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09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修订数据。统计显示,2009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继续呈现“双顺差”。 2009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2971亿美元,较上年下降32%。其中,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货物项目顺差2495亿美元,服务项目逆差294亿美元,收益项目顺差433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337亿美元。 2009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448亿美元,较上年上升6.64倍。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343亿美元,证券投资净流入387亿美元,其它投资净流入679亿美元。 我国国际储备资产因交易而增加3984亿美元。其中,外汇储备资产净增加3821亿美元(不含汇率、价格等非交易价值变动影响),特别提款权增加111亿美元,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增加4亿美元,货币黄金增加49亿美元。 自本次起,按照国际惯例,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外汇储备资产数据只记录交易变动,因汇率、价格等非交易因素引起的储备资产价值变动将通过国际投资头寸表反映。国家外汇管理局按这一口径追溯调整了2003年以来平衡表数据,此次一并公布(详见附件)。 为便于社会各界解读国际收支数据,分析国际收支运行状况,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分析小组同时发布了2009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完) 中 国 国 际 收 支 平 衡 表 2009年 单位:亿美元 项 目 行次 差额 贷 方 借 方 一.经常项目 1 2,971 14,846 11,874 A.货物和服务 2 2,201 13,333 11,132 a.货物 3 2,495 12,038 9,543 b.服务 4 -294 1,295 1,589 1.运输 5 -230 236 466 2.旅游 6 -40 397 437 3.通讯服务 7 0 12 12 4.建筑服务 8 36 95 59 5.保险服务 9 -97 16 113 6.金融服务 10 -3 4 7 7.计算机和信息服务 11 33 65 32 8.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 12 -106 4 111 9.咨询 13 52 186 134 10.广告、宣传 14 4 23 20 11.电影、音像 15 -2 1 3 12.其它商业服务 16 59 247 188 13. 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 17 1 9 8 B.收益 18 433 1,086 653 1.职工报酬 19 72 92 21 2.投资收益 20 361 994 632 C.经常转移 21 337 426 89 1.各级政府 22 -2 0 3 2.其它部门 23 340 426 86 二.资本和金融项目 24 1,448 7,464 6,016 A.资本项目 25 40 42 2 B. 金融项目 26 1,409 7,422 6,014 1. 直接投资 27 343 1,142 799 1.1 我国在外直接投资 28 -439 42 481 1.2 外国在华直接投资 29 782 1,100 318 2. 证券投资 30 387 981 594 2.1 资产 31 99 669 570 2.1.1 股本证券 32 -338 122 461 2.1.2 债务证券 33 437 547 110 2.1.2.1 (中)长期债券 34 370 479 110 2.1.2.2 货币市场工具 35 67 68 0 2.2 负债 36 288 312 24 2.2.1 股本证券 37 282 288 7 2.2.2 债务证券 38 6 23 17 2.2.2.1 (中)长期债券 39 6 23 17 2.2.2.2 货币市场工具 40 0 0 0 3. 其它投资 41 679 5,299 4,620 3.1 资产 42 94 1,174 1,080 3.1.1 贸易信贷 43 -544 0 544 长期 44 -38 0 38 短期 45 -506 0 506 3.1.2 贷款 46 130 450 320 长期 47 -315 0 315 短期 48 445 450 5 3.1.3 货币和存款 49 52 267 216 3.1.4 其它资产 50 456 457 1 长期 51 0 0 0 短期 52 456 457 1 3.2 负债 53 585 4,125 3,540 3.2.1 贸易信贷 54 321 321 0 长期 55 22 22 0 短期 56 298 298 0 3.2.2 贷款 57 37 3,222 3,185 长期 58 -97 135 232 短期 59 134 3,087 2,953 3.2.3 货币和存款 60 116 456 340 3.2.4 其它负债 61 111 126 15 长期 62 110 110 0 短期 63 1 16 15 三. 储备资产 64 -3,984 0 3,984 3.1 货币黄金 65 -49 0 49 3.2 特别提款权 66 -111 0 111 3.3 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67 -4 0 4 3.4 外汇 68 -3,821 0 3,821 3.5 其它债权 69 0 0 0 四.净 误 差 与 遗 漏 70 -435 0 435 1. 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2. 自本次起,国家外汇管理局按照国际惯例对储备资产记录方法进行了调整,即平衡表中只记录由于交易引起的储备资产变动,不包括汇率、价格等非交易因素引起的储备资产价值变动。 附件1: 2003年-2008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简表(年度)(修订数) 2010-04-19/safe/2010/0419/4899.html
