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5月22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梧州市中心支局前往中国农业银行梧州分行开展现场培训。本次培训采取现场授课和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模式,围绕近期出台的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和优化外汇管理的政策措施,重点就政策背景、如何落地以及系统操作进行培训,通过现场互动交流,积极促进银行外汇从业人员提高外汇服务管理水平,推动银行贯彻落实各项外汇管理改革措施。 2020-05-25/guangxi/2020/0525/1675.html
-
2020年5月26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梧州市中心支局联合邮政储蓄银行梧州分行前往梧州藤县陶瓷园和广西金茂钛业有限公司调研产业承接情况。期间,国家外汇管理局梧州市中心支局与企业的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了解企业产业承接中关注的问题、疫情对企业产业发展的影响以及企业对外汇管理政策的需求,为企业解答外汇金融问题,指导企业合理使用外汇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2020-05-27/guangxi/2020/0527/1676.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阜新市中心支局坚持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积极配合疫情防控,搭建外汇工作双向交流机制,整体推进外汇管理工作。 一是搭建与外汇指定银行政策传导机制,确保政策宣传不误。通过加强与银行政策沟通,进一步畅通政策传导,强化了政策宣传。通过微信转发、发挥外汇和跨境人民币业务自律机制作用等形式,将最新的外汇管理政策在第一时间传达到位。通过建立外汇政策绿色通道,启动应急处置机制,实行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积极开展“网上办、预约办、邮寄办”,构建起全面支持疫情防控、保证工作环节相衔接的顺畅服务新模式。 二是实行银行联系人制度,以《外汇管理工作动态》为载体,搭建与银行、商务局等部门的信息沟通机制,确保信息沟通不误。银行联系人制度,就是每家银行均有一名外汇业务人员作为联系人,时时开展信息沟通,及时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为银行提供业务指导。通过与商务局和税务局增强横向信息沟通,为联合监管与和服务提供保障。《阜新市外汇管理工作动态》作为联系各银行的信息载体,集中反映了金融机构实施特事特办业务处理情况,为推进全辖业务便利化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三是搭建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实现多部门工作联动,确保工作落实不误。制定下发了2020年银行外汇业务工作指引,明确银行执行、配合、参与的各工作,确保总分局工作部署得到落实。向银行和企业及时进行便利化政策解读,促进政策红利惠及市场主体。与银行联合开展企业复工复产调查,支持企业经营尽快实现正常化。与商务局联合开展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年度数据上报,协调税务局,加快推进服务贸易付汇税务备案电子化网上审核,实现贸易便利化改革措施落地,共同推进政务服务网上办理。 2020-06-05/liaoning/2020/0605/1032.html
-
Q: The latest data disseminated by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Foreign Exchange (SAFE) on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show that China’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as at the end of December 2018 increased by USD 11 billion month on month. Could you tell us why such a change occurred? What would you say about the future trends of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A: As at the end of December 2018, China’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stood at USD 3,072.7 billion, up by USD 11 billion or 0.4% month on month. China’s balance of payments continued to maintain stable operation in December, and the supply and demand in the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was basically balanced. At the end of the year, the exchange rate of non-US dollar currencies against the US dollar rose slightly, bond prices of major countries went up to certain extent, and exchange rate translation and asset prices changed, which worked together to lead to slight rise of China’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For the whole year of 2018, China’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fluctuated slightly, but remained stable on the whole.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differentiated global economic growth and significantly increasing financial market volatility, China’s economy maintained sustained and sound development, the RMB exchange rate and market expectations remained stable, and the cross-border capital flows and balance of payments remained basically balanced, providing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stability of China’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The year 2019 marks the 7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it’s a crucial year for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around way.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is complicated and tough, the uncertainty of global economic situations and financial market has increased, but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resilient enough and has tremendous potential, and the optimistic tren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will remain unchanged in the long run. China is able to withstand external shocks and market fluctuations, maintain overall stability of cross-border capital flows and basic equilibrium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in the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Under such factors at home and abroad, China’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are expected to stay stable. 2019-01-07/en/2020/0604/1697.html
