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便利跨国公司资金归集使用,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优化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的通知》(汇发〔2024〕31号)要求,国家外汇管理局江苏省分局草拟了《江苏省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通过信函方式反馈意见。 邮寄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中山东路200号国家外汇管理局江苏省分局外汇管理二处,并在信封上注明“资金池试点意见”字样,并随函附上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为尽快推动试点实施,进一步便利跨国公司集团资金归集使用,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公开征求意见时间缩短为15日,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5年1月9日。 附件:江苏省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国家外汇管理局江苏省分局 2024年12月25日 2024-12-25/jiangsu/2024/1225/1048.html
-
编者按:2023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联合9家市级部门共同出台《金融支持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行动方案》。该行动方案实施一年以来,重庆市金融系统积极行动、创新作为,为通道基础设施建设、物流畅通、经贸发展和产业布局等提供了强有力且富有成效的金融服务,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迈入“快车道”,促进重庆乃至西部地区加快链接东盟、融入全球。 自《金融支持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行动方案》发布以来,在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重庆市分局的支持和指导下,中国工商银行重庆市分行紧紧围绕区域发展导向和“外汇业务首选银行”战略规划,充分发挥集团一体化金融服务优势,整合境内境外多边市场资源,全力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对外开放经济建设。 一、深化跨境金融协作互通 一是加强境内外沟通协作。集团内,与新加坡分行及泰国、马来西亚、老挝、越南等东盟地区境外机构常态化开展信息互通、客户推介和联合服务;集团外,与星展银行、华侨银行、大华银行等新加坡主流银行长期保持密切联系和业务合作。通过培育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朋友圈”,整合境内外渠道、资金、产品、信息,不断拓宽延伸服务边际,为通道建设和相关企业提供本外币一揽子跨境金融服务。二是加强国际平台交流参与。积极展示工银集团国际化经营成果,助力区域国际金融合作影响力提升。2023年第五届中新金融峰会期间,作为陆海新通道金融服务联合体发起行及核心成员行,参与金联体成立大会并作为唯一中资银行代表推介“工银全球行”品牌,进一步展现运用境内外资源、参与跨区域跨境协作、推进通道建设的决心和信心。 二、服务重点领域融资需求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支持。截止2024年7月末,围绕重庆市东南西北四向开放通道,中国工商银行重庆市分行已先后为60余个涉及铁路、公路、港口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融资支持,相关融资余额超过600亿元。二是加强物流企业融资支持。针对通道物流企业,加大物流基地项目融资支持和日常流动性融资支持。截至2024年7月末,已为500余户物流企业提供融资支持,融资余额超过60亿元。三是加强商贸企业融资支持。截至2024年7月末,已为3000余户通道商贸企业提供了融资支持,融资余额超过100亿元。四是加强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全面梳理海关优质进出口企业清单,筛选目标小微企业,开展跨境贷等场景运用推广。与陆海新通道运营公司等平台进行深入对接,追溯支付链条,深挖上下游小微企业融资需求。2024年以来,已累计为通道相关企业投放贷款超5亿元。 三、优化通道跨境金融服务 一是提供便捷高效结算服务。为通道相关企业提供全球账户视图、收付款集中、跨境流动性管理等综合性服务,全力保障资金安全、高效汇划。持续加强风险中性理念宣传,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产品丰富、币种齐全、渠道便捷的汇率避险方案,帮助地方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做好汇率风险管理。今年以来,中国工商银行重庆市分行为通道相关贸易和物流企业办理国际结算逾80亿美元,结售汇逾30亿美元。二是完善便利化试点服务。不断总结便利化政策试点经验,完善服务机制,优化服务流程,推动试点政策红利惠及更多通道相关企业,累计为通道相关贸易、物流企业办理便利化试点业务逾280亿元。三是强化跨境投融资精准对接。密切跟进本地企业在陆海新通道沿线及“一带一路”沿线的工程承包、境外投资、跨境融资等需求,提供政策咨询、境内外账户开立、融资方案设计、汇率风险管理等一揽子综合服务。累计支持本地企业开展境外发债和跨境融资近20亿美元,联动集团内境外机构投资近3亿美元。 四、推进业务发展创新突破 聚焦铁路运输跨境贸易痛点、难点,围绕铁路运输单证、多式联运“一单制”提单等积极探索金融服务创新。首创以“铁路提单”作为运输单据的进口信用证,实现铁路运单融资突破。加强通道多式联运需求对接,为“一单制”铁海联运提单格式、内容、签发要求等关键点提供专业支持,共同研究“一单制”铁海联运提单应用于跨境贸易、国际结算及融资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并成功实现多式联运“一单制”项下进口信用证突破,入选川渝两地自贸区金融创新案例。截至2024年7月末,累计办理铁路运输单证相关融资业务逾9000万元,实现了铁路运输单证结算及融资业务的复制推广和闭环运作。 五、提升数字化金融服务能力 通过国家外汇管理局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开展线上查验,确保服务贸易相关业务单证的真实性和唯一性,提升对通道相关企业跨境金融服务效率。依托海关“单一窗口”、总行企业网银、电子交易平台等线上服务渠道,以线上跨境结算、资金交易等标准化产品为切入点,帮助相关企业降低脚底成本、提升服务效率。截至2024年7月末,累计通过区块链平台办理税务备案表电子核验逾3000笔、金额逾22亿美元,完成境内运费付汇业务逾2500笔、金额逾7亿美元;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相关贸易和物流企业提供外汇业务线上服务逾13亿美元。 2024-12-26/chongqing/2024/1226/3116.html
