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8月,银行结汇8355亿元人民币(等值1257亿美元),售汇8988亿元人民币(等值1352亿美元),结售汇逆差634亿元人民币(等值95亿美元)。其中,银行代客结汇7942亿元人民币,售汇8159亿元人民币,结售汇逆差217亿元人民币;银行自身结汇413亿元人民币,售汇829亿元人民币,结售汇逆差417亿元人民币。同期,银行代客远期结汇签约410亿元人民币,远期售汇签约533亿元人民币,远期净售汇122亿元人民币。截至本月末,远期累计未到期结汇1674亿元人民币,未到期售汇8213亿元人民币,未到期净售汇6540亿元人民币;未到期期权Delta净敞口-1923亿元人民币。 2016年1-8月,银行累计结汇63260亿元人民币(等值9636亿美元),累计售汇77356亿元人民币(等值11787亿美元),累计结售汇逆差14097亿元人民币(等值2150亿美元)。其中,银行代客累计结汇57625亿元人民币,累计售汇71519亿元人民币,累计结售汇逆差13894亿元人民币;银行自身累计结汇5635亿元人民币,累计售汇5838亿元人民币,累计结售汇逆差202亿元人民币。同期,银行代客累计远期结汇签约3036亿元人民币,累计远期售汇签约6115亿元人民币,累计远期净售汇3079亿元人民币。 2016年8月,银行代客涉外收入16630亿元人民币(等值2502亿美元),对外付款17162亿元人民币(等值2582亿美元),涉外收付款逆差532亿元人民币(等值80亿美元)。 2016年1-8月,银行代客涉外收入120240元人民币(等值18312亿美元),对外付款133945人民币(等值20400亿美元),涉外收付款逆差13705亿元人民币(等值2088亿美元)。(完) 附:名词解释和相关说明 国际收支是指我国居民与非居民间发生的一切经济交易,包括引起居民和非居民间资产和负债变化的所有金融交易和实物交易。 银行结售汇是指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及其自身办理的结汇和售汇业务,包括远期结售汇履约和期权行权数据,不包括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数据。银行结售汇统计时点为人民币与外汇兑换行为发生时。其中,结汇是指外汇所有者将外汇卖给外汇指定银行,售汇是指外汇指定银行将外汇卖给外汇使用者。结售汇差额是结汇与售汇的轧差数。银行结售汇形成的差额将通过银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买卖平盘,是引起我国外汇储备变化的主要来源之一,但其不等于同期外汇储备的增减额。 银行结售汇不按居民与非居民交易的原则进行统计,且其仅包括银行与客户及其自身之间发生的本外币买卖,即人民币和外汇的兑换交易,不同于国际收支交易的统计范围。 远期结售汇签约是指银行与客户协商签订远期结汇(售汇)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汇(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汇率和期限;到期外汇收入(支出)发生时,即按照远期结汇(售汇)合同订明的币种、金额、汇率办理结汇(售汇)。远期结售汇业务使得企业可提前锁定未来结汇或售汇的汇率,从而有效规避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风险。银行一般会通过银行间外汇市场来对冲远期结售汇业务形成的风险敞口。比如,当银行签订的远期结汇大于远期售汇时,银行一般会将同等金额的外汇提前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卖出,反之亦然。因而远期结售汇也是影响我国外汇储备变化的一个因素。 本期末远期结售汇累计未到期额是指银行与客户签订的远期结汇和售汇合同在本期末仍未到期的余额;差额是指未到期远期结汇和售汇余额之差。签约额与累计未到期额之间的关系为:本期末远期结售汇累计未到期额=上期末远期结售汇累计未到期额+本期远期结售汇签约额-本期远期结售汇履约额。 未到期期权Delta净敞口是指银行对客户办理的期权业务在本期末累计未到期合约所隐含的即期汇率风险敞口。银行为管理这部分风险敞口,在期权合约存续期间通常会在外汇市场进行对冲。 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指境内非银行居民机构和个人(统称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与非居民机构和个人之间发生的收付款,不包括现钞收付和银行自身涉外收付款。具体包括: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跨境收付款(包括外汇和人民币),以及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境内收付款(暂不包括境内居民个人与境内非居民个人之间发生的人民币收付款),统计时点为客户在境内银行办理涉外收付款时。其中,银行代客涉外收入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从非居民收入的款项,银行代客对外支出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向非居民支付的款项。 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国际收支统计的组成部分,但其统计原则与国际收支采用的权责发生制原则不同,采用资金收付制原则,且其仅反映境内非银行部门与非居民之间的资金流动状况,不能反映实物交易和银行自身的涉外交易,统计范围小于国际收支统计。 2016-09-19/safe/2016/0919/5206.html
-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16年9月末全口径外债数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就近期外债形势和外债管理改革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2016年9月末我国外债形势有什么变化? 答:总体来看,2016年9月末我国全口径外债余额继续稳步回升。截至2016年9月末,我国全口径外债余额为14320亿美元,较6月末增加427亿美元,增幅为3%,延续了今年二季度以来外债总规模稳步回升的态势,表明我国外债去杠杆进程已基本结束。 问:推动近期我国外债余额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将对我国的跨境资金流动形势产生什么影响? 答: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和外汇局出台了一系列便利市场主体跨境融资的改革措施,丰富了境内市场主体的融资渠道,降低了融资成本,有力推动了我国外债余额的企稳回升。一是稳步推进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自2016年5月以来,外汇局配合人民银行稳步推进本外币一体化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积极支持金融机构和企业在与其资本或净资产挂钩的跨境融资上限内,自主开展本外币跨境融资。二是便利中资企业外债资金结汇使用。2016年4月底,允许中资非金融企业借用的外债资金按现行外商投资企业外债管理规定结汇使用,拉平了中外资企业外债资金结汇管理政策,进一步便利中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更加灵活地使用外债资金。三是大力推动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为进一步推动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2016年5月,外汇局进一步明确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有关外汇管理政策,不设单家机构限额或总限额,并对境外机构投资者实行登记管理,境外机构投资者可到银行直接办理登记和资金汇兑手续,无需外汇局审批或核准。据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统计,2016年1-9月,境外机构共增持境内银行间市场债券1238亿元人民币,其中仅三季度就净增持629亿人民币;截至9月末,境外机构持有境内银行间市场债券余额已达7264亿元人民币。四是进一步深化外债管理改革并便利资本项目结汇。2016年6月,全面实施企业外债资金意愿结汇管理,并统一境内机构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意愿结汇政策。同时,对资本项目收入的使用实施统一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并大幅缩减相关负面清单,进一步满足和便利境内企业经营与资金运作需要,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 预计未来我国外债规模将进一步企稳,有利于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根据2016年以来我国全口径外债余额的变动趋势,预计我国外债规模将随着企业经营与资金运作需求,以及上述外债管理改革和便利化措施的落地实施而稳步增长,并促进跨境资金流动和国际收支趋向平衡。 2016-12-30/safe/2016/1230/5236.html
