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1年4月23日(星期五)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介绍2021年一季度外汇收支数据,并答记者问。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邢慧娜: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邀请到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女士,请她向大家介绍2021年一季度外汇收支的数据,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首先,请王春英女士作介绍。 2021-04-23 10:01:18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下面,我首先通报2021年一季度我国外汇收支情况,然后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2021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境外蔓延,疫苗接种持续推进,全球经济不平衡复苏,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性较大。我国经济保持恢复性增长,主要指标持续改善,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特征增强。在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外汇市场运行平稳,跨境资金流动总体稳定,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从银行结售汇数据看,2021年一季度,按美元计价,银行结汇5902亿美元,售汇5016亿美元,结售汇顺差885亿美元;按人民币计价,银行结汇3.8万亿元,售汇3.3万亿元,结售汇顺差5735亿元。从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看,按美元计价,银行代客涉外收入13965亿美元,对外付款12751亿美元,涉外收付款顺差1213亿美元;按人民币计价,银行代客涉外收入9.1万亿元,对外付款8.3万亿元,涉外收付款顺差7864亿元。 2021-04-23 10:03:13 王春英: 2021年一季度,我国外汇收支状况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银行结售汇和跨境收支保持顺差。一季度,银行结售汇顺差885亿美元,其中1至3月顺差分别为408亿、280亿和197亿美元;银行代客涉外收支顺差1213亿美元,其中1至3月顺差分别为488亿、332亿和393亿美元。随着岁末年初贸易企业集中出口和收结汇等季节性因素的消退,银行结售汇和跨境收支顺差均从去年12月峰值回落。 第二,售汇率总体稳定,企业跨境融资稳中有增。一季度,衡量购汇意愿的售汇率,也就是客户从银行买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支出之比为63%,较2020年四季度略降0.1个百分点。从外汇融资看,截至2021年3月末,我国企业等市场主体的境内外汇贷款余额较2020年末增加296亿美元,进口海外代付、远期信用证等跨境贸易外币融资余额增加214亿美元,总体与较高水平的外贸规模相一致。 2021-04-23 10:03:30 王春英: 第三,结汇率略有增长,企业外汇存款稳步增加。衡量结汇意愿的结汇率,也就是客户向银行卖出外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收入之比为67%,较2020年四季度提升1.3个百分点。截至2021年3月末,企业等市场主体的境内外汇存款余额较2020年末增加330亿美元。在涉外经济保持活跃的情况下,一季度外汇跨境收支顺差1005亿美元,企业合理安排相关资金,一部分结汇,一部分以存款形式持有。 第四,外汇衍生品交易规模增长,市场主体风险中性意识有所增强。2021年一季度,远期结售汇和外汇期权签约规模合计2904亿美元,较2019年和2020年同期平均水平增长95%,远高于同期跨境外汇收支25%的增速,也高于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增速,显示市场主体汇率避险意识增强,风险中性经营理念提升。 第五,外汇储备规模基本稳定。截至2021年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700亿美元,较2020年末下降465亿美元。一季度,美元指数上涨3.7%,非美货币相对美元下跌,主要国家金融资产价格涨跌互现,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外汇储备账面价值有所下降。 以上就是我要通报的2021年一季度外汇收支主要统计数据。下面,欢迎大家就我国外汇收支状况提问。 2021-04-23 10:05:44 邢慧娜: 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还是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2021-04-23 10:09:07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今年以来,外部环境其实发生了一些变化,您是如何看待我国的外汇形势以及未来的趋势?谢谢。 2021-04-23 10:37:48 王春英: 谢谢。今年以来,国际环境的确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美债收益率上升、美元汇率指数反弹,国际资本流动受到一定的影响。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中国的外汇市场表现出了一贯的韧性、理性和平衡性特征。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大家解释一下。 一是人民币汇率总体稳定,呈现了窄幅的双向波动。今年初开市第一天,人民币汇率跳升了1.2%,涨到了6.46。在这之后进入了比较平稳的态势,在6.46-6.55之间窄幅的波动。和国际主要货币相比,还是比较稳定的,表现出了较强的韧性。截止到昨天,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较去年末小幅升值0.8%,欧元兑美元贬值1.4%,日元兑美元贬值4.4%,这是双边汇率。再看多边汇率,美元指数上涨1.3%,新兴市场货币指数下跌1.8%,人民币汇率指数上涨2%。从这几个数据来看,人民币汇率总体稳定,呈现了窄幅双向波动,表现出了比较好的韧性。 第二,外汇市场的交易是理性有序,汇率预期比较平稳。首先,市场主体仍旧保持了逢高结汇、逢低购汇的理性交易模式。今年1-2月份人民币升值时期,购汇意愿体现地强一些,购汇率较去年12月份增长1.6个百分点。3月份人民币贬值时期,结汇需求就涌现了,结汇率比1-2月份上涨3.1个百分点。从企业的外汇交易来说,主要是满足实际需求为主。一季度企业的出口和贸易项下的结汇同比分别增长39%和38%,进口和贸易项下购汇分别增长19%和23%,这两个方向都是一致的,而且幅度都是相近的。理性的交易来自于理性的平稳预期,我们计算了一下,外汇远期和期权指标反映出人民币汇率预期也是基本稳定的。 第三,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跨境双向投资总体均衡。今年一季度,货物贸易维持比较高的顺差,服务贸易逆差继续处于低位,所以今年一季度经常账户仍就有望延续小幅顺差,会在基本平衡的范围内。同时,跨境双向投资也比较平稳、均衡。首先是直接投资项下,长期经营性跨境投资保持活跃。商务部数据,1-3月份非金融企业实际使用外资比2019年和2020年同期平均水平增长34%,1-2月份非金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与2019年和2020年同期水平相当。其次,证券投资项下是小幅净流入。外汇局统计,1-3月份境外投资者净增持境内债券和股票737亿美元,境内主体通过港股通参与香港股票市场,净买入港股达到3111亿元人民币。从这些数据来看,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跨境双向投资总体均衡。 从中长期来看,未来中国外汇市场保持平稳运行的基础仍然稳固。从几个方面来说:一是新发展格局有助于维护国际收支平衡,我国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出口和进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经常账户和跨境投融资都有望运行在合理、均衡区间。二是新发展理念有助于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经济稳定发展会提振市场信心,也会造就稳健的货币。三是对外开放稳步推动有助于跨境资本均衡流动。现在我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了全球化,高水平对外开放会促进资金、人才、技术、数据、服务等要素的自由流动,为跨境资金双向均衡流动创造良好政策环境。四是弹性的人民币汇率发挥了调节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有助于外汇市场自主调节和平衡。 这些是我对你刚才问题的一个回应。当然,我们既看到好的一方面,也关注到一些风险。比如全球疫情蔓延、地缘政治等因素都会对我国涉外经济和国际收支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会继续密切关注,深入研究,精准应对,切实保障我国国际收支的平稳和跨境资金流动的均衡。谢谢。 2021-04-23 10:38:12 中国新闻社记者: 目前在美国经济企稳和通胀预期升温背景下,市场担心美联储会提前结束宽松的货币政策。请问,您认为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将对我国国际收支和外汇市场形势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谢谢。 2021-04-23 10:41:48 王春英: 谢谢您的提问,我觉得您的问题是今年或者近一年以来大家高度关注的。去年3月份美联储再度推出了超宽松的货币政策,截至目前,资产规模已累计增加了3.6万亿美元,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扩表规模基本相当。当然,这一轮和上一轮是有区别的。上一轮美联储在5年期间多轮实施货币宽松政策,这一轮是短时间内就超规模扩表,今年就开始听到市场有缩表方面的声音。虽然这轮时间短,但是规模大,跟上一轮比,对市场的影响时间还是短的。 从国内的外汇市场来看,在这轮宽松货币政策下,我们国内没有积累过高的对外债务,市场风险缓释能力在不断提升。应该说,我们还是有条件保持国际收支和外汇市场均衡的,这也跟我们对前一个问题的看法差不多。 从人民币汇率的角度看,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这一点很关键,可以非常有效地释放市场压力,防止单边预期。从我们计算的汇率预期表现来看,去年年底,境内外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一年期历史波动率分别达到了4.3%和5.1%,均较年初上涨0.6个百分点,处于历史比较高的水平。汇率弹性增强,可以及时释放市场压力,我们觉得这有助于形成市场汇率调节和交易行为之间的良性循环。所以我们觉得这是很重要的。这一点是比较有利于抑制单边的升值和贬值积累。不管从外汇远期市场还是期权市场来看,自去年美联储大规模宽松货币政策以来,衡量预期的指标都表现得比较稳定。因此,从人民币汇率的角度来说,弹性增强、预期稳定,有利于随时释放压力。 2021-04-23 10:42:02 王春英: 从对外债务看,我们没有积累较大的对外债务风险。外债增长幅度方面,去年末全口径外债比去年3月末增长14%(因为去年3月份开始扩表),这14%的增量里主要是境外投资者增持境内债券,这体现了国内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成果。另外,我们多次和大家介绍,投资境内债券市场的主体主要是境外央行和主权财富基金之类的机构,它们投资的特点是长期资产配置,所以投资稳定性比较高。外债结构进一步优化。首先从币种来看,本币外债占比上升至42%,比去年3月末升了4个百分点,本币债务的上升降低货币错配风险。再从期限来看,去年末中长期外债占比达45%,比去年3月末上升了3个百分点。衡量外债风险的几个指标,外债的负债率、债务率、偿债率、短期外债和外汇储备占比,都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以内。所以总体风险可控。 2021-04-23 10:50:10 王春英: 从国际收支看,自身的“防火墙”还是比较牢固的,这为我们抵御外部冲击提供了更多的资源保障。为什么说“防火墙”比较牢固?首先,经常账户和直接投资都保持了比较稳定的顺差。从我们发布的国际收支数据看,2020年经常账户顺差达到2700多亿美元,外商来华直接投资达到2100多亿美元,这比2019年分别增长了1.7倍和14%。今年一季度,货物贸易和直接投资继续呈现一定规模的顺差。