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进一步打好外贸拓展硬仗,提升外汇管理服务质效,2025年10月1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安康市分局召开2025年银行外汇服务能力提升座谈会。安康市分局辖内5家银行机构国际业务负责人、经办人员9名、县域外汇网点代表4名和安康市外汇管理科全体人员参加会议。 会上,各银行机构围绕2025年跨境金融服务提质增效工作进行发言,主要交流跨境金融服务平台、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等重点工作成效,并就加强与涉外企业的沟通联系进行了经验分享。针对银行机构提出的工作问题,安康市分局外汇管理科逐一回应,并给出具体改进措施。 下一步,安康市分局将继续加强宣传培训,深化跨境金融服务平台推广应用,切实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为安康涉外经济高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2025-10-17/shaanxi/2025/1017/2224.html
-
区号:0311 业务类型 咨询电话 名录登记、名录变更、名录注销、密码重置、基本信息变更 87938215 货物贸易收付汇登记 87938738 货物贸易监测、核查 87938291、87938236 服务贸易外汇业务 87938045 保险机构经常项目外汇业务 87938045 个人经常项目外汇业务 87938513 跨境信贷业务(含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全口径跨境融资、跨境担保等) 87938528 证券投资管理业务 87938729、87938031 非银行金融机构管理业务 资本项下个人管理业务 银行结售汇市场准入业务 87938494 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市场准入审批 外币代兑机构备案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业务 87938497 贸易信贷调查 87938497 数字外管平台技术支持服务 87938581 举报电话 87938691 业务咨询(投诉) 87938193 2019-05-17/hebei/2018/0503/1045.html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 2025-10-17/shaanxi/2025/1017/2223.html
-
外汇市场交易量2024年达到41万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37.4%;跨境收支规模2024年为14万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64%;2021年到2025年上半年,外商来华各类投资净流入7400多亿美元……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期发布一系列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中国外汇市场运行平稳,韧性持续增强。 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目标,维护国际收支平衡对于促进经济内外部均衡具有重要意义。“十四五”以来,中国国际收支总体情况如何?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负责人近日介绍,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稳步增加,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在3.2万亿美元以上。具体看,呈现3方面特点: 跨境贸易呈现较强韧性,经常账户顺差持续处于合理区间。2021年至2024年,国际收支口径货物贸易进出口年均规模接近6万亿美元,较“十三五”年均规模增长近43%。服务贸易进出口年均规模超过8600亿美元,较“十三五”年均规模增长26%。货物和服务进出口协同发展,贸易伙伴呈现多元化格局,共同推动经常账户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稳定在国际一般认为的合理区间。 跨境双向投融资日益活跃,资本项下跨境资金流动合理有序。2021年至2025年上半年,外商来华各类投资净流入7400多亿美元,境内主体对外投资净流出亦较快增加。截至2025年6月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超过11万亿美元,对外负债超过7.2万亿美元,分别较2020年末增长25%和10%;对外净资产为3.8万亿美元,稳居全球第三位。 外汇市场韧性增强,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提升。持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增强,发挥了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企业外汇套期保值比率由2020年的17%上升至30%左右,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的占比由16%上升至近30%,企业等主体外汇风险敞口明显降低。 高效配置外汇资源 “十四五”以来,外汇市场功能更加完备,市场深度拓展。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朱鹤新表示,外汇市场有足够的容量承接各类交易,为高效配置外汇资源创造良好条件。 从产品体系看,目前我国外汇市场已具备即期、远期、掉期、期权等国际成熟外汇市场产品体系,银行柜台外汇市场的挂牌货币超过40种,能够满足市场多样化的资金汇兑和汇率避险需求。 “在参与主体方面,截止到今年6月末,已经有703家银行和115家非银机构参与到银行间外汇市场中,其中包含了296家外资机构,交易范围已经涵盖了主要的币种,更好满足多层次主体的交易需要。”朱鹤新说。 同时,人民币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2025年9月末,国际清算银行(BIS)发布的三年一度全球外汇市场调查报告显示,人民币继续保持全球第五大交易货币地位,人民币全球交易份额占比8.5%,较2022年上升1.5个百分点,是全球占比增幅最大的货币。 国家外汇管理局表示,将进一步促进外汇市场深化发展,推动外汇市场高水平开放,维护外汇市场稳健运行,不断提高外汇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外汇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惠企利民增加获得感 国家外汇管理局经常项目管理司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国家外汇管理局将惠企利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优化政策供给,持续推动包括对外贸易在内的经常项目便利,为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推进高水平便利,服务对外开放新格局。2021年以来,对优质企业便利化政策进行优化升级,积极支持上海、江苏等重点区域高水平便利化政策先行先试,实施按展业原则自主办理资金收付、扩大轧差净额结算范围等经常项下资金结算便利化举措,截至2025年9月末,全国共办理上述便利化业务约4.7万亿美元。 精简许可,“一站式”服务实现企业“少跑路”。2024年,进一步优化贸易外汇业务管理,将“贸易外汇收支企业名录”的办理方式由各地外汇局核准调整为银行直接办理,企业可在银行享受名录登记、账户开立、收支结算一站式服务。 数字赋能,电子化服务跑出“加速度”。会同国家税务总局推动完善服务贸易对外支付税务备案电子化工作,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十四五”以来,服务贸易对外支付税务备案网上核验惠及超12万家企业,涉及业务金额2万多亿美元。 “我们将继续统筹‘促便利’和‘防风险’,助力外贸保稳提质。”国家外汇管理局经常项目管理司负责人说,将推动贸易便利化政策均衡发展,动态评估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落地情况,适时升级试点政策。进一步畅通政策传导路径,通过多渠道、多方式,有针对性地宣介政策理念及内涵,提升公众政策知晓度,充分释放政策红利。 2025-10-20/dalian/2025/1020/2550.html