-
问:外汇局刚刚公布的2016年6月末外债数据有什么新变化吗? 答:总体来看,6月末我国全口径外债余额回升。自2015年开始,我国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公布特殊标准(SDDS)公布季度全口径外债数据。从2015年外债变动看,除6月末外债余额有小幅上升外,9月末和12月末的外债余额环比分别下降8.9%和7.4%。2016年3月末,我国外债余额降幅放缓,环比下降3.6%。2016年6月末,我国全口径外债余额环比增长2%,初步逆转了2015年二季度以来外债总规模持续下降的态势,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外债去杠杆进程接近尾声。 问:目前,对境内机构借用外债,有哪些便利化措施? 答: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和外汇局出台一系列便利境内市场主体跨境融资的改革措施。一是推广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2016年4月底,外汇局配合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的通知》,自2016年5月3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本外币一体化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允许金融机构和企业在与其资本或净资产挂钩的跨境融资上限内,自主开展本外币跨境融资。二是统一中外资企业外债结汇管理政策。2016年4月底,外汇局发布《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进一步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完善真实性审核的通知》,允许中资非金融企业借用的外债资金按现行外商投资企业外债管理规定结汇使用,拉平中外资企业外债资金结汇管理政策待遇。三是统一并简化资本项目结汇管理政策。2016年6月,全面实施企业外债资金意愿结汇管理,允许企业自由选择外债资金结汇时机,对资本项目收入的使用实施统一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并大幅缩减相关负面清单。以上改革政策的实施,为跨境投融资提供了便利,进一步丰富了境内市场主体特别是中资企业的融资渠道,降低了融资成本,对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促进作用。 问:请问您对未来外债形势有何判断? 答:预计未来我国外债规模将进一步企稳。根据2016年以来我国全口径外债的变动趋势,预计我国外债规模将随着外债管理改革措施的落地实施而进一步企稳。人民银行和外汇局将继续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债和资本流动管理体系,在进一步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测分析,防范外债风险,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完) 2016-09-27/safe/2016/0927/5212.html
-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16年8月份银行结售汇和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就近期跨境资金流动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请问8月份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形势有什么新变化? 答:8月份我国跨境资金流出压力有所缓解。一是银行结售汇逆差收窄。2016年8月份,银行结售汇逆差95亿美元,环比下降70%,为2015年7月以来月度最低值。二是非银行部门涉外收付款逆差下降。8月份,非银行部门涉外收付款逆差80亿美元,环比下降75%。其中:外汇收付差额由7月份逆差13亿美元转为顺差197亿美元;人民币收付逆差277亿美元,环比下降10%。 推动外汇供求趋向平衡的因素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一是市场主体结汇意愿趋稳,售汇比例进一步降低。8月份,银行客户卖出外汇金额与涉外外汇收入之比为59.2%,较7月份提高0.9个百分点;银行客户买入外汇金额与涉外外汇支出之比为67.4%,较7月份下降1.3个百分点。二是部分渠道的跨境外汇融资继续回升。8月末,企业海外代付、远期信用证等进口跨境外汇融资余额较7月末增加79亿美元,已连续6个月增长;8月份,企业跨境外汇贷款资金净流入61亿美元,较5-7月份月均净流入7亿美元的规模明显增加。三是投资收益等季节性购汇需求回落。从历史情况看,6、7月份是外资企业利润汇出、境外上市公司分红派息的高峰,随后将有所下降。8月份,投资收益购汇环比下降31%。此外,8月份仍是境内居民境外旅游、留学购汇较多的时期,但当月旅行项下购汇环比下降3%,同比下降16%,说明前期个人购汇需求得到较大释放,也显示当前个人购汇仍较理性。 总体看,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基本平稳,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呈现双向浮动,市场情绪较为稳定,有助于外汇供求进一步趋向平衡。(完) 2016-09-19/safe/2016/0919/5207.html
-
2016年6月末,我国银行业对外金融资产7779亿美元,对外负债9179亿美元,对外净负债1400亿美元,其中,人民币净负债2849亿美元,外币净资产1449亿美元。 在银行业对外金融资产中,存贷款资产5931亿美元,债券资产743亿美元,股权等其他资产1106亿美元,分别占银行业对外金融资产的76%、10%和14%。分币种看,人民币资产731亿美元,美元资产5485亿美元,其他币种资产1563亿美元,分别占9%、71%和20%。 在银行业对外负债中,存贷款负债4933亿美元,债券负债1130亿美元,股权等其他负债3117亿美元,分别占银行业对外负债的54%、12%和34%。分币种看,人民币负债3580亿美元,美元负债2740亿美元,其他币种负债2859亿美元,分别占39%、30%和31%。(完) 2016-09-30/safe/2016/0930/5213.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 2016 年 8 月,中国外汇市场(不含外币对市场,下同)总计成交 11.84 万亿元人民币(等值 1.78 万亿美元)。其中,银行对客户市场成交 1.87 万亿元人民币(等值 2812 亿美元),银行间市场成交 9.97 万亿元人民币(等值 1.50 万亿美元);即期市场累计成交 4.92 万亿元人民币(等值 7402 亿美元),衍生品市场累计成交 6.92 万亿元人民币(等值 1.04 万亿美元)。(完) 2016-09-22/safe/2016/0922/5208.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7月,中国外汇市场(不含外币对市场,下同)总计成交11.09万亿元人民币(等值1.66万亿美元)。其中,银行对客户市场成交1.78万亿元人民币(等值2658亿美元),银行间市场成交9.31万亿元人民币(等值1.40万亿美元);即期市场累计成交4.81万亿元人民币(等值7209亿美元),衍生品市场累计成交6.28万亿元人民币(等值9399亿美元)。(完) 2016-08-26/safe/2016/0826/5205.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于2016年10月21日(星期五)上午10时,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2016年前三季度外汇收支数据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 主持人 袭艳春: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本月我们已经连续邀请了好几个部门发布前三季度的经济数据,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国际收支司司长王春英女士。请她向大家介绍2016年前三季度外汇收支数据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现在先请王春英女士做介绍。 