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外匯管理局簡體中文繁體中文用戶登錄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 索  引  號:
    71780495-4-2017-00028
  • 分       類:
    新聞報道  各類社會公眾  外匯綜合管理
  • 來       源:
    國家外匯管理局
  • 發布日期:
    2017-02-13
  • 名       稱:
    專訪外管局局長潘功勝:開啟的窗戶不會再關上
  • 文       號:
專訪外管局局長潘功勝:開啟的窗戶不會再關上

曆經2015年下半年和2016年動蕩之後,中國匯市隨後進入相對平穩期,市場逐漸接受和習慣了一個更有彈性的人民幣。不過,因近期美國政治生態劇變、美聯儲再啟加息以及來自歐洲大陸的不確定性引發的漣漪仍未停息,人民幣匯市在2017年將繼續佔據各方的聚焦點。全球視野下,中國跨境資本流動有何特點?如何管理跨境資本流動?近來外匯管理加強執法,是否意味著資本管制的回歸?中國外儲是否充裕?跨境收支的基礎是否已經改變?人民幣是否仍是強勢貨幣?

近日,就上述一系列問題,第一財經專訪了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採訪約在周日,再見潘功勝,其鬢角白髮似又有增加,然精神矍鑠。

3個小時的專訪中,潘功勝直面熱點難點:宏觀上,詳盡闡述在全球及中國跨境資本流動新特點的背景下,防範跨境資本流動風險及外匯市場宏觀審慎管理和監管的策略安排;微觀上,對香港刷卡買保險、個人購匯、外商投資企業利潤匯出等外匯管理熱點問題一一回應。

潘功勝認為,外匯管理需要統籌兼顧防範跨境資本流動風險和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的關係,繼續支援與推動金融市場的改革開放,建立健全宏觀審慎管理框架下的跨境資本流動管理體系。與此同時,加強真實性合規性審核,嚴厲打擊外匯領域違法違規活動和投機力量,著力維護外匯市場的健康穩定運行。

潘功勝強調,不會重回資本管制的老路,“開啟的窗戶不會再關上”。並且當前恰恰是推進流入端改革的重要時間窗口,亟須從戰略的視角繼續推進中國金融市場的改革開放。

針對人民幣的未來,潘功勝強調,我國經濟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經常項目保持順差、財政狀況良好、金融體系穩健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將繼續支援人民幣在全球貨幣體系中作為穩定的強勢貨幣,人民幣匯率有條件在增強彈性的同時,繼續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目前我國跨境資金流動正在向均衡狀態收斂,未來中國跨境收支的基礎十分穩健。

1.外匯市場波動不必過分反應

第一財經:金融危機期間,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經濟體漸次開啟量化寬鬆政策,隨著經濟的逐步企穩,QE政策將逐步退出。與此同時,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增長也經曆了較大程度的波動,不同經濟體之間經濟增速、政策演化等差異影響著全球跨境資本流動。近些年來,全球資本流動出現了哪些新變化?

潘功勝:本世紀以來全球的跨境資金流動主要經曆了兩大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2000年至2013年,國際資本高強度流入新興經濟體。在2008年以前主要驅動因素是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長比較強勁、資本回報率較高;2009年以後主要是主要發達經濟體實施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全球流動性充裕甚至泛濫。

第二個階段是2014年之後,隨著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長放緩、發達國家貨幣政策分化,特別是美聯儲逐步退出QE並啟動加息進程,跨境資本流動開始轉向,從一些新興經濟體流出。

同時我們也注意到,目前全球經濟增長仍面臨較大不確定性,主要國家都面臨不少風險因素,國際金融市場波動、跨境資本流動撲朔迷離,跨境資本流動的流量、流速、流向、結構都處於動態的變換之中。

第一財經:如何看待20152016年中國呈現的資本流出的局面?中國跨境資本流動有哪些特徵?