-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外汇管理信息,提高工作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制定本指南。 一、信息分类 本指南所称国家外汇管理局陕西省分局(以下简称外汇局陕西省分局)政府信息包括外汇局陕西省分局各处室、辖内各分支机构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可以对外公开的外汇管理政府信息,具体分为以下十类: (一)领导信息:外汇局陕西省分局在职局领导基本信息; (二)机构设置:外汇局陕西省分局各处室、辖内各分支机构情况介绍; (三)工作动态:领导调研、分局工作动态、业务宣传情况; (四)管理信息:行政许可信息公示、行政处罚信息公示; (五)政策法规:外汇管理行政法规、地方规范性文件; (六)业务指南:外汇管理相关业务指南; (七)特色服务:促进辖内企业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工作情况; (八)信息公开:外汇局行政审批事项公开目录、业务咨询电话及联系方式; (九)咨询反馈:业务咨询、投诉建议等; (十)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可以对外公开的外汇管理政府信息。 二、信息编排体系 外汇局陕西省分局政府信息依照内容进行分类编排。不同类别的政府信息依照公开形式、业务管理范围、发布时间等规则进行分别编排。 三、信息公开方式 外汇局陕西省分局政府信息公开分为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两大类。 (一)主动公开信息。可通过以下渠道公开: 1.外汇局陕西省分局国际互联网站(http://www.safe.gov.cn/shaanxi/); 2.新闻发布会; 3.银行、企业座谈会; 4.其他方式。 (二)依申请公开信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信息具体情况,依照申请人要求的方式或其他适宜方式予以公开。 四、信息获取方式 (一)主动公开信息的获取方式。 1.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通过外汇局陕西省分局国际互联网站搜索功能或在线浏览《国家外汇管理局陕西省分局主动公开基本目录》及相应具体栏目获得所需信息。 2.通过外汇局陕西省分局其它信息发布渠道,如新闻发布会、银企座谈会等获取所需信息。 (二)依申请公开信息的获取方式。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应按照《国家外汇管理局陕西省分局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规程》的规定,向外汇局陕西省分局政府信息公开受理机构提出申请。外汇局陕西省分局政府信息公开受理机构将依据申请内容,转主管处室进行处理。根据处理情况作出答复,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应当按照申请人要求的形式提供;无法按照申请人要求的形式提供的,可以通过安排申请人查阅相关资料、提供复制件或者其他适当形式提供。 五、信息公开受理机构 外汇局陕西省分局政府信息公开受理机构为国家外汇管理局陕西省分局国际收支处,办公时间为周一至周五,上午8:30-11:30,下午13:30-17:00(节假日除外)。 联系电话:029-88150690 传真号码:029-88150844 通信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西大街188号国家外汇管理局陕西省分局 邮政编码:710002 六、监督方式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于外汇局陕西省分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意见、建议可通过网站留言、来信来函等方式向外汇局陕西省分局政府信息公开受理机构反映。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外汇局陕西省分局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可以向上级行政机关、监察机关或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举报。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外汇局陕西省分局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本指南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018-12-27/shaanxi/2018/1227/259.html
-
一、主要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6〕8号) (三)《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实施细则的通知》(国办发〔2016〕80号) 二、公开事项和内容 机构介绍、政策法规、行政执法信息、信息公开专栏、业务指南、特色服务、公众交流等7类22项内容,详见附表。 三、公开时限 列入《国家外汇管理局陕西省分局主动公开基本目录》的政府信息,应当自该政府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法律法规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四、公开方式 国家外汇管理局陕西省分局政府网站(http://www.safe.gov.cn/shaanxi/)是国家外汇管理局陕西省分局信息公开的主平台,国家外汇管理局陕西省分局将积极通过广播电视、纸质媒体、新媒体等渠道加强主动公开。 五、责任主体 国际收支处牵头,各有关处室根据责任分工分别负责。 六、监督渠道 社会各界可通过国家外汇管理局陕西省分局政府网站“咨询反馈”—“投诉建议”或“联系我们”栏目进行监督。 