这个稳定的资金流入,有助于增强国际收支的稳定性和韧性。其次,从国际投资头寸的角度来看,民间部门对外资产进一步积累(民间部门是指从对外总资产中扣除了官方外汇储备资产等)。2020年末民间部门对外资产是5.3万亿美元,比2019年末增长了16%。全部对外资产8.7万亿美元里剔除3.4万亿官方储备,剩下就是民间部门资产。而且当前汇率形成机制和汇率自动“稳定器”调节作用不断完善,民间部门的外汇需求是可以通过市场交易满足的。比如,缺外汇的可以从有外汇的部门调剂,这是交易可以实现的。民间部门对外资产规模提升可以有效覆盖对外负债、偿债需求。 针对您刚才说的问题,我想从这些角度来回答。我们还不能忘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国内经济基本面保持良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稳步推进,外汇市场成熟度不断提升,这些因素其实是我们应对和适应外部冲击或者挑战的非常坚实的基础,这些都是我们在分析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谢谢! 2021-04-23 10:53:52 界面新闻记者: 您提到一季度外汇衍生品规模增长、企业风险意识明显增强。之前外汇局也多次提到要坚持汇率风险中性,请问,下一步外汇局会从哪些方面为企业避免汇率风险提供帮助呢?对于外贸企业大概有什么建议? 2021-04-23 11:11:29 王春英: 近年来外汇局围绕深化市场建设、加强宣传培训方面做了很多措施,目的是想切实帮助企业来规避、管理汇率风险,今年我们将会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继续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支持企业更好适应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波动。这也是今年外汇局的一个重点工作任务。 首先,持续提升外汇服务水平。按照“放管服”要求,加强对外汇局分支机构外汇衍生品和外汇市场专业化能力建设,提升基层工作人员政策和实务水平,在面向企业、银行时能更好开展汇率风险管理政策的解答和服务工作。 第二,督促银行强化基层外汇服务能力建设。引导鼓励银行有效扩大基层外汇衍生品服务的覆盖面,提升分支机构的展业能力,加强人员专业化培训建设,优化和畅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精细化和定制化的汇率风险管理服务。 第三,加强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宣传培训和辅导。我们会做几方面具体的工作。比如,组织分支局和银行编写外汇衍生产品的使用指南,开展有针对性的实用性培训,便利企业了解汇率避险政策和实务。针对汇率风险管理比较薄弱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引导银行开展实地入户培训辅导。同时,加强和人民银行、商务部等部门的协作,在宣传、培训和政策支持上,形成合力。 第四,加大外汇市场政策供给。在深化外汇市场建设方面,不断丰富交易工具,完善交易机制,提升外汇市场的透明度,增强交易便利性,更好地满足市场主体风险管理的需求。目前,全国能够提供外汇衍生产品服务的银行是115家,银行的类型包括大中小型银行、中外资银行。服务企业覆盖面是够的,关键还是服务质量。所以,借这个机会我想说几点。 第一,银行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外汇市场发展水平。银行作为外汇市场重要的参与主体,展业水平本身就是衡量外汇市场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不能将两者分开看,不能说等外汇市场再发展一些,企业汇率风险管理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第二,企业管好汇率风险离不开银行的帮助。过去,一些企业没有管好汇率风险,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没有利用好银行和不会利用银行保值。银行作为专业的外汇服务机构,应该从自身的发展和社会责任的角度为企业提供更加专业和细致的服务。 第三,汇率风险管理是银行不应忽视的“大生意”。从对银行业务的了解和调研来看,一些银行认为,与传统的信贷业务相比,外汇衍生品交易的专业性比较强,人员培训耗时长、投入多,收益相对不高,结果必然是对企业专业化服务不充分。很多银行现在都提出要建设国内一流甚至国际一流的大银行,如果不重视企业需求很难真正成为一流的银行。从外汇市场交易规模来看,2020年外汇市场的交易量接近30万亿美元,未来可能更大,所以汇率风险管理确实是银行不能忽视的“大生意”。 最后,对外贸企业的建议,以前我们经常说,现在也在说,未来还会继续说,就是理念灌输是很重要的。企业树立风险中性的理念非常重要,很多情况表明,一些企业特别是管理层,对于汇率风险的认识不够健全,比如避险意识不足、存在顺周期的惯性思维。企业应该:一是立足主业,理性面对汇率涨跌,审慎安排资产和负债的货币结构;二是合理管理汇率风险,以保持财务稳健和可持续为导向,而不应该以套保的盈亏论英雄。避险保值就像花钱买保险,是要付出成本的,是以一个比较小的成本来管理比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可能的损失,这一点企业一定要有充分的认识。所以我非常感谢你提出的问题,这也是我们特别想对银行和市场主体所要强调的信心和理念。谢谢。 2021-04-23 11:11:43 经济日报记者: 我的问题是关于经常账户的。我们看到去年在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中国经常账户顺差是在上升的,今年尤其是在下半年,在国外生产复苏和边境开放的背景下,请问您如何看经常账户的未来走势?谢谢。 2021-04-23 11:28:16 王春英: 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的确是很多人都在关注的,特别是紧密跟踪我们国际收支状况的一些媒体朋友们。去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是有比较大的绝对规模增长,反映了疫情的影响,当然也体现了我国的贸易结构优化和出口市场多元化的特征。去年在疫情蔓延时期,很多国家的制造业受到了阻碍,我国比较早的复工复产。从海关出口商品结构来看,防疫物资、居家办公用品和生活用品出口增长比较快,这为全球抗击疫情作出了一个非常好的贡献。同时,跨境出行受到了比较大的限制,我国的服务贸易旅行逆差收窄的规模比较大。这些变化固然受到了疫情的影响,同时也反映出我国这些年对外贸易发展的特征和自身的韧性。比如出口商品的种类齐全,产业链非常完备,我们抗冲击能力就比较强。在外部制造业受阻时,我们可以很快恢复生产,满足这些供应。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也对去年国际收支经常账户,特别是货物贸易顺差提供了很好的支撑,较好分散了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 今年确实有一些环境变化,怎么看这个事?我们认为今年经常账户仍会保持合理的顺差规模。首先,货物贸易还会保持一定规模的顺差。虽然国外产业链恢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会使我们的货物贸易顺差增幅减少,但是我们也看到全球经济复苏也给我们的出口形成比较稳定的支撑。大家应该还记得IMF今年4月份最新的预测数据,对全球经济增长预期是6%,这比1月份预测上调了0.5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显示,3月份中国出口新订单指数依然在荣枯线以上,未来出口还是有一定稳定性的。这是从货物贸易角度来说,那么在服务贸易项下,今年随着疫苗接种的推进速度加快,跨境人员流动的限制可能会有松动或者放开。我们觉得人员出境限制的放开会带动跨境服务贸易的支出,但这会有一个过程,今年增量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有限。初步测算了一下,今年一季度我国经常账户仍延续顺差,规模比去年4季度高点会有所回落,从全年来看,预计还将保持合理规模的顺差。 在这个问题上我还想再说说,近年来经常账户处于合理均衡区间,即便疫情也没有改变这一格局。经常账户顺差取决于国家的经济结构,判断经常账户的差额是否在均衡区间,我们经常用均衡账户差额与GDP的比值来衡量。去年尽管经常账户顺差额绝对值有比较大的增加,可是我们看到它和GDP的比仍旧是1.9%,还是低于一些主要顺差国的,说明中国经济保持内外部均衡的基础是十分稳固的。未来我们坚定不移地建设制造业强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还有产业链现代化,都有利于提高制造业竞争力,进一步巩固经常账户基本平衡的内部基础。 2021-04-23 11:30:33 香港经济通记者: 我想请问一下有专家分析从去年开始,资本和金融账户是趋势性的加快流入,请问如何看待这种趋势?谢谢。 2021-04-23 11:49:52 王春英: 从我们的观察角度来说,主要是跨境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均衡的,也是比较合理的。所以,您说的加快流入,可能是指在债券市场上或股票市场上表现出来的阶段性特征,有的时候流入多一些,有的时候可能少一些,甚至有的时候是流出,这都是正常的。 我们有外资的流入,同时随着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和投资通道的不断增加,比如港股通等,我国对外投资也有稳步的增长。所以,总体跨境资本流动是均衡的。如果你还有特别具体的一些问题,我们可以在发布会结束后继续交流。谢谢。 2021-04-23 11:50:07 第一财经记者: 自2015年“811”汇改以后,经历了藏汇于民和债务偿还集中的调整之后,中国的这种民间货币错配也有了一个比较大的改变,同时到去年年底不含储备资产的对外净负债是1.21万亿美元,这是比2015年6月底大幅下降了49%,您怎么看待这些方面的变化?谢谢。 2021-04-23 11:50:19 王春英: 谢谢你的问题。从国际投资头寸表的数据来看,近年来民间部门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有一个变化。截至去年底,民间部门的对外金融资产是5.3万亿美元,比2015年6月末增长了1倍;民间部门对外负债是6.6万亿,增长48%。所以,资产的增长是快于负债的增长,使得对外的净负债减少49%,目前水平是1.2万亿美元。 这说明了什么?近年来,中国经常账户保持基本平衡、略有盈余的态势,相关跨境资金流入更多是转化为民间部门的对外资产运用,国际收支形成自主平衡的格局。我们还有一个看法,就是这表明中国的资产负债结构在改善。如果综合考虑储备资产的话,我国整体呈现对外净资产,截至去年末,对外净资产规模是2.2万亿美元,中国是全球第三大净债权国。当前,官方储备占整体对外资产的比例在下降,民间部门的比例在上升,民间部门的投资比较自由,而储备的投资考虑安全性、流动性和保值增值,所以,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变化,体现了资产负债部门结构的优化。 2021-04-23 11:50:37 中国财经报记者: 近一段时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一波上涨。请问,国家外汇管理局是否将采取相关举措作出应对?谢谢。 2021-04-23 11:51:59 王春英: 你的观察还是挺重要的。近期,世界经济都在逐步复苏,主要发达国家都实施了非常强的刺激政策,这些政策一定程度会提振消费需求。同时流动性保持充裕,所以大宗商品价格都在上涨。对于这个问题,我国是大宗商品主要进口国之一,价格上涨相关的影响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包括一些学者、媒体们也比较关心,比如输入性通胀问题等等。从外汇局的角度来说,我们更关心从国际收支的角度来看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比如进口支付如果增加的话,会对国际收支有什么影响?我们看到一季度进口有所增长,但是出口也实现了不错的增长,货物贸易还是实现了7600亿元人民币的顺差,这个数高于前两年的平均水平。在此情况下,一季度经常账户维持基本平衡、小幅顺差的格局,应该说国际收支总体状况还是健康的。 不知道你关心的内容里是否包含进口大宗商品需要购汇,外汇局会不断的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在这方面是不需要有担忧的。1996年我国就实现了经常账户可兑换,真实的进口用汇需求,在政策上都是能够保障的。你关心的问题我作上述两个方面的回应。 2021-04-23 11:52:27 中国日报记者: 请问中美利差收窄,对外资投资境内债券市场有何影响?如何看待今年外资流入较去年的变化?谢谢。 2021-04-23 12:10:21 王春英: 就这个问题,我想分享几个数据。据国家外汇局的统计,一季度外资净增持境内债券633亿美元,环比增长11%,3月份外资增持债券33亿美元,比1、2月份历史高位有所减少,但比2019年和2020年同期都有所增长。目前来看,外资增持的总体趋势还会持续。作出这种判断,主要是我国债券市场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国内基本面为外资增持境内债券提供了根本支撑。