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托管行: 为便利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运作,根据《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令第36号)、《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外汇管理规定》(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告2009年第1号,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告2012年第2号修改),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定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额度管理操作指引》(见附件)。现予以发布,请遵照执行。 附件: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额度管理操作指引 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 2015年9月30日 附件1: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额度管理操作指引 2015-12-09/anhui/2015/1209/592.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3月,银行结汇7655亿元人民币(等值1177亿美元),售汇10023亿元人民币(等值1540亿美元),结售汇逆差2368亿元人民币(等值364亿美元)。其中,银行代客结汇7109亿元人民币,售汇9296亿元人民币,结售汇逆差2187亿元人民币;银行自身结汇546亿元人民币,售汇727亿元人民币,结售汇逆差181亿元人民币。同期,银行代客远期结汇签约400亿元人民币,远期售汇签约753亿元人民币,远期净售汇353亿元人民币。截至本月末,远期累计未到期结汇2684亿元人民币,未到期售汇10017亿元人民币,未到期净售汇7333亿元人民币;未到期期权Delta净敞口-952亿元人民币。 2016年1-3月,银行累计结汇22858亿元人民币(等值3500亿美元),累计售汇31010亿元人民币(等值4747亿美元),累计结售汇逆差8152亿元人民币(等值1248亿美元)。其中,银行代客累计结汇20043亿元人民币,累计售汇29063亿元人民币,累计结售汇逆差9020亿元人民币;银行自身累计结汇2815亿元人民币,累计售汇1947亿元人民币,累计结售汇顺差868亿元人民币。同期,银行代客累计远期结汇签约864亿元人民币,累计远期售汇签约3237亿元人民币,累计远期净售汇2373亿元人民币。 2016年3月,境内银行代客涉外收入15259亿元人民币(等值2345亿美元),对外付款16959亿元人民币(等值2606亿美元),涉外收付款逆差1700亿元人民币(等值261亿美元)。 2016年1-3月,境内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入43301亿元人民币(等值6631亿美元),累计对外付款50644亿元人民币(等值7754亿美元),累计涉外收付款逆差7343亿元人民币(等值1123亿美元)。(完) 2016-04-22/anhui/2016/0422/665.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6月,银行结汇8875亿元人民币(等值1347亿美元),售汇9721亿元人民币(等值1476亿美元),结售汇逆差846亿元人民币(等值128亿美元)。其中,银行代客结汇8028亿元人民币,售汇9189亿元人民币,结售汇逆差1161亿元人民币;银行自身结汇847亿元人民币,售汇532亿元人民币,结售汇顺差315亿元人民币。同期,银行代客远期结汇签约554亿元人民币,远期售汇签约609亿元人民币,远期净售汇55亿元人民币。截至本月末,远期累计未到期结汇2285亿元人民币,未到期售汇8353亿元人民币,未到期净售汇6068亿元人民币;未到期期权Delta净敞口-1234亿元人民币。 2016年1-6月,银行累计结汇47473亿元人民币(等值7267亿美元),累计售汇58822亿元人民币(等值9005亿美元),累计结售汇逆差11349亿元人民币(等值1738亿美元)。其中,银行代客累计结汇42673亿元人民币,累计售汇55031亿元人民币,累计结售汇逆差12358亿元人民币;银行自身累计结汇4799亿元人民币,累计售汇3790亿元人民币,累计结售汇顺差1009亿元人民币。同期,银行代客累计远期结汇签约2330亿元人民币,累计远期售汇签约4752亿元人民币,累计远期净售汇2423亿元人民币。 2016年6月,境内银行代客涉外收入16689亿元人民币(等值2533亿美元),对外付款18270亿元人民币(等值2773亿美元),涉外收付款逆差1581亿元人民币(等值240亿美元)。 2016年1-6月,境内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入88484亿元人民币(等值13545亿美元),累计对外付款99524亿元人民币(等值15233亿美元),累计涉外收付款逆差11040亿元人民币(等值1688亿美元)。(完) 附:名词解释和相关说明 国际收支是指我国居民与非居民间发生的一切经济交易,包括引起居民和非居民间资产和负债变化的所有金融交易和实物交易。 银行结售汇是 指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及其自身办理的结汇和售汇业务,包括远期结售汇履约和期权行权数据,不包括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数据。银行结售汇统计时点为人民币与外 汇兑换行为发生时。其中,结汇是指外汇所有者将外汇卖给外汇指定银行,售汇是指外汇指定银行将外汇卖给外汇使用者。结售汇差额是结汇与售汇的轧差数。银行 结售汇形成的差额将通过银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买卖平盘,是引起我国外汇储备变化的主要来源之一,但其不等于同期外汇储备的增减额。 银行结售汇不按居民与非居民交易的原则进行统计,且其仅包括银行与客户及其自身之间发生的本外币买卖,即人民币和外汇的兑换交易,不同于国际收支交易的统计范围。 