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外汇管理局简体中文繁体中文用户登录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 索  引  号:
    45574632-7-2024-0069
  • 分       类:
    其他  其他  各类社会公众
  • 来       源:
    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
  • 发布日期:
    2024-03-08
  • 名       称:
    温信祥:加快塑造深港金融合作新格局
  • 文       号:
温信祥:加快塑造深港金融合作新格局

作者|温信祥「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局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广东省要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稳步扩大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是深圳金融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以下简称深圳市分行)、外汇局深圳市分局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深圳前海金融高水平开放的试验田功能,稳步推进各项金融开放政策试点有效落地,坚持金融为民持续提升深港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构建深港金融合作“六通”新格局,有力服务深港高质量发展。


改革开放锻造先行示范,探索金融高水平开放新时代新使命


改革开放推动深圳高质量发展。从诞生之日起,深圳就与改革开放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初期,深圳凭借毗邻香港以及土地、人工成本低等优势,从“三来一补、前店后厂”起步,对外实施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深圳搭上了经济全球化的快车,在扩大招商引资、发展出口企业的同时,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短短40余年,深圳产业结构实现了“简单代工—复杂代工—自主生产—先进制造”的高效跃迁。全市出口总额连续三十年居内地城市首位。1980~2022年深圳名义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达25.1%,高于同期全国(14.2%)近11个百分点。2023年前三季度,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2.5%。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2.3万家。


改革开放将创新刻入深圳城市基因。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深圳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敢闯敢试,无论是“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特区管理模式、呼之欲出的特区币,还是价格改革、股份制改造、科技体制创新改革、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改革举措,深圳都“敢为天下先”。改革开放不仅带来了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资源集聚,更为关键的是带来了思想的解放,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为创新提供了沃土。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曾指出,“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深圳;没有深圳,就没有比亚迪”。深圳不仅培育出华为、比亚迪、腾讯、大疆创新等众多世界级行业龙头企业,还孕育出一大批细分领域的行业领跑者。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深圳先行示范的历史使命。当前,一方面,全球经济总体处于相对低增长时期,深圳的外向型经济受到较大影响。随着土地、用工等各类要素成本的上升,叠加美国“友岸外包”战略,本地产业链面临较大外迁压力。另一方面,深圳特区建设面临其他省市追赶。国内特区建设各具优势、全面开花。例如,上海自贸区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海南自贸港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广州南沙自贸区建设新型国际贸易枢纽等。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圳需要找准方位、锚定定位,才能有自信、更清醒。深圳的定位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考察时强调,要“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这就是深圳必须把握好的战略定位和历史使命。


深圳金融高水平开放先行先试经验丰富。从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在内地开设分行的外资银行南洋商业银行,到发行特区币的大胆设想,再到全国首家外汇调剂中心,深圳金融对外开放有着辉煌的历史。近年来,深圳依托前海、河套等重大战略平台,陆续推动落实了一系列国家金融开放举措,覆盖跨境贷款、跨境债券、跨境投资、跨境资金池、跨境资产转让和自由贸易账户(FT账户)等多个方面,一大批金融开放试点在深圳先行先试,为我国的金融改革开放积累了大量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有力服务深港两地高质量发展。


党建为帜风帆劲、调研开路阔步走,“金融支持前海30条”落地快、实效显


2023年2月,人民银行会同中央部委、广东省政府推出《关于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提出“金融支持前海30条”。在人民银行总行的密切指导下,深圳市分行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大兴调查研究、凝聚各方合力,推动各项政策举措落地落细、惠民利企。目前,“金融支持前海30条”与人民银行职责相关的金融创新政策已基本落地,有力地支持了深圳前海的建设。2023年前三季度,前海合作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43.4亿元,同比增长15.2%,金融业增加值216.6亿元,同比增长36.2%。


调研破局,政策实施接地气。深圳市分行将落实“金融支持前海30条”作为“一号工程”,党委全体成员于政策发布后第一时间赴深圳前海现场办公、实地调研。党委成员分头行动,走进企业、机构和社区等基层一线,探访“第一手诉求”,先后前往比亚迪、富士康、大疆、迈瑞、传音等推动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代表性龙头企业,了解实体经济发展具体需求,赴中国银行、渣打银行、深圳地方征信平台等金融机构调研金融服务难点堵点。


