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以下简称外汇局)发布外汇市场交易行为规范指引(汇发〔2021〕34号,以下简称《指引》)。外汇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就《指引》相关内容,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指引》制定的背景是什么? 答:近年来,全球普遍加强外汇市场治理,推动外汇市场更加规范运行。如主要经济体金融监管机构以国际清算银行为平台,于2017年制定《全球外汇市场准则》,并成立全球外汇市场委员会,推动准则实施,我国也是重要参与方。 外汇局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外汇市场规范运行,指导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2014年组织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制定和发布了《银行间外汇市场职业操守和市场惯例指引》;与人民银行共同指导成立的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参考《全球外汇市场准则》,结合我国外汇市场实践,于2017年出台《中国外汇市场准则》;指导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2020年修订了《银行间人民币外汇市场交易规则》。上述制度对促进和规范国内外汇市场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进一步引导外汇市场规范运行,外汇局总结前期监管经验,充分调研了解相关部门、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意见,在此基础上制定《指引》,丰富现有外汇市场监管法规体系,有利于促进外汇市场诚信、公平、有序、高效运行。 问:《指引》适用的范围和规范对象包括哪些? 答:《指引》的适用范围包括银行间市场和对客户柜台市场,规范的对象包括外汇市场参与各方,将从事外汇交易的机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上海清算所、货币经纪公司等机构统一纳入“市场参与者”概念,规定市场参与者平等遵守行为规范。其中,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金融服务的主要供给方,是从专业角度提供外汇市场服务的核心参与者,是《指引》的重点规范对象。 问:《指引》重点规范哪些内容? 答:《指引》重点规范外汇市场交易行为,核心内容是交易管理和信息管理。 市场参与者应公平、透明、诚信地处理客户交易指令或订单,妥善消除或管理利益冲突,合理开展外汇自营交易,不得进行利益输送,不得利用非公开信息从事交易活动,不得从事市场操纵或欺诈行为。 市场参与者应有效识别和保护敏感信息,采用符合规定的方式交流交易信息,妥善保存交易信息记录与交流信息记录,向客户或公众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问:《指引》的出台对银行和外汇市场有什么影响? 答:《指引》的出台是我国外汇市场建设和治理的重要举措,对促进外汇市场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一是有利于推动外汇市场平稳有序运行。《指引》是外汇市场实践发展的结晶,反映了银行等金融机构自身需求。我国外汇市场自1994年建立以来,总体保持平稳规范运行。早在2014年和2017年,我国以市场自律规范的方式,分别发布了《银行间外汇市场职业操守和市场惯例指引》和《中国外汇市场准则》。《指引》基于市场实践经验,将上述自律规范中行之有效的规则上升为法规,进一步为外汇市场规范运行提供法治保障。 二是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外汇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指引》就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客户在柜台开展外汇交易履行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原则提出了具体要求,对我国外汇市场参与者影响积极正面,能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三是有利于对接国际外汇市场成熟规则。《指引》对标《全球外汇市场准则》和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最新实践,推动我国外汇市场管理规则与国际接轨,对我国银行参与全球化竞争、扩大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均具有积极意义。 近年来,各银行对标外汇市场自律要求,在制度、设备、人员等方面持续推进各项工作,规范经营的基础不断夯实。《指引》总体基于市场的实践惯例和经验,不会影响银行正常参与外汇交易,不会影响银行与客户开展现有外汇业务。 问:《指引》就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客户在柜台开展外汇交易进行规范并设置过渡期的主要考虑是什么? 答:《指引》的制定借鉴了最新的国际监管经验,吸纳《全球外汇市场准则》和《中国外汇市场准则》中对客户业务的自律规范,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客户在柜台开展外汇交易中公平处理客户交易订单,保护客户敏感信息,不得利用相对优势的市场地位,采取不当行为损害客户利益。 根据前期征求意见情况,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客户在柜台开展外汇交易执行《指引》仍需要进行一定准备,如留存与企业等客户交易相关的交流记录等,设置过渡期可以便利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相关筹备工作。 2021-12-03/guangxi/2021/1203/2090.html
-
2021年11月11日下午,国家外汇管理局百色市中心支局联合中国人民银行百色市中心支行反洗钱、支付结算、货币金银等部门与来访的田林县公安局开展座谈。各方主要就打击虚拟货币相关非法金融活动、研判相关线索等进行沟通交流。本次座谈通过加强跨部门联合监管机制,强化信息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辖区金融风险防范能力和水平。 2021-11-15/guangxi/2021/1115/2085.html
-
2021年11月2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防城港市中心支局廖春副行长一行深入工业监测企业——防城港中一重工有限公司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 融惠八桂践使命”活动。调研组通过召开座谈会的形式,了解企业经营发展、融资需求、政策诉求等方面情况,向企业宣传外汇和跨境人民币业务政策,并就企业面临的困难提出了解决意见建议。 2021-11-25/guangxi/2021/1125/2088.html
