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2015年9月末,我国全口径外债余额为97318亿元人民币(等值15298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下同)。 从期限结构看,中长期外债余额为32207亿元人民币(等值5063亿美元),占33%;短期外债余额为65111亿元人民币(等值10235亿美元),占67%。短期外债余额中,与贸易有关的信贷占49 %。 从机构部门看,广义政府债务余额为6665亿元人民币(等值1048亿美元),占7%;中央银行债务余额为2599亿元人民币(等值409亿美元),占3%;银行债务余额为44758亿元人民币(等值7035亿美元),占46%;其他部门债务余额为30239亿元人民币(等值4754亿美元),占31%;直接投资:公司间贷款债务余额为13057亿元人民币(等值2052亿美元),占13%。 从债务工具看,贷款余额为24367亿元人民币(等值3830亿美元),占25%;贸易信贷与预付款余额为18111亿元人民币(等值2847亿美元),占19%;货币与存款余额为24687亿元人民币(等值3881亿美元),占25%;债务证券余额为15474亿元人民币(等值2432亿美元),占16%;特别提款权(SDR)分配为624亿元人民币(等值98亿美元),占1%;直接投资:公司间贷款余额为13057亿元人民币(等值2052亿美元),占13%;其他债务负债余额为998亿元人民币(等值158亿美元),占1% 。 从币种结构看,本币外债余额为46161亿元人民币(等值7256亿美元),占47%;外币外债余额(含SDR分配)为51157亿元人民币(等值8042亿美元),占53%。在外币登记外债余额中,美元债务占80%,日元债务占4%,欧元债务占7%。 附 名词解释及相关说明 关于外债期限结构分类。按照期限结构对外债进行分类,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签约期限划分,即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外债为中长期外债,合同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下的外债为短期外债;二是按照剩余期限划分,即在签约期限划分的基础上,将未来一年内到期的中长期外债纳入到短期外债中。本新闻稿所述的中长期外债和短期外债是以签约期限进行分类。 与贸易有关的信贷是一个较广义的概念,除企业间贸易信贷外,它还包括了为贸易活动提供的其他信贷。从定义上看,与贸易有关的信贷包括企业间贸易信贷、银行贸易融资、与贸易有关的短期票据等。企业间贸易信贷是指发生在中国大陆居民与境外(含港、澳、台地区)非居民之间,由货物交易的卖方和买方之间直接提供信贷而产生对外负债,即由于商品的资金支付时间与货物所有权发生转移的时间不同而形成的债务。具体包括供应商(如境外出口商)为商品交易和服务直接提供信贷,以及购买者(如境外进口商)为商品和服务以及进行中(或准备承担)的工作预先付款。银行贸易融资是指第三方(如银行)向出口商或进口商提供的与贸易有关的贷款,如外国金融机构或出口信贷机构向买方提供的贷款。 附表 中国2015年9月末按部门划分的外债总额头寸 2015年9月末 2015年9月末 (亿元人民币) (亿美元) 广义政府 6665 1048 短期 0 0 货币与存款 0 0 债务证券 0 0 贷款 0 0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0 0 其他债务负债 0 0 长期 6665 1048 SDR分配 0 0 货币与存款 0 0 债务证券 3665 576 贷款 3000 472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0 0 其他债务负债 0 0 中央银行 2599 409 短期 737 116 货币与存款 737 116 债务证券 0 0 贷款 0 0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0 0 其他债务负债 0 0 长期 1862 293 SDR分配 624 98 货币与存款 0 0 债务证券 325 51 贷款 0 0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0 0 其他债务负债 913 144 其他接受存款公司 44758 7035 短期 37540 5901 货币与存款 23950 3765 债务证券 5690 894 贷款 7900 1242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0 0 其他债务负债 0 0 长期 7218 1134 货币与存款 0 0 债务证券 4034 634 贷款 3178 499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0 0 其他债务负债 6 1 其他部门 30239 4754 短期 22002 3459 货币与存款 0 0 债务证券 88 14 贷款 4097 644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17794 2797 其他债务负债 23 4 长期 8237 1295 货币与存款 0 0 债务证券 1672 263 贷款 6192 973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317 50 其他债务负债 56 9 直接投资:公司间贷款 13057 2052 直接投资企业对直接投资者的债务负债 10931 1718 直接投资者对直接投资企业的债务负债 18 3 对关联企业的债务负债 2108 331 外债总额头寸 97318 15298 注:1.本表按照签约期限划分长期、短期外债; 2.本表统计采用四舍五入法。 2016-01-04/qingdao/2016/0104/86.html
-
2015年9月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62810亿美元,对外负债47411亿美元,对外净资产15399亿美元。 在对外资产中,直接投资10383亿美元,证券投资2575亿美元,金融衍生工具56亿美元,其他投资13894亿美元,储备资产35903亿美元,分别占对外金融资产的17%、4%、0.1%、22%和57%;在对外负债中,直接投资28521亿美元,证券投资7875亿美元,金融衍生工具119亿美元,其他投资10896亿美元,分别占对外负债的60%、17%、0.3%和23%。 2015年9月末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 单位:亿美元 项目 行次 期末头寸 净头寸 1 15,399 资产 2 62,810 1 直接投资 3 10,383 1.1 股权 4 8,492 1.2 关联企业债务 5 1,891 2 证券投资 6 2,575 2.1 股权 7 1,591 2.2 债券 8 984 3 金融衍生工具 9 56 4 其他投资 10 13,894 4.1 其他股权 11 1 4.2 货币和存款 12 3,575 4.3 贷款 13 4,945 4.4 保险和养老金 14 178 4.5 贸易信贷 15 4,947 4.6 其他 16 248 5 储备资产 17 35,903 5.1 货币黄金 18 612 5.2 特别提款权 19 105 5.3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20 47 5.4 外汇储备 21 35,141 5.5其他储备资产 22 -2 负债 23 47,411 1 直接投资 24 28,521 1.1 股权 25 26,335 1.2 关联企业债务 26 2,186 2 证券投资 27 7,875 2.1 股权 28 5,541 2.2 债券 29 2,334 3 金融衍生工具 30 119 4 其他投资 31 10,896 4.1 其他股权 32 0 4.2 货币和存款 33 3,831 4.3 贷款 34 3,867 4.4 保险和养老金 35 90 4.5 贸易信贷 36 2,847 4.6 其他 37 163 4.7 特别提款权 38 98 说明:1. 本表记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2. 净头寸是指资产减负债,“+”表示净资产,“—”表示净负债。 2015-12-30/qingdao/2015/1230/84.html
-
主持人 袭艳春: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7月份我们已经连续组织了好几场关于经济数据的发布,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请到了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国际收支司司长王春英女士,请她向大家介绍2016年上半年外汇收支数据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提问。下面先请王女士作介绍。 2016-07-21 09:47:51 · 王春英: 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先通报一下2016年外汇收支情况,然后再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 2016年上半年,全球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期,下行风险依然较大,国际金融市场形势更加复杂;我国经济运行基本符合预期,国内金融市场总体平稳,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外汇局一方面继续推动外汇管理改革,便利市场主体贸易投资活动;另一方面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测,积极防范相关风险。