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助力云南省企业树立“风险中性”理念,提升汇率风险管理水平,持续践行典型引路法,9月13日,国家外汇管理局云南分局、云南省银行外汇业务自律机制联合主办的“汇率风险中性 服务实体经济”宣导会成功举办。本次宣导会采取现场会议+线上直播的形式,外汇局云南省分局、昆明市金融办、云南省担保公司、昆明市担保公司相关领导,云南省自律机制工作组成员单位分管行领导、业务负责人及云南省4家涉外企业负责人现场参会,全省各家涉外企业主体、外汇局各州市中心支局、云南省银行外汇业务自律机制所有成员单位约2000家次线上参会。 国家外汇管理局云南省分局副局长朱斌表示,本次宣导会目的是要引导企业理性地看待市场汇率的涨跌,明确汇率风险管理目标的核心是“保值”而非“增值”。同时,外汇局积极践行“三个工作法”,由5家银行和4家涉外企业分享各自汇率风险管理的经验做法,通过典型引路法的示范作用,形成以点带面的辐射效应,让汇率风险中性意识在更多企业播种、生根、发芽。 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作为云南省自律机制牵头行,表示云南省自律机制将主动作为担当,共同引导和培育省内涉外企业“风险中性”的保值理念,帮助企业聚焦主业,持续为企业提供专业高效的服务,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 为了让汇率风险管理服务实体经济做深做实,外汇局云南分局专家就风险中性理念进行传导及现场解读,随后分别由农业银行、中信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及渣打银行代表分别近期外汇市场分析、进出口企业汇率风险管理、资本项目汇率风险管理、主要银行汇率避险线上渠道以及外资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经验进行介绍,帮助涉外主体全面了解汇率风险管理功能,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汇率风险管理。同时,也为全省外汇银行起到了“典型引路、示范带路”的作用,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最后,会议邀请四家涉外企业代表对业务实际办理中的宝贵经验进行交流。四家企业分别是大、中、小、微型企业,其中有省内进出口的龙头企业,有丰富的外汇衍生品业务办理经验;也有今年首次开展外汇衍生品业务的“菜鸟”企业。企业结合自身业务开展的情况谈了对汇率风险管理的理解及经验,通过成功经验对全省涉外企业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帮助更多的小微企业克服汇率“摇摆”心理。 2022-09-15/yunnan/2022/0915/985.html
-
为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在国家外汇管理局指导下, 外汇局海南省分局印发了《国家外汇管理局海南省分局关于开展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的指导意见(2022年版)》,持续推进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支持具有参与意愿且符合条件的优质银企适用便利化政策,实施更加便利的措施。 便利化措施主要包括:一是优化单证审核。银行按照“了解客户”“了解业务”“尽职审查”原则为试点企业办理货物贸易或服务贸易(含部分初次收入、二次收入)外汇收支业务。对于单笔等值5万美元以上的服务贸易外汇支出可事后核验《服务贸易等项目对外支付税务备案表》。二是货物贸易超期限等特殊退汇业务免于事前登记。单笔等值5万美元以上的退汇日期与原收、付款日期间隔在180天(不含)以上或由于特殊情况无法原路退回的的退汇业务,可在银行直接办理,免于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登记手续。三是货物贸易对外付汇时免于办理进口报关单核验手续。银行能确认试点企业货物贸易付汇业务真实合法的,可免于办理进口报关电子信息核验手续。四是服务贸易项下非关联关系的境内外机构间发生的代垫或分摊、或超12个月的代垫或分摊业务,由试点银行审核真实性、合理性后办理。 下一步,国家外汇管理局海南省分局将继续优化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推进外汇管理方式转型,持续扩大政策受惠面。进一步满足市场主体更高水平的便利诉求,充分发挥外汇管理服务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涉外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2-07-08/hainan/2022/0708/1626.html
-
近日,外汇局海南省分局副局长谢端纯前往外汇局陵水县支局开展外汇管理工作情况调研。 在座谈会上,谢端纯副局长听取了外汇局陵水县支局外汇管理情况汇报,对外汇局陵水县支局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并提出工作要求:一是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全力助力陵水辖区社会经济发展;二是要敢于担当作为,自觉承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全面提升履职成效;三是要开展对金融机构政策培训工作,提升金融机构外汇展业能力;四是要积极推动政策落实,引导市场主体充分认识并用好现有的外汇便利化政策;五是针对性开展风险排查,查找存在的风险问题并研究解决,确保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落实。 会后,谢端纯副局长实地走访了陵水广陵南繁产业园,关切了解园区生产经营状况、外汇业务需求,倾听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并详细讲解有关金融纾困政策,同时与企业深入交流银企深化合作模式,为金融支持产业园区发展探索有效路径。 2022-07-27/hainan/2022/0727/1636.html
