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5-30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05/content_6954309.htm
-
2024-05-30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05/content_6954379.htm
-
来源: 《中国外汇》2022年第8期 《中国外汇》记者:荣蓉 王亚亚 涉外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渐趋专业、理性。不过,在当前疫情冲击以及百年变局演进的大环境下,外部市场急剧变化,汇率风险依然是涉外企业跨境经营的管理重点。企业只有继续坚守汇率风险中性理念、聚焦风险管理难点、制定专业应对举措,方可在波动的环境下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确保全球化成果。 步入2022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依然在全球蔓延,叠加地缘政治冲突以及中美货币政策分化,国际金融市场波澜起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众多不确定因素会持续影响跨境资金流动,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2月,人民币汇率走出了一波美元强、人民币更强的独立行情。进入3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步入回调通道,结束了此前长达半年的连续升值趋势。随着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双向波动愈发明显,涉外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 2021年以来,外汇管理部门在多个场合呼吁和提示,市场主体应适应汇率双向波动的常态,牢固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同时,针对实体经济汇率风险管理中的难点与堵点,外汇局出台多项举措助力市场主体汇率避险。一年时间过去,涉外企业汇率避险工作整体进展如何,与过往相比有哪些新的变化与成果? 为此,本刊记者走访了多家涉外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工作者,他们身处对外工程承包、汽车外贸、机电设备出口、大宗商品采购等我国涉外业务代表行业,同时电话连线银行国际业务专家,借由他们的观察与思考,回顾过去一年涉外企业汇率避险管理心得,展望未来汇率避险工作重点,以期给同业带来启示。 与时俱进 2021涉外企业汇率避险再上新台阶 “2021年人民币兑美元全年小幅升值,因此,2021年涉外企业财务报表汇兑损益项不会太难看。”某央企财务部外汇资金管理处处长李娜(化名)向本刊介绍道。 根据财务会计报表汇兑损益科目计算公式:当期汇兑损益=期末外汇敞口×(期末外汇汇率-期初外汇汇率),影响企业汇兑损益表现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同币种外汇资产和外汇负债轧差后的外汇敞口;另一个就是报表核算期间的汇率波动幅度。相较于2020年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超6%(2020年1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6.92,2020年年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6.52),根据3月底外汇局发布的《2021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2021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37,较2020年末升值2.3%,2021年度汇率波动幅度整体较小,企业汇兑损益压力亦相对平缓。不过,即使如此,当前越来越多的涉外企业愈发重视汇率风险管理,逐渐告别了过去“靠天吃饭”的做法。 对大型中资跨国公司来说,2021年企业汇率风险管理与时俱进,外汇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汇率风险管理覆盖度不断扩大,外汇套保比例不断提升,汇率避险产品的使用也日渐丰富,操作更有心得。以TCL为例,2021年TCL全年营收超2500亿元,其中海外营收1174亿元,增幅60%。“面对不断扩张的海外业务,TCL始终坚持风险中性理念,明确以锁定汇率波动风险为唯一且最终目标。在公司管理层高度认可的基础上,公司对外销订单签约至实现销售回款并结汇,进行了全周期的汇率风险闭环管理。”TCL科技集团财务有限公司(下称“TCL财务公司”)总经理江小照接受本刊采访时说道,“从结果看,在去年人民币双向波动加强、整体呈现升值的背景下,TCL总体外汇损益相对平稳,汇率风险管理起到了削峰填谷、平滑损益波动的效果,有效保障了集团海外业务稳健发展。” 李娜所在的企业集团也早在多年前就搭建了完善的外汇风险管理体系,面对近几年人民币波动弹性不断增强,集团高度重视外汇风险管理工作。“考虑到集团公司对于稳健现金流的需要,2021年公司不断加强汇率波动中的交易风险管理。”李娜表示。作为大宗商品采购商,李娜所在的企业集团面对较大的现金流管理压力,企业对现金流管理要求较高,为了进一步降低汇率风险对集团资金管理工作的影响,该集团在2021年对下属业务版块再次进行汇率风险敞口梳理和摸底,并进一步优化相关业务版块的汇率风险敞口对冲管理方案;同时,为了加强对汇率形势的分析与研判,及时把握汇率交易风险,该集团每月会对汇率风险波动进行回看分析,以进一步深化汇率市场研究与风险应对,合理运用衍生产品。