2016-10-21 09:55:40 · 王春英: 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下面,我首先通报一下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外汇收支情况,然后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2016-10-21 10:03:54 · 王春英: 2016年前三季度,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且不平衡,国际金融形势复杂多变;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好于预期,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外汇局一方面继续推进简政放权,不断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另一方面加强统计监测,强化真实性合规性审核要求,切实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维护外汇市场稳定。2016年前三季度,我国跨境资本流出压力总体呈缓解态势。 从银行结售汇数据看,2016年前三季度,银行累计结汇7.13万亿元人民币(折合1.08万亿美元),售汇8.73万亿元人民币(折合1.33万亿美元),结售汇逆差1.6万亿元人民币(折合2434亿美元)。从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看,2016年前三季度,累计涉外收入13.60万亿元人民币(折合2.07万亿美元),对外付款15.27万亿元人民币(折合2.32万亿美元),涉外收付款逆差1.67万亿元人民币(折合2543亿美元)。 2016-10-21 10:04:59 · 王春英: 2016年前三季度我国外汇收支状况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银行结售汇和涉外收付款均为逆差。2016年前三季度,按照美元计价,银行结汇同比下降19%,售汇下降19%,结售汇逆差2434亿美元;前三季度,银行代客涉外收入同比下降16%,支出下降9%,涉外收付款逆差2543亿美元,其中,涉外外汇收付款逆差83亿美元。 2016-10-21 10:11:45 · 王春英: 第二,跨境资金流出压力总体有所缓解。从银行结售汇数据看,2016年一季度逆差1248亿美元,二、三季度逆差较一季度明显收窄,第二季度是490亿美元,第三季度是696亿美元。从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看,前三个季度的逆差分别为1123亿、565亿和855亿美元,其中,涉外外汇收付款在一季度为逆差366亿美元,第二和第三季度转为顺差107亿和176亿美元。 2016-10-21 10:14:50 · 王春英: 第三,售汇率连续下降,企业外汇融资意愿回升。今年第一季度,衡量企业购汇动机的售汇率,就是说客户从银行买汇与银行涉外外汇支出之间的比是80%,第二季度回落到74%,第三季度进一步降到70%。2016年前三季度,境内外汇贷款余额降幅逐季收窄,分别是353亿、234亿和120亿美元;第一和第二季度,海外代付、远期信用证等进口跨境融资余额分别下降349亿和50亿美元,第三季度上升60亿美元,其中,进口跨境外汇融资余额自3月起连续回升。 2016-10-21 10:17:52 · 王春英: 第四,结汇率先升后降,总体保持基本稳定。2016年一季度,衡量结汇意愿的结汇率,就是客户向银行卖出外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收入之比为59%,二季度升至63%,三季度为59%。从境内外汇存款余额看,一季度增加341亿美元,二、三季度分别减少111亿和54亿美元。其中,个人外汇存款余额在前个三季度的增幅分别是115亿、14亿和36亿美元,显示当前市场主体持汇意愿总体较年初减弱。 2016-10-21 10:21:40 · 王春英: 第五,银行远期结售汇逆差先降后升,近期市场主体的汇率避险意识有所增强。2016年前三季度,银行对客户远期结汇签约同比下降56%,远期售汇签约下降62%,远期结售汇签约逆差581亿美元,同比下降65%。其中,一季度逆差363亿美元,二季度逆差收窄至8亿美元,三季度逆差扩大至211亿美元。 2016-10-21 10:24:25 · 王春英: 以上是我要通报的2016年前三季度外汇收支主要统计数据,下面欢迎大家就我国外汇收支状况有关问题提问。 2016-10-21 10:26:19 · 主持人 袭艳春: 谢谢王春英女士的介绍,下面进入答问环节。 2016-10-21 10:27:02 · 中央电视台记者: 我想请问近期我国的跨境资金流动有什么变化?您如何看待未来的发展趋势?谢谢。 2016-10-21 10:27:15 · 王春英: 今年以来,我国外汇供求的平衡状况总体是好转的,第三季度结售汇逆差比二季度扩大主要是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具体包括旅行和投资收益两大方面:首先,暑期和国庆假期前通常是国内居民境外留学或者旅游购汇的高峰期。今年第三季度,旅行项下结售汇逆差比第二季度扩大了132亿美元,往年也是这样的。比如,2014年三季度旅行项下结售汇逆差比二季度扩大了147亿美元,2015年三季度旅行项下结售汇逆差比第二季度扩大249亿美元。其次,在上一年度财务报表完成和利润分配方案确定后,相关企业都会在6—9月份购汇向外方支付投资收益。今年第三季度,投资收益项下结售汇逆差比第二季度扩大了82亿美元。总的来说,今年第三季度的银行结售汇逆差696亿美元,如果剔除上面两个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三季度的结售汇逆差是482亿美元,略低于二季度490亿美元的逆差。 2016-10-21 10:27:47 · 王春英: 近期,一些有利于跨境资本流动均衡发展的积极因素继续显现,有几个方面的数据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一是企业对外债务去杠杆化可能告一段落,跨境融资需求回升。今年6月末,全口径外债余额1.39万亿美元,比3月末增长了2%,初步逆转了2015年二季度以来持续下降的态势;截至9月末,进口企业海外代付、远期信用证等跨境外币融资余额已连续7个月回升,累计增加了320亿美元;5—9月份,企业的跨境外币贷款资金连续5个月呈现净流入。二是境外机构投资境内债券市场的规模提升。根据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统计,截至今年9月末,境外机构持有境内债券余额已经连续7个月上升,其中,8月份、9月份增幅分别是491亿和767亿元人民币,屡创新高。三是虽然第三个季度个人购汇因为季节性因素比第二季度有所增加,但购汇规模是低于上年同期的,也低于今年第一季度,说明前期个人购汇需求已经得到较大释放,也显示当前个人购汇还是比较理性的。 2016-10-21 10:35:45 · 王春英: 从未来看,我国跨境资本流动仍然有望保持基本稳定。当前外部环境仍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包括美联储加息、英国脱欧后续影响等,但这些因素在前期也对国际金融市场运行和国际资本流动产生过影响,我国跨境资本流动总体承受住了相关冲击,未来也还会存在短期的影响。当前,有助于我国跨境资本流动保持基本稳定的根本性因素没有改变,包括我国经济增速在全球范围内仍处于较高水平,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长6.7%,8月份以来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持续在荣枯线以上。而且,财政状况相对良好、金融体系总体稳健、经常账户持续顺差、外汇储备依然充裕,这些还都是支持我国跨境资本流动保持基本稳定的因素。同时,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规则性和透明度的提高,我国市场主体的适应能力不断增强,市场情绪更加理性和稳定,相关的涉外收支行为调整也会更加平稳。随着国内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的逐步落实、人民币正式加入SDR后境外主体配置人民币资产的需求提升,今年以来逐步显现的一些积极因素,还会在未来继续发挥促进外汇供求平衡的作用。 2016-10-21 10:43:29 · 中国日报记者: 刚才您提到美联储加息的影响,目前来看,美联储在年底前加息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对我国跨境资本流动会产生一定影响,您怎么看?外汇局会怎么应对?谢谢。 2016-10-21 10:59:06 · 王春英: 美联储加息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问题,美联储加息对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影响我们也在持续监测和分析。早在去年美联储正式加息以前,我们就和大家交流过这样的问题。我们认为从历史经验来看,美联储加息的确是影响国际经济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的一个重要变量,但还是需要客观看待,它的影响程度取决于美联储加息的进程,更取决于新兴经济体自身的经济状况,自去年12月美联储第一次加息以来,形势的发展和总体影响与我们当初的判断基本相符。