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附件。 附件:2023年2月广东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主要项目表 2023-03-29/guangdong/2023/0330/2512.html
-
见附件。 附件:2023年2月广东省金融机构外币存贷款主要项目表 2023-03-30/guangdong/2023/0330/2513.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2023-03-30/safe/2023/0330/22535.html
-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23年2月份银行结售汇和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就2023年2月份外汇收支形势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2023年2月份我国外汇收支形势如何? 答:我国外汇市场供求保持基本平衡。2月份,银行结汇和售汇规模基本相当,企业、个人等非银行部门涉外收支更趋平衡。春节开工后企业原材料进口和补库存增加,相关涉外支出有所上升,体现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季节性特征。综合2023年前两个月情况看,非银行部门涉外收支顺差314亿美元,跨境资金流动总体开局良好,境内外汇市场供求保持基本平衡。 市场主体外汇交易行为保持理性。2月份,衡量结汇意愿的结汇率(客户向银行卖出外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收入之比)为70.3%,环比提升8.9个百分点,显示市场主体呈现“逢高结汇”的理性交易模式,结汇意愿有所增强。衡量售汇意愿的售汇率(客户从银行买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支出之比)为68.6%,环比基本持平,说明市场主体购汇意愿总体稳定。 货物贸易继续发挥稳定跨境资金流动的基本盘作用。2月份货物贸易涉外收支顺差259亿美元,与2022年同期基本相当,仍保持较高规模。服务贸易逆差43亿美元,环比和同比均略有回落,在跨境旅行支出有序恢复的同时,部分新兴服务业出口稳步增加。 未来,我国外汇市场有基础、有条件保持平稳运行。当前支持经济增长的政策效果进一步显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扩张步伐有所加快,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持续回升,跨境资金流动保持稳定的基础更加坚实。同时,我国金融市场开放持续推进,人民币资产投资属性和避险属性凸显,仍将吸引外资稳步投资境内市场。此外,我国外汇市场韧性增强,市场主体更加成熟、理性,可以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变化。 2023-03-30/ningxia/2023/0330/2119.html
-
为更好的满足涉外企业跨境贸易需求,有效提升企业汇率避险意识和能力,国家外汇管理局固原市中心支局(以下简称“固原市中心支局”)持续推进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工作,从拓面、提质、增效三方面帮助涉外企业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理念,提高汇率风险的管理能力。近期,成功为辖区头部出口企业办理400万美元远期结汇业务,实现“开门红”。 汇银联动,拓宽汇率避险企业受众面。固原市中心支局向企业提供“一户一策”汇率避险咨询、政策辅导等服务,多次与企业财务人员电话沟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积极引导企业树立风险中性意识。中国银行固原支行多次深入企业,现场与企业负责人进行业务交流,高效完成与企业的衍生品框架性协议签署、适合度评估等工作,及时锁定企业结汇成本,为新一年汇率避险工作打开局面。 固本强基,增强汇率避险工作实效。在不断拓展外汇企业受众面的同时,固原市中心支局对去年办理过避险业务的企业进行跟踪回访。联合建设银行宁夏区分行国际业务部,与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近期业务发展情况,精准滴灌新政策、新业务。在持续不懈的政策宣传和渗透下,“不了解、不会办、不愿办”的思想已经逐步被摒弃,企业愿意进一步尝试使用避险工具。 创新服务,夯实汇率避险工作根基。为切实有效打通便企惠民“最后一公里”,固原市中心支局引导外汇银行为企业开通线上业务渠道,现场为企业提供“一对一”辅导,指导企业财务人员进行线上收汇、挂单等操作,提升业务办理便捷性,有效降低人员往来县市的“脚底成本”。同时安排专人加强与企业负责人、财务人员的沟通交流,有效解决企业在业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023-03-30/ningxia/2023/0330/2121.html
-
为更好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要求,进一步助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2023年3月1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在全国推广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出口信保保单融资”应用场景试点工作,在综合险保单融资基础上,新增上线中小企业险保单融资功能,以中小微企业为服务重点,加大金融扶持力度,降低企业融资门槛,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低成本的融资服务。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出口信保保单融资”应用场景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外汇局、中国信保和银行间的数据安全共享,提供了企业融资申请、企业跨境信用信息查证、银行融资受理、融资审核和放款登记、保单信息查询等全流程服务,以及业务单证真实性核验、重复融资和超额融资核验等功能,与银行现有业务流程紧密契合,充分发挥出口信保风险防范与融资增信作用,极大提升了企业融资可得性与融资效率,助力中小微外贸企业发展壮大。 试点首日,福建省分局快速响应,指导辖区中信银行成功落地福建(不含厦门)首笔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中小企业险保单融资业务,为泉州某小微外贸企业发放融资41.33万元。 2023-03-02/fujian/2023/0302/1958.html
