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6月,我国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40984亿元,同比增长9%。其中,货物贸易出口20302亿元,进口15781亿元,顺差4521亿元;服务贸易出口2187亿元,进口2714亿元,逆差527亿元。服务贸易主要项目为:运输服务进出口规模1883亿元,其他商业服务进出口规模847亿元,旅行服务进出口规模623亿元,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进出口规模545亿元。 按美元计值,2022年6月,我国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出口3357亿美元,进口2761亿美元,顺差596亿美元。(完) 中国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数据 2022年6月 项目 按人民币计值 (亿元) 按美元计值 (亿美元) 货物和服务贸易差额 3994 596 贷方 22489 3357 借方 -18495 -2761 1.货物贸易差额 4521 675 贷方 20302 3031 借方 -15781 -2356 2.服务贸易差额 -527 -79 贷方 2187 326 借方 -2714 -405 2.1加工服务差额 79 12 贷方 84 13 借方 -5 -1 2.2维护和维修服务差额 18 3 贷方 46 7 借方 -28 -4 2.3运输差额 -109 -16 贷方 887 132 借方 -996 -149 2.4旅行差额 -510 -76 贷方 56 8 借方 -567 -85 2.5建设差额 55 8 贷方 97 14 借方 -42 -6 2.6保险和养老金服务差额 -153 -23 贷方 23 3 借方 -176 -26 2.7金融服务差额 21 3 贷方 43 6 借方 -22 -3 2.8知识产权使用费差额 -223 -33 贷方 64 10 借方 -287 -43 2.9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差额 120 18 贷方 333 50 借方 -213 -32 2.10其他商业服务差额 203 30 贷方 525 78 借方 -322 -48 2.11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差额 -7 -1 贷方 9 1 借方 -15 -2 2.12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差额 -23 -3 贷方 19 3 借方 -42 -6 注: 1. 本表所称货物和服务贸易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货物和服务口径一致,是指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交易。月度数据为初步数据,可能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季度数据不一致。 2. 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数据按美元编制,当月人民币计值数据由美元数据按月均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折算得到。 3. 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指标解释: 货物和服务贸易:是指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交易,与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口径相同。 1.货物贸易: 指经济所有权在我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转移的货物交易。贷方记录货物出口,借方记录货物进口。货物账户数据主要来源于海关进出口统计,但与海关统计存在以下主要区别:一是国际收支中的货物只记录所有权发生了转移的货物(如一般贸易、进料加工贸易等贸易方式的货物),所有权未发生转移的货物(如来料加工或出料加工贸易)不纳入货物统计,而纳入服务贸易统计;二是计价方面,国际收支统计要求进出口货值均按离岸价格记录,海关出口货值为离岸价格,但进口货值为到岸价格,因此国际收支统计从海关进口货值中调出国际运保费支出,并纳入服务贸易统计;三是补充了海关未统计的转手买卖下的货物净出口数据。 2.服务贸易:包括加工服务,维护和维修服务,运输,旅行,建设,保险和养老金服务,金融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以及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贷方记录提供的服务,借方记录接受的服务。 2.1加工服务:又称“对他人拥有的实物投入的制造服务”,指货物的所有权没有在所有者和加工方之间发生转移,加工方仅提供加工、装配、包装等服务,并从货物所有者处收取加工服务费用。贷方记录我国居民为非居民拥有的实物提供的加工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非居民的加工服务。 2.2维护和维修服务:指居民或非居民向对方所拥有的货物和设备(如船舶、飞机及其他运输工具)提供的维修和保养工作。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维护和维修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的非居民维护和维修服务。 2.3运输:指将人和物体从一地点运送至另一地点的过程以及相关辅助和附属服务,以及邮政和邮递服务。贷方记录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国际运输、邮政快递等服务。借方记录居民接受的非居民国际运输、邮政快递等服务。 2.4旅行:指旅行者在其作为非居民的经济体旅行期间消费的物品和购买的服务。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在我国境内停留不足一年的非居民以及停留期限不限的非居民留学人员和就医人员提供的货物和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境外旅行、留学或就医期间购买的非居民货物和服务。 2.5建设服务:指建筑形式的固定资产的建立、翻修、维修或扩建,工程性质的土地改良、道路、桥梁和水坝等工程建筑,相关的安装、组装、油漆、管道施工、拆迁和工程管理等,以及场地准备、测量和爆破等专项服务。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在经济领土之外提供的建设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在我国经济领土内接受的非居民建设服务。 2.6 保险和养老金服务:指各种保险服务,以及同保险交易有关的代理商的佣金。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人寿保险和年金、非人寿保险、再保险、标准化担保服务以及相关辅助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非居民的人寿保险和年金、非人寿保险、再保险、标准化担保服务以及相关辅助服务。 2.7金融服务:指金融中介和辅助服务,但不包括保险和养老金服务项目所涉及的服务。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金融中介和辅助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非居民的金融中介和辅助服务。 