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附件。 各种货币对美元折算率(2025年7月31日) 2025-08-06/anhui/2025/0806/2936.html
-
2025年6月,我国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42214亿元,同比增长6%。其中,货物贸易出口21185亿元,进口15112亿元,顺差6073亿元;服务贸易出口2437亿元,进口3480亿元,逆差1043亿元。服务贸易主要项目为:运输服务进出口规模1639亿元,旅行服务进出口规模1603亿元,其他商业服务进出口规模967亿元,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进出口规模659亿元。 按美元计值,2025年6月,我国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出口3292亿美元,进口2591亿美元,顺差701亿美元。(完) 中国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数据 2025年6月 项目 按人民币计值 (亿元) 按美元计值 (亿美元) 货物和服务贸易差额 5030 701 贷方 23622 3292 借方 -18592 -2591 1.货物贸易差额 6073 846 贷方 21185 2952 借方 -15112 -2106 2.服务贸易差额 -1043 -145 贷方 2437 340 借方 -3480 -485 2.1加工服务差额 64 9 贷方 82 11 借方 -19 -3 2.2维护和维修服务差额 30 4 贷方 88 12 借方 -58 -8 2.3运输差额 -303 -42 贷方 668 93 借方 -971 -135 2.4旅行差额 -976 -136 贷方 313 44 借方 -1289 -180 2.5建设差额 54 7 贷方 101 14 借方 -47 -7 2.6保险和养老金服务差额 -107 -15 贷方 25 3 借方 -132 -18 2.7金融服务差额 9 1 贷方 29 4 借方 -20 -3 2.8知识产权使用费差额 -248 -35 贷方 68 10 借方 -316 -44 2.9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差额 170 24 贷方 414 58 借方 -244 -34 2.10其他商业服务差额 293 41 贷方 630 88 借方 -337 -47 2.11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差额 -21 -3 贷方 10 1 借方 -30 -4 2.12别处未提及的政府货物和服务差额 -9 -1 贷方 8 1 借方 -17 -2 注: 1. 本表所称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货物和服务口径一致,是指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交易。月度数据为初步数据,可能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季度数据不一致。 2. 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数据按美元编制,当月人民币计值数据由美元数据按月均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折算得到。 3. 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指标解释: 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是指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进出口,与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口径相同。 1.货物贸易: 指经济所有权在我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转移的货物进出口。贷方记录货物出口,借方记录货物进口。货物账户数据主要来源于海关进出口统计,但与海关统计存在以下主要区别:一是国际收支中的货物只记录所有权发生了转移的货物(如一般贸易、进料加工贸易等贸易方式的货物),所有权未发生转移的货物(如来料加工或出料加工贸易)不纳入货物统计,而纳入服务贸易统计;二是计价方面,国际收支统计要求进出口货值均按离岸价格记录,海关出口货值为离岸价格,但进口货值为到岸价格,因此国际收支统计从海关进口货值中调出国际运保费支出,并纳入服务贸易统计;三是补充了海关未统计的转手买卖下的货物净出口数据。 2.服务贸易:包括加工服务,维护和维修服务,运输,旅行,建设,保险和养老金服务,金融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以及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贷方记录我国提供的服务,即服务出口;借方记录我国接受的服务,即服务进口。 2.1加工服务:又称“对他人拥有的实物投入的制造服务”,指货物的所有权没有在所有者和加工方之间发生转移,加工方仅提供加工、装配、包装等服务,并从货物所有者处收取加工服务费用。贷方记录我国居民为非居民拥有的实物提供的加工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非居民的加工服务。 2.2维护和维修服务:指居民或非居民向对方所拥有的货物和设备(如船舶、飞机及其他运输工具)提供的维修和保养工作。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维护和维修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的非居民维护和维修服务。 2.3运输:指将人和物体从一地点运送至另一地点的过程以及相关辅助和附属服务,以及邮政和邮递服务。贷方记录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国际运输、邮政快递等服务。借方记录居民接受的非居民国际运输、邮政快递等服务。 2.4旅行:指旅行者在其作为非居民的经济体旅行期间消费的物品和购买的服务。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在我国境内停留不足一年的非居民以及停留期限不限的非居民留学人员和就医人员提供的货物和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境外旅行、留学或就医期间购买的非居民货物和服务。 2.5建设服务:指建筑形式的固定资产的建立、翻修、维修或扩建,工程性质的土地改良、道路、桥梁和水坝等工程建筑,相关的安装、组装、油漆、管道施工、拆迁和工程管理等,以及场地准备、测量和爆破等专项服务。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在经济领土之外提供的建设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在我国经济领土内接受的非居民建设服务。 2.6保险和养老金服务:指各种保险服务,以及同保险交易有关的代理商的佣金。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人寿保险和年金、非人寿保险、再保险、标准化担保服务以及相关辅助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非居民的人寿保险和年金、非人寿保险、再保险、标准化担保服务以及相关辅助服务。 