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行结售汇数据时间序列 2025年银行结售汇数据(分地区) 2024年银行结售汇数据(分地区) 2023年银行结售汇数据(分地区) 2022年银行结售汇数据(分地区) 2021年银行结售汇数据(分地区) 2020年银行结售汇数据(分地区) 2025-04-27/hubei/2023/0216/2034.html
-
各地市分局;国家开发银行山东省分行,农业发展银行山东省分行,各国有商业银行山东省分行,邮政储蓄银行山东省分行,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恒丰银行,各股份制商业银行济南分行,各外资银行济南分行,有关驻济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 为适应机构改革后履职新形势,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不申报、不解付”特殊处理措施管理规定,督促机构申报主体切实履行国际收支申报义务,国家外汇管理局山东省分局(以下简称省分局)修订了《国家外汇管理局山东省分局机构申报主体涉外收入逾期未申报管理办法》(见附件,以下简称《办法》),现印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要求,请一并遵照执行。 一、各地市分局应及时将本通知转发至辖内银行,并按照《办法》有关要求,加强对未按期申报(以下简称逾期未申报)的涉外收入数据的核查,严格落实逾期未申报责任,及时向省分局报送达到执行标准的机构申报主体名单。 二、各银行应将本《办法》有关要求及时转发所辖分支机构,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并切实做好对分支机构的指导培训和对机构申报主体的宣传工作。 三、各银行应严格按照《办法》有关规定,完善内控管理制度,协助外汇局执行“不申报、不解付”的特殊处理措施,督促机构申报主体及时、准确、完整补报逾期未申报数据,并尽职审核,确保数据质量和制度严肃性。 四、外汇局应定期对各银行发现、报告、执行及配合执行措施等情况进行核查,并将核查情况纳入银行外汇业务合规与审慎经营评估。 五、修订后的《办法》自2025年1月15日起实施,《国家外汇管理局山东省分局关于印发〈国家外汇管理局山东省分局机构申报主体涉外收入逾期未申报管理办法〉的通知》(鲁汇发〔2022〕7号)同时废止。 执行中如遇问题,请及时向省分局国际收支处反馈。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郑昱 0531-86165056 孙东岩 0531-86167161。 特此通知。 附件:国家外汇管理局山东省分局机构申报主体涉外收入逾期未申报管理办法 国家外汇管理局山东省分局 2024年12月9日 2024-12-16/shandong/2024/1216/2505.html
-
为进一步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便利更多经营主体合规办理跨境投融资业务,支持山东省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经国家外汇管理局同意,山东省分局研究起草了《国家外汇管理局山东省分局关于开展资本项目便利化试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现全文公布,公开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社会各界人士可以将意见和建议通过电子邮箱ZBXMC2017@163.com反馈,或寄送至国家外汇管理局山东省分局外汇管理二处(济南市经七路382号,邮编250021),并在邮件标题或信封上注明“资本项目便利化试点政策征求意见”字样。 根据总局统一安排,为推动试点业务尽快落地实施,让山东企业更早享受政策红利,本次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为15日,截止日期为2024年12月10日。 附件:国家外汇管理局山东省分局关于开展资本项目便利化试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国家外汇管理局山东省分局 2024年11月25日 2024-11-25/shandong/2024/1125/2475.html
-
山东省分局办公地址: 山东省济南市经七路382号 邮政编码:250021 联系电话:0531-86167210 山东省分局业务咨询电话: 山东省分局业务咨询电话 分支机构联系方式: 淄博市分局及辖内营业管理部联系方式 枣庄市分局联系方式 东营市分局联系方式 烟台市分局及辖内营业管理部联系方式 潍坊市分局联系方式 济宁市分局联系方式 泰安市分局联系方式 威海市分局联系方式 日照市分局联系方式 莱芜分局联系方式 临沂市分局及辖内营业管理部联系方式 德州市分局联系方式 聊城市分局联系方式 滨州市分局及辖内营业管理部联系方式 菏泽市分局联系方式 2025-04-30/shandong/2025/0430/2598.html
-
2025年4月23日,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举行2025年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圳金融运行有关情况。本次发布会还邀请了招商银行、深圳农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深圳市分行、深圳地方征信平台就金融“五篇大文章”工作开展情况答记者问。 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湾区之声、科技日报、金融时报、中国银行保险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新京报(贝壳财经)、21世纪经济报道、财联社、每日经济新闻、经济观察报、经济参考报、中国经营报、中国基金报、南方日报、深圳特区报、深圳新闻网、深圳商报、深圳晚报、南都湾财社、羊城晚报、晶报、北京商报、财新网、香港商报、香港文汇报、南方周末、深圳卫视深视新闻、深圳财经生活频道、深圳报业集团视听中心等31家媒体参加。 