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难题1:企业的传统考核方式为逐笔考核、单笔核算业务利润,在汇率套保业务考核方面,是否应该将到期日即期汇率与远期锁汇汇率对比,来核算财务部门套保是亏还是赚? 案例1:A企业2019年注册成立,是以日用品销售为主的小型出口企业。一直以来企业收汇资金全部采用即期结汇,未办理外汇套保。2021年2月开始,受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宣传影响,企业签约4笔共计32万美元远期结汇,分别为4月中旬以6.4781结汇5万美元,5月中旬以6.4934结汇9万美元,6月中旬以6.5071结汇10万美元,6月末以6.5139结汇8万美元。但随着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4月中旬即期价格达到6.53左右,面对即将交割的6.4781的远期签约价格,企业财务人员对于锁汇后反而提高财务成本表示了疑虑。 银行分析认为:财务人员面临的压力,往往是由于企业缺乏一整套汇率套保的决策和执行机制,需要对企业负责人和财务人员、业务人员等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入宣导,引导企业树立保值而非增值的理念,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重点考核相关人员是否按照既定制度、流程和套保策略操作,而非将远期锁汇汇率与到期日即期汇率做比较,以此来考评套保是亏还是赚。 为此,银行向企业进一步剖析了汇率“风险中性”理念的内涵,引导企业摈弃了外汇衍生品既需要避险又需要增值的双重目标,认同“汇率风险管理的目的是锁定成本,而不是博价格”。 难题2:企业办理外汇衍生品需要在期初根据产品类型和期限缴纳相应比例的履约保障或扣占授信,并在衍生品存续期间依市场情况适时追加以满足最低履约保障或授信要求。但在实务中,一些小微企业或部分轻资产、高流量的外贸型企业难以获得银行的授信,缴存保证金占用资金、成本较高,从而制约企业开展汇率避险。 案例2:B企业是一家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属单向出口型企业,主要从事低温制冷设备研发、制造、销售与服务。近年来,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利润空间受限,汇率波动又进一步增加了企业收入的不确定性。但B企业发现在银行办理外汇衍生品业务需要缴纳3-5%的保证金,占用了企业本就不充裕的资金流,对企业造成了较大负担。 银行分析认为:虽然B企业规模不大,但其母公司是该行的优质客户,与该行有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综合评估各项因素后,给予B企业外汇衍生品专项授信额度,降低企业缴纳保证金压力。 此外,其他银行也采取了类似措施。比如,银行A于2022年1月发文明确外汇代客衍生品小额免保证金专项授信相关事项,符合要求的中小微企业可以申请外汇代客衍生品小额免保证金专项授信额度,单户最高额度为500万元。银行B基于与外汇局相关系统直连,开展外贸企业大数据分析与企业画像,推出“出口数据贷”产品,可为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提供外汇衍生品授信担保,免除企业资金占用。 案例3:C企业为主要提供标识印制产品的小微企业。近年来企业开始拓展海外市场,产品销往东南亚、欧洲及南美等地区,年出口额50-100万美元。为减少汇率变动对出口利润的影响,2021年,C企业陆续签约了远期、期权等衍生品业务进行套期保值。由于无授信,企业均采用缴纳保证金的方式,虽有效实现了汇率避险,但也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资金压力。企业向银行咨询,是否有其他履约保障方式,既支持外汇衍生品交易,也尽量降低交易成本。 银行分析认为:总行2020年推出的柜台记账式债券(简称“债市宝”)质押办理衍生品业务模式,可适用于企业C。即客户在银行柜台购买国债、金融债和地方债等产品,并将其作为衍生品交易履约保障提交给银行。通过此种方式,能够将客户履约保障收益率提升30-100BP,客户获得的债券收益高于保证金定期存款收益,有效降低小微企业套保成本。 据了解,该分行自2021年初开展“债市宝”质押办理衍生品业务以来,已在全省13个地市为数百家中小客户通过“债市宝”成功办理外汇衍生品交易,受到客户的好评。 难题3:实务中,小微企业呈现贸易金额小、笔数多、日期较为分散等特点,对于外汇衍生品的灵活性需求较高。 案例4:D企业是小型涉外生产企业,主要生产出口燃气取暖器、烤箱、家用电器等产品,年均出口额约2000万美元,均以美元结算。该企业单笔订单金额较小,订单多,且由于不同产品生产周期不同、进口商付款时限不同等原因,企业的收汇账期较为分散,为1-6月不等。该企业有一定的汇率风险管理经验,在核定内部成本汇率的基础上,对订单进行逐笔套保。 实践中,D企业发现,如果采用对单笔订单分别签约远期结汇的方式,由于每笔远期结汇价格不同,会计核算较为复杂,对企业的财务管理造成了较大压力。