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2013年9月末,我国外债余额为8229.18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下同)。其中,登记外债余额为4961.18亿美元(外债数据采集方式优化导致登记外债余额调增200.96亿美元),企业间贸易信贷余额为3268亿美元。 从债务期限结构看,中长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1899.70亿美元,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6329.48亿美元,其中,与贸易有关的信贷占短期外债余额(剩余期限)的70.49%。这部分外债具有真实的进出口贸易背景,与一般外债有较大不同,且与我国对外贸易和外汇储备相比规模较小,短期外债风险基本可控。 登记外债余额中,中资金融机构债务(含其负责转贷的外国政府贷款)余额为2376.63亿美元,占47.90%;外商投资企业债务余额为1560.64亿美元,占31.46%;外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为608.50亿美元,占12.27%;国务院部委债务(不含外国政府贷款)余额为354.72亿美元,占7.15%;中资企业债务余额为56.95亿美元,占1.15%。 从债务类型看,国际商业贷款余额为4358.98亿美元,占87.86%;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余额为602.20亿美元,占12.14%。从币种结构看,美元债务占81.89%,日元债务占5.10%,欧元债务占5.66%。 2013年前三季度,我国新借入中长期外债(签约期限)401亿美元,偿还中长期外债(签约期限)本金251.87亿美元,支付利息25.92亿美元。中长期外债(签约期限)项下净流入资金123.21亿美元,同比增加65.09亿美元,增长111.99%。 附 名词解释及相关说明 关于外债期限结构分类。按照期限结构对外债进行分类,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签约期限划分,即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外债为中长期外债,合同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下的外债为短期外债;二是按照剩余期限划分,即在签约期限划分的基础上,将未来一年内到期的中长期外债纳入到短期外债中。为便于区分两种分类方法,本新闻稿在中长期外债和短期外债后分别以签约期限和剩余期限注明分类方法。 企业间贸易信贷是指发生在中国大陆居民与境外(含港、澳、台地区)非居民之间,由货物交易的卖方和买方之间直接提供信贷而产生对外负债,即由于商品的资金支付时间与货物所有权发生转移的时间不同而形成的债务。具体包括供应商(如境外出口商)为商品交易和服务直接提供信贷,以及购买者(如境外进口商)为商品和服务以及进行中(或准备承担)的工作预先付款。 银行贸易融资是指第三方(如银行)向出口商或进口商提供的与贸易有关的贷款,如外国金融机构或出口信贷机构向买方提供的贷款。 与贸易有关的信贷是一个较广义的概念,除企业间贸易信贷外,它还包括了为贸易活动提供的其他信贷。从定义上看,与贸易有关的信贷包括企业间贸易信贷、银行贸易融资、与贸易有关的短期票据等。 2013-12-31/safe/2013/1231/5030.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1月,银行结汇12412亿元人民币(等值2033亿美元),售汇7937亿元人民币(等值1300亿美元),结售汇顺差4475亿元人民币(等值733亿美元)。其中,银行代客结汇12198亿元人民币,售汇7539亿元人民币,结售汇顺差4658亿元人民币;银行自身结汇214亿元人民币,售汇397亿元人民币,结售汇逆差183亿元人民币。同期,银行代客远期结汇签约2706亿元人民币,远期售汇签约1158亿元人民币,远期净结汇1548亿元人民币。截至本月末,远期累计未到期结汇10002亿元人民币,未到期售汇6396亿元人民币,未到期净结汇3607亿元人民币。 2014年1月,境内银行代客涉外收入18746亿元人民币(等值3071亿美元),对外付款16836亿元人民币(等值2758亿美元),涉外收付款顺差1911亿元人民币(等值313亿美元)。(完) 附:名词解释和相关说明 国际收支是指我国居民与非居民间发生的一切经济交易,包括引起居民和非居民间资产和负债变化的所有金融交易和实物交易。 银行结售汇是指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及其自身办理的结汇和售汇业务,包括远期结售汇履约数据,不包括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数据。银行结售汇统计时点为人民币与外汇兑换行为发生时。其中,结汇是指外汇所有者将外汇卖给外汇指定银行,售汇是指外汇指定银行将外汇卖给外汇使用者。结售汇差额是结汇与售汇的轧差数。银行结售汇形成的差额将通过银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买卖平盘,是引起我国外汇储备变化的主要来源之一,但其不等于同期外汇储备的增减额。 银行结售汇不按居民与非居民交易的原则进行统计,且其仅包括银行与客户及其自身之间发生的本外币买卖,即人民币和外汇的兑换交易,不同于国际收支交易的统计范围。 