-
为宣传好《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优化外汇管理 支持涉外业务发展的通知》(汇发〔2020〕8号),阜新市中心支局打破传统宣传模式,将惠企惠银最新便利化政策与网络新媒体实现有机结合,组织拍摄了《外汇便利化措施来了企业你快接收》视频短片。短片投放“腾讯视频”平台后,点击量持续上升,收到了较好宣传效果。 《外汇便利化措施来了 企业你快接收》视频以生动活泼的情景短剧形式,由外汇业务顾问和银行业务助手联合向公众解读外汇便利化措施,有情景、有解读、有归纳、有总结,易于被公众理解和接受。视频于5月23日在“腾讯视频”推出后,社会反响热烈,银行和企业纷纷通过手机微信在朋友圈转发,短短一周时间内,视频点击量已超2800次。 2020-06-04/liaoning/2020/0604/1031.html
-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微企业造成的重大影响,金融及相关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迅速行动,主动作为,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支持扩内需、助复产、保就业,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精准金融服务。为推动金融支持政策更好适应市场主体的需要,进一步疏通内外部传导机制,促进中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不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下同)融资规模明显增长、融资结构更加优化,实现“增量、降价、提质、扩面”,推动加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不折不扣落实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信贷支持政策 (一)安排好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完善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加大对普惠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的支持力度。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提高受惠企业占比,对于疫情前经营正常、受疫情冲击经营困难的企业,贷款期限要能延尽延。要结合企业实际,提供分期还本、利息平摊至后续还款日等差异化支持。提高响应效率、简化办理手续,鼓励通过线上办理。 (二)发挥好全国性银行带头作用。全国性银行要用好全面降准和定向降准政策,实现中小微企业贷款“量增价降”,出台细化方案,按月跟进落实。五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40%。全国性银行要合理让利,确保中小微企业贷款覆盖面明显扩大,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 (三)用好再贷款再贴现政策。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要用好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引导金融机构重点支持中小微企业,以及支持脱贫攻坚、春耕备耕、禽畜养殖、外贸、旅游娱乐、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行业领域。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资金发放依法合规,防止“跑冒滴漏”。中小银行要运用好再贷款再贴现资金,鼓励中小银行加大自有资金支持力度,促进加大中小微企业信贷投放,降低融资成本。 (四)落实好开发性、政策性银行专项信贷额度。开发性、政策性银行要在2020年6月底前将3500亿元专项信贷额度落实到位,以优惠利率支持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制定本银行专项信贷额度实施方案,按月报送落实情况。 (五)加大保险保障支持力度。鼓励保险机构根据中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程度的具体情况,提供针对性较强的相关贷款保证保险产品。鼓励保险公司区分国别风险类型,进一步提高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加大出口中小微企业的风险保障。鼓励保险公司在疫情防控期间,探索创新有效的理赔方式,确保出险客户得到及时、便捷的理赔服务。 二、开展商业银行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六)提高政治站位,转变经营理念。要高度重视对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工作,强化社会责任担当。按照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把经营重心和信贷资源从偏好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移到中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领域,实现信贷资源增量优化、存量重组。 (七)改进内部资源配置和政策安排。大中型商业银行要做实普惠金融事业部“五专”机制,单列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制造业等专项信贷计划,适当下放审批权限。改革小微信贷业务条线的成本分摊和收益分享机制,全国性商业银行内部转移定价优惠力度要不低于50个基点,中小银行可结合自身实际,实施内部转移定价优惠或经济利润补贴。 (八)完善内部绩效考核评价。商业银行要提升普惠金融在分支行和领导班子绩效考核中的权重,将普惠金融在分支行综合绩效考核中的权重提升至10%以上。要降低小微金融利润考核权重,增加小微企业客户服务情况考核权重。改进贷款尽职免责内部认定标准和流程,如无明显证据表明失职的均认定为尽职,逐步提高小微信贷从业人员免责比例,激发其开展小微信贷业务的积极性。 (九)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首贷、无还本续贷。商业银行要优化风险评估机制,注重审核第一还款来源,减少对抵押担保的依赖。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力争实现新发放信用贷款占比显著提高。督促商业银行提高首次从银行体系获得贷款的户数。允许将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续贷贷款纳入正常类贷款,鼓励商业银行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力争2020年小微企业续贷比例高于上年。 (十)运用金融科技手段赋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鼓励商业银行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立风险定价和管控模型,改造信贷审批发放流程。深入挖掘整合银行内部小微企业客户信用信息,加强与征信、税务、市场监管等外部信用信息平台的对接,提高客户识别和信贷投放能力。打通企业融资“最后一公里”堵点,切实满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三、改革完善外部政策环境和激励约束机制 (十一)强化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和结构调整功能。