可以从几个方面和大家交流一下这方面的观点: 2016-10-21 11:00:29 · 王春英: 第一,从目前来看,此次美联储加息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相关影响也在市场可预期、可消化的范围内。从美联储加息的进程看,由于全球经济复苏依然曲折,英国脱欧等各种冲击不断,再加上美国自身经济增长和就业改善状况也存在不稳定性,美联储加息十分谨慎。大家还记得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市场普遍预期今年会有四次加息,可是从目前来看,最多也就一次。因此,此次美联储加息应该是一个比较缓慢而且符合预期的过程。从加息对美元汇率的影响看,美联储首次加息前,美元指数有所上升,但加息以后开始回落。2016年以来,美元指数主要是在一定区间内小幅振荡,当前水平总体与年初基本相当。相对而言,2014年和2015年美元指数分别上升13%和9%。从这个角度看,美元汇率在美联储加息前后的波动性表明,部分市场影响会逐步消化,美联储加息也并不意味着美元会持续走强。在此情况下,新兴市场货币在今年3月以后呈现比较快的反弹态势,到9月末,JP摩根新兴市场货币指数上升6%,人民币汇率也保持基本稳定。总的来看,市场关于美联储缓慢加息的共识逐步形成,市场反映也更加平稳,美联储加息对市场产生较强冲击的概率降低。 2016-10-21 11:04:45 · 王春英: 第二,我国经济总体保持了平稳运行的格局,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得到积极体现。历史经验表明,应对美联储加息,自身经济金融状况是关键,我国在这方面是具有优势的。一是刚才提到的,我国前三季度经济增长6.7%,经济运行好于预期,在世界范围内处于较高水平,而且政治社会大局稳定,有助于维护我国跨境资本流动保持总体平稳的基础。二是我国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较强,包括财政状况相对良好、金融体系总体稳健、经常账户持续顺差、外汇储备十分充裕等,在回答前面问题时我们也强调过了,这是现实存在的情况。三是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资本账户开放等相关改革的协调推进,人民币汇率灵活性不断提高,跨境资金双向流动的渠道进一步拓宽,有利于我国更好地调节跨境资金流动。 2016-10-21 11:15:49 · 王春英: 第三,去年底美联储启动加息之前,我国市场主体已经开始了对外资产负债结构的调整,相关压力得到了较大释放,加息后的调整步伐反而放慢。自2014年美联储宣布退出QE以来,我国市场主体就已经开始增持对外资产和偿还对外负债,2015年上述调整达到高峰。在相关压力得到释放后,今年以来跨境资本流出规模总体下降。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显示,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已经连续两个季度出现较大幅度收窄,今年一季度逆差1233亿美元,相比2015年第四季度缩减426亿美元,第二季度逆差488亿美元,相比第一季度又缩减了745亿美元;交易形成的外汇储备降幅由2015年三季度的1606亿美元逐步收窄到今年二季度的343亿美元。经过一段时期对外债务去杠杆化,当前企业的债务偿还压力已经明显减弱,跨境融资意愿开始回升。由此可见,对外资产负债结构的调整使得我国市场主体能够更好地应对美联储加息,也有利于防范相关风险。 2016-10-21 11:27:45 · 王春英: 未来,外汇局在便利化和防风险方面仍是并重的。一方面,不断推进外汇管理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外汇市场发展,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做好与市场的沟通,不断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程度。例如,坚持个人年度五万美元购汇政策不改变,尽可能地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方便,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继续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测,严格要求银行履行真实性和合规性的审核责任,加强银行自律机制建设,保持对地下钱庄等外汇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维护我国经济金融安全。 2016-10-21 11:35:00 · 香港文汇报记者: 人民币10月份正式加入SDR,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程度实际上也将更高,这将对跨境资金流动有什么样的影响?外汇管理方面会怎样应对?谢谢。 2016-10-21 11:40:23 · 王春英: 人民币加入SDR是今年的一个大事。从2015年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到今年10月1日正式生效,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和金融改革发展成就的认可以及未来前景的信心,这是在当前复杂国际环境下中国跨境资本流动和人民币汇率得以保持基本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 首先,人民币加入SDR有利于我国跨境资金流入。实际数据验证了之前市场的一个判断,就是各央行、储备管理者、私人部门等会考虑增持人民币资产,同时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开放也会促进资金流入。根据外汇局统计,今年1—9月境外投资者累计增持中国国债2222亿元人民币,比2015年同期多增1315亿元人民币;累计增持央票723亿元人民币,2015年同期仅为160亿元人民币;累计增持境内股票846亿元人民币,2015年同期为减持1420亿元人民币。 其次,人民币加入SDR对跨境资金流动的影响是长期渐进的过程,跨境资金流动的规模和方向更大程度上会受到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境内外资金成本以及汇率预期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人民币加入SDR后跨境资金流动的波动趋势会更加明显,但规模并不会显著放大。人民币汇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可预见的未来,加大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力度,保持一篮子货币汇率的基本稳定,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主基调。 可以预计,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后,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的规模和开放度将进一步提高,双向流动、基本平衡的格局将有新的支持因素。下一步,外汇局将继续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加强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统计监测和分析预警,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还有一个相关情况要说明。有种说法认为境外投资者其实对中国债券、股票市场有很大的投资需求,但担忧未来投资资金的汇出有障碍。这里请媒体朋友澄清一下,这种担忧完全没有必要,外汇局将继续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中国欢迎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金融市场,当然也就不会限制这些资金流出。谢谢。 2016-10-21 11:41:16 · 经济日报记者: 刚才您提到截止到今年6月末我国外债规模有所回升,请问您如何看待这种情况?谢谢。 2016-10-21 11:44:00 · 王春英: 今年6月末,我国全口径外债余额接近1.39万亿美元,比3月末增加248亿美元,初步扭转了2015年二季度以来外债总规模持续下降的态势,外债由净偿还转为净借入,表明我国外债去杠杆进程基本告一段落。主要原因包括: 第一,实体经济保持稳健促使企业对外融资活动企稳回升。我国外债构成中,与实体经济尤其是与贸易相关的短期信贷类负债占比较大,受进出口规模波动和汇率、利率变动等因素的影响较大。2014年下半年以来,货物进口规模下降、美元持续升值,国内外利差缩小,国内企业短期的贸易融资需求下降,并且开始了积极偿还外债,导致贷款项目中的短期贸易融资和贸易信贷负债持续下降。截至今年3月末,贷款和贸易信贷负债余额比2014年底下降3679亿美元,占全口径外债降幅的89%。但是,今年第二季度以来,我国进口规模止跌回升,尤其是5月份以后还出现了环比稳步增长,同时美元指数相对稳定,企业对外短期贸易融资负债的去杠杆需求得到基本释放,融资需求开始回升,2016年6月末,贷款和贸易信贷负债余额比3月末增长72亿美元。 