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外汇管理局于2016年10月21日(星期五)上午10时,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2016年前三季度外汇收支数据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 主持人 袭艳春: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本月我们已经连续邀请了好几个部门发布前三季度的经济数据,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国际收支司司长王春英女士。请她向大家介绍2016年前三季度外汇收支数据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现在先请王春英女士做介绍。 2016-10-21 09:55:40 · 王春英: 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下面,我首先通报一下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外汇收支情况,然后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2016-10-21 10:03:54 · 王春英: 2016年前三季度,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且不平衡,国际金融形势复杂多变;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好于预期,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外汇局一方面继续推进简政放权,不断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另一方面加强统计监测,强化真实性合规性审核要求,切实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维护外汇市场稳定。2016年前三季度,我国跨境资本流出压力总体呈缓解态势。 从银行结售汇数据看,2016年前三季度,银行累计结汇7.13万亿元人民币(折合1.08万亿美元),售汇8.73万亿元人民币(折合1.33万亿美元),结售汇逆差1.6万亿元人民币(折合2434亿美元)。从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看,2016年前三季度,累计涉外收入13.60万亿元人民币(折合2.07万亿美元),对外付款15.27万亿元人民币(折合2.32万亿美元),涉外收付款逆差1.67万亿元人民币(折合2543亿美元)。 2016-10-21 10:04:59 · 王春英: 2016年前三季度我国外汇收支状况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银行结售汇和涉外收付款均为逆差。2016年前三季度,按照美元计价,银行结汇同比下降19%,售汇下降19%,结售汇逆差2434亿美元;前三季度,银行代客涉外收入同比下降16%,支出下降9%,涉外收付款逆差2543亿美元,其中,涉外外汇收付款逆差83亿美元。 2016-10-21 10:11:45 · 王春英: 第二,跨境资金流出压力总体有所缓解。从银行结售汇数据看,2016年一季度逆差1248亿美元,二、三季度逆差较一季度明显收窄,第二季度是490亿美元,第三季度是696亿美元。从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看,前三个季度的逆差分别为1123亿、565亿和855亿美元,其中,涉外外汇收付款在一季度为逆差366亿美元,第二和第三季度转为顺差107亿和176亿美元。 2016-10-21 10:14:50 · 王春英: 第三,售汇率连续下降,企业外汇融资意愿回升。今年第一季度,衡量企业购汇动机的售汇率,就是说客户从银行买汇与银行涉外外汇支出之间的比是80%,第二季度回落到74%,第三季度进一步降到70%。2016年前三季度,境内外汇贷款余额降幅逐季收窄,分别是353亿、234亿和120亿美元;第一和第二季度,海外代付、远期信用证等进口跨境融资余额分别下降349亿和50亿美元,第三季度上升60亿美元,其中,进口跨境外汇融资余额自3月起连续回升。 2016-10-21 10:17:52 · 王春英: 第四,结汇率先升后降,总体保持基本稳定。2016年一季度,衡量结汇意愿的结汇率,就是客户向银行卖出外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收入之比为59%,二季度升至63%,三季度为59%。从境内外汇存款余额看,一季度增加341亿美元,二、三季度分别减少111亿和54亿美元。其中,个人外汇存款余额在前个三季度的增幅分别是115亿、14亿和36亿美元,显示当前市场主体持汇意愿总体较年初减弱。 2016-10-21 10:21:40 · 王春英: 第五,银行远期结售汇逆差先降后升,近期市场主体的汇率避险意识有所增强。2016年前三季度,银行对客户远期结汇签约同比下降56%,远期售汇签约下降62%,远期结售汇签约逆差581亿美元,同比下降65%。其中,一季度逆差363亿美元,二季度逆差收窄至8亿美元,三季度逆差扩大至211亿美元。 2016-10-21 10:24:25 · 王春英: 以上是我要通报的2016年前三季度外汇收支主要统计数据,下面欢迎大家就我国外汇收支状况有关问题提问。 2016-10-21 10:26:19 · 主持人 袭艳春: 谢谢王春英女士的介绍,下面进入答问环节。 2016-10-21 10:27:02 · 中央电视台记者: 我想请问近期我国的跨境资金流动有什么变化?您如何看待未来的发展趋势?谢谢。 2016-10-21 10:27:15 · 王春英: 今年以来,我国外汇供求的平衡状况总体是好转的,第三季度结售汇逆差比二季度扩大主要是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具体包括旅行和投资收益两大方面:首先,暑期和国庆假期前通常是国内居民境外留学或者旅游购汇的高峰期。今年第三季度,旅行项下结售汇逆差比第二季度扩大了132亿美元,往年也是这样的。比如,2014年三季度旅行项下结售汇逆差比二季度扩大了147亿美元,2015年三季度旅行项下结售汇逆差比第二季度扩大249亿美元。其次,在上一年度财务报表完成和利润分配方案确定后,相关企业都会在6—9月份购汇向外方支付投资收益。今年第三季度,投资收益项下结售汇逆差比第二季度扩大了82亿美元。总的来说,今年第三季度的银行结售汇逆差696亿美元,如果剔除上面两个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三季度的结售汇逆差是482亿美元,略低于二季度490亿美元的逆差。 2016-10-21 10:27:47 · 王春英: 近期,一些有利于跨境资本流动均衡发展的积极因素继续显现,有几个方面的数据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一是企业对外债务去杠杆化可能告一段落,跨境融资需求回升。今年6月末,全口径外债余额1.39万亿美元,比3月末增长了2%,初步逆转了2015年二季度以来持续下降的态势;截至9月末,进口企业海外代付、远期信用证等跨境外币融资余额已连续7个月回升,累计增加了320亿美元;5—9月份,企业的跨境外币贷款资金连续5个月呈现净流入。二是境外机构投资境内债券市场的规模提升。根据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统计,截至今年9月末,境外机构持有境内债券余额已经连续7个月上升,其中,8月份、9月份增幅分别是491亿和767亿元人民币,屡创新高。三是虽然第三个季度个人购汇因为季节性因素比第二季度有所增加,但购汇规模是低于上年同期的,也低于今年第一季度,说明前期个人购汇需求已经得到较大释放,也显示当前个人购汇还是比较理性的。 2016-10-21 10:35:45 · 王春英: 从未来看,我国跨境资本流动仍然有望保持基本稳定。