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 引 号:
- 75626053-1-2025-00099
-
- 分 类:
-
- 来 源:
- 国家外汇管理局宁波市分局
-
- 发布日期:
- 2025-09-02
-
- 名 称:
- 2025年上半年宁波市金融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
- 文 号:
8月6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分行召开2025年上半年宁波市金融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分行副行长周豪,货币信贷政策管理处处长金小平、统计研究处副处长董建凤、国际收支处副处长项秀强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以下为文字实录。
人民银行宁波市分行办公室副主任 陆雪莲: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感谢大家参加2025年上半年宁波市金融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半年,全市金融系统持续稳固对经济增长的金融支持,助力宁波市GDP同比增长5.1%。相信大家对上半年宁波市金融运行情况、一揽子货币政策落地、金融“五篇大文章”推进情况及下一步工作安排都非常关心。今天我们邀请了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分行副行长周豪,货币信贷政策管理处处长金小平、统计研究处副处长董建凤、国际收支处副处长项秀强,请他们介绍相关情况。今天参加发布会的有浙江日报、宁波日报、宁波电视台等7家媒体代表,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人民银行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进行发布会第一个环节,请人民银行宁波市分行副行长周豪介绍2025年上半年宁波市金融运行情况,大家欢迎。
人民银行宁波市分行副行长 周豪: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感谢大家对宁波金融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由我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宁波市分局,介绍2025年上半年宁波市金融运行情况。2025年上半年,全市金融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决策部署,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落地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扎实推进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全力支持宁波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上半年宁波市金融运行情况
上半年,宁波市金融运行呈现总体平稳、总量合理增长、结构持续优化的态势。
金融总量合理增长。6月末,我市社会融资规模存量6.1万亿元,同比增长8.3%,与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我市各项贷款余额4.5万亿元,较年初新增2818亿元,余额同比增长9%。
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从主体看,企(事)业单位是信贷增长的主体,贷款增加2940.6亿元;从投向看,基础设施业、金融“五篇大文章”等重点领域贷款增幅均高于各项贷款增速。上半年,基础设施类贷款增加1091.7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1.8%。
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6月,全市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17%,同比下降0.46个百分点;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3.04%,同比下降0.36个百分点。一系列降息措施预计每年为我市市场主体节约利息支出约44亿元。
二、落实落细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
5月7日,人民银行总行宣布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我分行迅速行动,第一时间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部署和指导,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金融供给充裕。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193亿元,增加贷款投放能力1600亿元。上半年,中央银行各类政策工具投放余额达到560亿元,同比增长15.1%。同时,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全市发行债务融资工具182.8亿元,同比增长40%。建立“分层培育”机制,力促债券市场“科技板”成功落地,推动发行全省首单民企中长期科创债6亿元,支持宁波银行发行科创金融债券30亿元。推动结构性政策工具增量扩面,强化重点领域支持。用活传统再贴现工具,聚焦“五篇大文章”领域推出“甬贴通”再贴现机制,上半年再贴现投放金额30.9亿元,同比增长182.1%。用足长期性政策工具,落实浙江省分行“三个200亿”专项行动,精准支持稳外贸、促消费、强科创,支农支小再贷款限额使用率100%。用好重点领域创新工具,政策期内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审批通过金额57.3亿元,居全省第一。
畅通利率政策传导,切实降低融资成本。注重发挥利率工具的调控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将政策利率下调成效传导至存贷款两端,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保持银行净息差基本稳定。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和监督,整治利率违规行为,强化利率自律管理,防范资金空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完善金融“五篇大文章”政策体系,部署开展“金火炬”“数字甬金”“金色乡村”专项行动和“民营经济服务月”等活动,全面提升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