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十二)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作用。将主要银行贷款利率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点差纳入宏观审慎评估考核,密切监测中小银行贷款点差变化。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将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内嵌到内部定价和传导相关环节,疏通银行内部利率传导机制。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有序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 (十三)优化监管政策外部激励。推动修订商业银行法,研究修改商业银行贷款应当提供担保的规定,便利小微企业获得信贷。开展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继续实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和户数“两增”要求。进一步放宽普惠型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 (十四)研究完善金融企业绩效评价制度。修改完善金融企业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弱化国有金融企业绩效考核中对利润增长的要求。将金融机构绩效考核与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情况挂钩。引导金融企业更好地落实国家宏观战略、服务实体经济,加大对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力度。鼓励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通过场外期权、仓单服务等方式,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风险管理服务。 (十五)更好落实财税政策优惠措施。加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税收优惠和奖补措施的宣传力度,力争做到应享尽享。加强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保障,做好财政支持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 (十六)发挥地方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作用。建立政府性融资担保考核评价体系,突出其准公共产品属性和政策性,逐步取消盈利考核要求,重点考核其支小支农成效(包括新增户数、金额、占比、费率水平等)、降低反担保要求、及时履行代偿责任和首次贷款支持率等指标,落实考核结果与资金补充、风险补偿、薪酬待遇等直接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逐步提高担保放大倍数,并将政府性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平均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 (十七)推动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加快运作。2020年力争新增再担保业务规模4000亿元。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批量担保贷款业务合作,提高批量合作业务中风险责任分担比例至30%。对合作机构单户100万元及以下担保业务免收再担保费,2020年全年对100万元以上担保业务减半收取再担保费。 (十八)清理规范不合理和违规融资收费。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贷款中违规收费及借贷搭售、转嫁成本、存贷挂钩等变相抬高中小微企业实际融资成本的乱象加强监管检查,从严问责处罚。 四、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支持作用 (十九)加大债券市场融资支持力度。引导公司信用类债券净融资比上年多增1万亿元,支持大型企业更多发债融资,释放信贷资源用于支持小微企业贷款。优化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审批流程,疏通审批堵点,加强后续管理,2020年支持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3000亿元。进一步发挥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工具支持作用。推动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和信用保护工具发展,推广非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融资工具。 (二十)提升中小微企业使用商业汇票融资效率。对于确需延时支付中小微企业货款的,促进企业使用更有利于保护中小微企业合法权益的商业汇票结算,推动供应链信息平台与商业汇票基础设施互联,加快商业汇票产品规范创新,提升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效率。 (二十一)支持优质中小微企业上市或挂牌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在主板、科创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融资,加快推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优化新三板发行融资制度,引入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机制,取消定向发行单次融资新增股东35人限制,允许内部小额融资实施自办发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设立精选层,建立转板上市制度,允许在精选层挂牌一年并符合相关条件的企业直接转板上市,打通挂牌公司持续发展壮大的上升通道。对基础层、创新层、精选层建立差异化的投资者适当性标准,引入公募基金等长期资金,优化投资者结构。 (二十二)引导私募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投早投小。修订《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105号),强化对创业投资基金的差异化监管和自律。制定《创业投资企业标准》,引导和鼓励创业投资企业和天使投资专注投资中小微企业创新创造企业。鼓励资管产品加大对创业投资的支持力度,并逐步提高股权投资类资管产品比例,完善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与创业投资企业的投贷联动、投保联动机制,加强创业投资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市场化合作。推动完善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政策。 (二十三)推进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试点。选择具备条件的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制度和业务创新试点,推动修改区域性股权市场交易制度、融资产品、公司治理有关政策规定。推动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将区域性股权市场作为地方中小微企业扶持政策措施综合运用平台。加强与征信、税务、市场监管、地方信用平台等对接,鼓励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等参与,推动商业银行提供相关金融服务。 五、加强中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二十四)加大对地方征信平台和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建设指导力度。研究制定相关数据目录、运行管理等标准,推动地方政府充分利用现有的信用信息平台,建立地方征信平台和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支持有条件的地区设立市场化征信机构运维地方平台。