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1月总局印发《贸易信贷调查制度》,该制度将于 8月 1日 起正式实施。为配合该制度的实施,推进贸易信贷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总局设计开发了新版贸易信贷调查系统,并专门挑选了天津、上海、山东、安徽四家分局于 3月 15日 至 3月 22日 期间进行非现场测试。在此期间,我分局国际收支处积极参加新系统测试工作,认真做好相关运行环境设置,并按照《贸易信贷调查系统测试用例》,从外汇局端、企业端分别检验系统是否与《贸易信贷调查系统业务需求》内容相符,相关功能是否正常可用。在细致全面试用基础上,我分局认真总结测试过程中发现的各类问题,及时将有关情况汇总后撰写测试报告,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系统的建议,为贸易信贷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截至目前,非现场测试验收工作已经结束并取得了预期效果,相关工作得到总局的积极评价和表扬。 2016-03-29/tianjin/2016/0329/135.html
-
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印发了《国际收支统计申报核查制度》、《通过银行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业务核查规则(暂行)》、《贸易信贷调查制度》,基本修订完成《通过境内银行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业务指引(2015年版)》。为加强外汇局分支局、银行和企业理解上述制度内容,顺畅开展相关申报工作,总局组织召开了视频培训会。滨海新区中心支局召集辖内18家重点贸易信贷抽样调查企业代表参加了此次培训。 培训会详细阐述了两项制度、一项指引、一项规则修订的背景和意义,从制度修订的主要内容以及必要性等方面提出具体工作要求。 下一步,滨海新区中心支局将组织相关人员进一步深入学习,并做好对辖内金融机构和贸易信贷抽样调查企业的培训工作,严格按照总局领导要求以及相关制度规定认真开展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工作,严把数据质量关。 2016-02-15/tianjin/2016/0215/123.html
-
分局(外汇管理部)办理的银行分行(含农村信用社)即期结售汇业务市场准入审批备案表 分局(外汇管理部)办理的银行支行(含农村信用社)即期结售汇业务市场准入审批备案表 银行跨境调运外币现钞核准表格下载 2024-05-13/tianjin/2024/0513/2498.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局、外汇管理部,深圳、大连、青岛、厦门、宁波市分局,全国性中资银行: 为进一步规范通过银行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业务,完善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制度,便利银行、申报主体更准确地理解和执行申报要求,国家外汇管理局修订形成了《通过银行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业务指引(2023年版)》(见附件),现印发给你们。 本通知自2023年6月1日起施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印发<通过银行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业务指引(2019年版)>的通知》(汇发〔2019〕25号)同时废止。 国家外汇管理局各分局、外汇管理部应在收到本通知后,及时转发辖内中心支局、支局、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外国银行分行以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各全国性中资银行应及时转发所辖分支机构,并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1.通过银行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业务指引(2023年版) 2.通过银行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业务指引(2023年版)修订对照表 国家外汇管理局 2023年4月24日 2023-05-08/tianjin/2023/0508/2416.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局、外汇管理部,深圳、大连、青岛、厦门、宁波市分局,全国性中资银行: 为规范申报主体通过境内银行进行的涉外收付款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业务,国家外汇管理局修订了《通过银行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业务实施细则》(见附件),现印发给你们。国家外汇管理局各分局、外汇管理部应在收到本通知后,及时转发辖内中心支局、支局、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外国银行分行以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各全国性中资银行应及时转发所辖分支机构,并遵照执行。 附件:通过银行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业务实施细则 国家外汇管理局 2022年7月26日 2022-08-04/tianjin/2022/0804/2417.html
-
2024-10-31/tianjin/2024/1031/2634.html
-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24年四季度及全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斌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2024年我国经常账户有何特点? 答: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基本平衡。其中,经常账户顺差4220亿美元,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2.2%,处于合理均衡区间。 一是货物贸易顺差规模创历史新高。2024年,我国国际收支口径的货物贸易顺差7679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29%。其中,货物贸易出口34091亿美元,增长7%;进口26412亿美元,增长2%。2024年,我国进出口产品结构继续优化升级,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货物贸易顺差扩大并推动经常账户顺差增长。 二是服务贸易逆差小幅增长。