附表: 国家外汇管理局陕西省分局主动公开基本目录 公开 类别 序号 公开 事项 公开内容 责任 主体 机构 介绍 1 局领导 国家外汇管理局陕西省分局局领导的姓名、职务等信息 国际收支处 2 机构 设置 国家外汇管理局陕西省分局内设机构等信息 国际收支处 3 分局 动态 国家外汇管理局陕西省分局重要工作动态 国际收支处 外汇管理处 外汇检查处 政策 法规 4 综合 外汇管理综合类政策法规 国际收支处 5 经常项目外汇管理 有关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个人等经常项目外汇管理的政策法规 外汇管理处 6 资本项目外汇管理 有关跨境直接投资、跨境证券投资、跨境债权债务等资本项目外汇管理的政策法规 外汇管理处 7 国际收支统计 有关国际收支统计的政策法规 国际收支处 8 结售汇与外汇市场管理 有关结售汇管理、外汇市场管理的政策法规 国际收支处 9 外汇检查与法规适用 有关外汇检查及处罚等的政策法规 外汇检查处 10 现行有效法规目录 截至发布期的外汇管理主要有效法规目录以及国家外汇管理局陕西省分局主要有效法规目录 国际收支处 行政执法信息 11 行政许可信息公示 国家外汇管理局陕西省分局辖内行政许可信息,包括行政相对人名称、注册地、机构代码、审批部门名称、设定依据、许可事项、许可时间等 国际收支处 外汇管理处 12 行政处罚信息公示 国家外汇管理局陕西省分局辖内行政处罚信息,包括违规主体名称、注册地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名称、违法事实、处罚依据、处罚决定日期等 外汇检查处 13 《国家外汇管理局执法证》信息 国家外汇管理局陕西省分局执法证相关信息公告 国际收支处 业务 指南 14 业务 指南 国家外汇管理局陕西省分局各类业务办理指引,包括业务名称、办理流程、申请材料、政策依据、办理部门、联系方式和地址等 国际收支处 外汇管理处 信息公开专栏 15 主动公开基本目录 国家外汇管理局陕西省分局主动公开信息基本目录 国际收支处 16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分类、公开方式、获取方式、公开受理机构、办公地址、办公时间、联系方式、监督方式等 国际收支处 17 依申请公开 国家外汇管理局陕西省分局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有关指引及制度,包括申请条件、申请方式、受理机构、办理流程等 国际收支处 18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国家外汇管理局陕西省分局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国际收支处 特色 服务 19 特色 服务 国家外汇管理局陕西省分局根据本地外汇管理业务特点对外发布的服务信息 国际收支处 外汇管理处 公众 交流 20 业务 咨询 咨询人、咨询内容、答复内容等 国际收支处 外汇管理处 21 投诉 建议 留言人、投诉建议内容、答复内容等 国际收支处 外汇管理处 22 联系 我们 国家外汇管理局陕西省分局通讯地址、联系方式等 国际收支处 外汇管理处 2022-08-09/shaanxi/2022/0809/1342.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随州市分局(以下简称随州市分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落实落细各项外汇便利化政策和惠企便民举措,持续提升跨境金融服务水平,为随州市涉外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畅通传导通道,提升外汇政策知晓度。近年来,随州市分局采取调研走访、问卷调查等措施,点对点、面对面与涉外企业沟通交流,摸底掌握外汇政策需求和跨境结算中的难点堵点。通过召开政策培训会、推进会和督办会,加强外汇政策培训,局长带头宣讲外汇政策,联合市商务、税务、海关等部门开展了3场外汇知识培训活动,惠及300余家涉外企业。通过社区广场现场宣传和开展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等多种形式,提升政策宣传成效,制作《外汇政策法规宣传手册》,累计发放1000余份,不断扩大外汇便利化政策的辐射面和知晓度。 二、坚持外汇为民,提升政策落地精准度。为进一步便利经营主体跨境贸易业务办理,随州市分局及时部署,组织召开全辖培训会,通过多平台加强宣传,对全市涉外银行网点开展现场督导,稳步推进货物贸易名录登记改革顺利落地,切实提升企业业务办理满意度。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市涉外银行共办理40笔名录登记业务。持续推动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扩点增面”,全市现有4家企业参与贸易收支便利化政策,累计办理贸易收支便利化业务113笔,合计金额1292万美元,降低了企业结算成本、提升了收付汇效率,为企业经营提供了较大便利。 三、聚焦科技引领,提升外贸企业服务便利度。以“互联网+政务”为重点,建立外汇业务咨询首问负责制,着力推进减事项、减次数、减材料、减时间,引导市场主体通过网上方式办理外汇业务,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加大跨境金融服务平台推广应用力度,通过平台便利银企融资对接,降低企业“脚底成本”。截至2024年11月底,随州市分局指导银行通过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共为辖区5家涉外企业办理了28笔共计489万美元的融资,切实提升了辖内中小微涉外企业融资便利性,助力全市涉外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12-23/hubei/2024/1223/2361.html
-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24年二季度及上半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2024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状况有何特点? 答: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其中,经常账户顺差941亿美元,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1.1%,继续处于合理均衡区间;双向跨境资本流动平稳有序。 一是货物贸易顺差保持较高水平。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口径的货物贸易顺差2884亿美元,为历年同期次高值,同比增长1%。其中,货物贸易出口15796亿美元,同比增长3%;进口12912亿美元,同比增长4%。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新质生产力激发外贸新动能,叠加外部需求边际改善,推动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稳定增长。 二是服务贸易收支平稳增长。上半年,服务贸易逆差1229亿美元。一方面,旅行逆差1032亿美元,同比增长37%,境外人员来华、居民跨境旅行均有所增加,带动旅行收入和支出分别增长43%和37%。另一方面,服务贸易顺差项目持续增长。其中,咨询、广告等其他商业服务顺差192亿美元,处于历史高位;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顺差100亿美元,同比增长26%。 三是双向直接投资平稳有序。上半年,我国对外股权性质直接投资净流出653亿美元,各类企业积极有序开展全球化布局;来华股权性质直接投资中,新增资本金流入408亿美元。 总体看,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我国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增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态势,将有利于我国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基本平衡。 2024-08-09/sichuan/2024/0809/2771.html
