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8http://www.gov.cn/xinwen/2021-09/17/content_5638072.htm
-
2021-09-18http://www.gov.cn/xinwen/2021-09/17/content_5638055.htm
-
2021-09-17http://www.gov.cn/xinwen/2021-09/16/content_5637561.htm
-
2021-09-18http://www.gov.cn/xinwen/2021-09/17/content_5638056.htm
-
2021-09-16http://www.gov.cn/premier/2021-09/16/content_5637891.htm
-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8月,银行结汇13547亿元人民币,售汇12663亿元人民币,结售汇顺差884亿元人民币。2021年1-8月,银行累计结汇105728亿元人民币,累计售汇95453亿元人民币,累计结售汇顺差10275亿元人民币。 按美元计值,2021年8月,银行结汇2091亿美元,售汇1955亿美元,结售汇顺差136亿美元。2021年1-8月,银行累计结汇16339亿美元,累计售汇14750亿美元,累计结售汇顺差1590亿美元。 2021年8月,银行代客涉外收入33124亿元人民币,对外付款31697亿元人民币,涉外收付款顺差1427亿元人民币。2021年1-8月,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入250168亿元人民币,累计对外付款235328亿元人民币,累计涉外收付款顺差14841亿元人民币。 按美元计值,2021年8月,银行代客涉外收入5114亿美元,对外付款4894亿美元,涉外收付款顺差220亿美元。2021年1-8月,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入38657亿美元,累计对外付款36364亿美元,累计涉外收付款顺差2293亿美元。 附:名词解释和相关说明 国际收支是指我国居民与非居民间发生的一切经济交易。 银行结售汇是指银行为客户及其自身办理的结汇和售汇业务,包括远期结售汇履约和期权行权数据,不包括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数据。银行结售汇统计时点为人民币与外汇兑换行为发生时。其中,结汇是指外汇所有者将外汇卖给外汇指定银行,售汇是指外汇指定银行将外汇卖给外汇使用者。结售汇差额是结汇与售汇的轧差数。 远期结售汇签约是指银行与客户协商签订远期结汇(售汇)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汇(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汇率和期限;到期外汇收入(支出)发生时,即按照远期结汇(售汇)合同订明的币种、金额、汇率办理结汇(售汇)。 远期结售汇平仓是指客户因真实需求背景发生变更、无法履行资金交割义务,对原交易反向平盘,了结部分或全部远期头寸的行为。 远期结售汇展期是指客户因真实需求背景发生变更,调整原交易交割时间的行为。 本期末远期结售汇累计未到期额是指银行与客户签订的远期结汇和售汇合同在本期末仍未到期的余额;差额是指未到期远期结汇和售汇余额之差。 未到期期权Delta净敞口是指银行对客户办理的期权业务在本期末累计未到期合约所隐含的即期汇率风险敞口。 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指境内非银行居民机构和个人(统称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与非居民机构和个人之间发生的收付款,不包括现钞收付和银行自身涉外收付款。具体包括: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跨境收付款(包括外汇和人民币),以及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境内收付款(暂不包括境内居民个人与境内非居民个人之间发生的人民币收付款),统计时点为客户在境内银行办理涉外收付款时。其中,银行代客涉外收入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从非居民收入的款项,银行代客对外支出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向非居民支付的款项。 2021-09-18/qingdao/2021/0918/1980.html
-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21年8月份银行结售汇和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就2021年8月份外汇收支形势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2021年8月份我国外汇收支形势如何? 答:8月份我国外汇市场运行保持平稳。从主要指标表现看,银行结售汇和非银行部门涉外收支均延续小幅顺差格局,规模分别为136亿美元、220亿美元,主要源于进出口运行在较高水平,货物贸易保持一定规模的顺差。截至8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2321亿美元,较7月末略降0.12%,主要受非美货币相对美元走弱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影响。 市场主体结售汇意愿基本稳定。8月份,结汇率与售汇率均与今年以来的平均水平相当,表明市场主体外汇交易和预期较为平稳。其中,衡量结汇意愿的结汇率,也就是客户向银行卖出外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收入之比为66%;衡量售汇意愿的售汇率,也就是客户从银行买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支出之比为64%。 主要渠道跨境资金流动合理有序。8月份,货物贸易和直接投资仍为资金净流入的主要项目,体现国内经济稳步恢复、生产供应链稳定有序的支撑作用;受开学季影响,留学需求带动服务贸易支出有所增加;企业分红派息等利润汇出从季节性高峰回落;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项下跨境资金流动基本均衡。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起伏反复,部分经济体通胀压力加大,世界经济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但我国主要宏观指标处于合理区间,经济运行质量提升,发展基础更加巩固,将继续支撑我国外汇市场平稳运行。 2021-09-18/qingdao/2021/0918/1981.html
-
