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10-29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10/content_6983529.htm
-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4月,中国外汇市场(不含外币对市场,下同)总计成交23.04万亿元人民币(等值3.24万亿美元)。其中,银行对客户市场成交3.46万亿元人民币(等值0.49万亿美元),银行间市场成交19.58万亿元人民币(等值2.76万亿美元);即期市场累计成交7.39万亿元人民币(等值1.04万亿美元),衍生品市场累计成交15.65万亿元人民币(等值2.20万亿美元)。 2024年1-4月,中国外汇市场累计成交89.21万亿元人民币(等值12.56万亿美元)。 2024-05-24/liaoning/2024/0524/2226.html
-
2024年10月22日,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举行2024年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圳金融运行以及“一揽子增量政策”深圳落地有关情况。 金融运行平稳,“一揽子增量政策”深圳落地有力提振市场信心 一是信贷总量合理增长。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的要求,坚持支持性立场,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切实服务实体经济,为深圳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截至2024年9月末,深圳市各项存款余额13.61万亿元,各项贷款余额9.47万亿元。 二是社会融资成本继续下降。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推动畅通利率传导机制,指导辖内金融机构发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效能,推动贷款利率稳中有降。2024年1-9月,深圳市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25个百分点。10月21日,1年期、5年期以上LPR均下调0.25个百分点,将进一步引导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三是“一揽子增量政策”深圳落地有力提振市场信心。9月24日金融增量政策措施发布后,市场主体信心得到有力提振。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统一部署,引导辖内机构运用好降准释放资金,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调的引导效果,带动企业和居民贷款利率下降,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配合地方政府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推进支持资本市场两项货币政策工具在深落地,服务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圳已有首批4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披露回购增持计划,获得银行股票回购增持专项贷款额度。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以高质量金融服务支持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年以来,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指导下,在深圳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围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有力支持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 探索构建科技金融“1+N”创新服务体系,以高质量科技金融服务助力深圳打造创新之城。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牵头建立“1”个常态化工作机制,协同“产业-科技-金融”多部门发力,促进“股贷债保汇”联动。以深圳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为导向,持续开展科技金融业务模式、产品和服务平台等“N”项创新,培育适宜科技型企业生长的“金融土壤”,促进深圳科技创新“森林绿洲”根深叶茂。一是聚焦高成长期科技型企业,持续推动“腾飞贷”业务模式迭代升级、增量扩面。截至9月末,辖内已有22家银行与53家企业签约“腾飞贷”,累计发放贷款15.9亿元。二是聚焦初创期科技型企业融资“最初一公里”,指导地方征信平台为科技型企业精准画像,推出“科技初创通”。6月上线以来,“科技初创通”已帮助14家科技初创企业获得5398万元贷款。三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平台、重点产业链和重点科技领军企业,开展常态化的政策宣讲、产品推介、案例分享、政银企对接等金融服务,持续推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跨境金融融合发展。 发挥绿色金融作用,服务美丽深圳建设。按照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要求,结合深圳新型储能、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加强银企对接,提升重点领域金融支持精准性。持续推动企业碳账户建设,完善“降碳贷”业务模式。