潘功勝:受全球資本流動格局變化影響,我國跨境資本流動也呈現出兩階段特徵。2000年至2014年上半年,我國經常賬戶、資本和金融賬戶呈現較長時期的雙順差,外匯儲備餘額快速增長。

2014年下半年以來,我國經常賬戶持續順差,但資本和金融賬戶呈現逆差,外匯儲備餘額開始由升轉降。2014年下半年至2016年第一季度,境內主體增加境外資產、減少境外負債的行為加大了我國跨境資本淨流出壓力。但自2016年二季度以來,境內主體去外債槓桿化進程基本結束,非儲備性質金融賬戶的負債方已經恢複淨流入。

總的來說,對比2015年底和2016年底兩次美聯儲加息,我國跨境資金流動受到的影響是遞減的。兩次美聯儲加息以及加息之前的預期變化都導致了美元匯率走強,2015年四季度美元指數上升2.4%2016年四季度上升7.1%,短期內都使得我國跨境資金流出壓力增加,但後一階段的影響程度明顯減弱。這主要是由於在美聯儲首次加息時,境內主體增持對外資產和償還負債的調整比較集中,但經過壓力釋放後,境內主體資產負債調整已更加平穩,使得我國化解外部影響跨境資金流動的能力得到提升。

展望未來,隨著我國深化改革的不斷推進、經濟結構日益優化、經濟發展的亮點和新動能不斷出現,經常賬戶順差和資本流入的基礎依然穩固。央行、外匯局在維護市場秩序等方面持續發力,也將保障我國跨境資金流動呈現有進有出、雙向波動的健康發展格局。

 

第一財經:前些年人民幣升值時,大家都在擔心資本流入過多。近一兩年來,對資本流出的擔憂情緒又有所上升。現階段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潘功勝:從長周期的視角看,跨境資本流入和流出並沒有好壞之分。不能簡單認為流入是好的,流出是不好的,還要具體分析流入、流出的結構和速度。例如,前些年我國跨境資本流入、外匯儲備增加大幅提高了我國的國際支付能力,增強了市場對我國經濟的信心,但流入壓力持續較大也加大了貨幣政策調控難度,推高了資產價格。

對近期的流出也同樣需要進行客觀、全面的評估與判斷。當前,中國跨境資本流出主要由三個部分構成。首先是對外直接投資。商務部的統計顯示,2016年,我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64個國家和地區,累計實現直接投資11299.2億元,同比增長44.1%。今天中國的市場更加開放,市場主體在國際上也更為活躍。中國經濟已經從單純的商品輸出,轉向商品輸出與資本輸出並駕齊驅的新階段。

流出的第二大部分是中國公民境外旅遊與中國留學生海外教育的支付。這個體量也比較大。隨著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我國年出境旅遊人數已達1.2億人次;一個海外留學生一年學費可能5萬~6萬美元,加上生活費,一年合計就要7萬~8萬美元。這說明中國更加開放,未來下一代有更加寬廣的國際視野,有助於中國軟實力的提升。

流出的第三個部分是企業償還外債。前些年美元相對人民幣貶值,美元利息成本較低,企業願意到海外借外債。近幾年國內利率下降比較快,低利率環境下轉向國內融資更容易,企業傾向於提前償還美元外債,以此來降低貨幣錯配的風險,這是企業財務行為的調整。從2014年下半年到2016年上半年,跨境資本流出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正是償還外債。

20166月份之後,形勢發生變化,企業外債去槓桿化進程基本結束,企業外債規模又開始有所回升。數據顯示,20163月末外幣外債7600億美元,到9月末已達到約8600億美元,上升了1000億美元。

2.“開啟的窗戶不會再關上”

第一財經:2016年末,美聯儲宣布加息,市場預期2017年美聯儲加息的強度和頻度將有所上升。在這樣的外部環境下,我國外匯管理的政策取向是什麼?

潘功勝:外匯管理的整體思路要兼顧兩點。一是堅持改革開放,便利跨境貿易投資,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二是防範跨境資本流動風險,維護外匯市場穩定。

在政策層面看,1996年中國經常項目已經實現可兌換,近年來資本項下直接投資也逐步實現基本可兌換,證券項下資本可兌換的程度也在逐步提高,中國經濟深度融入全球經濟金融一體化趨勢不可更改。因此,我們堅持一個原則:開啟的窗戶不會再關上。外匯管理政策不會後退,更不會走回資本管制的老路。

在外匯政策的執行上,我們依據現有的外匯管理政策,依法依規進行管理,加強對交易的真實性、合規性審核,打擊外匯領域違法違規活動,維護外匯市場的健康穩定運行。

第一財經:前面提到,資本流出第一大部分是對外直接投資。2016年來對外直接投資規模增長迅速,尤其以跨境併購最為顯著。四部委最近出台的監管政策在海內外引起高度關注,其背後的政策考量是怎樣的?