远期结售汇签约是指银行与客户协商签订远期结汇(售汇)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汇(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汇率和期限;到期外汇收入(支出)发生时,即按照远期结汇(售汇)合同订明的币种、金额、汇率办理结汇(售汇)。远期结售汇业务使得企业可提前锁定未来结汇或售汇的汇率,从而有效规避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风险。银行一般会通过银行间外汇市场来对冲远期结售汇业务形成的风险敞口。比如,当银行签订的远期结汇大于远期售汇时,银行一般会将同等金额的外汇提前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卖出,反之亦然。因而远期结售汇也是影响我国外汇储备变化的一个因素。 本期末远期结售汇累计未到期额是指银行与客户签订的远期结汇和售汇合同在本期末仍未到期的余额;差额是指未到期远期结汇和售汇余额之差。签约额与累计未到期额之间的关系为:本期末远期结售汇累计未到期额=上期末远期结售汇累计未到期额+本期远期结售汇签约额-本期远期结售汇履约额。 2014-02-25/safe/2014/0225/5039.html
-
2013年第四季度,境外投资者对我国境内金融机构直接投资流入227.43亿元人民币(折合37.10亿美元),流出112.49亿元人民币(折合18.35亿美元),净流入114.94亿元人民币(折合18.75亿美元);我国境内金融机构对境外直接投资流出233.13亿元人民币(折合38.03亿美元),流入74.91亿元人民币(折合12.22亿美元),净流出158.22亿元人民币(折合25.81亿美元)。 2013年全年,境外投资者对我国境内金融机构直接投资流入382.47亿元人民币(折合61.91亿美元),流出117.55亿元人民币(折合19.17亿美元),净流入264.86亿元人民币(折合42.73亿美元);我国境内金融机构对境外直接投资流出975.65亿元人民币(折合157.75亿美元),流入259.42亿元人民币(折合41.91亿美元),净流出716.23亿元人民币(折合115.84亿美元)。 2013年末,境外投资者对我国境内金融机构直接投资存量5684.69亿元人民币(折合932.39亿美元),我国境内金融机构对境外直接投资存量7253.48亿元人民币(折合1189.70亿美元)。2012年末存量数据同时修正。 金融机构直接投资流量表(季度) 单位:亿元人民币 项目 2013年第四季度 2013年全年 来华直接投资净流入 114.94 264.86 流入 227.43 382.47 流出 112.49 117.55 对外直接投资净流出 158.22 716.23 流入 74.91 259.42 流出 233.13 975.65 注: 1.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2.季度流量人民币值通过当季流量美元值折算而成,折算率采用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季度平均值。年度流量人民币值由各季流量人民币值累加而成。 金融机构直接投资存量表(年度) 单位:亿元人民币 项目 2011年末 2012年末 2013年末 来华直接投资 4311.77 5100.81 5684.69 对外直接投资 4438.23 6236.68 7253.48 注: 1.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2.年末存量人民币值通过年末存量美元值折算而成,折算率采用12月末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 金融机构直接投资流量表(季度) 单位:亿美元 项目 2013年第四季度 2013年全年 来华直接投资净流入 18.75 42.73 流入 37.10 61.91 流出 18.35 19.17 对外直接投资净流出 25.81 115.84 流入 12.22 41.91 流出 38.03 157.75 注: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表2:金融机构直接投资存量表(年度) 单位:亿美元 项目 2011年末 2012年末 2013年末 来华直接投资 684.31 811.52 932.39 对外直接投资 704.38 992.23 1189.70 注: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附:名词解释 金融机构包括在我国境内依法成立的从事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及其他金融业务的机构总部及分支机构。 金融机构直接投资是指境外投资者对我国境内金融机构或我国境内金融机构对境外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且这种股权投资使直接投资者在直接投资企业中拥有10%或以上的表决权。 金融机构直接投资流量表统计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和来华直接投资的投资资本金流量数据情况。其中:来华直接投资流入是指境外投资者对我国境内金融机构投入或新增的投资资本金,流出是指境外投资者从我国境内金融机构减少或撤出的投资资本金;对外直接投资资金流出是指我国境内金融机构对境外企业投入或新增的投资资本金,流入是指我国境内金融机构从境外企业减少或撤出的投资资本金。 2014-02-19/safe/2014/0219/5034.html
-