-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24年一季度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2024年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状况有何特点? 答: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其中,经常账户顺差392亿美元,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0.9%,继续处于合理均衡区间;双向跨境资金流动保持合理有序。 一是货物贸易保持顺差。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口径的货物贸易顺差1211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出口7511亿美元,同比增长2%;进口6300亿美元,同比增长3%。主要是2024年以来我国经济实现良好开局,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深入,贸易新增长点、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拓展,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二是服务贸易呈现逆差。一季度,服务贸易逆差610亿美元。一方面,旅行逆差538亿美元,同比扩大34%,旅行相关收入、支出规模继续向疫情前水平回归。另一方面,服务贸易主要顺差项目持续增长。其中,咨询、广告等其他商业服务顺差120亿美元,处于历史较高水平;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顺差48亿美元,同比增长30%。 三是双向直接投资有序开展。一季度,我国对外股权性质直接投资净流出257亿美元,企业“走出去”稳定有序;来华股权性质直接投资净流入190亿美元,其中新增资本金流入210亿美元,显示外资来华展业兴业保持总体稳定。 总体看,尽管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但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将继续为我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提供根本支撑。 2024-05-10/sichuan/2024/0519/2770.html
-
As at the end of September 2024, China recorded RMB 17.6371 trillion in outstanding external debt denominated in both domestic and foreign currencies (equivalent to USD 2516.9 billion, excluding those of Hong Kong SAR, Macao SAR, and Taiwan Province of China, the same below). In terms of maturity structure, the outstanding medium-and long-term external debt was RMB 7664.2 billion (equivalent to USD 1093.7 billion), accounting for 43 percent; while the outstanding short-term external debt was RMB 9972.9 billion (equivalent to USD 1423.2 billion), taking up 57 percent, of which 33 percent was trade-related credit. In terms of institutional sectors, the outstanding debt of general government totaled RMB 3018.6 billion (equivalent to USD 430.8 billion), accounting for 17 percent; the outstanding debt of the central bank totaled RMB 649.8 billion (equivalent to USD 92.7 billion), accounting for 4 percent; the outstanding debt of banks totaled RMB 7764.9 billion (equivalent to USD 1108.1 billion), accounting for 44 percent; the outstanding debt of other sectors (including inter-company lending under direct investments) totaled RMB 6203.7 billion (equivalent to USD 885.3 billion), accounting for 35 percent. In terms of debt instruments, the balance of loans was RMB 2567.8 billion (equivalent to USD 366.4 billion), accounting for 15 percent; the outstanding trade credits and advances was RMB 2700.7 billion (equivalent to USD 385.4 billion), accounting for 15 percent; the outstanding currency and deposits was RMB 3303.5 