潘功勝:發改委、商務部、人民銀行與外匯局在201611月末的聯合答記者問中指出,中國對外投資的方針政策和管理原則是明確的,即堅持實施“走出去”戰略,堅持企業主體、市場原則、國際慣例、政府引導,備案製為主,當前也需要把推進對外投資便利化和防範風險結合起來,規範市場秩序,按有關規定對一些具有非理性、不規範的投資進行真實性、合規性核實,促進我國對外投資持續健康發展。

對外直接投資增長是落實中央“一帶一路”戰略和加強國際產能合作的重要成果,也使得中國對外經濟更加開放,市場主體更加活躍,總體而言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對外直接投資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出現了異常變化,則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前面提到,根據商務部的統計,2016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增長了44%。在目前千億美元級的基礎上一年之內增長如此之快,其背後可能會帶來不少潛在問題。

正如一些媒體時常報道的那樣,2016年以來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出現了一些不夠理性的傾向,一些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帶有很強的盲目性。應該說,對外併購是一朵“帶刺的玫瑰”,併購國外的企業並不是買下來就等於併購成功了,需要審慎的市場分析、有效的業務整合以實現最終的戰略目標。如果在短期內對外直接投資過快增長,若干年後可能會暴露出很多問題,這對投資國和投資目的地國都是不利的。

盲目收購曆史上曾經有過深刻的教訓。上世紀80年代中期,日本企業橫掃美國地標建築,並發出“買下美國”的豪言壯語,但後來出現了很大的問題。盲目跨境併購就像在沙灘上捧起一把沙子,看著都抓住了,但最終沙子將從手心滑落。

我們在對外投資併購的日常監管中,確實也發現了一些異常情況,例如大額非主業投資、有限合夥企業對外投資、“母小子大”、“快設快出”等。這些類型的對外投資中存在不少風險隱患。為了使中國企業“走出去”更加健康、有序,監管部門有必要加強對外直接投資的引導。

中國政府支援國內的企業,特別是有能力、有條件的企業開展真實合規的對外投資活動,參與“一帶一路”的建設和國際產能合作,既有利於產業轉型升級,也有利於推動跟世界各國的務實合作。

第一財經:外商來華直接投資的情況如何?外界還有聲音反映外商投資企業利潤匯出操作層面存在障礙,這方面的政策是否有所變化?

潘功勝: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近期發布了一份報告,指出在全球特別是亞洲外國直接投資流入量大幅下降的情況下,2016年中國利用外資保持穩定增長。在2016年全球十大外資流入經濟體中,中國排名第三位,僅次於美國和英國。而且,中國利用外資的結構繼續優化,質量有所提高。流入服務業特別是高附加值服務業以及高技術製造業的外資繼續增長,外資持續向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以及高附加值領域傾斜。聯合國貿發會議預測,2017年中國經濟增長將繼續保持在全球較高水平,產業結構將繼續升級,市場導向型外國投資有望保持增長。與此同時,隨著中國外資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深化,中國對外投資開放的領域將進一步拓寬。這將為外資流入注入新的動力,中國仍將是對外資最具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之一,2017年吸引外資將繼續保持在高水平。

利用外資是我國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和開放型經濟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利用外資的政策不會變,對外商投資企業合法權益的保障不會變,為各國企業在華投資興業提供更好服務的方向不會變。習近平主席不久前在達沃斯演講中明確談到“中國將積極營造寬鬆有序的投資環境”,國務院最近發布了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的若干措施,努力為外商企業創造更加開放、公平、便利的投資環境。

外商來華直接投資在外匯管理方面已經實現了基本可兌換。匯入的外匯資本金可以意願結匯,在境內合法業務收入的匯出、增資、減資、轉股等交易行為憑有效材料直接在銀行辦理。

外商投資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產生的利潤可以在境內再投資,也可在完稅後自由匯出境外。外商投資企業正常的利潤匯出屬於經常項目,在政策層面沒有限制,直接在銀行辦理即可。當然,對於企業利潤匯出也是有真實性合規性的要求。例如,要求企業按照公司法等法律法規的要求彌補以前年度虧損,並向銀行提供董事會利潤分配決議、經審計的財務報表以及在中國的完稅證明。

3.外管政策未變,執法加強

第一財經:2017年年初,外匯管理部門對個人外匯資訊申報管理進行了完善,這被外界理解為資本管制加強。這樣的理解是否準確?完善的背景是什麼?個人用匯是否會受到影響?