从2016年中国债券市场加快对外开放以来,中美之间的利差有的时候高一些、有的时候低一些,人民币汇率有的时候升一些、有的时候贬一些。但无论在什么情况,境外投资者对中国境内的债券市场的相关投资都保持了年均两位数的增长,体现了外资增持国内债券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保持一贯稳定,主要宏观经济指标持续呈现积极变化,这是外资流入的坚实基础。 第二,从债券市场本身角度来说,具有外资增配的发展空间。到去年年底,外资持有国内债券占整个债券市场托管总量的3%,低于美国28%,日本14%,也低于巴西(9%)等新兴市场国家。未来,债券市场还将持续对外开放,国际接受度和兼容性都会持续提升,外资占比还有较大幅度的提升空间。3月底,富时罗素宣布从10月份开始分阶段把中国国债纳入富时世界国债指数,中国国债在指数中的占比权重将达5.25%。有市场机构预测,按照这个权重,中国的债券市场应该会迎来超过130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 第三,中国债券的资产收益相对有优势。从收益高低的角度看,截止昨天,中美十年期的国债收益率差是1.6个百分点,还是处于历史中高水平。当前,全球负利率环境下,人民币债券比较高的收益率为境外投资者提供非常好的回报和多元化的投资组合选择。从收益的稳健性来看,今年以来,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波幅26个基点,而美国十年期国债的收益率波幅是87个基点,反映了在此期间,人民币债券相对低的利率风险和比较强的价格稳定性。此外,人民币债券投资者以境外央行和主权基金为主,风格稳健,追求人民币资产长期配置价值,这是债券市场能够保持对外资吸引力的又一个理由。 第四,人民币资产呈现一定的避险资产属性。2015年底,人民币加入了SDR货币篮子,人民币对内对外的币值保持了总体稳定,在全球储备资产、储备货币和交易结算货币中的占比均是稳步上升的。所以,这也是提升了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从实际表现来看,在外部环境波动比较大的时候,人民币资产表现是非常良好的。比如,去年3月份国际金融市场大幅振荡时期,全球投资者表现出抛售风险资产,买入避险资产。当月新兴经济体债券市场的外资是净流出的,而中国是净流入。今年3月份,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企稳复苏,债券收益率较快上升,新兴经济体债券市场外资流入规模有一个比较大幅的下降,但是净流入中国的占比不仅很高而且比1、2月份占比还有所提升。所以说,人民币资产呈现一定避险属性。对国内债券市场的未来,我们是充满信心的。 总的来看,当前外部环境的阶段性变化和调整,不会改变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发展大局,也不会改变境外投资者对中国债券的长期投资意愿。 2021-04-23 12:10:48 邢慧娜: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王局长,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们。 2021-04-23 12:12:16 2021-04-27/dalian/2021/0427/1292.html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1年7月23日(星期五)下午4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介绍2021年上半年外汇收支数据,并答记者问。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邢慧娜: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我们邀请到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女士,请她向大家介绍2021年上半年外汇收支数据,回答媒体关心的问题。 首先,有请王局长作情况介绍。 2021-07-23 16:00:07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王春英: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下面,我首先通报2021年上半年我国外汇收支情况,然后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2021年上半年,全球仍然面临新冠肺炎疫情挑战,世界经济不平衡复苏,国际金融市场复杂多变。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发展态势。我国外汇市场运行总体稳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外汇收支交易更加活跃,外汇市场预期平稳有序。 从银行结售汇数据看,今年上半年,按美元计价,银行结汇12101亿美元,售汇10745亿美元,结售汇顺差1356亿美元;按人民币计价,银行结汇7.8万亿元,售汇7.0万亿元,结售汇顺差8760亿元。从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看,按美元计价,银行代客涉外收入28419亿美元,对外付款26529亿美元,涉外收付款顺差1890亿美元;按人民币计价,银行代客涉外收入18.4万亿元,对外付款17.2万亿元,涉外收付款顺差12228亿元。 2021-07-23 16:08:32 王春英: 2021年上半年,我国外汇收支状况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银行结售汇和跨境收支呈现顺差。上半年,银行结售汇顺差1356亿美元,银行代客涉外收支顺差1890亿美元,主要是货物贸易项下收款和结汇保持较高水平,体现了国内经济稳中向好、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其中,第二季度银行结售汇和银行代客涉外收支顺差分别是470亿美元和677亿美元。 第二,售汇率总体稳定,企业跨境融资稳中有增。上半年,衡量购汇意愿的售汇率,也就是客户从银行买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支出之比是64%,这个比例比2020年下半年略降0.7个百分点,总体保持稳定。从外汇融资看,截至今年6月末,我国企业等市场主体的境内外汇贷款余额较2020年末增加377亿美元,主要是一季度增加较快,二季度保持稳定。上半年进口海外代付、远期信用证等跨境贸易外币融资余额增加322亿美元,总体与高水平的外贸规模相一致。 第三,结汇率稳中略增,企业外汇存款有所增加。衡量结汇意愿的结汇率,也就是客户向银行卖出外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收入之比为67%,这个比例比2020年下半年略升2.0个百分点。截至今年6月末,企业等市场主体的境内外汇存款余额较2020年末增加658亿美元,主要是企业货物贸易收汇增多。 2021-07-23 16:08:44 王春英: 第四,外汇衍生品交易规模增长,企业风险中性意识增强。2021年上半年,企业利用远期、期权等外汇衍生品管理汇率风险的规模同比增长了94%,这个增长比例高于同期银行结售汇增速69个百分点,还是很可观的,推动企业套保比率升至22.8%。套保比率我们原来给大家介绍过,就是银行代客所做的衍生品交易规模与银行代客做的即期和衍生品交易规模之比,也就是所有的代客结售汇交易中衍生品所占的比例。这个比例呈现较高的增长,所以我们觉得企业汇率避险意识增强,适应汇率波动的能力提高,风险中性的经营理念有所提升。 第五,外汇储备规模基本稳定。截至今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是32140亿美元,和去年末基本相当。上半年外汇储备规模有所波动,主要是受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综合因素的影响。 这是今年上半年外汇收支状况的五个特点。以上是我要通报的主要数据情况,下面我们和大家来交流一些问题。 2021-07-23 16:12:55 邢慧娜: 谢谢王春英副局长的情况介绍。大家可以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2021-07-23 16:20:01 总台央视记者: 请问王局您对今年上半年我国外汇市场的变化有什么样的评价?您对今年下半年我国外汇市场的发展趋势又是如何看待的?谢谢。 2021-07-23 16:34:35 王春英: 今年以来,外汇市场运行总体稳健,市场情绪基本平稳,汇率预期合理分化,外汇交易理性有序,外汇市场秩序保持良好。最突出的特点集中体现在人民币汇率上,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增强,而且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稳定。我想从两个方面跟大家说一下我们的观察和理解。 第一,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增强。上半年第一个交易日,人民币兑美元的即期汇率升到了6.4620,1-2月趋势保持相对稳定,3月份贬值1.5%,4-5月又升值了3.1%,6月份贬值1.6%。到6月底的时候,最后一个交易日收报6.4612,和年初6.4620差8个基点,100个基点才1分钱,8个基点基本上回到了原来的水平。所以,我们从上半年情况来看,双向波动是非常明显的。 我们觉得这里面有一些启示。首先,双向波动体现了国际市场变化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今年,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不平衡复苏,主要发达经济体不管是通胀还是就业趋势,均不明朗,加大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以美元指数为例,今年3月,美国通胀预期升温,拉动美元指数上涨2.6%。在4、5月,因为美国经济复苏不及市场预期,所以美元指数又下跌了3.4%。6月份,大家关注到,美联储议息会议释放的信号偏“鹰派”,叠加美国经济加快复苏,美元指数又转而上升2.7%。所以,国际市场主要形势也是反复变化,对各国的货币汇率也都产生了影响。所以,人民币双向波动增强,确实体现了国际市场变化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 还有,汇率双向波动体现了我国汇率市场化程度的提升。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历史波动率,我们计算了一下是3.1%,这个波动率已经逐步接近了欧元、英镑、日元等发达经济体货币的波动率,弹性增强。在市场化的调节机制下,双向波动的人民币汇率比较及时、充分,准确地反映了国际市场的变化和国内外汇供求的变化。这是今年上半年外汇市场上,人民币汇率表现的第一个很突出的特点。 第二,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稳定。近年来,大家都已经有一致的看法,就是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波动率也有所上升,但总体波动情况还是低于新兴经济体货币的,更不同于有一些货币经常出现大幅波动。人民币表现出比较良好的币值稳定性,在这方面我们也有以下评价。 首先,这反映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国家统计局最近发布数据显示,6月份中国制造业PMI50.9%,已经连续16个月在景气区间,上半年中国的GDP增长12.7%,中国经济稳定恢复、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经济活力明显增强。经济基本面优势对稳定人民币汇率、提升市场信心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区间保持基本稳定,体现了这方面的特点,或者说背后有这方面的支撑。 二是,反映了中国基本平衡的国际收支格局。近年来,国际收支保持了基本平衡的格局,而且是不断巩固。比如,经常账户顺差占GDP的比例已经连续5年保持在2%以内,既是顺差又是在合理的区间。今年上半年,延续着这样一个态势,经常账户仍旧处于合理区间内,跨境资本流动也是有出有进、保持平衡。所以,外汇储备基本稳定。根据我们已经公布的数据,一季度经常账户顺差694亿美元,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345亿美元,一进一出基本上是平衡的。所以,这也是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的一个市场供求基础。 下半年这种态势还会延续。我们刚刚提到的,能够使外汇市场和人民币汇率呈现上述特点和走势的支撑因素依旧存在,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另外,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国际收支运行状况还延续着稳定发展的态势。这些因素为外汇市场稳定发展提供很好的支撑。