-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2008年末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 统计显示,2008年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29,203亿美元,较上年末增长23%;对外金融负债14,013亿美元,增长17%;对外金融净资产15,190亿美元,增长31%。 在对外金融资产中,对外直接投资1694亿美元,证券投资2519亿美元,其他投资5328亿美元,储备资产19662亿美元,分别占对外金融资产的6%、9%、18%和67%;在对外金融负债中,外国来华直接投资8763亿美元,证券投资1612亿美元,其他投资3637亿美元,分别占对外金融负债的63%、11%和26%。 国际投资头寸表是反映特定时点上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金融资产和负债存量的统计报表,它与反映交易流量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一起,构成该国家或地区完整的国际账户体系。 国家外汇管理局还根据最新数据调整了2006年和2007年末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 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 单位:亿美元 项目 2006年末 2007年末 2008年末 净头寸 6534 11619 15190 A.资产 16881 23744 29203 1.对外直接投资 906 1160 1694 2.证券投资 2652 2846 2519 2.1股本证券 15 196 208 2.2债务证券 2637 2650 2311 3.其他投资 2515 4265 5328 3.1贸易信贷 1161 1399 1340 3.2贷款 670 888 1071 3.3货币和存款 474 723 1060 3.4其他资产 210 1255 1857 4.储备资产 10808 15473 19662 4.1货币黄金 123 170 169 4.2特别提款权 11 12 12 4.3在基金组织中的储备头寸 11 8 20 4.4外汇 10663 15282 19460 B.负债 10347 12125 14013 1. 外国来华直接投资 6144 7037 8763 2.证券投资 1207 1466 1612 2.1股本证券 1065 1290 1440 2.2债务证券 142 176 172 3.其他投资 2996 3622 3637 3.1贸易信贷 1040 1331 1141 3.2贷款 985 1033 1030 3.3货币和存款 589 785 910 3.4其他负债 382 473 557 说明:1、本表记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2、净头寸是指资产减负债,“+”表示净资产,“—”表示净负债。 国际投资头寸表编制原则与指标说明 一、国际投资头寸表编制原则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版的《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所制定的标准,国际投资头寸表是反映特定时点上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金融资产和负债存量的统计报表。国际投资头寸的变动是由特定时期内交易、价格变化、汇率变化和其他调整引起的。国际投资头寸表在计价、记账单位和折算等核算原则上均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保持一致,并与国际收支平衡表共同构成一个国家或地区完整的国际账户体系。 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是反映特定时点上我国(不含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下同)对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金融资产和负债存量的统计报表。 二、国际投资头寸表主要指标解释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标准,国际投资头寸表的项目按资产和负债设置。资产细分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四部分;负债细分为外国来华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三部分。净头寸是指对外资产减去对外负债。具体的项目含义如下: 1.直接投资:以投资者寻求在本国以外运行企业获取有效发言权为目的的投资。分为对外直接投资和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其中,对外直接投资中包括我国境内非金融部门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和境内银行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所拨付的资本金和营运资金存量以及从境内外母子公司间的贷款和其他应收及应付款的存量。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包括我国非金融部门吸收来华直接投资存量和金融部门吸收境外直接投资存量(包括外资金融部门设立分支机构、中资金融部门吸收外资入股和合资金融部门中外方投资存量),以及境内外母子公司间的贷款和其他应收及应付款的存量。 2.证券投资:包括股票、中长期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等形式的投资。证券投资资产是指我国居民持有的非居民发行的股票、债券、货币市场工具、衍生金融工具等有价证券。证券投资负债为非居民持有我国居民发行的股票和债券。 2.1股本证券:包括以股票形式为主的证券。 2.2债务证券:包括中长期债券和一年期(含一年)以下的短期债券;货币市场工具或可转让的债务工具,如短期国库券、商业票据、短期可转让大额存单等。 3.其他投资:指除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储备资产之外的所有金融资产/负债,包括贸易信贷、贷款、货币和存款及其他资产/负债四类形式。其中长期指合同期为一年期以上的金融资产/负债,短期为一年期(含一年)以下的金融资产/负债。 3.1贸易信贷:指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间,伴随货物进出口产生的直接商业信用。资产表示我国出口商的出口应收款以及我国进口商支付的进口预付款;负债表示我国进口商的进口应付款以及我国出口商预收的货款。 3.2贷款:资产表示我国境内机构通过向境外提供贷款和拆放等形式而持有的对外资产;负债表示我国机构借入的各类贷款,如外国政府贷款、国际组织贷款、国外银行贷款和卖方信贷。 3.3货币和存款:资产表示我国金融机构存放境外资金和库存外汇现金,负债表示我国金融机构吸收的海外私人存款、国外银行短期资金及向国外出口商和私人的借款等短期资金。 3.4其他资产/负债:指除贸易信贷、贷款、货币和存款以外的其他投资,如非货币型国际组织认缴的股本金,其他应收和应付款等。 4.储备资产:指我国中央银行可随时动用和有效控制的对外资产,包括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和外汇。 4.1货币黄金:指我国中央银行作为储备持有的黄金。 4.2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会员国认缴的份额分配的,可用于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债务、弥补会员国政府之间国际收支逆差的一种账面资产。 4.3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指我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普通账户中可自由动用的资产。 4.4外汇:指我国中央银行持有的可用作国际清偿的流动性资产和债权。 (完) 2009-05-19/safe/2009/0519/4887.html