2.8知识产权使用费:指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经许可使用无形的、非生产/非金融资产和专有权以及经特许安排使用已问世的原作或原型的行为。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知识产权相关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使用的非居民知识产权服务。 2.9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指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通信服务以及与计算机数据和新闻有关的服务交易,但不包括以电话、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媒介交付的商业服务。贷方记录本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电信服务、计算机服务和信息服务。借方记录本国居民接受非居民提供的电信服务、计算机服务和信息服务。 2.10其他商业服务: 指居民和非居民之间其他类型的服务,包括研发服务,专业和管理咨询服务,技术、贸易相关等服务。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其他商业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的非居民其他商业服务。 2.11个人、文化娱乐服务:指居民和非居民之间与个人、文化和娱乐有关的服务交易,包括视听和相关服务(电影、收音机、电视节目和音乐录制品),其他个人、文化娱乐服务(健康、教育等)。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相关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的非居民相关服务。 2.12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指在其他货物和服务类别中未包括的政府和国际组织提供和购买的各项货物和服务。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别处未涵盖的货物和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购买的别处未涵盖的货物和服务。 2022-08-05/shanghai/2022/0805/1782.html
-
新华社北京8月4日电 新闻分析: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增长较快 彰显高水平开放活力 新华社记者谢希瑶、潘洁 服务无处不在,服务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上半年,尽管外部环境严峻复杂,我国服务贸易依然交出亮眼成绩单。 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28910.9亿元,同比增长21.6%;其中服务出口14059.5亿元,增长24.6%;进口14851.4亿元,增长18.9%。 “上半年服务贸易增速较快,且高于货物贸易9.4%的增速,体现了我国开放型经济增长的亮点。”商务部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所长李俊说。 建立健全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开放平台建设,继续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主动扩大优质服务进口……近年来,我国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开放步伐不断加快。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分析称,我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使得服务贸易市场空间进一步开拓,企业投资机会更多、业务领域更广。与此同时,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促使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带动服务贸易需求加大。 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服务出口增幅大于进口5.7个百分点,带动服务贸易逆差下降34.3%至791.9亿元。 “服务贸易出口份额增加,表明我国服务产业的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不断上升。”赵萍说。 谈及服务贸易逆差,赵萍表示,近年来旅行服务是我国服务贸易最大逆差领域,短期看,受疫情影响我国出境旅游人数大幅减少是我国服务贸易逆差大幅下降的重要原因,但从长期看,随着我国服务贸易结构调整、出口竞争力提升,逆差逐步缩窄、趋向平衡将是大势所趋。 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继续平稳增长,是我国服务业发展一大特点。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12144.9亿元,增长9.8%。其中,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增长16.3%。 “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保持平稳增长,体现了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态势。”李俊说,视听服务、医疗、教育、网上零售等在线服务与线上消费大幅增长,数字支付手段大量运用,为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增长拓展了空间。 数字服务贸易是近年来我国贸易发展一大亮点,也是国家大力支持的方向。日前,商务部等2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大力发展数字文化贸易、健全文化贸易合作机制、提升便利化水平等28项具体任务举措,为对外文化贸易发展注入新动力。 李俊表示,随着我国服务贸易开放水平进一步扩大,自由化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技术、知识、文化密集型服务贸易会进一步增长,这也为服务贸易的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 近期,商务部等部门又公布了一批新的专业类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名单。截至目前,我国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已覆盖文化、中医药、数字服务、人力资源、地理信息、知识产权和语言服务等7个领域。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说,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建设是促进中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培育服务出口竞争新优势,推动专业服务业扩大对外开放,提升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还有不到一个月,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即将开幕。进一步敞开大门的中国,必将吸引更多“世界服务”。 展望未来,李俊认为,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要继续做好自己的事,充分发挥现有政策促进服务贸易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继续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开放平台建设,发挥服贸会等对外开放平台引领作用,为国内外服务供应商搭建平台,共同做大合作蛋糕。 赵萍表示,要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开放,构建服务贸易领域覆盖更广的制度体系;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推动国内产业升级,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创新,用好新一代信息技术,围绕市场所需,为世界提供更好的“中国服务”。 2022-08-05/shanghai/2022/0805/1784.html