2016-10-21 11:44:50 · 王春英: 第二,境外投资者继续看好我国经济增长前景,投资意愿增加。今年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中高速的稳定增长,货物贸易继续保持顺差。而4月份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对美元加息预期次数减少,欧元区和日本复苏势头缓慢,国际金融市场环境出现变化,境外投资者继续看好投资中国的回报,增持人民币资产的需求增加,再加上跨境融资政策的进一步开放,最终导致6月末的货币与存款、债务证券等主要由境外投资者主动参与形成的对外负债余额比3月末增加204亿美元,而3月末余额较去年底减少了362亿美元。 2016-10-21 11:53:47 · 王春英: 第三,外汇管理政策进一步便利了跨境融资。今年4月份以来,人民银行、外汇局先后发布了几个通知,包括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进一步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完善真实性审核、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债券市场等,在全国范围内允许金融机构和企业在与其资本或净资产挂钩的跨境融资上限内自主开展本外币跨境融资,拉平中资非金融企业借用外债资金结汇管理政策方面与外资企业的待遇,取消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额度限制,简化汇出入和结汇或购汇手续等外汇管理要求。这些措施的出台,进一步便利了市场主体跨境融资,增加了融资渠道,降低了融资成本,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 2016-10-21 11:59:35 · 王春英: 预计未来我国外债规模的企稳回升将会进一步推动跨境资金呈现双向波动。在国家经济结构转型、产业升级等各项政策措施的推动下,我国经济仍会保持中高速增长,继续吸引境外投资者参与我国的经济活动,增加资金流入,减轻短期的对外债务偿付压力。同时,随着我国外债规模的止跌回升,我国企业将会更加合理地安排自身负债规模和币种结构,根据经营活动实际需要适度增减短期贸易融资和对外借款,这些都会促进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呈现双向波动的态势。 2016-10-21 12:08:12 · 中新社记者: 我们看到今天上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中间价又一次大幅调低了247个基点,近期人民币兑美元的贬值幅度也在加大,持续了一段时间,对这个趋势您怎么看?会不会对资本的流出造成一定压力?谢谢。 2016-10-21 12:13:08 · 王春英: 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弱主要是由于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推动美元汇率走强。10月以来(截至20日),美元指数累计上涨3%,受此影响全球主要发达和新兴市场货币普遍下跌,欧元、英镑和日元对美元汇率累计分别贬值2.8%、5.6%和2.5%,JP摩根EMCI新兴市场货币指数下跌0.3%,超过100种货币对美元有不同程度的贬值。同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和境内外市场汇率累计分别下跌0.8%、1%和1.1%,跌幅在全球范围内并不大。同时,虽然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有所贬值,但对一篮子多边汇率升值。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编制和发布的数据,10月以来CFETS、BIS和SDR三个篮子的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累计分别上涨0.2%、0.2%和0.8%。 统计监测显示近期我国跨境资金流出放缓。10月以来,银行代客日均涉外收入与9月份日均水平变化不大,但日均支出比9月份日均水平明显减少,涉外收支趋向基本平衡。其中,人民币日均净支出比9月份下降30%多,外汇资金由9月份小幅净支出转为一定规模的净收入。同时,境内外汇市场购汇压力缓解。10月以来,银行结售汇逆差明显收窄,日均逆差环比下降超过80%,其中个人净购汇日均环比下降10%以上。这表明,随着汇率形成机制的规则化、市场化和透明度程度进一步增强,虽然人民币汇率在外部环境影响下有所波动,但国内市场预期总体保持基本稳定,短期波动是正常的,也在可解释的范围内。 2016-10-21 12:14:17 · 北京电视台记者: 有传言6个试点城市取消了5万美元的购汇限制,请问如何评价其影响?谢谢。 2016-10-21 12:17:07 · 王春英: 在外汇局层面,目前还没有相关政策出台。关于此类问题,建议关注相关管理部门的政府网站,重大政策出台都会在各个部门政府网站上第一时间发布,这是可信的、可靠的信息来源。谢谢。 2016-10-21 12:18:00 ·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请问王司长,近期有媒体说中国游客在海外的开支增幅比较大,有可能会存在资金流出的问题,请问您对这个问题怎么判断和看待?谢谢。 2016-10-21 12:34:40 · 王春英: 近年来,我国旅行项下的支出的确增长很快,但从外汇局的监测看,旅行项下的跨境资金流动绝大部分是有真实需求和交易背景的。旅行支出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 一是存在统计方法改进的影响。2014年,外汇局实施了新的统计制度,旅行支出记录方法由过去的根据伙伴国数据测算,改成了使用我们采集的对外付款、银行卡境外刷卡和测算的现钞数据汇总得到。由于历史数据难以追溯,造成2014年的旅行支出比2013年有较大跃升。从我们和其他国家统计部门的交流看,他们通过抽样调查方式采集的数据,由于中国人的样本比较少,而且游客比较倾向低报,有可能代表性不强,使得数据偏差较大。因此,新的统计方法比以前使用伙伴国的数据推算更科学、更准确,这是导致个别年份旅行支出增长的一个统计技术原因。 2016-10-21 12:36:17 · 王春英: 二是反映了中国居民收入水平有所提高,消费升级。随着我国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以及在过去几年汇率不断走强的带动下,居民在境外实际购买力提高,在境外消费的能力比以前有大幅度的提升。同时,居民出境旅行、留学、签证也变得越来越便利,不少周边国家和地区推出免签或者落地签等。此外,外汇局也加大了改革力度,大幅度简化了购付汇手续,国内银行也不断地改进境外刷卡服务,居民出境消费更加便捷。去年,我国居民出境达到了1.28亿人次,比2001年增长近10倍,而且以往我国居民出境游目的地主要是港澳和东南亚国家,现在已经扩展到了欧美地区,出境目的也由过去短期旅行扩展到了长期留学,这些都会助推旅行支出的增长。 2016-10-21 12:50:14 · 王春英: 下一步,外汇局还会大力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同时采取措施严格防范利用经常账户转移资本。近年来,外汇局不断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坚持个人年度5万美元购汇政策不改变,尽可能地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便利。另一方面,不断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统计监测和预警,督促银行切实履行真实性、合规性审核责任,切实履行展业自律原则,防范借道已经开放的项目转移资本,继续严厉打击外汇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我国经济金融安全。 2016-10-21 12:56:01 · 主持人 袭艳春: 再次感谢王春英司长的介绍,也谢谢大家。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 2016-10-21 13:01:27 (原文载于中国网) 2016-10-21/safe/2016/1021/5218.html
-
