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生产总值(GDP)超120万亿元、货物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40万亿元、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突破3万亿元…… 国家统计局28日发布的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顶住压力,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谱写了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有效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 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 公报显示,2022年,我国GDP达121万亿元,这是继2020年、2021年连续突破100万亿元、110万亿元之后,再次跃上新台阶。按年平均汇率折算,我国经济总量达18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为85698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2741美元,继续保持在1.2万美元以上。 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 2022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遭遇国内外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风险挑战前所未有。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表示,面对困难局面,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及时出台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各地区各部门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财政政策提升效能,稳健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三季度经济大盘恢复回稳,四季度总体延续恢复态势。 “全年经济顶住压力实现3%的增长,在世界经济体量排名靠前的主要经济体中增速领先,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发展基础更加坚实,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盛来运说。 2022年全年,粮食产量13731亿斤,比上年增产0.5%,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全部工业增加值首次超过40万亿元,其中制造业增加值达33.5万亿元,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原煤产量45.6亿吨,比上年增长10.5%;原油产量20472万吨,2016年以来首次回升至2亿吨以上…… 一系列经济指标反映我国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夯实,工业“压舱石”作用凸显,能源保供成效明显,发展韧性持续彰显。 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新动能持续增强 “我国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创新创业创造,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大企业创新激励力度,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持续增强,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发展新动能不断成长。”盛来运说。 ——创新投入和产出持续增加。2022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达3.1万亿元,首次突破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4%,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新动能持续增强。2022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4%,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8.9%;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工业机器人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90.5%、46.8%、21%。 “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有利于持续提高我国产业附加值以及在全球产业竞争中的实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许召元说,我国拥有超大规模经济体优势,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快速发展期,产业转型升级潜力巨大。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嫦娥”探月,“天问”探火,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首架C919大飞机正式交付,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下水……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2022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42.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7%,在高基数上实现新突破。全年实际使用外资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6.3%,引资规模再创新高。 “中国经济强大的韧性和活力,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机遇,让我们植根中国、深耕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GE医疗集团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张轶昊说。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2022年,全国万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0.1%,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0.8%;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量比上年增长8.5%;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比上年下降3.3%…… “在积极稳定经济运行的同时,全国上下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盛来运表示。 着力夯实民生之基 牢牢把握发展主动 增进民生福祉,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条重大原则之一。 “2022年,疫情对居民就业、收入和生活冲击较大,教育、医疗等领域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增多,基本民生保障压力明显加大。”盛来运说,各地区各部门聚焦人民群众关切,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持续提高教育质量,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功能,民生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 2022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超额完成1100万人的年度目标任务;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月度涨幅始终低于3%,全年上涨2%;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2.9%,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2022年末,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比上年末增加2430万人、849万人、825万人……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开年以来,大江南北、各行各业,处处焕发生机活力。一系列指标释放经济运行积极信号: 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重返扩张区间;新增信贷4.9万亿元,创下单月历史新高;中小企业发展指数止跌回升;吸收外资同比增长14.5%;截至1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845亿美元,较2022年末上升1.82%…… “尽管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恢复基础尚不牢固,但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特点没有改变,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没有改变,我们有基础、有信心、有能力抵御各种风险挑战,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稳步前行。”盛来运说。 2023-03-01/dalian/2023/0301/1807.html
-