以地方服务平台为基础,加快实现互联互通,服务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探索建立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及纳入产业部门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导向计划等优质中小微企业信息库,搭建产融合作平台,加强信息共享和比对,促进金融机构与中小微企业对接,提供高质量融资服务。完善和推广“信易贷”模式。 (二十五)建立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公示系统。推动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改革,建立统一的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公示系统,逐步实现市场主体在一个平台上办理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 六、优化地方融资环境 (二十六)建立健全贷款风险奖补机制。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因地制宜建立风险补偿“资金池”,提供中小微企业贷款贴息和奖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资本补充等,以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完善风险补偿金管理制度,合理设置托管对象、补偿条件,提高风险补偿金使用效率。 (二十七)支持对中小微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支持产融合作,推动全产业链金融服务,鼓励发展订单、仓单、存货、应收账款融资等供应链金融产品,发挥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作用,促进中小微企业2020年应收账款融资8000亿元。加强金融、财政、工信、国资等部门政策联动,加快推动核心企业、财政部门与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完成系统对接,力争实现国有商业银行、主要股份制商业银行全部接入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 (二十八)推动地方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地方政府夯实风险分担、信息共享、账款清欠等主体责任,继续组织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账款,督促政府部门和大型企业依法依规及时支付各类应付未付账款。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续贷中心、首次贷款中心、确权中心等平台,提供便民利企服务。继续清理地方政府部门、中介机构在中小微企业融资环节不合理和违规收费。 七、强化组织实施 (二十九)加强组织推动。人民银行分支机构、银保监会派出机构可通过建立专项小组等形式,加强与当地发展改革、财税、工信、商务、国资等部门的联动,从强化内部激励、加强首贷户支持、改进服务效率、降低融资成本、强化银企对接、优化融资环境等方面,因地制宜开展商业银行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 (三十)完善监测评价。探索建立科学客观的全国性中小微企业融资状况调查统计制度和评价体系,开发中小微企业金融条件指数,适时向社会发布。人民银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以上分支机构会同各银保监局探索建立地市级和县级中小微金融区域环境评价体系,重点评价辖区内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水平、融资担保、政府部门信息公开和共享、账款清欠等,并视情将金融机构和市县政府评价结果告知金融机构上级部门和副省级以上地方政府,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中国人民银行 银保监会 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 政 部 市场监管总局 证 监 会 外 汇 局 2020年5月26日 2020-06-03/jiangxi/2020/0603/1429.html
-
2020年4月,我国国际收支口径的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收入15321亿元,支出12453亿元,顺差2868亿元。其中,货物贸易收入13958亿元,支出10450亿元,顺差3509亿元;服务贸易收入1363亿元,支出2003亿元,逆差640亿元。 按美元计值,2020年4月,我国国际收支口径的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收入2168亿美元,支出1762亿美元,顺差406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收入1975亿美元,支出1478亿美元,顺差496亿美元;服务贸易收入193亿美元,支出283亿美元,逆差91亿美元。(完) 中国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国际收支口径) 2020年4月 项目 按人民币计值 (亿元) 按美元计值 (亿美元) 货物和服务贸易差额 贷方 借方 2868 406 15321 2168 -12453 -1762 1.货物贸易差额 贷方 借方 3509 496 13958 1975 -10450 -1478 2.服务贸易差额 -640 -91 贷方 1363 193 借方 -2003 -283 2.1加工服务差额 83 12 贷方 85 12 借方 -2 0 2.2维护和维修服务差额 8 1 贷方 29 4 借方 -21 -3 2.3运输差额 -187 -27 贷方 312 44 借方 -500 -71 2.4旅行差额 -507 -72 贷方 86 12 借方 -594 -84 2.5建设差额 22 3 贷方 73 10 借方 -52 -7 2.6保险和养老金服务差额 -28 -4 贷方 30 4 借方 -59 -8 2.7金融服务差额 6 1 贷方 18 3 借方 -12 -2 2.8知识产权使用费差额 -160 -23 贷方 57 8 借方 -217 -31 2.9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差额 50 7 贷方 242 34 借方 -192 -27 2.10其他商业服务差额 66 9 贷方 376 53 借方 -310 -44 2.11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差额 -13 -2 贷方 8 1 借方 -20 -3 2.12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差额 21 3 贷方 46 7 借方 -26 -4 注: 1. 本表所称货物和服务贸易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货物和服务口径一致,是指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交易。月度数据为初步数据,可能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季度数据不一致。 2. 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数据按美元编制,当月人民币计值数据由美元数据按月均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折算得到。 3. 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指标解释: 货物和服务贸易:是指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交易,与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口径相同。 1.货物贸易: 指经济所有权在我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转移的货物交易。贷方记录货物出口,借方记录货物进口。货物账户数据主要来源于海关进出口统计,但与海关统计存在以下主要区别:一是国际收支中的货物只记录所有权发生了转移的货物(如一般贸易、进料加工贸易等贸易方式的货物),所有权未发生转移的货物(如来料加工或出料加工贸易)不纳入货物统计,而纳入服务贸易统计;二是计价方面,国际收支统计要求进出口货值均按离岸价格记录,海关出口货值为离岸价格,但进口货值为到岸价格,因此国际收支统计从海关进口货值中调出国际运保费支出,并纳入服务贸易统计;三是补充了海关未统计的转手买卖下的货物净出口数据。 