总体看,2016年上半年我国跨境资金流出压力逐步缓解。 2016-07-21 09:51:41 · 王春英: 从银行结售汇数据看,2016年上半年,银行累计结汇4.75万亿元人民币(折合7267亿美元),售汇5.88万亿元人民币(折合9005亿美元),结售汇逆差1.13万亿元人民币(折合1738亿美元)。从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看,2016年上半年,累计涉外收入8.85万亿元人民币(折合13545亿美元),对外付款9.95万亿元人民币(折合15233亿美元),涉外收付款逆差1.10万亿元人民币(折合1688亿美元)。 2016-07-21 09:54:12 · 王春英: 2016年上半年我国外汇收支状况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银行结售汇和涉外收付款总体仍呈现逆差。2016年上半年,按美元计价,银行结汇同比下降16%,售汇下降7%,结售汇逆差1738亿美元;上半年,银行代客涉外收入同比下降18%,支出下降5%,涉外收付款逆差1688亿美元,其中,涉外外汇收付款逆差259亿美元。 第二,跨境资金流出压力逐步缓解。从银行结售汇数据看,2016年一季度逆差1248亿美元,二季度逆差大幅收窄至490亿美元,其中,月度结售汇逆差由1月份的544亿美元,逐步回落到5、6月份的125亿和128亿美元。从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看,一季度逆差1123亿美元,二季度逆差收窄至565亿美元,其中,1至4月份,银行代客涉外外汇收付款逆差逐月减少,分别为201亿、105亿、59亿和20亿美元;5、6月份转为顺差2亿和125亿美元。 2016-07-21 09:55:19 · 王春英: 第三,售汇率下降,部分渠道的外汇融资规模回升。2016年一季度,衡量企业购汇动机的售汇率,也就是客户从银行买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支出之比为80%,二季度售汇率为74%,较一季度下降6个百分点。2016年上半年,境内外汇贷款余额下降583亿美元,一季度和二季度分别下降350亿和234亿美元。同时,一季度,海外代付、远期信用证等进口跨境融资余额下降349亿美元,二季度降幅收窄至50亿美元。其中,进口跨境外汇融资余额自3月份起已连续4个月回升,显示企业对外债务去杠杆化步伐放缓。 第四,结汇率上升,市场主体持汇意愿有所减弱。2016年一季度,衡量结汇意愿的结汇率,也就是客户向银行卖出外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收入之比为59%,二季度结汇率为63%,较一季度上升4个百分点。上半年,银行的各项外汇存款余额增加288亿美元,其中,一季度增加386亿美元,二季度减少98亿美元,这些都显示企业和个人保留外汇的意愿减弱。 2016-07-21 09:58:27 · 王春英: 第五,银行远期结售汇逆差大幅收窄。2016年上半年,银行对客户远期结汇签约同比下降61%,远期售汇签约下降55%,远期结售汇签约逆差370亿美元,同比下降46%。其中,一季度逆差363亿美元,二季度逆差收窄至8亿美元,显示远期市场外汇供求逐渐趋向平衡,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趋于稳定。 以上就是我要通报的2016年上半年外汇收支主要统计数据。下面,欢迎大家就我国外汇收支状况有关问题提问。 2016-07-21 10:01:36 · 主持人 袭艳春: 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请大家提问。 2016-07-21 10:03:00 · 经济日报记者: 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出现了比较大的波动,在将来一段时间,这是否会成为常态? 2016-07-21 10:04:02 · 王春英: 按照国际公认的方法,国际收支平衡表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一个国家的跨境资本流动状况。目前,我们已经公布了今年一季度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过一段时间我们还要发布上半年数据。 2016-07-21 10:04:47 · 王春英: 从近年来的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看,主要特点是经常账户顺差,非储备性质的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在分析问题时,我们一般会把储备从资本和金融账户中剔除,主要观察非储备性质的资本和金融账户情况。如果包含储备,在不考虑净误差与遗漏的情况下,经常账户顺差规模就会对应着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规模。 首先,经常账户顺差是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的基础。根据国际收支统计原则,经常账户顺差实际上是我国持续跨境输出资本、不断累积对外债权的基础。比如,我国货物出口收到的外汇,或者对外提供服务收到的外汇,都要通过投资等方式运用到境外,这就会表现为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经常账户持续顺差,今年一季度顺差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6%,历史最高曾达到10%左右,目前是处于国际公认的合理水平。 2016-07-21 10:09:58 · 王春英: 其次,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日益成为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的主力。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集中反映民间部门的跨境资本流动,2014年二季度前后,我国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出现较大变化。2014年以前,除个别季度外,我国非储备性质的资本和金融账户持续顺差,尤其是2003年到2013年这11年间,外来资本大量流入中国,外汇储备也较快增长。从2014年起,我国非储备性质的资本和金融账户开始出现逆差,但主导因素不是外来资本撤资,而是我国民间部门不断地扩大对外投资,布局海外。以2016年一季度为例,一方面,我国企业和个人对外金融资产增加了1098亿,其中超过50%是对外直接投资。另一方面,我国对外负债下降135亿美元,这有利于减少货币错配风险和降低整个社会的杠杆率。同时,我们仍吸收了411亿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资净流入,说明境外长期资本继续看好中国。 2016-07-21 10:23:25 · 王春英: 从未来情况看,我国跨境资本流动总体仍会主要反映国内经济基本面。随着国内经济转型升级,我国经济仍将保持中高速增长,以货物贸易为主导的经常账户仍会保持顺差。同时,我国外汇储备依然充裕,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的能力较强。而且,我国对长期资本的吸引力依然较强。另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国内企业和个人将更加理性、合理的调整资产负债结构,这将引导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向着一个更加平稳的方向发展,谢谢。 2016-07-21 10:34:19 · 央视记者: 从刚才您发布的一些数据可以看出,上半年我国跨境资金流出压力有所减缓,请问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您如何看待未来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形势? 2016-07-21 10:43:18 · 王春英: 谢谢你的问题。从刚刚发布的数据看,上半年跨境资金流出压力确实逐步缓解,这主要体现了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 一是宏观经济金融环境总体较为平稳。从外部看,除了年初以及6月底,其他大部分时间国际金融市场保持基本稳定,美联储加息进程放缓,上半年美元指数总体下降了2.6%。从国内看,经济运行仍保持在合理区间,二季度经济延续了一季度平稳增长的态势,国内需求的作用更加巩固,各项改革也取得了积极进展,部分经济指标表现良好。比如,就业和物价水平总体稳定,市场销售平稳增长,官方PMI指数在多数时间处于扩张区间等。 二是市场情绪趋向稳定和理性,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减弱。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市场主体逐步适应新机制,汇率预期总体趋稳。从境内外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价差来看,今年1至4月份日均价差逐渐收窄,分别为419个、111个、94个和80个基点;5月份虽然扩大至162个基点,但6月份又回落到97个基点。总之,市场情绪的稳定是个非常可喜的变化。 2016-07-21 10:43:50 · 王春英: 总体来看,未来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将保持基本稳定。