整体来看,2021年该集团也较好地实现了汇率风险管理目标。 作为国内建筑与工程领域出海的排头兵—中国电建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电建”)在海外市场深耕多年,境外沉淀了大量的项目和资产。中国电建财务金融部副主任张海涛在谈及集团2021年汇率避险管理工作时说到:“中国电建外汇资金管理的首要原则就是坚守汇率风险中性稳健原则,坚决不投机。相比于2020年,中国电建在2021年汇率风险管理中增加了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21年,中国电建通过开展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跨境投资,降低了公司外汇敞口,而且通过跨境资金池业务在境外市场直接将人民币兑换为当地币,减少了中间货币的二次转化,这一举措有效节约了公司财务费用。“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开展,让集团明显感受到了在汇率风险管理方面主动作为的价值感。与此同时,2021年中国电建不断强化海外投资项目的事前、事中管理,以进一步将长期项目投资中的汇率风险进行锁定。”张海涛说道。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机集团”)是中国装备“走出去”的主力企业,也是我国海外工程承包的老牌企业。近两年,基于满足海外业务发展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遵循央企境外资金监管要求,国机集团在集团层面不断强化汇率风险管控要求。国机集团财务部资金处副处长李鑫介绍,“作为出口主导的企业集团,2021年国机集团整体汇率风险控制成效良好,旗下个别企业还实现了汇率风险较大比例的对冲,集团整体汇率风险管理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与进展。” 国机集团之所以能取得良好的汇率避险成效,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集团在2021年全面梳理了集团的汇率风险管理体系,结合国资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衍生业务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厅发财评〔2021〕17号)的实施,进一步落实央企衍生业务管理方针,将衍生业务纳入年度全面预算管理。二是在集团内推动基于实需的汇率风险对冲业务,帮助其梳理汇率风险敞口,并积极指导风险敞口管理方案。三是推动二级子公司牵头其下属成员单位,对汇率风险敞口加强管理,并在这一层面加强套保会计应用的研究和推广。 作为汽车外贸企业,北京福田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田国贸”)也感受到加强汇率风险管理的益处。福田国贸财务总监孙培峰谈及,2021年公司进一步丰富了汇率风险对冲产品体系,“2021年之前,我们主要采用远期产品避险,2021年开始尝试使用期权类衍生品,愿意为汇率风险管理支付一定的成本费用。此外,考虑到汇率与产品定价的联动性,配合产品销售订单,我们开始加强订单汇率风险管理。”福田国贸在2021年之前是根据市场预期管理企业订单回款,会在订单签订前的2—3月就把订单后期现金流锁定,这样容易出现实际汇率与订单评估汇率点差过大情况,公司通过小批量、高频次的订单管理,可进一步锁定订单收益。 在大中型涉外企业不断夯实汇率风险管理体系、优化汇率风险管理对冲操作之际,中小微涉外企业也开始积极试水汇率避险保值产品。中信银行合肥分行国际业务部专家袁田军从事银行国际业务十余年,据他观察,过去一年,涉外企业的汇率避险管理明显加强,尤其是中小企业购买结汇方向的避险产品明显增多,“这主要基于两点,一是2021年人民币整体升值,出口企业面临较大结汇压力,二是商务部、外汇局等部门不断强化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宣贯,而银行也加强汇率避险产品的介绍与指引,多方因素共同促进了中小企业的避险保值。”2021年,针对中小微企业数量多、发生交易规模小、交易特别散等特点,外汇局以中小微企业为重点,多措并举积极引导企业更好地应对汇率风险,优化考评导向、激励银行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汇率避险服务,通过增加授信支持、专项担保等方式帮扶中小微企业降低套保授信和保证金成本,并指导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减半收取银行为中小微企业所做的外汇衍生业务交易服务手续费。 在监管部门、企业、银行等共同努力下,2021年涉外企业汇率避险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根据外汇局的数据,2021年,我国银行代客远期和期权结售汇签约额10507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67%,企业外汇套保率21.7%,较2020年上升4.6个百分点。 外部不确定叠加企业纵深国际化 汇率风险管理难度不断加大 有效的汇率风险管理使得多数涉外企业2021年海外经营成果落袋为安,不过,2022年年初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使得众多外汇资金管理工作者对汇率风险依然不敢掉以轻心。 对此,孙培峰深有体会:“2021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均线在6.5左右,2022年开年到3月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6.3—6.4区间波动,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目前来看,感觉2022年人民币汇率走势扑朔迷离,公司汇率风险防范工作压力较大。” 