为深化“放管服”改革,支持青岛地区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外汇局青岛市分局积极向总局申请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2021年3月,试点业务成功在青岛落地。首批参与试点银行1家,参与试点企业2家。为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惠及更多市场主体,根据银行申请及综合评估,2021年9月,青岛分局选取招商银行、中信银行、青岛农商银行3家银行参与第二批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为保障试点工作顺利开展,青岛市分局联合试点银行对首批试点企业逐一进行了现场走访,重点了解企业业务开展情况、业务模式、系统化建设情况,并对贸易便利化试点政策和要求进行了现场宣讲。 2021年9月16日、9月17日,中信银行、青岛农商银行为试点企业办理试点业务15笔,金额合计126万美元。试点前,企业需逐笔准备纸质单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试点后,企业仅需提交付汇申请书,单笔付汇业务由原来的1小时缩短为5-10分钟,大幅提高了业务处理效率,企业也充分体验到“越合规、越便利”的管理理念。 此次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范围扩大后,将惠及贸易企业(集团)6家,年受益跨境收支业务规模约10亿美元,青岛地区贸易收支便利化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下一步,外汇局青岛市分局将密切跟踪便利化试点情况,充分发挥外汇管理服务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赋予“信用等级高、合规水平好、风控能力强”的市场主体更多便利化和自主权,实现越合规越便利的正向激励,使政策红利在青岛地区得到更大释放。 2021-09-18/qingdao/2021/0918/1978.html
-
企业汇率风险管理②:汇率避险经验之上市公司篇 2021-09-18/jiangsu/2021/0918/734.html
-
为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拓宽大湾区居民跨境投资渠道、促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构建粤港澳一体化高水平开放新格局,在中国人民银行的统筹指导下,由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牵头,广东、深圳银保监局、证监局共同参与起草的《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实施细则》于9月10日正式发布,拉开了粤港澳大湾区居民个人跨境购买理财产品的序幕。 一、立足服务大局,“跨境理财通”是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又一重大举措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党中央、国务院在2019年2月份正式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人民银行等四部委也于2020年5月出台《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围绕这些重大战略部署,广东金融系统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积极争取并落地实施了多项创新性的金融政策,全力推进和支持大湾区建设。比如,开展港澳代理见证开立内地个人银行账户试点、自由贸易(FT)账户试点,推动跨境移动支付更加便利化,推进更高水平的贸易投资便利化试点、资本项目便利化改革等等。这些试点和业务极大地促进了大湾区金融深度融合,为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现在,粤港澳三地又一项支持大湾区建设的金融创新举措——“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重磅推出。这不仅有利于大湾区居民更加灵活地配置家庭资产,满足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利于三地金融机构扩容业务、深化合作,推动大湾区金融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联通”走深一步。 二、紧扣市场需求,“跨境理财通”业务落地符合民生期盼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香港、澳门与广东文化同源、人缘相亲,三地经贸活动、人员往来非常密切。当前,内地理财产品收益率对港澳居民有较大的吸引力,内地居民也希望多元化配置境外资产,大湾区居民跨境配置理财产品的需求比较强烈。 为顺应市场需求,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发挥牵头作用,加强与内地和港澳监管部门沟通协调,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征求市场主体意见,对“跨境理财通”的业务思路和政策框架反复进行论证、修订和完善,最终形成业务试点《实施细则》。前不久,《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正式印发,大湾区加快一体化发展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可以说《实施细则》的发布正当其时,为便利大湾区居民跨境投资、打造优质生活圈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三、坚持创新驱动,积极探索人民币国际化新路径 “跨境理财通”业务包含“北向通”和“南向通”。简单来说,港澳投资者和大湾区内地投资者可通过当地银行跨境购买对方银行销售的合资格投资产品。在当前我国扩大金融双向开放背景下,“跨境理财通”的推出为人民币国际化开辟了新的路径。 首先,“跨境理财通”是南北向同时开放,试点一经推行,港澳投资者和内地投资者均可享受跨境投资理财产品和公募基金产品的便利。其次,“跨境理财通”作为资本项下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又一探索实践,实现了个人投资业务的创新。第三,在资金跨境汇划环节,涉及的资金均使用人民币跨境结算,资金兑换在离岸市场完成,进一步丰富了人民币境外使用场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纵深发展。 四、突出以人为本,“跨境理财通”制度设计彰显民生温度 按照“统筹协调、稳步推进、安全便利、风险可控”的原则,“跨境理财通”试点做出了多项创新制度安排,在保障跨境资金安全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优化银行服务体验。 一是“跨境理财通”的业务办理流程对于投资者十分“友好”。为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者业务办理效率,“跨境理财通”支持线上签约、代理见证开户、线上风险测评、远程购买产品,基本能实现全流程远程办理。同时,鼓励银行优化业务流程,让内地和港澳居民能够享受更加便利、快捷的跨境金融服务。 二是“跨境理财通”在防控金融风险方面有严密的机制安排。无论是“北向通”,还是“南向通”,投资者在购买投资产品时均需在投资产品购买地开立投资户、在资金汇出地开立汇款户。对投资户与汇款户之间建立资金闭环汇划关系,加之对跨境资金实行总额度和单个投资者额度管理,能够有效地防范跨境金融风险。 三是“跨境理财通”通过设置“门槛”确保试点业务有序开展。《实施细则》规定了投资产品范围及中、低风险等级、投资者资质、试点银行业务资格等内容,通过设置相关“门槛”,确保了“跨境理财通”试点业务稳妥起步。对投资者来说,从制度设计上又多了一层保护。 四是“跨境理财通”业务注重投资者权益保护。考虑到三地法律制度不同,投资者消费习惯有差异,在业务试点中粤港澳三地金融管理部门加强协调合作,强化信息共享,建立纠纷解决机制,共同夯实投资者权益保护基础,确保大湾区居民跨境投资理财产品时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权益保护。 2021-09-23/guangdong/2021/0923/2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