远期结售汇签约是 指银行与客户协商签订远期结汇(售汇)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汇(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汇率和期限;到期外汇收入(支出)发生时,即按照远期结汇(售 汇)合同订明的币种、金额、汇率办理结汇(售汇)。远期结售汇业务使得企业可提前锁定未来结汇或售汇的汇率,从而有效规避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风险。银行一般 会通过银行间外汇市场来对冲远期结售汇业务形成的风险敞口。比如,当银行签订的远期结汇大于远期售汇时,银行一般会将同等金额的外汇提前在银行间外汇市场 卖出,反之亦然。因而远期结售汇也是影响我国外汇储备变化的一个因素。 本期末远期结售汇累计未到期额是指银行与客户签订的远期结汇和售汇合同在本期末仍未到期的余额;差额是指未到期远期结汇和售汇余额之差。签约额与累计未到期额之间的关系为:本期末远期结售汇累计未到期额=上期末远期结售汇累计未到期额+本期远期结售汇签约额-本期远期结售汇履约额。 未到期期权Delta净敞口是指银行对客户办理的期权业务在本期末累计未到期合约所隐含的即期汇率风险敞口。银行为管理这部分风险敞口,在期权合约存续期间通常会在外汇市场进行对冲。 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 指境内非银行居民机构和个人(统称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与非居民机构和个人之间发生的收付款,不包括现钞收付和银行自身涉外收付款。具体包括:非银行 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跨境收付款(包括外汇和人民币),以及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境内收付款(暂不包括境内居民个人与 境内非居民个人之间发生的人民币收付款),统计时点为客户在境内银行办理涉外收付款时。其中,银行代客涉外收入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从非居民收入的 款项,银行代客对外支出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向非居民支付的款项。 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国际收支统计的组成部分,但其统计原则与国际收支采用的权责发生制原则不同,采用资金收付制原则,且其仅反映境内非银行部门与非居民之间的资金流动状况,不能反映实物交易和银行自身的涉外交易,统计范围小于国际收支统计。 2016-07-26/anhui/2016/0726/724.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11月,银行结汇8063亿元人民币(等值1179亿美元),售汇10347亿元人民币(等值1513亿美元),结售汇逆差2284亿元人民币(等值334亿美元)。其中,银行代客结汇7705亿元人民币,售汇9566亿元人民币,结售汇逆差1861亿元人民币;银行自身结汇358亿元人民币,售汇781亿元人民币,结售汇逆差423亿元人民币。同期,银行代客远期结汇签约431亿元人民币,远期售汇签约1119亿元人民币,远期净售汇687亿元人民币。截至本月末,远期累计未到期结汇1267亿元人民币,未到期售汇9102亿元人民币,未到期净售汇7836亿元人民币;未到期期权Delta净敞口-2864亿元人民币。 2016年1-11月,银行累计结汇86657亿元人民币(等值13102亿美元),累计售汇105919亿元人民币(等值16017亿美元),累计结售汇逆差19262亿元人民币(等值2914亿美元)。其中,银行代客累计结汇79749亿元人民币,累计售汇97982亿元人民币,累计结售汇逆差18233亿元人民币;银行自身累计结汇6908亿元人民币,累计售汇7937亿元人民币,累计结售汇逆差1029亿元人民币。同期,银行代客累计远期结汇签约4301亿元人民币,累计远期售汇签约9080亿元人民币,累计远期净售汇4779亿元人民币。 2016年11月,银行代客涉外收入17024亿元人民币(等值2490亿美元),对外付款18706亿元人民币(等值2736亿美元),涉外收付款逆差1682亿元人民币(等值246亿美元)。 2016年1-11月,银行代客涉外收入167392亿元人民币(等值25295亿美元),对外付款186770亿元人民币(等值28225亿美元),涉外收付款逆差19378亿元人民币(等值2930亿美元)。 附:名词解释和相关说明 国际收支是指我国居民与非居民间发生的一切经济交易,包括引起居民和非居民间资产和负债变化的所有金融交易和实物交易。 银行结售汇是 指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及其自身办理的结汇和售汇业务,包括远期结售汇履约和期权行权数据,不包括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数据。银行结售汇统计时点为人民币与外 汇兑换行为发生时。其中,结汇是指外汇所有者将外汇卖给外汇指定银行,售汇是指外汇指定银行将外汇卖给外汇使用者。结售汇差额是结汇与售汇的轧差数。银行 结售汇形成的差额将通过银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买卖平盘,是引起我国外汇储备变化的主要来源之一,但其不等于同期外汇储备的增减额。 银行结售汇不按居民与非居民交易的原则进行统计,且其仅包括银行与客户及其自身之间发生的本外币买卖,即人民币和外汇的兑换交易,不同于国际收支交易的统计范围。 远期结售汇签约是 指银行与客户协商签订远期结汇(售汇)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汇(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汇率和期限;到期外汇收入(支出)发生时,即按照远期结汇(售 汇)合同订明的币种、金额、汇率办理结汇(售汇)。远期结售汇业务使得企业可提前锁定未来结汇或售汇的汇率,从而有效规避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风险。银行一般 会通过银行间外汇市场来对冲远期结售汇业务形成的风险敞口。