2.7金融服务:指金融中介和辅助服务,但不包括保险和养老金服务项目所涉及的服务。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金融中介和辅助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非居民的金融中介和辅助服务。 2.8知识产权使用费:指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经许可使用无形的、非生产/非金融资产和专有权以及经特许安排使用已问世的原作或原型的行为。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知识产权相关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使用的非居民知识产权服务。 2.9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指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通信服务以及与计算机数据和新闻有关的服务交易,但不包括以电话、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媒介交付的商业服务。贷方记录本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电信服务、计算机服务和信息服务。借方记录本国居民接受非居民提供的电信服务、计算机服务和信息服务。 2.10其他商业服务: 指居民和非居民之间其他类型的服务,包括研发服务,专业和管理咨询服务,技术、贸易相关等服务。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其他商业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的非居民其他商业服务。 2.11个人、文化娱乐服务:指居民和非居民之间与个人、文化和娱乐有关的服务交易,包括视听和相关服务(电影、收音机、电视节目和音乐录制品),其他个人、文化娱乐服务(健康、教育等)。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相关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的非居民相关服务。 2.12别处未提及的政府货物和服务:指在其他货物和服务类别中未包括的政府和国际组织提供和购买的各项货物和服务。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别处未涵盖的货物和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购买的别处未涵盖的货物和服务。 2025-08-08/jilin/2025/0808/2653.html
-
《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指引》案例汇编|第六期 2025-07-25/jilin/2025/0725/2636.html
-
《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指引》案例汇编|第五期 2025-07-25/jilin/2025/0725/2635.html
-
问题一:人民银行5月7日推出的一揽子金融政策在吉林省落实情况如何? 感谢您的提问。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坚决贯彻人民银行总行决策部署,迅速组织全省召开政策推进会,推动10项政策精准直达实体经济。主要成效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降准政策高效落实,为市场注入充沛流动性。我们于5月15日同步实施两项关键降准措施:一是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为全省释放长期可贷资金122.8亿元,其中吉林银行、亿联银行等法人机构获可贷资金30.2亿元;二是专项调降汽车金融公司存款准备金率至0%,为一汽汽车金融公司释放可贷资金12.5亿元,精准支持汽车产业链融资需求。两项政策合计释放可贷资金135.3亿元。 (二)利率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融资成本显著降低。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有效传导至贷款利率,2025年上半年,吉林省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降至3.88%,同比下降39个基点。6月个人住房贷款利率降至3.04%,同比下降37个基点,创历史新低。同步推动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首套房5年以上利率降至2.6%,存量贷款将于2026年统一调整,预计每年为全省居民节约房贷利息支出2.85亿元。 (三)结构性工具精准发力,重点领域信贷加速扩容。在普惠金融方面,开展“再贷款质效提升年专项行动”,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和吉林省特色产业,设立支农支小再贷款专用额度50亿元,激励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特定领域的贷款投放。2025年上半年,全省累计投放支农支小再贷款244.8亿元,同比多增29.3亿元,创历史新高。在科技创新领域,与省发改委、工信厅等部门组织建立政银双向项目筛选推介机制,提高清单项目的可贷性,6月末,我省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余额59.4亿元,较年初增加32.1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领域起步良好,6月末,已发放符合再贷款条件贷款14.7亿元。 (四)资本市场支持取得阶段性进展。联合吉林证监局开通股票回购增持贷款绿色通道,6月末,已为6家上市公司及股东发放贷款8.4亿元。同步推动科技创新债券发行,组织68家“专精特新”企业与45家投资机构建立对接机制,成功落地东北首单科技创新公司债券7.7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开展四方面工作: 一是持续释放再贷款利率政策红利。通过扩大支农支小再贷款投放规模,深化“再贷款质效提升年专项行动”,创新“再贷款+文旅”“再贷款+科创”等信贷产品。推动再贷款工具与财政贴息政策协调配合,引导资金更多投向三农、小微等薄弱环节。 二是统筹用好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推动科技创新再贷款扩面增效,完善政银双向项目筛选机制,按月对接后批次清单项目,力争全年新增30亿元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贷款。加快落实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持续推进“三创三优”行动,加大养老产业信贷供给。加强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宣贯,指导银行机构前置授信审批,提升上市公司金融服务效率。 三是强化房地产金融支持。建立房地产贷款投放跟踪监测机制,稳定开发贷和个人住房贷款投放。用好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政策,加强政银企对接。