一方面,国内外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确实会给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平稳运行带来一些挑战。但另一方面,支撑我国国际收支平稳运行的因素依然很多。第一,我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经济增速在世界范围内仍属于较高水平。另外,我国财政状况良好,金融体系稳健,而且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特征没有变。根据7月1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最新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1%,比4月份的预测下调了0.1个百分点,但将今年我国经济增长的预测上调了0.1个百分点至6.6%,这是基金组织今年以来第二次调高对我国经济的预测。第二,经常账户持续顺差,并且处于合理范围之内。第三,境内外资产收益仍维持一定差距。例如,今年6月末,我国1年期国债收益率高于美国1.8个百分点,10年期国债收益率高出1.2个百分点。第四,外汇储备余额仍然稳居世界第一位。此外,当前国际上关于防范风险的沟通协调不断加强,有利于维护市场稳定。 2016-07-21 10:45:44 · 中国日报记者: 英国脱欧以来,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大,请问对我国跨境资金流动产生了什么影响,我国将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防范相关风险?谢谢。 2016-07-21 10:48:57 · 王春英: 英国脱欧事件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英国脱欧公投前后,我们均加强了高频的统计监测和预警。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发现英国脱欧事件对我国跨境资金流动产生较大影响。 第一,短期看,影响主要来自国际市场波动,但压力得到有效释放,境内外汇供求受到的影响有限。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公布以后,国际金融市场大幅震荡,美元指数较快攀升,市场避险情绪也明显加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所贬值,但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和境内外汇供求状况保持基本稳定,这也说明汇率对市场供求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增强。 2016-07-21 10:49:58 · 王春英: 第二,中长期看,影响将是一个复杂和逐步显现的过程,不会改变我国跨境资金流动保持基本稳定的大局。英国脱欧公投以后的市场演变与传导具有较大不确定性,而且可能会影响到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调整节奏,共同影响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比如说,如果英国脱欧事件对市场的冲击出现反复,那么可能继续通过市场震荡、避险情绪上升、美元走强的传导机理影响我国跨境资金流动,但美联储加息进程也可能因市场震荡而减缓。此外,英国脱欧对英国以及欧洲经济的影响,进而对我国和英国以及欧洲贸易、投资的影响,不会在短期内立刻显现和大幅调整,因此对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影响也不会立刻显现。 2016-07-21 10:51:18 · 王春英: 第三,历史的看,近年来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多次经受住了外部冲击的考验,说明我们保持稳定的基础是牢固的。从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到2011年的欧债危机,再到2014年美联储结束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及2015年首次加息,国际金融市场都发生了比较大的波动。我国跨境资金流动虽然受到一定影响,但都在短期波动后逐步回稳,相关风险也都在可控范围之内,这与我国经济基本面良好、外部账户稳健和外汇储备充裕等因素密切相关,这次英国脱欧的影响也不例外,只要我国内部基础稳固,跨境资金流动保持基本稳定的趋势不会改变。 当然,我们也会继续加强监测,实时评估影响,不断完善已有的政策预案,积极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 2016-07-21 10:59:49 ·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通过外汇储备和银行结售汇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跨境资本流出规模正在收窄,可是从人民币汇率的角度来看,特别是5月份和6月份,贬值压力实际上是加大的,也就是说汇率贬值和跨境资本流动出现了脱钩,人民币的量价是背离了,您能不能分析一下原因是什么,和我们的外汇管理的政策有没有关系? 2016-07-21 11:04:44 · 王春英: 关于你提到的这个问题,我们也观察到了。结售汇逆差逐步收窄,跨境资金流出总体下降,但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也是正常现象。去年“8·11”汇改,人民银行完善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去年12月份又公布了人民币汇率指数,进一步完善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形成机制,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近一段时期,受市场供求和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双重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所贬值,但对一篮子货币汇率仍保持了基本稳定。 关于结售汇逆差的变化,其实还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前面提到的,近期出台了一些支持跨境投融资的新政策,很多企业也会考虑增加境外融资,减少购汇,所以在汇率贬值的情况下,结售汇逆差不一定会扩大。 2016-07-21 11:09:15 · 北京电视台记者: 我们注意到,外储数据在3、4月连续两个月增加,5月有所回落,6月份再度增加。请问6月份外汇储备规模上升的原因是什么?您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水平? 2016-07-21 11:40:00 · 王春英: 影响外汇储备规模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四类:一是国际收支交易导致的储备变化,这其中既包括央行为满足外汇供求而进行的调节,也包括储备经营收益;二是外汇储备投资资产的价格波动,也就是价值重估;三是汇率折算因素,由于我国外汇储备用美元作为计量货币,同时储备坚持多元化经营,其他各种货币相对美元的汇率变动可能导致外汇储备规模发生变化;四是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外汇储备在支持“走出去”等方面的资金运用记账时会从外汇储备规模内调整至规模外。 2016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052亿美元,较5月末增加134亿美元,主要是由于储备所投资的资产价格总体呈现上涨。当然,近期境内外汇供求趋向基本平衡以及储备收益的作用,也都有助于储备的稳定。 2016-07-21 11:41:40 · 王春英: 目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仍是全球最高水平,明显高于排名第二位的日本(接近1.3万亿美元),以及排名第三和第四位的瑞士和沙特(其储备规模均为6000亿美元上下)。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今年一季度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占全球外汇储备总规模的三成左右,比重依然较高。 关于外汇储备的合适规模有各种各样的学术观点,传统上使用3到6个月的进口额或100%的短期外债等指标衡量。总体看,无论是以外汇储备的绝对规模,还是以其他各种充足性指标,如外汇储备相对于进口、外债等比重进行衡量,我国外汇储备都是充裕的,是国家抵御外部冲击的一个强有力的基础。 2016-07-21 11:46:02 · 王春英: 未来外汇储备围绕合理水平上下波动可能成为常态。外汇储备变化是国内外宏观经济运行的结果,我国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会受到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但我国国际收支平稳运行的根本性支撑因素依然较多,包括国内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常账户持续顺差、长期资本继续流入等,我国跨境资金将继续呈现有进有出、双向波动的格局。同理,外汇储备在合理水平上下波动可能成为常态。 2016-07-21 11:48:32 · 日本经济新闻记者: 这个记者会的内容比较专业,还有很多数据,可不可以给我一些材料?因为除了这个记者会以外,这样的发布统计数据的记者会都有一些材料。 