各种货币对美元折算率(2023年2月28日) 2023-03-01/dalian/2023/0301/1804.html
-
国家统计局今天(2月28日)发布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经济保持增长,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从总量上看,202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1020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3%,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9%,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8%。 从拉动增长的三大需求看,全年最终消费支出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5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5个百分点。 2023-03-01/dalian/2023/0301/1805.html
-
为持续提升辖内外经贸企业汇率避险管理水平,近日,阳泉市中心支局组织召开2023年汇率避险工作部署会,阳泉市中心支局相关负责人、各银行分管部门负责人及主要业务人员参会。 会议总结回顾了2022年全市企业汇率避险工作推进情况,传达了总、分局工作会议精神,结合阳泉市中心支局辖内工作实际,对2023年推动汇率避险工作进行了详细部署并提出如下要求: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银行分管行领导要高度重视,带头研究制定年内汇率避险工作方案,定期对本行汇率避险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督促指导。二是抓大不放小。统筹推进不同收支规模企业的汇率避险工作,“一企一策”精细化管理,全面推进辖内外经贸企业提升汇率避险意识与能力。三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注重宣传方式方法的总结,采用企业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进行宣传,增强政策宣传实效,切实提升企业获得感与满意度。 2023-02-28/shanxi/2023/0228/1152.html
-
2023年1月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分地区) 2023-02-28/shanxi/2023/0228/1151.html
-
为加强金融支持攀枝花内陆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攀枝花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攀枝花市中心支局积极推动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业务落地,标志着优质企业贸易跨境收支结算驶入“快车道”。 截至目前,辖内2家银行、2家企业获批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104笔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业务成功落地,超六成本地贸易收付汇结算享受便利化红利。在此基础上,攀枝花市中心支局联合试点银行深入试点企业,开展便利化试点业务“靶向式”辅导,送去外汇金融扶持政策和产品,实现“秒申请、分钟办”,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2023-03-01/sichuan/2023/0301/2162.html
-
2023-02-27http://www.gov.cn/xinwen/2023-02/24/content_5743155.htm
-
为认真落实总局、海南省分局工作部署,全面梳理总结辖区2022年外汇工作成效及谋划部署2023年外汇重点工作,助力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近日,外汇局万宁市支局召开辖区银行外汇工作座谈会暨“暖春行动”动员会。 会议传达了省分局2022年工作报告精神并再次组织学习《海南自贸港外汇专员工作制度》《国家外汇管理局海南省分局关于开展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的指导意见》。辖区5家外汇业务经办银行就2022年外汇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交流发言,外汇局万宁市支局局长谭廷超总结了辖区2022年外汇工作成效及部署2023年重点工作,并就涉外企业“暖春行动”进行动员部署。 会议强调,辖区各银行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贯彻总局、分局工作部署,全力落实稳预期、稳市场、稳信心的政策要求,打通服务涉外实体的“最后一公里”,助推海南自贸港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精准对接服务市场主体。聚焦“五个全覆盖”工作要求,深入开展“暖春行动”行动,常态化推进外汇专员工作,不断优化外汇金融服务。二是注重防范化解外汇领域风险。完善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积极引导市场主体树立风险中性理念;切实加强对重点领域外汇监测预警和评估,着力做好外汇领域风险防控工作。三是深化外汇领域“放管服”改革。大力推动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提质增效,推荐更多的优质企业参与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让企业享受到自贸港政策红利。四是不断提升个人外汇服务水平。落实好个人经常项目特殊外汇业务处置制度,切实满足个人真实合理用汇诉求。 外汇局万宁市支局领导及外汇管理股负责人、辖区5家外汇业务经办银行分管行领导、业务骨干参加会议。 2023-03-01/hainan/2023/0301/1742.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陕西省各中心支局、杨凌支局,陕西省各外汇指定银行: 为进一步推进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政策创新,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在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十二家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外汇创新业务的批复》(汇复〔2019〕20号),国家外汇管理局陕西省分局现决定在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以下外汇创新业务: 一、允许在区内试点实施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支付便利化业务(详细操作规程见附件1)。 二、允许区内企业可在陕西省分局辖内任一银行办理境内直接投资基本信息登记、变更与注销手续。 三、允许区内非投资性外商投资企业在真实、合规的前提下,可按实际投资规模将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或结汇所得人民币资金依法用于境内股权投资。 四、允许区内已确定选择“投注差”模式借用外债的企业,可调整为以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模式借用外债,一经调整不得变更。 五、放宽企业跨境融资签约币种、提款币种、偿还币种必须一致的要求,允许区内企业提款币种和偿还币种与签约币种不一致,但提款币种和偿还币种应保持一致。 六、允许区内企业的外债注销登记业务由陕西省分局辖内任一银行直接办理,取消企业办理该业务的时间限定(详细操作规程见附件2)。 七、区内企业开展跨国公司资金集中运营管理业务,其上年度本外币国际收支规模由超过1亿美元调整为超过5000万美元,其余按照《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印发<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规定>的通知》(汇发〔2019〕7 号)办理。 适用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外汇试点政策办理业务的银行在办理相关业务时,应遵循行业自律要求深入开展尽职调查,依法办理业务,并加强事后监督。发现相关业务或办理主体存在异常或可疑情况的,应及时报告所在地外汇局。 各中心支局(支局)、外汇指定银行应要求适用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外汇试点政策办理业务的企业留存相关业务材料,以备外汇局事后监督查验。除另有规定外,机构、个人应留存充分证明所涉业务真实、合法的相关文件和单证(含电子单证)等5年备查。 我分局适时对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相关业务办理情况进行核查检查,依法查处涉嫌违规行为。对于不按照本通知要求办理业务的银行,我分局可视情节要求其暂停试点相关自贸试验区业务并予以整改或取消其试点资格。 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此前已开展上述相关业务,政策内容与本通知不一致的,以本通知为准。 联系人:黄 丹 029-88150841 郭文峰 029-88150735 附件:1.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支付便利化业务操作指引 2.非银行债务人外债注销登记业务操作指引 国家外汇管理局陕西省分局 2019年7月3日 2019-07-18/shaanxi/2019/0718/301.html
-
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支局积极响应各项便利化政策推广,主动发力将政策落到实处,指导辖区招商银行为某中外合资公司成功办理辖区首笔线上资本金入账登记,涉及金额2800多万美元。此次线上资本金入账登记是该行继去年为客户办理首笔线上资本便利化支付后,又一次实现“零突破”。下一步,开发区支局将在辖区加大各项便利化政策的宣传力度,帮助企业享受便利化政策红利,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01-12/fujian/2023/0112/1917.html