-
福建晋江国际鞋纺城自获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以来,晋江市支局主动回应市场主体真实合理诉求,拓宽贸易结算渠道,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一是多渠道宣介。加强与商务等相关监管部门沟通合作,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政策宣讲和招商推介会25场次,多渠道做好点对点宣传、面对面解读。二是多产业融合。积极探索“市场采购+跨境电商”“市场采购+外综服”融合发展,利用各自优势,解决新业态贸易企业实际需要,为市场采购贸易提供新动力。三是升级平台功能。升级优化市场采购平台收汇模块,设置核注的报关单期限、采用“总量收汇”模式,助力市场采购“管得住、通得快、可溯源”。四是推动项目落地。联合推动中国泉州—俄罗斯直航快线项目落地,便利市场采购企业“家门口”通关,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国际竞争力。五是产品创新赋能。引导银行创新金融产品,充分发挥金融科技优势,推出“市场采购贷”“福商·市采贷”等产品,支持新业态企业保市场、保订单。 2023-03-01/fujian/2023/0301/1969.html
-
2023年2月2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跨境金融服务平台“银企融资对接”应用场景正式在福建等10省(市)开展试点。试点首日,南平市中心支局积极响应、快速行动,指导辖内兴业银行、建设银行成功对接4家企业4笔融资授信申请业务,授信金额合计人民币1.2亿元。下阶段,南平市中心支局将继续秉持“外汇为民”的初心,以中小微企业为重点,优化外汇服务,充分发挥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在缓解企业融资难方面的优势,助力涉外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2023-02-28/fujian/2023/0228/1955.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2月,中国外汇市场(不含外币对市场,下同)总计成交20.64万亿元人民币(等值3.02万亿美元)。其中,银行对客户市场成交2.90万亿元人民币(等值0.42万亿美元),银行间市场成交17.74万亿元人民币(等值2.60万亿美元);即期市场累计成交7.44万亿元人民币(等值1.09万亿美元),衍生品市场累计成交13.19万亿元人民币(等值1.93万亿美元)。 2023年1-2月,中国外汇市场累计成交34.93万亿元人民币(等值5.12万亿美元)。 2023-03-30/ningxia/2023/0330/2118.html
-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22年12月及全年银行结售汇和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就我国外汇收支状况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1. 当前我国外汇收支形势如何?有什么突出特点和新变化?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增强,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全年总体均衡,主要特点如下: 第一,全年银行结售汇和涉外收支均为顺差,外汇市场供求保持基本平衡。2022年,银行结售汇和银行代客涉外收支顺差规模分别为1073亿和763亿美元。近期,在内外部因素共同推动下,我国外汇市场运行更趋平稳,12月银行结售汇和涉外收支均为顺差,分别为70亿和231亿美元。综合考虑其他供求因素,2022年我国外汇市场供求总体保持基本平衡。 第二,外汇市场预期总体平稳,市场交易理性有序。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下,远期和期权市场反映人民币汇率预期的相关指标变动幅度可控,没有出现持续较强的单边走势,说明市场主体汇率预期保持总体稳定,市场主体结售汇和涉外收支行为理性有序。市场主体结汇意愿基本平稳,总体保持“逢高结汇”的理性交易模式。2022年结汇率(即客户向银行卖出外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收入之比)为67%,较2021年提升1个百分点。企业积极使用自有外汇对外支付,持汇意愿较为稳定。2022年11月末,企业、个人等市场主体的境内外汇存款余额6396亿美元,较2021年末下降562亿美元。 第三,货物贸易、外商直接投资等资金流入发挥了稳定跨境资金流动的主导作用。2022年,我国货物贸易跨境资金净流入规模创历史新高,较2021年增长45%,体现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韧性。外商直接投资资本金项下资金净流入保持较高规模,显著高于疫情前2019年水平;另据商务部统计,1-11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1781亿美元,同比增长12%,说明我国经济发展前景以及巨大消费市场对外资吸引力仍然较强。 第四,近期境外投资者持续恢复对我国证券市场投资。