-
截至2009年末,我国外债余额为4286.47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下同),其中,登记外债余额为2669.47亿美元,贸易信贷余额为1617亿美元(注)。 按可比口径计算,中长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1693.88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39.52%;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2592.59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60.48%。短期外债余额中,贸易信贷余额为1617亿美元;登记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975.59亿美元,占短期外债余额的37.63%,占外债余额的22.76%。 在2669.47亿美元的登记外债余额中,国务院部委借入的主权债务余额为368.55亿美元,占13.81%;中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为940.79亿美元,占35.24%;外商投资企业债务余额为931.81亿美元,占34.91%;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为383.4亿美元,占14.36%;中资企业债务余额为41.84亿美元,占1.57%;其他机构债务余额为3.08亿美元,占0.11%。 2009年,我国新借入中长期外债224.45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38.62亿美元,下降38.18%;偿还中长期外债本金341.86亿美元,比上年增加108.95亿美元,增长46.78%;支付中长期外债利息36.29亿美元,比上年减少5.25亿美元,下降12.64%。 从债务类型看,以国际商业贷款为主。2009年末,国际商业贷款余额为1986.49亿美元,占登记外债余额的74.42%;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余额为682.98亿美元,占登记外债余额的25.58%。 从币种结构看,以美元债务为主。在2009年末的登记外债中,美元债务占67.76%;日元债务占11.89%;欧元债务占6.38%;其他债务包括特别提款权、港币等,合计占比13.97%。 中长期债务主要投向制造业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在登记的1881.38亿美元中长期外债(签约期限)余额中,投向制造业的为390.82亿美元,占20.77%;投向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为237.83亿美元,占12.64%;投向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为165.64亿美元,占8.80%;投向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为122.31亿美元,占6.50%;投向房地产业的为118.25亿美元,占6.29%。 据初步计算,2009年我国外债偿债率为2.87%,债务率为32.16%,负债率为8.73%,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的比为10.81%,均在国际标准安全线之内。(完) 2010-04-06/safe/2010/0406/4898.html
-
为提高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公布的时效性,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09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2009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双顺差”,国际储备继续增长。 2009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1300亿美元,同比下降32%。其中,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货物贸易项目顺差1183亿美元,服务项目逆差186亿美元,收益项目顺差160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143亿美元。 2009年上半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331亿美元,同比下降54%。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206亿美元,证券投资净流入169亿美元,其它投资净流出56亿美元。 我国国际储备资产继续增长。2009年上半年末,外汇储备资产较上年末增加了1856亿美元,达到21316亿美元。 国家外汇管理局将在9月-10月正式公布2009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完)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 2009年上半年 单位:千美元 项目 行次 差额 一.经常项目 1 129,985,896 A.货物和服务 2 99,695,010 a.货物 3 118,332,904 贷方 4 521,698,519 借方 5 403,365,615 b.服务 6 -18,637,895 B.收益 7 15,953,349 C.经常转移 8 14,337,537 二.资本和金融项目 9 33,141,071 A.资本项目 10 1,253,915 B.金融项目 11 31,887,156 1.直接投资 12 20,572,107 2.证券投资 13 16,924,372 3.其它投资 14 -5,609,323 三.储备资产 15 -185,941,174 3.1货币黄金 16 0 3.2特别提款权 17 -28,637 3.3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18 -336,537 3.4外汇 19 -185,576,000 3.5其它债权 20 0 四.净误差与遗漏 21 22,814,207 * 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2009-08-20/safe/2009/0820/4889.html
