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银行间债券市场境外机构投资者外汇风险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17〕5号,以下简称《通知》)。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1、《通知》出台的主要背景是什么? 答:随着国内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境外机构在境内债券市场的参与程度不断上升。截至2016年末,银行间债券市场境外投资者总计持有债券8700亿元人民币,较2015年末增加834亿元人民币。在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逐步增强的市场环境下,境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债券存在管理外汇风险的需求。当然,境外投资者可以在境外人民币市场进行外汇风险管理,但随着国内外汇市场深度逐步提高,有条件支持境外投资者参与国内外汇市场,在债券和外汇市场进行综合管理。此次发布《通知》,既是便利银行间债券市场境外机构投资者管理外汇风险,也是推动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对外开放的改革举措。 2、参与境内外汇市场的境外机构投资者范围是什么?是否包括境外央行类机构? 答:《通知》所称参与境内外汇市场的境外机构投资者,是指符合《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6〕第3号》规定的各类境外投资者,这与目前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范围保持一致。 境外机构投资者的范围不包括境外央行类机构,主要考虑是,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5〕第31号》规定,目前境外央行类机构已有多种渠道参与境内外汇市场,可以便利地管理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产生的外汇风险敞口。 3、境外机构投资者可以办理的外汇衍生品业务有哪些类型? 答:为对冲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产生的外汇风险敞口,境外机构投资者可以自主选择办理远期、外汇掉期、货币掉期和期权等《银行办理结售汇业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汇发〔2014〕53号)规定的人民币对外汇衍生品,在国内外汇市场已有的衍生品类型内不作交易品种限制。 4、如何理解境外机构投资者开展外汇衍生品交易的实需原则? 答:实需原则是指境外机构投资者开展外汇衍生品交易,是基于对冲以境外汇入资金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产生的外汇风险敞口,或者说债券投资项下的外汇风险敞口是外汇衍生品的交易基础。在实需原则下,境外机构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对于单只债券或债券组合投资的外汇风险敞口状况,灵活选择外汇衍生品工具,以及运用反向平仓、全额或差额结算等交易机制。 实需原则是国内外汇衍生品市场的一个基本要求,这与市场参与者自身的审慎交易原则是内在一致的。这既维护了外汇市场秩序,也为市场参与者的交易灵活性提供了保障。 5、由结算代理人为境外机构投资者提供外汇风险管理服务的政策考虑是什么? 答:按照银行间债券市场现有政策安排,结算代理人为境外机构投资者提供交易、结算等债券投资相关服务。因此,结算代理人对境外机构投资者办理外汇衍生品业务,可以提供债券投资和外汇交易“一站式”综合服务,更好满足境外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需求。未来,外汇局将根据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政策安排,不断丰富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国内外汇市场的交易模式。 6、境外机构投资者是否可以参与境内银行间外汇市场? 答:我国外汇市场分为银行间市场(也称批发市场)和银行柜台市场(也称零售市场或银行结售汇市场)两个层次,前者以金融机构提供市场流动性为主。考虑到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境内外汇市场主要是对冲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产生的外汇风险敞口,现阶段不是市场流动性的主要提供者,因此以客户身份参与银行柜台市场完全可以满足需求。 境外机构参与银行间外汇市场,仍遵照《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告〔2015〕第40号》的规定执行。 7、对境外机构投资者办理外汇衍生品业务所涉及的外汇收支有什么规定? 答:境外机构投资者办理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项下衍生品业务所涉及的外汇收支,遵照《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有关外汇管理问题的通知》(汇发〔2016〕12号)的规定执行,通过本外币专用账户直接在结算代理人办理资金汇出入和结汇或购汇手续,资金汇出入币种基本一致,外汇局不进行事前核准或审批。 8、境外机构投资者开展外汇衍生品交易是否需要与交易对手签署主协议? 答:签署主协议是国内外金融市场的普遍惯例。境外机构投资者在结算代理人办理外汇衍生品业务,交易双方可以自主协商选择并签署主协议。 9、下一步外汇局对发展外汇市场有什么考虑? 答:未来,外汇局将继续深化外汇市场发展,丰富交易工具,扩宽参与主体,扩大对外开放,完善基础设施,更好地满足包括银行间债券市场境外机构投资者在内的境内外市场各类主体的外汇风险管理需求,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支持金融市场开放。 2017-03-06/zhejiang/2017/0306/337.html
-
近年,外汇局在打击虚假转口贸易专项行动中,积极加强与海关部门的横向联系,通过签订数据支持协议等多种形式,联合办案,有效提高了办案精准率,部门合作已成为打击外汇违规的利器。 案情:2014年初,外汇局在对辖内企业开展转口贸易数据分析时发现,红海公司在2011年至2013年3月期间,共发生转口贸易收付汇80亿美元,占其所在地转口收支总额的60%以上,如此巨大的占比立即引起了检查人员的关注。通过进一步分析,检查人员发现其转口贸易存在以下可疑点: 一是该公司从2010年起转口贸易业务发生异常增长。2009年以前,该公司未发生任何转口交易,而2010年起以伦敦标准铜为标的的转口贸易收付汇却占了该公司对外收支总额比重的70.1%,并逐年提升。 二是该公司交易对手集中且关联性强。红海公司与香港红海公司、红海金属公司、ARALINF公司和ARAX公司等4家公司的转口交易额占其转口收付汇总额的97.5%。而这4家公司在2010年之前与该公司没有开展过进出口业务,加上公司名称相似,不排除红海公司临时设立离岸公司以便利转口交易的可能。 为更深入地排查可疑,检查人员将转口与进出口提单信息匹配作为重要突破口,对该公司开展了非现场监测分析。鉴于现行外汇局系统中的进出口报关信息不包含提单信息,外汇局专门与海关进行联系,就如何获取海关数据进行了认真讨论与研究,确定了两部门数据支持合作意向,并签署了数据支持协议。 为查清该公司一般贸易与转口交易间的关联,检查人员将从海关部门获取的该公司进口所使用的提单信息与银行提供的转口提单相匹配,发现该公司存在部分进口与转口提单共用的可疑情况。