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1月21日) 尹力书记、殷勇代市长,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参加2022年金融街论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北京市委市政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走在全国前列。尤其令全世界惊叹的是,在复杂严峻的疫情形势下,北京如期举办第二十四届冬奥会和第十三届冬残奥会,取得极富特色堪称完美的巨大成功。让我们再一次向北京市表示热烈祝贺!向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着力解决供给侧结构性短缺。受多种因素影响,在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我国的各项社会事业虽然也取得历史性巨大进步,但与实际需要和可能相比,这些领域普遍欠账较多,发展明显滞后。截至2021年末,按人口平均计算,我国医院的重症监护室(ICU)床位仅为发达国家的七分之一左右;养老床位约为发达国家平均的50%左右,失能老人护理供给十分紧缺,医养结合服务好的机构“一床难求”;国民教育在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新市民子女就学面临诸多困难;适龄劳动人口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约为发达国家的一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41平方米,而发达国家是15至20平方米;图书馆和博物馆数量不足发达国家的五分之一。 社会领域各项事业关乎民生、连接民心,承载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时,社会事业大多也是经济学意义上的高附加值服务行业,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到2035年要把我国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毫无疑问,这意味着要聚集巨量的要素资源,建设更多的建筑业工程和宏大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推动社会领域“硬件”“软件”实现跨越式提升。说到社会领域投资,首先容易想到的就是政府财政。谁都希望财政能增加投入,财政确实也能不断加大投入,但是与现实需要相比,肯定是远远不够的。我国总储蓄率高、社会资金相对宽裕,只有统筹政府、企业、事业单位和居民个人等各方力量,才能优化配置各类资源,全面加快社会领域补短板的进程。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金融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方面可以发挥特殊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交通建设方面创造了一个世界传奇。从1984年“沈大高速”开工,1999年“秦沈客专”开建,在不到40年时间里,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高速公路网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金融体系将巨额的国民储蓄转化为有效投资,为交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要借鉴“贷款修路、收费还贷”这一成功实践,改革完善社会领域投融资体制。强化金融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配合,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衔接,支持符合条件的医院、学校,以及文化、体育、养老、托育等机构借助多种融资工具实现高质量发展。毋庸讳言,过去曾经发生过一些负面案例,有的医院、学校由于盲目举债或管理不善陷入经营困境。为避免发生类似问题,必须遵循各类社会事业的内在规律,差别化地建立健全政府部门、融资主体、金融机构各自的约束机制。要重点关注现金流平衡,科学设定债务融资预警监测指标,确保机构和项目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二,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也是改善社会领域供给的重要举措。截至2021年末,我国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口10.29亿人,基金结余6.4万亿元。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覆盖职工超过7000万人,积累基金4.4万亿元。第三支柱方面,经过近些年的清理整治,目前真正具有养老属性的保险产品快速增加,为人民群众积累了规模超过5万亿元的养老责任准备金。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一年来,投保人数超过25万,其中包括4.7万新产业、新业态劳动者和各类灵活就业人员。养老理财已发行49只产品,规模合计1000亿元。昨天,特定养老储蓄产品已在五个城市试点推出。不久前,《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正式发布,相关配套政策陆续出台,个人养老金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最要紧的是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名实相符、运作安全的商业养老金融产品。通过优化大类资产配置,设立收益平滑基金和风险准备基金,为不同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的群体,提供相匹配的养老金融产品。三个支柱所积累的养老保险资金,都应坚持“长期投资长期收益、价值投资创造价值、审慎投资合理回报”理念,将一定比例投入社会领域的事业和产业,发挥出强大的“动车组”作用。 