此前,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针对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在《上海证券报》撰文表示,人民币波动的内在逻辑已经发生变化,综合多方因素,资本跨境流动和人民币汇率走势波动的概率将较以往明显加大。所以,市场主体要力戒线性单边思维,宽幅波动将成为常态。 一方面是日益复杂的外部市场环境,另一方面是不断向纵深挺进的涉外企业国际化、全球化进程,涉外企业汇率风险管理难度不断加大。首要面对的挑战,就是涉外企业普遍开始面临多币种汇率风险管理难题。作为最早“走出去”的中资企业之一,目前,TCL业务涉及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业务结算涉及40多个币种,尽管美元是主要结算货币,但还有很多其他新兴市场货币,除了关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还需要及时关注其他海外国家和地区当地币种的汇率变化。伴随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其他新兴市场货币兑美元也会出现不同幅度的波动,企业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管理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过在面对突然大幅波动的新兴市场货币时也略显被动。 2021年,为抗击不断上升的通胀,巴西等部分新兴市场国家调整货币政策,以提前加息来应对冲击,导致小币种与美元间利差扩大,“公司锁汇成本升高,明显削减了当地销售毛利。”江小照坦言,“2021年汇率风险管理的一大难点就是因外围环境大幅变化给企业汇率避险管理带来的挑战,尤其是个别小币种汇率波动加大,对企业套保管理带来较大影响。”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涉外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项目也不断增多,面对新兴市场货币贬值、外汇管制引起的现有货币和未来收汇项下的贬值压力,涉外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不仅仅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相关新兴市场、管制地区当地币的汇率风险管理亦成为不少涉外企业当前汇率管控工作的重点。结合本刊调研情况,多家涉外企业反映,近几年,个别小币种的大幅快速波动对企业在当地的经营带来明显影响,如巴西雷亚尔、阿根廷比索、印度卢比、埃塞俄比亚比尔以及俄罗斯卢布,其大幅波动,均给当地中企带来资金结算、汇率避险管理难题。 其次,中企海外市场快速变化发展也对企业自身汇率避险管理工作提出挑战。2021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供应链不畅,能源、大宗商品、芯片等关键原材料供应不及时,企业海外业务预测数据与实际业务发生情况存在较大偏离,要么出货不畅,要么出货激增,导致汇率敞口管理出现过度套保(over hedge)或套保不足(under hedge)情形,额外增添了部分财务成本,影响了企业整体套保效果。 “资金是支持企业生存、发展的血脉。随着涉外企业海外业务的快速发展,其对资金的服务能力、管理能力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作出迅速、及时、高效的应对。同时,集团不断发展的多样化产业也对企业的资金管理团队、外汇管理团队深入理解业务、支持业务的能力提出了挑战。”江小照坦言,“基于对2021年的反思以及外部环境变化,2022年汇率风险管理工作的重点会放在外汇管理系统的优化、‘业财资’的进一步融合、新拓展海外区域管理覆盖等方面,以进一步提高外汇风险管理工作效率、覆盖面,持续为公司的海外经营、海外投资保驾护航。” 拥抱未来 汇率风险管理聚焦五大发力点 当前,地缘政治冲突、中美货币政策分化、中国经济复苏面临爬坡过坎,众多不确定因素会持续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此,管涛也表示,在风云际会之际,预案比预测重要,如果市场主体能对各种情形尤其是坏的情形有所准备,就可以增加其在当前复杂环境下的胜算。结合多家企业调研可见,除了传统的建立健全企业汇率风险管理体系、精益求精加强外汇衍生业务管理与操作之外,涉外企业还可在以下五个方面发力,以提升企业汇率避险管理水平。 一是在企业内部再强化汇率风险中性理念。“越是在波动期,越是要加强汇率风险中性理念的灌输。”江小照表示,“企业要坚持风险中性,流量管理与存量管理并行,将外汇风险控制在公司可承受的范围内,坚决避免汇率对赌。多年来,TCL明确汇率风险管理是以保值而非增值为核心目标,目的就是为了消除不确定性,我们选择简单适用的管理工具,并坚持纪律性,不受临时主观预判的干扰,不根据汇率波动而随意调整对冲策略。”对此,李鑫也深有同感,“2022年,我们集团内部将继续宣传贯彻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将汇率风险管理延伸至集团旗下二级/三级企业层面,压实二级公司对旗下分/子公司的风险敞口责任。” 此外,中小进出口企业仍是汇率风险中性宣传的重要阵地。“当前,多数中小进出口企业汇率避险机制不健全,其汇率避险不是按照制度进行,而是根据实际控制人的个人看法进行对冲,此外,中小企业普遍存有市场回望情绪,如比较套保产品签约汇率与后来市场汇率以判断避险操作是否明智。”袁田军分析道,“回望情绪不利于企业长久地坚持风险中性理念,中小企业仍需要强化汇率风险中性理念,要继续引导其集中精力做好主业。” 