因此,D企业向银行咨询,能否提供一个统一的远期结汇报价,以覆盖未来一段时间不同期限的远期结汇交易。 银行分析认为:均价远期可以有效满足D企业需求。银行根据企业一段时期内(如6个月内)的订单情况,按照对应期限(如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收汇金额、远期结汇价格等计算出远期加权平均汇率,企业按照统一的加权平均汇率对多笔不同期限、不同金额的收汇进行远期结汇产品签约。D企业采纳了该方案,认为均价远期产品很好满足了其便捷核算的需求。 案例5:E企业结算方式以电汇为主,货到后客户付款,受新冠疫情影响,船期不确定,企业部分订单收汇日期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但远期结汇需要确定结汇日期,如果因船期变动导致原先确定的结汇日期不能结汇,企业虽可通过展期或取消交易的方式应对,但频繁展期或取消交易对企业财务人员造成了较大压力。 银行分析认为:择期交易产品可以有效满足E企业需求。企业可选择锁定未来某个时间段内的汇率,在交割时间段内任意工作日,均可按照锁定汇率一次或多次交割,从而保留一定的灵活性,无需频繁展期或取消交易。 案例6:F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快速诊断试剂及配套仪器的研发制造及销售的中小微企业,自全球疫情暴发以来,企业出口订单增加,但订单单笔金额小且频率较高,通过柜台办理衍生品交易会耗费企业不少人力和时间,且业务时效性难以保证。 银行分析认为:(1)通过网银远期结售汇功能,为企业提供“无纸化、全线上”汇率风险管理服务,不仅提高衍生品交易业务的时效性,同时也降低企业的“脚底成本”。(2)为了降低企业人工盯市的压力,建议企业利用网银挂单功能,通过设定目标价位后系统触及自动成交的方式,为企业锁定理想交易汇率。 难题4:小微企业“产供存销”等经济活动往往呈现碎片化,地域分布主要集中在小城市及县域网点,销售多借助外综服平台、跨境电商等渠道进行,与银行之间缺乏有效的业务联系。 案例7:联合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为下游工厂提供汇率风险管理服务 G公司为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根据客户委托代办出口、报关、收汇、结汇,年代理出口额约1亿美元,被代理客户近百户。被代理客户基本为制造工厂,主要产品为建材、电器等,普遍规模小、人员少,缺乏专业的财务及报关人员。G公司的业务模式为:工厂接到国外订单后,委托G公司代办出口、报关、收汇、结汇,G公司结汇后将收到的人民币划转给工厂。 从订单确认到实际收汇需要1-6个月账期,存在一定的汇率风险。最初,G公司认为其主要从事代理出口业务,汇率风险承担主体为工厂,G公司自身没有汇率风险敞口,因此对汇率套期保值持观望态度。但G公司逐渐意识到,由于汇率波动,工厂的利润被侵蚀,甚至出现亏损,导致工厂不敢对外接单或少接单,G公司代理出口业务面临减少的压力。 银行分析认为:G公司可通过远期结汇产品为工厂代办套期保值,但需要解决两个问题:(1)G公司需事先得到工厂授权,同意由G公司代办出口收汇套保;(2)为符合银行风险管理要求,G公司需征得工厂同意,在银行办理衍生品套保业务时缴纳一定履约保障。 为切实解决下游工厂的汇率风险管理问题,银行对下游工厂逐家宣传,多数工厂了解到可以通过远期结汇确定出口结汇价格,从而锁定出口收益后,均表示非常欢迎。因此,他们同意由G公司代办出口收汇套保业务,也同意通过G公司向银行提交履约保障。 最终,G公司的多家被代理工厂选择了上述汇率避险安排,既有效保障了工厂出口业务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主营业务正常开展,还大大提升了G公司的外贸综合服务质量。该案例表明,这些实际持有汇率敞口但又不具备开展套期保值业务能力的下游工厂,也可以有效规避汇率风险。 案例8:携手供应链平台帮助下游小微企业管理汇率风险 H企业为平台型供应链管理企业,主要业务模式是向下游经销商(境内企业,大多数为小微企业)提供境外冷冻禽畜生肉、海鲜产品的采购、仓储等服务。以往,H企业在进口商品到货前一至两周向经销商收取款项,随后即期购汇,对外支付美元,汇率风险由下游经销商自行承担。 H企业的挑战:(1)下游经销商基本为小微企业,回款受销售情况影响,资金较紧张;(2)由于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下游经销商进口成本难以预测,希望平台企业能为其管理汇率风险;(3)为提升客户服务水平,需要帮助下游经销商管理汇率风险。 针对上述情况,银行设计了综合服务方案:(1)平台企业在银行办理进口押汇业务,由银行垫付进口货款;(2)平台企业将多笔进口押汇垫付款的还款日适当归总,并统一为下游经销商办理远期购汇;(3)下游经销商在远端还款日向平台企业支付人民币货款,支付金额事先已确定。 通过上述业务安排,一方面,下游经销商可以延迟支付货款,缓解了资金压力;另一方面,平台企业通过远期购汇帮助下游经销商锁定了汇率风险。为推动汇率套保的顺利进行,银行综合考虑平台企业财务资质、业务开展情况等,给予平台企业汇率套保专项授信额度,平台企业无需向银行支付保证金即可进行汇率套保。