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6-29/guangdong/2022/0629/2330.html
-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海关总署、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召开六部门联合打击骗取增值税留抵退税工作推进会,坚持不懈把打击“假企业”“假出口”“假申报”工作引向深入,以零容忍的态度,形成打击骗税等违法行为的压倒性态势。国家外汇管理局广东省分局以动画视频形式,揭示虚开骗税案中涉及的外汇违法违规行为,提高市场主体诚信经营理念及合规用汇意识,避免因一时贪念而误入歧途。 . 国家外汇管理局广东省分局提醒广大市场主体,诚信合规经营是立业之本。企业应当坚守诚信经营理念,合法、合规享受政策红利,同时切实增强依法合规用汇意识,拒绝外汇违法行为。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让汇企携手共同护航外汇市场健康发展。 策划:外汇检查处 制作:外汇局茂名市中心支局 2022-07-04/guangdong/2022/0704/2333.html
-
2022-07-12/guangdong/2022/0712/2339.html
-
为帮助企业进一步了解汇率形势,优化汇率避险措施,近日,外汇局珠海市中心支局联合工商银行珠海分行和6家重点企业举办“汇率中性管理沙龙”,汇银企三方分享汇率风险管理心得。 活动中,外汇局珠海市中心支局宣讲了汇率风险中性理念,介绍了套保业务的注意事项,引导企业合理运用外汇衍生产品管理汇率风险。企业分享了结合订单账期组合汇率衍生工具的经验、运用国内外市场开展套保业务的成效等,并提出了相关外汇管理政策及银行服务诉求。工商银行珠海分行介绍了结合企业主营业务、账务账期等特点设计的汇率避险产品,并邀请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介绍了汇率波动影响因素、研判关注点、套保业务策略等,进一步启发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思路。 下一步,外汇局珠海市中心支局将坚持立足市场需求,持续做好汇率风险管理宣传和引导工作,促进银企对接,助力辖内涉外企业更好地管理汇率风险。 2021-11-30/guangdong/2021/1130/2168.html
-
为进一步规范贸易信贷统计调查工作,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修订发布《贸易信贷统计调查制度》(汇发〔2021〕33号文印发)。 《贸易信贷统计调查制度》的主要修订内容包括:一是取消年度调查,仅保留月度调查。二是扩大参加调查的样本企业范围,将参加调查企业全年国际货物贸易规模覆盖全国总量的比重由50%上调为60%。三是调整部分文字内容以符合规范性表述,如将“单位基本情况表”和“组织机构代码”分别更改为“组织机构基本情况表”和“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四是变更调查对象数据填报网站地址。 《贸易信贷统计调查制度》自印发之日起实施,《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印发<贸易信贷统计调查制度>的通知》(汇发〔2018〕8号)同时废止。(完) 2021-12-01/guangdong/2021/1201/2171.html
-
为完善外汇市场行为规范,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外汇市场交易行为规范指引》(汇发〔2021〕34 号,以下简称《指引》),促进外汇市场诚信、公平、有序、高效运行。 《指引》主要内容包括:一是适用于银行间市场和对客户柜台市场。二是规范对象包括外汇市场参与各方,既包括从事外汇交易的机构,也包括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货币经纪公司等。三是重点规范外汇市场交易行为,核心内容是交易管理和信息管理。四是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客户在柜台开展的外汇交易设置1年的过渡期。 《指引》自2022年1月1日起实施。(完) 2021-12-08/guangdong/2021/1208/2178.html
-
12月4日是我国的国家宪法日,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弘扬宪法精神,外汇局广东省分局立足实际,在全辖范围内积极组织开展宪法宣传活动。活动期间,辖内分支机构共开展学习培训近20次,参与干部近500人;举办普法宣传活动40余场,宣传场所涵盖学校、社区、军营等,受众超万人。本次活动内容丰富、重点突出,效果显著。 一、丰富内容,深入开展学习培训 围绕“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主题,把宪法宣传学习教育活动纳入日常工作范围,推动宪法学习宣传常态化、制度化。一是依托局务会、支部会议等,集中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外汇管理“八五”法治宣传教育规划》等,局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干部职工跟进学,并要求将学习成果落实到行政许可、核查检查、行政处罚等执法活动中。二是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在有革命红色遗址的惠东县安墩镇黄沙村等地开展“传承红色法治基因”宣传活动,了解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进行法治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三是编发法治专题交流学习微刊,在内部网站上开设“宪法宣传”专栏,组织观看央视“宪法的精神 法治的力量——2021年度法治人物”特别节目,号召干部自觉、主动学习宪法、民法典等国家基本法律。四是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宪法知识答题竞赛”“2021全国互联网法律法规知识云竞赛”,通过竞赛检验学习成果,便于干部查漏补缺、以赛促学。 二、多管齐下,深入开展主题宣传 (一)巧用各类宣传平台,扩大宪法宣传覆盖面 一是以网络为平台,积极推进“云宣传”。制作“你应该 了解的宪法知识”和“宪法知识 你知道多少?”等3篇宪法知识文章和1个宣传视频,结合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关于法治宣传的相关文章,组织辖内干部职工在线学习,广泛转发。二是以银行网点为阵地,发挥网点多、覆盖面广的优势,开展全方位宣传。