当然,汇率会受到国内外很多因素影响,国际上一些不确定性和不稳定因素依旧存在,所以,人民币汇率还会存在双向波动,但还是会在合理区间上保持基本稳定。谢谢。 2021-07-23 16:34:48 凤凰卫视记者: 近期,美联储货币政策何时转向调整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请问,未来如果美联储启动缩减购债计划或者开始加息,将对中国跨境资本流动造成怎样的影响?谢谢。 2021-07-23 16:37:54 王春英: 谢谢。你提出了一个比较热点的问题。通常来说,美联储缩表、加息,都会提振美元的利率和汇率,会对国际资本流动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的跨境资本流动带来一些影响。近期,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和通胀高企,市场上对美联储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的预期也在提升。我们觉得,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调整的确会对外部经济体特别是新兴经济体跨境资本流动产生比较多的影响,但对不同的经济体,影响也会不一样。我们从几个方面作了分析,因为中国也是比较大的新兴市场经济体,我们把中国的情况和很多新兴经济体从三个方面做了比较:一是实体经济角度,二是金融市场角度,三是国际收支平衡状况角度。从分析看,我们觉得中国应对外部变化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所以未来美联储政策调整对中国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应该说还是总体可控的。 在实体经济层面,中国经济复苏领先优势比较明显,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这都是有目共睹的。世界银行6月份发布的经济数据预测,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速为8.5%,比发达经济体高3.1个百分点,比新兴经济体高2.5个百分点。在G20国家中,也是增速最高的一个经济体。近期疫苗接种的快速推进,为经济稳定恢复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另外,在一些宏观指标中,也有很多的支撑因素。举一个例子,像消费物价指数比较稳定。另外,我们比较关注的宏观杠杆率也稳中有降。这些都显示中国经济基本面是稳健的,抵御外部冲击的基础是牢固的。 在金融市场层面,人民币资产性价比比较高,全球资产配置需求高于其他新兴经济体。目前,中国股票的市盈率与发达市场以及大多数新兴经济体相比,都是偏低的,所以投资价值还是比较高的。债券也有比较好的投资回报,比如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稳定在3%左右,显著高于实施零利率甚至负利率国家的债券。同时,我们也观察国际主权信用相关评价指标,中国的主权信用风险较低,人民币币值也是稳定的。所以,这些都是投资价值的体现。 2021-07-23 16:40:04 王春英: 当前,人民币资产在全球资产配置中的占比相对高于其他新兴经济体。我们看到IMF最近发布的数据,在今年一季度末,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人民币占比是2.45%,规模是2875亿美元。这个占比也比以前提升了,现在人民币是全球第五大官方储备货币。这体现了官方配置的一个需求。从市场机构配置需求来看,人民币债券和股票纳入主要国际主流指数以后,所占的权重在新兴经济体中也是首位。所以,人民币资产具有比较高的性价比和比较明显的成长价值。我们觉得,即使外部有一些变化,相应的投资者对这些因素也是不能不考虑的,这是不能忽视的优势。 从国际收支层面看,中国经常账户保持长期顺差局面,从这个角度看外部融资需求还是比较低的。因为有经常账户的顺差,所以中国整体呈现的是一个对外净资产国。一季度末,中国对外净资产达到2.1万亿美元,其中储备资产始终是全球第一。民间也有大量外汇资产,可以更好地应对外部流动性的变化和对外负债的调整。同时,对外融资依赖度也就是外债水平其实是比较低的,目前外债余额和GDP的比值,低于主要的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再加上近些年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能够比较好地发挥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从这几个方面的分析来看,中国经济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美国财政赤字和金融市场估值都是处于历史高位,市场认为这对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速度和节奏会形成一定的制约。所以,未来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有可能是渐进的。尽管我们作了上述的分析,但还是会非常关注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可能带来的风险,我们也会做好应对准备。谢谢! 2021-07-23 16:51:12 中国日报记者: 我的问题是,近年来,我国外债余额持续增长,请问主要推动力量是什么?下一步如何看待未来的外债发展趋势?谢谢。 2021-07-23 17:08:08 王春英: 感谢您的问题。近年来,中国的外债规模稳步增加,当前延续了这个态势。今年的3月末,中国全口径外债余额是2.5万亿美元,比上年末增长了5%。这一季度的增幅和过去几年每个季度的增幅基本相当。所以,外债规模是稳步增加的。 您刚才问推动力是什么?我们看外债增加的构成。首先,近一段时间,中国外债增加主要是来源于境外投资者增持境内债券。2020年以来,外资购买境内债券大概占了全口径外债增幅的一半。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债券市场持续开放,人民币资产收益良好,避险属性也在增强。这一类外债投资者中,一半以上是境外央行和主权财富基金类的机构。在投资标的上,主要是政府部门发行的债券,相对来说稳定性比较高。我们观察了相关长期资金汇入变化,2019年以来,有的时候外汇市场供求压力大一些,有的时候小一些,有的时候美元指数上涨得多一些或者跌得多一些,人民币升得多一些、贬得多一些,无论是什么样的情况,相关投资资金2019年以来始终是流入的,已经连续30个月呈现净流入的态势。所以,这主要反映了境外投资者多元化配置资产和寻求稳定收益的选择和需求。 下一步怎么看?前述说到的对于这类投资者形成吸引力的因素仍然存在。所以,境外投资者还会继续投资我们的债券,未来外债的增长还主要以这类资金为主。今年10月,中国国债会正式纳入富时罗素世界债券国债指数,至此,国际上主流的相关指数里都将涵盖人民币债券。6月末,国内债券托管量中外资占比3.1%,未来提升的空间比较大。同时,也不会高速增长,因为全球经济恢复,外部流动性、利率水平都会回归常态。所以,外资增持境内债券的步伐应该是更加稳健的,会以长期投资和多元化资产配置为主。 第二,从去年以来,非居民存款增长占全口径外债增幅的30%左右。非居民存款主要是境外中资背景的企业在银行的存款增加,很多企业在香港上市、发债,筹集资金以后,存回境内的商业银行。对于境内商业银行来说是被动形成的一部分负债,不是主动融资。在国内外汇流动性比较充足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更加倾向于把这部分资金运用于境外,总体体现为“外来外去”。还有一个特点,非居民外汇存款一般情况下,除了QFII资金以外,是不可以结汇的,如果提款也不会涉及购汇。所以,“外来外去”不涉及结汇、购汇,就对跨境资金的净流动和外汇市场供求基本没有什么影响。 第三,贷款和贸易信贷等传统的融资型外债总体是稳定的。截至3月末,这类外债余额与2020年底持平,且低于2014年末的历史高点。说明尽管外部流动性比较宽松,但中国的企业预期比较稳定,跨境融资理性有序,没有出现明显的大规模加杠杆行为。 第四,大家问到外债2.5万亿美元会不会规模高了,风险会不会比较大,从一些宏观指标来看,中国当前的外债不论是币种结构还是期限结构都在优化,总体的偿债能力比较强。截至3月末,人民币外债占比43%,比去年末提高了1.3个百分点。中长期的外债占比是45%,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从外债的安全性指标来看,截至去年末,外债负债率、偿债率、债务率都在国际安全线以内,而且都低于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整体水平。大家有的时候说,外汇领域专业术语相对多了些,所以我想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外债的负债率是年末的外债余额和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债务率是年末的外债余额和当年国际收支口径的货物和服务贸易出口收入的比率。偿债率是本年度的外债还本付息额和当年的货物和服务贸易出口收入的比率。所以,不论是刚刚分析的三大类结构还是总体来说,外债风险都是可控的。我们会持续监测、关注,特别是关注币种和结构的变化,也会注重引导市场主体去关注风险、强化风险意识,合理安排好自己的资产负债结构。这是我想对你问题的一个回应。谢谢。 2021-07-23 17:08:18 澎湃新闻记者: 最近国常会提出要研究深化金融开放工作,下一步外汇局在此方面将做何安排?谢谢。 2021-07-23 17:11:09 王春英: 感谢你的提问。下一步,外汇局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为重点,不断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有这么几个方面跟大家分享。 第一,稳妥有序推进资本项目高水平开放,完善境外机构境内发行股票、债券资金管理,支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开展跨境产业和实业投资,扩大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试点和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也就是QDLP和QFLP的试点。同时,推进外债登记管理改革,便利创新型企业跨境融资;开展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 第二,扩大贸易收支便利化试点范围。现在一些地区在试点,支持离岸贸易、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贸易新业态的跨境收支。国常会也提出要支持贸易新业态的发展。 第三,建设开放多元、功能健全的外汇市场,支持金融机构推出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外汇衍生产品,进一步丰富外汇市场产品和境内外参与主体,不断完善外汇市场基础设施体系。 第四,支持区域开放创新和特殊区域建设,研究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对外开放试点。 我想对您的问题作出上述回应。在这方面我们还会不断探索,根据市场需求和变化,不断作出调整和完善。谢谢。 2021-07-23 17:11:48 中新社记者: 今年以来,我国经常账户保持较高顺差,当前周边国家疫情反复,全球经济复苏也不平衡。请问,您预计未来我国经常账户将如何变动?谢谢。 2021-07-23 17:24:34 王春英: 应该说,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也是显著和迅速的。去年第一个季度,我国经常账户出现了逆差,但是中国经济恢复很快,我们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从去年二季度开始,国际收支经常账户转为顺差,并且逆势增长。 当前,周边国家疫情反复,全球经济复苏不平衡,今年一季度我国经常账户仍是小幅顺差。二季度已经发布了一些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初步数据,我们结合已经有的数据并作了一些预测,上半年以及未来一段时间,经常账户应该还会保持合理规模顺差。我们可以分项目跟大家看看经常账户差额的构成和未来的走势。 今年上半年货物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未来增速可能会是趋稳的。海关统计显示,用美元计价,今年上半年货物出口和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30%,进口增长27%,顺差是2515亿美元,增长42%。当前,外需总体还是回暖的,有利于带动出口,但是发达国家的生产也在恢复,再考虑去年高基数的影响,未来出口增速可能是回稳的。同时,内需恢复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保持高位,这种情况下进口也会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所以,货物贸易顺差可能会是趋稳的。这是我们对经常账户最主要构成项目——货物贸易的看法。 