-
2018年上半年,临沧市贸易进出口在缅北局势趋稳、新业态快速发展等因素影响下实现大幅攀升,临沧市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4,723.05万美元,同比增长124%。其中,出口7,551.08万美元,增长148%;进口7,171.97万美元,增长103%。 一是替代种植甘蔗进口逐步回升。境外替代种植已从2017年缅北战事的重创中逐步恢复,随着甘蔗进入新榨季,境外替代种植甘蔗的进口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上半年进口甘蔗2,786.81万美元,同比增长95.74%。 二是矿石进口放量增长。2018年以来,在国内矿石市场价格需求增加、价格回升的利好下,国内进口企业紧跟市场增加矿石进口品种,加大囤货量。上半年临沧市进口矿石类产品3,878.61万美元,同比增长467%。其中,锡矿新增进口3,243.10万美元。 三是新业态快速发展。贸易企业利用在沧源口岸等地区逐步兴起的保税仓库等新业务降低成本、扩大业务规模。上半年临沧市保税间货物和保税仓库货物新增进出口3,597.41万美元。 四是对缅甸出口持续增加。随着缅甸北部局势的日趋平稳,境外战后恢复重建速度加快,生产的规模逐步扩大,居民消费快速回升,上半年对缅甸出口3,672.69万美元,同比增长86.13%。其中诸如化肥尿素、机械设备、电力等出口均出现增长态势,增幅分别为695%、463%和61.05%。 2018-11-08/yunnan/2018/1108/537.html
-
中国人民银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国家外汇管理局提示: 近期,一些网络平台非法从事外汇按金(也称外汇保证金,一般指客户投资一定数量的资金作为保证金,按一定杠杆倍数在扩大的投资金额范围内进行外汇交易)活动,严重扰乱金融秩序,造成社会公众财产损失,影响恶劣,存在较大风险隐患: 一、目前,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机构未批准任何机构在境内开展或代理开展外汇按金业务。 二、根据《关于严厉查处非法外汇期货和外汇按金交易活动的通知》(证监发字〔1994〕165号),凡未经批准的机构擅自开展外汇按金交易的,均属于违法行为;客户(单位和个人)委托未经批准的机构进行外汇按金交易(无论以外币或人民币作保证金)的,也属违法行为。 三、请社会公众充分认识从事外汇按金活动的危害,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谨防因交易违法造成财产损失。 四、广大公众发现违法犯罪活动线索,应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完) 2019-01-07/yunnan/2019/0107/562.html
-
2019年3月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云南省分局召开纪念国家外汇管理局成立40周年座谈会。会议由云南省分局朱斌副局长主持,李波局长出席会议并讲话,玉溪市委常委、玉溪市副市长胡春雨同志受邀出席会议,原外局工作过的一些老同志出席会议,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工商银行云南省分行、进出口银行云南省分行、富滇银行、泰京银行昆明分行主要负责同志参会。 会上,李波局长介绍了外汇局云南省分局的机构变迁,回顾了40年来外汇管理改革的历史进程,提出了对云南外汇管理事业发展的希望;曾经在外汇局工作过的各位同志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畅谈了从事外汇管理工作的体会;各家银行也总结了在外汇业务方面取得的成绩,围绕未来外汇管理改革发展提出了建议。 2019-03-29/yunnan/2019/0329/586.html
-
近日,外汇局五指山市支局局领导带领外汇局工作人员,深入琼免集团五指山免税店送政策、送服务。 在座谈会上,局领导充分听取了企业详细情况及面临困难,征求了企业对外汇管理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并向企业耐心的解读了外汇业务的相关政策文件,并与企业就相关政策进行了讨论。 此次调研活动了解了企业在运营中的困难和诉求,对推进外汇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2022-07-19/hainan/2022/0719/1634.html
-
2018年以来,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国家外汇管理局云南省分局综合采取各类政策工具鼓励和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调整信贷结构,探索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不断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和质量。截至6月末,全省小微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为5034.39亿元,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力度明显加大。