协调聚力,政策落地更协同。市政府办公厅印发贯彻落实“金融支持前海30条”实施方案,深圳市分行会同市相关部门商议协同推动政策落地,共同组织89家机构召开工作推进会,深港两地联合举办“金融支持前海30条深港推介对接活动”等,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


改革创新以破局、真抓实干出实效,金融惠民利企之歌奏得好、唱得响


统筹发起“金融为民”暖心工程,提供有温度的金融服务。深圳市分行聚焦民生关切,从推动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强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推动金融改革开放四大方面十项重点工作,引导银行和支付机构优服务、推普惠、防风险、促改革,构建更优质、多样、便捷的民生金融服务体系。深入深圳市各行政区开展暖心工程宣教,线上线下惠及市民、企业主超700万人次。推动金融机构减费让利,2023年以来,深圳市金融机构累计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有经营行为的个人等4769万市场主体降费让利153亿元。畅通深港跨境支付,深港消费同城化从愿景走进现实。充分考虑深港两地居民的支付习惯差异,为港人量身定制现金、扫码、刷卡、数字人民币等多门类、多品种的跨境支付方式,便利港澳人士境内消费。2023年1~11月,香港人在深圳非现金支付2967.17万笔、交易金额73.06亿元。


开展科技创新金融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指导首创“腾飞贷”创新金融产品,为8家科技型企业提供授信2.49亿元。通过灵活的利率定价和利息偿付方式,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更契合快速成长期需求的信贷服务。“产业+金融+财政”协同发力,出台金融支持科技创新“20条”。截至2023年11月末,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32.9%、26.1%,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4.6个和17.8个百分点。


持续夯实绿色金融发展,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深圳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贷款余额8913.7亿元,同比增长47.9%。在全国率先出台“金融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12条”,截至2023年11月末,深圳汽车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01.7%。


打造小微企业融资畅通工程,精准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截至2023年11月末,深圳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突破1.8万亿元,授信户数突破163万户,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63个百分点。


深入推进预付式经营领域数字人民币应用试点,深圳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开展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规模化应用的城市。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逐步完善,受理商户增量扩面,产业生态日益丰富,罗湖数字人民币产业园投入运营,15家上下游企业入驻。最新数据显示,深圳累计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3658.6万个,较2023年初增长33.1%;累计流通金额764.5亿元,较2023年初增长102.9%。


通过金融高水平开放扩大巩固深圳金融影响力及地位。深圳本外币存贷款规模稳居全国主要城市第三位,截至2023年11月末,深圳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3.22万亿元,同比增长8.9%;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19万亿元,同比增长8.3%。跨境收支规模、人民币跨境结算规模按省排名均为全国第三,2023年1~11月,深圳跨境收支占全国总额的8.5%,是全国顺差的主要贡献地区之一;跨境人民币收付金融达3.88万亿元,超过2022年全年规模(3.25万亿元);人民币已成为深港间第一大跨境结算货币。


构建“六通”新格局、打造合作新高地,制度型开放助力深港金融合作之路走得好、走得实


一、先行示范,落地“金融支持前海30条”实现6个全国“首创”、8个全国“首批”  


一是推动民生金融创新。首批落地香港居民代理见证开户试点,首批落地香港电子钱包互联互通业务,为港人量身制定多门类多品种跨境支付方式。首批落地深港跨境征信合作业务,解决两地企业征信不互通的难题。首创前海港企贷,开辟深港融资新渠道。首创银行与非银支付机构合作提供个人薪酬跨境收付便利化服务,进一步提升个人外汇便利化水平。


二是深化深港金融互联互通。首创QFLP总量管理,优化深港私募通机制。首批开展大宗商品跨境现货交易人民币计价结算业务,助力深圳建设全球大宗商品交易人民币定价中心。


三是外汇管理和跨境人民币领域先行先试。首创境内进口商“境外不落地购汇”助力境内企业规避汇率风险。首创人民币NRA账户资金可购买大额存单,引导境外机构投资人民币资产。首批落地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账户基础。首批落地“出口跨境电商直通车”,大幅降低企业手续费。首批开展优质企业货物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助力企业降低人力、时间、资金成本。