金融总量保持平稳增长,对深圳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稳固 2025年一季度,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力支持深圳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信贷总量平稳增长。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深圳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3.97万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81万亿元,存款、贷款一季度增量均超过3000亿元。其中,住户存款、非金融企业存款均实现同比多增;住户贷款较年初增加430.55亿元,增速高于同期各项贷款整体增速1.2个百分点。 重点领域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巩固。2025年一季度,深圳市银行业机构强化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深圳市制造业贷款余额1.26万亿元,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为12.8%,较上年末提升0.6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90万亿元,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为19.3%,增速高于同期各项贷款整体增速5个百分点。 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强化利率政策执行,推动金融机构加强利率自律管理,提升自主理性定价能力,兼顾银行业稳健经营和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为促消费、扩投资创造有利的利率环境。2025年3月,深圳金融机构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2.79%,同比下降0.71个百分点。 健全深圳政策落实框架体系,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在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指导下,在深圳市委、市政府支持下,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牵头出台深圳金融“五篇大文章”各领域实施方案,强化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协同配合,完善“1+5”精细化政策框架。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全市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1.23万亿元,绿色贷款余额1.27万亿元,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90万亿元,居全国各城市前列。 科技金融先行示范。运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支持“两重两新”,已落地贷款金额超过300亿元。推动“腾飞贷”“科技初创通”特色品牌增量扩面,24家银行为82家企业通过“腾飞贷”模式发放贷款24.5亿元;“科技初创通”助力2516家企业获得贷款27.5亿元。持续推动金融支持新能源汽车“12条”落实落细,综合运用多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为产业链企业提供低成本融资超过160亿元。 绿色金融稳步推进。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开展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估。联合市生态环境局、发改委做好气候投融资等项目融资对接。持续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商业银行发放碳减排贷款金额180亿元。联合市生态环境局、地方金融局印发《推广“降碳贷”业务模式的工作方案》,累计授信3.8亿元。 普惠金融利民惠企。牵头出台20条金融支持举措力挺深圳民营经济创新发展。“个体通”“小微通”“深质贷”累计服务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超11万户,提供授信近20亿元。联合市财政、国资等部门印发《“跨越贷”试点方案》,为“无贷户”提供“企业有画像、贷前有担保”的服务体系,17家企业获批贷款4880万元。 数字金融提质增效。持续实施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开展“数字金融”主题工具、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合作,已在深圳市推出7批次共15个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其中4个属于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合作项目。指导地方征信平台归集共享37个政府部门和单位近27亿条涉企信用数据,促成企业获得融资5390亿元。 打造深圳全域支付示范区,助力湾区高水平对外开放 2025年1月至4月7日,经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员达6950万人次,同比增长15%。其中,外籍人员168万人次,同比增长41%。面对持续增加的外籍人员来深支付需求,深圳着力打造全域支付示范区,以优化支付服务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相关经验作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32条创新举措及典型经验之一,获全国推广。