进一步发挥碳减排支持工具撬动作用,引导金融机构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截至2024年9月末,辖内18家银行累计获批102亿元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发放碳减排贷款169亿元,预计带动年度碳减排量372万吨。 持续优化金融服务供给,推动普惠金融增量扩面提质。依托“征信+信贷”服务模式,持续推动“个体通”“小微通”“深质贷”等增量扩面。截至9月末,指导地方征信平台促成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融资超2600亿元。联合市场监管部门组织银行围绕“强对接 惠商户 促发展”开展好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活动,制作并通过个体私营协会、“深i个”等渠道发布“专属信贷产品一码通”“账户服务优惠明白纸”提升金融产品服务知晓度。辖内金融机构累计开展宣传活动400余场,覆盖人群超过3.3万人。截至2024年9月末,全市民营经济贷款余额4.21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较2023年末进一步提升;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04万亿元。1-9月,全市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22个百分点。 提升养老金融服务水平,助力银发经济发展。落实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指导辖内金融机构持续做好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服务,推动辖内银行推出“惠老助力贷”“惠老展业贷”“养老服务贷”等,丰富发展养老金融产品。联合深圳市民政局指导平安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等5家银行为全市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推出“智慧养老颐年卡”,集身份识别、敬老优待、政策性津贴发放、金融借记账户、深圳通等多功能于一体,可实现养老服务全领域应用,做到“一卡多用,全市通用”。其中,平安银行深圳分行作为首家发卡银行,目前已累计发卡119.8万张。 创新发展数字金融,赋能深圳数字经济发展。充分发挥数字人民币在促进服务创新、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潜力,推动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多点开花”。一是坚持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推进试点规模增量扩面。截至2024年9月末,深圳地区数字人民币钱包数量较年初增加超600万个,累计流通业务金额较去年同期增长超80%。二是加快扩大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应用规模,为预付式经营领域健康发展持续“护航”。目前深圳市累计已签约的预付式经营领域机构超2860家,服务客户数量67万人次,累计管理资金超13亿元。三是受理环境不断“拓新”,使用体验“更给力”。在全国率先落地数字人民币APP“碰一碰”硬钱包收款功能基础上,2024年9月,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联合数字货币研究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深圳地区数字人民币App收款业务应用试点的通知》,并推动在深圳两家出租车公司共700余名司机范围内开展试点应用,为进一步高效率打通小微商户的数字人民币受理渠道、构建更加便捷安全的数字人民币受理环境开辟了创新、实用的实现路径。 多措并举,大幅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质效 2024年三季度,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外汇局深圳市分局在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指导下,持续丰富政策供给,创新服务方式,便利企业用好用足政策,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河套金融服务日”便利科创要素高效便捷流动。为加大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力度,助力深圳新质生产力发展,2024年3月正式启动“河套金融服务日”活动。活动创新了金融服务方式,由“等上门”变为“送服务”。2024年三季度,分别以“科创企业引资现场办公会”“生物医药企业面对面”为主题,举办专项金融服务对接活动。“点对点”“面对面”地打通了科研资金跨境流入、科创企业融资的难点堵点。 二是跨境金融对接助力出海企业获得金融支持。为推动解决“走出去”企业跨境金融服务需求,2024年5月,启动跨境金融服务银企对接系列活动。通过搭建政银企合作桥梁,帮助出海企业及时获得配套的综合金融服务。2024年三季度,开展跨境金融之个人外汇宣传走进大企业活动,聚焦出海企业外派员工发薪、薪酬汇回等用汇场景,现场提供一揽子个人外汇便利化服务方案。高水平便利化试点精准服务“走出去”企业,2024年三季度新增试点企业61家,其中中小企业45家,业务规模291.8亿美元。 三是首批落地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应用场景试点业务。2024年9月2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在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上线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应用场景,深圳首批试点运行。