2024年,服务贸易逆差2288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10%。境外个人来华和境内个人出境旅行增长较快,带动旅行收入和支出分别增长61%和27%。生产性服务贸易也保持较快增长,其中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顺差248亿美元,咨询、广告等其他商业服务顺差415亿美元,分别增长29%和9%。 问:2024年我国双向跨境投资有何特点? 答: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与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逆差自主平衡,双向跨境资本流动总体有序。 一是境内主体合理配置境外资产。经常账户顺差形成资金净流入,从国际收支上看,主要对应于境内主体对外投资的相应增长。近年来我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布局加快,带动2024年我国对外股权性质直接投资净增加1302亿美元,对外股票和债券投资也有所增长,对外资产和净资产规模稳步上升。 二是来华直接投资保持净流入。2024年,在来华股权性质直接投资中,新增资本金流入908亿美元,其中四季度流入规模较前三个季度明显增长。考虑到境外融资成本相对较高、境内融资便利度上升等因素,部分外商投资企业倾向于增加本地融资、减少或偿还境外贷款,来华债务性质直接投资呈现阶段性净流出。 当前我国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在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推动下,经济回暖向好态势将进一步巩固,我国国际收支有望继续保持基本平衡态势。 2025-02-18/tianjin/2025/0218/2726.html
-
近日,滨海新区中心支局组织召开滨海新区“国际收支数据质量深化年”和“个人外汇业务深化管理年”动员会。 会上,滨海新区中心支局肯定了各商业银行在“国际收支数据质量提升年”中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要求各商业银行要巩固现有成绩,认真落实“国际收支数据质量深化年”和“个人外汇业务深化管理年”主题活动要求,建立健全提升外汇基础工作质量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外汇工作水平,营造新区健康稳定的外汇市场环境,支持天津市和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 2019-04-08/tianjin/2019/0408/1137.html
-
按照《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印发<通过银行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业务实施细则>的通知》(汇发〔2020〕16号,以下简称《通知》)规定,各分局应当根据辖内申报业务情况制定对全辖机构申报主体执行涉外收入“不申报、不解付”特殊处理措施的标准和程序。 为认真贯彻落实《通知》要求,督促机构申报主体切实履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义务,国家外汇管理局天津市分局修订了《国家外汇管理局天津市分局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不申报、不解付”特殊处理措施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见附件),主要调整了执行标准、完善了处理程序。 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反馈意见: 电子邮箱:tjgjsz@126.com 联系地址:天津市和平区解放北路117号国家外汇管理局天津市分局国际收支处(邮政编码:300041) 传真:022-23209053 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2年2月19日。 附件:国家外汇管理局天津市分局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不申报、不解付”特殊处理措施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2022-01-19/tianjin/2022/0119/1837.html
-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24年一季度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2024年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状况有何特点? 答: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其中,经常账户顺差392亿美元,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0.9%,继续处于合理均衡区间;双向跨境资金流动保持合理有序。 一是货物贸易保持顺差。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口径的货物贸易顺差1211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出口7511亿美元,同比增长2%;进口6300亿美元,同比增长3%。主要是2024年以来我国经济实现良好开局,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深入,贸易新增长点、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拓展,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二是服务贸易呈现逆差。一季度,服务贸易逆差610亿美元。一方面,旅行逆差538亿美元,同比扩大34%,旅行相关收入、支出规模继续向疫情前水平回归。另一方面,服务贸易主要顺差项目持续增长。其中,咨询、广告等其他商业服务顺差120亿美元,处于历史较高水平;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顺差48亿美元,同比增长30%。 三是双向直接投资有序开展。一季度,我国对外股权性质直接投资净流出257亿美元,企业“走出去”稳定有序;来华股权性质直接投资净流入190亿美元,其中新增资本金流入210亿美元,显示外资来华展业兴业保持总体稳定。 总体看,尽管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但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将继续为我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提供根本支撑。 2024-05-11/tianjin/2024/0511/2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