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70周年,进一步提高外汇从业人员业务水平,更好服务攀枝花涉外经济发展,攀枝花市中心支局通过“银行+企业”模式,组织辖内外汇指定银行及外贸企业开展“改革开放40年 外管扬帆新时代”外汇知识竞赛活动。 2018-12-12/sichuan/2018/1212/786.html
-
附件:12月12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动表 2018-12-12/ningbo/2018/1212/867.html
-
2018年12月4日,在第五个国家宪法日之际,国家外汇管理局扬州市中心支局组织举办了宪法知识专题讲座,特邀扬州大学法学院陈玉山教授来行讲授《宪法的理论与实践—2018年宪法修正案解读》的宪法知识专题讲座。中心支局局长戴又有、副局长叶小玲和外汇局全体干部职工聆听了讲座,参加了集中宣誓。 陈玉山教授从宪法修改的意义和原则、宪法修改的程序、宪法修改的具体内容三大方面,结合我国法制史,融汇贯通地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的修宪程序和实质内容进行了详细讲解。这场讲座不仅是一堂宪法知识课,也是一堂法制史课,更是一堂思想政治教育课,对扬州中支全体员深入理解十九大精神,更好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有裨益。 2018-12-12/jiangsu/2018/1212/472.html
-
10月31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浙江省分局张全兴副局长参加浙江省中美经贸摩擦应对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例会。 2018-12-10/zhejiang/2018/1210/813.html
-
附件:12月14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动表 2018-12-14/ningbo/2018/1214/870.html
-
为进一步提高辖区外汇人员执行外汇管理规定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中心支局与各银行之间的沟通与协作,12月13日,涪陵中心支局召开外汇业务培训会,涪陵区16家外汇业务银行分管领导、国际业务主管、业务人员共计40余人参加。 培训会上,涪陵中心支局熊毅副局长首先通报了2018年度银行执行外汇管理规定情况考核结果,并对各银行2019年的外汇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拓宽思维和眼界,增强对外汇形势和趋势判断的敏感性;二是加强外汇管理政策培训学习力度,落实展业三原则,规范业务办理流程;三是2019年要围绕支持涪陵综保区建设,创新开展外汇服务。其次,外汇管理科负责人对最新的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进行了解读,并重点提示各银行在办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个人外汇、外债项下的业务风险点。两名业务骨干分别对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工作要点和银行结售汇统计工作要点进行专题培训。最后,中心支局与各银行就外汇业务难点问题进行沟通交流,并对申请人满意度进行现场评议。 整个培训针对性强,内容丰富,注重实效,互动热烈,进一步加强了辖区银行外汇从业人员对相关统计制度的理解,有助于其掌握业务操作技巧与统计申报方法,获得参训人员的一致好评。 2018-12-14/chongqing/2018/1214/1107.html
-
为进一步规范和改进行政服务,12月13日,长寿中心支局召开2018年度申请人评议会,辖区18家银企申请人代表参加会议。会上介绍了2018年中心支局行政审批业务办理情况,听取了银企代表对中心支局行政服务工作的意见建议。与会代表对中心支局行政服务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中心支局的指导帮助表示感谢,就外汇政策和业务培训、网上业务办理、具体业务等提出11个建议或问题。中心支局现场回应了银企的关切,详细解答了贸易信贷报告、辅导期报告、进口付汇等具体业务问题。会后,中心支局向各银企代表发放了服务卡和外汇行政服务网上办事指南。 2018-12-13/chongqing/2018/1213/1106.html
-
近日,涪陵中心支局科室负责人与华通电脑(重庆)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涪陵分行相关负责人进行座谈。座谈会上,华通电脑(重庆)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了企业下一步发展规划及资金需求,建设银行涪陵分行介绍了为企业开办外汇业务情况。外汇管理科负责人对银企提出的外债等问题进行了解答,并要求外汇管理科加强对涉外经济主体对接,扎实推进跨境结算和投融资便利化,大力支持内陆开放发展。 2018-12-14/chongqing/2018/1214/1108.html
-
“谱写外汇管理改革开放事业新篇章”专题报道之一 编者按: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按照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我国逐步建立起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外汇管理体制。外汇管理改革开放以服务实体经济和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宗旨,以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为底线,以统筹兼顾便利化和防风险为基本原则,经过40年的努力,在外汇市场建设、经常项目改革开放、资本项目可兑换、外汇储备经营管理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经受住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等一系列高强度、区域性、全球性外部冲击的严峻考验。为系统回顾总结和展现改革开放40年来外汇管理工作取得的成就,本报将以“谱写外汇管理改革开放事业新篇章”为主题刊登系列文章,以飨读者。 记者 周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涉外经济蓬勃发展。从国际收支数据的变化来看,我国国际贸易和跨境投融资规模升至世界前列,国际收支逐步趋向基本平衡,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不断提升。 国际收支交易从小变大、由弱变强 实现巨大飞跃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了解一国涉外经济状况最重要的分析数据之一。我国自1982年开始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显示,1982年我国货物和服务进出口总额为404亿美元,在全球范围内位居20多位。