当前外部环境仍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包括美联储加息、英国脱欧后续影响等,但这些因素在前期也对国际金融市场运行和国际资本流动产生过影响,我国跨境资本流动总体承受住了相关冲击,未来也还会存在短期的影响。当前,有助于我国跨境资本流动保持基本稳定的根本性因素没有改变,包括我国经济增速在全球范围内仍处于较高水平,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长6.7%,8月份以来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持续在荣枯线以上。而且,财政状况相对良好、金融体系总体稳健、经常账户持续顺差、外汇储备依然充裕,这些还都是支持我国跨境资本流动保持基本稳定的因素。同时,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规则性和透明度的提高,我国市场主体的适应能力不断增强,市场情绪更加理性和稳定,相关的涉外收支行为调整也会更加平稳。随着国内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的逐步落实、人民币正式加入SDR后境外主体配置人民币资产的需求提升,今年以来逐步显现的一些积极因素,还会在未来继续发挥促进外汇供求平衡的作用。 2016-10-21 10:43:29 · 中国日报记者: 刚才您提到美联储加息的影响,目前来看,美联储在年底前加息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对我国跨境资本流动会产生一定影响,您怎么看?外汇局会怎么应对?谢谢。 2016-10-21 10:59:06 · 王春英: 美联储加息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问题,美联储加息对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影响我们也在持续监测和分析。早在去年美联储正式加息以前,我们就和大家交流过这样的问题。我们认为从历史经验来看,美联储加息的确是影响国际经济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的一个重要变量,但还是需要客观看待,它的影响程度取决于美联储加息的进程,更取决于新兴经济体自身的经济状况,自去年12月美联储第一次加息以来,形势的发展和总体影响与我们当初的判断基本相符。可以从几个方面和大家交流一下这方面的观点: 2016-10-21 11:00:29 · 王春英: 第一,从目前来看,此次美联储加息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相关影响也在市场可预期、可消化的范围内。从美联储加息的进程看,由于全球经济复苏依然曲折,英国脱欧等各种冲击不断,再加上美国自身经济增长和就业改善状况也存在不稳定性,美联储加息十分谨慎。大家还记得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市场普遍预期今年会有四次加息,可是从目前来看,最多也就一次。因此,此次美联储加息应该是一个比较缓慢而且符合预期的过程。从加息对美元汇率的影响看,美联储首次加息前,美元指数有所上升,但加息以后开始回落。2016年以来,美元指数主要是在一定区间内小幅振荡,当前水平总体与年初基本相当。相对而言,2014年和2015年美元指数分别上升13%和9%。从这个角度看,美元汇率在美联储加息前后的波动性表明,部分市场影响会逐步消化,美联储加息也并不意味着美元会持续走强。在此情况下,新兴市场货币在今年3月以后呈现比较快的反弹态势,到9月末,JP摩根新兴市场货币指数上升6%,人民币汇率也保持基本稳定。总的来看,市场关于美联储缓慢加息的共识逐步形成,市场反映也更加平稳,美联储加息对市场产生较强冲击的概率降低。 2016-10-21 11:04:45 · 王春英: 第二,我国经济总体保持了平稳运行的格局,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得到积极体现。历史经验表明,应对美联储加息,自身经济金融状况是关键,我国在这方面是具有优势的。一是刚才提到的,我国前三季度经济增长6.7%,经济运行好于预期,在世界范围内处于较高水平,而且政治社会大局稳定,有助于维护我国跨境资本流动保持总体平稳的基础。二是我国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较强,包括财政状况相对良好、金融体系总体稳健、经常账户持续顺差、外汇储备十分充裕等,在回答前面问题时我们也强调过了,这是现实存在的情况。三是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资本账户开放等相关改革的协调推进,人民币汇率灵活性不断提高,跨境资金双向流动的渠道进一步拓宽,有利于我国更好地调节跨境资金流动。 2016-10-21 11:15:49 · 王春英: 第三,去年底美联储启动加息之前,我国市场主体已经开始了对外资产负债结构的调整,相关压力得到了较大释放,加息后的调整步伐反而放慢。自2014年美联储宣布退出QE以来,我国市场主体就已经开始增持对外资产和偿还对外负债,2015年上述调整达到高峰。在相关压力得到释放后,今年以来跨境资本流出规模总体下降。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显示,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已经连续两个季度出现较大幅度收窄,今年一季度逆差1233亿美元,相比2015年第四季度缩减426亿美元,第二季度逆差488亿美元,相比第一季度又缩减了745亿美元;交易形成的外汇储备降幅由2015年三季度的1606亿美元逐步收窄到今年二季度的343亿美元。经过一段时期对外债务去杠杆化,当前企业的债务偿还压力已经明显减弱,跨境融资意愿开始回升。由此可见,对外资产负债结构的调整使得我国市场主体能够更好地应对美联储加息,也有利于防范相关风险。 2016-10-21 11:27:45 · 王春英: 未来,外汇局在便利化和防风险方面仍是并重的。一方面,不断推进外汇管理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外汇市场发展,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做好与市场的沟通,不断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程度。例如,坚持个人年度五万美元购汇政策不改变,尽可能地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方便,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继续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测,严格要求银行履行真实性和合规性的审核责任,加强银行自律机制建设,保持对地下钱庄等外汇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维护我国经济金融安全。 2016-10-21 11:35:00 · 香港文汇报记者: 人民币10月份正式加入SDR,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程度实际上也将更高,这将对跨境资金流动有什么样的影响?外汇管理方面会怎样应对?谢谢。 2016-10-21 11:40:23 · 王春英: 人民币加入SDR是今年的一个大事。从2015年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到今年10月1日正式生效,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和金融改革发展成就的认可以及未来前景的信心,这是在当前复杂国际环境下中国跨境资本流动和人民币汇率得以保持基本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 首先,人民币加入SDR有利于我国跨境资金流入。实际数据验证了之前市场的一个判断,就是各央行、储备管理者、私人部门等会考虑增持人民币资产,同时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开放也会促进资金流入。