billion (equivalent to USD 471.4 billion), accounting for 19 percent; the outstanding debt securities was RMB 6183.8 billion (equivalent to USD 882.5 billion), accounting for 35 percent; the Special Drawing Rights (SDR) allocation amounted to RMB 344.1 billion (equivalent to USD 49.1 billion), accounting for 2 percent; the balance of inter-company lending under direct investments totaled RMB 1784.3 billion (equivalent to USD 254.6 billion), accounting for 10 percent; and the balance of other debt liabilities was RMB 752.9 billion (equivalent to USD 107.4 billion), accounting for 4 percent. With respect to currency structures, the outstanding external debt in domestic currency totaled RMB 8876.1 billion (equivalent to USD 1266.7 billion), accounting for 50 percent; the outstanding external debt in foreign currencies (including SDR allocation) totaled RMB 8761.0 billion (equivalent to USD 1250.2 billion), accounting for 50 percent. In the outstanding registered external debt in foreign currencies, the USD debt accounted for 80 percent, the Euro debt accounted for 8 percent, the JPY debt accounted for 5 percent, the HKD debt accounted for 4 percent, the SDR and other foreign currency-denominated external debt accounted for 3 percent. Since all major external debt indicators were within the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thresholds, China’s external debt risk is under control. Appendix Definition of terms and interpretations External debt classification by maturity structure. There are two methods to classify the external debt by maturity structure. One is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actual maturity, i.e. it is classified as medium- and long-term external debt if the contractual maturity is over one year, and classified as short-term external debt if the contractual maturity is one year or less; the other is on the basis of the remaining maturity, i.e.,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actual maturity classification method above, the medium- and long-term external debt due within one year is classified as short-term external debt. In this news release, external debt is divided into medium- and long-term external debt and short-term external debt based on the contractual maturity. Trade-related credit is a broad concept. In addition to trade credit and advances, it also involves other kinds of credit provided for trade activities. According to its definition, trade-related credit includes trade credit and advances, bank trade financing, trade related bills, and so forth. In particular, trade credit and advances refer to external liability arising from directly extending credit between the seller and buyer of goods transactions, specifically transactions between residents in the Chinese Mainland and overseas non-residents (including non-residents in Hong Kong SAR, Macao SAR, and Taiwan Province of China), i.e., the debt incurred due t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ime of payment and the time of the goods ownership transfer, which include credit directly provided by the supplier (e.g., the overseas exporter) for goods and services, and prepayments made by buyers (e.g., overseas