潘功勝:這是一個巧合,不能理解為外匯管制的加強。根據G20和國際協作有關原則,各成員國需在反洗錢、反恐怖融資、應對稅基侵蝕等方面加強合作配合,需要進一步增強金融交易的透明度,提高數據統計質量。

隨著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目前我國年出境人次已達1.2億,個人用匯明顯增多,但相應的國際收支個人購匯統計仍沿用過去較為簡化的模式。這種統計現狀既滿足不了經濟金融分析的需要,也與國際組織提出的進一步細化和提高國際收支統計要求有較大差距。

過去,我國國際收支個人購匯中存在一些漏洞,致使部分違規、欺詐、洗錢等行為時有發生,包括利用經常項目從事資本項目交易(比如海外購房和投資等),還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地下錢莊等違法行為,這擾亂了正常交易秩序,也對廣大遵守個人購匯規定的居民形成了利益侵蝕。在改進個人購匯事項申報統計後,外匯管理部門可據此加強事後核查,對有關違規違法行為加強管理和處置。

完善個人外匯資訊申報管理,對境外留學和旅遊等用匯沒有影響,個人購匯政策沒有變化。出境留學,便利化額度內購匯,按規定進行完整、真實的資訊申報;超過便利化額度的,提供本人因私護照及有效簽證、境外學校錄取通知書、學費證明或生活費用證明就可以購匯;出境旅遊,可以在便利化額度內按需購匯,也可在境外使用銀行卡消費,用匯不受影響。

完善個人購匯事項申報不涉及個人購匯額度和政策調整,從政策實施1個多月的實踐看,個人結售匯業務運行正常,規範個人結售匯市場秩序效果明顯。

第一財經:2016年年底,銀聯公開表示不能刷卡購資本項目投資性壽險,此舉也被外界解讀為加強資本管制的措施,你如何評論?

潘功勝:目前,購買境外保險有一部分是屬於經常項目下的,沒有限制,例如在外旅行購買的人身意外險、疾病保險等。但如果購買投資分紅險則屬於個人資本項下,目前我國還沒有開放。因此,境外購買投資類保險產品,違反了中國的現行外匯管理政策。

遵循國際慣例和外匯管理法規,2003年開始,中國銀聯對境外使用銀行卡購買保險實行類別碼管理和額度管理。這一政策一直沒有改變,但部分不良商戶與持卡人利用多次刷卡的交易方式規避限額管理,實現資本外逃目的。

部分境外保險公司通過誇大投資收益、散布虛假產品資訊甚至提供高槓桿融資,為內地居民量身定做和推銷“資本外逃式”大額投資性保險產品。例如,宣稱年化收益率達到6%甚至超過10%;23年內無損失拿回全部本金等。這已超出投資性保險產品的範疇,成為資本外逃、非法洗錢、避稅以及向境外轉移資產的通道。這些行為既嚴重幹擾境內外匯市場秩序,也催生了一些境外保險市場的泡沫和地下錢莊的活躍。

無論是從法理角度,從穩定金融市場角度,還是反洗錢角度,這類行為都應該進行規範。

第一財經:按照我們的理解,外匯管理政策未變、執法加強主要是針對非法跨境資金轉移和違規個人購匯,那麼新的一年,外匯管理部門對這些問題有何舉措?

潘功勝:針對企業虛假對外投資、虛假利潤匯出、偽造構造貿易背景騙匯、個人分拆購付匯、非法買賣外匯以及假借貿易或投資渠道對外轉移資產等違法違規行為,外匯監管部門將強化監管和打擊。

近年來,一些不法企業存在藉助貨物貿易渠道,虛構貿易進行跨境套利或違規調配跨境資金的異常行為。例如:無真實貿易背景購付匯,或涉嫌利用貿易渠道向境外轉移資金;藉助“離岸轉手買賣”渠道構造虛假貿易、套取境內外利差和匯差等。在直接投資領域,存在利用虛假境外投資轉移財產等違法行為。

對於地下錢莊、套匯以及騙購外匯等違法犯罪活動,我們保持了高壓的打擊態勢。2016年以來,外匯局聯手公安部門破獲的地下錢莊案件81起,查處外匯案件1900餘起,罰款4億多元人民幣。