2021年以来,银行已为平台企业合计办理了69笔美元进口押汇业务和9笔远期购汇业务。 案例9:协助某地区个体工商户规避汇率风险 某地区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的窗口城市,被誉为“世界小商品之都”,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2020年进出口总额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与其他市场相比,该地独特的小商品市场采购交易模式和个体工商户为主的经营主体具有显著的区域特色,但银行为个体工商户开展汇率套保交易,面临真实性审核的挑战。 银行分析认为:可借助联网信息平台实现真实性审核。在该地市场采购贸易模式下,个体工商户将境外采购商所需货物送到货运代理公司指定仓库,后续报关、出口由货运代理公司等完成,并由后者在市场采购贸易联网信息平台中维护相关进出口业务基础信息。个体工商户在开展结汇套保时,可在市场采购贸易联网信息平台中提出申请,相关申请与货运代理公司维护的基础信息匹配后方可办理。借助市场采购贸易联网信息平台,银行逐笔核对个体工商户套期保值业务实需背景,有效控制业务风险。 2024-07-17/qinghai/2024/0717/1647.html
-
企业误区一:我们公司一直运用持币观望逢高结汇策略,但近期汇率双向波动加剧,这招变得不灵了,即期结汇汇率经常低于订单的出口换汇成本,汇兑损失不少,该如何应对呢? 提示:首先我们要明白汇率是不可预测的,持币观望、择机操作的实质是赌汇率走势,可能会有一时的“收益”,但中长期看很难保证企业的经营利润不被汇率波动侵蚀。在当前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常态下,合理运用外汇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可以有效帮助企业锁定经营利润。 案例:A企业主营竹、木、藤、瓷器、玻璃等工艺品加工销售,主要出口欧美地区,月均收汇约200万美元,平均收汇账期3-6个月。由于缺乏汇率风险管理机制和专业管理人员,企业出口收汇在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中经常承受较大交易风险,可能因汇率换算产生损失。银行基于企业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共计23笔、金额合计2345万美元的历史收汇数据,量化测算办理套期保值和未办理套期保值两类情形下企业汇兑损益差异。在未办理套期保值情形下,企业外汇应收账款受汇率波动影响产生较大损益变动,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累计产生汇兑损失422万元人民币;在采用远期结汇套期保值工具情形下,企业锁定汇兑收益45.24万元人民币,且该收益不受期间即期汇率变动影响。基于银行的测算,企业认识到持续套期保值策略对中长期财务稳健的改善作用,并于2021年2月与银行签订了10笔、金额合计1570万美元的远期结汇合约,期限为3-11个月,将未来出口收汇的汇率锁定在6.5086-6.6024,规避了未来收汇现金流的汇率风险。 企业误区二:我们以前也利用外汇衍生品做过套期保值,在交割日有的单子锁汇汇率高于交割日即期市场汇率,有的低于即期市场汇率,有赚有亏,好像做不到稳赚不赔啊。提示:关于套保“盈亏”的评价,我们反对以锁汇价与即期价差作标准,这忽视了套保的实质。只要企业锁汇了,就锁定了成本或收益。这是企业稳健经营、可持续经营的保证。 案例:B企业主营香料、香精出口,年出口额近500万美元,与境外交易的主要结算币种为美元,账期约1个月。2018年上半年,因美元贬值,企业美元收入承受一定汇兑损失。该企业开始意识到汇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在银行的指导下逐渐使用远期结汇工具根据出口订单分批锁定汇率。2018年6月至2021年5月,B企业共办理176笔、近1200万美元远期结汇业务,相对于汇率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主动管理汇率风险,锁定了出口收益,有效控制了汇率波动对主营业务以及企业财务的负面影响,实现达成预算、提升经营可预测性等目标。企业误区三:看来持续运用外汇衍生品套期保值总体效果不错,如果在此基础上适当择机交易,这样避险效果会不会更好? 提示:我们建议保持稳定的套期保值策略,切不可因汇率短期涨跌或个人主观判断,贸然改变原本适合企业的套期保值策略,否则可能会陷入更大的风险中。那应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套期保值策略呢?首先,企业要核算订单的换汇成本,设定套期保值的目标汇率区间和止损点位,根据市场汇率情况确定套期保值比例。其次,找到适合自身的套期保值策略,并长期坚持。只有长期坚持,才能帮助企业真正有效管理好汇率风险。 案例:C企业为制鞋企业,年均进出口额约5500万美元。