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 年3 月1 日,国家外汇管理局贵州省分局联合贵州省外汇与跨境人民币自律机制召开2024 年贵州省外汇形势分析会暨外汇与跨境人民币自律机制工作会议。会议传达2024 年全国外汇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全省外汇收支形势,安排部署2024 年重点工作。中国人民银行贵州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贵州省分局副局长张利勇出席会议并讲话。贵州省分局国际收支处、外汇管理处,人民银行贵州省分行货币信贷管理处负责同志及相关工作人员,25 家自律机制成员单位分管副行长和相关业务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议指出,各银行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准确把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八个坚持”基本要义,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践行金融为民理念;积极贯彻落实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政策,持续优化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扎实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探索提升县域外汇业务服务水平,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助力贵州涉外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化外汇形势分析研判,稳妥推进银行展业改革,切实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提升国际收支统计申报质量,优化外币兑换等个人外汇服务;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树牢合规经营理念,夯实内控管理基础;有效发挥自律机制作用,积极维护全省外汇市场健康秩序。 会议听取了《贵州省外汇与跨境人民币自律机制2023年工作报告》,以及工商银行贵州省分行、农业银行贵州省分行、建设银行贵州省分行、招商银行贵阳分行交流发言。会议期间向2023 年外汇业务宣传新媒体大赛获奖单位颁奖。 2024-03-29/guizhou/2024/0329/1432.html
-
间接申报中“境内非居民”“境外居民”定义。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印发〈通过银行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业务指引(2023年版)〉的通知》(汇发〔2023〕10号),间接申报中,“境内非居民”是指通过境内银行办理收付款业务的非中国居民,包括境外中央银行、银行、非银行机构和个人;“境外居民”是指在境外办理收付款业务的中国居民,包括注册地为中国的机构和中国居民个人。 2024-05-20/tianjin/2024/0520/2504.html
-
4月份,生产需求平稳增长,就业物价总体向好,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国民经济运行总体稳定,延续回升向好态势。5月1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介绍了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工业生产增长有所加快,持续回升具备支撑因素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比上月加快2.2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97%,是近年来月度环比增速的一个高点……4月份,受益于宏观政策持续协同发力及出口拉动,工业生产增长有所加快。发布会上,刘爱华分析了当前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三大门类增速均回升。4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增长2%,比上月加快1.8个百分点;制造业增长7.5%,加快2.4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8%,加快0.9个百分点。 超八成行业和近六成产品增速回升。4月份,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3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比上月回升或者降幅收窄,回升面达80.5%;统计的619种主要工业产品中,363种产品产量增速回升或者降幅收窄,回升面达58.6%,接近六成。 工业品出口带动作用明显。在一系列稳外贸政策作用下,工业出口交货值继续回升,带动电子、纺织等出口占比较高的行业恢复向好。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7.3%,比上月加快5.9个百分点。有出口的39个大类行业中,31个行业出口增长,增长面接近八成。 装备制造业回升幅度较大。4月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比上月加快3.9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6%。 此外,4月份,消费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增速比上个月加快1.7个百分点。 刘爱华认为,下阶段,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将释放更大市场空间,信息技术、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绿色技术蓬勃发展将助力新动能加快释放,“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已连续2个月处于扩张区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已连续3个季度增长,将会对工业经济持续回升形成有力支撑。” 消费总体呈现恢复态势,市场潜力有望持续释放 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3%,增速比上月有所回落,主要是受到假期天数比上年同月减少2天、同期基数比较高等因素的影响。“扣除同期基数影响之后,还是平稳增长态势。从环比看,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增长0.03%。”刘爱华作了具体介绍。 基本生活类和部分升级类商品消费稳定增长。4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同比增长8.5%,饮料类增长6.4%,日用品类增长4.4%。 服务消费增势良好。1至4月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8.4%,高于同期商品零售额增速4.9个百分点。假日出行持续活跃,带动餐饮、交通等消费较快增长。1至4月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9.3%,交通出行服务类、旅游咨询租赁服务类、文体休闲服务类零售额都保持较快增长。 线上消费带动作用明显。