根据外汇局统计,今年1—9月境外投资者累计增持中国国债2222亿元人民币,比2015年同期多增1315亿元人民币;累计增持央票723亿元人民币,2015年同期仅为160亿元人民币;累计增持境内股票846亿元人民币,2015年同期为减持1420亿元人民币。 其次,人民币加入SDR对跨境资金流动的影响是长期渐进的过程,跨境资金流动的规模和方向更大程度上会受到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境内外资金成本以及汇率预期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人民币加入SDR后跨境资金流动的波动趋势会更加明显,但规模并不会显著放大。人民币汇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可预见的未来,加大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力度,保持一篮子货币汇率的基本稳定,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主基调。 可以预计,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后,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的规模和开放度将进一步提高,双向流动、基本平衡的格局将有新的支持因素。下一步,外汇局将继续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加强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统计监测和分析预警,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还有一个相关情况要说明。有种说法认为境外投资者其实对中国债券、股票市场有很大的投资需求,但担忧未来投资资金的汇出有障碍。这里请媒体朋友澄清一下,这种担忧完全没有必要,外汇局将继续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中国欢迎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金融市场,当然也就不会限制这些资金流出。谢谢。 2016-10-21 11:41:16 2016-10-24/dalian/2016/1024/241.html
-
问:外汇局刚刚公布的2016年6月末外债数据有什么新变化吗? 答:总体来看,6月末我国全口径外债余额回升。自2015年开始,我国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公布特殊标准(SDDS)公布季度全口径外债数据。从2015年外债变动看,除6月末外债余额有小幅上升外,9月末和12月末的外债余额环比分别下降8.9%和7.4%。2016年3月末,我国外债余额降幅放缓,环比下降3.6%。2016年6月末,我国全口径外债余额环比增长2%,初步逆转了2015年二季度以来外债总规模持续下降的态势,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外债去杠杆进程接近尾声。 问:目前,对境内机构借用外债,有哪些便利化措施? 答: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和外汇局出台一系列便利境内市场主体跨境融资的改革措施。一是推广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2016年4月底,外汇局配合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的通知》,自2016年5月3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本外币一体化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允许金融机构和企业在与其资本或净资产挂钩的跨境融资上限内,自主开展本外币跨境融资。二是统一中外资企业外债结汇管理政策。2016年4月底,外汇局发布《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进一步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完善真实性审核的通知》,允许中资非金融企业借用的外债资金按现行外商投资企业外债管理规定结汇使用,拉平中外资企业外债资金结汇管理政策待遇。三是统一并简化资本项目结汇管理政策。2016年6月,全面实施企业外债资金意愿结汇管理,允许企业自由选择外债资金结汇时机,对资本项目收入的使用实施统一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并大幅缩减相关负面清单。以上改革政策的实施,为跨境投融资提供了便利,进一步丰富了境内市场主体特别是中资企业的融资渠道,降低了融资成本,对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促进作用。 问:请问您对未来外债形势有何判断? 答:预计未来我国外债规模将进一步企稳。 根据2016年以来我国全口径外债的变动趋势,预计我国外债规模将随着外债管理改革措施的落地实施而进一步企稳。人民银行和外汇局将继续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债和资本流动管理体系,在进一步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测分析,防范外债风险,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2016-10-09/dalian/2016/1009/235.html
-
2016年8月,我国国际收支口径的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收入13667亿元,支出11853亿元,顺差1814亿元。其中,货物贸易收入12153亿元,支出8652亿元,顺差3501亿元;服务贸易收入1514亿元,支出3201亿元,逆差1687亿元。 按美元计值,2016年8月,我国国际收支口径的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收入2056亿美元,支出1783亿美元,顺差273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收入1828亿美元,支出1302亿美元,顺差527亿美元;服务贸易收入228亿美元,支出482亿美元,逆差254亿美元。 2016-09-30/dalian/2016/0930/233.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9月,银行结汇8060亿元人民币(等值1208亿美元),售汇9957亿元人民币(等值1492亿美元),结售汇逆差1897亿元人民币(等值284亿美元)。其中,银行代客结汇7496亿元人民币,售汇9289亿元人民币,结售汇逆差1793亿元人民币;银行自身结汇563亿元人民币,售汇668亿元人民币,结售汇逆差105亿元人民币。同期,银行代客远期结汇签约409亿元人民币,远期售汇签约1159亿元人民币,远期净售汇750亿元人民币。截至本月末,远期累计未到期结汇1595亿元人民币,未到期售汇8550亿元人民币,未到期净售汇6956亿元人民币;未到期期权Delta净敞口-2078亿元人民币。 2016年1-9月,银行累计结汇71319亿元人民币(等值10845亿美元),累计售汇87313亿元人民币(等值13279亿美元),累计结售汇逆差15994亿元人民币(等值2434亿美元)。其中,银行代客累计结汇65121亿元人民币,累计售汇80808亿元人民币,累计结售汇逆差15687亿元人民币;银行自身累计结汇6198亿元人民币,累计售汇6506亿元人民币,累计结售汇逆差307亿元人民币。同期,银行代客累计远期结汇签约3445亿元人民币,累计远期售汇签约7274亿元人民币,累计远期净售汇3830亿元人民币。 2016年9月,银行代客涉外收入15748亿元人民币(等值2361亿美元),对外付款18786亿元人民币(等值2816亿美元),涉外收付款逆差3037亿元人民币(等值455亿美元)。 