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外匯管理局簡體中文繁體中文用戶登錄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 索  引  號:
    K0807494-X-2017-00084
  • 分       類:
    各類社會公眾  外匯綜合管理  其他
  • 來       源:
    國家外匯管理局網站
  • 發布日期:
    2017-05-05
  • 名       稱:
    潘功勝:外匯管理助力“一帶一路”建設
  • 文       號:
潘功勝:外匯管理助力“一帶一路”建設

2013年,在世界經濟複蘇步伐緩慢,經濟全球化和貿易全球化面臨嚴峻挑戰之際,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一帶一路把中國發展同沿線國家發展結合起來,把中國夢同沿線各國人民的美好願望結合起來,必將成為一項增進世界各國人民福祉的偉大事業。作為重要的涉外經濟管理部門,國家外匯管理局(下稱外匯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一帶一路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遵循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建設互利共贏、開放透明、公平包容的開放新格局,深化外匯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提升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為一帶一路營造良性、健康、穩定的外匯市場環境。

一帶一路打造中國與世界開放互通的新格局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金融格局發生了複雜深刻的變化,全球增長動能不足,世界經濟緩慢複蘇、發展分化的態勢依舊,全球經濟治理滯後,難以適應世界經濟新變化,國際投資貿易格局和多邊投資貿易規則醞釀深刻調整,全球發展失衡,貿易保護主義、逆全球化勢力和民粹主義抬頭,各國面臨的發展問題複雜嚴峻。如何讓世界經濟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續?如何讓經濟全球化的正面效應更多地釋放出來?中國順應大勢,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一帶一路秉持開放的區域合作精神,致力於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和開放型世界經濟,致力於實現經濟全球化進程再平衡。這不僅符合國際社會的根本利益,而且符合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有利於中國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不斷提升發展的內外聯動性,深度融入世界經濟體系。

一是有利於實現世界經濟再平衡。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貢獻者。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契合沿線國家的共同需求,為沿線國家優勢互補、開放發展開啟了新的機遇之窗,有利於實現中國與沿線國家的聯動發展,使全球經濟發展更加平衡。2016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座談會上強調,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開展跨國互聯互通,提高貿易和投資合作水平,推動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本質上是通過提高有效供給來催生新的需求,實現世界經濟再平衡。特別是在當前世界經濟持續低迷的情況下,如果能夠使順周期下形成的巨大產能和建設能力走出去,支援沿線國家推進工業化、現代化和提高基礎設施水平的迫切需要,有利於穩定當前世界經濟形勢。三年多來,中國企業對沿線國家投資達500多億美元,一系列重大項目落地開花,帶動了各國經濟發展,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一帶一路倡議來自中國,但成效惠及世界。

二是有利於進一步提升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一帶一路倡議體現了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不僅明確了我國對外開放的新路徑,也將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通過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有利於鞏固中國同中亞和東南亞的合作基礎,構建中國同沿線各國在開放中謀求共同發展的道路,有力促進內陸和沿邊的對外開放,提升中西部整體發展水平和競爭力,促進東部地區的轉型升級和對外投資,形成聯動發展的新局面,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落地,加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三年多來,一帶一路倡議已經得到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響應支援,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同中國簽署合作協議,一帶一路朋友圈正在不斷擴大。

三是為跨境資本流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跨境資本流動是經濟全球化的伴生物,有助於推動資金在全球範圍內的有效配置,並帶動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的傳播與流動,利於全球經濟增長。共建一帶一路旨在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有利於進一步推動中國金融市場的雙向開放,提升跨境貿易和投資的便利化水平,推動資本項目可兌換,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在便利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同時,吸引境外長期資本流入,促進形成健康、良性、穩定的跨境資本流動秩序,維護中國國際收支基礎平衡穩健。

外匯管理改革為一帶一路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外匯管理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一帶一路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圍繞《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堅持開放合作、和諧包容、市場運作、互利共贏,著力推進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把握好外匯管理的兩項基本原則,為一帶一路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一是堅持改革開放,支援和推動金融市場的雙向開放,進一步提升跨境貿易和投資的便利化水平,服務實體經濟,支援有能力、有條件的企業開展真實合規的對外投資活動,更好地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二是堅持防範跨境資本流動風險,防止跨境資本無序流動對宏觀經濟和金融穩定帶來衝擊,維護外匯市場穩定,為改革開放和一帶一路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讓世界各國實現聯動增長,走向共同繁榮。