1至4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1.1%,占社零总额的比重达23.9%,占比比1至3月份提升0.6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文旅消费、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热点不断为消费市场恢复增添新动力,消费市场总体呈现持续恢复态势。也要看到,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仍待进一步提升。”刘爱华认为,下阶段,随着消费新场景不断涌现,新业态加快融合,消费空间不断拓展,以及消费品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政策逐步落实,市场潜力有望得到持续释放。 投资保持平稳增长,关键作用有望进一步发挥 今年以来,在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相关政策带动下,固定资产投资总体保持平稳增长。1至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4.2%,增速比一季度略微回落了0.3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南方部分地区雨涝灾害影响了项目施工进度。 制造业投资稳定增长。1至4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7%。其中,装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2.2%,消费品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5.4%,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技改升级投资增长较快。1至4月份,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8.5%,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1.1%。 设备更新投资较快增长。在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带动下,1至4月份,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2%,快于全部投资13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2个百分点。 大项目支撑有力。1至4月份,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0%,快于全部投资5.8个百分点。 刘爱华表示,下阶段,随着政府投资的带动和放大作用不断显现、市场信心和预期不断增强、民间投资积极性逐步恢复以及项目要素保障的不断强化,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有望得到进一步发挥。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持续向好,显现出比较强的韧性和潜力,有利于化解外部冲击带来的影响。一方面,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充分发挥,推动国内需求持续恢复,内需主动力的作用更加突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国际循环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有利于不断巩固和拓展国际市场和发展空间。”刘爱华认为,尽管经济持续回升仍然面临一定困难和挑战,但是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经济内生动能持续增强,社会预期不断改善,有能力、有韧性应对外部冲击,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不会改变。(记者刘志强) 2024-05-20/dalian/2024/0520/2137.html
-
国家统计局5月17日发布数据显示,4月份工业、出口、就业、物价等主要指标总体改善,新动能保持较快成长,我国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积极因素累积增多。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表示,尽管部分指标受节假日错月、上年同期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同比增速有所放缓,但工业、进出口增速加快,就业物价总体改善,企业预期保持在景气区间,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经济运行总体稳定。 生产需求平稳增长 今年以来,宏观政策靠前发力,生产供给稳中有增。工业领域,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比上月加快2.2个百分点,超八成行业和近六成产品增速回升;工业品出口带动作用明显,出口交货值4月份同比增长7.3%,比上月加快5.9个百分点,带动电子、纺织等行业恢复向好。服务业领域,4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3.5%,比上月有所回落,扣除假日错月因素,行业运行总体稳定,延续恢复态势。 市场需求继续扩大。进出口方面,货物进出口增长较快,贸易结构继续优化。4月份货物进出口增速由负转正,同比增长8%;前4个月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机电产品、劳密产品等重点产品出口优势继续巩固,出口额同比均增长6.9%。消费方面,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3%,服务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前4个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8.4%。 在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相关政策带动下,固定资产投资总体保持平稳增长。前4个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4.2%,其中,制造业领域表现亮眼,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8.5%,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1%,均快于全部投资增速。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表示,数据基期因素对其他主要指标的同比增速势头造成一定扰动,但各类指标环比均稳步增长,工业增加值仍是主要亮点,表明经济稳定运行、回升向好的态势不变。 物价预计温和回升 4月份,在居民消费需求尤其是服务需求的持续带动下,CPI同比上涨0.3%,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环比由降转涨,涨幅由上月的下降1%转为上涨0.1%。 核心CPI呈现同比涨幅扩大、环比由降转涨的特点。具体表现为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4月份核心CPI同比上涨0.7%,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环比由上月下降0.6%转为上涨0.2%。 “不管是从同比、环比还是核心CPI变化来看,CPI变化都在改善,表明消费需求处于持续恢复态势。”刘爱华表示,随着供应增加,食品价格仍将处于季节性低位;工业消费品在以旧换新政策影响下,需求有望回升,价格总体将稳中略升;服务价格在服务需求逐步恢复推动下有望继续回升。综合判断,下阶段CPI有望低位温和回升。 