据此,外汇局于2014年4月对该企业开展了合规性现场检查,最终查实,该公司办理7笔3076万美元转口贸易所提供的提单已经全部失效,转口贸易业务无真实的交易背景。 定性:红海公司在没有真实交易基础的情况下,使用失效的提单虚构交易背景对外付汇,其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第十二条“经常项目外汇收支应当具有真实、合法的交易基础……”的规定。外汇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以逃汇名义对该公司虚假转口交易进行了严厉处罚。 点评:在大数据时代,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与数据支持已成为提升外汇检查效率的重要法宝,跨部门合作也已成为外汇检查的有力武器。在该起案件中,外汇局从实际情况出发,主动与海关部门签署合作协议,并在第一时间将其运用于检查并顺利破获大案,显示了跨部门合作的极端重要性。目前,外汇管理部门也正在结合日常工作需要,完善数据质量,加强数据整合,提升对各类违规行为的精准打击力度。 2017-02-20/zhejiang/2017/0220/331.html
-
为提高外汇市场开放水平,推动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日发布《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银行间债券市场境外机构投资者外汇风险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17〕5号,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银行间债券市场境外机构投资者可以在具备资格的境内金融机构办理人民币对外汇衍生品业务,提高外汇市场开放水平。 二是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外汇衍生品业务遵守实需交易原则,限于对冲以境外汇入资金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产生的外汇风险敞口,保障外汇市场秩序。 三是对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外汇衍生品业务提供多样化的交易工具和交易机制选择,便利外汇风险管理。 《通知》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完) 2017-03-06/zhejiang/2017/0306/338.html
-
附件1: 新常态下银行外汇管理事中事后监管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思路探讨 2017-02-20/zhejiang/2017/0220/328.html
-
附件1: 模糊层次综合分析法在内部控制缺陷认定中的应用研究 2017-02-20/zhejiang/2017/0220/329.html
-
附件1: 内部审计增加外汇局组织价值的量化评价体系研究 2017-02-20/zhejiang/2017/0220/330.html
-
附件1: 外汇检查全流程监管绩效审计案例 2017-02-20/zhejiang/2017/0220/327.html
-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126万亿元,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货物进出口总额41.8万亿元,新设经营主体3273万户…… 国家统计局29日发布的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我国经济顶住压力砥砺前行,总体恢复向好,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完成,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中国经济顶住多重压力实现量的合理增长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公报显示,2023年,我国经济增长企稳回升,GDP超过12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2%,实现了5%左右的预期目标。从相关实物量指标看,我国发电量比上年增长6.9%,能源消费总量增长5.7%,货物运输总量增长8.1%,5.2%的经济增长具有坚实支撑。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表示,纵向比较,5.2%的经济增速比上年加快2.2个百分点,也快于疫情三年4.5%的平均增速。横向比较,我国经济增速明显快于美国2.5%、欧元区0.5%、日本1.9%的经济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有望超过30%,仍是全球经济增长重要引擎。 公报显示,我国就业基本盘总体稳定,居民消费价格保持温和上涨。2023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2%,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低于5.5%左右的预期目标;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比上年多增38万人。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0.2%,低于美国4.1%、欧元区5.4%的涨幅;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比上年上涨0.7%。 国际收支保持平衡。2023年全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41.8万亿元,在高基数基础上实现了正增长,其中出口增长0.6%,横向比较好于主要外向型经济体,国际市场份额保持稳定。 中国经济在爬坡过坎中实现质的有效提升 观察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中国经济,既要看“体量”,更要看“体质”。 根据公报,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2023年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比上年增长3.8%,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升至15.7%、33.6%。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扎实推进,电子商务交易额比上年增长9.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9%。现代化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新建高速铁路2776公里,年末5G基站数达338万个。 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入。2023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3.3万亿元,与GDP之比达2.64%;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26.4%,比上年上升0.4个百分点。 