据外汇局统计,2022年12月,境外投资者净增持境内债券和股票分别为73亿和84亿美元。从最新的市场数据看,近期外资参与境内证券市场保持活跃,2023年1月上半月净买入境内股票、债券合计约126亿美元。 2. 2022年,我国外汇收支形势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保持总体稳定,您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2022年,受主要经济体“高通胀”“紧货币”等多重因素影响,国际金融市场剧烈震荡,全球股票和债券指数大幅下跌,美元指数创二十年新高,欧元、日元、英镑等主要国际货币相继创下近二三十年来新低。我国外汇市场运行总体经受住了考验,人民币汇率在全球主要货币中表现相对稳健,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更趋均衡,这主要得益于两大支撑因素,表现为两个“韧性增强”。 一方面,国内经济尤其是涉外经济发展韧性增强,国际收支稳健运行得到有力保障。首先,经常账户、直接投资等基础性国际收支顺差发挥了稳定跨境资金流动的主导作用。2022年前三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3107亿美元,为历年同期最高值,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2.4%,处于合理均衡区间;同时外商直接投资保持净流入,体现了我国在产业链供应链、全国统一大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也显示了稳外贸稳外资等政策举措效果。其次,外债结构总体优化,风险总体可控。近年来外债债务类型结构、币种结构以及期限结构都有所优化,存贷款等传统融资型外债调整幅度相对平稳。 另一方面,外汇市场韧性增强,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得到较大提升。一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汇率弹性逐步增强,有助于及时释放外部压力,调节国际收支的自动稳定器作用更加明显。二是人民币在跨境使用中的占比不断提升,有助于降低跨境交易的货币错配风险。2022年,人民币收支在我国跨境收支中的占比接近50%,较2016年提升20多个百分点。三是市场主体主动管理汇率风险,更多开展套期保值操作,对汇率波动的适应性明显增强。2022年,企业外汇套保比例为24%,较2016年提升11个百分点。此外,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不断完善,为跨境资金平稳流动、外汇市场理性交易提供良性健康的市场环境。 3. 请问您如何看待2023年我国外汇收支形势? 展望2023年,外部环境仍存在不确定性因素,但国内经济有望总体回升,我国外汇市场有基础、有条件保持平稳运行,跨境资金流动将更加稳定。 国内经济基本面是稳定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决定性因素。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随着优化疫情防控、稳经济增长等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2023年我国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主要国际组织等机构的最新预测数据显示,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大环境下,我国可能成为唯一呈现经济增速回升的主要经济体。同时,我国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提高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水平,加大吸引外资力度,也将继续为跨境资金流动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此外,近期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胀数据回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货币政策紧缩节奏可能有所放缓,相关溢出影响将边际减弱。 2023年我国跨境资金流动主要影响渠道有望更趋平稳。一方面,经常账户将保持合理规模顺差,继续处于均衡区间。货物贸易项下,随着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现,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基础将更加坚实,同时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区域贸易合作的持续推进也有助于提升货物贸易产品竞争力、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及发展跨境贸易新业态,我国货物贸易有望保持较高规模顺差。服务贸易项下,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生产性服务贸易尤其是计算机信息服务、商业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将带动相关服务贸易出口增长。另一方面,资本项下跨境资金流动有望更加稳定。外商来华直接投资保持稳步发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继续合理有序,直接投资将总体延续顺差格局。近年来我国外债结构优化,企业跨境融资波动性降低,未来仍会延续平稳走势。在我国经济增速企稳回升、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增强,以及人民币资产避险属性凸显等因素支撑下,外资将继续稳步投资我国证券市场。 2023-01-19/fujian/2023/0119/1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