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21年2月份银行结售汇和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就2021年2月份外汇收支形势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2021年2月份我国外汇收支形势如何? 答:2月份我国外汇市场延续平稳运行态势。从主要指标表现看,银行结售汇顺差280亿美元,非银行部门涉外收支顺差332亿美元。其中,随着贸易项下集中收结汇的季节性因素减弱和消退,货物贸易结售汇顺差和货物贸易跨境收支顺差减少,外汇市场收支交易趋向平稳。 市场主体结售汇意愿总体稳定。2月,衡量结汇意愿的结汇率,也就是客户向银行卖出外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收入之比为67%;衡量售汇意愿的售汇率,也就是客户从银行买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支出之比为61%,与1月相比变化均不大。 跨境资本双向投资合理有序。2月,直接投资项下涉外收支顺差137亿美元,为跨境资本流入的主要渠道,显示外资看好国内市场和发展前景;证券项下双向投资更趋均衡,顺差32亿美元。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外部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金融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持续推进,有助于国内外汇市场稳健运行,跨境资金均衡流动。 2021-03-24/anhui/2021/0324/1662.html
-
为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1年重点任务之一的“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2030年碳排放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积极推动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国家外汇管理局海南省分局积极响应,于2021年3月4日牵头省金融局、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召开国际碳排放权市场建设交流讲座,邀请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大唐碳资产有限公司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相关专家进行授课,人行海口中心支行、外汇局海南省分局、海南省地方金融局、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和各银行机构等共计45人参加交流讲座。 在交流过程中,专家分享了碳交易原理、全国碳市场进程、国内外碳交易产品、碳普惠和海洋碳汇森林碳汇的相关知识,同时,相关专家就与会代表提出的碳排放权与绿色金融的关系、碳排放权的系统交易风险点、如何实现2030年碳排放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等问题进行了解答和展望。 此次交流讲座,提升了与会人员对碳排放权、碳交易原理、风险识别和管理、碳金融碳普惠等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加深了各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对国内外碳交易产品的了解,对向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迈进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意义。 2021-03-24/hainan/2021/0324/1386.html
-
为指导银行正确理解、准确把握、严格执行金融政策法规,发挥政策宣导的桥梁纽带作用,2020年3月19日,海南省外汇和跨境人民币自律机制举办专题学习交流会,外汇局海南省分局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应邀参加。 会上,自律机制“政策宣传与培训小组”牵头单位工商银行海南省分行领学了《海南自贸港金融政策答疑(一)》(以下简称《答疑》);外汇局海南省分局介绍了《答疑》的出台背景和目的;各成员单位围绕《答疑》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本次会议加深了各成员单位对金融政策的理解,提升成员单位的展业能力,有利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海南自贸港提供金融助力。 2021-03-24/hainan/2021/0324/1385.html
-
2021-03-25http://www.gov.cn/xinwen/2021-03/24/content_5595275.htm
-
2021-03-25http://www.gov.cn/xinwen/2021-03/24/content_5595274.htm
-
2021-03-25http://www.gov.cn/xinwen/2021-03/25/content_5595515.htm
-
2021-03-24http://www.gov.cn/xinwen/2021-03/23/content_5595195.htm
-