-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20年1月份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王春英就2020年1月份外汇收支形势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请问2020年1月份我国外汇收支形势如何?近期有何变化? 答:1月份我国外汇收支总体稳定,外汇市场供求延续基本平衡。主要表现:一是非银行部门涉外收支继续呈现顺差,1月份顺差规模为74亿美元,延续2019年12月份的净流入态势。二是根据初步掌握的数据,1月份银行结售汇小幅顺差,综合考虑远期、期权等其他供求因素,外汇市场供求呈现基本平衡。三是外汇储备稳中有升,1月末外汇储备余额31155亿美元,较2019年末上升76亿美元。四是主要渠道的跨境资金流动相对稳定,货物贸易、直接投资以及证券投资等项下涉外收支保持顺差。 2月份以来,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外汇市场运行依然总体平稳,体现了市场的日趋成熟与理性。人民币汇率在短暂调整后继续呈现有升有贬的双向小幅波动,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非银行部门涉外收支保持稳定,企业、个人等市场主体涉外交易理性有序,充分显示当前我国外汇市场更加成熟,可以更好地吸收、适应有关事件的影响。 未来,我国外汇市场仍有基础、有条件保持平稳运行。一方面,疫情的影响是暂时的、有限的,我国经济具有较强的韧性,宏观调控政策空间充足,经济长期向好、高质量增长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将继续为我国外汇市场稳定提供支撑。另一方面,我国对外开放持续深化,国内营商环境逐步提升,资本市场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将继续吸引中长期投资。 2020-02-24/shandong/2020/0224/1738.html
-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20年3月末外债数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王春英就近期我国外债形势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请问2020年一季度我国外债情况如何? 答:2020年一季度我国外债规模稳中有升。截至2020年3月末,我国全口径(含本外币)外债余额为20946亿美元,较2019年末增长373亿美元,增幅1.8%。主要由银行货币与存款余额增长推动,体现为非居民机构存款和同业存放余额的增加。 外债结构持续优化。从币种和期限结构看,本币外债占比38%,中长期外债占比42%,分别较2019年末上升3个和1个百分点。 问:如何看待当前我国外债形势? 答:近年来外债规模平稳增长,符合我国经济发展以及持续扩大开放的进程。随着资本市场双向开放不断推进,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认可度进一步提升。2020年2月28日,中国国债被正式纳入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 预计未来外债仍将保持平稳运行的态势。疫情发生以来,人民银行、外汇局出台多项跨境融资便利化措施,进一步扩大企业借用外债空间,便利企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多渠道筹集资金,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是将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由1上调至1.25,将企业借债空间从原来净资产的2倍提高至2.5倍;二是扩大外债便利化试点,支持试点地区高新技术企业在一定额度内自主借用外债,并扩大一次性外债登记试点范围。三是建立外汇政策绿色通道,企业可在线上申请外债登记。数据显示,便利化措施未引发外债规模大幅上升,外债风险总体可控。随着政策效应逐步显现,预计未来外债仍将保持平稳运行的态势。 当前,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没有改变,国际收支总体平衡的基础依然坚实,有利于外债继续平稳运行。下一步,外汇局将持续深化外汇领域改革, 稳步推动金融市场开放,在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同时有效防范跨境融资风险,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2020-06-25/shandong/2020/0625/1747.html
-
问:国家外汇管理局刚刚公布了最新外汇储备规模数据。请问造成2020年4月外汇储备规模变动的原因是什么?今后的外汇储备规模趋势是怎样的? 答:截至2020年4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0915亿美元,较3月末上升308亿美元,升幅为1%。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我国采取了强有力应对措施,全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我国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市场主体行为理性有序。4月,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主要国家加大了货币及财政刺激政策力度,投资者信心有所恢复。受此影响,国际金融市场上美元指数震荡微跌,主要国家资产价格有所上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小幅上升。 目前疫情仍处于全球大流行阶段,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境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防控工作转为常态化,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巨大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将继续为外汇储备规模总体稳定提供支撑。 2020-05-08/shandong/2020/0508/1743.html
-
问:国家外汇管理局刚刚公布了最新外汇储备规模数据。请问造成2020年5月外汇储备规模变动的原因是什么?今后的外汇储备规模趋势是怎样的? 答:截至2020年5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017亿美元,较4月末上升102亿美元,升幅为0.3%。 5月,我国外汇市场运行稳定,外汇供求基本平衡。国际金融市场上美元指数小幅下跌,主要国家资产价格有所上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小幅上升。 当前,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随着我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我国经济运行正逐步向常态化复苏。往前看,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没有改变,将继续支持外汇储备规模总体稳定。 2020-06-08/shandong/2020/0608/1746.html
-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经国务院同意,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构建我国改革开放新格局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意见》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促进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服务创新水平、切实防范跨境金融风险等五个方面提出26条具体措施。《意见》的出台,有利于进一步推进金融开放创新,深化内地与港澳金融合作,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持引领作用,为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完) 2020-05-15/shandong/2020/0515/1744.html
