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外汇》2025年第17期
作者:周宏波 刘畅 郭强
结合自身业务特征和避险诉求,企业可灵活选择基于中印尼双边本币合作框架开展汇率避险、通过汇率对冲工具和本地化融资实现汇率避险以及通过滚动对冲和动态套保应对长期限汇率风险等方案。
近年来,新兴市场国家在全球贸易中的作用愈发重要,与中国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然而,新兴市场货币对美元汇率存在较高波动性与不确定性,推动新兴市场货币与人民币直接结算,对于出海企业开展汇率避险、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笔者以印尼卢比为研究对象,探讨中资企业出海印尼过程中进行汇率避险的必要性,并结合汇率避险案例探索实践方案。
印尼经济特点及印尼卢比汇率波动特征
根据2024年最新数据,在东盟十国中,印度尼西亚以约1.4万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占东盟十国经济总量的35.5%),成为东盟第一大经济体;其人口约2.83亿,同样位列东盟首位。印尼产业体系以制造业、农业、矿业、服务业为核心支柱。制造业是印尼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2024年制造业占GDP比重超40%,涵盖电子电器、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等多个高增长行业。农业和矿业作为传统优势产业,为印尼出口创汇提供重要支撑。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占印尼GDP的约13%,主要农产品包括棕榈油、橡胶、咖啡、茶叶和可可等。作为全球重要的矿产资源国,矿业占印尼GDP的约5%,主要矿产品包括煤炭、镍矿、锡矿以及金、银、铜等。此外,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服务业(如金融、电信、物流)逐步成为印尼经济新增长点。
印尼卢比(IDR)是印尼法定货币,也是全球流通货币中币值最小、面额最大的货币之一。印尼卢比的高面额特征源自其高通胀的历史,尽管1965年的货币改革实施了旧卢比以1000:1的比例兑换新卢比,使卢比币值一度趋于稳定;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再度导致印尼卢比大幅贬值,形成了如今卢比面额较大的现状。目前,印尼通胀水平维持在2%至5%之间,虽相对可控,但仍高于发达国家水平。
作为新兴市场货币,印尼卢比汇率受到大宗商品价格、全球经济形势以及国内经济表现、美联储货币政策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其一,作为亚洲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印尼是众多大宗商品的主要出口国,因此印尼卢比汇率与大宗商品价格高度相关。其二,受政治、经济稳定性不足等因素影响,卢比汇率波动较大,且近十几年来长期呈现逐步贬值态势。其三,由于印尼卢比的流动性显著低于主要货币,这使得卢比汇率易受短期资本流动冲击,例如,在美联储加息周期中,资本流出印尼市场,就会导致卢比贬值。
为平抑卢比汇率的波动,印尼央行对印尼卢比与外币的兑换实施相应限制措施,开展印尼卢比外汇交易(即期、远期、掉期等)需提供相应证明文件,包括交易对手身份、交易类型、交易背景等。同时,对印尼卢比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必要时进行外汇干预。例如,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引发全球市场恐慌,外资撤离新兴市场,卢比对美元汇率从年初的13600暴跌至16500;随后,印尼央行干预外汇市场,叠加煤炭、棕榈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反弹,卢比汇率回升至14200。2021年,美联储释放缩表信号,但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对卢比汇率形成支撑。2022年上半年,乌克兰危机持续推高大宗商品价格,卢比汇率稳定在14300至14700区间;2022年下半年起,美联储连续加息,卢比贬值至15800附近。2023年以来,受大宗商品出口下滑,叠加2024年至今美联储维持高利率的影响,卢比继续呈走弱趋势,目前稳定在16000至16500区间。
在利率干预方面,印尼央行的政策调整与经济形势、汇率压力紧密相关。2020年,为应对新冠疫情冲击,印尼央行紧急降息五次,利率从5%降至3.75%。2022年,为应对美联储加息引发的资本外流压力,以及印尼通胀飙升至6%(突破央行2%—4%目标区间)的挑战,印尼央行全年紧急加息六次,利率升至6.25%。2023年至今,因美联储延迟降息,印尼央行不敢轻易放松货币政策;同时,国内通胀重新抬头、卢比汇率承压。内外部压力相叠加,导致印尼卢比利率迄今仍维持在6%的高位。
企业在印尼卢比汇率避险中的主要诉求
基于印尼卢比高波动、强管制的特性,中资企业对印尼开展经贸往来时,汇率避险需求呈现多元化特征。不同类型企业因业务模式、交易特征以及风险暴露场景存在差异,对印尼卢比汇率避险的诉求各有侧重。深入把握企业汇率避险的核心诉求,是助力企业做好汇率避险工作的重要前提。
以锁定汇率成本为目标的汇率风险管理。一般贸易企业作为跨境货物贸易的核心参与者,其汇率风险管理的核心诉求是通过锁定汇率成本实现经营利润的可预期性。这类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是交易金额大、结算周期长带来的汇率波动风险。企业签订进出口合同后,需历经生产、运输、报关等一系列环节才能完成结算,这一过程短则一两个月,长则半年甚至更久。同时,合同定价货币与成本核算货币存在错配——多数企业以卢比作为销售货币,却以人民币核算成本,形成“外币收入—本币成本”的天然敞口。在此期间,汇率每一次波动都可能给企业造成重大影响。因此,企业在签订合同之初锁定汇率成本、规避汇兑损失,才能确保经营利润稳定。