促進經貿暢通,為一帶一路保駕護航

投資貿易合作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在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指出,我們要堅定不移發展全球自由貿易和投資,在開放中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旗幟鮮明反對保護主義。近年來,外匯管理不斷提升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消除投資和貿易壁壘,深化貿易和投資聯動,拓寬貿易和投資領域,優化貿易和投資結構,挖掘貿易和投資新增長點,促進跨境貿易和投資平衡發展,構建區域內和各國良好的營商環境,激發釋放合作潛力,做大做好合作蛋糕

一是全面實施貨物貿易外匯管理制度改革。外貿發展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其中貨物貿易是重中之重。1996年,我國實現了經常項目可兌換。近年來,相繼取消了貨物貿易外匯收支逐筆核銷,允許銀行為符合條件的企業進行電子單證審核,允許A類企業貿易外匯收入直接進入經常項目外匯賬戶等,不斷提升貨物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水平,鞏固和擴大傳統貿易,服務一帶一路戰略。二是不斷深化服務貿易外匯管理改革。建立健全服務貿易促進體系,全面取消服務貿易事前審批,所有服務貿易收付匯業務下放銀行辦理,大幅簡化單證。改革有效降低了企業的經營成本,有利於大力發展現代服務貿易,優化貿易結構,有力支援了一帶一路建設。三是促進外貿多元化發展。繼續提升邊貿和個人貿易便利化水平,取消邊貿賬戶行政許可,加快企業資金周轉,簡化個人貿易單證要求,為一帶一路拓寬貿易領域。四是積極支援新業態發展。積極支援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範圍擴大到天津等12個城市。2015年,跨境電子商務外匯支付業務試點推廣全國,試點以來,全國33家試點支付機構累計辦理跨境收付246億美元,有力地支援了互聯網+”等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有利於創新貿易方式,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等新的商業業態,為一帶一路挖掘貿易新增長點。五是積極支援境內企業走出去。直接投資是中國企業走出去支援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渠道。近年來,直接投資外匯管理大幅簡化,直接投資外匯管理已經實現基本可兌換,企業走出去步伐明顯加快。根據商務部統計,2016年,中國非金融企業對外直接投資1701億美元,較2015年增長40%。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快速增長體現了綜合國力的提升、對外開放程度的提高、一帶一路倡議和國際產能合作以及簡政放權穩步推進等,有利於推動中國經濟轉型,促進世界和被投資國經濟增長,實現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互利共贏、共同發展。同時,一帶一路建設中也會面臨各種國別風險、市場風險、法律風險、勞工風險等。作為涉外經濟管理部門,外匯局一直鼓勵企業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參與一帶一路共同建設和產能合作,促進國內經濟轉型升級,深化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互利合作,遵循企業主體、市場原則、國際慣例、政府引導的對外投資管理原則,支援國內有能力、有條件的企業開展真實合規的對外投資活動。

深化資金融通,為一帶一路拓寬新的渠道

一帶一路建設倡導的是實現全方位、立體化、多層次的互聯互通,其中資金融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博鼇亞洲論壇上強調,一帶一路建設秉持共商、共建、共用原則,要在已有基礎上,實現發展戰略相互對接、優勢互補。近年來,外匯局不斷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創新融資方式,以資本走出去支援企業走出去,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產能裝備合作,發揮中國資本與中國經驗、高端技術和裝備優勢的組合作用,同時,將國際領先技術引進來,實現與相關國家技術、管理、文化、市場的相互交融、相互合作和互利共贏。截至2016年末,我國銀行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資產存量達1476億美元,較上年末增長12%

一是證券投資雙向開放實現新跨越。證券投資是資產配置互聯互通的重要領域。近年來,外匯局牢牢把握外匯形勢趨向均衡的有利時機,按照均衡監管、雙向流動的思路,完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制度,並在此基礎上,推出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制度。實施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外匯管理改革,擴大RQFII試點範圍,簡化QFIIRQFII審批程序,放寬單家機構投資額度上限、便利資金匯出入、放寬鎖定期限制,進一步推動境內資本市場開放。截至201612月末,共有278QFII機構獲批873.09億美元額度,177RQFII機構獲批5284.75億元人民幣額度。二是在全國範圍內推行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政策。外債是拓寬境內主體支援一帶一路融資來源的重要渠道。近年來,外匯局取消了外債、對外擔保的事前審批,2016年,在總結前期外債宏觀審慎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將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政策推廣全國,通過創新投融資支援方式,緩解企業走出去融資難、融資貴問題。2016年,中資企業(含中資非銀行金融機構)外債簽約額合計1021億美元,是2015年全年中資企業外債簽約額的2.3倍。三是進一步提高中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水平。便利境外機構到中國發行熊貓債,允許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境內銀行間債券市場,不設單家機構限額或總限額,允許投資中國債券市場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基於實需原則參與境內外匯衍生品市場,滿足境外機構投資者避險需求。截至20174月底,結算代理行共48家。通過資本走出去助推企業走出去,有利於為一帶一路拓寬資金來源,支援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截至2016年末,銀行間債券市場熊貓債已累計發行631億元,境外投資者400多家,投資餘額近8000億元人民幣。