该场景通过数据授权共享,帮助银行掌握企业外汇业务情况,助力银行开展衍生品业务审核,合理评估业务规模和防控业务风险,便利企业通过人民币对外汇衍生品管理汇率风险。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深圳辖内商业银行通过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为60家企业办理外汇衍生品业务,签约金额合计24.0亿美元。有效推动银行建立汇率风险管理服务长效机制,便利企业管理汇率风险,降低外汇套保成本。 四是优化贸易外汇收支企业名录登记成效显著。2024年6月1日起,深圳“贸易外汇收支企业名录”的办理方式由外汇局备案调整为银行直接办理。银行可为企业名录登记、外汇账户开立和外汇收支办理提供一站式服务。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深圳全市各银行已累计为5126家新企业办理了名录登记,平均办理时间从近1个工作日缩短到15分钟以内,大幅提升办理效率,满足了外贸企业“就近办、快速办”需求,降低企业“脚底成本”和“时间成本”。 五是2.0版“跨境理财通”试点成效显著。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深圳25家试点银行累计开立“跨境理财通”账户6.3万个,跨境收付金额合计404.4亿元,分别占粤港澳大湾区的47.4%、44.2%。 六是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2024年前三季度,深圳跨境人民币收付合计3.5万亿元,稳居全国第三,同比增长7.8%。其中,深港间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达2.9万亿元,同比增长11.8%,占两地间本外币跨境收付金额比重达60.1%,人民币继续保持为深港间第一大跨境结算货币。 2024-10-29/shenzhen/2024/1029/1970.html
-
2024年5月,我国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40599亿元,同比增长7%。其中,货物贸易出口19469亿元,进口15555亿元,顺差3914亿元;服务贸易出口2024亿元,进口3551亿元,逆差1527亿元。服务贸易主要项目为:旅行服务进出口规模1597亿元,运输服务进出口规模1594亿元,其他商业服务进出口规模1016亿元,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进出口规模505亿元。 按美元计值,2024年5月,我国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出口3025亿美元,进口2689亿美元,顺差336亿美元。(完) 中国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数据 2024年5月 项目 按人民币计值 (亿元) 按美元计值 (亿美元) 货物和服务贸易差额 2386 336 贷方 21493 3025 借方 -19106 -2689 1.货物贸易差额 3914 551 贷方 19469 2740 借方 -15555 -2189 2.服务贸易差额 -1527 -215 贷方 2024 285 借方 -3551 -500 2.1加工服务差额 74 10 贷方 80 11 借方 -6 -1 2.2维护和维修服务差额 24 3 贷方 62 9 借方 -38 -5 2.3运输差额 -391 -55 贷方 602 85 借方 -992 -140 2.4旅行差额 -1203 -169 贷方 197 28 借方 -1400 -197 2.5建设差额 54 8 贷方 89 12 借方 -35 -5 2.6保险和养老金服务差额 -49 -7 贷方 16 2 借方 -65 -9 2.7金融服务差额 2 0 贷方 20 3 借方 -19 -3 2.8知识产权使用费差额 -286 -40 贷方 47 7 借方 -334 -47 2.9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差额 112 16 贷方 308 43 借方 -196 -28 2.10其他商业服务差额 152 21 贷方 584 82 借方 -432 -61 2.11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差额 -16 -2 贷方 9 1 借方 -25 -4 2.12别处未提及的政府货物和服务差额 2 0 贷方 10 1 借方 -8 -1 注: 1. 本表所称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货物和服务口径一致,是指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交易。月度数据为初步数据,可能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季度数据不一致。 2. 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数据按美元编制,当月人民币计值数据由美元数据按月均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折算得到。 3. 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指标解释: 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是指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进出口,与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口径相同。 1.货物贸易: 指经济所有权在我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转移的货物进出口。贷方记录货物出口,借方记录货物进口。