-
截至2008年末,我国外债余额为3746.61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下同),比上年末增加10.43亿美元,上升0.28%,其中,中长期外债余额为1638.76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03.42亿美元,增长6.74%,占外债余额的43.74%;短期外债余额为2107.85亿美元,比上年末减少92.99亿美元,下降4.23%,占外债余额的56.26%。 在2605.61亿美元的登记外债余额中,国务院部委借入的主权债务余额为332.87亿美元,占12.78%;中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为828.10亿美元,占31.78%;外商投资企业债务余额为961.33亿美元,占36.89%;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为435.30亿美元,占16.71%;中资企业债务余额为44.71亿美元,占1.72%;其他机构债务余额为3.30亿美元,占0.12%。 2008年,我国新借入中长期外债363.07亿美元,比上年增加2.91亿美元,上升0.81%;偿还中长期外债本金232.91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0.24亿美元,增长14.92%;支付利息41.54亿美元,比上年减少8.04亿美元,下降16.22%。 据初步计算,2008年我国外债偿债率为1.78%,债务率为23.69%,负债率为8.65%,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的比为10.83%,均在国际标准安全线之内。(完) 2009-04-24/safe/2009/0424/4885.html
-
截至2009年6月末,我国外债余额为3605.79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下同),比上年末减少140.82亿美元,下降3.76%,其中,中长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1662.14亿美元,比上年末增长23.38亿美元,上升1.43%,占外债余额的46.10%;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1943.65亿美元,比上年末减少164.2亿美元,下降7.79%,占外债余额的53.90%。 在2510.79亿美元的登记外债余额中,国务院部委借入的主权债务余额为345.35亿美元,占13.75%;中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为830.03亿美元,占33.06%;外商投资企业债务余额为943.46亿美元,占37.58%;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为345.09亿美元,占13.74%;中资企业债务余额为43.57亿美元,占1.74%;其他机构债务余额为3.29亿美元,占0.13%。 2009年1-6月,我国新借入中长期外债93.3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01.72亿美元,下降52.15%;偿还中长期外债本金194.7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6.99亿美元,增长121.95%;支付中长期外债利息20.8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66亿美元,增长8.65%。(完) 2009-10-13/safe/2009/1013/4890.html
-
截至2009年3月末,我国外债余额为3367.21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下同),比上年末减少379.4亿美元,下降10.13%,其中,中长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1632.53亿美元,比上年末减少6.23亿美元,下降0.38%,占外债余额的48.48%;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1734.68亿美元,比上年末减少373.17亿美元,下降17.7%,占外债余额的51.52%。 在2526.21亿美元的登记外债余额中,国务院部委借入的主权债务余额为332.15亿美元,占13.15%;中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为786.99亿美元,占31.15%;外商投资企业债务余额为960.84亿美元,占38.04%;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为398.64亿美元,占15.78%;中资企业债务余额为44.27亿美元,占1.75%;其他机构债务余额为3.32亿美元,占0.13%。 2009年1-3月,我国新借入中长期外债38.0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9.44亿美元,下降50.90%;偿还中长期外债本金66.5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0.57亿美元,增长44.77%;支付中长期外债利息8.0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01亿美元,下降27.22%。(完) 2009-07-01/safe/2009/0701/4888.html