二是加强汇率风险管理与一线业务端的融合,提升汇率管理对海外新业务的覆盖面。2021年,多家企业集团海外业务爆发式增长,海外本土化建设也进入加速期,个别行业如商用车出口市场突飞猛进,涉外企业海外市场进入品牌建设期。根据集团主业发展需要,多家企业均表示将加快“业财资”的融合进度。“TCL财务公司计划进一步打通业务、财务、资金线条,搭建‘业财资’实时沟通、协调的渠道,通过数字化建设全力提升集团外汇风险管理的精细化程度,提升汇率风险管理效率。”江小照分析,“一方面,在当前部分小币种货币锁汇成本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我们采取协调客户改变订单币种、优化全球供应链布局等商业解决方案,积极降低外汇敞口,规避汇率风险;另一方面,面对外部突发性经营变化,我们计划通过提高全条线实时沟通效率,最大程度保障套保的覆盖比率。” 在海外项目落地过程中,中国电建也一直强调过程管理,将汇率风险的防范融入到项目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分析三个环节。事前环节,公司在签项目之前,项目组配备专业的财务人员进行把控,随时跟踪了解外汇市场预期走向,财务人员为业务经理提供风险管理策略,并出具具体的风险管理措施。事中环节,在项目合同履约期间,公司总部针对境外机构(子公司、分公司或项目公司)所在地、当地外币结算金额、结算币种汇率波动预期等实际情况,在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原则下,制定恰当的外汇风险对冲策略。事后分析,即对区域国别货币阶段性的汇率波动管理及时回顾、分析与总结,将实际决策效果和预期措施制定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对于偏差较大的情况认真寻找原因,为以后的区域货币汇率风险管理决策或执行提供帮助。为了进一步有效管理汇率风险,中国电建表示将坚定不移地继续做好汇率风险的全过程管理。 对于电子产品、商业车出口等代表性企业,其资金管理工作者均表示,未来要加强订单管理,做好订单价格与汇率的联动,依据实需原则,强化预收账款的对冲管理的频次与节奏,实现企业汇率风险管理与一线业务的紧密联动。孙培峰坦言,“这一管理模式将汇率风险管理进一步前移,导入产品价格层面,汇率风险管理不再局限于货币币值的转化,而是在产品价格收益层面及时化解汇率波动对收益的影响。” 三是借助企业全球资金管理体系助力汇率风险管理水平再提升。当前,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全球金融市场波动性明显加强,在资金管理方面,企业需要建立起全球现金管理服务能力、全球金融市场运作能力、海外资金风险管理能力。通过全球资金管理体系和能力的建设,涉外企业可全面提升汇率风险管理能力,助力企业加快资金周转速度、降低财务成本、控制运营风险。 2022年1月5日,国资委发布《关于推动中央企业加快司库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的意见》(国资发财评规〔2022〕1号),明确指出央企要充分认识司库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准备把握司库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司库体系建设。张海涛谈及,中国电建在大司库管理体系建设下,将进一步发挥中国电建资产管理(新加坡)有限公司职能,建立集团海外资金管理平台,搭建区域资金池,实现海外资金归集;其次,集团会将汇率风险管理工作和境外资金池业务开展联动,有效调度海外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风险;再者,面对复杂的外部金融市场,集团会进一步加强海外金融业务合规管理,完善海外业务应急预案管理。 而国机集团也会在大司库管理体系建设下继续夯实集团外汇风险管理。“司库管理体系对衍生业务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我们会从监控角度,推动集团整体衍生品业务的交易水准,以强化衍生业务合规性管理。”李鑫谈及,2022年国机集团会对旗下衍生品业务风险点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制度的完整性、执行程度、贸易背景真实性等,以提升集团汇率风险管控水平。 结合TCL司库的发展路径和实践,以及参考西方国家很多优秀的司库案例,江小照表示,一家企业集团大司库的发展应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总体定位为指引,在保障资金链安全、流动性和汇率、利率等市场风险可控的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源,提升产融价值,助力集团长效发展。 四是加强跨境人民币业务开展。过去十余年中,跨境人民币使用领域不断扩展,市场参与主体日益丰富。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球经济金融环境的波动,涉外企业对防范汇率风险、加大跨境人民币业务开展力度的诉求更为迫切,2021年多家涉外企业跨境人民币业务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多家调研企业向本刊表示,跨境人民币业务开展,直接减少了中企的汇兑敞口,带来了外汇交易成本的节约和汇率风险的降低。