货物账户数据主要来源于海关进出口统计,但与海关统计存在以下主要区别:一是国际收支中的货物只记录所有权发生了转移的货物(如一般贸易、进料加工贸易等贸易方式的货物),所有权未发生转移的货物(如来料加工或出料加工贸易)不纳入货物统计,而纳入服务贸易统计;二是计价方面,国际收支统计要求进出口货值均按离岸价格记录,海关出口货值为离岸价格,但进口货值为到岸价格,因此国际收支统计从海关进口货值中调出国际运保费支出,并纳入服务贸易统计;三是补充了海关未统计的转手买卖下的货物净出口数据。 2.服务贸易:包括加工服务,维护和维修服务,运输,旅行,建设,保险和养老金服务,金融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以及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贷方记录我国提供的服务,即服务出口;借方记录我国接受的服务,即服务进口。 2.1加工服务:又称“对他人拥有的实物投入的制造服务”,指货物的所有权没有在所有者和加工方之间发生转移,加工方仅提供加工、装配、包装等服务,并从货物所有者处收取加工服务费用。贷方记录我国居民为非居民拥有的实物提供的加工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非居民的加工服务。 2.2维护和维修服务:指居民或非居民向对方所拥有的货物和设备(如船舶、飞机及其他运输工具)提供的维修和保养工作。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维护和维修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的非居民维护和维修服务。 2.3运输:指将人和物体从一地点运送至另一地点的过程以及相关辅助和附属服务,以及邮政和邮递服务。贷方记录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国际运输、邮政快递等服务。借方记录居民接受的非居民国际运输、邮政快递等服务。 2.4旅行:指旅行者在其作为非居民的经济体旅行期间消费的物品和购买的服务。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在我国境内停留不足一年的非居民以及停留期限不限的非居民留学人员和就医人员提供的货物和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境外旅行、留学或就医期间购买的非居民货物和服务。 2.5建设服务:指建筑形式的固定资产的建立、翻修、维修或扩建,工程性质的土地改良、道路、桥梁和水坝等工程建筑,相关的安装、组装、油漆、管道施工、拆迁和工程管理等,以及场地准备、测量和爆破等专项服务。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在经济领土之外提供的建设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在我国经济领土内接受的非居民建设服务。 2.6保险和养老金服务:指各种保险服务,以及同保险交易有关的代理商的佣金。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人寿保险和年金、非人寿保险、再保险、标准化担保服务以及相关辅助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非居民的人寿保险和年金、非人寿保险、再保险、标准化担保服务以及相关辅助服务。 2.7金融服务:指金融中介和辅助服务,但不包括保险和养老金服务项目所涉及的服务。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金融中介和辅助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非居民的金融中介和辅助服务。 2.8知识产权使用费:指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经许可使用无形的、非生产/非金融资产和专有权以及经特许安排使用已问世的原作或原型的行为。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知识产权相关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使用的非居民知识产权服务。 2.9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指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通信服务以及与计算机数据和新闻有关的服务交易,但不包括以电话、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媒介交付的商业服务。贷方记录本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电信服务、计算机服务和信息服务。借方记录本国居民接受非居民提供的电信服务、计算机服务和信息服务。 2.10其他商业服务: 指居民和非居民之间其他类型的服务,包括研发服务,专业和管理咨询服务,技术、贸易相关等服务。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其他商业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的非居民其他商业服务。 2.11个人、文化娱乐服务:指居民和非居民之间与个人、文化和娱乐有关的服务交易,包括视听和相关服务(电影、收音机、电视节目和音乐录制品),其他个人、文化娱乐服务(健康、教育等)。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相关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的非居民相关服务。 2.12别处未提及的政府货物和服务:指在其他货物和服务类别中未包括的政府和国际组织提供和购买的各项货物和服务。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别处未涵盖的货物和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购买的别处未涵盖的货物和服务。 2024-06-28/liaoning/2024/0628/2234.html
-