2021-07-23 17:24:48 王春英: 服务贸易逆差继续在低位运行,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还是需要时日的。今年前五个月服务贸易逆差是378亿美元,和2019年比还是处于非常低的水平。其中旅行逆差379亿美元,下降60%。这显示出,疫情在境外蔓延对跨境旅游、留学的抑制还是比较强的。运输逆差69亿美元,收窄69%,主要是运输收入有所增加。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情况,知识产权使用费逆差120亿美元,在疫情背景下,该项目收支规模上涨20%,反映了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扩大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成果。展望未来,虽然发达经济体疫苗接种速度在加快,决定服务贸易状况的跨境留学和旅行有望重启,但是我们觉得这可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预计短期内服务贸易逆差还是会保持在低位的。 从投资收益看,无论是对外投资,还是外商来华投资,收益都是在大幅回升的,但收益差额保持稳定。前五个月,对外投资收益从2020年低位大幅反弹;在国内经济稳中向好的支撑下,外商来华投资收益延续比较好的发展态势,处在历史比较高的水平。双向投资收益都处在比较高的水平,同时在外汇储备收益保持稳定的情况下,投资收益差额将会保持基本稳定。 对经常账户几大构成项目以及未来的基本走势,我们作上述阐释。 更长期一点看,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内外部经济均衡发展基础更加牢固,这些将为经常账户的平稳运行和基本平衡打下非常好的基础。所以,不管周边疫情出现怎么样的反复,全球经济怎么恢复,我们都相应地作了一些可能性分析,认为经常账户还会保持在一个基本平衡的区间。 2021-07-23 17:27:41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近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向波动增强,请问外汇局在管理汇率波动风险方面都作了哪些工作?谢谢。 2021-07-23 17:49:28 王春英: 感谢你关注我们外汇局的工作。我记得几次发布会都说到了,我们非常重视汇率风险管理问题,也把对于宣传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当做工作的重点。的确,今年积极支持企业汇率避险开展了比较多的工作。 第一,我们主动加强了与人民银行、商务部以及国资委这些部门的协作,在政策支持和宣传培训等方面形成合力,这是我们已经开展的工作。 第二,引导分支局和银行开展针对性的宣传、培训和上门指导,主要帮助企业了解汇率的避险政策和如何使用汇率避险工具,了解掌握实务。 第三,在外汇局微信公众号上开辟了“企业汇率风险管理”专栏,解读汇率风险中性理念,阐释外汇衍生品交易案例,分享各类不同的企业是如何管理汇率风险的经验。另外,我们在全国各地,不管是通过银行还是分局,选了很多不同案例,这种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案例可能对企业的帮助更大,目的是促进企业更好地提升汇率风险管理水平。这是我们已经开展的主要工作。 从效果上来看,还是比较明显的。中国的企业在汇率避险意识上出现了比较积极的变化,汇率避险意识进一步提升。我刚才提到了一个数据,今年上半年套保比例22.8%,比去年同期上升了7.5个百分点。银行代客衍生品交易规模接近6000亿美元,比2020年同期大幅增长94%。 未来,我们会继续推进前期开展的有效工作,创造条件支持企业管理汇率风险。一是不断推进外汇市场深化发展和对外开放,提升外汇市场广度和深度,包括研究增加有市场需求的新型避险产品,支持企业管好汇率。二是提高外汇市场透明度,增加数据的发布和解释,帮助企业深入了解政策和理解、判断形势变化,做好风险管理。三是继续引导和支持银行进一步提升外汇业务水平,更好的服务企业管理风险。四是继续加强与有关部委的协作,探索在政策上能更好的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汇率风险管理。这是我对于汇率风险管理工作、成效和计划开展的工作所作出的回应。谢谢你的关心。 2021-07-23 17:49:39 总台国广记者: 今年上半年,我国银行的外币存款不断累积,在2季度突破万亿美元大关,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谢谢。 2021-07-23 17:49:55 王春英: 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确实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也在我们的关注视野之内。今年4月份,外币存款突破万亿美元大关。对这个事情我们作了一些分析和研判,通过你的提问,跟大家分享一下。 先看来源:近期外币存款增加,由境外和境内主体各贡献一半。截至今年6月末,银行外币存款余额超过1万亿美元,其中,约1/3是境外非居民存入,2/3是境内居民存入。从增长结构来看,今年上半年,银行外币存款增加了1297亿美元,其中,境外非居民存款是640亿美元,占整个存款增量的49%,来自境内的是658亿美元,占51%。这是1万亿美元存款余额的构成和增量的构成。 从境外存款来看,主要是境外中资背景企业境外上市和发债后筹集资金存回,它对于跨境资金的净流动影响和外汇供求影响基本不大。刚才在前面回应记者提问的时候,已经提到过,就是“外来外去”资金,除了QFII外一般不能结汇,提款也不涉及购汇。“外来外去”有一个前提,境内外币流动性是充分的,境内没有那么大需求,既然被动存入的,基本会被银行境外运用。 境内外币存款的变动,主要是体现了货物贸易盈余,这是带动境内外币存款增长的主要原因。从历史观察看,货物贸易收入顺差大的时候,境内外币存款增长就快,反之增速就慢。今年上半年,货物贸易跨境收支顺差接近1600亿美元,同比增长74%。所以,总体上看境内企业外币流动性是充分的,外币资金是充分的,这是带动外币存款增长的一个原因。 近期,境内外币存款上升还反映了企业预期非常理性。近年来,企业等市场主体汇率预期更加稳定、外汇交易更加成熟,本外币资金的摆布更加趋于理性,没有形成特别强烈的单边升贬值预期。在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的情况下,也没有出现人民币在升值阶段,企业急于把手中外汇卖出结汇的情况,明显反映了企业的预期比较理性。 另外,境内外币存款上升增加了银行的对外资产,有助于实现国际收支自主平衡。企业部门的经常账户盈余没有结汇,而是存入了银行,今年以来银行部门将吸收存款的一部分运用到境外,增加了对外净资产。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经常账户有一部分收入,资本和金融账户有一部分流出,一个顺差、一个逆差,没有进到储备里。所以,这部分资金实际上有助于国际收支的自主平衡。 未来,外币存款走势会趋于平稳。国内外的生产生活等活动都在向常态恢复中,货物贸易运行将会更加平稳。同时,外部金融市场条件也会发生一些变化。所以,外币存款增幅会趋稳。从5、6月的情况看,外币存款增速已经逐步出现放缓态势。 最后,外汇局将不断推动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方便境内主体更好的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过政策支持和调整来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谢谢。 2021-07-23 17:51:03 邢慧娜: 最后一个提问。 2021-07-23 17:51:26 日本经济新闻记者: 关于上海浦东新区,国务院提出了开展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试点,外汇期货试点也许会吸引更多的投机资金入场。请问,中国市场在推进这些金融开放措施的同时,如何监管投机资金?谢谢。 2021-07-23 17:53:48 王春英: 谢谢你的问题,你的关心也是我们的关切。我们和大家一样,看到了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出台的文件,支持浦东新区开展高水平的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这个事我们也高度重视。其中,确实提到了研究探索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等开展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试点。我们对此会认真落实文件精神,坚持实需原则和风险中性,积极开展外汇期货相关事宜的研究和推动工作。同时,我们也会支持企业充分利用现有的外汇市场产品,做好汇率风险管理。 对您刚才提到的,我觉得跟我们的原则是一致的,外汇管理局会始终重点打击外汇违法违规行为,不断完善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维护外汇市场秩序和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对于你的问题,我作上述回应。谢谢。 2021-07-23 17:54:21 邢慧娜: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王春英副局长,也谢谢各位媒体朋友们。 2021-07-23 17:54:35 (原文载于中国网) 2021-07-27/dalian/2021/0727/1360.html
-
为更好地贯彻执行经常项目外汇业务指引(2020年版),改进经常项目外汇管理与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个人外汇业务便利化,2021年3月25日,大连市分局经常项目管理处组织中国银行大连市分行召开了经常项目个人外汇业务指引(2020年版)培训会。此次培训采取现场与网络平台在线直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500余人参加本次培训。 会上,围绕2020年总局下发的经常项目个人外汇业务指引进行重点解读。第一,简要介绍了个人外汇管理历史沿革,个人外汇管理框架和个人外汇管理内容。第二,结合本次操作指引的修订背景与意义,详细讲解了新版操作指引的章节调整,按业务条线逐条梳理了本次修订的要点。第三,结合今年个人外汇业务重点工作对银行提出具体要求。 此次培训使参会人员对新版操作指引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为今后银行开展相关业务提供了有效指导。 2021-04-07/dalian/2021/0407/1284.html
-
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大连市分局举办 “防范汇率风险,树立中性理念”外汇业务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招商银行大连分行承办。 国家外汇管理局大连市分局代表、招商银行总行专家及工商界逾100名企业代表出席了研讨会。本次研讨会旨在推动企业树立风险中性理念,有效规避汇率风险。 会上,大连市分局代表对“汇率风险中性”进行了解读,在人民币汇率有升有贬、双向波动的经济环境下,建议企业切实树立风险中性理念,强化自身风险管理,实现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招商银行总行专家对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和汇率避险产品进行了讲解,为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管理财务成本提供了有效方案;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专家结合实际案例对套期会计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阐述。 2021-07-23/dalian/2021/0723/1357.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是中国人民银行管理的依法进行外汇管理的国家局。2022年度我局计划招录7名公务员(含参公管理人员),其中,综合司(政策法规司)1名,业务司局、外汇业务数据监测中心各3名。 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务员考录工作按规定由国家公务员局统一组织。考生可登录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网站(http://bm.scs.gov.cn/kl2022)进行网上报名。职位要求请查看专题网站招生简章(其中,外汇局部门代码为174000)。如有疑问,请拨打咨询电话010-68402108/2343。 欢迎广大有志于为国家外汇管理事业奉献青春、实现人生价值的青年才俊踊跃报名! 国家外汇管理局人事司 2021年10月15日 2021-10-18/dalian/2021/1018/1411.html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1年10月22日(星期五)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介绍2021年前三季度外汇收支数据,并答记者问。