2015年8月后,人民币汇率有所下行,管理层暂停了此前对出口订单锁汇的做法,在签订新订单时选择了不锁远期汇率而持币观望择机结汇的策略。然而2016、2017年人民币汇率双向宽幅波动,该企业对2016、2017年换汇成本核算分析后发现,部分订单的外汇收入即期结汇汇率低于其换汇成本,产生一定损失。2018年以来,管理层调整企业财务决策,对汇率风险进行管控,根据订单的换汇成本,设定大致目标汇率区间和止损点位。订单签约时,若远期汇率落在目标区间内,则全额锁定订单远期汇率;若远期汇率未达目标区间,则先锁50%订单金额,其余部分在1-3个月内锁定。若在此期间触及止损点位,则立即锁定风险敞口。随后3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6.1-7.3之间波动,但均未对企业的经营造成重大影响。 2024-07-17/qinghai/2024/0717/1645.html
-
实践中,依据企业业务特点、管理目标的不同,通常将汇率风险敞口认定逻辑划分为以下三类。 一、基于确认敞口 确认敞口是指企业根据商业合同来认定相关的外币现金流,以及受汇率波动影响的风险敞口。该类敞口广泛存在于进出口贸易、外币融资、海外重大项目等各类涉外交易。基于确认敞口管理汇率风险适合于绝大多数涉外企业,具有以下特点:目标侧重于整体现金流风险;业务背景金额明确,可逐笔业务保值;业务背景期限明确,可精确匹配现金流的期限;对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协同有一定要求,但有一定滞后性;如果不使用套期保值会计,套期保值交易可能与会计账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二、基于预测敞口 预测敞口是指对尚未获得商务合同但未来极有可能发生的交易,企业根据生产经营计划,预期未来的外汇收支,认定受汇率波动影响的风险敞口。适用于大型海外项目、生产和进出口模式比较稳定的企业。比如,某国内制造企业在海外投资的生产工厂,为保证整个项目在投资回收期的收益率水平,根据预测敞口进行汇率风险管理;一些大型冶炼和石化企业,原材料从国外进口,生产经营模式比较稳定,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进行预发生管理。基于预测敞口管理汇率风险,需要结合企业的财务预算进行,对企业内部管理能力存在比较高的要求。具有以下特点:目标侧重于整个项目周期的利润;短期匹配较差,时间维度上更倾向于长期;对企业预算精确程度要求较高;侧重于宏观管理层面保值,而非逐笔业务保值;如果不使用套期保值会计,套期保值交易可能与会计账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三、基于会计敞口 会计敞口是指从会计报表角度,以资产负债的短期变动影响作为汇率风险敞口的认定依据,通常以货币性资产和货币性负债的差额为汇率风险敞口。很多业务由于结算方式不同,不能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会计敞口一般滞后于实际业务和真实风险的发生。基于会计敞口管理汇率风险,往往是次优选择。具有以下特点:目标侧重于财务报表的汇兑损益;会计账面数据明确,易于获得;无需与业务部门协同,财务部门可独立管理;套期保值对冲期限受限,一般按月度进行(除非能够相对精确地预测长期的货币性资产负债差额),对冲的成本偏高;套期保值交易与会计账面数据波动可能较小。 汇率风险敞口认定逻辑 认定维度 内涵定义 管理取向 确认敞口 从商业合同角度,分析产生的外币现金流,认定受汇率波动影响的风险敞口 营业收入与成本 预测敞口 从企业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出发,从未来(预发生)的外汇收支角度,认定受汇率波动影响的风险敞口 预期和持续盈利能力 会计敞口 在资产负债表的货币性项目中,认定受汇率波动影响的风险敞口 财务报表的汇兑损益 上述三种认定逻辑,皆为可行的管理方案,企业需要结合自身业务结构、财务管理水平、信息化设施以及人才储备情况,综合进行选择。在一些业务形态下,采用融合的方式也是一种务实的策略。 2024-07-17/qinghai/2024/0717/1646.html
-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24年一季度国际收支平衡表和3月末国际投资头寸表。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2024年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如何? 答:2024年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一是经常账户顺差继续处于合理均衡区间。一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392亿美元,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0.9%,处于合理均衡区间。其中,国际收支口径的货物贸易顺差1213亿美元,出口7511亿美元,进口6298亿美元,均处于历史同期较高水平。