比如,当银行签订的远期结汇大于远期售汇时,银行一般会将同等金额的外汇提前在银行间外汇市场 卖出,反之亦然。因而远期结售汇也是影响我国外汇储备变化的一个因素。 本期末远期结售汇累计未到期额是指银行与客户签订的远期结汇和售汇合同在本期末仍未到期的余额;差额是指未到期远期结汇和售汇余额之差。签约额与累计未到期额之间的关系为:本期末远期结售汇累计未到期额=上期末远期结售汇累计未到期额+本期远期结售汇签约额-本期远期结售汇履约额。 未到期期权Delta净敞口是指银行对客户办理的期权业务在本期末累计未到期合约所隐含的即期汇率风险敞口。银行为管理这部分风险敞口,在期权合约存续期间通常会在外汇市场进行对冲。 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 指境内非银行居民机构和个人(统称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与非居民机构和个人之间发生的收付款,不包括现钞收付和银行自身涉外收付款。具体包括:非银行 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跨境收付款(包括外汇和人民币),以及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境内收付款(暂不包括境内居民个人与 境内非居民个人之间发生的人民币收付款),统计时点为客户在境内银行办理涉外收付款时。其中,银行代客涉外收入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从非居民收入的 款项,银行代客对外支出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向非居民支付的款项。 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国际收支统计的组成部分,但其统计原则与国际收支采用的权责发生制原则不同,采用资金收付制原则,且其仅反映境内非银行部门与非居民之间的资金流动状况,不能反映实物交易和银行自身的涉外交易,统计范围小于国际收支统计。 2016-12-16/anhui/2016/1216/801.html
-
见附件。 附件1: 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16年11月我国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数据 2016-12-27/anhui/2016/1227/806.html
-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15年四季度及全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就国际收支状况等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请介绍一下2015年我国国际收支状况。 答:2015年,我国国际收支出现新变化,从长期以来的基本“双顺差”转为“一顺一逆”,即经常账户顺差、资本和金融账户(不含储备资产)逆差。 一是经常账户顺差增长至近三千亿美元。2015年,经常账户顺差293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3%。经常账户顺差与当期GDP之比为2.7%,上年该比例为2.1%。 货物贸易顺差创历史新高。2015年,国际收支口径的货物贸易顺差578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3%。其中,货物贸易收入21450亿美元,下降4%;支出15669亿美元,下降13%。 服务贸易继续呈现逆差。2015年,服务贸易逆差209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9%。服务贸易收入2304亿美元,下降1%;支出4397亿美元,增长15%。其中,旅行项目是服务贸易中逆差最大的项目,2015年逆差195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81%,主要是由于我国居民境外留学、旅游、购物等支出需求旺盛。 初次收入逆差有所扩大。2015年,初次收入(原称收益)逆差59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74%。收入2301亿美元,增长8%;支出2893亿美元,增长17%。主要是由于来华直接投资存量较大,投资收益支出增幅高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收益收入增幅。 二次收入逆差缩小。2015年,二次收入(原称经常转移)逆差163亿美元,较上年下降46%。收入379亿美元,下降8%;支出542亿美元,下降24%。 二是金融账户呈现逆差。2015年,我国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5044亿美元(包含第四季度的净误差与遗漏,实际数据预计会小于该数据)。 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有所下降。2015年,直接投资净流入771亿美元,较上年下降63%。一方面,对外直接投资净流出167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08%,说明因“一带一路”战略不断推进,境内企业看好境外投资前景,“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大。另一方面,来华直接投资仍呈现净流入2442亿美元,虽较上年下降16%,但总的来看,境外投资者仍看好我国的长期投资前景,来华直接投资净流入规模仍然较大。 三是外汇储备下降。2015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3.3万亿美元,较上年末减少5127亿美元,下降13%。其中,因国际收支交易形成的外汇储备下降3423亿美元,因汇率、资产价格变动等非交易因素形成的外汇储备账面价值下降1703亿美元。 问:2015年经常账户顺差大幅增长,而资本却呈现流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资本流出是否会给我国国际收支带来风险? 答:回答这个问题要从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说起。