2023年,新设经营主体3273万户,日均新设企业2.7万户;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比重提升至53.5%;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比重提升至46.6%,自贸试验区进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比重提升至18.4%……公报显示,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 社会民生事业取得新进步。2023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6.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缩小至2.39。年末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336万人、566万人、1054万人。 要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2023年,我国经济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较好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盛来运说,也要看到,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仍处于经济恢复和转型升级关键期,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等困难挑战。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了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九项重点任务。 “要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盛来运说,从供给能力看,我国工业门类齐全,产业配套能力和集成优势突出,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形成了200多个成熟的产业集群。从需求潜力看,我国不仅消费规模庞大,消费结构也在迭代升级。从要素禀赋看,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升至11.05年,人才资源总量、科技人力资源、研发人员总量均居全球首位,“人口红利”正在加快向“人才红利”转化。从创新能力看,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约为40万家,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正在加快转化应用。 盛来运说,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2024-03-04/dalian/2024/0304/2082.html
-
新春伊始,各地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加紧推进。 在黑龙江大庆油田的一处生产现场,2400多口油水井,经过控水提效等4项开发调整技术,完成了原油年产30万吨到120万吨的蜕变,向着全年生产任务发起冲刺。 广西首条自主投资建设的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南深高铁南玉段主体工程进入冲刺阶段,今年内将开通运营。 在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年产56吉瓦的光伏垂直一体化项目正在加紧建设,项目总投资约560亿元,是山西引进的重大转型项目之一。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转换效率最高的光伏行业垂直一体化数字工厂。今年,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已经初步谋划产业建设项目122项,计划总投资1572亿元。 实干争春早,创新向未来。山东今年全面实施“推进新兴产业发展行动”,对传统产业技改转型同时,前瞻布局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高标准制定新型工业化实施方案和支持政策。 新年伊始,河南科研人员取得开门红,成功破解了固态合金技术氢能储存难题,为氢能储存增添了新途径。今年河南聚焦重点产业链培育壮大,力争在重大创新成果产出、转化等方面取得突破,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动力。 江西大力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着力打造电子信息、航空、锂电和光伏新能源等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力争规模以上工业营收年均增长9%左右。 青海聚焦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度推动创新强链,不断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春节假期刚结束,总额559.8亿元的新型显示产业园、绿色智算中心等14项重点项目落地西宁,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2024-03-04/dalian/2024/0304/2080.html
-
2月22-23日,2024年全国外资工作会议暨重点外资项目工作专班会议在京召开。商务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出席会议并作工作报告。会议全面总结2023年吸引外资工作成效,深入研判当前引资面临的形势,部署2024年外资重点工作。 会议指出,2023年全国商务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加大吸引和利用外资工作力度,保持引资规模及其占全球跨境直接投资份额总体稳定,推动引资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引资来源地结构不断多元,制度型开放不断深化,为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会议强调,吸引和利用外资对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等具有重要意义。2024年,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来,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围绕“稳量提质”目标,不折不扣落实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资力度意见,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强化外资企业和项目服务保障,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推动开放平台建设和区域开放发展。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代表参会。部分中央和国家机关代表列席会议。部分地方商务主管部门代表交流发言。 2024-03-04/dalian/2024/0304/2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