四是助力发展深港现代金融产业。首创商业保理公司办理国际贸易背景的保理业务,改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首批大湾区金融科技跨境创新应用测试运行,深化深港金融科技创新交流合作。


二、构建“六通”新格局,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深港账户通。落地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统一本外币账户开立、变更、年检、撤销等业务规则,目前已累计开立账户10.75万户。落地香港居民代理见证开户试点,香港居民“足不离港”开立内地账户33.68万户,交易超184亿元,约占大湾区香港居民代理见证开户总数、交易金额的九成。


深港汇兑通。加强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成多币种资金清算渠道、支票联合结算机制,深港两地美元、港币、人民币实时结算,提供便捷、高效的跨境汇款业务,深港汇款最快2分钟完成。


深港融资通。构建“本外币合一、高低版搭配”的跨国公司跨境资金池政策体系,便利15家跨国公司全球化运营,试点家数占全国30%,业务规模达1389亿美元,累计为企业增加财务收入、节约税务成本约1亿元人民币。“前海港企贷”推动前海港资小微企业自主借用外债,已便利6家前海港资企业获得融资2100万元。“河套科汇通”试点破解科研机构境外汇入科研资金无法可依的难题,打通科研资金入境“绿色通道”,3家科研机构境外汇入科研资金400万人民币。“专精特新”企业外债试点助力小微科创企业实现“超”净资产上限借用外债,小微科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约低于当时境内平均融资成本1个百分点。多管齐下拓展深港融资资源,有力支持企业“引进来”“走出去”。


深港服务通。开展人才用汇便利化试点,累计办理便利化政策业务3728笔,金额13090万美元,惠及1617人,业务量全国第二。支持银行与非银支付机构合作提供个人薪酬跨境收付便利化服务,业务落地总额合计27万美元。


跨境理财通。2023年资金跨境汇划达39.0亿元,新增个人投资者1.6万名,分别占大湾区业务总量的三成、新增人数的六成。


跨境征信通。落地深港跨境征信合作业务,推动商业银行运用“北向通”的跨境征信信息,为9家港资企业提供了信用贷款。


执稳实干担当之笔,挥洒开拓进取之墨,续写中国金融改革开放新篇章


围绕“一中心、二平台”,畅通深港金融血脉。围绕支持和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做好金融服务前海、河套两大国家级战略平台。推动“金融支持前海30条”各项政策落地落细、惠民利企,深港账户通、深港汇兑通、深港融资通、深港服务通、跨境理财通、跨境征信通“六通”业务增量扩面。围绕河套地区“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先导区”“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规则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中试转化集聚区”三大定位,以“小切口、大推动”为深港两地科技创新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探索深港金融协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推动深港金融向体制机制等深层次合作迈进。


坚持金融为民,提升深港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引导金融机构增强金融为民的宗旨意识,不断拓宽金融服务领域、丰富金融产品供给、优化金融服务设施、健全适老化金融服务,让暖心的金融服务直达深港两地居民。持续改善人民币现金使用环境,不断提升市民和境外来深人员支付体验。引导金融机构以手续费“应降尽降”“降费不降服务”为原则,推动金融机构减费让利,助力普惠小微经营群体纾困解难。推动各项外汇和跨境领域便利化政策提质增效,助力出口企业增收降本。


聚焦金融“5+1”,服务深港高质量发展。积极发挥跨境金融优势,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胸怀“国之大者”,“一对一”解决重点产业链、核心企业跨境金融服务突出诉求。推动金融机构主动跟进企业“走出去”,提升海外金融服务能力,推动形成更多的人民币国际化的应用场景。密切跟进“新三样”、新市场、新业态发展,深化跨境投融资改革,强化全链条全方位金融服务,促进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持续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推动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


统筹开放和风险,维护深港金融稳定。在金融开放的过程中,做到开放与安全的平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进一步健全跨境金融监管机制,建立健全跨境金融监管责任落实和问责制度。强化内外信息共享及工作协同,加强金融科技运用,提升跨境金融风险监测能力。及时总结典型金融风险案例,加强核查检查结果应用,做好金融机构风险提示,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来源:《中国金融》2024年第4期


分享到:
【打印】 【关闭】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主办 版权所有 授权转载 最佳分辨率:1280*768

网站标识码bm74320001 京ICP备06017241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