引导辖区银行机构各营业网点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海报、LED播放等方式广泛宣传,并采用设立专区咨询、有奖竞答、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大力普及宪法及金融法治知识。三是邀请专业律师面向群众举办宪法宣传讲座,通过律师现场讲解案例、法律顾问提供法律问答,向广大群众讲授宪法、民法典及法律援助法等法律法规知识。 (二)针对不同主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 一是宪法宣传进校园。如外汇局东莞市中心支局以授课的形式,为广东科技学院的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金融外汇知识课,同时,通过在校园设置摊位、开展互动游戏等方式,让同学们在游戏中学习宪法及远离非法换汇等金融外汇知识。二是宪法宣传进企业。如外汇局梅州市中心支局到工业园区,开展宪法暨外汇知识宣讲,增进市场主体对外汇知识的了解。三是宪法宣传进社区。如外汇局汕尾市中心支局、肇庆市中心支局在多个社区设立宣传摊位,以派发宣传小礼品、主动上前招呼的方式,吸引过往群众参与,营建“普法宣传齐参与”的氛围。四是宪法宣传进军营。如外汇局茂名市中心支局向军营的官兵们发放宪法文本及合法用汇知识宣传册等,以专人解答的方式,为在场咨询的武警官兵们解疑答惑。 (三)联合多部门,共同开展宣传活动 联合地方法制部门、人民银行、政府机构等,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如外汇局珠海市中心支局参加“视法·风尚”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普法新媒体精品评选暨2021年广东省“宪法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外汇局潮州市中心支局参加“潮州市首届法治文化节”活动,通过设立宣传摊位,派发宣传单、现场讲解等方式,向群众宣传宪法及外汇法规知识,耐心解答群众对外汇法规的疑惑,以案普法释法。外汇局中山市中心支局携手司法局、商业银行开展线上线下普法课程,内容包括“民法典亮生活,公证在您身边”、“民法典视角下的老年人权益保障”、“经济困难也能打官司--《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亮点解读”等,与宪法中公民的基本权利息息相关。如外汇局揭阳市中心支局联合人民银行、市普法以及市司法局等单位开展“宪法宣传周法律咨询暨外汇政策宣讲”活动,通过设置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举办知识竞答、普法互动小游戏等方式,提升公众法治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2021-12-14/guangdong/2021/1214/2183.html
-
外汇市场瞬息万变,从来都是有人欢喜有人忧,部分涉外企业在汇率管理上无所适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企业利润被汇率波动“吞噬”。那么企业可以怎样做才能保证自己的利润不被汇率波动“吞噬”呢?远期结售汇可以帮上忙。 . 2022-03-28/guangdong/2022/0328/2247.html
-
近年来,广东各级外汇管理部门坚守“金融为民”的初心,稳步推进和落实外汇领域改革开放,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有力支撑广东涉外经济高质量发展。2021年,广东涉外收支规模1.97万亿美元,较2017年增长60%,2022年有望迈进2万亿美元大关。 贸易收支规模稳步增长 广东是全国第一外贸大省,贸易资金往来活跃。近年来,面对中美经贸摩擦、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等诸多困难,外汇局广东省分局持续优化外汇服务,推出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支持市场采购健康发展、优化跨境电商结算流程、便利个人贸易资金结汇、优化新型离岸贸易结算服务等系列政策措施,有力提升了贸易便利化水平。2021年,广东货物贸易收支1.16万亿美元,较2017年增长35.6%;2022年随着RCEP生效,广东贸易“朋友圈”不断扩大,贸易资金往来更加活跃。上半年,广东贸易收支规模6061亿美元,同比增长13%,保持较高增长速度。 利用外资流入走在前列 近年来,外汇局广东省分局大力推动跨境投资便利化,直接投资登记下放银行办理、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改革试点从广东自贸区推广至全省、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免于登记等试点政策,有效优化了外商投资环境;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和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进展顺利,实现了更高水平的“引进来”和“走出去”;2020年大力落实《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在粤港澳大湾区实施8项跨境投融资改革试点,推动了大湾区在金融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先行先试;2022年1月率先在广东自贸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外汇管理改革试点,有力支持南沙打造高水平开放门户。系列举措对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起到了促进作用,2021年广东外商直接投资项下资金流入1444亿美元,较2017年增长1.7倍,规模位于全国前列。 跨境融资渠道不断拓宽 广东市场主体跨境融资的渠道、形式得到极大丰富。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实现了本外币一体化,扩大了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融资空间,便利境内机构充分利用境外低成本资金,降低融资成本。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便利企业集团内部成员之间调剂境内外资源,融资成本更低、资金运用更有效率。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允许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在一定额度内开展跨境融资业务,不受净资产规模限制。此外,一次性外债登记、外债及内保外贷注销登记下放银行办理等试点政策的推广,极大提升了市场主体跨境融资的便利化程度。五年来,广东其他投资项下资金流入保持平稳,其中2021年同比增长22.7%,市场主体跨境融资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2022-09-07/guangdong/2022/0907/2373.html