2016-07-21 11:49:43 · 主持人 袭艳春: 我解释一下,今天上午外汇局网上相关数据已经发布了,这场发布会的答问实录也在实时上网,如果您还对相关的问题不清楚或者需要更详细的资料,欢迎和外汇局的新闻部门联系,相信他们会给您提供帮助。 2016-07-21 11:52:28 · 光明日报记者: 一段时间以来,媒体一直在关注我国失去第二大债权国地位的问题,针对这个关注,请问外汇局有什么看法? 2016-07-21 11:53:28 · 王春英: 对于前面那位记者的建议,我们愿意事先提供一些历史数据,以帮助大家理解。同时,今天的数据正在外汇局网站上同步发布,而且在网站上也可以查到已发布的历史数据。 2016-07-21 11:54:58 · 王春英: 关于这位记者的提问,涉及到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国际投资头寸表的关系。2015年,我国对外净资产排名有所下降。2015年我国对外净资产是1.6万亿美元,比2014年末减少63亿美元。2014年末对外净资产比2013年末减少3932亿美元。2014年以来对外净资产下降,主要原因是我们采用了新的统计方法。我国对外净资产的增减,不仅会受国际收支金融账户交易的影响,也就是对外投资或者吸引资金引起资产或者负债增减的影响,还会受价格和汇率等非交易变动的影响。 2016-07-21 11:59:24 · 王春英: 从交易因素看,2014年和2015年,我国国际收支金融账户对外净资产累积增加了3118亿美元,使得我国对外净资产余额也相应增加了3118亿美元,而不是下降。交易引起对外净资产增长,一方面在于我国对外投资增加,也就是非储备性质的对外资产出现较大增长,两年间我国对外投资资产净增加8000多亿美元。另一方面,受境内外汇率和利率变化等因素影响,国内市场主体主动调节自身资产负债结构,持续偿还对外债务,非居民也减少在境内的存款,使得我国对外负债持续下降。 2016-07-21 12:03:39 · 王春英: 从非交易因素看,统计方法调整以及价格、汇率变动造成的估值损失是近年我国对外净资产下降的主因。 首先,统计方法调整使得近两年我国对外股权负债增长近3000亿美元。举个例子,一家企业在境外上市发行股票,发了10股,一股1块钱,全部被非居民买走。这时,我国对非居民产生了1块钱一股、共计10块钱的负债。两年后,企业与非居民没有发生交易,还是非居民持有这些股票,但是每股值3块钱,这时我国对非居民的负债就是30块钱,负债因估值因素增加了20块钱,从而导致我国对外净资产下降。类似的,用市值法取代历史成本法计量我国对外股权负债,使得2015年底我国对外股权负债较2013年底增加近3000亿美元,我国对外净资产也因此减少近3000亿美元。 2016-07-21 12:07:35 · 王春英: 其次,资产价格和汇率变动带来对外资产估值变化。2014至2015年,我国对外资产因价格和汇率因素减少3969亿美元。当然中国不是一个特例,我们也观察了目前对外净资产排名第一和第二的日本和德国的情况,这两个国家也有类似的估值变化。如,2015年末,日本对外净资产因估值等因素减少近5000亿美元,德国减少了2000多亿美元。如果我国剔除历史估值以及数据源完善等不可比因素,则中国、日本、德国三国的估值变化与净资产的比例基本相当。 2016-07-21 12:26:44 · 王春英: 由于这类估值变化反映了不同时点账面价值的变动,不是实际损失。因此,对于汇率、资产价格的变动导致的净资产规模增减,应以平常心看待。 最后,我们还要理性看待我国净债权规模的问题。一方面,对外净债权的规模应该适度,这需要结合投资回报以及国内资金需求情况来看。另一方面,如果能够吸引外来投资、合理利用境外低成本融资,其实也是一个比较经济合理的事情。很多发达经济体,包括美国,是对外净债务国,吸收了大量的外来投资来发展本国经济。所以,对这个问题要理性客观看待。 2016-07-21 12:31:48 · 主持人 袭艳春: 时间关系,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王春英女士非常专业、详实的解答,也谢谢大家。 2016-07-21 12:39:27 2016-07-15/qingdao/2016/0715/147.html
-
2015年4月20日至5月8日,外汇局莱西市支局陆续对辖内10家外汇指定银行进行了“一对一”培训。一是学习《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进一步简化和改进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政策的通知》内容;二是根据《直接投资外汇业务操作指引》,对资本项目信息系统如何操作、相关业务资料如何审核等进行了详细讲解。各外汇指定银行分别派2-3名经办人员,按照要求的时间到外汇局参加了培训。通过培训,银行熟练掌握了直接投资系统的具体操作要求,为6月1日起直接投资登记下放银行办理奠定了良好基础。 2015-05-08/qingdao/2015/0508/322.html
-
为更好地支持全市涉外经济特别是出口发展,加强与市场主体沟通,宣传贸易投资便利化外汇政策,针对新设企业不了解政策、不熟悉银行外汇金融产品等问题, 10月26日,青岛市分局组织召开了“青岛市涉外企业贸易外汇政策培训暨金融服务产品推介会”,约150余家企业参加了培训。 本次会议突出了四个重点,一是加强贸易外汇政策的宣传。为增进新设企业对贸易外汇政策的了解,印发了《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法规指引及实施细则》和自主设计的《货物贸易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政策辅导指南》。二是对影响企业较大的业务流程进行详细介绍。重点对进出口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辅导期报告、贸易信贷报告、现场核查流程、出口收入便利化存放措施等内容进行讲解。三是帮助企业了解银行贸易外汇金融产品。邀请4家银行外汇业务专家向企业宣传和介绍外汇金融产品和服务,讲解各项贸易融资产品,如出口贸易融资项下的打包贷款、出口押汇、福费廷等,提升企业运用金融产品提升经营能力和水平。四是帮助企业认知和规避汇率风险。针对当前新企业受汇率波动影响较大的情况,重点就汇率避险工具进行详细介绍,如远期、期权、掉期等交易,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 会上,企业踊跃提问,气氛热烈,有效地帮助新设企业尽快熟悉了解外汇政策,学习运用银行金融服务产品,依法合规办理贸易外汇收支业务,科学规避汇率风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企业的认可。 2017-10-27/qingdao/2017/1027/968.html
-
为了解掌握辖区涉外企业经营状况,更好地服务涉外企业,支持涉外经济发展,11月2日上午,外汇管理局黄岛支局召开青岛西海岸新区部分重点涉外企业座谈会。参会企业就今年以来进出口情况、汇率变动、当前经济形势、订单情况和遇到的困难及建议等内容进行了交流发言。 支局对企业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现场解答,并介绍了当前外汇形势、外汇便利化改革政策及支局加强监管与服务等支持涉外经济发展的措施。对做好下一步工作提出三点意见:一是要认真执行外汇管理有关政策规定,真实合规开展各项涉外业务;二是要认真学习研究外汇局出台的便利化改革政策,结合自身实际,用好用足各项政策;三是及时向外汇局反映实际经营中遇到的与政策不适应、不衔接甚至是突破政策的业务需求,便于外汇局及时了解掌握情况并加以研究解决。 2017-11-03/qingdao/2017/1103/971.html
-
4月22日上午,外汇局青岛市分局经常项目处召开辖内保险机构外汇账户清查核对工作会议,全辖外汇保险业务机构及部分相关银行的业务人员参加了会议。 会议首先以会代训就保险外汇改革政策进行了培训,经常项目处业务人员对新颁布的《保险业务外汇管理指引》有关内容进行了讲解,阐述了保险外汇管理改革的意义,结合前期保险外汇账户摸底情况指出了银行和保险公司在开立和使用外汇账户中存在的问题,对此次保险机构外汇账户清查核对工作做了具体部署。最后,解答了银行和保险公司人员在新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015-04-27/qingdao/2015/0427/10.html
-
2016年6月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63114亿美元,对外负债46477亿美元,对外净资产16636亿美元,较3月末增长486亿美元,增幅3%。 在对外金融资产中,直接投资资产12515亿美元,证券投资资产3065亿美元,金融衍生工具资产61亿美元,其他投资资产14441亿美元,储备资产33032亿美元,分别占对外金融资产的20%、5%、0.1%、23%和52%;在对外负债中,直接投资负债29082亿美元,证券投资负债7839亿美元,金融衍生工具负债119亿美元,其他投资负债9437亿美元,分别占对外负债的63%、17%、0.3%和20%。 按SDR计值,2016年6月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45119亿SDR,对外负债33226亿SDR,对外净资产11893亿SDR。 