按照最新的国际标准,国际收支平衡表分为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如果不考虑误差与遗漏,那么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必然相等,而符号相反。也就是说,只要经常项目是顺差,那么资本和金融账户必然是逆差,经常账户顺差越大,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也越大。 根据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录原则,对外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记录为资本流出,也就是说,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表示我国对外净资产增加。以往年份,经常项目大幅顺差,我国是通过储备资产增加也就是储备资产对外投资形式的资本流出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2015年这种情况出现了很大的变化,由以往储备资产大幅增加形成的资本流出转变为由其他民间部门的对外净资产大幅增加而形成的资本流出。 2015年出现的资本流出主要是境内银行和企业等主动增持对外资产,并偿还以往的对外融资,与通常所说的外资撤离有着本质区别。2015年,国际收支交易引起的储备资产下降3429亿美元,在平衡表中体现为资本流入,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为资本净流出5044亿美元。也就是说,一方面储备资产在下降,另一方面,民间部门的对外净资产在增加。前三季度(尚未有第四季度数据),我国对外资产共增加2727亿美元,其中“走出去”等对外直接投资增加1150亿美元,港股通和QDII等形式的对外股票和债券投资增加573亿美元,在国外存款和对外贷款等其他投资增加969亿美元。对外负债共下降321亿美元,其中,来华直接投资仍流入1841亿美元,而负债下降主要体现在非居民存款下降以及偿还以往年度的贸易融资等。 总的来看,我国目前的资本流出是对外资产由储备资产向民间部门转移的过程,我国的对外资产负债结构决定了我国涉外经济的稳定性,也有能力抵御大的冲击。首先,我国经常账户持续顺差,对外净资产较大。2015年9月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6.28万亿美元,对外负债4.74万亿美元,净资产1.54万亿美元,净资产稳居世界第二位。只要我国经常账户持续顺差,就必然会形成对外净资产增加形式的资本流出,只不过净资产以储备形式存在还是由民间部门持有会有所不同。其次,央行持有大额外汇储备,有利于国家集中资源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资本流动冲击。2015年末,我国储备资产3.33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是排名第二位的日本(1.2万亿美元)的近三倍,是排名第三的沙特(6000多亿美元)的约五倍。第三,与其他国家对外负债主要是外资的短期股票和债券投资不同,我国对外负债以来华直接投资为主,直接投资具有长期经营、稳定性强的特点。2015年9月末,我国来华直接投资存量2.85万亿美元,占总负债的60%。这些投资已融入实体经济中,撤资需要将所持有的土地、厂房、机器等变现,需要逐步的过程,即便要汇出以往积累的未分配利润,也需要足够的现金流支持。第四,当前民间部门对外净资产的增加,绝大部分是生产性的,例如对外直接投资,是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积极结果。理论和实践都表明,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民间部门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生产和金融资源将是一个趋势。最后,资本不可能长期大规模流入,有进有出也是客观经济规律。2000年以来到2013年,国际资本大量涌入新兴市场,中国资本净流入尤其突出,累计达到1.35万亿美元,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资本有序正常流出也是难免的。对于资本和金融账户出现逆差、外汇储备下降的国际收支形势变化,需要客观看待。 问:请预测2016年中国国际收支情况。 答:总的来看,预计2016年我国国际收支将继续呈现“经常账户顺差、资本和金融账户(不含储备资产)逆差”的格局,国际收支状况将基本平稳,跨境资金流动风险总体可控。 经常账户将保持一定规模顺差。一方面,货物贸易维持顺差。从出口看,全球经济延续缓慢复苏态势,有助于稳定中国的外需。IMF预测2016年世界经济增长3.4%,较2015年增速提升0.3个百分点;同时,随着中国“一带一路”等战略规划的逐步落实,双边和多边战略合作的不断加强,出口也会迎来新的机遇。从进口看,由于美元总体走强和实际需求不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还会在低位震荡,使得2016年进口价格较难反弹;同时,中国国内的需求还会保持相对稳定,进口变化可能不大,进口规模仍会低于出口。另一方面,服务贸易等项目将继续呈现逆差。其中,旅行项目仍是最主要的逆差来源,我国居民境外旅游、留学等消费需求仍会较高。预计经常账户将在货物贸易主导下持续顺差。 资本和金融账户预计持续逆差,不同项目的跨境资本流动将呈现有进有出的局面。首先,境外长期资本仍会看好中国的经济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以长期投资为目的的外资将继续流入。2015年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净流入2442亿美元,预计2016年将继续保持较大规模净流入。其次,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新兴市场运行风险等因素确实会继续加大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的波动性,境内市场主体配置境外资产的需求以及境外债务去杠杆化的倾向还会存在。如果美国货币政策调整步伐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能够逐步释放,中国资本项下的资金流出仍会总体有序、可控。 总体而言,预计我国2016年国际收支状况将基本平稳,跨境资金流动风险总体可控。中国国际收支平稳、健康运行的一些根本性支撑因素依然较多。例如中国经济基本面未发生实质性改变,在经济体量不断增大的情况下,经济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仍居前列,而且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正在加快;同时,我国经常账户顺差局面没有改变,外汇储备依然充裕,短期外债余额与外汇储备余额之比远低于100%的国际安全边线,因此正常的国际收支支付完全有保障,抵御跨境资本流动冲击的能力较强。 2016-02-18/anhui/2016/0218/622.html
