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外汇管理局简体中文繁体中文用户登录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 索  引  号:
    00248413-3-2015-00186
  • 分       类:
    外汇检查与法律适用  管理信息  各类社会公众
  • 来       源:
    国家外汇管理局浙江省分局
  • 发布日期:
    2015-11-10
  • 名       称:
    外汇检查案例解读——角色错位的后果
  • 文       号:
外汇检查案例解读——角色错位的后果

货物贸易改革以后,外汇局对贸易企业实行总量核查、分类管理的政策,不再采用逐笔核销的方式。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指引》第四条规定承担起“合理审查企业提交的贸易进出口交易单证的真实性及其与贸易外汇收支的一致性”的职责。但是,外汇局在今年开展的银行转口贸易专项检查中发现,由于银行经营目标与外汇监管目标的差异,个别银行履行真实性审核职责不到位,个别银行甚至突破底线,使贸易虚假交易得以通行,将自己外汇政策执行者错位成事实上企业违规的协助者,受到外汇局的严厉处罚。

案情:20144月,外汇局对银行转口贸易进行专项检查,发现辖内万新公司的转口贸易量在所辖地占比达到70%,相关境外单证在核实过程中虽然疑点重重,但一时无法确认其虚假。由于万新公司90%的业务量在南方支行办理,外汇局决定对南方支行转口贸易业务进行专项检查。

南方支行的业务资料显示,其检查期内的大部分转口业务为万新公司所做,该公司的境外交易对手集中且关联性强,成立时间短,注册地为除一家在英属维尔京群岛外,其他三家公司均注册在香港。此外,该公司转口贸易量呈爆发式增长,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内发生40多亿美元的转口贸易外汇收支。与关联公司的转口贸易量占万新公司收付汇总额的97.5%

从南方支行提供的资料分析,万新公司的关联企业尽管关系错综复杂,但种种迹象表明,这些关联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实际就是万新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从交易资料及与银行业务人员的交流中发现,银行对全额保证金、所谓的低风险转口贸易真实性审核流于形式,对高收益客户业务扩张过程的需求基本有求必应。

从银行留存的转口贸易合同、贸易收付汇凭证以及贸易融资等相关资料也发现了诸多纰漏:其一,该支行为万新公司办理转口贸易项下5笔付汇业务,金额3900万美元,留存的转口贸易发票上的单价与当日LME A级铜价偏离度达30%以上,最高达43.08%;其二,为万新公司办理的转口贸易项下一笔T/T付汇业务,金额607万美元审核留存的进口合同显示的目的口岸为“HAMBURG(汉堡),而出口合同显示的目的口岸为“ROTTERDAM(鹿特丹),两者明显不一致;其三,为万新公司办理转口贸易资金来源于进口T/T融资的付汇业务1笔,金额311万美元,审核留存的提单签发时间为JAN .13,2011,装船时间为JAN .03,2012,提单签发时间早于装船时间近1,早于进出口合同签订时间 201112311个月之久。上述这些交易单证,经外汇局延伸核验,证明单证全部是无对应转口贸易背景的无效单证(企业另案处理)。

外汇局从非现场和其他银行的延伸检查发现:企业为延长融资期限,最大化利用银行资金进行周转,为规避银行对转口贸易单证的审核,刻意将转口贸易付汇业务申报为一般贸易进口(另案处理),将转口收汇在他行,同时又为避免外汇局的总量核查出现问题,该公司按进度在20%的监管范围内,办理部分贸易进口,从而满足外汇局对A类企业的核查要求。

定性:该银行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第十二条“经常项目外汇收支应当具有真实、合法的交易基础。经营结汇、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的规定,对交易单证的真实性及其与外汇收支的一致性进行合理审查”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的规定“金融机构办理经常项目资金收付,未对交易单证的真实性进行合理审查的”,外汇局对该银行进行了行政处罚。

点评:银行经营目标与外汇监管目标的差异是导致银行在贸易真实性审核缺失的根本原因。外汇监管的目标是防范异常外汇资金的跨境流动风险,引导合理的资金流向,防止银行资金“脱实向虚”;而银行的经营目标则是利润最大化,追求存贷款规模、结算量以及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完成上级行的绩效考核任务。

银行作为外汇政策的执行者,应把控制政策风险与防范资金风险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坚决遏制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纯粹以套利为目的的虚假转口贸易,防止资金“脱实向虚”。银行应坚持“了解你的客户,了解你的业务,尽职审查”的展业三原则。

一是严格履行对交易单证的真实性及其与外汇收支的一致性进行合理审查义务,不能为业绩考核放松政策执行,更不能授意企业违规操作。二是银行必须把好内控监督关口,建立完善的贸易真实性审核内控制度和操作规程,并根据形势变化不断完善,进一步梳理、规范贸易真实性审核流程、审核内容、业务权限、审批制度等风险点,加大制度贯彻执行的力度。三是银行必须要审慎创新贸易融资产品,并做好风险把控,在业务创新中始终绷紧“合规经营”这根弦,做到防范“政策风险”与“资金风险”双轮驱动,为涉外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打印】 【关闭】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国家外汇管理局浙江省分局主办 版权所有 授权转载 最佳分辨率:1280*768

网站标识码bm74170001 京ICP备06017241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