不过,若要大规模开展跨境人民币,仍需要配套机制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首先,目前海外交易对手对人民币的接受、持有意愿比较有限,纯外资背景客户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有待提高,要进一步丰富人民币金融市场,提高境外机构持有人民币的意愿;其次,我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大量进口能源、石油等资源,仍多以美元计价;再次,仍需进一步完善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体系,虽然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ross-border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CIPS)已有一定规模和运行基础,但在境外仍主要以大型中资银行为主导,外资银行参与度有待提高,而且CIPS在涉外企业海外业务重点发展的“一带一路”沿线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覆盖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此外,目前国际市场上人民币兑小额货币相关的汇率避险品种较少、市场规模较小、活跃度有所欠缺,因此套保成本相对较高,尤其是涉及长期限的汇率衍生产品也非常有限,无法满足企业避险的需求。”李娜谈到。 在一些企业看来,未来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可在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企业寄望在国家层面打通双边互换协议的落地机制,这不仅可促使外国央行向当地银行和企业提供人民币融资,为相关企业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和投资提供支持,还可以帮助中企降低在一些新兴市场国家所投项目的融资和避险成本。 五是加强对海外市场外汇管制风险的应对预案工作。未来全球经济波动有可能会在个别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出现外汇管制风险,即当美国缩表、不断加息之际,可能会带来其他国家外汇储备变化与外资外流,这些国家外汇急剧减少,导致企业在当地有钱却无法汇出。对此,涉外企业要提前预警,深入研究各类专业的外汇管制应对解决方案。企业可根据自己的业务开展情况,从贸易项下和非贸易项下场景入手制定应对方案,在克服汇兑困难的同时也要确保业务合规。此外,也有企业表示,外汇管制风险不是企业通过外汇衍生产品可以规避的风险,需要企业、金融机构乃至国家层面合力来化解,建议政府可以在国家层面给予指导和支持,如进一步通过跨境人民币业务开展、深化货币互换对市场的支持,希望中资银行深度参与海外当地金融市场,为涉外企业解决汇困难题争取当地市场的优惠待遇,或者打通当地中企轧差渠道,先在当地实现轧差、再在境内调剂轧差余额。 当前全球疫情仍处于大流行阶段,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性加大。但我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支撑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并保持基本稳定。2022年外汇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是继续推动外汇市场深化发展,夯实服务实体经济基础,引导市场主体做好汇率避险管理,丰富外汇市场产品,为市场主体外汇风险管理提供更为便利的政策环境。在当前疫情冲击以及百年变局演进的大环境下,监管部门与市场主体并肩同行,持续深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与此同时,市场主体不断深化对汇率波动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淬炼、提升避险管理技能,涉外企业汇率避险正在迈向新的征程。 2024-05-20/safe/2024/0520/24413.html
-
2024年一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2810亿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8702亿元,服务贸易逆差4388亿元,初次收入逆差1749亿元,二次收入顺差244亿元。资本和金融账户中,储备资产增加3118亿元。 按美元计值,2024年一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392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1211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610亿美元,初次收入逆差243亿美元,二次收入顺差34亿美元。资本和金融账户中,储备资产增加434亿美元。 按SDR计值,2024年一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294亿SDR,其中,货物贸易顺差910亿SDR,服务贸易逆差459亿SDR,初次收入逆差183亿SDR,二次收入顺差26亿SDR。资本和金融账户中,储备资产增加326亿SDR。(完) 2024年一季度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 项 目 行次 亿元 亿美元 亿SDR 1. 