以“高效率、低损耗”为目标的汇率风险管理。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具有高频、碎片化交易特点,与传统贸易差异显著:订单数量多但单笔金额小、交易频率高、资金周转速度快。对这类企业而言,实时汇率兑换可帮助其在最优汇率时点完成兑换,最大限度减少汇差损失;直接兑换省去中间货币转换环节,既能提高结算速度,又能降低转换成本。此外,企业还希望获得便捷的线上操作平台,实现汇率查询、兑换、结算等全流程线上化操作,提升工作效率。综上,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企业的核心诉求包括实时汇率兑换、直接兑换及线上化操作。
以稳定市值管理为目标的汇率风险管理。对外投资类企业需要在印尼长期运营,企业市值能否稳定不仅关系到企业市场价值的体现,更是维系投资者信心的重要支撑。汇率波动通过资产计价、利润核算、现金流预期等多重路径影响企业市值,而印尼卢比的高波动性与外汇管制政策的不确定性,进一步放大了这种影响。例如,中资企业在印尼投资工程项目时,投入以美元为主,但项目收益和运营成本多以印尼卢比结算。若印尼卢比大幅贬值(如2011—2020年累计贬值近80%),企业将卢比兑回美元时会面临惨重损失;同时,因印尼子公司长期借款币种与记账货币错配,频繁的汇率波动会导致财务报表中的汇兑损益剧烈波动,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经营能力的判断。因此,构建以稳定市值为核心的汇率风险管理体系,成为对外投资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印尼卢比汇率避险实践
针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差异化诉求,结合中印尼双边本币合作框架与市场工具,实践中已形成多类可复制的避险方案。
一是基于中印尼双边本币合作框架开展汇率避险。尽管印尼卢比是受限制的可兑换货币,在货币兑换、资金汇入汇出等方面受若干管制规定的约束,但印尼近年来也在逐步推进开放进程,与多国签署双边本币框架结算协议,允许印尼卢比在部分离岸市场开展受限制交易。2021年9月,中国与印尼两国央行正式启动双边本币结算合作框架(LCS框架),并授权特许交叉货币做市商(ACCD银行)开展人民币对印尼卢比直接交易。中国人民银行还在浙江省建立人民币与印尼卢比直接报价及交易的银行间区域市场。该机制的运行,对于节省人民币对印尼卢比兑换成本、畅通双方投融资渠道、便利双边经贸往来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中国和印尼两国企业已可在经常项目和直接投资项下开展本币结算。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25年上半年人民币对印尼卢比即期直接交易量为32.18亿元,较2024年上半年的8.2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88.19%,表明我国实体企业对印尼卢比的结算和交易需求正快速增长。作为全国最早开办外汇业务的银行之一,中信银行在中国人民银行指导下,充分发挥外汇业务专业优势,积极推进LCS及相关业务:加入ACCD银行行列,完善人民币对印尼卢比汇率、利率衍生产品体系,加快数字化建设进程,为中国及印尼客户提供高效便捷的跨境人民币产品服务;同时,结合企业印尼卢比业务需求,探索提供涵盖结算、融资、交易及避险保值在内的全方位金融服务方案,满足企业对印尼贸易及投资的综合金融服务需求。
二是通过汇率对冲工具和本地化融资实现汇率风险管理。在汇率对冲方面,企业可选的工具主要包括远期结售汇和无本金交割远期(NDF)。其中,远期结售汇是贸易企业锁定汇率的首选工具,企业通过与银行约定未来结算日的汇率,可实现结算汇率的确定性与成本预算的可控性,进而达成“订单利润可视化”目标。例如,某电动汽车出口企业2024年通过远期合约锁定全年60%的卢比收款,成功规避卢比阶段性贬值3.2%带来的损失,避免“订单盈利但结算亏损”的情况。又如,某汽车零部件企业从印尼进口天然橡胶,2024年通过“即期购汇+远期锁汇”组合策略,将全年橡胶采购的汇率成本控制在预算±1%以内,避免因卢比阶段性升值导致成本超支。而对于无法进行卢比实际交割的企业,可采用无本金交割远期(NDF)工具。例如,某外贸企业通过办理卢比对美元NDF,间接锁定人民币成本,2024年累计办理金额折合人民币2.3亿元,平均节省汇兑成本1.2个百分点。此类工具的优势在于无需实际交割卢比,仅通过差额结算实现风险对冲,尤其适合受印尼外汇管制影响、无法在离岸自由调配卢比外汇的企业。此外,企业还可通过资产负债货币结构的匹配,实现汇率风险的自然对冲,减少估值波动对净资产的冲击。部分出海印尼的企业,在项目建设期便采用“卢比资产—卢比负债”的匹配策略:通过印尼本地银行的卢比贷款解决融资需求,对应以卢比计价的厂房、设备等投资。若卢比贬值,企业资产端缩水与负债端贬值可形成对冲,将汇率波动引发的合并报表净资产变动率控制在较小范围。对于无法在印尼本地融资的企业,可通过境外主体融入印尼卢比,降低卢比净资产敞口。例如,某机械制造企业印尼子公司的记账本位币为印尼卢比,但长期负债以人民币计价;该企业以香港子公司的身份主体进行印尼卢比跨境贷款,融资2300亿印尼卢比(折合人民币1亿元),有效降低了卢比汇率波动对合并报表层面净资产和利润的影响。
三是通过“滚动对冲”与“动态套保”应对长期限汇率风险。鉴于印尼卢比作为新兴市场货币存在长期流动性不足、汇率波动大的问题,对于长期订单,企业可采用“滚动对冲”策略,将大额长周期敞口拆分为多个短期合约。例如,某重型机械企业出口印尼的2年期订单,通过每3个月签订一次远期合约的方式,既适应了汇率市场变化,又确保各阶段结算汇率稳定,最终实际结算成本与初始预算偏差仅0.8%。此外,企业还可以根据市场条件的变化动态调整套保比例,结合印尼卢比汇率的波动率以及波动方向,确定相应的套保比例、选择对应期限的套保产品,并持续跟踪观测市场,动态调整套保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