为便于社会各界解读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数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分析小组同时发布《2016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完) 2016年6月末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 项目 行次 期末头寸 (亿美元) 期末头寸 (亿SDR) 净头寸 1 16,636 11,893 资产 2 63,114 45,119 1 直接投资 3 12,515 8,946 1.1 股权 4 10,178 7,276 1.2 关联企业债务 5 2,337 1,671 2 证券投资 6 3,065 2,191 2.1 股权 7 1,867 1,334 2.2 债券 8 1,199 857 3 金融衍生工具 9 61 44 4 其他投资 10 14,441 10,323 4.1 其他股权 11 1 0 4.2 货币和存款 12 3,477 2,486 4.3 贷款 13 4,999 3,573 4.4 保险和养老金 14 110 79 4.5 贸易信贷 15 4,937 3,529 4.6 其他 16 917 656 5 储备资产 17 33,032 23,614 5.1 货币黄金 18 774 554 5.2 特别提款权 19 104 74 5.3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20 104 75 5.4 外汇储备 21 32,052 22,913 5.5其他储备资产 22 -3 -2 负债 23 46,477 33,226 1 直接投资 24 29,082 20,790 1.1 股权 25 26,878 19,215 1.2 关联企业债务 26 2,203 1,575 2 证券投资 27 7,839 5,604 2.1 股权 28 5,775 4,129 2.2 债券 29 2,064 1,475 3 金融衍生工具 30 119 85 4 其他投资 31 9,437 6,746 4.1 其他股权 32 0 0 4.2 货币和存款 33 3,391 2,424 4.3 贷款 34 3,043 2,175 4.4 保险和养老金 35 94 67 4.5 贸易信贷 36 2,414 1,726 4.6 其他 37 397 284 4.7 特别提款权 38 98 70 说明:1. 本表记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2. 净头寸是指资产减负债,“+”表示净资产,“ ”表示净负债。 3. SDR计值的数据,是由当季以美元计值的数据通过SDR兑美元季末汇率折算得到。 2016-10-12/qingdao/2016/1012/172.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于2017年4月20日(星期四)上午10时,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2017年一季度外汇收支数据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主持人 袭艳春: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继续召开发布会介绍一季度最新经济发展数据,今天非常高兴地邀请到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国际收支司司长王春英女士,请她向大家介绍今年一季度外汇收支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下面先请王春英女士作介绍。 2017-04-20 10:00:03 王春英: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下面我首先通报2017年一季度我国外汇收支情况,然后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2017年一季度,全球经济继续缓慢复苏,国际金融市场运行相对平稳;我国经济保持稳中向好发展势头,经济增速略有回升,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外汇局一方面坚持改革开放,进一步提升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另一方面切实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维护健康、稳定、良性的外汇市场秩序。总体来看,一季度我国跨境资金流出压力明显缓解,外汇供求趋向基本平衡。 2017-04-20 10:00:58 王春英: 从银行结售汇数据看,2017年一季度,银行累计结汇2.59万亿元人民币(折合3755亿美元),售汇2.87万亿元人民币(折合4163亿美元),结售汇逆差2815亿元人民币(折合409亿美元)。从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看,2017年一季度,累计涉外收入4.67万亿元人民币(折合6775亿美元),对外付款4.84万亿元人民币(折合7027亿美元),涉外收付款逆差1736亿元人民币(折合252亿美元)。 2017-04-20 10:02:27 王春英: 2017年一季度,我国外汇收支状况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银行结售汇和涉外收付款逆差大幅下降。2017年一季度,按美元计价,银行结汇同比增长7%,售汇同比下降12%,结售汇逆差409亿美元,同比下降67%;银行代客涉外收入同比增长2%,支出同比下降9%,涉外收付款逆差252亿美元,同比下降78%;其中,涉外外汇收付款顺差30亿美元,去年同期为逆差366亿美元。 2017-04-20 10:03:33 王春英: 第二,外汇供求逐步趋向基本平衡。从银行结售汇数据看,2017年1月份逆差192亿美元,较2016年12月份463亿美元的逆差明显收窄,2、3月份逆差分别为101亿和116亿美元。银行代客结售汇逆差逐月收窄,1至3月份分别为156亿、101亿和70亿美元。如综合考虑即期、远期结售汇以及期权等相关影响因素,2月以来我国外汇供求呈现基本平衡。此外,从非银行部门涉外收支这一方面看,1月份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逆差97亿美元,2月份顺差19亿美元,3月份逆差174亿美元,2016年月均逆差254亿美元。 2017-04-20 10:05:13 王春英: 第三,售汇率同比明显下降,企业外汇融资规模回升。2017年一季度,衡量企业购汇动机的售汇率,也就是客户从银行买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支出之比为68%,较2016年同期下降12个百分点,说明企业购汇更趋理性,购汇偿还外汇融资的情况减少。2017年以来,境内外汇贷款余额逐月回升,一季度累计增加113亿美元,此前两年多的时间里大部分表现为持续下降;企业海外代付、远期信用证等进口跨境融资余额进一步上升170亿美元,其中,外币融资余额上升222亿美元。 2017-04-20 10:06:45 王春英: 第四,结汇率同比有所上升,个人境内外汇存款由升转降。2017年一季度,衡量结汇意愿的结汇率,也就是客户向银行卖出外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收入之比为62%,较上年同期上升3个百分点,说明市场主体结汇意愿有所增强。从个人境内外汇存款看,一季度余额累计增加3亿美元,较2016年同期少增112亿美元。其中,1月份个人境内外汇存款余额上升19亿美元,2、3月份每月都下降8亿美元左右。 2017-04-20 10:07:48 王春英: 第五,银行远期结售汇逆差下降。2017年一季度,银行对客户远期结汇签约同比增长153%,远期售汇签约下降25%,远期结售汇签约逆差34亿美元,下降91%。其中,1月份远期结售汇逆差80亿美元,2月份转为顺差47亿美元,3月份基本平衡,说明今年以来人民币贬值预期明显减弱。 以上就是我要通报的2017年一季度外汇收支主要统计数据。下面,欢迎大家就我国外汇收支状况有关问题提问。 2017-04-20 10:10:16 主持人 袭艳春: 谢谢王春英女士的介绍,下面我们进入答问环节,按照惯例提问前还是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2017-04-20 10:11:45 经济日报记者: 从您刚才通报的一季度数据情况来看,今年以来我国的跨境资金流出压力有所减轻,请问减轻原因是什么?您如何看待未来的发展趋势? 2017-04-20 10:12:10 王春英: 从刚刚通报的数据可以看得出来,今年以来我国跨境资金流出明显放缓,外汇供求趋向基本平衡,这反映了我国跨境资金流动逐步向均衡状态收敛的大趋势。我们可以从前几年的情况看,2014年下半年以来,中国跨境资金流动开始呈现净流出状态,外汇储备也从过去常年大规模上升转为下降,2015年底和2016年初出现了比较大幅度的波动。但2016年以来,我国跨境资金流出压力趋向缓解,2016年外汇储备全年余额下降3198亿美元,比2015年降幅收窄了38%。今年以来的流出压力进一步减轻,特别是2、3月份我国外汇供求趋向基本平衡,外汇储备余额连续两个月回升。 2017-04-20 10:13:08 王春英: 一季度跨境资金流动形势好转与市场环境变化密切相关。一方面,近期国内经济企稳提振了市场信心,体现了经济基本面的基础性作用。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6.9%,比去年第四季度还提升了0.1个百分点,同时看到很多经济指标都是好转的,比如,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连续8个月处于扩张区间,今年3月份是51.8,是2012年5月以来的新高;从统计局发布的一季度数据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8%,比去年全年的增速加快0.8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2%,比去年全年增速加快了1.1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增长7.7%,加快4.5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一季度外部环境尤其是美元汇率相对稳定。