-
推动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是做好“六稳”“六保”特别是稳外贸、保市场主体的重要举措,也是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的基础性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外汇局持续深化外汇市场改革开放,以中小微企业为重点,持续提升企业汇率风险管理能力,更好支持市场主体稳健经营。 一、深化外汇市场建设与发展 外汇市场服务产品和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目前,我国外汇市场已具备即期、远期、掉期、期权等国际成熟产品体系,能够满足市场主体多样化的汇兑和汇率避险保值需求。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可交易货币扩大至29种发达和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银行柜台外汇市场的挂牌货币超过40种,基本涵盖我国跨境收支的结算货币,可满足企业跨境投融资产生的基本汇兑和汇率避险需求。截至2021年末,具有即期结售汇和衍生品业务资格的银行分别为515家和124家,服务范围覆盖几乎全国所有地区,可对机构和个人提供人民币对外汇交易,有效满足市场主体的真实合理外汇需求。 二、抓住关键环节服务企业汇率风险管理 加大外汇政策供给。2014年,发布《银行办理结售汇业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进一步简政放权,整合各项银行结售汇市场准入,优化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方式。2018年,发布《关于完善远期结售汇业务有关外汇管理问题的通知》,允许远期结售汇差额交割,实现远期结售汇在市场定价、交割结算、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全面市场化。2022年4月,会同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支持银行及时响应外贸企业等市场主体汇率避险需求,提升企业应对汇率波动能力。2022年5月,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外汇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有关措施的通知》,丰富外汇市场产品,扩大合作办理外汇衍生品业务范围,支持外汇交易中心完善银企服务平台,完善外汇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银行管理自身汇率风险;会同商务部、人民银行联合发布《支持外经贸企业提升汇率风险管理能力的通知》,明确用好外经贸发展相关资金,提供汇率避险公共服务。 完善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充分利用新闻发布会、纸媒、广播、银行网点、自媒体等渠道开展汇率避险宣传,发布包括汇率避险案例、外汇衍生品介绍等宣传材料,加大企业走访力度,开展专项培训,持续引导企业坚持汇率风险中性理念。为帮助更多企业完善汇率风险管理,2022年7月,发布《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指引》,详细介绍汇率风险中性内涵、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制度框架、外汇衍生品工具适用场景、套期保值会计适用等内容,为涉外企业建立行之有效的汇率风险管理机制提供有益参考。 降低中小微企业外汇套保综合成本。为减轻中小微企业资金压力,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联合推出一系列减费让利惠企举措,探索完善汇率避险成本分摊机制。指导外汇交易中心免收2022-2023年中小微企业外汇衍生品交易相关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手续费,预计2022年免收手续费超1100万元,对应约2.3万亿元中小微企业外汇套保规模。通过设立保证金资金池、专项担保、政策性保险等方式,降低中小微企业外汇套保交易成本的地区逐渐增多。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专项授信、减免保证金和优惠报价等方式,切实提升服务中小微企业的能力。 支持金融机构持续加强服务能力建设。一方面,指导外汇自律机制开展银行风险中性管理评估,引导银行加强人员专业化培训建设,提升分支机构展业能力,有效扩大基层外汇衍生品服务覆盖面。另一方面,积极优化外汇套保线上交易机制,精准服务企业合理避险需求。支持银行提供更为便利的线上交易服务,支持外汇交易中心建立并不断拓展银企服务平台系统功能,支持银行与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合作向中小微企业创新提供汇率避险服务,推动部分地区外汇自律机制搭建外汇衍生品银企对接公共服务平台。 三、服务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成效初显 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2021年,企业套保比率较2011年上升9.1个百分点至21.7%。初步统计,2022年1-8月,企业利用远期、期权等外汇衍生产品管理汇率风险的规模合计近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7.6%,企业套保比率较2021年提高3.8个百分点至25.4%,汇率避险首办户超过2.3万家,中小微企业使用衍生品的比例进一步上升。 下一步,外汇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完善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一是督促金融机构优化企业汇率避险服务,提升企业汇率避险服务的主动性和专业水平。二是支持条件具备的地方复制推广减费让利成功模式,合力降低中小微企业汇率避险成本。三是加大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宣传和培训,推动“汇率避险知识进企业”,不断提升企业汇率风险中性意识,为企业建立行之有效的汇率风险管理机制提供帮助。(作者:国际收支司) 2022-11-16/guangdong/2022/1110/2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