迎难而上,推进科技金融。开展宁波“金火炬”科技金融三年专项行动,以“金火炬”科技金融综合服务签约为先导,着眼风险收益跨期平衡、综合服务全程陪伴,推动银企签约112对,授信金额65亿元,七成以上为初创、成长期企业。以创新产品为主体,推广“甬新贷”“小银团”、投贷联动等10项金融服务,上半年共发放贷款435亿元,发行民企科创债6亿元、科技金融债30亿元。以甬江科创金融服务联盟为纽带,开展银、投、债、保等机构共同参与的活动11场。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开展专项评估,推动金融机构强化组织架构、人才队伍和制度建设的“管理内核”和风险识别的“能力内核”。
稳中求进,发展绿色金融。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6月末,全市已累计落地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81亿元,发放碳减排贷款188.4亿元,带动碳减排301.4万吨。加强与市经信局、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的工作协同和信息共享,梳理绿色企业、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等2000余家,组织开展融资对接,提高服务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环境权益类抵质押融资创新,探索推广排污权、碳排放配额、碳汇资源等抵质押贷款,引导盘活生态产品价值;支持金融机构创新开展ESG挂钩贷款投放,以动态利率激励的方式助推企业绿色转型。截至6月末,绿色贷款余额6623亿元,比年初增加849.9亿元。
广泛覆盖,深化普惠金融。开展“民营经济金融服务月”,组织金融机构进行“大走访、大对接、大服务”,为超2万户民营经济主体发放贷款668亿元。深入推进小微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开展“首贷户拓展”“信用融资破难”等行动,提高小微主体首贷、信用贷占比,6月末,全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8026.5亿元,同比增长12.2%;上半年累计拓展小微企业“首贷户”6301家。开展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金色乡村”三年行动,围绕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收入差距“三大差距”重点任务,实施“强基、兴业、富民、促治”四大工程。6月末,农村金融创新产品余额985.8亿元,同比增长18.8%。
增进福祉,开展养老金融。加强政策引导,联合市委金融办等部门制定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升养老金融服务水平;推动出台提振和扩大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强化配套政策保障。发挥专项工具撬动作用,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推出后,引导、督促金融机构用好政策,为相关领域市场主体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6月末,金融机构已为相关市场主体发放贷款49.8亿元。
技术赋能,做优数字金融。开展宁波市“数字甬金”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以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为关键驱动,加快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增强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竞争力,目前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共有数字化信贷产品68款,实行全流程线上化,上半年发放贷款1170亿元。6月末,数字经济产业贷款余额1242.8亿元,同比增长11%。
四、持续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创新
一方面,外汇便利政策和金融服务持续升级。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增量提质,试点优质企业增至1200家,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占比分别提升至73%、18%;上半年共办理试点业务22万笔、350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8%、35%。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纵深推进。3家试点跨国公司覆盖境内外45家成员企业,累计归集外债额度127.7亿美元、境外放款额度52.3亿美元,为企业节约综合财务成本超600万美元。同时,积极探索场景突破,如“龙头船代企业+下游货代企业”模式下,银行对接龙头船代企业的发票信息,下游中小货代企业享受跨境结算手续简化等;“优质企业+个人用汇”模式下,优质企业贸易便利化政策可以扩大至员工用汇,便利跨境往来人员支付等。
另一方面,加大对涉外企业的定向支持与帮扶。强化资金保障,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单列100亿元支农支小再贷款专项额度用于稳外贸,自5月政策推出以来,带动法人银行新增外贸领域的符合条件贷款307.14亿元,惠及市场主体超5000家。联合市财政局等部门推出“薪资贷”专项产品,为89家出口企业提供授信5.8亿元。支持企业规避汇率风险,推出“四大奖补”政策,上半年全市外汇衍生品签约金额同比增长55.7%,套保率达27.9%,同比提高10.8个百分点。推动跨境人民币增量扩面,上半年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同比增长10%,拓展跨境人民币首办户766户,其中,与中东欧跨境人民币结算39.8亿元,同比增长135%。支持贸易新业态发展,持续优化“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跨境电商”模式,上半年共办理相关业务1042.1万笔、2.7亿美元,为跨境电商企业节约成本490万元。
人民银行宁波市分行办公室副主任 陆雪莲:
谢谢周行长。刚才,周行长从四方面介绍了2025年上半年宁波市金融运行情况,相信大家对相关工作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下面进行发布会的第二个环节,欢迎在座的各位媒体朋友围绕今天的主题提问。
浙江日报宁波分社记者:
债券市场“科技板”是今年5月人民银行总行发布的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请问,人民银行宁波市分行在推动该政策落地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下半年有哪些打算?