服务贸易平稳恢复,跨境旅行支出增加。一季度,服务贸易逆差612亿美元,其中旅行逆差538亿美元,基本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 二是跨境双向投融资有序开展。一季度,我国对外各类投资平稳发展,金融账户资产净增加1389亿美元,其中储备资产因交易净增加434亿美元,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资产净增加954亿美元。各类来华投资保持一定规模净流入,金融账户负债净增加645亿美元,其中,来华证券投资净流入322亿美元,为近3年来季度较高水平,境外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趋势持续向好。 总体看,我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国民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有利于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基本平衡。 问:2024年3月末我国国际投资头寸状况如何? 答:2024年3月末,我国国际投资头寸状况保持稳健,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规模均有所增加,储备资产规模继续位列全球第一。 一是我国对外净资产规模持续增长。2024年3月末,我国对外资产规模96643亿美元,较2023年末增长0.9%;对外负债规模67025亿美元,增长0.4%;对外净资产(资产减负债)规模29618亿美元,增长1.8%,自2022年3月末以来保持稳定增长。 二是对外资产和负债结构保持基本稳定。对外资产中,储备资产3.5万亿美元,规模继续位列全球首位;非储备资产规模占比较2023年末有所上升。对外负债中,超50%为来华直接投资等长期稳定资金,规模3.5万亿美元。 2024-07-16/ningxia/2024/0716/2350.html
-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决策部署,提高外汇服务政策直达经营主体的覆盖面和普及度。7月11日下午,国家外汇管理局宁夏回族自治区分局(以下简称“宁夏分局”)组织召开了“外汇服务措施解读培训会”,全区92家涉外重点企业负责人及业务经办人员共102人参加了培训。 培训中,宁夏分局分别围绕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应用场景功能、汇率避险服务、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等内容进行专题授课,重点讲解了跨境金融服务平台银企融资对接、出口应收账款、出口信保保单融资类场景企业端系统操作、应用功能以及注意事项,对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服务政策、企业名录登记管理、汇率风险管理与服务等政策措施进行了详细解读和业务提示。培训结束后,宁夏分局针对企业提出的业务问题进行现场答疑和沟通指导,进一步加深参训人员对最新外汇政策和管理服务的理解。 下一步,宁夏分局将继续加强与企业沟通,加大外汇便利化政策宣传和培训力度,进一步推动经常项目便利化改革增量扩面,提升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支付便利化政策服务水平,持续拓展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功能,提升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的精准性,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助推宁夏涉外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07-16/ningxia/2024/0715/2348.html
-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24年3月末中国外债数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请问2024年一季度我国外债情况如何? 答:2024年一季度,我国外债规模较2023年四季度末回升,结构继续保持稳定。截至2024年3月末,我国全口径(含本外币)外债余额为25126亿美元,较2023年末增长651亿美元,增幅2.7%。从币种结构看,本币外债占比48%,较2023年末上升1个百分点;从期限结构看,中长期外债占比44%,与2023年末持平。 问:如何看待当前我国外债形势? 答:多重因素影响下我国外债规模稳中有升。受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紧缩渐近终点、国内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等多重因素综合影响,我国外债规模自2023年四季度以来连续两个季度回升。