2016 年1-9月,银行代客涉外收入135988亿元人民币(等值20673亿美元),对外付款152731亿元人民币(等值23216亿美元),涉外收付款逆差16743亿元人民币(等值2543亿美元)。 2016-10-21/dalian/2016/1021/240.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3月,银行结汇9764亿元人民币(等值1544亿美元),售汇10344亿元人民币(等值1636亿美元),结售汇逆差580亿元人民币(等值92亿美元)。其中,银行代客结汇9272亿元人民币,售汇9437亿元人民币,结售汇逆差165亿元人民币;银行自身结汇492亿元人民币,售汇907亿元人民币,结售汇逆差415亿元人民币。同期,银行代客远期结汇签约1496亿元人民币,远期售汇签约1622亿元人民币,远期净售汇127亿元人民币。截至本月末,远期累计未到期结汇2654亿元人民币,未到期售汇9353亿元人民币,未到期净售汇6699亿元人民币;未到期期权Delta净敞口-2084亿元人民币。 2018年1-3月,银行累计结汇27623亿元人民币(等值4342亿美元),累计售汇28778亿元人民币(等值4525亿美元),累计结售汇逆差1155亿元人民币(等值183亿美元)。其中,银行代客累计结汇26240亿元人民币,累计售汇26357亿元人民币,累计结售汇逆差116亿元人民币;银行自身累计结汇1382亿元人民币,累计售汇2421亿元人民币,累计结售汇逆差1039亿元人民币。同期,银行代客累计远期结汇签约3639亿元人民币,累计远期售汇签约4774亿元人民币,累计远期净售汇1135亿元人民币。 2018年3月,银行代客涉外收入19123亿元人民币(等值3025亿美元),对外付款19611亿元人民币(等值3102亿美元),涉外收付款逆差488亿元人民币(等值77亿美元)。 2018年1-3月,银行代客涉外收入53806亿元人民币(等值8456亿美元),对外付款53099亿元人民币(等值8349亿美元),涉外收付款顺差707亿元人民币(等值107亿美元)。 附:名词解释和相关说明 国际收支是指我国居民与非居民间发生的一切经济交易,包括引起居民和非居民间资产和负债变化的所有金融交易和实物交易。 银行结售汇是指银行为客户及其自身办理的结汇和售汇业务,包括远期结售汇履约和期权行权数据,不包括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数据。银行结售汇统计时点为人民币与外汇兑换行为发生时。其中,结汇是指外汇所有者将外汇卖给外汇指定银行,售汇是指外汇指定银行将外汇卖给外汇使用者。结售汇差额是结汇与售汇的轧差数。银行结售汇形成的差额将通过银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买卖平盘,是引起我国外汇储备变化的主要来源之一,但其不等于同期外汇储备的增减额。 银行结售汇不按居民与非居民交易的原则进行统计,且其仅包括银行与客户及其自身之间发生的本外币买卖,即人民币和外汇的兑换交易,不同于国际收支交易的统计范围。 远期结售汇签约是指银行与客户协商签订远期结汇(售汇)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汇(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汇率和期限;到期外汇收入(支出)发生时,即按照远期结汇(售汇)合同订明的币种、金额、汇率办理结汇(售汇)。远期结售汇业务使得企业可提前锁定未来结汇或售汇的汇率,从而有效规避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风险。银行一般会通过银行间外汇市场来对冲远期结售汇业务形成的风险敞口。比如,当银行签订的远期结汇大于远期售汇时,银行一般会将同等金额的外汇提前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卖出,反之亦然。因而远期结售汇也是影响我国外汇储备变化的一个因素。 远期结售汇平仓是指客户因真实需求背景发生变更、无法履行资金交割义务,对原交易反向平盘,了结部分或全部远期头寸的行为。 远期结售汇展期是指客户因真实需求背景发生变更,调整原交易交割时间的行为。 本期末远期结售汇累计未到期额是指银行与客户签订的远期结汇和售汇合同在本期末仍未到期的余额;差额是指未到期远期结汇和售汇余额之差。签约额与累计未到期额之间的关系为:本期末远期结售汇累计未到期额=上期末远期结售汇累计未到期额+本期远期结售汇签约额-本期远期结售汇履约额-本期远期结售汇平仓额。 未到期期权Delta净敞口是指银行对客户办理的期权业务在本期末累计未到期合约所隐含的即期汇率风险敞口。银行为管理这部分风险敞口,在期权合约存续期间通常会在外汇市场进行对冲。 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指境内非银行居民机构和个人(统称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与非居民机构和个人之间发生的收付款,不包括现钞收付和银行自身涉外收付款。具体包括: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跨境收付款(包括外汇和人民币),以及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境内收付款(暂不包括境内居民个人与境内非居民个人之间发生的人民币收付款),统计时点为客户在境内银行办理涉外收付款时。其中,银行代客涉外收入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从非居民收入的款项,银行代客对外支出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向非居民支付的款项。 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国际收支统计的组成部分,但其统计原则与国际收支采用的权责发生制原则不同,采用资金收付制原则,且其仅反映境内非银行部门与非居民之间的资金流动状况,不能反映实物交易和银行自身的涉外交易,统计范围小于国际收支统计。 2018-04-19/dalian/2018/0419/602.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局、外汇管理部,深圳、大连、青岛、厦门、宁波市分局: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落实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办函[2015]14号),经过清理,现就废止和修改部分外汇管理规范性文件通知如下: 一、废止《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开展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的通知》(汇发[2008]38号)。 二、删除《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印发〈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的通知》(汇发[2012]27号)第二条、附件《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第十八条第(一)项。 将附件《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第八条第(一)项修改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据此对条文顺序作相应调整。 三、将《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印发服务贸易外汇管理法规的通知》(汇发[2013]30号)附件2《服务贸易外汇管理指引实施细则》第六条第(五)项修改为“利润、股息和红利项下对外支付:与本次汇出相关的董事会利润分配决议。境内机构可依法支付中期境外股东所得的股息、红利; 外商投资合伙企业外国合伙人所得利润项下对外支付:合伙人利润分配决议; 利润、股息和红利项下收汇:利润处置决议和境外机构相关年度的财务报表”。 