-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12年第二季度及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 2012年第二季度,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597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913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187亿美元,收益逆差139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10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含净误差与遗漏)714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386亿美元。国际储备资产减少118亿美元(不含汇率、价格等非交易价值变动影响),其中,外汇储备资产减少112亿美元,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减少4亿美元,特别提款权减少1亿美元。 2012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832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203亿美元(含净误差与遗漏),国际储备资产增加629亿美元。(完)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1(初步数) 单位:亿美元 项目2 行次 2012年 第二季度 2012年 上半年3 一.经常项目 1 597 832 A.货物和服务 2 726 764 a.货物 3 913 1132 贷方 4 5262 9574 借方 5 4349 8443 b.服务 6 -187 -368 贷方 7 470 906 借方 8 657 1274 1.运输 9 -114 -229 贷方 10 100 184 借方 11 214 414 2.旅游 12 -89 -185 贷方 13 127 240 借方 14 215 425 3.通讯服务 15 1 3 贷方 16 4 9 借方 17 3 6 4.建筑服务 18 19 46 贷方 19 26 61 借方 20 8 15 5.保险服务 21 -42 -84 贷方 22 9 17 借方 23 51 100 6.金融服务 24 -1 -1 贷方 25 2 5 借方 26 3 6 7.计算机和信息服务 27 26 53 贷方 28 35 69 借方 29 9 16 8.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 30 -45 -85 贷方 31 2 4 借方 32 47 89 9.咨询 33 31 66 贷方 34 79 157 借方 35 48 91 10.广告、宣传 36 3 9 贷方 37 11 23 借方 38 8 14 11.电影、音像 39 -1 -2 贷方 40 0 1 借方 41 1 2 12.其它商业服务 42 25 42 贷方 43 72 134 借方 44 48 92 13. 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 45 0 -1 贷方 46 2 4 借方 47 2 5 B.收益 48 -139 33 C.经常转移 49 10 35 二.资本和金融项目4 50 -714 -203 其中:直接投资 51 386 875 三. 储备资产 52 118 -629 3.1 货币黄金 53 0 0 3.2 特别提款权 54 1 -1 3.3 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55 4 8 3.4 外汇 56 112 -636 3.5 其他债权 57 0 0 注: 1. 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2. 除标注“贷方”和“借方”的项目外,其他项目均指差额。 3. 本表2012年上半年初步数由2012年第一季度正式数与2012年第二季度初步数累加而成。 4. 本表资本和金融项目数据为经常项目差额与储备资产变动数之间的差额,包含净误差与遗漏。 2012-07-31/safe/2012/0731/4970.html
-
问:请介绍一下今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状况。 答:据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一是经常项目收支趋向更加平衡。上半年,经常项目顺差832亿美元,同比下降5%,经常项目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3%,较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二是跨境资本流动呈双向变化。上半年,资本和金融项目(含净误差与遗漏,下同)逆差203亿美元。其中,第一季度,随着国际市场环境转暖,国际资本回流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由2011年第四季度逆差480亿美元转为顺差511亿美元。第二季度,在国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再现净流出714亿美元。三是外汇储备增幅放缓。上半年,资本项目逆差与经常项目顺差相抵,国际收支口径的储备资产(剔除汇率、价格等非交易价值变动影响)仅增加629亿美元,同比少增78%,其中外汇储备资产增加636亿美元,少增77%。 问:上半年我国资本项下出现逆差,这是否意味着外资大量撤离我国? 答:上半年,我国确实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资本外流,但不等于外资大规模集中撤离。从理论上讲,经常项目顺差大于外汇储备增加额,意味着我国境内机构和个人资本呈现净输出(即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资本项目逆差)、对外净资产增多。从其它反映企业和个人跨境收付和银行外汇收支信贷的统计数据看,当前外汇形势变化主要是外汇资产持有从央行转向境内机构和个人,藏汇于民的过程,外资主动撤离的迹象尚不明显。 一是从银行代客资本项目跨境收付数据看,上半年我国境内企业和个人仍保持资本净流入,达到776亿美元。二是从银行经常和资本项目代客结售汇的数据看,上半年境内企业和个人结售汇顺差295亿美元,远小于跨境收付顺差791亿美元。导致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受市场环境影响,当前境内企业和个人由做空转向做多美元,开始“负债本币化、资产外币化”的财务运作。三是从银行外汇信贷收支数据看,上半年银行新增各类外汇存款1301亿美元,除用于国内外汇贷款外还用于对外贷款和投资,反映为同期银行境外净资产增加,记录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资本项下的流出。四是从跨境收付的细项数据看,上半年跨境支付同比增长24%,其中,境外直接投资项下这类我方拥有主导权的资金流出增长74%,而外商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撤资、外方投资收益汇出等外资主要撤离渠道的资金流出仅增长15%。 问:如何看待当前我国国际收支形势的变化? 答:应从以下方面综合认识当前我国国际收支形势:一是国际收支顺差减少、外汇储备增长放缓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方向,有利于保持中国国际收支的平衡。二是在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国际金融动荡加剧的背景下,主要新兴市场普遍出现资本外流、储备减少、本币贬值,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受到影响在所难免。