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邢慧娜: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我们邀请到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女士,请她向大家介绍2021年前三季度外汇收支数据,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下面,我们还是先请王春英女士作介绍。 2021-10-22 10:01:47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首先通报一下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外汇收支的情况,然后再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今年前三季度,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国际环境复杂严峻。中国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国民经济继续保持恢复态势,主要宏观指标处于合理区间。中国外汇市场运行平稳,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总体稳健,外汇收支交易活跃,跨境资金流动总体稳定。 从银行结售汇数据看,前三季度按美元计价,银行结汇18598亿美元,售汇16798亿美元,结售汇顺差1800亿美元。按人民币计价,银行结汇12.0万亿元,售汇10.9万亿元,结售汇顺差11637亿元。从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来看,按美元计价,银行代客涉外收入44034亿美元,对外付款41686亿美元,涉外收付款顺差2348亿美元;按人民币计价,银行代客涉外收入28.5万亿元,对外付款27.0万亿元,涉外收付款顺差15194亿元。 2021-10-22 10:02:30 王春英: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外汇收支状况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银行结售汇和跨境收支总体呈现顺差。前三季度,银行结售汇顺差是1800亿美元,银行代客涉外收支顺差是2348亿美元,主要是货物贸易和直接投资等基础性顺差延续比较高的规模,这说明中国经济稳定恢复对外汇市场的支撑作用还是持续显现的。这是第一个特点,就是银行结售汇和跨境收支都是呈现了总体的顺差。 第二,售汇率保持稳定,跨境融资逐步趋稳。前三季度,衡量购汇意愿的售汇率,也就是客户从银行买汇和客户涉外外汇支出,这个比例是63.8%,和2020年同期水平基本持平。从外汇融资看,今年9月末,我国企业等市场主体的境内外汇贷款余额比去年年底增加了403亿美元,主要是一季度增加比较快,4月份以来比较稳定。9月末,进口海外代付、远期信用证等跨境贸易外币融资余额是1429亿美元,基本回归到了疫情之前的水平。所以,第二个特点就是售汇率保持稳定,跨境融资逐步趋稳。 第三,结汇率略有上升,近期外汇存款余额基本稳定。前三季度,衡量结汇意愿的结汇率,也就是客户拿到外汇以后卖给银行的规模和客户涉外外汇收入之比是66.9%,这个比例比去年同期略升2个百分点。到今年9月末,企业等市场主体的境内外汇存款余额比去年年底增加了636亿美元,其中,上半年增加了658亿美元,7月以来余额是基本稳定的。所以,第三个特点是结汇率略有上升,近期外汇存款基本稳定。 2021-10-22 10:03:55 王春英: 第四,外汇衍生品交易规模保持增长,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意识逐步加强。我们有几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企业利用远期、期权等外汇衍生产品来管理汇率风险的规模,同比增长是比较高的,增速是80%,这个增幅高于同期银行结售汇增速56个百分点,推动企业套保率同比上升7.9个百分点,达到22.1%。这个数据显示企业的汇率避险意识增强,风险中性经营理念在提升。 第五,外汇储备规模基本稳定。到今年9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32006亿美元,比去年年底略降0.5%。前三季度,外汇储备规模变化的主要原因我们也跟大家分享过,主要是受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以上就是我要通报的2021年前三季度中国外汇收支主要统计数据。下面,我希望大家就外汇收支状况有关问题作交流。 2021-10-22 10:16:07 邢慧娜: 现在欢迎大家提问,提问前还是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2021-10-22 10:19:43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今年以来,我国的跨境资本流动情况是怎么样的?有哪些新的特点?您又作出如何的评价呢?谢谢。 2021-10-22 10:40:42 王春英: 感谢你。今年以来,刚才我们在通报情况的时候说到了,全球的疫情在持续演变,世界经济不平衡、不充分地复苏,主要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转向预期在逐渐升温,部分新兴经济体已经开始加息。可以说,外部环境还是比较严峻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的外汇收支形势总体稳定,跨境资金有序平稳流动,外汇市场韧性增强,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价格的指标来看,当前中国跨境资金流动和外汇市场表现出“双稳”特征。 我们先说第一个稳,就是从数量上来看,跨境资金有序流动,近期保持稳定的小幅净流入态势。第三季度,企业和个人等非银行主体跨境月均净流入规模是153亿美元,其中跨境外汇月均净流入是112亿美元。银行的代客结售汇月均顺差是147亿美元,这个说明境内企业和个人的外汇收支以及外汇供求总体上是略有盈余的。 第二个稳,是从价格的角度来看,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总体表现稳健。我们回顾一下今年以来人民币的走势,1-2月份和4-5月份人民币对美元分别升值了1.3%和3.1%,3月份和6月份,因为受美国通胀预期升温和减少购债信号的释放,人民币分别贬值了1.5%和1.6%。进入三季度以后,人民币窄幅波动。同时,在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的环境中,人民币的币值稳定性是强于多数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前三季度美元指数上涨4.7%,主要国家货币对美元都是贬值的,新兴市场货币指数下跌4.6%,而人民币小幅升值1.2%。其中,9月份以来,美国货币政策转向预期加强,美元指数上升,同期人民币窄幅波动,稳定在6.46的水平。 从量的角度和价的角度来看,我们的跨境资金流动和外汇市场呈现了“双稳”特征,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首先,中国的经济总体保持恢复态势,这是外汇市场平稳运行的基础。最近国内主要经济数据都已经发布了,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8%。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月份最新的预测,中国全年经济增长是8.0%,这个增长幅度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新兴市场国家,我们的相对优势仍旧是比较突出的。中国仍旧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国内良好的经济基本面是外汇市场稳定的内在基础。 第二,货物贸易和直接投资等和实体经济密切相关的涉外交易顺差扩大,带来了更加稳定的跨境资金流入。今年前两季度经常账户顺差是1227亿美元,占同期GDP的比例为1.5%,比去年同期增长了0.6个百分点,而且仍旧在合理均衡区间。三季度,以人民币计价的货物贸易进出口顺差和去年同期比,上涨8.6%。同时,服务贸易受疫情的影响,旅行支出、留学支出仍然比较低,服务贸易逆差低位运行。这样看起来,前三季度经常账户仍旧会保持一定规模的顺差。再看直接投资,商务部的数据已经公布了,1-9月,我国实际利用外资1293亿美元,同比增长25%。这些与实体经济密切相关的顺差,是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平衡的基础,也是外汇市场重要的资金来源。 第三,外汇市场交易保持理性有序,汇率预期比较平稳。从外汇衍生品市场看,远期价格符合市场定价,没有隐含升值预期和贬值预期;外汇期权市场的有关指标也反映出汇率预期是比较平稳的。在即期市场上,市场主体表现为“逢高结汇、逢低购汇”的理性交易方式,有利于人民币保持稳定。此外,当前外汇市场交易是以实需为主的,跨境贸易投资情况和相关结售汇表现较为一致。 未来,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格局没有改变,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大局没有改变,这些因素将继续为跨境资金流动保持平稳和外汇市场平稳运行提供有力的支撑。谢谢。 2021-10-22 10:40:52 海报新闻记者: 近年来,外汇局一直在推进企业树立风险中性的理念。想了解一下,目前在这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后期在推动企业正确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帮助企业提升汇率风险管理水平方面,外汇局还将采取哪些措施?谢谢。 2021-10-22 10:57:45 王春英: 感谢你的关心,尤其是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对这个事情的关注。这也是我们一直想大力推动的,而且今年我们也是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进一步推进了这方面的工作。我们觉得在外汇市场管理和发展方面,满足实体经济避险需求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看到了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意识在逐渐增强。前面通报数据的时候,我也给大家分享了一些数据,今年1-9月份,企业的远期、期权等外汇衍生产品交易规模接近9000亿美元,这个数据同比增长80%,比同期结售汇增速高出56个百分点,套保比率现在达到了22.1%,同比上升7.9个百分点,显示出企业的避险意识明显提升。今年我们大力宣传企业应该保持汇率风险中性,增强这方面的意识和理念。 这项工作不是短期的、一时的,我们觉得它应该是长期的,要始终不断推动的。我们在看到这些数据比较积极的同时,也要分析有哪些工作对推动企业或者市场主体增强汇率风险中性意识发挥更好的作用。我们觉得有几方面的工作是比较有效的,未来会继续坚持。 第一方面,全方位、多角度提升汇率风险意识,宣传培训是比较重要的。今年通过国家外汇管理局微信公众号推出了系列衍生品相关的理念、概念,银行具体产品类型,企业利用衍生产品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案例等一系列宣传文章,提高了市场主体获得信息的便利性和针对性。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和商务部、人民银行以及国资委等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在培训和宣传方面,共同做了一些工作,在宣传合作等方面形成合力。外汇局分支局和银行也加强了上门指导,引导企业树立汇率风险中性意识。 第二方面,支持金融机构持续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是比较有效的。这方面做的工作是通过外汇自律机制,我们开展了银行汇率风险中性管理评估,引导银行不断加强人员专业化培训,提升分支机构的展业能力,有效扩大衍生产品服务的覆盖面。银行衍生产品服务涉及基层各个方面,银行人员能力提升,网点分布广泛,可以更好服务于基层需求。另一方面,我们也积极搭建银企交流合作平台,精准服务企业合理避险的需求。所以我们觉得第二方面工作也是比较有效的,会继续开展。 第三方面,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汇率避险的支持力度。积极拓展中小微企业的汇率避险渠道,比如说,推进银行合作办理外汇衍生产品业务发展。有一些小型银行,可能自身没有像大银行一样办理衍生品服务的资格,但是它有相当多的小微客户。所以,我们在政策上支持这样的小型银行和有资质的大型银行进行合作,通过大型银行满足相关客户需求,有利于小型银行服务本地小微企业避险保值。另一方面,我们大力推动各部门降低中小微企业避险保值的成本。