期外债后分别以签约期限和剩余期限注明分类方法。 企业间贸易信贷是指发生在中国大陆居民与境外(含港、澳、台地区)非居民之间,由货物交易的卖方和买方之间直接提供信贷而产生对外负债,即由于商品的资金支付时间与货物所有权发生转移的时间不同而形成的债务。具体包括供应商(如境外出口商)为商品交易和服务直接提供信贷,以及购买者(如境外进口商)为商品和服务以及进行中(或准备承担)的工作预先付款。 银行贸易融资是指第三方(如银行)向出口商或进口商提供的与贸易有关的贷款,如外国金融机构或出口信贷机构向买方提供的贷款。 与贸易有关的信贷 是一个较广义的概念,除贸易信贷外,它还包括了为贸易活动提供的其他信贷。从定义上看,与贸易有关的信贷包括贸易信贷、贸易融资、与贸易有关的短期票据等。 2012-06-26/safe/2012/0626/4966.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6月,银行代客结汇1295亿美元,售汇1331亿美元,结售汇逆差35亿美元。同期,银行代客远期结汇签约105亿美元,远期售汇签约212亿美元,远期净售汇107亿美元。2012年1-6月,银行代客累计结汇7451亿美元,累计售汇7156亿美元,银行代客累计结售汇顺差295亿美元。同期,银行代客累计远期结汇签约839亿美元,累计远期售汇签约892亿美元,银行代客累计远期净售汇53亿美元。 2012年6月,境内银行代客涉外收入2228亿美元,对外付款2164亿美元,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顺收64亿美元。2012年1-6月,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入12253亿美元,累计对外付款11462亿美元,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付款顺收792亿美元。(完) 附:名词解释和相关说明 国际收支是指我国居民与非居民间发生的一切经济交易,包括引起居民和非居民间资产和负债变化的所有金融交易和实物交易。 银行结售汇是指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及其自身办理的结汇和售汇业务,不包括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数据,银行代客结售汇是指银行结售汇中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办理的结售汇部分。银行结售汇统计时点为人民币与外汇兑换行为发生时。其中,结汇是指外汇所有者将外汇卖给外汇指定银行,售汇是指外汇指定银行将外汇卖给外汇使用者。结售汇差额是结汇与售汇的轧差数。银行结售汇形成的差额将通过银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买卖平盘,是引起我国外汇储备变化的主要来源之一,但其不等于同期外汇储备的增减额。 银行代客结售汇不按居民与非居民交易的原则进行统计,且其仅包括银行与其客户间的本外币买卖,即人民币和外汇的兑换交易,不同于国际收支交易的统计范围。 远期结售汇签约是指银行与客户协商签订远期结汇(售汇)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汇(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汇率和期限;到期外汇收入(支出)发生时,即按照远期结汇(售汇)合同订明的币种、金额、汇率办理结汇(售汇)。远期结售汇业务使得企业可提前锁定未来结汇或售汇的汇率,从而有效规避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风险。银行一般会通过银行间外汇市场来对冲远期结售汇业务形成的风险敞口。比如,当银行签订的远期结汇大于远期售汇时,银行一般会将同等金额的外汇提前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卖出,反之亦然。因而远期结售汇也是影响我国外汇储备变化的一个因素。 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指境内非银行居民机构和个人(统称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与非居民机构和个人之间发生的收付款,不包括现钞收付和银行自身涉外收付款。具体包括: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跨境收付款(包括外汇和人民币),以及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境内收付款(暂不包括境内居民个人与境内非居民个人之间发生的人民币收付款),统计时点为客户在境内银行办理涉外收付款时。其中,银行代客涉外收入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从非居民收入的款项,银行代客对外支出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向非居民支付的款项。 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国际收支统计的组成部分,但其统计原则与国际收支采用的权责发生制原则不同,采用资金收付制原则,且其仅反映境内非银行部门与非居民之间的资金流动状况,不能反映实物交易和银行自身的涉外交易,统计范围小于国际收支统计。 2012-07-24/safe/2012/0724/4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