-
2015年四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5391亿元人民币,资本和金融账户(含当季净误差与遗漏,下同)逆差5391亿元人民币,其中,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12762亿元人民币,储备资产减少7368亿元人民币。 2015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18272亿元人民币,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8258亿元人民币,其中,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29814亿元人民币,储备资产减少21537亿元人民币。 按美元计价,2015年四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843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1616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486亿美元,初次收入逆差213亿美元,二次收入逆差73亿美元。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843亿美元,其中,资本账户基本平衡,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1997亿美元,储备资产减少1153亿美元。 按美元计价,2015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2932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5781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2094亿美元,初次收入逆差592亿美元,二次收入逆差163亿美元。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1611亿美元,其中,资本账户顺差3亿美元,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5044亿美元,储备资产减少3429亿美元。(完)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1(初步数) 单位:亿元人民币 项 目 行次 2015年四季度 2015年全年 1. 经常账户 1 5,391 18,272 贷方 2 44,952 164,717 借方 3 -39,561 -146,445 1.A 货物和服务 4 7,219 23,014 贷方 5 40,665 148,050 借方 6 -33,446 -125,036 1.A.a 货物 7 10,327 36,059 贷方 8 36,689 133,694 借方 9 -26,361 -97,636 1.A.b 服务 10 -3,109 -13,045 贷方 11 3,976 14,356 借方 12 -7,085 -27,401 1.A.b.1 加工服务 13 342 1,263 贷方 14 345 1,273 借方 15 -3 -10 1.A.b.2 维护和维修服务 16 33 142 贷方 17 58 224 借方 18 -25 -82 1.A.b.3 运输 19 -822 -3,021 贷方 20 597 2,401 借方 21 -1,419 -5,422 1.A.b.4 旅行 22 -2,906 -12,150 贷方 23 1,006 3,617 借方 24 -3,912 -15,767 1.A.b.5 建设 25 137 402 贷方 26 317 1,036 借方 27 -180 -634 1.A.b.6 保险和养老金服务 28 -48 -174 贷方 29 105 322 借方 30 -153 -497 1.A.b.7 金融服务 31 0 -26 贷方 32 40 138 借方 33 -40 -164 1.A.b.8 知识产权使用费 34 -356 -1,305 贷方 35 11 67 借方 36 -366 -1,371 1.A.b.9 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 37 267 821 贷方 38 471 1,531 借方 39 -204 -710 1.A.b.10 其他商业服务 40 285 1,170 贷方 41 993 3,636 借方 42 -708 -2,466 1.A.b.11 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 43 -26 -73 贷方 44 11 45 借方 45 -37 -119 1.A.b.12 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 46 -14 -93 贷方 47 23 66 借方 48 -36 -160 1.B 初次收入 49 -1,363 -3,717 贷方 50 3,635 14,305 借方 51 -4,999 -18,022 1.C 二次收入 52 -464 -1,024 贷方 53 652 2,362 借方 54 -1,116 -3,387 2. 