其中,2024年一季度,银行外债余额增长826亿美元,对外债余额增长贡献率为127%。 预计我国外债规模将继续保持稳定。从外部环境看,今年以来全球通胀高位降温,加拿大、欧央行等发达经济体相继开启降息周期。从国内来看,随着宏观政策加快落地显效,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将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增强,外债规模稳定的基础将更加牢固。 2024-07-16/ningxia/2024/0716/2351.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224亿美元,较5月末下降97亿美元,降幅为0.30%。 2024年6月,受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及预期、宏观经济数据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上涨,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上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下降。但我国经济运行延续回升向好态势,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为外汇储备规模继续保持基本稳定提供支撑。 2024-07-16/ningxia/2024/0716/2353.html
-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决策部署,更好满足经营主体高效便捷办理行政许可业务的诉求,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新开通部分资本项目行政许可业务办理项网上办理功能。 前期,国家外汇管理局已开通26项可网上办理的资本项目行政许可业务办理项,本次新增网上办理功能的业务涉及4个事项共11个子项37个业务办理项,包括非银行债务人借用外债登记、银行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等,均为经营主体办理频次较多的事项。自2024年7月6日起,各经营主体可通过国家外汇管理局“数字外管”平台(http://zwfw.safe.gov.cn/asone)互联网端办理相关行政许可业务。 此次开通后,近50%的资本项目行政许可业务办理项具备网上办理功能,经营主体既可以在所属地外汇局现场办理,也可以直接线上办理。下一步,国家外汇管理局将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持续提升资本项目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惠及更多涉外经营主体,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附件:开通网上办理功能的资本项目行政许可业务办理项清单 2024-07-16/ningxia/2024/0716/2352.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5月,中国外汇市场(不含外币对市场,下同)总计成交23.89万亿元人民币(等值3.36万亿美元)。其中,银行对客户市场成交3.16万亿元人民币(等值0.45万亿美元),银行间市场成交20.72万亿元人民币(等值2.92万亿美元);即期市场累计成交7.81万亿元人民币(等值1.10万亿美元),衍生品市场累计成交16.08万亿元人民币(等值2.26万亿美元)。 2024年1-5月,中国外汇市场累计成交113.09万亿元人民币(等值15.92万亿美元)。 2024-07-16/ningxia/2024/0716/2349.html
-
截至2024年3月末,我国全口径(含本外币)外债余额为178270亿元人民币(等值25126亿美元,不包括中国香港特区、中国澳门特区和中国台湾地区对外负债,下同)。 从期限结构看,中长期外债余额为78197亿元人民币(等值11021亿美元),占44%;短期外债余额为100074亿元人民币(等值14105亿美元),占56%。短期外债余额中,与贸易有关的信贷占33%。 从机构部门看,广义政府外债余额为30346亿元人民币(等值4277亿美元),占17%;中央银行外债余额为8306亿元人民币(等值1171亿美元),占5%;银行外债余额为77472亿元人民币(等值10919亿美元),占43%;其他部门(含关联公司间贷款)外债余额为62146亿元人民币(等值8759亿美元),占35%。 从债务工具看,贷款余额为27901亿元人民币(等值3932亿美元),占16%;贸易信贷与预付款余额为26365亿元人民币(等值3716亿美元),占15%;货币与存款余额为35724亿元人民币(等值5035亿美元),占20%;债务证券余额为56243亿元人民币(等值7927亿美元),占31%;特别提款权(SDR)分配为3401亿元人民币(等值479亿美元),占2%;关联公司间贷款债务余额为19984亿元人民币(等值2817亿美元),占11%;其他债务负债余额为8652亿元人民币(等值1219亿美元),占5%。 