2016 年三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 4744 亿元人民币,资本和金融账户(含当季净误差与遗漏,下同)逆差 4744 亿元人民币,其中,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含当季净误差与遗漏,下同)逆差 13816 亿元人民币,储备资产减少 9085 亿元人民币。 2016年前三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11503亿元人民币,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5688亿元人民币,其中,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25054亿元人民币,储备资产减少19388亿元人民币。 按美元计值,2016年三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712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1371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695亿美元,初次收入顺差48亿美元,二次收入逆差12亿美元。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712亿美元,其中,资本账户逆差2亿美元,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2073亿美元,储备资产减少1363亿美元。 按美元计值,2016年前三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1747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3669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1830亿美元,初次收入逆差48亿美元,二次收入逆差45亿美元。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856亿美元,其中,资本账户逆差3亿美元,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3794亿美元,储备资产减少2941亿美元。 按SDR计值,2016年三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510亿SDR,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510亿SDR,其中,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1485亿SDR,储备资产减少976亿SDR。 按SDR计值,2016年前三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1248亿SDR,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612亿SDR,其中,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2718亿SDR,储备资产减少2108亿SDR。(完)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1(初步数) 单位:亿元人民币 项 目 行次 2016年三季度 2016年前三季度 1. 经常账户 1 4,744 11,503 贷方 2 44,989 122,032 借方 3 -40,245 -110,529 1.A 货物和服务 4 4,507 12,103 贷方 5 39,785 108,674 借方 6 -35,278 -96,571 1.A.a 货物 7 9,140 24,146 贷方 8 35,116 95,220 借方 9 -25,976 -71,074 1.A.b 服务 10 -4,633 -12,043 贷方 11 4,669 13,454 借方 12 -9,302 -25,496 1.A.b.1 加工服务 13 313 897 贷方 14 316 904 借方 15 -2 -7 1.A.b.2 维护和维修服务 16 42 163 贷方 17 80 254 借方 18 -37 -91 1.A.b.3 运输 19 -766 -1,923 贷方 20 571 1,611 借方 21 -1,336 -3,534 1.A.b.4 旅行 22 -4,195 -11,084 贷方 23 1,982 5,574 借方 24 -6,177 -16,658 1.A.b.5 建设 25 56 158 贷方 26 193 581 借方 27 -136 -423 1.A.b.6 保险和养老金服务 28 -143 -396 贷方 29 70 195 借方 30 -213 -591 1.A.b.7 金融服务 31 18 50 贷方 32 47 145 借方 33 -29 -94 1.A.b.8 知识产权使用费 34 -397 -1,139 贷方 35 13 39 借方 36 -409 -1,178 1.A.b.9 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 37 238 684 贷方 38 424 1,251 借方 39 -186 -567 1.A.b.10 其他商业服务 40 265 720 贷方 41 942 2,806 借方 42 -678 -2,086 1.A.b.11 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 43 -21 -66 贷方 44 13 35 借方 45 -34 -101 1.A.b.12 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 46 -43 -108 贷方 47 21 59 借方 48 -64 -167 1.B 初次收入 49 320 -305 贷方 50 4,686 11,783 借方 51 -4,366 -12,088 1.C 二次收入 52 -83 -296 贷方 53 518 1,575 借方 54 -601 -1,870 2. 资本和金融账户 55 -4,744 -5,688 2.1 资本账户 56 -13 -22 贷方 57 2 16 借方 58 -15 -39 2.2 金融账户 59 -4,731 -5,666 2.2.1 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 60 -13,816 -25,054 其中:2.2.2.1 直接投资 61 -2,093 -5,138 2.2.2.1.1 直接投资资产 62 -3,669 -11,597 2.2.2.1.2直接投资负债 63 1,576 6,459 2.2.2 储备资产 64 9,085 19,388 2.2.2.1 货币黄金 65 0 0 2.2.2.2 特别提款权 66 19 17 2.2.2.3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67 34 -346 2.2.2.4 外汇储备 68 9,032 19,717 2.2.2.5 其他储备 69 0 0 3. 净误差与遗漏 70 0 -5,815 注:1.根据《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六版)编制。 2.“贷方”按正值列示,“借方”按负值列示,差额等于“贷方”加上“借方”。本表除标注“贷方”和“借方”的项目外,其他项目均指差额。 3.以人民币计值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折算方法为,当季以美元计值的国际收支平衡表,通过当季人民币对美元季平均汇率中间价折算。2016年前三季度人民币计值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为上半年人民币计值的正式数与三季度人民币计值的初步数累加得到。 4. 2016年前三季度初步数由2016年上半年正式数与2016年三季度初步数累加而成。其中,2016年三季度初步数的资本和金融账户因含净误差与遗漏,与经常账户差额金额相等,符号相反。三季度初步数的金融账户、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同样含净误差与遗漏。2016年上半年正式数的资本和金融账户、金融账户和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均不含净误差与遗漏,净误差与遗漏项目单独列示。 5.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1(初步数) 单位:亿美元 项 目 行次 2016年三季度 2016年前三季度 1. 