對於個人購匯違規,則通過加強對銀行辦理個人購付匯業務真實性、合規性檢查,提高對個人申報資訊和交易數據的監測、分析、篩選、審查頻率。虛假申報、騙匯、欺詐、違規使用和非法轉移外匯資金等違法違規行為,將被列入“關注名單”,在未來一定時期內限制或禁止購匯,依法納入個人信用記錄,予以行政處罰,進行反洗錢調查,移送司法機關處理等。

下一步將進一步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和懲罰力度,維護外匯市場健康的運行秩序。同時,將外部監管內化成被監管者的自律,這是中國未來金融監管很重要的方向。

4.擴大金融市場雙向開放

第一財經:前些年,我國資本流入壓力較大。最近一兩年,情況發生變化,流入壓力緩解,流出壓力增加。換個角度看,當前是否為推進流入端改革的時間窗口?

潘功勝:我們將基於戰略的角度繼續推動中國金融市場的改革開放,應該說目前是流入端政策改革比較好的時機。我們的舉措既要有利於眼前,更要有利於長遠,既要推動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又要有利於當下外匯市場供求關係的平衡。改革需要尋找時機和推動的窗口,找不準時機,會在政策層面和社會層面都遇到較大阻力。從各方面的情況看,現在確是推動流入端外匯政策改革的重要時間窗口。

事實上,2016年以來,人民銀行、外匯局已經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實施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推動銀行間債券市場全面向境外機構投資者開放;深化QFII外匯管理改革;進一步便利企業資本項下結匯,等等。

近日,國務院印發了《關於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重點放寬銀行類金融機構、證券公司、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保險公司、保險中介機構外資准入限制。

第一財經:我國債券市場最近幾年規模迅速增加。2016年,債券市場發行各類債券規模達36.1萬億元,年末債券市場託管餘額高達63.7萬億元。但與發達國家債市相比,開放程度卻仍有一定差距。債券市場下一步加大對外開放的措施有哪些?

潘功勝:近年來,中國債券市場借鑒國際經驗並結合中國實際,堅持市場化的改革方向,取得了較好的發展成績,已成為全球第三大債券市場,具有多元化的投資者結構、多樣性的債券產品、較為完善的債券市場基礎設施。在中國經濟金融深度融入全球化的背景下,繼續推進債券市場對外開放是我國構建市場化、開放型金融市場體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在經濟新常態下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

與發達市場相比,我國債券市場的開放程度還有較大差距。境外發行人在境內市場發行債券還處於試點階段,境外投資人持有境內債券的餘額佔比尚不到2%,市場開放的深度依然有限。

中國債券市場將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推動創新,提高境外機構在境內債券市場發行和交易的便利性。一是在總結現有經驗基礎上,研究適合境外發行人的資訊披露、信用評級等制度,為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境外機構在境內發行債券提供便利。二是順應境外投資者的需求,為其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提供資金匯兌、風險對沖等方面的便利,實行更加市場友好的管理措施。三是根據境外投資者的交易和結算習慣,探索境內外交易平台、清算結算機構等基礎設施合作,研究中國現有的中央託管制度與國際廣泛採用的多級託管制度之間的銜接。四是推進自律機制、自律組織、自律規則在對外開放中的運用和完善。

近期,彭博宣布了新設兩項包含中國債券市場的指數,邁出了將中國債券市場納入國際主要債券指數的第一步,其他的國際主要債券指數供應商(花旗銀行、摩根大通)也正在積極的研究評估之中。隨著中國債券市場的持續發展,以及基於國際規則的對外開放的深入推進,相信中國債券市場終會被納入國際主要債券指數。這無疑有利於吸引更多境外資金投資中國債市,推動中國債券市場的進一步對外開放。

第一財經: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是資本項目開放中重要且關鍵的一環。你對現階段外資參與國內證券市場的現狀如何評價?