第三,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对于增强社会领域投融资能力、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二十大报告指出,“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这为新时代慈善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发展公益慈善事业,既有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也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我们应当有充分的信心,中国一定能够把公益慈善事业做到世界一流水平。到2020年底,我国慈善组织占已登记社会组织的1.1%,当年捐赠额约占GDP的0.2%。而有的发达国家当年捐赠额占GDP的比重超过2%,有的发展中国家虽然捐赠总额不是很大,但参与捐赠的人口比例高达70%。古今中外的历史表明,公益慈善除了扶贫济困救灾以外,在促进教育科学文化和人才发展方面也可以发挥政府和其他力量难以替代的作用。我们应借鉴国际良好实践,对慈善活动作出更规范、更便利的机制安排,推动公益慈善事业加快发展壮大。必须正视我国公益慈善事业曾经走过的弯路和曾经发生过的不光彩事件,一定要深刻汲取其中的教训。公益慈善是天底下最阳光最崇高的事业,决不能暗箱操作,更不能允许有任何违规谋取个人私利的行为。要严格落实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实现慈善管理全流程透明运行,确保所有捐赠资产规范高效地用于公益事业。 推动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健康发展,需要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弘扬慈善文化。我国自古倡导胸怀天下、博施济众,人民群众自发具有守望相助、乐善好施的习惯。要坚持政策激励和精神激励并重,建立慈善褒奖制度,大力营造捐赠光荣、行善者受尊敬的社会氛围,使公益慈善成为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光荣事业。二是强化法律保障。修订慈善法,制定相关实施细则,建立健全非营利法人制度,完善社会团体登记、基金会管理等条例,推动形成完备的慈善规制体系。三是便利税收优惠。我国相关法律给予公益慈善许多税收减免待遇,但公众知之甚少,另一方面,实际操作时又附加很多条件和程序。应当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手段,采取简明方法和措施,使支持公益事业的政策目标切实落地。四是强化监督管理。必须健全分级分类的严格审慎监管体系,加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坚持慈善的公益性和利他性,通过第三方机构专业化运营,实现捐赠人与受益人完全独立,防止打着慈善捐赠旗号搞商业化经营或者其他套利活动。五是积极发展公益信托。这是信托业的本源业务,国际上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在促进慈善事业规范发展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信托机制具有财产独立、破产隔离、管理专业、运作高效等优点,因此应当积极推广公益信托。《慈善法》颁布以来,我国慈善信托迅速发展起来,累计备案总规模40多亿元。从备案规模看,浙江、广东、甘肃居于领先。从备案数量看,浙江、甘肃、陕西名列前三位。这种情况既发人深省也令人鼓舞,经济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都可以培育第三次分配。六是金融系统要在公益慈善事业中努力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金融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在应对世纪疫情斗争中,作出了新的创造和新的业绩。我们建议,银行保险机构应当以更加优惠的价格,为公益组织、慈善活动提供融资、结算、风险保障等金融服务。 女士们、先生们,今年以来,美欧通货膨胀率创40年之最,货币政策由极限宽松猛然转向激进加息,叠加新冠疫情反复、地缘政治冲突及其他问题,极大地增加了世界经济复苏的难度和不确定性。中国具有独特制度优势,拥有世界上最齐全的产业体系和最广阔的统一市场,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最为坚实。最近一段时期,海外媒体持续炒作中国“房地产危机”和“建筑业衰落”,实际上我国仍然处于城市化的高峰时期和乡村振兴的起步阶段,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具有很大的增长潜能。我们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充满信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是任何力量都无法改变的! 坚持对外开放始终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当前,中国金融业进入了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华外资银行资产增长近30%,在华外资保险公司资产增长约120%,一批外资控股的理财、资管、基金和保险集团公司已陆续开业经营。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欢迎经营稳健、资质优良、特色突出的外资金融机构参与中国市场,共享世纪性增长机遇,共创中国经济和金融的辉煌。 在关注宏观金融环境的同时,我们也时刻关心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一方面,我们注意到,最近由于市场看好经济恢复前景,债券收益率有所上升,引发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波动,这是市场自身调整表现,总体风险完全可控。另一方面,我们也持续关注到,现在个人投资者可选择的金融产品越来越丰富多样,同时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复杂,需要很好地把握收益和风险的平衡。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宣扬“保本高收益”“低风险高收益”肯定都是金融诈骗。我们要持之以恒、不厌其烦地开展宣传教育,让人民群众时刻警惕高息诱惑,避免上当受骗,以理性投资收获合理回报,增加更多安全稳定的财产性收入。 最后,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2022-12-30/jilin/2022/1230/1884.html