资本和金融账户(含当季净误差与遗漏) 55 -5,391 -8,258 2.1 资本账户 56 3 19 贷方 57 6 32 借方 58 -3 -12 2.2 金融账户 59 -5,394 -8,277 2.2.1 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 60 -12,762 -29,814 其中:2.2.2.1 直接投资 61 514 6,579 2.2.2.1.1 直接投资资产 62 -3,329 -8,597 2.2.2.1.2直接投资负债 63 3,842 15,176 2.2.2 储备资产 64 7,368 21,537 2.2.2.1 货币黄金 65 0 0 2.2.2.2 特别提款权 66 3 -17 2.2.2.3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67 5 56 2.2.2.4 外汇储备 68 7,359 21,498 2.2.2.5其他储备资产 69 0 0 3. 净误差与遗漏 70 / -10,014 注:1.根据《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六版)编制。 2.“贷方”按正值列示,“借方”按负值列示,差额等于“贷方”加上“借方”。本表除标注“贷方”和“借方”的项目外,其他项目均指差额。 3.以人民币计值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折算方法为,当季以美元为计价单位的国际收支平衡表,通过当季人民币对美元季平均汇率中间价折算。2015年全年人民币计值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为前三季度人民币计值的正式数与四季度人民币计值的初步数累加得到。 4.2015年四季度初步数的资本和金融账户因含净误差与遗漏,与经常账户差额金额相等,符号相反。四季度初步数的金融账户、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同样含净误差与遗漏。2015年前三季度正式数的资本和金融账户、金融账户和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均不含净误差与遗漏,净误差与遗漏项目单独列示。 5.本表中前三季度的直接投资资产数据根据最新统计进行了更新,前三季度的时间序列数据在“统计数据”栏目中同步更新。 6.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1(初步数) 单位:亿美元 项 目 行次 2015年四季度 2015年全年 1. 经常账户 1 843 2,932 贷方 2 7,032 26,434 借方 3 -6,189 -23,501 1.A 货物和服务 4 1,129 3,687 贷方 5 6,362 23,754 借方 6 -5,232 -20,067 1.A.a 货物 7 1,616 5,781 贷方 8 5,740 21,450 借方 9 -4,124 -15,669 1.A.b 服务 10 -486 -2,094 贷方 11 622 2,304 借方 12 -1,108 -4,397 1.A.b.1 加工服务 13 54 203 贷方 14 54 204 借方 15 0 -2 1.A.b.2 维护和维修服务 16 5 23 贷方 17 9 36 借方 18 -4 -13 1.A.b.3 运输 19 -129 -485 贷方 20 93 386 借方 21 -222 -870 1.A.b.4 旅行 22 -455 -1,950 贷方 23 157 580 借方 24 -612 -2,530 1.A.b.5 建设 25 21 64 贷方 26 50 166 借方 27 -28 -102 1.A.b.6 保险和养老金服务 28 -8 -28 贷方 29 16 52 借方 30 -24 -80 1.A.b.7 金融服务 31 0 -4 贷方 32 6 22 借方 33 -6 -26 1.A.b.8 知识产权使用费 34 -56 -209 贷方 35 2 11 借方 36 -57 -220 1.A.b.9 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 37 42 132 贷方 38 74 245 借方 39 -32 -114 1.A.b.10 其他商业服务 40 45 188 贷方 41 155 584 借方 42 -111 -396 1.A.b.11 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 43 -4 -12 贷方 44 2 7 借方 45 -6 -19 1.A.b.12 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 46 -2 -15 贷方 47 4 11 借方 48 -6 -26 1.B 初次收入 49 -213 -592 贷方 50 569 2,301 借方 51 -782 -2,893 1.C 二次收入 52 -73 -163 贷方 53 102 379 借方 54 -175 -542 2. 资本和金融账户(含当季净误差与遗漏) 55 -843 -1,611 2.1 资本账户 56 0.5 3 贷方 57 1 5 借方 58 -1 -2 2.2 金融账户 59 -844 -1,614 2.2.1 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 60 -1,997 -5,044 其中:2.2.2.1 直接投资 61 80 771 2.2.2.1.1 直接投资资产 62 -521 -1,671 2.2.2.1.2直接投资负债 63 601 2,442 2.2.2 储备资产 64 1,153 3,429 2.2.2.1 货币黄金 65 0 0 2.2.2.2 特别提款权 66 0 -3 2.2.2.3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67 1 9 2.2.2.4 外汇储备 68 1,151 3,423 2.2.2.5其他储备资产 69 0 0 3. 净误差与遗漏 70 0 -1,321 注:1.根据《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六版)编制。 2.“贷方”按正值列示,“借方”按负值列示,差额等于“贷方”加上“借方”。本表除标注“贷方”和“借方”的项目外,其他项目均指差额。 3. 2015年全年初步数为前三季度平衡表正式数与四季度平衡表初步数累加得到。其中,2015年四季度初步数的资本和金融账户因含净误差与遗漏,与经常账户差额金额相等,符号相反。四季度初步数的金融账户、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同样含净误差与遗漏。2015年前三季度正式数的资本和金融账户、金融账户和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均不含净误差与遗漏,净误差与遗漏项目单独列示。 4. 本表中前三季度的直接投资资产数据根据最新统计进行了更新,前三季度的时间序列数据在“统计数据”栏目中同步更新。 5.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2016-02-18/anhui/2016/0218/623.html