四、将《国家外汇管理局、建设部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06]47号)第六条修改为“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未取得《国有土地使用证》的,或开发项目资本金未达到项目投资总额的35%的,不得向境外借用外债,外汇局不予办理外债登记和外债结汇核准”。 五、删除《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发布〈外债登记管理办法〉的通知》(汇发[2013]19号)附件2《外债登记管理操作指引》“一、非银行债务人办理外债签约登记”审核原则第2点(2)、(3),并将第6点第(3)项修改为“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未取得《国有土地使用证》的,或开发项目资本金未达到项目投资总额35%的,不得向境外借用外债,外汇局不予办理外债登记和外债结汇核准”。 据此对条文顺序作相应调整。 六、将《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境内企业境外放款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09]24号)第七条第(一)项修改为“放款人和借款人均依法注册成立”。 七、将《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发布〈境内企业内部成员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规定〉的通知》(汇发[2009]49号)第十四条修改为“开展外币资金池业务的境内企业应依法注册成立,且最近两年内未存在违反外汇管理法规行为”。 八、将《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进一步改进和调整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政策的通知》(汇发[2012]59号)附件1《资本项目直接投资外汇业务操作规程(外汇局版)》1.14“境内企业开展外币资金池业务”审核原则第2点修改为“申请开展外币资金池业务的各境内成员企业应为依法注册成立、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将2.8“境内机构境外放款额度登记”审核原则第1点修改为“放款人和借款人均依法注册成立”。 九、将《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关于印发〈资本项目外汇业务操作指引(2013年版)〉的通知》(汇综发[2013]80号)附件《资本项目外汇业务操作指引(2013年版)》2.10“境内企业开展外币资金池业务”审核原则第2点修改为“申请开展外币资金池业务的各境内成员企业应为依法注册成立、独立承担法律责任”;3.7“境内机构境外放款额度登记”审核原则第1点修改为“放款人和借款人均依法注册成立”;删除4.2“非银行债务人办理外债签约登记”审核原则第2点(2)、(3),并将第6点第(3)项修改为“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未取得《国有土地使用证》的,或开发项目资本金未达到项目投资总额35%的,不得向境外借用外债,外汇局不予办理外债登记和外债结汇核准”。 据此对条文顺序作相应调整。 本通知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国家外汇管理局 2015 年5月4日 2015-05-12/dalian/2015/0512/97.html
-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16年四季度国际收支平衡表和2016年末国际投资头寸表,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请介绍一下2016年我国国际收支状况。 答:2016年,我国国际收支继续呈现“一顺一逆”,即经常账户顺差、资本和金融账户(不含储备资产)逆差。 2016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仍处于合理水平。全年顺差1964亿美元,与GDP之比为1.8%。其中,货物贸易顺差4941亿美元,虽然较上年的历史高位下降14%,但仍显著高于2014年度及以前各年度水平,显示我国对外贸易仍具竞争力。服务贸易逆差2442亿美元,增长12%,主要是旅行逆差增长,反映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升、相关政策更加开放,国内居民境外旅游、留学等花费逐步增加,但旅行逆差增幅趋缓,2016年仅增长6%,增幅较上年下降6个百分点。 我国跨境资本流出压力总体有所缓解,各季度波动性较大。2016年,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4170亿美元,较上年下降4%,其中,一季度该项目逆差1263亿美元,较2015年四季度的1504亿美元下降16%;二季度逆差大幅收窄至524亿美元;三季度逆差反弹到1351亿美元,为2016年的季度逆差最高值,但仍明显低于2015年三、四季度的逆差规模;四季度,逆差收敛至1031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1%。 问:请问2016年四季度经常账户顺差比初步统计下降了两百多亿美元,是何原因? 答:2016年四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118亿美元,较初步统计结果(376亿美元)下降了约260亿美元,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使用最新数据估算的外商投资企业利润增加,使得投资收益支出上升,初次收入逆差扩大。平衡表在计算归属于外方的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利润时,使用国家统计局规模以上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利润数据。统计显示,随着我国经济运行趋稳,企业经营有所回暖。2016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较上年增长8.5%,其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2.1%。由于编制平衡表初步数时,尚无全年数据,因此初步数估算结果较正式数偏低约200亿美元。不过,考虑到初步数已全面记录了汇出的利润,因此低估的约200亿美元的投资收益支出由于未实际汇出中国,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在记录平衡表经常账户投资收益支出时,还记录为金融账户下境外投资者对华直接投资流入,因此,其主要影响我国平衡表的结构,不影响平衡表的整体状况。 二是调整旅行收入和支出统计方法,全面采用支付渠道数据,旅行项目逆差有所上升。新方法使用信用卡和借记卡、汇款和现钞等支付渠道数据编制旅行项目收支。采用新方法测算的四季度旅行逆差规模较初步统计结果扩大约60亿美元。同时,2014年以来各季度的旅行收支数据均按照新方法进行了追溯调整。此外,对属于金融账户交易的部分,已从经常账户调整至金融账户相关项目下。 问:请问2016年跨境资本流动有何特点? 答:2016年,我国市场主体继续增持境外资产,对境外负债由上年的净流出转为净流入。 一方面,境内市场主体境外资金运用方式更加多元化,对外直接投资、证券投资以及其他投资均呈增长态势。2016年,境内主体各种形式的对外资产合计增加6611亿美元,较上年多增98%。其中,对外直接投资净增加2172亿美元,多增25%;对外证券投资净增加1034亿美元,多增41%;在境外存款、对外贷款等其他投资净增加3336亿美元,多增305%。 另一方面,随着境内证券市场开放及企业融资需求回升,对外负债由上年的净流出转为净流入。2016年,外国来华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等外来投资净流入2441亿美元,上年为净流出1010亿美元。