尽管3月份美联储再次加息,但是美元指数窄幅波动,并且在一季度总体回落1.8%,国际金融市场运行也比较平稳。所以在国内和国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保持了基本稳定,对美元汇率呈现双向浮动,汇率预期进一步趋稳。 2017-04-20 10:18:01 王春英: 从未来看,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总体仍会朝着均衡的方向发展,我国跨境收支仍具有良好的稳健基础。第一,中国经济仍处于中高速增长区间,未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产业结构将继续升级,经济增长将更有质量、更有效率。前两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了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把2017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测值调高0.1个百分点到6.6%。 2017-04-20 10:25:02 王春英: 第二,中国仍将是境外长期资本最具竞争力和吸引力的重要目的地之一。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分析报告,在2016年全球十大外资流入经济体中,中国排名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英国,在新兴经济体中继续排名第一位。今年年初,国务院出台了积极利用外资的一系列措施,我国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深化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改革,创造更加开放、便利、透明的营商环境,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和质量。 2017-04-20 10:32:00 王春英: 第三,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将进一步深化。从去年的情况看,中国推动了银行间债券市场进一步开放,实施了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深化了QFII和RQFll外汇管理改革等政策,10月份人民币正式加入了IMF的SDR货币篮子,政策和市场效果已开始显现,当前和未来我们仍会不断优化有关政策。比如,今年2月份我们发布通知,允许投资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境外投资者基于实需原则参与境内外汇衍生品市场,也就是对外汇风险敞口进行保值。像这样的政策,就是我们在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中不断完善和出台支持政策的一个表现,所以说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还会进一步深化。 2017-04-20 10:37:01 王春英: 第四,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的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弹性将进一步增强,有利于促进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有进有出、双向波动。 第五,我国经常账户持续顺差,外汇储备仍然充裕,有能力维护外汇收支平稳运行。 因此,从未来看,我国跨境资金流动仍会朝着均衡的方向发展,谢谢。 2017-04-20 10:46:12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请问一下王司长,从数据来看,3月份美联储加息对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影响总体不大,您对此如何评价?另外今年美联储还会继续加息,并且可能会考虑缩减资产负债表,这将对我国跨境资金流动产生什么影响? 2017-04-20 10:50:52 王春英: 美联储加息的问题我们每次都会涉及,也是我们日常工作中时时关心和关注的问题,今年又增加了缩减资产负债表的问题,对此,我们也在实时监测和评估。我想和大家分享几个看法: 第一,对于美联储加息等政策调整需要全面看待与分析。目前,尤其是从美国经济表现来看,具备了稳步加息的条件,但也存在一些不确定性。比如,从美国国内看,美国新政府政策实施的过程和实施的效果仍存在不确定性,减税、增加基建投资的难度都比较大,而且会影响美国财政收支状况,放松金融监管可能会加大金融市场风险,美元汇率过强也不利于解决美国的贸易不平衡问题,美元升值也会影响其进口价格并可能减缓通胀回升速度。从美国国外看,全球金融市场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国际市场动荡也会影响美国国内政策调整。如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就曾拖延美联储加息步伐。此外,虽然美联储加息是推动美元走强的重要因素,但当前影响美元汇率的因素更加复杂。如美国政府对美元上涨的关注有可能会制约美元走强,近期欧洲经济较前些年有所企稳也是美元汇率的重要影响变量。美联储缩减资产负债表和加息属于同方向的政策调整,同样也会受到上述这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2017-04-20 10:52:10 王春英: 第二,从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看,美联储三次加息的影响是逐步减弱的。从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至今,美联储已加息三次。2015年12月份首次加息时,美元指数在加息前的最高涨幅为7%左右,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共同影响,当年四季度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下降了1838亿美元;2016年12月份第二次加息前,加息预期与美国总统大选效应共同推动美元指数最高涨幅为9%左右,当年四季度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下降了1559亿美元;今年3月份美联储第三次加息前,美元指数最高上升了2.7%,一季度外汇储备余额略微下降了14亿美元,其中,1月份下降123亿美元,2、3月份分别上升69亿和40亿美元。 2017-04-20 11:00:04 王春英: 第三,美联储三次加息的不同影响,充分说明当前我国的应对能力和适应能力大幅提升。首先,与2015年底美联储首次加息相比,当前国内经济运行更加稳定。2015年底我国经济处于持续下行期,当时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曾经连续7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下;当前经济企稳向好势头增多,我刚才也讲到,PMI连续8个月处于扩张区间,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GDP增长了6.8%和6.9%。其次,外汇市场供求状况明显改善。随着境内主体本外币资产负债结构调整逐步到位,近期变动趋向平稳,例如,2015年四季度我国本外币外债余额累计下降1724亿美元,但从2016年二季度开始逐季回升。再次,金融市场开放程度有所提升。特别是外资流入渠道进一步拓宽、便利化程度逐步提高,2016年以来境内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等改革措施的效果逐步显现。最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预期大幅减弱。通常我们会以期权市场风险逆转指标的变化来看人民币汇率预期,风险逆转指标是指看涨美元/看跌人民币期权与看跌美元/看涨人民币期权的波动率之差,差额为正值,表示市场看多美元、看空人民币,且正值越大,这种预期越强。近期境内外市场的这一指标较2015年末和2016年末均大幅下降,说明目前人民币汇率预期趋向稳定。 总的来说,对于美联储加息和缩减资产负债表这件事情,我们还会实时监测和评估。从我国应对能力和适应能力上看,我们还是有信心的,谢谢。 2017-04-20 11:04:46 日本经济新闻记者: 一些专家指出目前中国政府资本外流管制导致国内房地产价格的上涨,您怎样评论这些看法?谢谢。 2017-04-20 11:23:41 王春英: 近年来,我国正常的对外投资还是很多的,而且我国资本流出已经以民间部门对外投资为主了。自2014年下半年起,我国跨境资本流出主要表现为对外投资和偿还外债,但从2016年二季度以来,偿还外债已经告一段落,外债规模开始上升,民间部门对外投资成为主要的表现形式。根据国际收支数据,2014年下半年到2016年,我国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9501亿美元,其中,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整体仍旧是净流入的,合计规模为6700多亿美元。净流出的项目:一是市场主体也就是民间部门对外的各类投资,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贷款等,合计规模为1.24万亿美元;二是其他投资项下负债流出,2014年下半年到2016年累计净流出3800多亿美元,主要是市场主体偿还境外贷款和贸易信贷等,这在2015年表现比较突出,2016年二季度以来就恢复净流入了。