为加强政策引导、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昆明中心支行研究制定了《2018年云南省信贷指导意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加强金融创新、加大互联网技术运用,提高小微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细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措施,提高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全力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建立完善小微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制度,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执行小微企业信贷政策情况进行评估,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提高执行小微企业信贷政策的自觉性、积极性;建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测制度,强化贷款投放监测考核,提高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的精准度。 与此同时,搭配使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支持扩大小微企业信贷投放。一是贯彻落实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将降准释放资金主要用于小微企业贷款。贯彻落实年初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和省内两次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政策,全省相关法人金融机构共释放资金约50亿元,通过MPA考核等手段,引导金融机构将降准释放资金主要用于小微企业贷款。2018年2-7月,降准法人金融机构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141亿元,是降准释放资金量的2.8倍。二是进一步加大再贴现投放力度,重点向小微企业票据倾斜。1-7月,全省累计办理再贴现162.7亿元,同比增加30.84亿元。截至7月末,再贴现余额为125.74亿元,其中小微企业票据再贴现余额占比达56.8%。三是积极推广支小再贷款工具,促进国家优惠政策落地云南。1-7月,全省累计发放支小再贷款2亿元,同比增加1亿元。7月末余额为7亿元,借用支小再贷款的机构覆盖面由城商行扩大至农合行。 在服务小微企业工作过程中,昆明中心支行注重工作创新,探索出多种服务新方法。一是推进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应用,助力小微企业融资是创新。积极推进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应用长效机制建设,构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互信互惠协同发展生产环境。1-6月,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云南分中心平台累计成交199笔,融资金额200.2亿元。6月末,云南分中心平台累计成交2552笔,金额3828.7亿元。其中,中小微企业成交1946笔,占平台融资业务的76.3%;中小微企业融资金额2683.2亿元,占比达70.1%,有效支持了小微企业融资。二是拓宽法人金融机构募集资金渠道,增强其发放小微企业贷款的资金实力是创新。主办金融债专题培训,培训对象涵盖11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16家省级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小微企业金融债募集资金的后续管理,督促相关金融机构将募集资金全部用于发放小微企业贷款。2014-2015年,共支持富滇银行累计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70亿元。截至2018年6月末,富滇银行运用小微企业金融债募集资金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达202.74亿元。鼓励和推动符合条件的法人金融机构发行大额存单和同业存单,丰富流动性补充渠道。1-6月,全省法人金融机构累计发行大额存单175.7亿元、同业存单527.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9%、15%。 截至6月末,云南省小微企业贷款总量持续增长。云南省小微型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5034.39亿元,同比增长14.27%,增速比上年同期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5.6个百分点,比大中型企业贷款平均增速高8.8个百分点。其中,剔除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小微型企业贷款余额4870.3亿元,同比增长18.0%,增速比同期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9.3个百分点。 2018-11-08/yunnan/2018/1108/536.html
-