人民银行宁波市分行副行长 周豪:
感谢您的提问。设立债券市场“科技板”是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对促进科技企业发展、完善资本市场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债市“科技板”推出以来,我分行充分发挥宁波作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的优势,全力支持科技企业发债融资,帮助企业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一是构建分层培育机制。根据“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宁波创业创新风云榜等优质民营企业名单,将我市208家重点民营科创企业划分为“推动实现层”、“精选培育层”和“宣传引导层”,建立发债企业分层精选培育机制,组织承销银行多层次对接。二是强化宣传推广。组织召开债券市场“科技板”宁波推广会,邀请交易商协会、中债信用增进投资公司等专家到宁波,为60多家优质科技型企业、股权投资机构开展政策解读和专业培训,助力企业深入了解相关政策。三是加强上门走访对接。对“推动实现层”中发债意愿强烈的企业,与承销银行一起逐家上门对接,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融资诉求,“一企一策”制定专属方案,并全程跟进发债进度。四是加强与政府部门联动协同。我们多次与市委金融办、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融担公司等部门对接沟通,就财政贴息、增信担保等政策多次协商。
目前,债市“科技板”项目逐步落地。5月26日韵达股份发行全省首单民企中长期科技创新债券6亿元,7月8日宁波银行发行科创金融债30亿元,募集资金专项用于发放科技贷款、支持科技相关产业贷款以及投资科技创新债券等领域。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做好债券市场“科技板”扩面增量工作。进一步加强与政府部门沟通协调,推动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力争三类主体全覆盖,推动发行主体数量增加、发行总量扩容。
宁波日报记者:
5月7日,人民银行总行决定增加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支持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请问该政策在宁波的成效如何?
人民银行宁波市分行货币信贷政策管理处处长 金小平:
我来回答您的问题。人民银行总行于2024年4月创设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并在2025年进一步优化升级,将总额度由5000亿元扩大至8000亿元,同时把属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五家城商行纳入政策支持对象,将电子信息、设施农业、安全生产等领域纳入政策支持范围。
今年以来,我分行抢抓政策窗口机遇,指导金融机构做好项目储备,对清单内科技型企业和备选项目实现对接全覆盖。针对银行机构在申请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响应和解答,对重点企业“一企一策”加快贷款投放,全力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以及重点领域的技术更新和设备更新项目。截至6月末,全市清单内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签约金额632亿元,贷款余额289亿元,均居全省第一。
同时,我们强化与地方政府部门的协同。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工具推出后,市财政局、市经信局也发布了贴息政策。我分行第一时间与市财政局共享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审批通过清单,统筹推进政策资金落地,切实为企业降低融资成本。6月末,我市金融机构通过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审批57.3亿元,已获得中央贴息资金2400余万元,地方贴息资金870余万元。
宁波晚报记者:
请问上半年我市社会融资规模和“五篇大文章”领域融资有何特点?