三是当国际收支、人民币汇率趋向均衡合理水平后,跨境资本流动有进有出、人民币汇率有升有降的双向波动不可避免。四是尽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停止单边升值,但人民币对大多数货币继续走强,上半年国际清算银行公布的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分别升值1.6%和0.9%。同时,境内外人民币即期汇率差价收窄,远期汇率显示的美元升水主要反映的是本外币利差而非贬值预期,也表明当前人民币汇率处于海内外认可和市场出清的合理水平。五是我国经济增长相对较快、财政状况良好、货物贸易持续顺差、外汇储备规模雄厚,且外资主要是稳定性较高的直接投资而非波动性较大的证券投资,能够承受跨境资本流动的冲击。 问:下半年我国是否会出现资本流向逆转的风险? 答:我们仍维持年初的基本判断,即今年我国国际收支有望保持基本平衡。 虽然今年下半年国内外继续存在许多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但一些有利于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积极因素正在逐步积累:一是近期出台的一系列预调微调政策将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二是鉴于世界经济低迷,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压低国内进口成本,下半年我国贸易顺差有可能进一步扩大。三是各主要经济体均将保增长放到了重要位置,相关国家和地区也仍有一定资源和决心防止债务危机走向最坏情形。 总体看,只要国内外不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全年我国国际收支仍有望实现基本平衡。即使出现资本净流出,也是可以承受的,符合国家一直倡导的藏汇于民的政策目标,仍属于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范畴。 2012-07-31/safe/2012/0731/4971.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7月,银行代客结汇1275亿美元,售汇1270亿美元,结售汇顺差5亿美元。同期,银行代客远期结汇签约118亿美元,远期售汇签约152亿美元,远期净售汇34亿美元。2012年1-7月,银行代客累计结汇8725亿美元,累计售汇8426亿美元,银行代客累计结售汇顺差300亿美元。同期,银行代客累计远期结汇签约957亿美元,累计远期售汇签约1045亿美元,银行代客累计远期净售汇88亿美元。 2012年7月,境内银行代客涉外收入2184亿美元,对外付款2096亿美元,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顺收88亿美元。2012年1-7月,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入14437亿美元,累计对外付款13558亿美元,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付款顺收880亿美元。(完) 附:名词解释和相关说明 国际收支是指我国居民与非居民间发生的一切经济交易,包括引起居民和非居民间资产和负债变化的所有金融交易和实物交易。 银行结售汇是指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及其自身办理的结汇和售汇业务,不包括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数据,银行代客结售汇是指银行结售汇中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办理的结售汇部分。银行结售汇统计时点为人民币与外汇兑换行为发生时。其中,结汇是指外汇所有者将外汇卖给外汇指定银行,售汇是指外汇指定银行将外汇卖给外汇使用者。结售汇差额是结汇与售汇的轧差数。银行结售汇形成的差额将通过银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买卖平盘,是引起我国外汇储备变化的主要来源之一,但其不等于同期外汇储备的增减额。 银行代客结售汇不按居民与非居民交易的原则进行统计,且其仅包括银行与其客户间的本外币买卖,即人民币和外汇的兑换交易,不同于国际收支交易的统计范围。 远期结售汇签约是指银行与客户协商签订远期结汇(售汇)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汇(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汇率和期限;到期外汇收入(支出)发生时,即按照远期结汇(售汇)合同订明的币种、金额、汇率办理结汇(售汇)。远期结售汇业务使得企业可提前锁定未来结汇或售汇的汇率,从而有效规避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风险。银行一般会通过银行间外汇市场来对冲远期结售汇业务形成的风险敞口。比如,当银行签订的远期结汇大于远期售汇时,银行一般会将同等金额的外汇提前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卖出,反之亦然。因而远期结售汇也是影响我国外汇储备变化的一个因素。 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指境内非银行居民机构和个人(统称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与非居民机构和个人之间发生的收付款,不包括现钞收付和银行自身涉外收付款。具体包括: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跨境收付款(包括外汇和人民币),以及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境内收付款(暂不包括境内居民个人与境内非居民个人之间发生的人民币收付款),统计时点为客户在境内银行办理涉外收付款时。其中,银行代客涉外收入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从非居民收入的款项,银行代客对外支出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向非居民支付的款项。 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国际收支统计的组成部分,但其统计原则与国际收支采用的权责发生制原则不同,采用资金收付制原则,且其仅反映境内非银行部门与非居民之间的资金流动状况,不能反映实物交易和银行自身的涉外交易,统计范围小于国际收支统计。 2012-08-24/safe/2012/0824/4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