积极因素累积增多 “随着宏观政策加快落地显效,经济内生动能持续修复,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因素不断累积增多。”刘爱华分析,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回升向好态势将进一步巩固增强。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催生更多新增长点,有力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后劲和韧性。数据显示,前4个月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2.4%,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重达15.4%;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3.2%和18.2%。随着新产业、新产品、新模式持续成长,创新主导作用将不断彰显,经济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拓展。 此外,内需有望继续改善。一方面,随着大规模设备更新细化举措逐步落地,重点领域投资力度加大,将加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另一方面,文旅消费需求活跃,县域文旅、假日经济助推消费潜力稳步释放。随着就业形势改善、促消费政策落实落细、消费场景不断创新拓展,消费市场也将扩容提质。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积极财政政策靠前发力、力度加大,有望推动消费、投资稳步复苏,预计今年二季度经济增速或将加快。(记者纪文慧) 2024-05-20/dalian/2024/0520/2136.html
-
日前,东北地区首台外币自助兑换机在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投入使用,提升了外籍来连人员外币兑换的便捷感。该设备由中国银行大连市分行联合大连国际机场集团共同布放,使境外来连人员无需开立银行账户,便能实现多种外币与人民币之间的即时兑换,满足了其现金支付的习惯,大大方便了境外来连人员的人民币用钞需求,成为打通境外来连人员支付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 该自助设备全面支持美元、英镑、欧元、日元、港币、泰铢、丹麦克朗等20种外币现钞办理兑换人民币现钞业务,可使用身份证、护照、港澳台通行证、港澳台居住证及永居证等8种证件完成身份验证。机具交互界面指示清晰,可选择中、英、法、日、德、意、韩、俄8种语言版本作为操作指引,客户经过证件选择、人脸识别、外币放钞、换汇等操作流程,只需2分钟便可顺利换取人民币现钞。同时,该设备还是新一代数字人民币兑换机,除外币现钞兑换功能外,还可支持数字人民币硬钱包的配发功能,只需核实本人身份后,就可将持有的外币现钞兑换为数字人民币硬钱包。 国家外汇管理局大连市分局高度重视机场支付服务示范区建设工作,以实现外籍来连人员外币兑换无障碍为目标,同人民银行大连市分行、大连国际机场集团同向发力,共同建设境外来宾支付服务中心。此次东北地区首台外币自助兑换机的存放,就是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一环。 目前,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出发厅和到达厅分别设置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机构的人工柜台,兑换牌价多语种展示,兑换服务多语种,最多能提供41个币种的外币现钞兑换,且支持兑换“人民币零钱包”。自助兑换机的设立,丰富了机场外币兑换的渠道,更好的满足境外旅游需求。 下一步,大连市分局将继续聚焦外币兑换服务优化升级,持续丰富服务场景和功能,全方位提升服务体验,更好的满足境外来连人士的外币兑换需求,打造大连国际友好型外币兑换环境。 2024-05-20/dalian/2024/0520/2134.html
-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要求,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外汇管理局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重点文旅场所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立足更好满足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在文旅领域多元化的支付服务需求,要求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文物主管部门会同当地中国人民银行分行加强协调联动,确定重点文旅场所,明确重点商户,制定工作方案,从持续完善境内外银行卡受理环境和现金使用环境、提升移动支付便利度、加强宣传推广等方面,细化工作措施,做好供需对接和评估督导,共同提升文旅领域支付便利化水平。 《通知》明确,三星级及以上旅游饭店、国家5A级和4A级旅游景区、国家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要实现境内外银行卡受理全覆盖。重点文旅场所相关经营主体应保留人工售票窗口,支持现金支付,保障消费者支付选择权。积极推进在外籍来华人员较多的文旅场所布设外币兑换业务网点,提升外币兑换服务水平。持续完善移动支付服务,优化业务流程,丰富产品功能,提升文旅场所线上、线下场景移动支付便利化。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文物局将与地方政府密切协作,督促指导金融行业及文旅行业各方共同努力,推动《通知》各项举措落到实处,持续优化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支付服务,更好服务社会民生,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2024-05-20/shaanxi/2024/0520/1861.html
-
为进一步畅通跨境金融政策传导,优化企业汇率避险服务,近日,外汇局安康市分局联合农业银行安康分行赴石泉县某有机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外贸企业开展调研宣讲活动。 调研组一行首先参观了企业农产品生产车间和产品展示厅,了解产品开发、生产过程和国外销售情况。座谈会上,外汇局工作人员向企业详细讲解汇率避险政策措施,介绍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和跨境金融政策小程序“陕汇通”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并向企业赠送《跨境金融服务平台融资应用场景宣传手册》。农行安康分行工作人员介绍了该行融资和汇率避险等方面的产品和服务。企业负责人对外汇局安康市分局及经办银行全力支持企业发展、上门送政策送服务表示感谢,并表达了开展汇率避险业务和跨境融资的意愿。针对企业跨境金融服务需求,外汇局安康市分局现场组织企业和农行安康分行进行对接,推动问题尽快解决。 外汇局安康市分局将进一步做实做细做准涉外企业服务,用好“1+1+N”跨境金融政策传导直达服务机制,帮助企业充分理解、积极运用各项便利化政策;指导银行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及时了解企业需求,精准推送各类政策和产品,有效助企纾困。 2024-05-20/shaanxi/2024/0520/1866.html