2013年12月末,我国非居民人民币存款余额13566.33亿元。其中,非居民个人人民币存款余额5016.17亿元(见附表)。 附表:非居民人民币存款余额表(季度) 单位:亿元人民币 项目 2013年12月末 非居民人民币存款 13566.33 其中:非居民个人 5016.17 注: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附:名词解释 非居民是“非中国居民”的简称,相对于“中国居民”而言。中国居民是指:(一)在中国境内居留1年以上的自然人,外国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在境内的留学生、就医人员、外国驻华使馆领馆外籍工作人员及其家属除外;(二)中国短期出国人员(在境外居留时间不满1年)、在境外留学人员、就医人员及中国驻外使馆领馆工作人员及其家属:(三)在中国境内依法成立的企业事业法人(含外商投资企业及外资金融机构)及境外法人的驻华机构(不含国际组织驻华机构、外国驻华使馆领馆);(四)中国国家机关(含中国驻外使馆领馆)、团体、部队。 非居民人民币存款是指境内银行类金融机构和中央银行吸收的非居民人民币存款。 2014-02-19/safe/2014/0219/5035.html
-
为进一步提高国际收支统计信息透明度,提升国际收支统计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方便广大社会公众使用国际收支统计数据,国家外汇管理局于2014年1月开始,将在现有以美元为计价单位公布数据的基础上,陆续公布以人民币为计价单位的2013年全年银行结售汇、代客涉外收付款、国际收支平衡表、金融机构直接投资和外债等国际收支相关统计数据。公布次序上,人民币计价数据报表在前,美元计价数据报表在后。 公布的以人民币为计价单位的国际收支相关统计数据,是由目前以美元为计价单位的数据通过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直接折算生成。为便于社会公众使用相关时间序列数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同时公布2010年至2013年期间以人民币计价的历史数据。对于2010年以前的数据,数据使用者可以选择需要的历史时间段,按照上述折算方法进行折算。(完) 2014-01-24/safe/2014/0124/5031.html
-
为进一步提高国际收支统计信息的透明度,便利公众及时根据外汇形势开展相关研究和分析,国家外汇管理局从2014年2月开始,在现有每月公布数据口径和种类基础上,新增公布银行代客远期结售汇累计未到期数据、涉外收付款总量分币种数据及中国国际服务贸易数据,同时更新了《国际收支及相关数据发布时间表》。 通过公布银行代客远期结售汇累计未到期数据,便于数据使用者全面了解远期结售汇业务的积累情况;通过涉外收付款总量分币种数据,可以了解各币种涉外收付款的变化情况;通过中国国际服务贸易数据,能够更及时地把握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状况,为研究分析和政策调整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为便于使用相关时间序列数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同时公布了2010年以来银行代客远期结售汇累计未到期的月度历史数据。(完) 2014-02-24/safe/2014/0224/5036.html
-
为提高外汇管理数据发布透明度,进一步方便社会公众获取和使用国际收支及相关数据,现更新发布《国际收支及相关数据发布时间表》(详见附件)。(完) 附件1: 国际收支及相关数据发布时间表 2014-02-24/safe/2014/0224/5037.html
-
附件1: 2013年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报告 2014-02-25/safe/2014/0225/5038.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13年末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并修订了2012年四个季度末数据。 统计显示,2013年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59368亿美元,对外负债39652亿美元,对外金融净资产19716亿美元。 在对外金融资产中,我国对外直接投资6091亿美元,证券投资2585亿美元,其他投资11888亿美元,储备资产38804亿美元,分别占对外金融资产的10%、4%、20%和65%;在对外负债中,外国来华直接投资23475亿美元,证券投资3868亿美元,其他投资12309亿美元,分别占对外负债的59%、10%和31%。 国际投资头寸表是反映特定时点上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金融资产和负债存量的统计报表,它与反映交易流量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一起,构成该国家或地区完整的国际账户体系。 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 单位:亿美元 项目 行次 2012年3月末 (修订后) 2012年6月末 (修订后) 2012年9月末 (修订后) 2012年末 (修订后) 2013年末 净头寸 1 17435 17,006 17,999 18,665 19,716 A.资产 2 49309 49,677 50,755 52,132 59,368 1.我国对外直接投资 3 4402 4,541 4,685 5,319 6,091 2.证券投资 4 2397 2,405 2,518 2,406 2,585 2.1股本证券 5 971 1,006 1,035 1,298 1,530 2.2债务证券 6 1427 1,398 1,483 1,108 1,055 3.