-
“在家就把业务办好了,确实方便多了!”湖北省鄂州市某货运代理有限公司负责人说。该公司是经营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务的小微企业,外汇资金入账频率高,需财务人员多次往返银行办理。外汇局鄂州市中心支局指导工行鄂州分行对照《银行外汇服务和尽职审查“两个责任”清单》中的贸易收支便利化政策,为企业开通网上银行结汇功能,帮助企业足不出户完成结汇业务操作,使多笔业务办理时间由原来2至3天缩短至几分钟,真正实现了“线上办、不跑路”。 今年以来,外汇局鄂州市中心支局围绕“服务实体、深化改革、防范风险”三大目标,实施“服务小微明责尽责”工程,印发《银行外汇服务和尽职审查“两个责任”清单》,引导辖内银行机构正确处理好促便利、防风险关系,提升中小微企业外汇服务便利化水平,支持鄂州市涉外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10月末,该市实现外贸进出口35.6亿元,同比增长79%,增速连续多月稳居全省第二。 建清单:聚焦银行主责主业 2022年初,外汇局鄂州市中心支局聚焦外汇业务条线,逐项编制“外汇服务责任清单”和“外汇业务尽职审查责任清单”,明确具体内容、标准和要求,让“两个责任”清单成为银行办理外汇业务的“活字典”,在压实银行服务和尽职审查职责同时,解决银行不会为、不愿为和不擅为的问题。该局通过地方新媒体平台、新闻媒介宣传和走访推广等方式提升“两个责任”清单知晓度,引导银行准确把握便利化和展业审核职责边界,真正为涉外中小微企业提供优质便利的服务。 当地某银行国际业务部门负责人介绍,因外汇业务专业性强、业务分类细、政策更新快,基层网点人员对外汇业务普遍存在不会营销、不愿营销等问题。“两个责任”清单的推出,为银行做好外汇服务,规避业务风险提供了遵循,让银行可以更好地主动服务、积极作为,服务外向型经济发展。 促便利:用好用足便利化政策 “外汇服务责任清单”主要是结合近年来外汇便利化相关政策要求,将银行各类外汇服务的内容、标准和要求予以明确和细化,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 该市某服装企业向中行鄂州分行申请办理一笔36万美元外汇入账业务,受疫情影响无法到柜台办理,该行结合“服务责任清单”相关要求,通过电子单证在线审核合同、发票等资料,为企业解决了资金回笼的燃眉之急。某科技公司在建行鄂州分行办理外汇入账手续时,该行审查发现企业名录信息未登记,结合“服务责任清单”相关要求,积极协助企业准备相关资料并在网上做好登记后,迅速为其办理了资金入账手续。 据外汇局鄂州市中心支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服务责任清单的推出,对银行如何提高服务效率、改进服务质量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引。自“服务责任清单”推出实施以来,辖内银行外汇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明显提升。该局也结合“纾解中小微外贸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专项行动”,引导辖内银行同步针对性解决中小微外贸企业“融资难”问题。截至10月末,全市新获融资外贸企业累计达66家,新获本币融资金额17.09亿元、外币融资金额22万美元,融资企业家数、融资额均较同期有明显上升。 防风险:全面压实尽职审查职责 在持续推动便利化政策落地同时,外汇局鄂州市中心支局也高度重视辖区外汇风险监管工作,牢牢守住外汇领域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该局及时制定“外汇业务尽职审查责任清单”,要求银行切实按照了解客户、了解业务、尽职审查等展业“三原则”要求,履行好外汇业务真实性审核职责,防范外汇业务风险。 “审查责任清单”实施以来,鄂州市银行机构自律管理、风险管控的意识显著增强。某锯业生产企业在中行鄂州分行办理一笔预收汇业务,该行按照“审查责任清单”要求进行审查,发现该企业为B类企业且已超预收额度,故告知该企业须先到外汇局办理登记后才能办理,避免了企业超额收汇的风险。某超硬材料公司向工行鄂州分行提交一笔2.45万美元信用证申请,该行一致性审查时发现货运提单中收货人与信用证不一致,经与企业沟通在客户对提单修改确认后银行才予以受理,有效防范企业贸易背景虚构风险。 目前,“两个责任”清单落实工作在鄂州市各银行中全面铺开,已累计为辖内涉外主体办理涉外收支业务1138笔,金额4622.9万美元。后期,外汇局鄂州市中心支局也将适时对清单内容进行动态更新,加大对银行责任落实的跟踪督导,有效服务小微企业发展。(金融时报 2022-12-13) 2022-12-30/hubei/2022/1223/1986.html
-
达州市中心支局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总分行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确保外汇工作“静默”不“静止”,外汇服务“停业”不“停工”,组织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做好疫情防控和外汇服务工作。 战“疫”关头,时间就是生命。第一时间启用最小单元格应急预案,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保障线上线下金融服务不断档。中心支局局长靠前指挥,通过微信及时组织召开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确保党员领导干部站在前、挺在一线。 战“疫”关头,行动体现初心。疫情防控攻坚时刻,干部职工结合实际,及时调整工作方式方法,以电话、微信群等多途径督导金融机构、企业做好直接申报数据报送和进出口问卷调查。引导主场主体通过线上渠道办理行政许可业务,坚持重要、特殊业务“急事急办”,一般业务连续不中断,切实保障外汇服务在疫情期间的需求。 战“疫”关头,作为不负使命。指导开办外汇业务的金融机构及时公告外汇业务网点停业情况,做好客户沟通解释;指导农业银行达州市分行、中国银行达州市分行、中国工商银行达州分行开通外汇政策“绿色通道”,遵循特事特办、要事快办、急事急办原则,切实保障了涉外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 2022-12-29/sichuan/2022/1229/2111.html
-