经常账户 1 2810 392 294 贷方 2 64619 8991 6760 借方 3 -61810 -8599 -6466 1.A 货物和服务 4 4314 601 451 贷方 5 60452 8411 6324 借方 6 -56138 -7810 -5873 1.A.a 货物 7 8702 1211 910 贷方 8 53982 7511 5647 借方 9 -45280 -6300 -4737 1.A.b 服务 10 -4388 -610 -459 贷方 11 6470 900 677 借方 12 -10857 -1511 -1136 1.A.b.1 加工服务 13 196 27 20 贷方 14 215 30 22 借方 15 -19 -3 -2 1.A.b.2 维护和维修服务 16 65 9 7 贷方 17 171 24 18 借方 18 -106 -15 -11 1.A.b.3 运输 19 -1431 -199 -150 贷方 20 1593 222 167 借方 21 -3024 -421 -316 1.A.b.4 旅行 22 -3864 -538 -404 贷方 23 559 78 58 借方 24 -4422 -615 -463 1.A.b.5 建设 25 213 30 22 贷方 26 359 50 38 借方 27 -146 -20 -15 1.A.b.6 保险和养老金服务 28 -246 -34 -26 贷方 29 45 6 5 借方 30 -291 -40 -30 1.A.b.7 金融服务 31 9 1 1 贷方 32 74 10 8 借方 33 -65 -9 -7 1.A.b.8 知识产权使用费 34 -465 -65 -49 贷方 35 300 42 31 借方 36 -765 -106 -80 1.A.b.9 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 37 344 48 36 贷方 38 1130 157 118 借方 39 -786 -109 -82 1.A.b.10 其他商业服务 40 860 120 90 贷方 41 1968 274 206 借方 42 -1108 -154 -116 1.A.b.11 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 43 -49 -7 -5 贷方 44 28 4 3 借方 45 -77 -11 -8 1.A.b.12 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 46 -22 -3 -2 贷方 47 28 4 3 借方 48 -50 -7 -5 1.B 初次收入 49 -1749 -243 -183 贷方 50 3508 488 367 借方 51 -5257 -731 -550 1.C 二次收入 52 244 34 26 贷方 53 660 92 69 借方 54 -416 -58 -43 2. 资本和金融账户(含当季净误差与遗漏) 55 -2810 -392 -294 2.1 资本账户 56 -2 0 0 贷方 57 4 1 0 借方 58 -5 -1 -1 2.2 金融账户(含当季净误差与遗漏) 59 -2808 -391 -294 2.2.1 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含当季净误差与遗漏) 60 309 43 33 其中:2.2.1.1 直接投资 61 -2006 -279 -210 2.2.1.1.1直接投资资产 62 -2745 -382 -287 2.2.1.1.1.1 股权 63 -1845 -257 -193 2.2.1.1.1.2 关联企业债务 64 -901 -125 -94 2.2.1.1.2直接投资负债 65 739 103 77 2.2.1.1.2.1 股权 66 1366 190 143 2.2.1.1.2.2 关联企业债务 67 -627 -88 -66 2.2.2 储备资产 68 -3118 -434 -326 2.2.2.1 货币黄金 69 0 0 0 2.2.2.2 特别提款权 70 28 4 3 2.2.2.3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71 -7 -1 -1 2.2.2.4 外汇储备 72 -3139 -437 -329 2.2.2.5 其他储备 73 0 0 0 3. 净误差与遗漏 74 / / / 注:1.根据《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六版)编制。 2.“贷方”按正值列示,“借方”按负值列示,差额等于“贷方”加上“借方”。本表除标注“贷方”和“借方”的项目外,其他项目均指差额。 3.季度人民币计值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折算方法为,当季以美元计值的国际收支平衡表,通过当季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汇率中间价折算。季度SDR计值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由当季以美元计值的国际收支平衡表,通过当季SDR对美元平均汇率折算得到。 4.资本和金融账户因含净误差与遗漏,与经常账户差额金额相等,符号相反。 5.初步统计,2024年一季度,我国直接投资负债中资本金新增210亿美元(折约1512亿元人民币)。 6.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2024-05-15/jiangxi/2024/0515/2466.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4月,银行结汇12336亿元人民币,售汇15036亿元人民币。2024年1-4月,银行累计结汇50850亿元人民币,累计售汇55312亿元人民币。 按美元计值,2024年4月,银行结汇1737亿美元,售汇2118亿美元。2024年1-4月,银行累计结汇7159亿美元,累计售汇7788亿美元。 2024年4月,银行代客涉外收入42043亿元人民币,对外付款44754亿元人民币。2024年1-4月,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入159849亿元人民币,累计对外付款162338亿元人民币。 按美元计值,2024年4月,银行代客涉外收入5921亿美元,对外付款6303亿美元。