-
为切实做好2025年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FISU)足球世界杯(简称大体联)期间外汇金融服务保障工作,国家外汇管理局大连市分局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在赛事筹备阶段积极与国家外汇管理局沟通请示,就赛事相关外汇便利化政策争取支持。在总局的大力指导和支持下,多项便利化政策得以批复落地,为赛事相关外汇业务办理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依据。在此基础上,分局迅速组织召开便利化外汇政策宣讲会,聚焦“抓保障”与“促便利”确保赛事期间各项外汇金融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一、在“抓保障”方面,强化合规管理与风险防控 分局着力筑牢赛事外汇服务安全防线,就重点业务提出明确管理要求。一方面,对企业外汇账户提取外币现钞业务,在做好服务保障的同时把好真实性审核关,加强台账管理与数据报送,确保业务全流程真实合规;另一方面,要求银行切实做好外币现钞供应保障,整体提升服务质效。同时,畅通与监管部门、赛事承办方及银行的多方沟通机制,协同做好舆情监测与风险防范,确保赛事外汇环境安全稳定。 二、在“促便利”方面,突出政策优化与服务提质 分局紧紧围绕提升外汇服务便利化水平,详细解读赛事期间外汇政策安排。一是明确要求银行做精做细外汇业务流程,提升客户体验;二是支持银行为赛事相关境外个人提供全方位全流程外汇服务;三是鼓励银行建立特殊处置机制,设置7×24小时联系渠道,及时响应和处理突发用汇需求,切实增强外汇服务的可获得性和满意度。 会上双方就具体业务保障细节和潜在风险防范进行深入交流。中国银行大连市分行表示,将坚决落实外汇管理政策要求,充分发挥全球化、综合化优势,以高标准、严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外汇金融服务保障工作,确保赛事圆满成功。同时大连市分局提出了下阶段工作要求: 一是做精做细外汇服务,规范业务流程,提升服务质效和客户体验;二是以赛事为契机,总结积累大型国际体育赛事金融服务经验,打造大连城市形象名片;三是建立健全与监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赛事承办机构及银行间的沟通机制,加强协同,防范舆情风险;四是进一步强化便利化政策支持,完善个人客户特殊应急处置机制,保障服务不间断。 2025-10-20/dalian/2025/1020/2547.html
-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副司长王冠华在新华社17日推出的“中国经济圆桌会”大型全媒体访谈节目中表示,2021年至2024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是世界经济发展最稳定、最可靠的动力源。 “中国是全球经济的重要驱动力。即使面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即使遭遇新冠疫情冲击,中国经济仍能稳住自身发展态势,为不确定的世界经济持续输出不竭动力。”王冠华说。 王冠华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以年均4.7%的能源消费支撑了年均5.5%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1.6%,是全球能耗强度下降最快的国家之一。我国的生态文明实践打破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径依赖,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作出巨大贡献。 “中国还日益成为全球创新突破的策源地。”王冠华说,我国创新指数首次跻身全球前十,是十多年来创新力提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人工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等新产业快速培育,推动我国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持续跃升,也为全球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参照与市场范式。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从国际视角看,‘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现出多重价值。”王冠华说。 2025-10-20/dalian/2025/1020/2551.html
-
谈及“十四五”期间我国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方面取得的成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一级巡视员何建武在新华社17日推出的“中国经济圆桌会”大型全媒体访谈节目中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将绿色发展培育成国际竞争新优势,亮点突出。 从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启动,到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再到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成并启动,我国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相关产品加速发展,今年前9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千万辆;空气质量显著改善,“十四五”前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29.6微克/立方米,显著低于“十三五”平均水平。 “我国在交通、氢能、钢铁等多个领域的绿色技术引领全球绿色转型。”何建武说,国际能源署今年5月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持续增长,中国销量超过1100万辆,占全球份额的近三分之二,是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世界钢铁协会总干事埃德温·巴松此前表示,中国是世界上最清洁的钢铁生产国之一。 何建武表示,国际社会认为我国成功探索了一条统筹经济增长与绿色发展的道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中国在绿色创新方面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绿色创新为中国提供新的增长引擎。 2025-10-20/dalian/2025/1020/2549.html
-
2025年10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朱鹤新会见来访的美国黑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苏世民(Stephen A. Schwarzman)。双方就全球宏观经济发展、金融市场走势等议题进行了交流。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李红燕陪同会见。 2025-10-17/xiamen/2025/1017/2341.html
-
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投资额度审批情况表 2025-10-15/anhui/2025/1015/2982.html
-
2025-10-17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510/content_70446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