importers) for goods, services, and work that is in progress (or work to be undertaken). Bank trade financing refers to trade related loans that offered by a third party(e.g., banks) to exporters or importers, for instance, loans extended by foreig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or export credit agencies to buyers. Annexed table:China’s Gross External Debt Position by Sector, End of September 2024 End of September 2024 End of September 2024 (Unit:100 million RMB) (Unit:100 million US dollars) General Government 30186 4308 Short-term 1746 249 Currency and deposits 0 0 Debt securities 1746 249 Loans 0 0 Trade credit and advances 0 0 Other debt liabilities 0 0 Long-term 28439 4059 Special drawing rights (allocations) 0 0 Currency and deposits 0 0 Debt securities 24664 3520 Loans 3775 539 Trade credit and advances 0 0 Other debt liabilities 0 0 Central Bank 6498 927 Short-term 2722 388 Currency and deposits 1342 191 Debt securities 1379 197 Loans 0 0 Trade credit and advances 0 0 Other debt liabilities 0 0 Long-term 3777 539 Special drawing rights (allocations) 3441 491 Currency and deposits 0 0 Debt securities 0 0 Loans 0 0 Trade credit and advances 0 0 Other debt liabilities 336 48 Other Depository Corporations 77649 11081 Short-term 59900 8548 Currency and deposits 31684 4522 Debt securities 12658 1806 Loans 15069 2150 Trade credit and advances 0 0 Other debt liabilities 489 70 Long-term 17749 2533 Currency and deposits 0 0 Debt securities 14453 2063 Loans 3210 458 Trade credit and advances 0 0 Other debt liabilities 86 12 Other Sectors 44194 6307 Short-term 31576 4506 Currency and deposits 9 1 Debt securities 210 30 Loans 1101 157 Trade credit and advances 26534 3787 Other debt liabilities 3723 531 Long-term 12619 1801 Currency and deposits 0 0 Debt securities 6726 960 Loans 2523 360 Trade credit and advances 473 68 Other debt liabilities 2896 413 Direct Investment: Intercompany Lending 17843 2546 Debt liabilities of direct investment enterprises to direct investors 9451 1349 Debt liabilities of direct investors to direct investment enterprises 1456 207 Debt liabilities to fellow enterprises 6936 990 Gross External Debt Position 176371 25169 Notes: 1. The short-term and long-term herein are broken down by contractual (original) maturity. 2. The data in this table have been rounded off. 2024-12-27/en/2024/1227/2273.html
-
截至2024年9月末,我国全口径(含本外币)外债余额为176371亿元人民币(等值25169亿美元,不包括中国香港特区、中国澳门特区和中国台湾地区对外负债,下同)。 从期限结构看,中长期外债余额为76642亿元人民币(等值10937亿美元),占43%;短期外债余额为99729亿元人民币(等值14232亿美元),占57%。短期外债余额中,与贸易有关的信贷占33%。 从机构部门看,广义政府外债余额为30186亿元人民币(等值4308亿美元),占17%;中央银行外债余额为6498亿元人民币(等值927亿美元),占4%;银行外债余额为77649亿元人民币(等值11081亿美元),占44%;其他部门(含关联公司间贷款)外债余额为62037亿元人民币(等值8853亿美元),占35%。 从债务工具看,贷款余额为25678亿元人民币(等值3664亿美元),占15%;贸易信贷与预付款余额为27007亿元人民币(等值3854亿美元),占15%;货币与存款余额为33035亿元人民币(等值4714亿美元),占19%;债务证券余额为61838亿元人民币(等值8825亿美元),占35%;特别提款权(SDR)分配为3441亿元人民币(等值491亿美元),占2%;关联公司间贷款债务余额为17843亿元人民币(等值2546亿美元),占10%;其他债务负债余额为7529亿元人民币(等值1074亿美元),占4%。 从币种结构看,本币外债余额为88761亿元人民币(等值12667亿美元),占50%;外币外债余额(含SDR分配)为87610亿元人民币(等值12502亿美元),占50%。在外币登记外债余额中,美元债务占80%,欧元债务占8%,日元债务占5%,港币债务占4%,特别提款权和其他外币外债合计占比为3%。 我国外债主要指标均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以内,我国外债风险总体可控。 