其中,一季度净流出135亿美元,二季度起转为净流入并逐季上升,分别为771亿、842亿和963亿美元。首先,直接投资项下境外资本继续保持一定规模净流入,全年净流入1706亿美元,其中下半年为958亿美元,较上半年增长28%;其次,来华证券投资净流入41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512%,体现了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吸引力的增强以及开放度的加深;再次,来华其他投资由上年净流出转为净流入301亿美元,说明境内主体偿还境外负债告一段落,跨境融资需求回升。 问:请问2016年末我国国际投资头寸有何变化? 答:2016年我国对外金融资产、负债及净资产均呈现增长。2016年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64666亿美元,对外负债46660亿美元,较上年末分别增长5%和4%;对外净资产18005亿美元,较上年末增加1277亿美元,增长8%。 对外资产中民间部门持有占比首次过半。2016年末,我国国际储备资产余额为30978亿美元,其中外汇储备余额30105亿美元。储备资产占我国对外金融资产总额48%,继续占据对外资产首位,但比重较上年末减少7个百分点,为2004年公布国际投资头寸数据以来的最低水平。民间部门持有的对外资产占比达到一半以上,反映我国对外经济金融交往正在从以往的商品输出为主,转向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并重,以官方部门对外投资为主转为官方部门与民间部门对外投资并驾齐驱。 对外负债增长主要是由于来华直接投资保持增长和来华其他投资回升。2016年末,我国对外负债中,外国来华直接投资28659亿美元,较上年末增长6%,继续位列对外负债首位,占比61%,反映境外投资者继续看好我国长期股权投资。同时,吸收非居民存款、接受境外贷款等其他投资负债9849亿美元,较上年末增长2%,占负债总额的21%。 问:预计2017年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如何? 答:总体上看,2017年我国国际收支将继续呈现“经常账户顺差、资本和金融账户(不含储备资产,下同)逆差”的格局,跨境资本流动继续向着均衡状态收敛。 经常账户顺差将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首先,货物贸易顺差仍会维持一定规模。从出口看,尽管贸易摩擦对我国出口形成一些潜在威胁,但2017年全球经济总体企稳仍是我国外需稳定的基本保障。同时,随着“一带一路”等相关合作稳步推进,区域内国家出口都会受益。从进口看,我国经济基本面总体较好,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将有所回升,进口规模有望趋向基本稳定。其次,服务贸易逆差增速将逐步趋稳。我国服务贸易逆差主要来自旅行项目,随着近两年居民境外旅游、留学等消费需求快速释放,旅行项目逆差增速已开始回稳;我国企业服务贸易收入和支出结构正在逐步调整,旅行之外的服务贸易逆差已明显收窄。第三,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等私人部门投资增多,我国境外投资整体收益有望增长。预计2017年经常账户顺差与GDP之比将处于均衡合理水平。 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有望收窄。一方面,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较多,可能造成市场情绪多变,形成我国跨境资金流动阶段性波动。另一方面,一些有利于跨境资本流出入趋向均衡的因素仍会发挥积极作用。一是近期国内经济有所回稳,相关风险总体可控,国家出台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的政策措施,外商投资环境继续优化,有利于推动长期资本流入。二是近几年随着我国企业综合实力和全球资源配置需求的提升,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迎来高速增长期,在经历了短期的快速增长后,企业的投资风险意识逐步增强,对外投资将会更加理性和平稳。三是在扩大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政策方面,我国实施了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推动银行间债券市场进一步开放、深化QFII和RQFII外汇管理改革等政策,政策效果已开始显现,未来将继续吸引跨境资金持续流入。四是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弹性将进一步增强,有利于促进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呈现有进有出、双向波动的格局。 2017-04-01/dalian/2017/0401/298.html
-
2016年四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808亿元人民币,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3175亿元人民币,其中,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7056亿元人民币,储备资产减少10232亿元人民币。 2016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12961亿元人民币,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1865亿元人民币,其中,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27733亿元人民币,储备资产减少29621亿元人民币。 按美元计值,2016年四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118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1213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683亿美元,初次收入逆差373亿美元,二次收入逆差38亿美元。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464亿美元,其中,资本账户逆差0.1亿美元,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1031亿美元,储备资产减少1495亿美元。 按美元计值,2016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1964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4941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2442亿美元,初次收入逆差440亿美元,二次收入逆差95亿美元。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263亿美元,其中,资本账户逆差3亿美元,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4170亿美元,储备资产减少4437亿美元。 按SDR计值,2016年四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87亿SDR,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340亿SDR,其中,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756亿SDR,储备资产减少1096亿SDR。 