-
问:近期有媒体报道中国银联将对境外保险类商户实施单笔限额5000美元政策。此事的相关背景是什么? 答:外汇局和中国银联未对银行卡在境外保险类商户使用的政策进行调整。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下发境内银行卡在境外使用的禁止类和限制类商户类别码的通知》(汇函〔2004〕19号)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规范银行外币卡管理的通知》(汇发〔2010〕53号,该文更新并废止了汇函〔2004〕19号文),共有4个商户类别码(MCC)涉及境外保险类商户。保险类商户既有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也有具有资本项目投资性质的人寿险。考虑到境内持卡人在境外旅游或商务交往时,有购买小额保险的需求,为了落实银行卡项下经常项目可兑换政策,外汇局将保险类商户设为金额限制类,持卡人在此类商户单笔交易金额不得超过等值5000美元,既满足小额保险的合理需求,又实现对涉及资本项目的投资性保险的限制。 近期,中国银联对境外收单机构进行了调查,发现部分保险类商户未使用对应行业类别的限制类商户类别码,因此要求机构对商户类别码的标识和使用进行规范,确保监管政策和业务规则的执行效果。 外汇局一直并仍将继续积极支持银行卡跨境用于正常、合规的旅游消费支付,便利国际交往,境外消费、境内购汇还款政策不变。 注:商户类别码(MCC)是具体标识一家商户的主营业务范围和行业归属的代码。 问:维萨、万事达等国际卡组织标识的境内银行卡是否可以在境外保险类商户使用? 答:维萨(VISA)、万事达(MASTER)等国际卡组织标识的境内银行卡,与中国银联标识的境内银行卡,均可在境外保险类商户使用。日前,外汇局已要求维萨、万事达等国际卡组织标识的境内银行卡发卡行,按照合规性、真实性的要求,执行金额限制类商户的规定。 问:境内银行卡持卡人可否通过多次刷卡规避单笔金额不超过等值5000美元的限制? 答:境内持卡人可以通过银行卡支付其在境外旅游消费或商务交往中正常合理的保险需求。对于持卡人通过多次刷卡从事其他目的保险交易的情况,外汇局将充分利用银行卡交易有记录可查这一特点,会同银行卡组织、发卡行,对于涉嫌多次刷卡交易的持卡人、商户进行重点监测。 2016-02-18/anhui/2016/0218/621.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1月,银行结汇9080亿元人民币(等值1386亿美元),售汇12648亿元人民币(等值1930亿美元),结售汇逆差3568亿元人民币(等值544亿美元)。其中,银行代客结汇7367亿元人民币,售汇11915亿元人民币,结售汇逆差4548亿元人民币;银行自身结汇1713亿元人民币,售汇733亿元人民币,结售汇顺差980亿元人民币。同期,银行代客远期结汇签约239亿元人民币,远期售汇签约1861亿元人民币,远期净售汇1622亿元人民币。截至本月末,远期累计未到期结汇3311亿元人民币,未到期售汇10629亿元人民币,未到期净售汇7318亿元人民币;未到期期权Delta净敞口-700亿元人民币。 2016年1月,境内银行代客涉外收入16021亿元人民币(等值2445亿美元),对外付款19675亿元人民币(等值3003亿美元),涉外收付款逆差3654亿元人民币(等值558亿美元)。(完) 附:名词解释和相关说明 国际收支是指我国居民与非居民间发生的一切经济交易,包括引起居民和非居民间资产和负债变化的所有金融交易和实物交易。 银行结售汇是指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及其自身办理的结汇和售汇业务,包括远期结售汇履约和期权行权数据,不包括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数据。银行结售汇统计时点为人民币与外汇兑换行为发生时。其中,结汇是指外汇所有者将外汇卖给外汇指定银行,售汇是指外汇指定银行将外汇卖给外汇使用者。结售汇差额是结汇与售汇的轧差数。银行结售汇形成的差额将通过银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买卖平盘,是引起我国外汇储备变化的主要来源之一,但其不等于同期外汇储备的增减额。 银行结售汇不按居民与非居民交易的原则进行统计,且其仅包括银行与客户及其自身之间发生的本外币买卖,即人民币和外汇的兑换交易,不同于国际收支交易的统计范围。 远期结售汇签约是指银行与客户协商签订远期结汇(售汇)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汇(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汇率和期限;到期外汇收入(支出)发生时,即按照远期结汇(售汇)合同订明的币种、金额、汇率办理结汇(售汇)。远期结售汇业务使得企业可提前锁定未来结汇或售汇的汇率,从而有效规避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风险。银行一般会通过银行间外汇市场来对冲远期结售汇业务形成的风险敞口。比如,当银行签订的远期结汇大于远期售汇时,银行一般会将同等金额的外汇提前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卖出,反之亦然。因而远期结售汇也是影响我国外汇储备变化的一个因素。 本期末远期结售汇累计未到期额是指银行与客户签订的远期结汇和售汇合同在本期末仍未到期的余额;差额是指未到期远期结汇和售汇余额之差。签约额与累计未到期额之间的关系为:本期末远期结售汇累计未到期额=上期末远期结售汇累计未到期额+本期远期结售汇签约额-本期远期结售汇履约额。 未到期期权Delta净敞口是指银行对客户办理的期权业务在本期末累计未到期合约所隐含的即期汇率风险敞口。