近年来,云南金融业勇于担当扶贫责任,在精准扶贫中为云南脱贫攻坚工作作出巨大成绩。2017年末,全省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投入各类扶贫款项210.28亿元,同比增长24.31%;截至2018年6月末,仅扶贫再贷款余额达74.06亿元。 云南省各金融机构都与深度贫困县乡挂钩,动真情、真扶贫、扶真贫,成为全省扶贫攻坚的一支生力军。昆明中心支行建立起云南省金融扶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指导全省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建立和完善了金融扶贫工作台账管理。与云南省扶贫办、云南省金融办等机构实现信息共享;与云南省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实施对接,实现了及时、动态地掌握全省建档立卡户的整体变化情况。情况明,决心大,措施准。以建设惠农支付服务点为突破口,并不断完善其功能,将其打造成直接为农户办理惠农资金补贴、农产品收购、商品订购、银行卡结算取款、缴款、理财、农户贷款需求信息登记、信息服务、金融知识普及、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反假货币宣传等“一站式”综合服务站。自2010年以来,全省累计建成惠农支付服务点2.03万个,实现了全省1.26万个行政村惠农支付服务业务全覆盖。与此同时,云南金融组织体系日趋完善。截至2018年6月末,全省贫困片区共有县级银行业金融机构531个、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网点3376个、证券机构34家、保险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963和218家,已形成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证券、保险、助农取款点协调配合、共同参与的金融扶贫开发新格局。 目前,云南结合贫困地区和贫困户的金融需求,探索建立了“人行+信用社+政府+三农”“扶贫再贷款+匹配贷款+优惠利率+利差补贴”“扶贫再贷款+政府+企业(合作社或大户)+贫困户+保险”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运用模式,实现了人民银行、金融机构、政府资金、企业资金、保险资金的有效结合,将支农(扶贫)再贷款的政策效果传导至实体经济。同时,鼓励各金融机构不断创新,推动形成一批金融扶贫的新模式。云南农村信用社创新推出了“农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等信贷支持模式;国家开发银行将金融扶贫工作与党建工作紧密联系,坚持“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原则对武定县辖区的项目授信达121.42亿元,累计投放资金72.06亿元;农业发展银行推出“农特贷”,以8000万元信贷资金支持鲁甸花椒特色产业发展;农业银行云南分行创新推出了“七彩云南·脱贫贷款”产品;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云南省内首单扶贫票据,金额10亿元,筹集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昭通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诚泰保险开展了咖啡价格指数保险;中国人寿创新大病保险机制,针对贫困人员降低起付线,提高保险理赔上限,形成大病保险精准扶贫模式。 2018-11-08/yunnan/2018/1108/535.html
-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22年8月份银行结售汇和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就2022年8月份外汇收支形势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2022年8月份我国外汇收支形势有何特点和变化? 答:我国外汇市场表现出较强的韧性,银行结售汇和涉外收支均为顺差。8月份,银行结售汇顺差250亿美元,企业、个人等非银行部门涉外收支顺差113亿美元,均高于今年以来的月均水平。 市场预期保持平稳,外汇市场交易理性有序。近期,美元走强背景下非美货币普遍贬值,人民币汇率表现相对稳健,外汇市场反映汇率预期的相关指标运行平稳。8月份,衡量结汇意愿的结汇率(客户向银行卖出外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收入之比)为71%,较今年以来月均值提升3个百分点,显示市场主体保持“逢高结汇”的理性交易模式,结汇意愿有所增强;衡量售汇意愿的售汇率(客户从银行买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支出之比)为67%,与今年以来月均值基本持平,市场主体购汇意愿总体稳定。 货物贸易项下跨境资金净流入延续较高规模,直接投资等渠道外资流入稳中有增。8月份货物贸易跨境收支顺差552亿美元,较7月份增长31%。同时,来华直接投资项下净流入较7月份增加,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债券和股票市场情况持续改善,凸显了我国市场以及人民币资产的长期投资价值。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我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国民经济延续恢复态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同时,我国国际收支结构更加稳健,市场化调节机制日益成熟,外汇市场参与主体更趋理性,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提升,为我国外汇市场平稳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2022-09-15/safe/2022/0915/21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