2024年1-4月,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入22507亿美元,累计对外付款22858亿美元。 2024年4月,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其中,外贸发展向好态势明显,货物贸易跨境收支顺差保持较高规模,继续发挥稳定跨境资金流动的基本盘作用;外资积极配置人民币资产,4月境外投资者净买入境内债券、股票分别为1247亿和451亿元人民币。此外,4月跨境外币收支基本平衡,跨境人民币净流出增多,主要体现了人民币融资成本相对较低的影响。5月以来,内外部环境持续改善,跨境资金流动更趋均衡。未来,随着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持续增多,基本面对外汇市场的支撑作用将进一步增强,有助于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更加均衡。 附:名词解释和相关说明 国际收支是指我国居民与非居民间发生的一切经济交易。 银行结售汇是指银行为客户及其自身办理的结汇和售汇业务,包括远期结售汇履约和期权行权数据,不包括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数据。银行结售汇统计时点为人民币与外汇兑换行为发生时。其中,结汇是指外汇所有者将外汇卖给银行,售汇是指银行将外汇卖给外汇使用者。结售汇差额是结汇与售汇的轧差数。 远期结售汇签约是指银行与客户协商签订远期结汇(售汇)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汇(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汇率和期限;到期外汇收入(支出)发生时,即按照远期结汇(售汇)合同订明的币种、金额、汇率办理结汇(售汇)。 远期结售汇平仓是指客户因真实需求背景发生变更、无法履行资金交割义务,对原交易反向平盘,了结部分或全部远期头寸的行为。 远期结售汇展期是指客户因真实需求背景发生变更,调整原交易交割时间的行为。 本期末远期结售汇累计未到期额是指银行与客户签订的远期结汇和售汇合同在本期末仍未到期的余额;差额是指未到期远期结汇和售汇余额之差。 未到期期权Delta净敞口是指银行对客户办理的期权业务在本期末累计未到期合约所隐含的即期汇率风险敞口。 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指境内非银行居民机构和个人(统称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与非居民机构和个人之间发生的收付款,不包括现钞收付和银行自身涉外收付款。具体包括: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跨境收付款(包括外汇和人民币),以及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境内收付款(暂不包括境内居民个人与境内非居民个人之间发生的人民币收付款),统计时点为客户在境内银行办理涉外收付款时。其中,银行代客涉外收入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从非居民收入的款项,银行代客对外支出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向非居民支付的款项。 2024-05-29/jiangxi/2024/0523/2469.html
-
5月1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与公安部联合召开打击外汇违法犯罪工作推进部署会议,总结2020年以来打击外汇违法犯罪工作成效,安排部署下阶段重点工作,并对2020-2022年度打击非法买卖外汇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予以通报表彰。 会议指出,近年来,国家外汇管理局和公安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协同作战,严厉打击地下钱庄等外汇违法犯罪活动,联合破获汇兑型地下钱庄刑事案件数百起,查处通过地下钱庄非法买卖外汇的企业和个人4000余名,罚没款超17亿元人民币,有力震慑违法犯罪分子,有效维护经济运行秩序,切实防控金融风险。 会议强调,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国各级外汇管理部门和公安机关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严格执法、敢于亮剑,持续健全汇警合作机制,凝聚更强合力,在数据赋能、协同打击、以打促治上再上新台阶。要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行刑衔接全链条惩处外汇违法违规主体,集中力量打击职业化外汇违法犯罪团伙,精准打击重大案件,务求长效长治,持续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坚决捍卫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2024-05-14/jiangxi/2024/0514/2465.html