银行为管理这部分风险敞口,在期权合约存续期间通常会在外汇市场进行对冲。 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指境内非银行居民机构和个人(统称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与非居民机构和个人之间发生的收付款,不包括现钞收付和银行自身涉外收付款。具体包括: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跨境收付款(包括外汇和人民币),以及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境内收付款(暂不包括境内居民个人与境内非居民个人之间发生的人民币收付款),统计时点为客户在境内银行办理涉外收付款时。其中,银行代客涉外收入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从非居民收入的款项,银行代客对外支出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向非居民支付的款项。 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国际收支统计的组成部分,但其统计原则与国际收支采用的权责发生制原则不同,采用资金收付制原则,且其仅反映境内非银行部门与非居民之间的资金流动状况,不能反映实物交易和银行自身的涉外交易,统计范围小于国际收支统计。 2016-02-26/anhui/2016/0226/627.html
-
2015年第四季度,境外投资者对我国境内金融机构直接投资流入115.70亿元人民币,流出104.93亿元人民币,净流入10.76亿元人民币;我国境内金融机构对境外直接投资流出526.73亿元人民币,流入92.83亿元人民币,净流出433.90亿元人民币。2015年全年,境外投资者对我国境内金融机构直接投资流入692.37亿元人民币,流出192.24亿元人民币,净流入500.14亿元人民币;我国境内金融机构对境外直接投资流出1344.95亿元人民币,流入599.08亿元人民币,净流出745.87亿元人民币(见表1)。 2015年末,境外投资者对我国境内金融机构直接投资存量8341.05亿元人民币,我国境内金融机构对境外直接投资存量11116.31亿元人民币(见表2)。 按美元计价,2015年第四季度,境外投资者对我国境内金融机构直接投资流入18.10亿美元,流出16.42亿美元,净流入1.68亿美元;我国境内金融机构对境外直接投资流出82.40亿美元,流入14.52亿美元,净流出67.88亿美元。2015年全年,境外投资者对我国境内金融机构直接投资流入111.53亿美元,流出30.46亿美元,净流入81.06亿美元;我国境内金融机构对境外直接投资流出215.08亿美元,流入96.53亿美元,净流出118.55亿美元(见表3)。 按美元计价,2015年末,境外投资者对我国境内金融机构直接投资存量1284.50亿美元,我国境内金融机构对境外直接投资存量1711.89亿美元(见表4)。 表1:金融机构直接投资流量表(季度) 单位:亿元人民币 项目 2015年第四季度 2015年全年 来华直接投资净流入 10.76 500.14 流入 115.70 692.37 流出 104.93 192.24 对外直接投资净流出 433.90 745.87 流入 92.83 599.08 流出 526.73 1344.95 注: 1.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2. 季度流量人民币值通过当季流量美元值折算而成,折算率采用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季度平均值。 表2:金融机构直接投资存量表(年度) 单位:亿元人民币 项目 2011年末 2012年末 2013年末 2014年末 2015年末 来华直接投资 4311.77 5100.81 5684.69 7361.16 8341.05 对外直接投资 4438.23 6236.68 7253.48 8233.30 11116.31 注: 1.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2.年末存量人民币值通过年末存量美元值折算而成,折算率采用年末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 表3:金融机构直接投资流量表(季度) 单位:亿美元 项目 2015年第四季度 2015年全年 来华直接投资净流入 1.68 81.06 流入 18.10 111.53 流出 16.42 30.46 对外直接投资净流出 67.88 118.55 流入 14.52 96.53 流出 82.40 215.08 注: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表4:金融机构直接投资存量表(年度) 单位:亿美元 项目 2011年末 2012年末 2013年末 2014年末 2015年末 来华直接投资 684.31 811.52 932.39 1203.00 1284.50 对外直接投资 704.38 992.23 1189.70 1345.53 1711.89 注: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附:名词解释 金融机构包括在我国境内依法成立的从事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及其他金融业务的机构总部及分支机构。 金融机构直接投资是指境外投资者对我国境内金融机构或我国境内金融机构对境外企业进行股权或债权投资,且相关股权投资使直接投资者在直接投资企业中拥有10%或以上的表决权。 金融机构直接投资流量表 统计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和来华直接投资的股权或债权投资流量数据情况(不含收益再投资)。其中:来华直接投资流入是指境外投资者对我国境内金融机构投入或新增的股权或债权投资,流出是指境外投资者从我国境内金融机构减少或撤出的股权或债权投资;对外直接投资资金流出是指我国境内金融机构对境外企业投入或新增的股权或债权投资,流入是指我国境内金融机构从境外企业减少或撤出的股权或债权投资。 2016-02-26/anhui/2016/0226/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