2.服务贸易:包括加工服务,维护和维修服务,运输,旅行,建设,保险和养老金服务,金融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以及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贷方记录提供的服务,借方记录接受的服务。 2.1加工服务:又称“对他人拥有的实物投入的制造服务”,指货物的所有权没有在所有者和加工方之间发生转移,加工方仅提供加工、装配、包装等服务,并从货物所有者处收取加工服务费用。贷方记录我国居民为非居民拥有的实物提供的加工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非居民的加工服务。 2.2维护和维修服务:指居民或非居民向对方所拥有的货物和设备(如船舶、飞机及其他运输工具)提供的维修和保养工作。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维护和维修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的非居民维护和维修服务。 2.3运输:指将人和物体从一地点运送至另一地点的过程以及相关辅助和附属服务,以及邮政和邮递服务。贷方记录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国际运输、邮政快递等服务。借方记录居民接受的非居民国际运输、邮政快递等服务。 2.4旅行:指旅行者在其作为非居民的经济体旅行期间消费的物品和购买的服务。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在我国境内停留不足一年的非居民以及停留期限不限的非居民留学人员和就医人员提供的货物和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境外旅行、留学或就医期间购买的非居民货物和服务。 2.5建设服务:指建筑形式的固定资产的建立、翻修、维修或扩建,工程性质的土地改良、道路、桥梁和水坝等工程建筑,相关的安装、组装、油漆、管道施工、拆迁和工程管理等,以及场地准备、测量和爆破等专项服务。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在经济领土之外提供的建设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在我国经济领土内接受的非居民建设服务。 2.6保险和养老金服务:指各种保险服务,以及同保险交易有关的代理商的佣金。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人寿保险和年金、非人寿保险、再保险、标准化担保服务以及相关辅助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非居民的人寿保险和年金、非人寿保险、再保险、标准化担保服务以及相关辅助服务。 2.7金融服务:指金融中介和辅助服务,但不包括保险和养老金服务项目所涉及的服务。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金融中介和辅助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非居民的金融中介和辅助服务。 2.8知识产权使用费:指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经许可使用无形的、非生产/非金融资产和专有权以及经特许安排使用已问世的原作或原型的行为。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知识产权相关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使用的非居民知识产权服务。 2.9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指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通信服务以及与计算机数据和新闻有关的服务交易,但不包括以电话、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媒介交付的商业服务。贷方记录本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电信服务、计算机服务和信息服务。借方记录本国居民接受非居民提供的电信服务、计算机服务和信息服务。 2.10其他商业服务: 指居民和非居民之间其他类型的服务,包括研发服务,专业和管理咨询服务,技术、贸易相关等服务。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其他商业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的非居民其他商业服务。 2.11个人、文化娱乐服务:指居民和非居民之间与个人、文化和娱乐有关的服务交易,包括视听和相关服务(电影、收音机、电视节目和音乐录制品),其他个人、文化娱乐服务(健康、教育等)。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相关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的非居民相关服务。 2.12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指在其他货物和服务类别中未包括的政府和国际组织提供和购买的各项货物和服务。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别处未涵盖的货物和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购买的别处未涵盖的货物和服务。 2020-06-02/jiangxi/2020/0602/1427.html
-
6月5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潘功胜同志主持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两会期间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相关措施。 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内蒙古、湖北、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审议,看望全国政协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议,以及在中央政治局第20次集体学习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会议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对统筹推进疫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为做好下一阶段外汇管理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外汇管理部门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实际成效。 会议强调,外汇管理部门要全面把握《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要求,抓好贯彻落实,聚焦“六稳”“六保”加快推进外汇管理各项工作。一是坚持改革与开放双轮驱动,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提升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开放,服务全面开放新格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坚决打好外汇领域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维护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维护外汇市场稳定和国家经济金融安全。三是加快完善符合高水平开放条件下有效防控金融风险要求的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四是完善中国特色外汇储备经营管理,稳妥审慎推进多元化运用,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保障外汇储备资产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五是坚决支持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坚定不移地维护“一国两制”,坚定不移地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发展,维护香港经济金融稳定繁荣。六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外汇管理各方面各环节。 外汇局党组成员、总经济师,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完) 2020-06-05/safe/2020/0605/16377.html