-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17日联合发布通知,首套和二套房贷最低首付款比例分别降至不低于15%和不低于25%。中国人民银行同日宣布,取消全国层面首套住房和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并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 根据通知,对于贷款购买商品住房的居民家庭,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15%,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25%。 同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取消全国层面首套住房和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中国人民银行各省级分行按照因城施策原则,指导各省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根据辖区内各城市房地产市场形势及当地政府调控要求,自主确定是否设定辖区内各城市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及下限水平(如有)。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各省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确定的利率下限(如有),结合本机构经营状况、客户风险状况等因素,合理确定每笔贷款的具体利率水平。 中国人民银行还决定,自2024年5月18日起,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5年以下(含5年)和5年以上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分别调整为2.35%和2.85%,5年以下(含5年)和5年以上第二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分别调整为不低于2.775%和3.325%。(记者 吴秋余) 2024-05-20/dalian/2024/0520/2138.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分局,各全国性中资银行: 为进一步优化资本项目外汇业务管理,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精简业务流程,便利机构、个人等主体资本项目外汇业务办理,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定了《资本项目外汇业务指引(2024年版)》(见附件),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本通知自2024年5月6日起施行。《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关于印发〈资本项目外汇业务指引(2020年版)〉的通知》(汇综发〔2020〕89号)同时废止,以往文件所涉资本项目外汇业务操作规定与本通知不符的,以本通知为准。 国家外汇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分局接到本通知后,应及时转发辖内分局、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执行中如遇问题,请及时向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管理司反馈。 特此通知。 附件:资本项目外汇业务指引(2024年版) 国家外汇管理局 2024年4月3日 2024-05-20/shaanxi/2024/0520/1863.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4月,银行结汇12336亿元人民币,售汇15036亿元人民币。2024年1-4月,银行累计结汇50850亿元人民币,累计售汇55312亿元人民币。 按美元计值,2024年4月,银行结汇1737亿美元,售汇2118亿美元。2024年1-4月,银行累计结汇7159亿美元,累计售汇7788亿美元。 2024年4月,银行代客涉外收入42043亿元人民币,对外付款44754亿元人民币。2024年1-4月,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入159849亿元人民币,累计对外付款162338亿元人民币。 按美元计值,2024年4月,银行代客涉外收入5921亿美元,对外付款6303亿美元。2024年1-4月,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入22507亿美元,累计对外付款22858亿美元。 2024年4月,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其中,外贸发展向好态势明显,货物贸易跨境收支顺差保持较高规模,继续发挥稳定跨境资金流动的基本盘作用;外资积极配置人民币资产,4月境外投资者净买入境内债券、股票分别为1247亿和451亿元人民币。此外,4月跨境外币收支基本平衡,跨境人民币净流出增多,主要体现了人民币融资成本相对较低的影响。5月以来,内外部环境持续改善,跨境资金流动更趋均衡。未来,随着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持续增多,基本面对外汇市场的支撑作用将进一步增强,有助于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更加均衡。 附:名词解释和相关说明 国际收支是指我国居民与非居民间发生的一切经济交易。 银行结售汇是指银行为客户及其自身办理的结汇和售汇业务,包括远期结售汇履约和期权行权数据,不包括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数据。银行结售汇统计时点为人民币与外汇兑换行为发生时。其中,结汇是指外汇所有者将外汇卖给银行,售汇是指银行将外汇卖给外汇使用者。结售汇差额是结汇与售汇的轧差数。 远期结售汇签约是指银行与客户协商签订远期结汇(售汇)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汇(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汇率和期限;到期外汇收入(支出)发生时,即按照远期结汇(售汇)合同订明的币种、金额、汇率办理结汇(售汇)。 远期结售汇平仓是指客户因真实需求背景发生变更、无法履行资金交割义务,对原交易反向平盘,了结部分或全部远期头寸的行为。 远期结售汇展期是指客户因真实需求背景发生变更,调整原交易交割时间的行为。 本期末远期结售汇累计未到期额是指银行与客户签订的远期结汇和售汇合同在本期末仍未到期的余额;差额是指未到期远期结汇和售汇余额之差。 未到期期权Delta净敞口是指银行对客户办理的期权业务在本期末累计未到期合约所隐含的即期汇率风险敞口。 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指境内非银行居民机构和个人(统称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与非居民机构和个人之间发生的收付款,不包括现钞收付和银行自身涉外收付款。具体包括: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跨境收付款(包括外汇和人民币),以及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境内收付款(暂不包括境内居民个人与境内非居民个人之间发生的人民币收付款),统计时点为客户在境内银行办理涉外收付款时。其中,银行代客涉外收入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从非居民收入的款项,银行代客对外支出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向非居民支付的款项。 2024-05-17/qinghai/2024/0520/1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