为进一步提高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的及时性和完整性,有效解决机构申报主体涉外收入逾期未申报问题,国家外汇管理局贵州省分局对我省国际收支统计“不申报、不解付”的相关规定进行了修订,形成了《贵州省国际收支统计“不申报、不解付”标准与程序》(见附件),现予以向社会公众公布。 联系电话:0851-85650857 详情请参见附件:贵州省国际收支统计“不申报、不解付”标准与程序(贵汇发〔2022〕33号) 2022-10-31/guizhou/2022/1031/990.html
-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24年5月份银行结售汇和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就2024年5月份外汇收支形势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2024年5月份我国外汇收支形势有何特点? 答:我国跨境资金流动趋向均衡,外汇市场运行总体平稳。5月份,企业、个人等非银行部门跨境收入和支出规模相当,呈现基本平衡,跨境资金流动形势显著向好;市场预期保持平稳,外汇交易理性有序,结售汇逆差明显收窄,外汇市场供求状况进一步改善。 货物贸易跨境资金净流入较快增长,外资投资境内债券规模保持较高水平。在我国外贸发展态势持续向好的支撑下,5月份货物贸易项下跨境资金净流入同比和环比分别增长23%和76%,净流入规模创2023年下半年以来单月新高,持续发挥稳定跨境资金流动的基本盘作用。同时,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意愿较强,5月份净买入境内债券320亿美元,环比增长86%,处于历史较高水平。此外,境内主体对外各类投资更加平稳有序。 未来我国外汇市场保持稳健运行具备坚实基础。随着宏观政策加快落地显效,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将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增强,经济基本面对外汇市场和人民币汇率将起到有力支撑作用。近期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多个国际机构上调了对我国全年经济增速的预期,显示了国际社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同时,近年来我国企业不断创新发展,国际竞争力和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持续提升;外汇市场参与主体更加成熟,汇率避险工具运用更加广泛,人民币跨境使用占比稳步提高,汇率风险管理能力不断增强,外汇市场内在韧性增强有助于市场平稳运行。 2024-06-17/liaoning/2024/0617/2231.html
-
2024年3月末,我国银行业对外金融资产15079亿美元,对外负债14165亿美元,对外净资产914亿美元,其中,人民币净负债3022亿美元,外币净资产3936亿美元。 在银行业对外金融资产中,分工具看,存贷款资产9318亿美元,债券资产3523亿美元,股权等其他资产2238亿美元,分别占银行业对外金融资产的62%、23%和15%。分币种看,人民币资产3804亿美元,美元资产7984亿美元,其他币种资产3291亿美元,分别占25%、53%和22%。从投向部门看,投向境外银行部门7479亿美元,占比50%;投向境外非银行部门7600亿美元,占比50%。 在银行业对外负债中,分工具看,存贷款负债7535亿美元,债券负债3066亿美元,股权等其他负债3564亿美元,分别占银行业对外负债的53%、22%和25%。分币种看,人民币负债6826亿美元,美元负债4399亿美元,其他币种负债2941亿美元,分别占比48%、31%和21%。从来源部门看,来自境外银行部门6357亿美元,占比45%;来自境外非银行部门7808亿美元,占比55%。(完) 2024-06-27/liaoning/2024/0627/2232.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5月,银行结汇12505亿元人民币,售汇13638亿元人民币。2024年1-5月,银行累计结汇63354亿元人民币,累计售汇68950亿元人民币。 按美元计值,2024年5月,银行结汇1760亿美元,售汇1919亿美元。2024年1-5月,银行累计结汇8919亿美元,累计售汇9707亿美元。 2024年5月,银行代客涉外收入41557亿元人民币,对外付款41575亿元人民币。2024年1-5月,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入201406亿元人民币,累计对外付款203914 亿元人民币。 按美元计值,2024年5月,银行代客涉外收入5848亿美元,对外付款5851亿美元。2024年1-5月,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入28355亿美元,累计对外付款28709亿美元。 2024-06-17/liaoning/2024/0617/2230.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5月,中国外汇市场(不含外币对市场,下同)总计成交23.89万亿元人民币(等值3.36万亿美元)。其中,银行对客户市场成交3.16万亿元人民币(等值0.45万亿美元),银行间市场成交20.72万亿元人民币(等值2.92万亿美元);即期市场累计成交7.81万亿元人民币(等值1.10万亿美元),衍生品市场累计成交16.08万亿元人民币(等值2.26万亿美元)。 2024年1-5月,中国外汇市场累计成交113.09万亿元人民币(等值15.92万亿美元)。 2024-06-28/liaoning/2024/0628/2233.html
-
9月9日,六盘水市分局副行长带队赴六枝外贸企业开展调研。深入了解企业出口及订单情况,引导企业树立汇率风险中性意识,鼓励企业运用外汇衍生品规避汇率风险,详细解答企业外汇政策疑惑。 2024-10-29/guizhou/2024/1025/1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