总的来看,2014年下半年以来的资本流出中,是以民间部门对外资产增加为主的,对外投资和偿还负债的比例为3.2:1。因此,目前我国民间部门持有的对外资产首次过半,这也是国内主体能够正常对外投资并开展涉外经济活动的一个非常好的例证。 当然,我国企业对外投资也需要健康、有序。去年11月28日和12月6日,发改委、商务部、人民银行、外汇局四部门负责人在两次答记者问中指出,监管部门密切关注在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出现的一些非理性对外投资的倾向,以及大额非主业投资、有有限合伙企业对外投资、“母小子大”、“快设快出”等类型对外投资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建议有关企业审慎决策。同时也提出,我国对外投资坚持的原则是“企业主体、市场原则、国际惯例、政府引导”,推进对外投资管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支持国内有能力、有条件的企业开展真实合规的对外投资活动,参与“一带一路”共同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促进国内经济转型升级,深化中国和世界各国的互利合作。 2017-04-20 12:08:23 中国新闻社记者: 我的问题是这样的,在IMF4月份公布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数据中,首次单列出了其他经济体官方储备中人民币资产的数据,对于这个情况,请问一下目前境外央行持有人民币资产的具体状况是什么,您对此怎么看?谢谢。 2017-04-20 12:12:46 王春英: 我们也关注到IMF公布的信息。外汇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去年年底,境外央行直接持有的对中国居民的人民币资产规模折合811亿美元,比上年末增长13%,用人民币计值是5635亿元人民币。其中,债务证券占比92.5%,股权和投资基金份额占比7.4%。 我们也注意到,IMF公布的数字是845亿美元,这和我们所监测到境外央行直接持有的对中国居民的人民币资产规模之间有一个小小的差距。我们分析,除折算因素外,还有小部分其他因素影响,比如,可能是境外央行持有了非居民发行的人民币证券,非居民发行人募集资金后再投资境内人民币资产;也可能是境外央行通过代理机构持有境内人民币资产,这些在我们的统计上,持有人就会体现成非居民发行人或代理机构。 2017-04-20 12:14:13 王春英: 对于境外央行持有人民币资产上升,我们还是乐见的。这反映了随着中国金融市场不断开放、人民币正式加入SDR货币篮子,接受人民币计价产品、愿意持有人民币资产的境外机构越来越多。以往是境外央行零星持有人民币计价产品,目前已出现成规模持有的情况,这有利于稳定我国外汇供给。境外央行持有较多人民币债券,尤其是国债,既符合储备资产配置高流动性和低风险的要求,也反映了境外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长期看好和对中国经济金融体系的信心。 实际上,近年来人民币在跨境资本流动等方面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2016年人民币在全球外汇交易中占比达到4%。据SWIFT统计,2017年2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占比1.84%。可见,境外主体持有人民币资产,人民币计价产品从零到有,都是对中国的经济、金融、汇率以及跨境资本流动有信心的表现。 2017-04-20 12:15:43 凤凰卫视记者: 第一,关于外储,我们看到不少的分析说,可能外储目前回到平稳区间是因为中国对外汇流出的管制,包括对居民的境外购买不动产以及境外购买保险等支出的限制,请问您对这样的说法有什么回应?第二,有关人民币汇率,美国总统特朗普最近政策没有把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您有什么样的评论,我们看到市场上对这个反映比较好,认为今年人民币汇率会相对稳定。 2017-04-20 12:19:39 王春英: 关于美国财政部没有认定中国是汇率操纵国。中国不是汇率操纵国属于客观事实,中国没有通过人民币贬值刺激出口的必要。我们从几个方面可以看出,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劳动生产率增长持续高于其他主要经济体,我们出口还保持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仍然较高。2007年,中国出口占全球市场份额的8.8%,2015和2016年占比都在13%以上。此外,中国也不符合美国财政部认定汇率操纵国的标准。 2017-04-20 12:24:14 王春英: 关于外汇管理方面,从我国跨境资本转向流出以来,外汇管理部门未对汇兑和跨境收付等采取新的措施,但要求银行遵守现行外汇管理规定,切实履行展业原则,加强真实性合规性审核。与之前相比,外汇管理政策法规连续一贯,没有任何变化。 我们制定和执行外汇管理政策时,始终坚持两项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改革开放,支持和推动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进一步提升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服务实体经济。二是坚持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防止跨境资本无序流动对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带来冲击,维护外汇市场稳定,为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基于上述两项原则,外汇管理政策有几个基本内涵:第一,“打开的窗户”不会再关上。中国外汇管理不会走回头路,不会再走到资本管制的老路上。1996年,中国实现了经常账户完全可兑换;本世纪初以来,资本账户可兑换程度已逐步提高。第二,审慎有序推动中国资本账户开放。2016年,中国资本账户开放有很多亮点,包括实施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进一步开放和便利境外机构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等。资本账户开放进程应与经济发展阶段、金融市场状况以及金融稳定性相适应。在不同时期,应该充分考虑内外部多重因素,找准资本账户开放重点、节奏和步骤等。第三,构建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市场监管体系,维护健康、稳定、良性的外汇市场秩序。第四,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弹性。希望这些对你理解外汇管理政策有所帮助,谢谢。 2017-04-20 12:31:15 彭博社记者: 您如何判断后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走势,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和对一篮子货币哪个会更稳定? 2017-04-20 12:37:19 王春英: 从长期看,汇率本质上是由经济基本面决定,我国经济基本面继续支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但短期走势可能会受到预期、金融市场突发事件等影响,在一个比较短的周期内既可能升值也可能贬值,这都是正常的。 2017-04-20 12:46:05 中国国际电视台记者: 今年以来我国贸易顺差有所减少,说明我国的经常账户顺差也可能下降,这是否会成为趋势?如何看待未来我国经常账户收支情况?谢谢。 2017-04-20 12:53:53 王春英: 近年来,我国经常账户顺差与GDP之比持续处于合理水平,能够有效地防范国际收支风险。其他国家国际收支危机的历史经验表明,经常账户逆差超过GDP的4-5%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早期预警指标;欧盟2011年出台了提高经济财政一体化程度的“六项规则”,其中一项预警指标就是经常账户逆差与GDP之比不应超过4%,顺差占比不应超过6%。我国经常账户顺差与GDP之比在2007年达到历史最高的9.9%,随后开始逐步下降。近几年,季度的数据波动性较大,有些季度超过3%,最低是2014年一季度的0.2%,去年全年为1.8%。总体看,都处于相对合理的区间。当前,经常账户收支更加平衡的发展变化是国内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内需作用进一步增强的表现,但并不意味着出口竞争力降低。刚刚我在回答前面记者提问的时候也谈到了,2007年我国出口占全球出口的8.8%,2015年和2016年都在13%以上。所以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占比持续处于合理水平,能够有效防范国际收支风险。 2017-04-20 12:55:09 王春英: 未来我国经常账户顺差仍将维持在合理水平,与我国当前涉外经济发展阶段、国内经济结构相一致、相协调。我国经常账户顺差主要由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收益等项目组成,未来的发展趋势都会更加平稳。 第一,货物贸易仍会保持一定规模顺差,并且会更趋平衡。一方面,出口仍会相对稳定。尽管外部环境中贸易摩擦因素可能增多,但也存在一些有利于我国出口企稳的因素。