按SDR计值,2016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1406亿SDR,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197亿SDR,其中,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3004亿SDR,储备资产减少3204亿SDR。 此外,国家外汇管理局根据最新获得的数据,修订2014年以来各季度国际收支平衡表,并通过国家外汇管理局官方网站“统计数据”栏目公布。 为便于社会各界解读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数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分析小组同时发布《2016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概览表,以人民币计值) 单位:亿元人民币 项 目 行次 2016年四季度 2016年 1. 经常账户 1 808 12,961 贷方 2 44,595 163,214 借方 3 -43,787 -150,253 1.A 货物和服务 4 3,626 16,585 贷方 5 40,932 146,177 借方 6 -37,305 -129,592 1.A.a 货物 7 8,300 32,832 贷方 8 37,111 132,324 借方 9 -28,811 -99,492 1.A.b 服务 10 -4,674 -16,247 贷方 11 3,820 13,853 借方 12 -8,494 -30,100 1.B 初次收入 13 -2,555 -2,987 贷方 14 3,188 14,987 借方 15 -5,743 -17,974 1.C 二次收入 16 -263 -637 贷方 17 475 2,050 借方 18 -738 -2,687 2. 资本和金融账户 19 3,175 1,865 2.1 资本账户 20 -1 -23 贷方 21 5 21 借方 22 -5 -44 2.2 金融账户 23 3,176 1,888 资产 24 -3,413 -14,467 负债 25 6,589 16,355 2.2.1 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 26 -7,056 -27,733 2.2.1.1 直接投资 27 2,271 -2,984 资产 28 -2,490 -14,374 负债 29 4,761 11,390 2.2.1.2 证券投资 30 -1,267 -4,132 资产 31 -2,299 -6,900 负债 32 1,032 2,768 2.2.1.3 金融衍生工具 33 -103 -310 资产 34 -99 -456 负债 35 -4 146 2.2.1.4 其他投资 36 -7,957 -20,307 资产 37 -8,756 -22,359 负债 38 800 2,052 2.2.2 储备资产 39 10,232 29,621 3.净误差与遗漏 40 -3,983 -14,826 注: 1.根据《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六版)编制,资本和金融账户中包含储备资产。 2.“贷方”按正值列示,“借方”按负值列示,差额等于“贷方”加上“借方”。本表除标注“贷方”和“借方”的项目外,其他项目均指差额。 3.季度人民币计值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由当季以美元计值的国际收支平衡表,通过当季人民币对美元季平均汇率中间价折算得到,年度人民币计值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由单季人民币计值数据累加得到。 4.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5.细项数据请参见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互联网站“统计数据”栏目。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概览表,以美元计值) 单位:亿美元 项 目 行次 2016年四季度 2016年 1. 经常账户 1 118 1,964 贷方 2 6,518 24,546 借方 3 -6,400 -22,583 1.A 货物和服务 4 530 2,499 贷方 5 5,982 21,979 借方 6 -5,452 -19,480 1.A.a 货物 7 1,213 4,941 贷方 8 5,424 19,895 借方 9 -4,211 -14,954 1.A.b 服务 10 -683 -2,442 贷方 11 558 2,084 借方 12 -1,241 -4,526 1.B 初次收入 13 -373 -440 贷方 14 466 2,258 借方 15 -839 -2,698 1.C 二次收入 16 -38 -95 贷方 17 69 309 借方 18 -108 -404 2. 资本和金融账户 19 464 263 2.1 资本账户 20 0 -3 贷方 21 1 3 借方 22 -1 -7 2.2 金融账户 23 464 267 资产 24 -499 -2,174 负债 25 963 2,441 2.2.1 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 26 -1,031 -4,170 2.2.1.1 直接投资 27 332 -466 资产 28 -364 -2,172 负债 29 696 1,706 2.2.1.2 证券投资 30 -185 -622 资产 31 -336 -1,034 负债 32 151 412 2.2.1.3 金融衍生工具 33 -15 -47 资产 34 -15 -69 负债 35 -1 22 2.2.1.4 其他投资 36 -1,163 -3,035 资产 37 -1,280 -3,336 负债 38 117 301 2.2.2 储备资产 39 1,495 4,437 3.净误差与遗漏 40 -582 -2,227 注: 1.根据《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六版)编制,资本和金融账户中包含储备资产。 2.“贷方”按正值列示,“借方”按负值列示,差额等于“贷方”加上“借方”。本表除标注“贷方”和“借方”的项目外,其他项目均指差额。 3.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4.细项数据请参见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互联网站“统计数据”栏目。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概览表,以SDR计值) 单位:亿SDR 项 目 行次 2016年四季度 2016年 1. 经常账户 1 87 1,406 贷方 2 4,775 17,663 借方 3 -4,689 -16,258 1.A 货物和服务 4 388 1,795 贷方 5 4,383 15,819 借方 6 -3,995 -14,023 1.A.a 货物 7 889 3,553 贷方 8 3,974 14,319 借方 9 -3,085 -10,765 1.A.b 服务 10 -501 -1,758 贷方 11 409 1,500 借方 12 -910 -3,258 1.B 初次收入 13 -274 -321 贷方 14 341 1,623 借方 15 -615 -1,944 1.C 二次收入 16 -28 -69 贷方 17 51 222 借方 18 -79 -291 2. 资本和金融账户 19 340 197 2.1 资本账户 20 0 -2 贷方 21 1 2 借方 22 -1 -5 2.2 金融账户 23 340 200 资产 24 -365 -1,559 负债 25 705 1,759 2.2.1 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 26 -756 -3,004 2.2.1.1 直接投资 27 243 -327 资产 28 -267 -1,559 负债 29 510 1,232 2.2.1.2 证券投资 30 -136 -450 资产 31 -246 -746 负债 32 110 296 2.2.1.3 金融衍生工具 33 -11 -33 资产 34 -11 -49 负债 35 0 16 2.2.1.4 其他投资 36 -852 -2,193 资产 37 -938 -2,408 负债 38 86 215 2.2.2 储备资产 39 1,096 3,204 3.