其他投资 7 8678 9,583 9,898 10,527 11,888 3.1贸易信贷 8 2765 3,101 3,232 3,387 3,990 3.2贷款 9 2428 2,671 2,852 2,778 3,089 3.3货币和存款 10 3026 3,363 3,345 3,906 3,772 3.4其他资产 11 459 448 470 457 1,038 4.储备资产 12 33831 33,148 33,653 33,879 38,804 4.1货币黄金 13 565 542 600 567 408 4.2特别提款权 14 122 118 115 114 112 4.3在基金组织中的储备头寸 15 95 88 87 82 71 4.4外汇 16 33050 32,400 32,851 33,116 38,213 B.负债 17 31874 32,672 32,756 33,467 39,652 1.外国来华直接投资 18 19389 19,732 20,077 20,680 23,475 2.证券投资 19 2892 3,008 3,129 3,361 3,868 2.1股本证券 20 2447 2,466 2,516 2,619 2,980 2.2债务证券 21 445 542 613 742 889 3.其他投资 22 9592 9,932 9,550 9,426 12,309 3.1贸易信贷 23 2711 2,901 2,995 2,915 3,365 3.2贷款 24 4086 4,110 3,686 3,680 5,642 3.3货币和存款 25 2548 2,580 2,500 2,446 3,051 3.4其他负债 26 247 341 369 384 252 说明:1. 本表记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2. 净头寸是指资产减负债,“+”表示净资产,“—”表示净负债。 国际投资头寸表编制原则与指标说明 一、国际投资头寸表编制原则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版的《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所制定的标准,国际投资头寸表是反映特定时点上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金融资产和负债存量的统计报表。国际投资头寸的变动是由特定时期内交易、价格变化、汇率变化和其他调整引起的。国际投资头寸表在计价、记账单位和折算等核算原则上均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保持一致,并与国际收支平衡表共同构成一个国家或地区完整的国际账户体系。 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是反映特定时点上我国(不含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下同)对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金融资产和负债存量的统计报表。 二、国际投资头寸表主要指标解释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标准,国际投资头寸表的项目按资产和负债设置。资产细分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四部分;负债细分为外国来华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三部分。净头寸是指对外资产减去对外负债。具体的项目含义如下: 1.直接投资:以投资者寻求在本国以外运行企业获取有效发言权为目的的投资。分为对外直接投资和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其中,对外直接投资中包括我国境内非金融部门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和境内银行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所拨付的资本金和营运资金存量以及从境内外母子公司间的贷款和其他应收及应付款的存量。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包括我国非金融部门吸收来华直接投资存量和金融部门吸收境外直接投资存量(包括外资金融部门设立分支机构、中资金融部门吸收外资入股和合资金融部门中外方投资存量),以及境内外母子公司间的贷款和其他应收及应付款的存量。 2.证券投资:包括股票、中长期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等形式的投资。证券投资资产是指我国居民持有的非居民发行的股票、债券、货币市场工具、衍生金融工具等有价证券。证券投资负债为非居民持有我国居民发行的股票和债券。 2.1股本证券:包括以股票形式为主的证券。 2.2债务证券:包括中长期债券和一年期(含一年)以下的短期债券;货币市场工具或可转让的债务工具,如短期国库券、商业票据、短期可转让大额存单等。 3.其他投资:指除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储备资产之外的所有金融资产/负债,包括贸易信贷、贷款、货币和存款及其他资产/负债四类形式。其中长期指合同期为一年期以上的金融资产/负债,短期为一年期(含一年)以下的金融资产/负债。 3.1贸易信贷:指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间,伴随货物进出口产生的直接商业信用。