南充市中心支局坚持党建引领,通过深度调研、强化宣传、精准施策等方式,推动外汇金融助企纾困政策落地,缓解中小微外贸企业资金困境,将外汇为民打造为支部党建业务融合特色品牌,以实际行动支持南充市外贸企业发展。 深度调研摸实情,争取支持促合力。落实外贸企业的纾困政策,前提是要主动调研摸清企业的所急所需所盼,坚持问题和结果导向,精准对接解决企业外汇领域金融服务难题。 多措并举抓宣传,狠抓落实促成效。针对企业对部分外汇政策“不关注、不了解”问题,工作专班开展“三送”活动:送政策、送产品、送服务。 精准施策疏堵点,为企解忧促发展。引导支持有条件企业开展跨境低成本融资,针对众多中小微外贸企业经营规模小、信用等级不高,以及抵押品不足导致的融资难题,指导银行率先在全省创新推出“再贷款+保单融资”“进口信用证押汇挂钩SOFR利率互换融资”等产品,疏通企业融资堵点。加强跨境金融区块链政策和应用场景宣传,借助金融科技手段实现企业报关单证线上核验,提升企业融资效率。 2022-12-30/sichuan/2022/1230/2112.html
-
中国银行业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2022年9月末) 2022-12-29/safe/2022/1229/22182.html
-
External Financial Assets and Liabilities of China's Banking Sector(As of September 30, 2022) 2022-12-29/en/2022/1229/2027.html
-
2022年9月末,我国银行业对外金融资产15069亿美元,对外负债13465亿美元,对外净资产1604亿美元,其中,人民币净负债3235亿美元,外币净资产4839亿美元。 在银行业对外金融资产中,分工具看,存贷款资产9965亿美元,债券资产3074亿美元,股权等其他资产2029亿美元,分别占银行业对外金融资产的66%、20%和13%。分币种看,人民币资产2713亿美元,美元资产9703亿美元,其他币种资产2653亿美元,分别占18%、64%和18%。从投向部门看,投向境外银行部门8035亿美元,占比53%;投向境外非银行部门7033亿美元,占比47%。 在银行业对外负债中,分工具看,存贷款负债7756亿美元,债券负债2276亿美元,股权等其他负债3433亿美元,分别占银行业对外负债的58%、17%和25%。分币种看,人民币负债5947亿美元,美元负债4953亿美元,其他币种负债2564亿美元,分别占比44%、37%和19%。从来源部门看,来自境外银行部门5411亿美元,占比40%;来自境外非银行部门8054亿美元,占比60%。(完) 2022-12-29/safe/2022/1229/22181.html
-
As at the end of September 2022, China's banking sector recorded external financial assets of USD 1506.9 billion, external liabilities of USD 1346.5 billion, and net external financial assets of USD 160.4 billion, including net RMB liabilities of USD 323.5 billion and net foreign currency assets of USD 483.9 billion. Among the external financial assets of the banking sector, by instrument, deposits and loans were USD 996.5 billion, bonds investment, USD 307.4 billion, and other assets including equity, USD 202.9 billion, accounting for 66 percent, 20 percent and 13 percent of the sector's total external financial assets respectively. By currency, RMB assets were USD 271.3 billion, USD assets were USD 970.3 billion, and other currency assets were USD 265.3 billion, accounting for 18 percent, 64 percent and 18 percent respectively. By counterpart sector, the amount invested in the overseas banking sector was USD 803.5 billion, accounting for 53 percent; the amount invested in the overseas non-banking sector was USD 703.3 billion, accounting for 47 percent. Among the external liabilities of the banking sector, by instrument, deposits and loans were USD 775.6 billion, bonds investment, USD 227.6 billion, and other liabilities including equity, USD 343.3 billion, accounting for 58 percent, 17 percent and 25 percent of the sector's total external liabilities respectively. By currency, RMB liabilities were USD 594.7 billion, USD liabilities, USD 495.3 billion, and other currency liabilities, USD 256.4 billion, accounting for 44 percent, 37 percent and 19 percent respectively. By counterpart sector, USD 541.1 billion was from overseas banking sector, accounting for 40 percent; while USD 805.4 billion was from overseas non-banking sector, accounting for 60 percent. (End) 2022-12-29/en/2022/1229/2026.html
-
2022-12-30http://www.gov.cn/xinwen/2022-12/29/content_5734143.htm
-
2022-12-30http://www.gov.cn/xinwen/2022-12/29/content_57340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