净误差与遗漏 40 -427 -1,603 注: 1.根据《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六版)编制,资本和金融账户中包含储备资产。 2.“贷方”按正值列示,“借方”按负值列示,差额等于“贷方”加上“借方”。本表除标注“贷方”和“借方”的项目外,其他项目均指差额。 3.季度SDR计值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由当季以美元计值的国际收支平衡表,通过当季SDR对美元季平均汇率折算得到,年度SDR计值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由单季SDR计值数据累加得到。 4.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5.细项数据请参见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互联网站“统计数据”栏目。 2017-03-30/dalian/2017/0330/296.html
-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17年2月份银行结售汇和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就近期跨境资金流动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2017年1月份我国跨境资金流出压力明显缓解,请问2月份数据表现如何? 答:2月份我国外汇供求基本平衡。一是银行结售汇逆差继续收窄。2017年2月份,银行结售汇逆差101亿美元,环比和同比分别下降47%和70%。其中,企业、个人等非银行部门结售汇逆差101亿美元,环比和同比分别下降36%和71%;银行自身结售汇逆差0.2亿美元。二是银行远期结售汇差额由逆转顺。2月份,银行对客户远期结汇签约环比增加58%,远期售汇签约下降52%,远期结售汇签约顺差47亿美元,上月逆差80亿美元。综合考虑即远期结售汇差额情况,2月份我国外汇供求呈现基本平衡。三是非银行部门涉外收付款由此前连续19个月逆差转为顺差。2月份,非银行部门涉外收付款顺差19亿美元,上月逆差97亿美元。其中,外汇收付顺差74亿美元,环比增加3.3倍,人民币收付逆差55亿美元,收窄52%。 主要渠道的跨境资金流动形势均有所好转。首先,货物贸易项下跨境资金保持净流入。主要受春节因素影响,2月份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小幅逆差,但年初以来企业出口回款有所增多,货物贸易项下跨境收支和结售汇均呈现顺差。其次,企业外汇融资继续恢复。2月份,企业海外代付、远期信用证等进口跨境外汇融资余额环比增长93亿美元,已连续12个月增长;企业偿还国内外汇贷款购汇规模创2010年3月以来新低,环比下降35%,当月国内外汇贷款余额上升53亿美元,较1月份增幅进一步扩大。再次,境内主体购汇意愿更为理性。2月份,银行客户购汇与涉外外汇支出之比为66%,较1月份进一步下降5个百分点。其中,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投资收益等项下购汇有所减少;个人境外旅游、留学等购汇继续下降,个人外汇存款余额也由升转降。 我国跨境资金流动趋向均衡的经济基本面更加稳固。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开局良好,进一步增强了市场信心。例如, 2017 年 2 月份 ,官方采购经理人指数( PMI )环比上升,且连续 7 个月处于扩张区间;进口同比明显增长,映射出国内经济活力。未来,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内产业结构将继续升级,我国经济增长也会更有质量、更有效率;随着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不断取得新进展,我国跨境资金流出入将更加均衡,抵御和适应外部环境调整的能力不断增强。 2017-03-17/dalian/2017/0317/292.html
-
2017年2月,我国国际收支口径的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收入9545亿元人民币,支出11087亿元人民币,逆差1542亿元人民币。其中,货物贸易收入8146亿元人民币,支出8478亿元人民币,逆差332亿元人民币;服务贸易收入1399亿元人民币,支出2609亿元人民币,逆差1210亿元人民币。 按美元计值,2017年2月,我国国际收支口径的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收入1389亿美元,支出1613亿美元,逆差224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收入1186亿美元,支出1234亿美元,逆差48亿美元;服务贸易收入204亿美元,支出380亿美元,逆差176亿美元。 中国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国际收支口径) 2017年2月 项目 按人民币计值 (亿元) 按美元计值 (亿美元) 货物和服务贸易差额 贷方 借方 -1,542 -224 9,545 1,389 -11,087 -1,613 1.货物贸易差额 贷方 借方 -332 -48 8,146 1,186 -8,478 -1,234 2.服务贸易差额 -1,210 -176 贷方 1,399 204 借方 -2,609 -380 2.1加工服务差额 97 14 贷方 97 14 借方 -1 -0 2.2维护和维修服务差额 34 5 贷方 42 6 借方 -7 -1 2.3运输差额 -248 -36 贷方 193 28 借方 -441 -64 2.4旅行差额 -1,079 -157 贷方 503 73 借方 -1,582 -230 2.5建设差额 4 1 贷方 47 7 借方 -44 -6 2.6保险和养老金服务差额 -35 -5 贷方 15 2 借方 -50 -7 2.7金融服务差额 6 1 贷方 12 2 借方 -6 -1 2.8知识产权使用费差额 -120 -17 贷方 17 3 借方 -137 -20 2.9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差额 48 7 贷方 150 22 借方 -101 -15 2.10其他商业服务差额 108 16 贷方 311 45 借方 -203 -30 2.11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差额 -4 -1 贷方 4 1 借方 -8 -1 2.12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差额 -21 -3 贷方 7 1 借方 -28 -4 注: 1. 本表所称货物和服务贸易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货物和服务口径一致,是指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交易。月度数据为初步数据,可能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季度数据不一致。 2. 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数据按美元编制,当月人民币计值数据由美元数据按月均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折算得到。 3. 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4.2017年2月旅行贷方为估算数据。 2017-03-27/dalian/2017/0327/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