-
当前全球疫情发展和国际形势演变错综复杂,但中国经济运行基本平稳,双向开放势头不减,人民币国际化稳妥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贸易计价结算职能进一步巩固,人民币国际金融计价交易职能基本稳定,人民币国际储备职能不断增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王芳表示,人民币国际使用规模与市场认可程度总体延续增长态势。人民币更加全面地发挥国际货币职能,稳定位居全球主要货币前列。 人民币国际化的水平从一个指标中可以得到直观的体现——在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今年,人民币成功通过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SDR货币篮子以来的首次审查,权重从10.92%上升至12.28%,权重仅次于美元和欧元。人民币在SDR中的权重提升,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人民币资产对全球资金的吸引力。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召开2022年下半年工作会议进行工作部署时特别提及,稳步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具体措施包括:加强本外币政策协同。夯实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的市场基础。支持境外主体发行“熊猫债”,稳步推动“互换通”启动工作,提高人民币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支持离岸人民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跨境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环境持续优化 一直以来,基于经常项下的跨境贸易结算始终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基础驱动力。近年来,汇率波动有所加大,让越来越多企业认识到汇率避险和本币结算的重要性。对于外贸外资企业来说,在跨境贸易投资中使用人民币,可以减少汇率风险、降低汇兑成本,本币结算比任何汇率避险工具都更加便利、成本也更低。 稳步开展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便利化试点,鼓励银行将更多优质中小企业纳入便利化政策范畴;支持银行“因企施策”满足外贸企业汇率避险需求;为跨境电子商务、海外仓等市场交易主体及个人提供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服务;鼓励银行简化结算流程,为优质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跨境人民币投融资服务……今年以来,人民银行持续优化跨境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环境。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围绕实体经济需求,在符合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的原则下,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便利化水平再上新台阶,有助于推进高水平贸易和投融资双向开放,提高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4.58万亿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3.01万亿元,去年同期这两项业务分别发生3.6万亿元和2.54万亿元。 人民币作为金融货币的表现继续亮眼 在跨境人民币结算环境不断优化、人民币作为贸易货币的职能进一步巩固的同时,人民币作为金融货币的表现继续亮眼,这得益于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 近年来,随着债市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债券先后被纳入彭博巴克莱、摩根大通和富时罗素等全球三大债券指数。这反映了中国债券市场不断提升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也反映了全球投资者对于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金融市场持续扩大开放的信心。截至2022年6月末,境外机构在中国债券市场的托管余额为3.64万亿元,占中国债券市场托管余额的比重为2.6%。其中,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托管余额为3.57万亿元。分券种看,境外机构持有国债2.3万亿元,占比63.4%;政策性金融债0.9万亿元,占比23.6%。 在债券市场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提升的基础上,今年5月,人民银行、证监会、外汇局发布联合公告,将境外机构投资者可投资范围扩展到交易所债券市场。这样一来,境外投资者投资我国债券市场的政策得到统一,中国债券市场制度型开放迈出了重要一步。 今年7月,在债券通开通五周年之际,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香港证监会、香港金管局发布联合公告,开展内地与香港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以下简称“互换通”),便利境外投资者通过两地基础设施连接完成人民币利率互换的交易和集中清算。同时,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管局签署人民币/港币常备互换协议,将双方自2009年起建立的货币互换安排升级为常备互换安排。 在国际市场上,利率互换一直是成交量最大、交易最活跃的利率衍生品,在风险对冲、资产组合管理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中国银行上海人民币交易业务总部负责人表示,“互换通”的上线,是人民币利率衍生品业务对外开放的一项重大创新,是对人民币利率互换产品现有结算代理模式的有效补充,是继债券通之后我国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人民币国际化要着眼长远、扎实推进 “正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主要货币力量对比分化,国际货币格局进入动荡调整期。”