资产表示我国出口商的出口应收款以及我国进口商支付的进口预付款;负债表示我国进口商的进口应付款以及我国出口商预收的货款。 3.2贷款:资产表示我国境内机构通过向境外提供贷款和拆放等形式而持有的对外资产;负债表示我国机构借入的各类贷款,如外国政府贷款、国际组织贷款、国外银行贷款和卖方信贷。 3.3货币和存款:资产表示我国金融机构存放境外资金和库存外汇现金,负债表示我国金融机构吸收的海外私人存款、国外银行短期资金及向国外出口商和私人的借款等短期资金。 3.4其他资产/负债:指除贸易信贷、贷款、货币和存款以外的其他投资,如非货币型国际组织认缴的股本金,其他应收和应付款等。 4.储备资产:指我国中央银行可随时动用和有效控制的对外资产,包括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和外汇。 4.1货币黄金:指我国中央银行作为储备持有的黄金。 4.2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会员国认缴的份额分配的,可用于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债务、弥补会员国政府之间国际收支逆差的一种账面资产。 4.3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指我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普通账户中可自由动用的资产。 4.4外汇:指我国中央银行持有的可用作国际清偿的流动性资产和债权。 (完) 2014-04-04/safe/2014/0404/5047.html
-
2013年第四季度,我国经常项目顺差2697亿元人民币,其中,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下同),货物贸易顺差7088亿元人民币,服务贸易逆差1645亿元人民币,收益逆差2521亿元人民币,经常转移逆差225亿元人民币。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7788亿元人民币,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4491亿元人民币,证券投资净流入1622亿元人民币,其他投资净流入1666亿元人民币。国际储备资产增加8017亿元人民币(不含汇率、价格等非交易价值变动影响,下同),其中,外汇储备资产增加8030亿元人民币。 按美元计价,2013年第四季度,我国经常项目顺差440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1156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268亿美元,收益逆差411亿美元,经常转移逆差37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270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733亿美元,证券投资净流入265亿美元,其他投资净流入272亿美元。国际储备资产增加1308亿美元,其中,外汇储备资产增加1310亿美元。 2013年全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11330亿元人民币,其中,货物贸易顺差22262亿元人民币,服务贸易逆差7710亿元人民币,收益逆差2682亿元人民币,经常转移逆差540亿元人民币。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20182亿元人民币,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11434亿元人民币,证券投资净流入3744亿元人民币,其他投资净流入4815亿元人民币。国际储备资产增加26749亿元人民币,其中,外汇储备资产增加26830亿元人民币。 按美元计价,2013年全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1828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3599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1245亿美元,收益逆差438亿美元,经常转移逆差87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3262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1850亿美元,证券投资净流入605亿美元,其他投资净流入776亿美元。国际储备资产增加4314亿美元,其中,外汇储备资产增加4327亿美元。 此外,国家外汇管理局根据最新获得的2012年外商投资企业未分配利润等数据,修正2012年各季度及全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并通过国家外汇管理局官方网站“统计数据”栏目公布。 为便于社会各界解读国际收支数据,分析国际收支运行状况,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分析小组同时发布2013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完) 附件1: 201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国际收支平衡表 2014-04-04/safe/2014/0404/5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