人民银行宁波市分行统计研究处副处长 董建凤:
感谢您的提问。今年以来,我分行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一揽子金融支持举措,持续稳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支持。从上半年数据看,融资总量平稳增长,“五篇大文章”领域信贷支持精准、有效。
融资总量保持平稳增长。上半年,我市社会融资规模增量3040.8亿元,余额同比增长8.3%。分融资渠道看:一是信贷支持力度稳固。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新增2840.6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增加1288.3亿元,金融持续为实体经济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二是金融体系配合财政持续发力。政府债券融资增加544.2亿元,同比多增268.1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的17.9%。三是表外融资收缩。信托贷款、委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合计减少549.8亿元。
“五篇大文章”领域贷款呈现“量增、面扩”的态势。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分行持续加大对“五篇大文章”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6月末,我市科技贷款余额7618.9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科技型企业和科技相关产业贷款余额分别为4256.3亿元、5760.8亿元;绿色贷款余额6623亿元,比年初增长14.7%,其中绿色产业和绿色消费贷款余额分别为6190.2亿元和293.2亿元;普惠贷款余额8337.3亿元,同比增长11.2%;养老和数字贷款同比分别增长64.1%、11.0%。这些领域的贷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科技、绿色、普惠领域获贷企业分别较上年末增加1239户、1156户和6387户,金融支持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持续增强。
浙江之声记者:
近年来,外汇局宁波市分局持续推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积极探索“放得活,管得住”的外汇管理体制机制。能否介绍一下具体情况,为企业带来哪些红利?
人民银行宁波市分行国际收支处副处长 项秀强:
感谢您的提问。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集成式推动外汇创新,深化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在试点扩容上,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精准施策,试点优质企业增至1200家,上半年试点业务笔数、金额同比分别增长48%、35%。在试点提质上,探索“外汇便利化+”的模式。落地“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跨境电商”“龙头船代企业+下游货代企业”“优质企业+个人用汇”等组合方案,支持政策集成发力。在新试点突破上,今年6月,宁波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城市,落地了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业务背景核验应用场景试点,通过引入国际货物运输等物流数据,帮助银行拓宽贸易背景核验渠道,破解真实性审核难题。试点以来已支持57家企业完成收付汇近9亿美元。
二是积极落地银行外汇展业改革。银行外汇展业改革,是“越诚信越便利,越合规越自主”外汇政策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有助于实现提高效率和防控风险的更好结合。今年以来,我们“一对一”辅导宁波银行将展业改革扩围至全部分支机构,使其成为全国首家全面扩围的中资银行,并指导10家银行启动改革,扩大政策惠及面。
对企业而言,改革政策红利体现为“两个升级”:一方面是便利度升级,通过优化银行外汇业务审核方式、展业流程和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等,原先需要逐笔审核的业务办理平均时间缩短50%以上,企业可以更高效、安全地完成业务办理;另一方面是更加开放,试点拓展了业务边界,一些原先不能做的业务,在试点条件下可以做了。如融资租赁母子公司共享外债额度试点,解决了“轻资产”的子公司因自身外债额度不足无法借外债的问题,为企业跨境融资提供了新路径。
宁波电视台记者:
宁波市外贸依存度较高,企业应对汇率波动的需求较大,请问外汇局宁波市分局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
人民银行宁波市分行国际收支处副处长 项秀强:
感谢您的提问。为了帮助企业提升应对汇率风险的能力,我们今年以来在优化奖补、多元宣传、科技赋能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一是四项奖补政策全面落地。在已有的政府性融资担保等三项奖补的基础上,成功落地中小外贸企业买入期权业务费用补助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业务,财政补助30%,银行承担40%,全面降低企业汇率套保成本。二是多形式宣导汇率风险中性理念。通过举办银行劳动竞赛、开展现场培训,组织银行定向走访服务企业2.4万余家次,持续深化企业对汇率风险管理的认知。上半年全市外汇衍生品签约增长55.7%,套保率同比提高10.8个百分点。三是科技赋能推动外汇衍生品业务高效办理。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分局,我们于今年6月创新推出“衍生品业务担保增信签约”试点,通过线上化担保签约、优化风险分担等数字化手段,为企业提供更便捷、低成本的汇率避险服务。
人民银行宁波市分行办公室副主任 陆雪莲:
感谢各位媒体朋友的提问,由于时间关系,现场提问环节到此结束。下一步,人民银行宁波市分行将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金融决策部署,为宁波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