比如指导外汇交易中心减免银行服务中小微企业避险保值衍生品交易手续费,我看到的消息是减免50%。另外还有一些银行也在研究,给予一些符合他们规定要求的小微企业一定限额的外汇衍生品专项授信额度。也就是说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可以不用提交真金白银的保证金了,可以在授信额度范围内开展衍生品的避险保值,这样中小微企业的避险成本就会下降很多。 所以我们总结起来,过去我们做了这几方面的工作是比较有效的,未来我们还会继续推进这方面的工作,把它作为长期的、持续的工作开展下去。 最后,借你的问题,我想再强调一下,我们的市场主体是最关键的,企业一定要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的理念,要立足主业,理性地来对待汇率的涨跌,要非常审慎地安排自己资产、负债的币种和期限,要选择适合自身的套保策略。我们想给大家提三点建议。第一,要识别可能面临的汇率风险。企业一定要对自己日常运营中存在的汇率风险因素进行辨析与识别,充分认识面临的风险敞口是多少。第二,看到有风险敞口后,要制定有效适用的套保策略。我们建议企业根据自身的风险敞口,同时结合自己的生产经营情况制定套保策略。遵循适用原则,选择与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和套保需求相一致的远期、掉期或者期权等产品,可以选择静态对冲,也可以采取滚动对冲等灵活的方式。企业自己应该有这个选择的意识,商业银行也会帮助企业提供这方面的咨询和服务。第三,要建立完善科学的考核机制。企业应该保持财务状况的稳健和可持续。我们过去提到不应该以套保盈亏论英雄,不能简单地用远期汇率和到期的即期汇率做比较来看套保究竟是盈还是亏、是赚还是赔。应该遵循的就是“期”和“现”相结合的原则科学评价,把风险敞口的损益和衍生工具的损益加总以后去综合评价,只有用这种科学的评价,公司的财务人员才有条件或者说有胆量去把你风险敞口锁定。 所以对企业来说,我们愿意给大家提示以上三点,希望大家通过你们的渠道向更多的银行、更多的企业来传递这方面的信息。谢谢! 2021-10-22 10:58:19 经济日报记者: 刚才王局也有提到近段时间美联储等海外央行不断发出货币政策转向的信号,部分新兴经济体已经开始加息。在此背景下,我国的跨境资本流动是否会加剧?外汇局准备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谢谢。 2021-10-22 11:16:49 王春英: 谢谢。这个问题是我们一直重点关注的问题。以美联储为代表的海外央行已经多次释放货币政策调整的信号,国际国内都广泛关注,我在这里刚好借助你的问题给大家交流一下我们的最新观测和一些基本判断。 总的来看,中国的外汇市场抗风险能力比过去明显增强,本轮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不会改变我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格局,也不会改变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态势。得出这样的结论,有以下几个理由: 第一,市场对于美联储减少购债的路径已经有了充分的预期,短期内引发国际市场动荡的风险可控。今年下半年以来,美联储多次就减少购债和市场沟通,其货币政策调整节奏、力度与市场预期比较吻合。三季度以来(截至昨天),美元指数上涨了1.4%,十年期美债收益率上涨了0.2个百分点,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升3.2%,国际金融市场小幅波动、总体稳定。另外,从过去的经验来看,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易扩难缩,而且疫情对全球的经济活动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从当前美国财政赤字和金融市场估值来看,都处于历史高位,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是渐进的,对国际金融市场和我国外汇市场的影响也就会降低。 第二,新兴经济体自身的稳健性提升,对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的适应性有所增强。这一轮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持续时间比较短,但资金释放量比较大。在这期间,资金直接流入到新兴市场的并不多。根据国际金融协会的监测,去年4月份到今年9月份,除中国以外的新兴经济体证券市场资金的流入月均规模显著低于2009年到2013年上一轮美联储量宽时期。同时,近年来新兴经济体自身基本面显著改善,如经常账户逆差占GDP的比例收窄,外债增长减缓,而且外汇储备是增长的。总体上抗外部风险能力增强。 第三,我国的宏观基本面稳健,外汇市场日益成熟,对外负债结构不断优化,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明显增强。从宏观层面来看,中国经济发展韧性持续显现,主要宏观经济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比较稳定;经常账户顺差也是在均衡区间,内外部经济平衡基础稳固;同时,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稳步推进,跨境资金双向均衡流动;人民币汇率弹性不断增强,有利于释放升贬值压力。从微观层面来看,外债结构持续优化,在本轮美联储量宽时期,中国的外币外债增幅不及2009年到2013年上一轮的一半。本币外债增长主要是境外投资者来境内投资债券,其中长期债券比较多,稳定性比较高。同时融资性外债占比从2014年末的79%降至2021年6月底的55%,而且融资性外债里还有相当一部分与贸易相关,也就是贸易信贷,所以这类风险也相对较低。总体来看,近年来中国外债稳定性比较高,负债率、偿债率、债务率这些指标都在国际安全线以内。 所以,这一轮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不会改变中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格局,也不会改变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态势。当然,美国生产供给约束和需求回暖之间的矛盾难以快速消除,未来美国通胀也可能持续在高位徘徊,我们仍会高度关注这个问题,也会关注美联储加息步伐和有关的影响。外汇管理局将会保持政策的定力,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安全与发展,推进外汇领域改革开放,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不断完善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同时,适时开展逆周期调节,切实维护外汇市场稳定。谢谢。 2021-10-22 11:17:01 中国日报记者: 从最新数据看,外资持续增持中国债券资产,但持债规模增速有所回落。请问,您如何看待外资购债放缓?如何判断下一步趋势?谢谢。 2021-10-22 11:22:02 王春英: 谢谢你的提问。关于你的问题,我想通过几组数据来回答并分享几个观点。根据外汇局统计,到今年9月末,外资持有境内债券规模是6176亿美元,其中上半年外资净增持规模是1018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71%。这个增长是在全球疫情背景下实现的。疫情的背景下,中国的经济稳定恢复,外部流动性超宽松,这是特殊时期的一个特殊表现。 三季度以来,我们看到外资买债比上半年的高位确实有所回落,但跟2019年的同期对比,仍然增长7%。所以,在全球经济逐步恢复以及大国货币政策转向的预期下,外资购买债券保持了一定的规模,而且向疫情前的常态回归,我们觉得是一个正常的表现。从中长期来看,外资对于稳步配置人民币债券应该还是有兴趣的,而且也将还是一个趋势。对此我们想跟大家分享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中国债券市场规模比较大,而且外资占比比较低,未来有比较大的增长空间。中国债券市场余额到9月末是128.1万亿人民币,这个规模排名在美国之后居全球第二位,可以看到我们的债券市场规模是很大的。境外投资者在我国债券市场占比是3.1%,比去年底上升了0.2个百分点,主要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后,中国的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等高信用等级的债券资产逐渐受到全球投资者的青睐。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的债券市场规模庞大、流动性好,但是外资占比仍旧比日本、韩国、巴西这样的发达和新兴经济体要低。所以,我们觉得未来外资增配人民币债券还是有很大空间的,我们规模够大、流动性够好。 第二,境内债券收益率相对比较高,人民币币值也是稳定的,所以我们的债券市场有比较良好的投资价值。今年以来,中国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在3.0%上下窄幅波动,远高于美国和欧盟等实施低利率甚至负利率的经济体,表现出比较高的投资价值。未来中国实行常态化的货币政策,债券收益率仍然会维持在合理适宜水平。同时主权信用风险相关指标显示,我们的主权信用风险是低的,人民币币值是稳定的,这些都是投资价值的表现。所以我们认为第二个支撑外资继续增持境内人民币债券的优势是债券收益率比较高,人民币币值稳定,具有比较好的投资价值。 第三,人民币债券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比较独立的资产收益表现,有助于投资者分散风险。由于国内外经济周期差异,以及中国维持宏观政策的独立性,人民币资产和欧美国家资产在价格、收益状况等方面相关性都比较低。在复杂多变的市场情况下,人民币债券有利于国际投资者降低投资组合的波动幅度,并且可以优化它的综合收益,凸显了中国人民币债券分散风险的配置意义。这是第三方面的优势。 第四,中国的债券市场国际化水平持续提高,这也是吸引配置型资金流入很重要的原因。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开放不断推进,国际投资者对我国债券的认可度也在持续提高。截至目前,中国的国债已经纳入全球三大主要指数。根据市场机构的估算,中国的资产在三大指数中的占比将在5%到10%之间,排在所纳入的新兴经济体资产的首位。未来随着境内债券市场进一步稳步发展,各类债券产品不断丰富,以及相关法律制度与国际市场不断接轨,有望吸引更多被动型和主动型的配置资金流入。 对您刚才的提问,我们有上述几个数据和观点跟大家分享。当然,我们觉得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调整是影响全球投资策略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在这一方面,我们还会不断加强监测跟踪,做好政策应对和预期引导,维护外汇市场稳定。我们也希望通过大家来给市场发出我们所观测到的一些信号,和大家一起更好地判断市场和做好投资组合,希望大家获得更好的收益。谢谢。 2021-10-22 11:22:27 邢慧娜: 时间关系,最后两个问题。 2021-10-22 11:22:41 澎湃新闻记者: 10月以来,美元指数冲升至94以上,在此背景下,人民币逆势走强并一度突破6.4,请问外汇局如何看待并预判人民币的汇率走势?谢谢。 2021-10-22 11:27:53 王春英: 谢谢你的观察。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有升有贬、双向波动,总体保持稳定。本月19号,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到了6.4以内,这是市场力量推动的正常表现。之所以这样讲,一方面,美元指数回落是主要的触发因素,目前市场已经逐步消化美联储缩表消息,再加上其他主要发达经济体加息预期升温,美元汇率暂时缺乏上涨动力。 另一方面,9月份我国货物贸易顺差仍然较高,国庆假期之后集中收结汇现象比较明显。从20号以来的市场表现来看,人民币汇率基本保持窄幅波动。 未来,人民币汇率仍将取决于国内外经济形势、国际收支状况和国际外汇市场变化等因素,汇率既不会持续升值,也不会持续贬值,将会继续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谢谢。 2021-10-22 11:28:09 北京青年报记者: 我注意到美国财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国减持美债,您如何分析我们减持的原因?另外,下一阶段我们是否还会继续缩减美债的持仓规模?谢谢。 2021-10-22 11:50:12 王春英: 你的关注也是很多媒体或者投资者关心的问题。美国的财政部网站每个月都会公布美国的国际资本流动情况,其中就包括你刚才提到的各国投资者对美债的持有量,数据显示中国有一些减持。在国别的统计数据中没有区分官方和非官方,中国的外汇储备,商业银行以及其他的各类主体都对美债有投资。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我觉得不同的主体投资目标、目的和原则是不一样的,商业机构、企业都有自己的考虑。外汇储备的经营管理,是以安全、流动、保值增值为目标,而且投资是按照多元化和分散化的原则进行的。外汇储备对于美国国债的投资也是市场行为,按照市场原则,根据市场状况和投资需要进行专业化管理,外汇储备一直是负责任的长期投资者。 美国国债是全球债券市场最主要的投资品种和交易品种。因为相对来说,美国国债的市场规模是很大的,而且流动性也是非常好的。大型的金融市场投资者都需要依托国债市场来进行流动性管理和构建投资组合,各类投资者都会比较看重美国国债的市场。 对于未来,正如刚才所讲到的,不同主体投资的目的或者配置的目的和原则不同,采取的策略会有差异。从储备的角度来说,我们是负责任的长期投资者,按照市场化的原则,根据市场状况和投资需求进行专业化的管理。 我想对你的问题作出上述的回应。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美国财政部公布的国别数据里,不区分官方和非官方,既包括储备投资,也包括金融机构、企业等其他投资主体。谢谢。 2021-10-22 11:50:33 邢慧娜: 今天的发布会就先到这儿。谢谢王春英副局长,也谢谢各位媒体朋友们。 2021-10-22 11:50:57 2021-10-25/dalian/2021/1025/1418.html
