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外汇管理局简体中文繁体中文用户登录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 索  引  号:
    45574632-7-2022-0246
  • 分       类:
  • 来       源:
    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
  • 发布日期:
    2022-10-10
  • 名       称:
    【深圳金融这十年】持续提升经常项目外汇管理服务质量,支持深圳外向型经济发展
  • 文       号:
【深圳金融这十年】持续提升经常项目外汇管理服务质量,支持深圳外向型经济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以下简称“深圳外汇局”)以深圳双区建设为契机,做好改革试点“排头兵”,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推进经常项目外汇收支创新发展,推动实现高效、安全、低成本的经常项目资金结算,切实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2021年深圳出口2982.2亿美元,同比增长21.6%,规模连续29年居内地外贸城市首位。2021年深圳市经常项目收支6457.7亿美元,同比增长18.8%,较2012年末增长59.8%,服务了深圳市超过10万家涉外企业、近1000万用汇个人。

改革赋能,“放管服”激发市场活力

管理方式由事前转向事后。2012年和2013年,相继实施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改革后,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建立“总量核查、动态监测、分类管理”的管理体系,全面取消进出口事前逐笔核销以及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等制度;服务贸易外汇业务审核全部直接在银行办理,基本取消前置证明要求,大幅简化单证审核。这两项改革推动业务办理精简化、电子化、个性化,目前已经惠及深圳超过10万家企业,助力市场主体减负增效。

推进业务办理精简化。精简许可事项,经常项目行政许可事项由15项精简化至6项,目前99.9%的经常项目外汇业务可直接在银行办理。清理整合经常项目外汇账户,合并出口收入待核查账户等多类账户,推动部分银行试点本外币一体化账户,降低企业操作成本和账户管理成本。

 

提升服务市场主体质量。建立“绿色直通车”定向联系与服务机制。2014年起,深圳外汇局选取百余家代表性企业,开展定点联系、跟踪监测、业务指导等方式,提升外汇政策的适用性,满足主体差异化诉求。

率先试点,优质企业便利化增加企业底气

201811月,深圳成为首批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试点地区。深圳外汇局20191月发布《关于开展货物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的指导意见》,同年3月业务正式落地,首批5家银行、12家企业参与试点;此后逐年放宽银行和企业申请条件、拓展业务范围,指导银行为优质外贸企业实施更加便利的贸易收支措施。截至20228月末,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覆盖9家银行、206家企业,累计收支超700亿美元。

优质企业便利化政策推动银行真实性审核由形式转向实质,逐步构建起银行分级、企业分类的精准化信用管理机制,树立“企业越诚信、手续越便利,银行越合规、审核越自主”市场导向。试点以来,银行根据优质企业便利化政策,从表面单证审核转向注重业务实质,由“事前审核”转为“事后抽查”,实现跨境结算“秒申请、分钟办”。优质企业节省提交单证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跨境结算效率和金融服务获得感提升,跨境结算的确定性增强,拓展跨境业务更有底气。

 

立足双区,支持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受益于双区建设政策利好和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圳地区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业务领跑全国。深圳外汇局积极贯彻党中央关于支持贸易新业态发展的决策部署,在国家外汇局的指导下,根据外贸新业态“小额、高频、电子化”等特点,推出多项支持措施。

丰富结算渠道。2013年,全国首批试点支付机构跨境外汇支付业务办理,支持符合条件的支付机构通过银行为跨境电商交易双方提供外汇集中收付和结售汇服务,便利“买全球、卖全球”进入寻常百姓家。

拓展审核手段。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银行审核交易电子信息办理跨境电商结算业务,2019年底落地全国首家试点银行,截至20228月末全国14家银行可凭交易电子信息办理贸易新业态外汇结算,其中7家银行选择在深圳落地,银行家数占比全国第1,累计收汇约3亿美元,服务客户8千余家、超两千万笔交易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