王芳认为,越是在这种复杂局面下,越是要沉心静气、做好本分。人民币国际化要着眼长远,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推进:要推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继续巩固经济大国和贸易强国地位,稳住人民币贸易结算基本盘;要深化金融改革与开放,尽早实现人民币从一般结算货币向战略性商品计价货币的跨越;要努力建设新型区域合作关系,不断丰富人民币的应用场景,全面增强其国际货币职能。 人民币国际化与金融业对外开放是相伴同行的。在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此前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对标国际高标准,推动形成以负面清单为基础的更高水平开放,实现系统性、制度性开放。一是进一步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落实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标高水平国际金融规则,做好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的准备工作。二是进一步提升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金融市场的便利性,丰富可投资的资产种类,完善配套制度规则,持续改善营商环境。三是构建与金融高水平开放要求相适应的监管体系,提高金融监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建好各类“防火墙”,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作者:本报记者 李国辉 责任编辑:袁浩 2022-08-05/shanghai/2022/0805/1785.html
-
本报讯 记者周轩千报道 近日,在外汇局上海市分局的指导下,农行上海市分行协助一家专精特新企业申请外债便利化额度,帮助企业打通境内外融资渠道。这是外汇局出台支持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开展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政策后,上海市首笔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的试点业务。 非夕科技是国内知名的机器人研发企业,具有一系列专利和技术,获评2021年度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在得知企业拟从境外借入资金以进一步支持境内业务的研发后,农行上海市分行针对企业净资产规模的特点,向其介绍了相关政策。据了解,今年5月末,外汇局上海市分局根据总局发布的通知要求,新增专精特新企业作为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业务对象,允许企业借入的外债额度也从此前的500万美元提高至1000万美元。农行上海市分行为企业提供从申请材料准备到账户管理的全流程服务,在外汇局上海市分局支持下,仅用2个工作日就协助企业完成外债申请工作。 发布日期:2022-08-05 09:53 责任编辑:袁浩 2022-08-05/shanghai/2022/0805/1786.html
-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持续提升外汇管理政策透明度,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更新发布《现行有效外汇管理主要法规目录(截至2022年6月30日)》(以下简称《目录》),以便社会公众查询使用。 更新后的《目录》共收录截至2022年6月30日发布的外汇管理主要法规196件,按照综合、经常项目外汇管理、资本项目外汇管理、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监管、人民币汇率与外汇市场、国际收支与外汇统计、外汇检查与法规适用、外汇科技管理等8大项目分类,并根据具体业务类型分为若干子项。本次《目录》新增文件主要涉及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外汇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行政处罚办法等。(完) (可至“政策法规”栏目查询) 2022-08-05/shanghai/2022/0805/1779.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局、外汇管理部,深圳、大连、青岛、厦门、宁波市分局,全国性中资银行: 为规范申报主体通过境内银行进行的涉外收付款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业务,国家外汇管理局修订了《通过银行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业务实施细则》(见附件),现印发给你们。国家外汇管理局各分局、外汇管理部应在收到本通知后,及时转发辖内中心支局、支局、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外国银行分行以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各全国性中资银行应及时转发所辖分支机构,并遵照执行。 附件:通过银行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业务实施细则 2022-08-05/shanghai/2022/0805/1783.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6月,中国外汇市场(不含外币对市场,下同)总计成交20.31万亿元人民币(等值3.03万亿美元)。其中,银行对客户市场成交3.33万亿元人民币(等值0.50万亿美元),银行间市场成交16.98万亿元人民币(等值2.53万亿美元);即期市场累计成交7.79万亿元人民币(等值1.16万亿美元),衍生品市场累计成交12.52万亿元人民币(等值1.87万亿美元)。 2022年1-6月,中国外汇市场累计成交111.07万亿元人民币(等值17.16万亿美元)。 2022-08-05/shanghai/2022/0805/1781.html
-
7月29日,国家外汇管理局钦州市中心支局联合钦州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到辖区2家企业走访调研,以座谈、参观生产线等方式,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倾听企业的融资需求、政策诉求等。期间,钦州市中心支局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向其讲解宣传跨境贸易与投融资便利化政策,并引导企业积极开展汇率套期保值,增强汇率风险中性意识。此次活动通过常态化开展“一对一”走访宣传,有效提升了主场主体对外汇政策的知晓度,增强了其外汇合规与风险意识,促进了便利化政策红利的充分释放,得到了企业的充分认可。 2022-08-01/guangxi/2022/0801/2267.html
-
2022年7月银行结售汇数据(分地区) 2022-08-16/zhejiang/2022/0816/1695.html
-
2022年7月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分地区) 2022-08-16/zhejiang/2022/0816/1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