经常账户 1 712 1,747 贷方 2 6,750 18,548 借方 3 -6,038 -16,801 1.A 货物和服务 4 676 1,839 贷方 5 5,969 16,518 借方 6 -5,293 -14,679 1.A.a 货物 7 1,371 3,669 贷方 8 5,269 14,473 借方 9 -3,898 -10,803 1.A.b 服务 10 -695 -1,830 贷方 11 701 2,046 借方 12 -1,396 -3,876 1.A.b.1 加工服务 13 47 136 贷方 14 47 138 借方 15 0 -1 1.A.b.2 维护和维修服务 16 6 25 贷方 17 12 39 借方 18 -6 -14 1.A.b.3 运输 19 -115 -292 贷方 20 86 245 借方 21 -200 -537 1.A.b.4 旅行 22 -629 -1,684 贷方 23 297 847 借方 24 -927 -2,532 1.A.b.5 建设 25 8 24 贷方 26 29 88 借方 27 -20 -64 1.A.b.6 保险和养老金服务 28 -22 -60 贷方 29 10 30 借方 30 -32 -90 1.A.b.7 金融服务 31 3 8 贷方 32 7 22 借方 33 -4 -14 1.A.b.8 知识产权使用费 34 -60 -173 贷方 35 2 6 借方 36 -61 -179 1.A.b.9 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 37 36 104 贷方 38 64 190 借方 39 -28 -86 1.A.b.10 其他商业服务 40 40 109 贷方 41 141 427 借方 42 -102 -317 1.A.b.11 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 43 -3 -10 贷方 44 2 5 借方 45 -5 -15 1.A.b.12 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 46 -6 -16 贷方 47 3 9 借方 48 -10 -25 1.B 初次收入 49 48 -48 贷方 50 703 1,790 借方 51 -655 -1,838 1.C 二次收入 52 -12 -45 贷方 53 78 240 借方 54 -90 -285 2. 资本和金融账户 55 -712 -856 2.1 资本账户 56 -2 -3 贷方 57 0 2 借方 58 -2 -6 2.2 金融账户 59 -710 -853 2.2.1 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 60 -2,073 -3,794 其中:2.2.2.1 直接投资 61 -314 -780 2.2.2.1.1 直接投资资产 62 -550 -1,765 2.2.2.1.2直接投资负债 63 236 984 2.2.2 储备资产 64 1,363 2,941 2.2.2.1 货币黄金 65 0 0 2.2.2.2 特别提款权 66 3 3 2.2.2.3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67 5 -53 2.2.2.4 外汇储备 68 1,355 2,992 2.2.2.5 其他储备 69 0 0 3. 净误差与遗漏 70 0 -890 注:1.根据《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六版)编制。 2.“贷方”按正值列示,“借方”按负值列示,差额等于“贷方”加上“借方”。本表除标注“贷方”和“借方”的项目外,其他项目均指差额。 3. 2016年前三季度初步数由2016年上半年正式数与2016年三季度初步数累加而成。其中,2016年三季度初步数的资本和金融账户因含净误差与遗漏,与经常账户差额金额相等,符号相反。三季度初步数的金融账户、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同样含净误差与遗漏。2016年上半年正式数的资本和金融账户、金融账户和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均不含净误差与遗漏,净误差与遗漏项目单独列示。 4.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1(初步数) 单位:亿SDR 项 目 行次 2016年三季度 2016年前三季度 1. 经常账户 1 510 1,248 贷方 2 4,835 13,259 借方 3 -4,325 -12,011 1.A 货物和服务 4 484 1,314 贷方 5 4,276 11,808 借方 6 -3,791 -10,494 1.A.a 货物 7 982 2,623 贷方 8 3,774 10,346 借方 9 -2,792 -7,723 1.A.b 服务 10 -498 -1,309 贷方 11 502 1,463 借方 12 -1,000 -2,771 1.A.b.1 加工服务 13 34 98 贷方 14 34 98 借方 15 0 -1 1.A.b.2 维护和维修服务 16 5 18 贷方 17 9 28 借方 18 -4 -10 1.A.b.3 运输 19 -82 -209 贷方 20 61 175 借方 21 -144 -384 1.A.b.4 旅行 22 -451 -1,205 贷方 23 213 606 借方 24 -664 -1,810 1.A.b.5 建设 25 6 17 贷方 26 21 63 借方 27 -15 -46 1.A.b.6 保险和养老金服务 28 -15 -43 贷方 29 7 21 借方 30 -23 -64 1.A.b.7 金融服务 31 2 5 贷方 32 5 16 借方 33 -3 -10 1.A.b.8 知识产权使用费 34 -43 -124 贷方 35 1 4 借方 36 -44 -128 1.A.b.9 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 37 26 74 贷方 38 46 136 借方 39 -20 -62 1.A.b.10 其他商业服务 40 28 78 贷方 41 101 305 借方 42 -73 -227 1.A.b.11 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 43 -2 -7 贷方 44 1 4 借方 45 -4 -11 1.A.b.12 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 46 -5 -12 贷方 47 2 6 借方 48 -7 -18 1.B 初次收入 49 34 -34 贷方 50 504 1,280 借方 51 -469 -1,313 1.C 二次收入 52 -9 -32 贷方 53 56 171 借方 54 -65 -204 2. 资本和金融账户 55 -510 -612 2.1 资本账户 56 -1 -2 贷方 57 0 2 借方 58 -2 -4 2.2 金融账户 59 -508 -610 2.2.1 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 60 -1,485 -2,718 其中:2.2.2.1 直接投资 61 -225 -557 2.2.2.1.1 直接投资资产 62 -394 -1,261 2.2.2.1.2直接投资负债 63 169 704 2.2.2 储备资产 64 976 2,108 2.2.2.1 货币黄金 65 0 0 2.2.2.2 特别提款权 66 2 2 2.2.2.3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67 4 -38 2.2.2.4 外汇储备 68 971 2,144 2.2.2.5 其他储备 69 0 0 3. 净误差与遗漏 70 0 -636 注:1.根据《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六版)编制。 2.“贷方”按正值列示,“借方”按负值列示,差额等于“贷方”加上“借方”。本表除标注“贷方”和“借方”的项目外,其他项目均指差额。 3. 季度SDR计值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由当季以美元计值的国际收支平衡表,通过当季SDR对美元季平均汇率折算得到。 4. 2016年前三季度初步数由2016年上半年正式数与2016年三季度初步数累加而成。其中,2016年三季度初步数的资本和金融账户因含净误差与遗漏,与经常账户差额金额相等,符号相反。三季度初步数的金融账户、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同样含净误差与遗漏。2016年上半年正式数的资本和金融账户、金融账户和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均不含净误差与遗漏,净误差与遗漏项目单独列示。 5.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2016-11-04/safe/2016/1104/5221.html
-
