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6-18http://www.gov.cn/xinwen/2020-06/17/content_5520086.htm
-
2020-06-12http://www.gov.cn/xinwen/2020-06/10/content_5518467.htm
-
详见附件: 外汇政务服务事项办理进度和预审进度查询上线“国家政务服务”微信小程序 2020-06-18/shanghai/2020/0618/1344.html
-
尊敬的刘鹤副总理、李强书记、龚正市长、易行长、郭书记、会满主席,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本次陆家嘴论坛。刚才刘鹤副总理的致辞十分重要,明确了进一步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推动金融市场改革开放的宏观思路和总体框架,我们将在金融委的统一领导下抓好贯彻落实。2009年,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要把上海建设成为与我国经济实力相匹配、与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也是在这一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在上海率先启动,人民币国际化正式起航。可以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一同起步、并肩前行。十余年来,人民币已成功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SDR货币篮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上海已拥有了比较完备的金融要素市场。人民币金融资产种类齐全、交易活跃,多项重要交易指标位居全球前列。 上海已聚集了比较健全、具有较高国际化水平的金融机构业态。特别是,国际性、总部型、功能性金融机构不断增加。 上海已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枢纽,始终处于金融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在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方面,“债券通” “沪港通” “沪伦通”等均通过上海联结。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上海市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占全国的比重已经超过50%;在沪世界500强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已超过外币结算量,人民币成为在沪跨国企业的首选跨境结算币种。 各位来宾! 近年来,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球经济金融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上海建设更具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人民银行、外汇局将一如既往地支持、配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上海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市场机构继续共同努力,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再上新台阶。在此我谈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是坚持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竞争中的基本定位,建设以人民币金融资产为基础的金融中心。随着我国经济金融实力持续增强,人民币作为国际支付、计价、交易、储备货币的地位不断提升,全球范围配置人民币资产的需求迅速增加,金融中心的国际辐射效应不断增强。目前,我国债券和股票市场规模全球第二,超过160万亿元,已被纳入多个主流国际指数。国际机构配置人民币资产已达到6.4万亿元,并以年均超过20%的速度增长,尤其是境外投资者持有境内人民币债券资产近年来以年均近40%的速度增长。下一步,人民银行、外汇局将支持上海发挥人民币资产发行和交易中心的独特优势,创新丰富人民币金融产品,拓展人民币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满足全球各类投资者的投融资需求。 二是坚持多渠道开放并举,加快推进更高水平的在岸市场开放。我国金融市场采取渐进式、管道式的开放模式,目前的开放渠道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如沪深港通、债券通、沪伦通等,国际投资者通过离岸市场投资境内市场。第二类是境外投资者直接入市,如QFII、RQFII,以及境外投资者直接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CIBM)等。第三类是境外金融机构在我国设立商业存在,直接在境内开展投融资业务。 多渠道并存的开放模式互为补充,较好地满足了境外投资者的需求。其中,第一类互联互通渠道,目前在开放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股票市场方面,“沪深港通”渠道下,境外投资者持有股票的市值占境外投资者持有总市值的60%;债券市场方面,“债券通”渠道下,参与机构数量和日均交易量均超过直接入市渠道。 随着人民币金融资产吸引力的日益增强,以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日趋成熟,加快推动在岸市场开放,将有助于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有助于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资源配置效率和国际辐射效应。近期,人民银行、外汇局整合债券市场投资渠道,取消QFII、RQFII额度管理,扩大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制度)、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制度)试点,监管机构放开外资金融机构的股比限制,都是扩大在岸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支持上海优化多渠道开放布局,同时顺应市场需求,积极扩大在岸市场的对外开放,持续推动在岸市场和离岸市场共同繁荣发展。 三是继续推动上海成为金融机构,尤其是财富管理机构、资产管理机构的集聚地。近年来,我国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不断加快,目前银行、证券、基金管理、期货、人身险等领域的外资股比限制已完全取消。众多外资金融机构,包括全球十大资产管理机构、全国九成以上外资私募机构等,纷纷选择落户上海。下一步,人民银行、外汇局将推动落实好已出台的各项开放政策,研究推出新的开放举措,如扩大QDLP、QFLP规模,探索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跨境投融资管理模式,继续支持上海吸引更多全球一流机构落户,助推上海发展成为全球重要的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市场。 四是建设与国际接轨的法治和规则环境。