優化外匯儲備運用,為一帶一路開啟新的窗口

資本走出去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重要的基礎作用。作為外匯儲備的管理機構,外匯局始終堅持國家戰略導向,不斷完善外匯儲備經營管理,加強多元化運用的統籌協調和風險防控,積極支援國家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等重大戰略,構建相互補充配合的對外投融資平台體系。

一是一帶一路搭建資金平台。積極拓展外匯儲備多元化運用,通過股權、債權、基金等方式,多層次、大力度支援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在開展委託貸款的基礎上,牽頭設立了絲路基金和中非產能合作基金,其中絲路基金總規模400億美元,首期100億美元;中非產能合作基金規模100億美元。此外,注資了中投國際、國新國際、開發銀行和進出口銀行,並以多種形式支援了中非發展基金、中國歐亞基金、中阿基金等多雙邊基金。上述相關機構成立以來,在功能定位、投資理念、業務實踐、公司治理等方面開展了積極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早期成果。二是堅持市場化方式服務國家戰略。通過商業化運作,重點支援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基礎設施、資源開發、產業合作和金融合作等項目,實現中長期財務可持續和較好的投資回報,為中國與相關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合作、多邊雙邊互聯互通提供投融資支援。三是積極履行出資人職責。通過公司治理和黨的領導兩個維度,引導投資機構實施規範化和專業化管理。加強黨的領導和健全黨的建設體制機制,充分發揮黨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作用。不斷完善公司治理,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在業務拓展、公司搭建、風險防控、內部制度建設等方面邁出了較好的步伐。

外匯管理穩中求進繼續服務一帶一路建設

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不僅對開創我國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新格局、拓展我國發展空間、維護周邊安全和穩定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而且為中國與有關國家推進互聯互通、互利合作、共謀發展創造了難得的曆史機遇。外匯管理部門將繼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有關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持續推進改革開放,大力建設共同發展的對外開放新格局,為實現聯動式發展注入新能量,有力有序有效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做好一帶一路建設的助推者、服務者和護航者,為開放型世界經濟發展提供重要動力,讓一帶一路更好地造福各國人民。具體來看就是要做到五個堅持

一是堅持市場運作,開啟的窗戶不會再關上。繼續提升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拓展貿易投資領域,不斷提升市場主體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效率和質量。深化投融資聯動體系,進一步研究實施互利互惠政策。歡迎各國企業來華投資,鼓勵本國企業參與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投資,促進一帶一路互聯互通。二是堅持開放合作,進一步開放和便利境內資本市場、債券市場和外匯市場。按照既有利於眼前,平衡外匯市場供求關係,又有利於長遠,推動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原則,審慎有序推動資本項目可兌換。擴大債券市場對外開放水平,便利境外機構進入中國債券市場發行和投資債券,為一帶一路拓寬資金來源。完善匯率形成機制,增強匯率彈性,豐富外匯市場風險對沖工具,建立更加友好便利的制度環境,滿足境外投資者管理匯率風險的需要。三是堅持平衡穩健,發揮好無形之手有形之手的雙線力量。一帶一路建設要遵循市場規律和國際通行規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各類企業的主體作用,同時要發揮好政府的作用,構建跨境資本流動的宏觀審慎管理與微觀市場監管體系,防範跨境資本異常流動風險,為一帶一路營造健康、穩定、良性外匯市場秩序。四是堅持互利共贏,繼續優化外匯儲備資金運用。秉承商業化運作、互利共贏、開放包容的理念,尊重國際經濟金融規則,不斷嘗試多元化運用的新舉措,通過以股權為主的多種市場化方式,投資於一帶一路基礎設施、資源開發、產業合作、金融合作等領域,促進中國與沿線國家共同發展、共同繁榮。五是堅持政策互通,加強協調配合。積極推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政策溝通,加強市場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與跨境合作,加強與境外投資者的溝通交流,進一步增強外匯市場透明度。

(原文刊載於《中國金融》 2017 年第 9 期)
分享到:
【列印】 【關閉】

法律聲明 | 聯繫我們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國家外匯管理局大連市分局主辦 著作權所有 授權轉載 最佳解析度:1280*768

網站標識碼bm74330001 京ICP備06017241號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