此后到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近20年间,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年均增长15%;2001年至2008年,对外贸易进入高速发展期,年均增速达26%;2009年至2017年,对外贸易在波动中逐步趋稳,年均增长10%;2018年上半年,对外贸易同比增长15%。从国际比较看,2017年我国货物和服务进出口总额为4.64万亿美元,在全球范围内位居第2位。 改革开放以来,跨境直接投资先行先试,债券投资和贷款逐渐放开,证券投资随着合格机构投资者制度的引入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我国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规模稳步增长。 近年来,“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等渠道不断丰富,各类跨境投融资活动日益频繁。以直接投资为例,上世纪80年代国际收支统计的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年均净流入二三十亿美元,90年代升至每年几百亿美元,2005年开始进入千亿美元,中国逐步成为全球资本青睐的重要市场。对外直接投资在2005年之前年均不足百亿美元,2014年突破千亿美元,体现了国内企业实力的增强和全球化布局的需要。国际投资头寸表显示,自2004年有数据统计以来,我国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规模年均增长17%,2017年末规模合计12.04万亿美元,2018年6月末进一步上升至12.34万亿美元。从国际比较看,2017年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规模在全球排第8位,并成为全球第三大净债权国。 国际收支经历长期“双顺差”后趋向基本平衡 我国经常账户顺差总体呈现先升后降的发展态势。1982年至1993年,我国经常账户差额有所波动,个别年份出现逆差。但1994年以来,经常账户开始了持续至今的顺差局面。其中,1994年至2007年,经常账户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由1%左右提升至9.9%,外向型经济特征凸显,在此期间也带动了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表明,我国经济应降低对外需的依赖,更多转向内需拉动。2008年起我国经常账户顺差与GDP之比逐步回落至合理区间,2017年降至1.3%,2018年上半年为-0.4%,说明近年来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更加突出,这也是内部经济结构优化与外部经济平衡的相互印证。 我国跨境资本由持续净流入转向双向流动。在1994年经常账户开启长期顺差局面后,我国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也出现了长达二十年左右的顺差,“双顺差”一度成为我国国际收支的标志性特征。在此情况下,外汇储备余额持续攀升,最高接近4万亿美元。2014年以来,在内外部环境影响下,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持续了近三年的逆差,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转为顺差;同时,外汇储备也从2014年历史高点回落,2017年转为上升,2018年以来总体较为稳定。 上述调整也引起了我国对外资产负债结构的变化,2018年6月末,对外资产中储备资产占比为46%,较2013年末下降19个百分点;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占比分别上升11个、3个和5个百分点,体现了对外资产的分散化持有与运用。同时,2018年6月末,对外负债中的证券投资占比较2013年末上升12个百分点,其他投资占比下降9个百分点,国内资本市场开放的成果有所显现。 经受三次外部冲击考验 国际收支抗风险能力逐步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收支状况保持总体稳健。历史上,国际金融市场震荡曾对我国国际收支形成三次冲击。一是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当年我国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出现63亿美元小幅逆差,但由于经常账户顺差较高,外汇储备稳中略升。二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及随后的欧美债务危机,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外汇储备进一步增加。三是2014年至2016年美国货币政策转向,新兴经济体普遍面临资本外流、货币贬值问题,我国外汇储备下降较多,但国际收支支付和外债偿还能力依然较强、风险可控。 可以看出,日益稳固的经济基本面和不断提升的风险防范能力是应对外部冲击的关键。首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逐步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且产业结构比较完整,为应对外部冲击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其次,我国国际收支结构合理,抗风险能力较强,经常账户持续顺差,在1982年至2013年储备上升时期,贡献了63%的因交易形成的外汇储备增加额,2014年以来也起到了对冲资本外流的作用。此外,我国外汇储备充足,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前已是全球第二位,2006年起超过日本位居首位,使得我国储备支付进口、外债等相关警戒指标处于安全范围内。第三,我国资本项目可兑换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不断完善,逆周期调节跨境资本流动的管理经验逐步积累,防范和化解风险取得了较好效果。 展望未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稳步推进,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不断提升,我国将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发展和治理,国际收支有望在中长期内继续保持基本平衡。 (来源:金融时报) 2018-12-17/guangdong/2018/1217/1272.html
-
近日,外汇局象山县支局在宁波乐惠国际工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举办“深化外汇金融普惠 助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之——走进象山西周工业园专题活动。 2018-12-17/ningbo/2018/1217/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