2016年9月,我国国际收支口径的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收入13411亿元,支出12028亿元,顺差1383亿元。其中,货物贸易收入11874亿元,支出8936亿元,顺差2938亿元;服务贸易收入1537亿元,支出3092亿元,逆差1555亿元。 按美元计值,2016年9月,我国国际收支口径的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收入2010亿美元,支出1803亿美元,顺差207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收入1780亿美元,支出1339亿美元,顺差440亿美元;服务贸易收入230亿美元,支出463亿美元,逆差233亿美元。(完) 中国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国际收支口径) 2016年9月 项目 按人民币计值 (亿元) 按美元计值 (亿美元) 货物和服务贸易差额 贷方 借方 1383 207 13,411 2,010 -12,028 -1,803 1.货物贸易差额 贷方 借方 2,938 440 11,874 1,780 -8,936 -1,339 2.服务贸易差额 -1,555 -233 贷方 1,537 230 借方 -3,092 -463 2.1加工服务差额 108 16 贷方 109 16 借方 -1 -0 2.2维护和维修服务差额 11 2 贷方 25 4 借方 -15 -2 2.3运输差额 -251 -38 贷方 197 30 借方 -449 -67 2.4旅行差额 -1,368 -205 贷方 637 95 借方 -2,005 -301 2.5建设差额 0 0 贷方 60 9 借方 -60 -9 2.6保险和养老金服务差额 -48 -7 贷方 27 4 借方 -75 -11 2.7金融服务差额 6 1 贷方 15 2 借方 -9 -1 2.8知识产权使用费差额 -129 -19 贷方 5 1 借方 -134 -20 2.9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差额 76 11 贷方 143 21 借方 -67 -10 2.10其他商业服务差额 61 9 贷方 304 46 借方 -243 -36 2.11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差额 -8 -1 贷方 5 1 借方 -13 -2 2.12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差额 -13 -2 贷方 8 1 借方 -21 -3 注: 1. 本表所称货物和服务贸易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货物和服务口径一致,是指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交易。月度数据为初步数据,可能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季度数据不一致。 2. 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数据按美元编制,当月人民币计值数据由美元数据按月均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折算得到。 3. 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4.2016年9月旅行贷方为估算数据。 指标解释: 货物和服务贸易:是指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交易,与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口径相同。 1.货物贸易: 指经济所有权在我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转移的货物交易。贷方记录货物出口,借方记录货物进口。货物账户数据主要来源于海关进出口统计,但与海关统计存在以下主要区别:一是国际收支中的货物只记录所有权发生了转移的货物(如一般贸易、进料加工贸易等贸易方式的货物),所有权未发生转移的货物(如来料加工或出料加工贸易)不纳入货物统计,而纳入服务贸易统计;二是计价方面,国际收支统计要求进出口货值均按离岸价格记录,海关出口货值为离岸价格,但进口货值为到岸价格,因此国际收支统计从海关进口货值中调出国际运保费支出,并纳入服务贸易统计;三是补充部分进出口退运等数据;四是补充了海关未统计的转手买卖下的货物净出口数据。 2.服务贸易:包括加工服务,维护和维修服务,运输,旅行,建设,保险和养老金服务,金融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以及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贷方记录提供的服务,借方记录接受的服务。 2.1加工服务:又称“对他人拥有的实物投入的制造服务”,指货物的所有权没有在所有者和加工方之间发生转移,加工方仅提供加工、装配、包装等服务,并从货物所有者处收取加工服务费用。贷方记录我国居民为非居民拥有的实物提供的加工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非居民的加工服务。 2.2维护和维修服务:指居民或非居民向对方所拥有的货物和设备(如船舶、飞机及其他运输工具)提供的维修和保养工作。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维护和维修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的非居民维护和维修服务。 2.3运输:指将人和物体从一地点运送至另一地点的过程以及相关辅助和附属服务,以及邮政和邮递服务。贷方记录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国际运输、邮政快递等服务。借方记录居民接受的非居民国际运输、邮政快递等服务。 2.4旅行:指旅行者在其作为非居民的经济体旅行期间消费的物品和购买的服务。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在我国境内停留不足一年的非居民以及停留期限不限的非居民留学人员和就医人员提供的货物和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境外旅行、留学或就医期间购买的非居民货物和服务。 2.5建设服务:指建筑形式的固定资产的建立、翻修、维修或扩建,工程性质的土地改良、道路、桥梁和水坝等工程建筑,相关的安装、组装、油漆、管道施工、拆迁和工程管理等,以及场地准备、测量和爆破等专项服务。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在经济领土之外提供的建设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在我国经济领土内接受的非居民建设服务。 2.6保险和养老金服务:指各种保险服务,以及同保险交易有关的代理商的佣金。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人寿保险和年金、非人寿保险、再保险、标准化担保服务以及相关辅助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非居民的人寿保险和年金、非人寿保险、再保险、标准化担保服务以及相关辅助服务。 2.7金融服务:指金融中介和辅助服务,但不包括保险和养老金服务项目所涉及的服务。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金融中介和辅助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非居民的金融中介和辅助服务。 2.8知识产权使用费:指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经许可使用无形的、非生产/非金融资产和专有权以及经特许安排使用已问世的原作或原型的行为。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知识产权相关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使用的非居民知识产权服务。 2.9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指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通信服务以及与计算机数据和新闻有关的服务交易,但不包括以电话、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媒介交付的商业服务。贷方记录本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电信服务、计算机服务和信息服务。借方记录本国居民接受非居民提供的电信服务、计算机服务和信息服务。 2.10其他商业服务: 指居民和非居民之间其他类型的服务,包括研发服务,专业和管理咨询服务,技术、贸易相关等服务。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其他商业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的非居民其他商业服务。 2.11个人、文化娱乐服务: 指居民和非居民之间与个人、文化和娱乐有关的服务交易,包括视听和相关服务(电影、收音机、电视节目和音乐录制品),其他个人、文化娱乐服务(健康、教育等)。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相关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的非居民相关服务。 2.12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指在其他货物和服务类别中未包括的政府和国际组织提供和购买的各项货物和服务。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别处未涵盖的货物和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购买的别处未涵盖的货物和服务。 2016-10-28/safe/2016/1028/5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