截至2025年3月末,深圳超4.4万商户可刷外卡,4156台ATM机支持外卡取现,1645个银行网点、37家兑换特许机构网点可兑换外币,发放数币硬钱包近3万张,兑换零钱包34.96万个。2025年1至3月,外籍人员在深非现金支付交易笔数、金额同比分别增长28.09%、34.74%。 持续推广港人代理见证业务,破解来华人员“开户难”。在中国人民银行指导下,近期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新增3家银行开展代理见证业务,目前共有8家银行的近400家香港见证银行网点可办理该业务。截至2025年3月末,深圳辖内银行已为港人代理见证开户超40万户,累计交易近320亿元,占大湾区九成。此外,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还在全域推广简易开户服务,打造181家外语服务标准化样板网点,开户难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深入涉外场景,为外籍人员提供贴身场景化特色服务。针对外籍人士居住聚集区、消费密集区、涉外会议、涉外培训等特色场景,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组织深圳辖内银行、支付机构开展多场支付服务上门活动,通过宣传支付知识、提供业务咨询及现场办理服务,精准提升外籍人员在深工作学习、短居旅游的支付便利性。 推动综合服务区标杆建设,提升入境支付体验。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由市委外办牵头,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联合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交通运输局、市通信管理局、深圳边检、市口岸办、深圳机场(集团)等多部门,建设2个外籍人员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提供支付、文旅、通讯、交通、移民事务五大版块服务。截至2025年3月末,2个外籍人员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支付版块共受理业务咨询5258人次,业务办理683人次。 指导财付通创新推出“来华零钱包”,持续优化“外包内用”“外卡内绑”,不断提升来华消费支付体验。在罗湖区、河套首批落地微信支付“来华零钱包”。指导财付通与中国银联、银联国际合作,在2018年支持微信香港钱包首创“外包内用”的基础上,新增推动香港的八达通、中银香港钱包,泰国KPLUS,马来西亚ICBC Pay等10家境外钱包在境内上线。 长效化开展“蓝马甲”支付服务巡查。指导深圳银联开展“蓝马甲在行动”商户巡检,2025年以来对食、住、行、游、购、娱、医、学等8大场景、近40个重点商圈、超1.2万家重点商户进行“巡检-反馈-优化-核实”,全面推动商圈支付环境的优化升级,确保重点场所全面保障。组织金融机构在深圳商圈提供“应急兜底”支付服务,紧急情况下联合兜底网格员上门为外籍消费者提供取现、刷卡等服务。 深化政银企协同,打造跨境金融服务标杆 2025年1月,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正式启动“跨境金融服务走进各区”活动。活动聚焦跨境金融服务需求,破解“难点”、打通“堵点”,全面提升服务质效。活动已先后在罗湖、福田两区开展专场服务,围绕“跨境金融服务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和“跨境人民币服务外贸高质量发展”两大主题,通过政策解读、产品展示、需求对接等形式提供常态化金融服务支持。 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成效显著。2024年2月,深圳市辖内实施高水平试点政策,进一步提升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以高水平开放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2025年3月末,深圳辖内超1500家企业享受便利化政策红利,业务规模超1400亿美元。 支持贸易新业态高质量发展。拓展银行跨境电商结算渠道,支持外综服企业代办跨境电商出口收汇。截至2025年3月末,累计服务21万家企业,业务规模529亿美元。支持银行凭交易电子信息办理跨境电商外汇业务,服务商户1.3万家,业务量居全国前列。支持外贸新业态使用跨境人民币结算,截至2025年3月末,累计结算金额达1.2万亿元。 “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优化升级,更好满足大湾区居民多样化投资需求。自“跨境理财通”2.0落地以来,深圳银行新增个人投资者2.7万名,跨境收付合计420亿元,较1.0时代增长超6倍,占大湾区的比重近五成。 2025-04-30/shenzhen/2025/0430/2126.html
-
为持续加强外汇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强化监管效能和履行岗位职责,提高外汇管理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拒腐防变能力,做好重要时间节点廉政提醒工作。4月29日,格尔木营管部外汇管理科开展业务学习暨廉政警示教育。 此次学习,通过“学业务”与“敲警钟”双管齐下,推动业务能力与廉政建设双提升,为外汇管理队伍注入“专业力”与“免疫力”,进一步提升了外汇管理队伍的专业性和廉洁性,为辖区涉外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2025-04-30/qinghai/2025/0430/1821.html
-
见附件。 附件1:2025年中国外汇市场交易概况-以美元计价 附件2:2025年中国外汇市场交易概况-以人民币计价 2025-04-30/qinghai/2025/0430/1823.html
-
中国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数据(更新至2025年3月) 2025-04-30/qinghai/2025/0430/1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