高水平的法治和规则环境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基础和保障,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完善程度、透明性及可预期性,是市场参与者信心的关键。结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实际需要,人民银行、外汇局会同相关部门,支持上海在金融法律和规则体系方面,如证券名义持有和多级托管制度、结算交收方式、信息披露、会计准则、投资者保护,金融违法行为查处,更多地在上海先行先试,加快高水平金融法律的供给,加快与国际接轨,形成高质量的金融营商环境。 五是实现高水平的资本项目对外开放。近年来,结合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上海科创中心等国家战略落地实施,目前我们已经在上海实施了高水平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开放政策,并在外债融资、资产跨境转让、跨境人民币业务办理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创新开放举措,有效提升了上海资本项目开放水平。 下一步,人民银行、外汇局将继续支持上海率先实施更高水平的资本项目对外开放。同时,我们也将加快完善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健全“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审查机制,做到对外开放和风险防控一体推进。 各位来宾,在各方的大力支持和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上海一定能成为以人民币金融资产为基础的高水平国际金融中心,为推动我国金融改革开放、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祝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2020-06-18/safe/2020/0618/16461.html
-
近日,攀枝花市中心支局通过汇编便利化政策、远程指导等方式,对辖内主要外贸企业开展外汇便利化政策宣传,帮助企业熟悉外汇便利化政策,指导企业用活用实便利化政策,进一步优化外汇营商环境。 2020-06-09/sichuan/2020/0609/1270.html
-
2019年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政府网站工作年度报表》 2020-02-03/shanghai/2020/0203/1234.html
-
近日,甘孜州中心支局联合工行甘孜直属支行开展了“政银金融为民座谈会”。座谈会邀请了工行四川省分行周玥副行长、甘孜州商务和经济合作局分管副局长,以及甘孜州7家重点外资、外贸企业法人参加座谈会。会上,工行详细介绍了其融资产品;企业就受疫情影响和经营现状、下一步发展思路、存在的困难和需要得到的支持进行了交流,相关部门人员针对问题提出了建议性意见,以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有效复工复产复量。 2020-06-08/sichuan/2020/0608/1269.html
-
2020年6月1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北京外汇管理部发布《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外债便利化政策实施细则》(京汇〔2020〕37号文印发),第二次升级外债便利化试点政策,持续释放外汇管理政策改革红利,以领先全国的外汇政策助力北京科创中心建设,激发高新技术企业活力。 同前期政策相比,此次外债便利化试点政策升级实现了“两个突破、一个细化”:一是突破外债便利化试点额度,由500万美元提高到1000万美元。二是突破现有外债登记程序,合并交易环节,试点一次性外债登记,取消试点企业外债逐笔登记管理要求。三是细化外债资金用于股权投资的操作流程。两项突破性政策重点支持海淀园区“轻资产、高成长”科技企业融资需求,预计将使1.4万余家企业受益,进一步助力中关村科学城高质量发展。 突破现有试点额度,精准对接优质企业需求 6月1日政策落地首日,海淀园内两家企业慧影医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和爱笔(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分别获得1000万美元外债额度,这对处于初创期、以技术见长的两家“新基建”企业是重大利好。两家企业表示,新政策的实施支持企业突破融资瓶颈,帮助企业打通境内境外融资渠道,大幅提高企业跨境融资的灵活性和便利性,企业资金成本降低约3%-5%,解决了企业研发和市场拓展资金问题,有力推动了企业发展壮大。 突破逐笔登记要求,实施一次性外债登记提升效率 升级政策取消试点企业外债逐笔登记管理要求,实施一次性外债登记,在登记金额内自行借、用、还外债资金,进一步简化了业务办理程序,受到市场主体广泛好评。政策实施首日,北京百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建材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分别办理了一次性外债登记。企业表示,该政策大幅减少了办理外债业务的时间成本和材料准备成本,便利了企业统筹使用、灵活调拨境外资金,资金利用效率提升约20%。 细化外债资金股权投资操作,拓展和规范外债资金用途 新政策进一步明确,非投资性试点企业将外债资金结汇后用于股权投资的,被投资主体办理接收境内再投资登记后开立“资本项目-结汇待支付账户”接收相应资金。外债资金使用范围的扩大,拓展了高新技术企业创业投资的资金来源,有利于企业优化境内业务布局和管理架构,集约调配和管理资金。细化外债资金再投资业务操作流程,降低了银行展业风险,将使试点业务更加规范和顺畅。 创新“两机制”工作方法,保障政策“直达”企业 北京外汇管理部和中关村中心支局积极探索“绿色通道机制”、“重点银企沟通机制”工作方法,保障政策及时、精准落地,第一时间“直达”企业,确保试点红利持续释放。一是开辟绿色通道,为有意愿参与试点的企业提供政策辅导和预审服务;二是推进业务办理流程标准化、规范化,贴心为企业制作材料清单和表格填写模板,受到企业普遍肯定;三是指定专人与各重点银企“一对一”组建联动工作小组,缩短问题反馈链条,及时快速掌握企业政策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以便利化政策发挥金融“创新助推器”功能,缓解中小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北京外汇管理部落实“六保”任务的切实之举。中关村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云集,投融资活跃,是我国创新资源最丰富、经济活力最强劲的地区之一。2017年开始,北京外汇管理部率先在全国开展中关村外债便利化试点,已有近50家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享受了政策红利,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此次政策升级将持续为北京科创中心建设提供新动能,支持科技企业创新发展。 2020-06-19/beijing/2020/0619/1272.html
-
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投资额度审批情况表(截至2020年5月31日) 2020-06-18/shenzhen/2020/0618/724.html
-
2020-06-19http://www.gov.cn/xinwen/2020-06/18/content_55202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