近日,人民银行铜川市中心支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外汇局铜川市中心支局副局长刘晓军带领外汇管理科及中国银行铜川分行一行5人赴铜川2家涉外企业实地察看,走访调研。 外汇局铜川市中心支局针对汇率变动增加企业成本的问题,指导企业通过“套期保值产品”等金融产品或控制结汇时间合理控制汇率风险、降低汇率影响,此外,指导企业利用“中欧班列”相关便利化优惠政策开展出口贸易,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企业运行效率,降低疫情对其供应链的影响。在了解到相关企业因后续进口设备急需办理“信用证”业务后,外汇局铜川市中心支局督促中国银行铜川分行尽快为企业办理相关“信用证”业务,同时加强信贷支持、优化金融服务,帮助企业解决跨境收支和融资中的实际困难。 下一步,外汇局铜川市中心支局将继续跟进重点联系企业需求落地情况,加强与外汇指定银行的沟通联系,强化对小微外贸企业的调研和帮扶力度,进一步发挥外汇金融政策支持作用。 2021-03-25/shaanxi/2021/0325/803.html
-
2021-03-25/anhui/2021/0325/1666.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8月,银行结汇11062亿元人民币,售汇11328亿元人民币,结售汇逆差265亿元人民币;按美元计值,银行结汇1596亿美元,售汇1634亿美元,结售汇逆差38亿美元。 2020年1-8月,银行累计结汇90155亿元人民币,累计售汇85067亿元人民币,累计结售汇顺差5088亿元人民币;按美元计值,银行累计结汇12852亿美元,累计售汇12130亿美元,累计结售汇顺差722亿美元。 2020年8月,银行代客涉外收入24739亿元人民币,对外付款23855亿元人民币,涉外收付款顺差884亿元人民币。2020年1-8月,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入187997亿元人民币,累计对外付款186296亿元人民币,累计涉外收付款顺差1701亿元人民币。 按美元计值,2020年8月,银行代客涉外收入3568亿美元,对外付款3441亿美元,涉外收付款顺差127亿美元。2020年1-8月,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入26797亿美元,累计对外付款26555亿美元,累计涉外收付款顺差242亿美元。 国家外汇管理局根据最新获得的数据,修订了2020年1-7月涉外收付款数据,并通过国家外汇管理局官方网站“统计数据”栏目公布。 附:名词解释和相关说明 国际收支是指我国居民与非居民间发生的一切经济交易。 银行结售汇是指银行为客户及其自身办理的结汇和售汇业务,包括远期结售汇履约和期权行权数据,不包括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数据。银行结售汇统计时点为人民币与外汇兑换行为发生时。其中,结汇是指外汇所有者将外汇卖给外汇指定银行,售汇是指外汇指定银行将外汇卖给外汇使用者。结售汇差额是结汇与售汇的轧差数。银行结售汇形成的差额将通过银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买卖平盘,是引起我国外汇储备变化的主要来源之一,但其不等于同期外汇储备的增减额。 银行结售汇不按居民与非居民交易的原则进行统计,且其仅包括银行与客户及其自身之间发生的本外币买卖,即人民币和外汇的兑换交易,不同于国际收支交易的统计范围。 远期结售汇签约是指银行与客户协商签订远期结汇(售汇)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汇(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汇率和期限;到期外汇收入(支出)发生时,即按照远期结汇(售汇)合同订明的币种、金额、汇率办理结汇(售汇)。远期结售汇业务使得企业可提前锁定未来结汇或售汇的汇率,从而有效规避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风险。银行一般会通过银行间外汇市场来对冲远期结售汇业务形成的风险敞口。比如,当银行签订的远期结汇大于远期售汇时,银行一般会将同等金额的外汇提前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卖出,反之亦然。因而远期结售汇也是影响我国外汇储备变化的一个因素。 远期结售汇平仓是指客户因真实需求背景发生变更、无法履行资金交割义务,对原交易反向平盘,了结部分或全部远期头寸的行为。 远期结售汇展期是指客户因真实需求背景发生变更,调整原交易交割时间的行为。 本期末远期结售汇累计未到期额是指银行与客户签订的远期结汇和售汇合同在本期末仍未到期的余额;差额是指未到期远期结汇和售汇余额之差。签约额与累计未到期额之间的关系为:本期末远期结售汇累计未到期额=上期末远期结售汇累计未到期额+本期远期结售汇签约额-本期远期结售汇履约额-本期远期结售汇平仓额。 未到期期权Delta净敞口是指银行对客户办理的期权业务在本期末累计未到期合约所隐含的即期汇率风险敞口。银行为管理这部分风险敞口,在期权合约存续期间通常会在外汇市场进行对冲。 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指境内非银行居民机构和个人(统称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与非居民机构和个人之间发生的收付款,不包括现钞收付和银行自身涉外收付款。具体包括: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跨境收付款(包括外汇和人民币),以及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境内收付款(暂不包括境内居民个人与境内非居民个人之间发生的人民币收付款),统计时点为客户在境内银行办理涉外收付款时。其中,银行代客涉外收入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从非居民收入的款项,银行代客对外支出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向非居民支付的款项。 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国际收支统计的组成部分,但其统计原则与国际收支采用的权责发生制原则不同,采用资金收付制原则,且其仅反映境内非银行部门与非居民之间的资金流动状况,不能反映实物交易和银行自身的涉外交易,统计范围小于国际收支统计。 2020-10-21/jilin/2020/1021/1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