-
普兰店支局在去年重点企业外汇服务专员制度取得良好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建立“外汇局+银行” 的“1+X”外汇服务专员制度,联合辖区业务量较大的6家银行对企业提供“一对一、点对点”外汇服务,宣传外汇便利化政策和汇率风险中性理念,了解企业需求,解答企业疑问,扩大受益企业覆盖面,支持外贸企业发展。 近期,普兰店支局领导带队与辖区两家商业银行相关工作人员一起深入企业,与开展外汇专题服务现场对接活动,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听取企业对外汇政策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为企业解决外汇业务难题。 支局领导现场向企业财务人员普及汇率风险中性意识,建议企业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理念,积极用好衍生产品。参加对接的商业银行业务经理向企业简要介绍了外汇衍生产品的运用、跨境人民币结算相关知识,推动企业更加重视汇率风险管理并积极付诸实践。 2021-09-10/dalian/2021/0910/1390.html
-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精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切实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国家外汇管理局坚持开展法规清理,2009年以来已宣布废止和失效近900件外汇管理法规文件。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公布废止和失效27件外汇管理规范性文件的通知》(汇发〔2016〕29号),再次废止和失效法规文件27件。 一是按照完善制度供给、简化管理的原则,逐条分析法规条款内容,对主要内容已被新文件代替、与当前管理实际不符的18件外汇管理规范性文件予以废止。主要涉及货物贸易管理、个人外汇管理、境外投资外汇登记管理等。所涉相关业务按照现行规定依法办理,如个人用汇仍然按照《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等办理,监管要求没有变,支持和便利市场主体正常合理用汇的原则没有变。 二是按照建立逻辑一致、简明清晰政策框架的原则,加强法规“底账”梳理,对适用期已过或调整对象已消失、实际上已失效的9件外汇管理规范性文件宣布失效。如关于1998年年底清理中央单位半封闭帐户、2005年开展外汇账户管理改革试点、2010年和2011年开展外商投资企业外汇年检等的通知。 前述文件宣布废止和失效,进一步提升了便利化水平,便于市场主体了解和执行外汇管理政策。下一步,外汇局将继续紧密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工作部署,加快推进简政放权和政府职能转变,狠抓改革攻坚,落实法规清理长效机制,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同时,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支持银行完善展业自律机制、严格履行真实性合规性审核等展业要求和责任,保持对外汇违法违规高压打击态势,维护健康外汇市场秩序,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2016-11-09/dalian/2016/1109/177.html
-
2018年3月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70252亿美元,对外负债54527亿美元,对外净资产15725亿美元。 在对外金融资产中,直接投资资产14974亿美元,证券投资资产5145亿美元,金融衍生工具资产78亿美元,其他投资资产17652亿美元,储备资产32403亿美元,分别占对外金融资产的21%、7%、0.1%、25%和46%;在对外负债中,直接投资负债30670亿美元,证券投资负债11535亿美元,金融衍生工具负债41亿美元,其他投资负债12281亿美元,分别占对外负债的56%、21%、0.1%和23%。 按SDR计值,2018年3月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48321亿SDR,对外负债37505亿SDR,对外净资产10816亿SDR。 2018年3月末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 项目 行次 期末头寸 (亿美元) 期末头寸 (亿SDR) 净头寸 1 15,725 10,816 资产 2 70,252 48,321 1 直接投资 3 14,974 10,300 1.1 股权 4 12,653 8,703 1.2 关联企业债务 5 2,321 1,597 1.a 金融部门 6 2,459 1,691 1.1.a 股权 7 2,360 1,623 1.2.a 关联企业债务 8 98 68 1.b 非金融部门 9 12,516 8,609 1.1.b 股权 10 10,293 7,080 1.2.b 关联企业债务 11 2,223 1,529 2 证券投资 12 5,145 3,539 2.1 股权 13 3,170 2,180 2.2 债券 14 1,975 1,359 3 金融衍生工具 15 78 53 4 其他投资 16 17,652 12,141 4.1 其他股权 17 54 37 4.2 货币和存款 18 4,012 2,760 4.3 贷款 19 6,958 4,786 4.4 保险和养老金 20 111 76 4.5 贸易信贷 21 6,038 4,153 4.6 其他 22 479 329 5 储备资产 23 32,403 22,288 5.1 货币黄金 24 784 539 5.2 特别提款权 25 112 77 5.3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26 77 53 5.4 外汇储备 27 31,428 21,617 5.5 其他储备资产 28 1 1 负债 29 54,527 37,505 1 直接投资 30 30,670 21,095 1.1 股权 31 28,268 19,444 1.2 关联企业债务 32 2,401 1,652 1.a 金融部门 33 1,563 1,075 1.1.a 股权 34 1,441 991 1.2.a 关联企业债务 35 122 84 1.b 非金融部门 36 29,106 20,020 1.1.b 股权 37 26,827 18,452 1.2.b 关联企业债务 38 2,279 1,568 2 证券投资 39 11,535 7,934 2.1 股权 40 7,751 5,331 2.2 债券 41 3,784 2,603 3 金融衍生工具 42 41 28 4 其他投资 43 12,281 8,447 4.1 其他股权 44 0 0 4.2 货币和存款 45 4,826 3,320 4.3 贷款 46 4,249 2,922 4.4 保险和养老金 47 102 70 4.5 贸易信贷 48 2,794 1,922 4.6 其他 49 209 143 4.7 特别提款权 50 102 70 说明:1.本表记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2.净头寸是指资产减负债,“+”表示净资产,“−”表示净负债。 3.SDR计值的数据,是由当季以美元计值的数据通过SDR兑美元季末汇率 折算得到。 2018-07-12/dalian/2018/0716/658.html
-
截至2018年3月末,我国全口径(含本外币)外债余额为115921亿元人民币(等值18435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下同)。 从期限结构看,中长期外债余额为41268亿元人民币(等值6563亿美元),占36%;短期外债余额为74653亿元人民币(等值11872亿美元),占64%,短期外债比例保持稳定。短期外债余额中,与贸易有关的信贷占37%。 从机构部门看,广义政府债务余额为12056亿元人民币(等值1917亿美元),占11%;中央银行债务余额为1568亿元人民币(等值249亿美元),占1%;银行债务余额为57529亿元人民币(等值9149亿美元),占50%;其他部门债务余额为30419亿元人民币(等值4838亿美元),占26%;直接投资:公司间贷款债务余额为14349亿元人民币(等值2282亿美元),占12%。 从债务工具看,贷款余额为26794亿元人民币(等值4261亿美元),占23%;贸易信贷与预付款余额为17569亿元人民币(等值2794亿美元),占15%;货币与存款余额为30376亿元人民币(等值4830亿美元),占26%;债务证券余额为24068亿元人民币(等值3828亿美元),占21%;特别提款权(SDR)分配为639亿元人民币(等值102亿美元),占1%;直接投资:公司间贷款余额为14349亿元人民币(等值2282亿美元),占12%;其他债务负债余额为2126亿元人民币(等值338亿美元),占2%。 从币种结构看,本币外债余额为39583亿元人民币(等值6295亿美元),占34%;外币外债余额(含SDR分配)为76338亿元人民币(等值12140亿美元),占66%。在外币登记外债余额中,美元债务占81%,欧元债务占9%,日元债务占2%,特别提款权和其他外币外债合计占比为8%。 附表:中国2018年3月末按部门划分的外债总额头寸 2018年3月末 2018年3月末 (亿元人民币) (亿美元) 广义政府 12056 1917 短期 1185 188 货币与存款 0 0 债务证券 1185 188 贷款 0 0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0 0 其他债务负债 0 0 长期 10872 1729 SDR分配 0 0 货币与存款 0 0 债务证券 7640 1215 贷款 3232 514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0 0 其他债务负债 0 0 中央银行 1568 249 短期 793 126 货币与存款 793 126 债务证券 0 0 贷款 0 0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0 0 其他债务负债 0 0 长期 775 123 SDR分配 639 102 货币与存款 0 0 债务证券 0 0 贷款 0 0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0 0 其他债务负债 136 22 其他接受存款公司 57529 9149 短期 45983 7313 货币与存款 29573 4703 债务证券 4894 778 贷款 11305 1798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0 0 其他债务负债 211 33 长期 11546 1836 货币与存款 0 0 债务证券 7713 1227 贷款 3786 602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0 0 其他债务负债 47 7 其他部门 30419 4838 短期 22260 3540 货币与存款 10 2 债务证券 260 41 贷款 3785 602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17261 2745 其他债务负债 943 150 长期 8160 1298 货币与存款 0 0 债务证券 2376 378 贷款 4686 745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307 49 其他债务负债 790 126 直接投资:公司间贷款 14349 2282 直接投资企业对直接投资者的债务负债 9871 1570 直接投资者对直接投资企业的债务负债 290 46 对关联企业的债务负债 4188 666 外债总额头寸 115921 18435 注:1. 本表按签约期限划分长期、短期外债。 2. 本表统计采用四舍五入法。 2018-07-09/dalian/2018/0716/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