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外汇管理局简体中文繁体中文用户登录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 索  引  号:
    01389771-8-2017-00238
  • 分       类:
    管理信息  各类社会公众  其他
  • 来       源:
    《中国外汇》2017年第23期
  • 发布日期:
    2017-12-25
  • 名       称:
    专家点评▏王家强:“一带一路”建设进入快车道
  • 文       号:
专家点评▏王家强:“一带一路”建设进入快车道

2017年,“一带一路”建设驶入快车道,取得了超预期的丰硕成果:成功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老铁路,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二期,卡拉奇高速公路,肯尼亚蒙内铁路,中俄、中哈、中缅油气管道等一批标志性项目有序实施;顺应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与相关国家共同建设21世纪的数字丝绸之路,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消除“数字鸿沟”。2017年以来,“一带一路”贸易平均增速超过10%,高于全球贸易增速。前三季度,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额同比增长15%,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增长29.7%,沿线国家在华实际投资增长34.4%。上述一系列事实表明,中国发起的“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全球化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各国民意的主流,开创了全球化合作的新模式。

  专家点评

  2013年,习近平主席站在承前启后的历史高点,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提出了建设“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为世界经济如何实现可持续增长,全球化如何向前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解决方案。四年多来,我国坚持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理念,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取得了超过预期的丰硕成果。

  截至目前,我国已与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90多份“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同30多个国家开展了机制化产能合作;我国企业在沿线24个国家推进建设了75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上缴东道国税费累计达22.1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20.9万余个就业岗位。此外,“一带一路”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创新融资方式,成功引导了大量国际资本参与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各类国际金融机构已累计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资金超过4000亿美元,有力推动了项目建设,促进了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

  “一带一路”建设在仅四年多的时间里取得如此超预期的进展,主要得益于三大因素:一是该倡议本身契合广大发展中国家追求和平、发展经济的愿望,也为发达国家提供了走出经济迟滞、寻找发展机遇的平台,从而顺应了时代潮流、深入人心。二是我国政府作为中坚发挥了强有力的引领作用,加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政府、企业、个人的积极参与,使“一带一路”建设得到稳步推进。三是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技术领先,工业上拥有优势富余产能,企业本身有强烈的国际化发展需求,加上金融业为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智力资源与资金保障,构成了“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

  整体来看,目前“一带一路”建设已经进入了政策沟通顺利启动标志性、代表性项目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沿线经贸往来较快发展的阶段。

但也要看到当前“一带一路”建设所面临的挑战和风险。一是由于沿线国家大都属于发展中国家,国内治理不完善,地缘政治与文化冲突较多,财政金融基础相对薄弱,很多项目建设面临很大的财务风险和政治风险。二是受域外势力的竞争与干扰,“一带一路”沿线大国之间的战略互信、深入合作面临新挑战,对我国在国防、军事、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支持保障能力也提出了新要求。三是动员全球资金参与能力尚显不足,特别是面对的基础设施建设对资金的需求量非常大的情况下。目前,在对“一带一路”建设的金融支持主要还是以我国为主,而近一年来我国国际收支的形势表明,相对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需求,仅靠我国可供动员的金融资源是无法满足的。

  未来,要实现“一带一路”建设的良性有序推进,可从如下方面找抓手:一是安排优先顺序,集中优势资源紧抓核心关键工程,从易到难推进。即通过优先选择与中国关系友好、资源互补性强、发展基础较好的周边国家,推进示范性、关键性建设工程,逐步推动其他具有“老”“大”“难”特征的局部问题的解决。二是结合东方文化“和而不同”“和为贵”的软实力和我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硬实力,消除沿线国家的战略与安全顾虑,激发沿线国家的参与热情。三是大力推动金融创新,充分发挥国际金融机构、我国国际化大银行、香港与上海等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通过创新机制、创新金融工具,贯通“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引导我国富余资金更多地投向“一带一路”;同时,广泛动员国际资金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大合唱”,并强化管理金融风险的能力。


分享到:
【打印】 【关闭】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国家外汇管理局甘肃省分局主办 版权所有 授权转载 最佳分辨率:1280*768

网站标识码bm74280001 京ICP备06017241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