例如,很多机构都预测2017年全球经济增速高于2016年,IMF最新预计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3.5%,比2016年增速加快0.4个百分点,所以外需总体在缓慢恢复;近一段时期,衡量全球贸易走势的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总体上行,从2016年2月初290点的历史低点逐步回升,今年3月下旬以来已经超过1200点,说明全球贸易也在恢复过程中;随着“一带一路”等相关合作的稳步推进,对区域内国家出口都会有益;此外,尽管劳动力和土地成本有所上升,但我国制造业产业链比较完备,在国际分工中仍有特有的优势。因此我国出口仍然会相对稳定。另一方面,国内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内需有所回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总体企稳,将会使得我国进口额有所增加。所以说,我国货物贸易将保持一定规模顺差,且更趋平衡。 2017-04-20 13:00:14 王春英: 第二,服务贸易逆差增幅将继续趋稳。近几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增长较快,主要是境内居民境外旅游、留学等需求增加,体现了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和相关政策的更加便利,2011至2014年旅行逆差平均增速为112%。但随着相关需求的快速释放,旅行逆差已经逐步达到较稳定的规模。2015年增速明显放缓至12%,2016年增速进一步放缓至6%。 第三,收益投资逆差可能稳步收窄。近期我国直接投资形式的对外投资增多,境外投资收益有望随之提高,这有利于稳步减少我国投资收益的逆差。 2017-04-20 13:05:43 王春英: 此外,经常账户顺差与GDP之比反映到国内经济结构上,可以归结为储蓄率高于投资率,未来这两个比例之间的差距也会维持稳定、合理的水平。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稳步调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进一步加大,消费的贡献有所上升,相应地,储蓄率总体呈现平稳的下降态势。但另一方面,投资率也在平稳下降,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和去产能政策的有效实施,粗放型投资的快速增长也会受到抑制。因此,我国储蓄率和投资率可能同时有所下调,但两者的缺口仍会保持相对稳定,经常账户顺差也将继续维持在合理水平。 2017-04-20 13:07:23 主持人 袭艳春: 再次感谢春英司长非常专业、详实的回答,也谢谢大家,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 2017-04-20 13:09:34 (原文载于中国网) 2017-04-21/qingdao/2017/0421/248.html
-
截至2016年12月末,我国全口径外债余额为98551亿元人民币(等值14207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下同)。 从期限结构看,中长期外债余额为38137亿元人民币(等值5498亿美元),占39%;短期外债余额为60414亿元人民币(等值8709亿美元),占61%。短期外债余额中,与贸易有关的信贷占47.5%。 从机构部门看,广义政府债务余额为8598亿元人民币(等值1239亿美元),占9%;中央银行债务余额为3847亿元人民币(等值555亿美元),占4%;银行债务余额为41912亿元人民币(等值6042亿美元),占42%;其他部门债务余额为29669亿元人民币(等值4277亿美元),占30%;直接投资公司间贷款债务余额为14524亿元人民币(等值2094亿美元),占15%。 从债务工具看,贷款余额为22505亿元人民币(等值3244亿美元),占23%;贸易信贷与预付款余额为19999亿元人民币(等值2883亿美元),占20%;货币与存款余额为21587亿元人民币(等值3112亿美元),占22%;债务证券余额为15962 亿元人民币(等值2301亿美元),占16%;特别提款权(SDR)分配为652亿元人民币(等值94亿美元),占1%;直接投资公司间贷款余额为14524亿元人民币(等值2094亿美元),占15%;其他债务负债余额为3322亿元人民币(等值479亿美元),占3% 。 从币种结构看,本币外债余额为33831亿元人民币(等值4877亿美元),占34%;外币外债余额(含SDR分配)为64720亿元人民币(等值9330亿美元),占66%。在外币登记外债余额中,美元债务占82%,欧元债务占7%,日元债务占3%。 2016年末我国负债率为13%,债务率为65%,偿债率为6%,短期外债和外汇储备比为29%,各指标均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以内,我国外债风险总体可控。 此外,国家外汇管理局根据最新获取的数据,修订了2015年各季度及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全口径外债情况表,并通过国家外汇管理局官方网站“统计数据”栏目公布。 附 名词解释及相关说明 关于外债期限结构分类。按照期限结构对外债进行分类,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签约期限划分,即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外债为中长期外债,合同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下的外债为短期外债;二是按照剩余期限划分,即在签约期限划分的基础上,将未来一年内到期的中长期外债纳入到短期外债中。本新闻稿按签约期限划分中长期外债和短期外债。 与贸易有关的信贷是一个较广义的概念,除贸易信贷与预付款外,它还包括为贸易活动提供的其他信贷。从定义上看,与贸易有关的信贷包括贸易信贷与预付款、银行贸易融资、与贸易有关的短期票据等。其中,贸易信贷与预付款是指发生在中国大陆居民与境外(含港、澳、台地区)非居民之间,由货物交易的卖方和买方之间直接提供信贷而产生对外负债,即由于商品的资金支付时间与货物所有权发生转移的时间不同而形成的债务。具体包括供应商(如境外出口商)为商品交易和服务直接提供信贷,以及购买者(如境外进口商)为商品和服务以及进行中(或准备承担)的工作预先付款;银行贸易融资是指第三方(如银行)向出口商或进口商提供的与贸易有关的贷款,如外国金融机构或出口信贷机构向买方提供的贷款。 负债率即外债余额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债务率即外债余额与当年国际收支统计口径的货物与服务贸易出口收入之比。偿债率即中长期外债还本付息与短期外债付息额之和与当年国际收支统计口径的货物与服务贸易出口收入之比。负债率、债务率、偿债率、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的比例等外债风险指标的国际公认安全线分别为20%、100%、20%和100%。 附表: 中国2016年12月末按部门划分的外债总额头寸 2016年12月末 2016年12月末 (亿元人民币) (亿美元) 广义政府 8598 1239 短期 846 122 货币与存款 0 0 债务证券 846 122 贷款 0 0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0 0 其他债务负债 0 0 长期 7752 1117 SDR分配 0 0 货币与存款 0 0 债务证券 4832 697 贷款 2920 421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0 0 其他债务负债 0 0 中央银行 3847 555 短期 616 89 货币与存款 616 89 债务证券 0 0 贷款 0 0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0 0 其他债务负债 0 0 长期 3231 466 SDR分配 652 94 货币与存款 0 0 债务证券 0 0 贷款 0 0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0 0 其他债务负债 2579 372 其他接受存款公司 41912 6042 短期 32447 4677 货币与存款 20967 3022 债务证券 3193 460 贷款 8285 1194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0 0 其他债务负债 2 0 长期 9465 1364 货币与存款 0 0 债务证券 5553 800 贷款 3897 562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0 0 其他债务负债 15 2 其他部门 29669 4277 短期 21684 3126 货币与存款 5 1 债务证券 29 4 贷款 1976 285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19649 2833 其他债务负债 25 4 长期 7985 1151 货币与存款 0 0 债务证券 1508 217 贷款 5426 782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350 50 其他债务负债 701 101 直接投资:公司间贷款 14524 2094 直接投资企业对直接投资者的债务负债 10775 1553 直接投资者对直接投资企业的债务负债 123 18 对关联企业的债务负债 3626 523 外债总额头寸 98551 14207 注:1. 本表按签约期限划分长期、短期外债。 2.本表统计采用四舍五入法。 2017-04-07/qingdao/2017/0407/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