附 名词解释及相关说明 关于外债期限结构分类。按照期限结构对外债进行分类,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签约期限划分,即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外债为中长期外债,合同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下的外债为短期外债;二是按照剩余期限划分,即在签约期限划分的基础上,将未来一年内到期的中长期外债纳入到短期外债中。本新闻稿按签约期限划分中长期外债和短期外债。 与贸易有关的信贷是一个较广义的概念,除贸易信贷与预付款外,它还包括为贸易活动提供的其他信贷。从定义上看,与贸易有关的信贷包括贸易信贷与预付款、银行贸易融资、与贸易有关的短期票据等。其中,贸易信贷与预付款是指发生在中国大陆居民与境外(含港、澳、台地区)非居民之间,由货物交易的卖方和买方之间直接提供信贷而产生对外负债,即由于商品的资金支付时间与货物所有权发生转移的时间不同而形成的债务。具体包括供应商(如境外出口商)为商品交易和服务直接提供信贷,以及购买者(如境外进口商)为商品和服务以及进行中(或准备承担)的工作预先付款;银行贸易融资是指第三方(如银行)向出口商或进口商提供的与贸易有关的贷款,如外国金融机构或出口信贷机构向买方提供的贷款。 附表:中国2024年9月末按部门划分的外债总额头寸 2024年9月末 2024年9月末 (亿元人民币) (亿美元) 广义政府 30186 4308 短期 1746 249 货币与存款 0 0 债务证券 1746 249 贷款 0 0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0 0 其他债务负债 0 0 长期 28439 4059 SDR分配 0 0 货币与存款 0 0 债务证券 24664 3520 贷款 3775 539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0 0 其他债务负债 0 0 中央银行 6498 927 短期 2722 388 货币与存款 1342 191 债务证券 1379 197 贷款 0 0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0 0 其他债务负债 0 0 长期 3777 539 SDR分配 3441 491 货币与存款 0 0 债务证券 0 0 贷款 0 0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0 0 其他债务负债 336 48 其他接受存款公司 77649 11081 短期 59900 8548 货币与存款 31684 4522 债务证券 12658 1806 贷款 15069 2150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0 0 其他债务负债 489 70 长期 17749 2533 货币与存款 0 0 债务证券 14453 2063 贷款 3210 458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0 0 其他债务负债 86 12 其他部门 44194 6307 短期 31576 4506 货币与存款 9 1 债务证券 210 30 贷款 1101 157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26534 3787 其他债务负债 3723 531 长期 12619 1801 货币与存款 0 0 债务证券 6726 960 贷款 2523 360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473 68 其他债务负债 2896 413 直接投资:公司间贷款 17843 2546 直接投资企业对直接投资者的债务负债 9451 1349 直接投资者对直接投资企业的债务负债 1456 207 对关联企业的债务负债 6936 990 外债总额头寸 176371 25169 注:1. 本表按签约期限划分长期、短期外债。 2. 本表统计采用四舍五入法。 2024-12-27/safe/2024/1227/25573.html
-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24年三季度及前三季度国际收支平衡表和9月末国际投资头寸表。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斌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如何? 答: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一是经常账户顺差继续处于合理均衡区间。前三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2413亿美元,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1.8%,处于合理均衡区间。其中,国际收支口径的货物贸易出口和进口同比分别增长6%和3%,货物贸易顺差规模为历史同期新高。服务贸易进出口保持增长,收入和支出同比分别增长12%和15%,旅行逆差回升推动服务贸易逆差有所扩大。投资收益等初次收入逆差规模与2023年同期持平。 二是跨境双向投融资平稳有序。前三季度,我国对外各类投资稳定增长,金融账户资产净增加3149亿美元。各类来华投资呈现净流入,其中来华证券投资净流入931亿美元,连续4个季度保持净流入,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增多。 总体看,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将继续为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提供坚实支撑。 问:2024年9月末我国国际投资头寸状况如何? 答:2024年9月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规模较2024年6月末均有所增长,国际投资头寸状况保持稳健。 一是对外资产规模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2024年9月末,我国对外资产规模102129亿美元,较2024年6月末增长4.3%;对外负债规模70312亿美元,增长3.3%;对外净资产(资产减负债)规模31817亿美元,增长6.5%。 二是对外资产和负债结构持续优化。对外资产中,储备资产3.6万亿美元,规模继续位列全球首位;非储备资产规模占比较2024年6月末有所上升。对外负债中,51%为来华直接投资,规模3.6万亿美元,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占比保持基本稳定。 2024-12-27/safe/2024/1227/25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