-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24年一季度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2024年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状况有何特点? 答: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其中,经常账户顺差392亿美元,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0.9%,继续处于合理均衡区间;双向跨境资金流动保持合理有序。 一是货物贸易保持顺差。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口径的货物贸易顺差1211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出口7511亿美元,同比增长2%;进口6300亿美元,同比增长3%。主要是2024年以来我国经济实现良好开局,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深入,贸易新增长点、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拓展,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二是服务贸易呈现逆差。一季度,服务贸易逆差610亿美元。一方面,旅行逆差538亿美元,同比扩大34%,旅行相关收入、支出规模继续向疫情前水平回归。另一方面,服务贸易主要顺差项目持续增长。其中,咨询、广告等其他商业服务顺差120亿美元,处于历史较高水平;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顺差48亿美元,同比增长30%。 三是双向直接投资有序开展。一季度,我国对外股权性质直接投资净流出257亿美元,企业“走出去”稳定有序;来华股权性质直接投资净流入190亿美元,其中新增资本金流入210亿美元,显示外资来华展业兴业保持总体稳定。 总体看,尽管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但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将继续为我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提供根本支撑。 2024-05-16/jiangxi/2024/0516/2467.html
-
近日,鹰潭市首家外币代兑点在沁庐道苑酒店正式揭牌启用,客户无需前往银行网点,在酒店内即可满足美元、港币、日元等10余种外币现钞兑换需求。这标志着鹰潭市外籍来华人员在用汇便利工作上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 2024年以来,国家外汇管理局江西省分局着力推进提升外币现钞兑换便利化工作,指导国家外汇管理局鹰潭市分局加强组织谋划,推出务实举措,进一步提升外籍来华人员用汇服务体验。 广泛调研,聚焦“关键堵点”。通过组织召开外汇银行座谈会,走访市出入境管理局、市文旅局等政府部门,以及与辖内企业、高校外籍来鹰人员进行一对一调研,全面梳理辖内外籍人员用汇需求、支付习惯,切实了解银行网点、兑换机具位置分布的优化建议,彻底摸清外币兑换服务的难点和堵点。 形成合力,力求“提质增效”。联合市文旅局选准有外籍人员入住需求的酒店增设外币代兑点,联合人民银行鹰潭市分行制定《鹰潭市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工作方案》,有针对性地引导外汇银行在重点商圈、重点景区等场景优化外币兑换机构布局,加快自助兑换机具布设,丰富外币兑换服务方式,并在外籍来华人员政策宣传、业务培训等工作推进上形成跨部门工作合力。 多措并举,优化“服务体验”。制发《鹰潭市优化外籍来华人员用汇便利工作实施要点》,组织全市50余家个人外汇业务银行网点增设统一兑换标识,实现对已开办对私结售汇业务的银行网点、柜台、外币代兑机构兑换标识全覆盖。推动辖内银行在火车站、龙虎山景区、凯翔商圈等重点场景增设外币兑换机构、自助兑换机。推出外币兑换服务网点电子地图,实现全市有外币兑换业务的银行网点、外币代兑机构等外币兑换服务网点“一站查询、一键可达”。 下一步,国家外汇管理局鹰潭市分局将以外币代兑机构的设立为契机,继续联合金融机构提升全市外汇业务服务能力,为外籍来华人员及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2024-05-16/jiangxi/2024/0524/2468.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4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008亿美元,较3月末下降448亿美元,降幅为1.38%。 2024年4月,受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数据、货币政策预期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上涨,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下跌。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下降。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有利于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 2024-05-13/jiangxi/2024/0513/2464.html
-
2024年5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朱鹤新会见来访的国际清算银行总经理卡斯滕斯。双方就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可持续投资等议题进行了交流。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李红燕陪同会见。 2024-05-29/jiangxi/2024/0524/2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