从币种结构看,本币外债余额为85587亿元人民币(等值12063亿美元),占48%;外币外债余额(含SDR分配)为92683亿元人民币(等值13063亿美元),占52%。在外币登记外债余额中,美元债务占83%,欧元债务占7%,港币债务占4%,日元债务占4%,特别提款权和其他外币外债合计占比为2%。 我国外债主要指标均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以内,我国外债风险总体可控。 附 名词解释及相关说明 关于外债期限结构分类。按照期限结构对外债进行分类,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签约期限划分,即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外债为中长期外债,合同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下的外债为短期外债;二是按照剩余期限划分,即在签约期限划分的基础上,将未来一年内到期的中长期外债纳入到短期外债中。本新闻稿按签约期限划分中长期外债和短期外债。 与贸易有关的信贷是一个较广义的概念,除贸易信贷与预付款外,它还包括为贸易活动提供的其他信贷。从定义上看,与贸易有关的信贷包括贸易信贷与预付款、银行贸易融资、与贸易有关的短期票据等。其中,贸易信贷与预付款是指发生在中国大陆居民与境外(含港、澳、台地区)非居民之间,由货物交易的卖方和买方之间直接提供信贷而产生对外负债,即由于商品的资金支付时间与货物所有权发生转移的时间不同而形成的债务。具体包括供应商(如境外出口商)为商品交易和服务直接提供信贷,以及购买者(如境外进口商)为商品和服务以及进行中(或准备承担)的工作预先付款;银行贸易融资是指第三方(如银行)向出口商或进口商提供的与贸易有关的贷款,如外国金融机构或出口信贷机构向买方提供的贷款。 附表:中国2024年3月末按部门划分的外债总额头寸 2024年3月末 2024年3月末 (亿元人民币) (亿美元) 广义政府 30346 4277 短期 2008 283 货币与存款 0 0 债务证券 2008 283 贷款 0 0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0 0 其他债务负债 0 0 长期 28338 3994 SDR分配 0 0 货币与存款 0 0 债务证券 24466 3448 贷款 3872 546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0 0 其他债务负债 0 0 中央银行 8306 1171 短期 2469 348 货币与存款 1270 179 债务证券 1199 169 贷款 0 0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0 0 其他债务负债 0 0 长期 5838 823 SDR分配 3401 479 货币与存款 0 0 债务证券 0 0 贷款 0 0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0 0 其他债务负债 2436 343 其他接受存款公司 77472 10919 短期 60384 8511 货币与存款 34442 4854 债务证券 8024 1131 贷款 17339 2444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0 0 其他债务负债 578 82 长期 17088 2408 货币与存款 0 0 债务证券 14216 2004 贷款 2793 394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0 0 其他债务负债 80 11 其他部门 42162 5942 短期 29992 4227 货币与存款 11 2 债务证券 148 21 贷款 1148 162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25904 3651 其他债务负债 2779 392 长期 12170 1715 货币与存款 0 0 债务证券 6182 871 贷款 2749 387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461 65 其他债务负债 2778 392 直接投资:公司间贷款 19984 2817 直接投资企业对直接投资者的债务负债 11372 1603 直接投资者对直接投资企业的债务负债 1381 195 对关联企业的债务负债 7231 1019 外债总额头寸 178270 25126 注:1. 本表按签约期限划分长期、短期外债。 2. 本表统计采用四舍五入法。 2024-07-17/anhui/2024/0717/2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