潘功勝:近年來,按照中央的決策部署,持續穩步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外資參與中國境內證券市場的便利化水平大幅提高。

2016年以來,先後實施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外匯管理改革,取消單家機構投資額度上限,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可依據其資產規模的一定比例自動獲得投資額度,基礎額度內額度申請無需審批;取消機構投資資金匯入期限要求,允許開放式基金按日申購、贖回,並將鎖定期從一年縮短為三個月,進一步便利資金匯出。同時,推動銀行間債券市場對外開放,對境外機構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不設額度限制,無鎖定期要求。此外,開通深港通,取消滬港通、深港通總規模限制等。

20166月至12月底,新增數十家QFIIRQFII機構投資境內證券市場,投資額度超過100億美元,其中既有主權類機構、共同基金,也包括各類商業性機構。

第一財經:2016年,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在全國範圍內實施,2017年初央行又發文對這一政策進行升級。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的要點有哪些?

潘功勝: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的核心是簡政放權,通過優化外匯管理和服務,提升市場主體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質量和效率。主要的政策考慮就包括實施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打造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升級版”;允許中資企業外債結匯,統一中、外資企業外債待遇;審慎有序推進跨境融資管理改革;人民銀行和外匯局取消事前審批,允許企業在統一規則下,自主決定借用本外幣外債的規模和時機;加強全口徑外債和跨境融資統計監測,完善宏觀審慎管理。

5.外儲合理波動“新常態”

第一財經:27,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1月末,外匯儲備29982億美元,環比減少123億美元,跌破3萬億的整數關口。外匯儲備是否足以應對當前的資本流動現狀?

潘功勝:外匯儲備是一個連續變數,在複雜多變的經濟金融環境下,儲備規模上下波動是正常的,無需特別看重所謂的“整數窗口”。我國外匯儲備規模迄今仍是全球最高水平,國際支付能力總體較強。根據最新統計,截至2016年底,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約佔全球外匯儲備規模的28%,位居世界第一,明顯高於排名第二位的日本(1.16萬億美元)和其他國家。

註:根據各國數據發布的時間不同,上表顯示規模為目前彭博上可獲得數據。其中中國內地規模截至20171月末,日本、中國台灣規模截至201612月底,俄羅斯、巴西數據截至201611月底,瑞士、沙特、中國香港、韓國規模截至201610月底,印度數據截至201716日。

一國持有多少外匯儲備算是合理水平,國際和國內都沒有統一的標準,需綜合考慮本國的宏觀經濟條件、經濟開放程度、利用外資和國際融資能力、經濟金融體系的成熟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傳統上使用36個月進口額或100%短期外債等指標衡量,近期IMF也有工作論文建議以綜合指標衡量。總體看,無論是以外匯儲備的絕對規模,還是以其他各種充足性指標進行衡量,我國外匯儲備都是十分充足的。

第一財經:2017年,如何評估外部世界風險,對我國未來跨境資本流動形勢又如何研判?

潘功勝:2017年,世界經濟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凸顯,一些出乎意料的重大“黑天鵝”事件可能造成新的衝擊。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仍在延續,低增長、低貿易和有效需求不足的國際大環境難有改變。美國新政府上台後內外政策動向不明、美聯儲下一步加息預期增強、逆全球化和各國政策內顧傾向抬頭、地緣政治關係複雜變化等,都會通過貿易、投資、金融等途徑影響經濟金融穩定。

具體到中國,目前我國跨境資金流動正在向均衡狀態收斂,中國跨境收支的基礎依舊十分穩健,未來國際收支平穩運行的根本性支撐因素依然較多。

首先,國內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未發生實質性改變。2016年,中國GDP達到74.4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7%。在經濟體量不斷增大的情況下,經濟增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仍居前列,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步伐正在加快,新經濟動能正在增強。其次,我國貨物貿易以及經常賬戶的順差趨勢沒有改變,順差形成的原因和結構也基本合理。再次,境外長期資本依然看好我國的經濟發展前景和市場潛力,以長期投資為目的的外資將繼續流入。據商務部統計,2016年,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達8132.2億元,同比增長4.1%。最後,我國外匯儲備仍然充足,並且外匯儲備在多元化、分散化的投資策略下,不同貨幣和資產之間有效發揮了此消彼長、風險對沖的效果,這是我國抵禦外部衝擊的一個強有力的基礎。跨境資本流動最終還是要回歸基本面,對此我充滿信心。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分享到:
【列印】 【關閉】

法律聲明 | 聯繫我們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國家外匯管理局遼寧省分局主辦 著作權所有 授權轉載 最佳解析度:1280*768

網站標識碼bm74030001 京ICP備06017241號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