指导开发性金融机构用好抵押补充贷款(PSL)额度,全力支持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建设。 四是拓宽科创企业债券融资渠道。举办“债兴吉林科创未来”债务融资工具推介活动,出台吉林省科创债券支持企业名录。按月组织承销机构对接重点企业开展发行辅导,完善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散分担机制,推动更多科创债券发行落地。 问题二:刚才发布内容中提到科技金融生态圈,能否详细介绍下具体内容? 感谢您的提问。今年4月,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联合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工信厅、省委金融办、吉林金融监管局等部门建立“吉聚共融”吉林省科技金融生态圈,组织银行、投资、担保、保险、科研机构、行业龙头企业及专家作为生态圈首批会员单位及专家库成员,构建多方互动、优势互补、共赢互促的支持科技金融发展的良好生态。 一是金融产品“共创”。鼓励科技金融生态圈各金融机构、投资机构建立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推动“投、贷、债、保、担”结合的金融产品落地。2025年上半年,吉林省发放投贷联动模式下科技金融领域贷款10.7亿元;发行科技创新债券7.7亿元;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13.97亿元,平均担保费率低于市场平均费率0.09个百分点。 二是互动对接“共促”。组织各会员单位举办融资对接活动,开展金融产品宣介、企业项目路演等,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2025年上半年,组织金融机构与省属投资基金进行对接,建立吉林省产投金融联盟;生态圈7家会员银行机构举办银企对接活动,促成融资签约16.2亿元。 三是外脑支持“共智”。围绕光电、先进制造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高校学者、龙头企业技术顾问、科研院所专家等组成“外脑智囊团”,向金融机构、投资机构提供专业评估意见。2025年上半年,“外脑智囊团”助力生态圈7家银行机构投放相关贷款3543万元。 四是信息数据“共享”。建立吉林省企业创新积分制平台,帮助金融机构为相关企业精准画像。常态化向银行机构推送重点科技型企业名单,持续提升融资对接效率。6月末,吉林省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7%。 五是交流培训“共通”。组织会员单位及专家开展交流培训活动,其中金融机构、投资机构围绕金融产品、服务模式等经验做法开展交流培训;科研机构、专家围绕科技金融行业前景进行分析研讨,提升金融机构“懂科技”能力。今年6月,2025长春国际光博会召开,生态圈会员单位浦发银行长春分行举办科技金融产品体系专场发布会,就产品框架、适配客户、一体化服务理念进行宣讲解读,为吉林省科技创新发展和专业转型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问题三:刚才发布内容中提到吉林中欧班列“长满欧号”场景建设,能否再介绍下这为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了哪些支持和便利? 感谢您对外汇管理工作的关心和关注。外汇局吉林省分局持续推动跨境金融服务创新,于2024年11月正式上线吉林中欧班列“长满欧号”特色服务,为着力打造“一带一路”向北开放重要窗口提供金融支持。该服务通过“科技+普惠+数字”融合性实践,推动金融数据要素跨部门流动,助力链上企业融资降本增信,帮助银行机构高效办理业务和动态把控风险。 一是提升企业信贷资源可获得性。该服务助力企业精准匹配银行机构推出的普惠金融产品和供应链金融产品。截至6月末,辖内银行机构通过该服务为企业放款超1.1亿元人民币,融资服务覆盖吉林省内中欧班列“长满欧号”链上企业总数的42%。 二是助力“轻资产”企业破解融资难题。该服务整合企业资金流、贸易流、物流单据等信息实现“一站式数据共享”,对企业经营情况进行精准画像,帮助轻资产企业突破抵押物融资限制,实现数据增信。服务上线后,2家“轻资产”企业首次借助跨境金融服务平台获得银行机构融资近3000万元人民币,有效缓解企业短期资金周转压力。 三是降低银行展业成本与风控成本。借助该服务线上核验功能,以前银行机构审核线下纸质流程需要1-2个工作日,现在线上审核时间缩短至30分钟以内,企业融资时间成本降低超90%。借助服务物流数据动态共享功能,银行机构可及时掌握企业出口的动态物流信息,高效管理贷中贷后风险。截至6月末,中国银行吉林省分行、中国工商银行吉林省分行、交通银行吉林省分行等7家银行机构参与了服务试点工作并实现业务落地,累计查验物流数据200余条,覆盖出口货物量超300标箱,出口目的地涵盖德国、波兰、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10个国家。 下一步,外汇局吉林省分局将持续推动吉林中欧班列“长满欧号”场景扩能增量,不断创新优化跨境金融服务,为我省着力打造“一带一路”向北开放重要窗口提供更大金融支持。一是持续扩大场景应用覆盖面,指导银行机构大力宣传推广、倾斜信贷资源,力争更好更多惠及涉外经济主体;二是推进多部门信息共享,为助企融资提供更加丰富的数据支持,进一步提高信贷服务效率;三是强化金融科技赋能,完善场景功能建设,更加智慧、便捷满足涉外企业多样化金融需求。 2025-08-08/jilin/2025/0808/2658.html
-
近日,为进一步加大社会公众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宣传力度,按照国家外汇管理局吉林省分局工作部署,延边州分局针对地下钱庄非法汇兑、网络炒汇等内容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活动。此次活动拓宽了线上线下宣传渠道,切实保障宣传效果,有效增强社会公众识别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2025-06-27/jilin/2025/0627/2654.html
-
7月23日至24日,外汇局吉林省分局调研组赴白山市开展调研工作。调研组围绕持续优化县域外汇管理与服务与当地外汇局、金融机构开展座谈交流,并实地走访辖内涉外企业,认真听取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征求企业对外汇管理与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助力涉外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稳健发展。 2025-07-25/jilin/2025/0725/2656.html
-
《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指引》案例汇编|第三期 2025-07-11/jilin/2025/0710/2611.html
-
《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指引》案例汇编|第二期 2025-07-11/jilin/2025/0710/2610.html
-
《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指引》案例汇编|第一期 2025-06-27/jilin/2025/0627/2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