-
问:国家外汇管理局刚刚公布了最新外汇储备规模数据。请问造成2020年3月外汇储备规模变动的原因是什么?今后的外汇储备规模趋势是怎样的? 答:截至2020年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0606亿美元,较年初下降473亿美元,降幅为1.5%。 3月,主要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加速蔓延、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等因素影响,国际金融市场大幅震荡。美元指数走强,部分非美元货币相对美元汇率下跌,主要国家资产价格出现大幅调整。我国外汇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外汇供求保持基本平衡。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外汇储备规模有所下降。 预计受新冠肺炎疫情、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世界经济贸易增长将受到严重冲击,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随着我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企业复工复产明显加快,国内实体经济正在逐步恢复和改善,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不会改变,将继续为外汇储备规模总体稳定提供支撑。 2020-04-08/shandong/2020/0408/1741.html
-
(2021年10月20日)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参加今年的金融街论坛。今年论坛的主题是“经济韧性与金融作为”,我想就这一主题,谈一下自己的体会,供大家参考。 第一点体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是我国经济韧性的源泉和根本保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在党的领导下,我国有亿万产权清晰的市场主体。这些市场主体的预算约束是硬的,他们努力劳动,为社会创造价值,提供社会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从这一点来说,每个市场主体都应该是有竞争力的,否则就会被淘汰。正是这些市场主体为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在经济受到外部冲击时,这些市场主体也表现出很强韧性。他们根据价格、订单、用工、原材料等变化,灵活调整生产经营安排,很多时候要面对更严峻的市场竞争和生死存亡考验。我们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为持续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和经济韧性提供了根本保障。 我国成功应对去年初暴发并持续到现在的新冠疫情冲击,能够充分表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全世界最有韧性的体制。从金融政策来说,去年人民银行先后推出了3000亿元、5000亿元、10000亿元支持市场主体的货币信贷政策,今年9月份又增加了3000亿元的再贷款资金,这些政策主要都是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这些货币信贷政策,也包括财政等政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能够有效地直达亿万市场主体,激发他们的活力和韧性,在照顾好市场主体自身和企业员工的同时,努力为社会创造财富。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8%,CPI温和上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我国拥有经济规模大、经济结构完整、技术创新不断加快、改革红利不断释放等有利条件,特别是拥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的优势,经济韧性一定会不断加强。 第二点体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金融的作为和功能主要是更好配置金融资源,同时不断为市场主体提供管理风险等金融服务。金融配置资源主要是通过定价,让贷款、债券、股票发行、保险等金融资源,不断地流向有竞争力的企业,使得包括小微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能够得到融资,实现健康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金融市场将进一步发现价格、调整价格。近年来,通过价格的不断调整,市场主体的融资成本有所降低,有利于持续解决融资难、融资贵这个永恒的难题,金融普惠性也得到提升。 发现价格的过程中,经济也是非常有弹性和韧性的,具有内在自我调节机制。比如,前不久发生了电力短缺,这个机制马上就作出反应,煤和电的价格不断地理顺。国家发改委提出,加快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电价可以上下浮动20%。这样就通过价格来引导资源配置,使供求不断实现平衡。 同时,各种金融产品在配置资源、发现价格的时候,也在不断地分散和管理风险。通过提供管理风险的金融产品,金融就能够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这也是金融的重要功能。 金融的功能和市场机制结合在一起,能不断增强市场的韧性,同时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使资源流向各个领域最有竞争力的企业。一旦发现有价格不匹配,就迅速调整价格,并分散风险,使得整个机体是动态的、有弹性的,并且能够自我调整、自我稳定。 在总量上,我们因势利导,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长率是基本上匹配的,总量政策是合理的,流动性是充足的。在结构上,我们遵循市场规律,发挥货币信贷政策工具的引导作用,坚持公平竞争、一视同仁,支持好中小微企业和绿色低碳发展。目前,普惠小微贷款支持的市场主体已经超过4000万户。这么多的市场主体可以得到融资,是中国经济具有韧性和金融积极作为的一个突出亮点。 北京集聚了大量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最近又成立了北京证券交易所,有条件在落实国家金融改革举措、加强国际金融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人民银行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刘鹤副总理的讲话精神,按照蔡奇书记对北京市金融工作的部署,继续支持北京市“两区”建设和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 预祝本届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2021-11-25/hebei/2021/1125/1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