-
今年以来,金融及相关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迅速行动,主动作为,在保持金融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重点围绕缓解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微企业经营的影响,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精准金融服务。为进一步推动金融支持政策更好适应市场主体的需要,近日,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证监会、外汇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银发〔2020〕120号,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从落实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信贷支持政策、开展商业银行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改革完善外部政策环境和激励约束机制、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支持作用、加强中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优化地方融资环境、强化组织实施等七个方面,提出了30条政策措施。 《意见》要求,各金融机构要不折不扣落实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信贷支持政策,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全国性银行要发挥好带头作用,内部转移定价优惠力度不低于50个基点,五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40%,开发性、政策性银行要把3500亿元专项信贷额度落实到位,以优惠利率支持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商业银行要将普惠金融在分支行综合绩效考核中的权重提升至10%以上,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首贷、无还本续贷。鼓励保险机构发挥保险保障作用,提供针对性较强的贷款保证保险产品。 《意见》指出,要改革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外部政策环境和激励约束机制。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强化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和结构调整功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金融企业绩效评价管理办法、政府性融资担保考核,强化外部考核激励机制。积极发挥地方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增信作用,大幅拓展政府性融资担保覆盖面并明显降低费率。2020年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力争新增再担保业务规模4000亿元,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批量担保贷款业务合作,提高批量合作业务中风险责任分担比例至30%。 《意见》明确,要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支持作用。引导公司信用类债券净融资比上年多增1万亿元,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3000亿元,释放更多资源用于支持小微企业贷款。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加快推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优化新三板发行融资制度,引导和鼓励创业投资企业和天使投资专注投资中小微企业创新创造企业。(完) 2020-06-04/jiangxi/2020/0604/1428.html
-
6月5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潘功胜同志主持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两会期间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相关措施。 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内蒙古、湖北、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审议,看望全国政协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议,以及在中央政治局第20次集体学习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会议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对统筹推进疫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为做好下一阶段外汇管理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外汇管理部门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实际成效。 会议强调,外汇管理部门要全面把握《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要求,抓好贯彻落实,聚焦“六稳”“六保”加快推进外汇管理各项工作。一是坚持改革与开放双轮驱动,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提升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开放,服务全面开放新格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坚决打好外汇领域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维护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维护外汇市场稳定和国家经济金融安全。三是加快完善符合高水平开放条件下有效防控金融风险要求的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四是完善中国特色外汇储备经营管理,稳妥审慎推进多元化运用,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保障外汇储备资产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五是坚决支持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坚定不移地维护“一国两制”,坚定不移地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发展,维护香港经济金融稳定繁荣。六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外汇管理各方面各环节。 外汇局党组成员、总经济师,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完) 2020-06-05/safe/2020/0605/16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